景观与文化的
❶ 景观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园林景观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科、景观设计专业的重点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员了解园林发展及造园历史。大写艺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解、掌握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城市景观园林方面、居住区园林、如画式园林、台地式园林、私家园林在经历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等广泛领域的系统知识。园林功能,园林的构成要素等,从基础理论到设计思想的养成,以及各种植物栽培及施工管理。
❷ 城市文化景观有哪些基本定义与分类
城市文化景观有哪些基本定义与分类?
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出某一文化体系的文化特征和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美国学者苏尔在建立其文化地理学体系中就明确地提出了野文化景观冶概念,其核心论点就在于强调景观的文化属性。①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文化景观概念纳入到叶世界遗产名录②中,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一般有三个类型:一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园林和公园等设施,经常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有联系;二是有机进化的景观,包括残遗物(或化石)景观和持续性景观。三是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多列入叶世界遗产名录曳。于城市文化景观往往是人类精神对自然的加工,是人类社会组织制度、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载体,在公民社会中其主旨是追忆、展示和传承本土文化,强调其公共性、艺术性与民主性。可以说,城市公共文化景观不但是城市的内在基因,也是外在的文化名片与重要旅游资源。
本文仅探讨的第一类型的文化景观,即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新文化景观。而即便是该类型也包括相当多的内容,如城市雕塑、城市广场、地标性建筑、文化体育场所及设施等等。
❸ 文化景观有几个特点
功能性
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例
文化景观
如:城市雕塑具有美学享受功能;烽火台可以传递信息;寺庙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许多文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市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文化水平等.
空间性
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一)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如城市与烽火台 2,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如同是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山的雕塑高约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二)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如"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 。
时代性
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 文化景观的功能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例一: 唐诗《枫桥夜泊》中提到的苏州城外寒山寺,该寺是宗教文化景观.佛教文化在当地一直在延续. 如今寒山寺的功能更为丰富(佛教圣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例二: 北京的居庸关历史上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即为军事功能的文化景观;是作为旅 游观赏的对象.即军事功能消失,而具有新的功能(旅游景观)。
物质性
物质文化景观(物质性)是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凝聚物,与人类的生
文化景观
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农田、道路、城市、乡村、建筑、园林等,其主要的特征是可视性。它是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造的实物景观,跟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一个地区人群的特征可从其居民的衣着特点上判断出来。中国西藏地区的居民穿的藏袍就与当地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已经成为西藏的一个标志。在受法国影响的达喀尔的建筑中,从沃拉弗人修长、优雅、飘逸的长袍中可以确定这里是西非,而不是地中海地区。印度男子喜好穿短衣,而妇女喜欢长披肩(莎丽),穆斯林男女都穿一种能遮住裤子的白色长衫;西方人所穿的半正式服装、裤子、裙子和上衣基本相同,领带已变成西方文化的一种标志。服装是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它不是文化景观的“固定”特征,它却是文化景观的形成要素。建筑方面的成就可以与文化中其它方面最辉煌的成就相媲美。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典型的竹楼,竹楼的材料和结构既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也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古代埃及人建造巨大的金字塔来纪念死去的法老,时至今日,这些建筑学上的奇迹仍是埃及文化的标志。以钢材和玻璃为建筑材料的摩天大楼,大型圆顶式的体育馆都显示了现代文化的技术力量。因此,建筑是文化的特性与价值的反映,体现着文化的重点和追求,也是技术与经济的反映。在美术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中,雕塑是最强烈的。埃及的纪念性建筑和雕塑一直是尼罗河两岸的主要景致。
非物质性
精神文化景观(非物质性)是在客观物质环境的作用下,人的文化行为所创造的那些虽看不见、却可以感知
汉莫拉比法典—精神文化景观
的文化创造物,如语言、法律、道德、宗教、价值观、某些艺术如音乐等,它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同文化区的个性一样,是一种通过联想实现的抽象而真切的感觉。其为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语言、科学思想、哲学、教育等,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法律、信仰等内容,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反映社会组织形式的制度、机构、风俗习惯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连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如法律制度属精神文化,它的物质形式表现为法律文本、律师事务所和法院等。不能错误地认为精神文化是抽象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实际上,精神文化不一定没有物质形态,如街头雕塑。
❹ 北京当代城市景观和文化特点
北京当代的城市景观以北京CBD为代表,北京CBD不仅是一个商务中心,其外部景观也是北京当代回城市景观的体现答,有专门对其做过研究的,你可以搜索找找。文化自然以北京胡同文化为主,吴良镛老先生提出的“有机更新”的“菊儿胡同”,你可以看看
❺ 泰山的景观和文化是怎样的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又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韵。
❻ 什么是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
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这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索尔,C.O.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由于民族的迁移,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不仅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因此,美国地理学者D.S.惠特尔西在 1929年提出了"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的概念,主张用一个地区在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特征来说明地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往往与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感。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法国地理学家戈特芒,J.也提出要通过一个区域的景象来辨识区域,而这种景象除去有形的文化景观外,还应包括无形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很多,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对区域研究十分重要。例如1963年英国地理学家J.E.斯潘塞和R.J.豪沃思比较了 3个近代农业区(美国玉米带、菲律宾的椰棕区和马来西亚的橡胶园)的农业和文化演变,得出了形成这些农业文化景观的 6个要素: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划分出农业文化区域。
❼ 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
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自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镇等地区。人为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它虽然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但发展规律却服从于自然规律,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自然景观涵义中的人为景观不包括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征。
❽ 如何区分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
在地理学中的景观一般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景观可以分为自版然景观和文权化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由于不同的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对某地的景观的仔细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关于该文化集团过去活动的重要知识,这是因为文化景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衣、食、住、行和娱乐。景观中除了一些形象、看得见的物体之外,还包括许多看不见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例如景观中往往包含着文化的起源、扩散和发展等方面许多有价值的证据。文化景观既有空间上的变化,也有时间上的变化。空间上的差异反映的是各集团景观塑造上的各自文化特点,时间上的判别则反映过去居住在该地区的文化集团的变迁和发展。
❾ 文化景观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区别
文化景观的概念是在1992年在美国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年会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世界遗产纠纷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混合体(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与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本身的突出,普遍价值,其明确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以及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的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
我国庐山是唯一被选入文化景观遗产地区。
文化遗产:
一类是历史纪念物,第二类是考古遗址,第三类是建筑群。
那么当然这个概念在确定下来以后,写入公约以后,本身它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那么怎么样能够让这样的一个我们尽可能的属于我们人类共同的更多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也是人类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不是这几个概念就能够完全涵盖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需求。
❿ 文化景观的介绍
文化景观一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O·在一九二五年发表的专著《景观的形态》中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