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山水风景国画

山水风景国画

发布时间: 2021-01-04 10:36:35

㈠ 如何把一幅山水风景图片用PHOTO作成水墨画的效果

1.先打开要处理的图片,将背景层复制三个,分别为背景 副本、背景 副本2、背景 副本3,依次置于上层。
2.关闭背景层跟背景 副本2和副本3图层前面的眼睛图标,将这三个层的视图关闭,回到背景 副本图层,选择菜单-图像-调整-去色,再按CTRL+U将明度调节至+45,再选择菜单-滤镜-杂色-中间值,半径为20。
3.到菜单-滤镜-模糊-高斯模糊,模糊半径为15,再到菜单-滤镜-艺术效果-水彩,画笔细节设置为5、暗调强度为0,纹理设置为3。再回到菜单-滤镜-模糊-高斯模糊,模糊半径设置为5,按CTRL+M,将其颜色调亮.
4.到背景 副本2图层,按CTEL+U将它的明度调节至+40,再到菜单-图象-调整-亮度对比度,将图象的亮度调节至+45,对比度调整至+80.
5.将副本2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正片叠底,再到菜单-滤镜-杂色-中间值,半径为4,再到菜单-滤镜-艺术效果-水彩,画笔细节设置为14、暗调强度为0,纹理设置为1.
6.按CTRL+M将它的明度稍微调高一点,并用CTRL+U跟CTRL+B对颜色做稍微的调整,并将它的对比度也稍微调高一点,没有具体数值,只做稍微修改.
7.到图层 副本3,按CTRL+M将亮度调高一下,并将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用魔棒工具,将容差设置在3-5左右,在图象上点任意一处有颜色的地方,然后到,菜单-选择-选取相似的,完成后按CTRL+ALT+D作一下羽化处理,羽化半径设置栽左右。再到菜单-图象-液化,用调抹工具对选中的地方作液化处理,涂抹时只须在被选中的地方向下拖动就可以,可以多重复几次这个步骤,当然被选中区域不能在相同地方。

8.最后还可以用魔棒工具点选图案中的任意一处颜色,然后到菜单-选择-选取相似的,再作一下羽化处理,然后用CTRL+M将被选中的部分的色泽调暗一点,也可以用CTRL+U调节一下色象跟饱和度,其余的不适之处可以自己作细微的调整,看您自己的喜好而定,这就不作说明了,好了,一幅淡彩水墨画就这样完成了。

㈡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是什么

1、理念不同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

西方风景画多强调对景写生,在现实中感觉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以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最大量的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

2、造型手段不同

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线”。通过在创作中积累出的各种不同的“线”,抒写自己的胸怀,抒写心中独有的山川。“线”在中国画家的笔下有极深刻的含义,往往是将许多繁复的事物,仅仅通过几条富有生命力的“线”表达出来。

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面”组成,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3、造型特点不同

中国画在造型上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又一突出特点。中国画的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作者的抒情达意,所以中国画家敢于舍弃对象外在的形态,敢于为了强化作者感情的表达而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

西方风景画家在作品的造型上贯彻自己的美学思想,充分利用油画的特性极力展现大自然的瑰丽。西方风景画家的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具体的命名,当然这与中国画家笔下命名的山水不尽相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更接近自然,而不是单纯为了对象的“神”,而对对象的“形”有所忽略。

㈢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区别在于:表现形式、表现特点、空间表现方面、线条与色彩方面。

1、表现形式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以意境表现情感为主,给人以自由发挥而不受现实空间制约的感觉。在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坚持遵循以线为主、以色彩为辅的原则,十分重视装饰感的表现形式。在表现过程中,中国山水画十分重视艺术作品的形神、意境和气韵,注重山水画作品的审美体现。

在西方绘画中,画家们会重视研究物象的光线、明暗和色彩等,灵活运用手法和色彩提高画面视觉上的逼真效果。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无论是人物、景色还是静物都追求视觉的效果。通过对形体、明暗、色彩以及透视原理等的研究,画家可以使物象自然、真实、立体地再现,其逼真程度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2、表现特点的区别

中国画家并未采用再现现实空间的手法,而是侧重于展现近似乎平面的形象,通过一些笔法将情感和精神寄托于画面之中。

在中国绘画中,画家尤其重视对“达意”的追求,这一思想受到中国哲学中“立象尽意”和“得意忘形”的影响,使中国传统绘画中更倾向于“芟繁就简”和“精而造疏”的手法,力图将画家的情感抒发出来,实现“达意”的目的。

西方画家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与世界之外存在,要用看和听才能感受,而且西方画家认为上帝才是世界和美的创造者,因此在绘画中对于美的表现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与上帝靠拢。

3、空间表现方面的区别

中国画家是在视线的流动中把握空间万象,并没有限制固定的位置,因此在空间表现上也侧重于表现画面的流动特点。在中国山水画中,强调自由发挥,围绕着画家情感变化展开绘画。

在西方风景画中十分注重视觉效果的真实性,而焦点透视原理就是根据人们观看时的静态所见,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这样就可以使描绘的画面具有一定深度感,与其物理性相符,也更加真实。

4、线条与色彩方面的区别

中国绘画在不断积累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线”并在画家的手中成为抒写情感和胸怀的重要方式。在山水画中,画家用“线”将山石等的特性塑造出来,从而形成了形态迥异的“线”,而“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质量。

西方绘画中,画家将描绘对象当作“面”来理解,表面出的东西更容易理解,而且与中国山水画相比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在西方风景画中的湖光山色基本是由“面”组成,给人以真实、立体的视觉效果。

㈣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求答案

因为风景画指的是以风景为题材的绘画,仅使用于西方传入的油画、水彩画等。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属于风景画,但不用此概念。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4)山水风景国画扩展阅读:

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

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

㈤ 用铅笔花国画(山水风景画)求一些技巧、和操作、各种景物的绘画!

看一些水或则云的素描,你既然绘画一些东西,说明有一些素描的底子,应该不难,自己多琢磨,表现方法很多,你根据自己的画面整体进行相应的刻画,水和云雾完全可以勾勒线条即可,或者用写实的方法也可以,你说配色,是不是用的彩铅啊?彩铅更简单了,完全可以更好的表现水墨的效果。

㈥ 中国山水画为何不叫风景画

因为西方风景画的历史要远远晚于中国山水画,并且中西方的画的画法及情感表达都不同。

(1)对于自然的观看方式迥然不同。

西方风景画家始终在独立于自然之外的立场来观看自然、认识世界,他们是在一个固定视点下对于自然景物进行片段截取,看到的是体积、明暗、光影、透视、色彩等的视觉真实。

中国山水画则绝非对某一固定视点下视觉映像的直接描摹,而是自然本身形质样貌的自在呈现,无论是画家还是观赏者的目光,都是与这一呈现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自然细节的不期然相遇。

(2)情感表达迥然不同。

西方文明的认知与思想的底层逻辑是关注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形成“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人类自恋式的精神传统。西方的山水画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是彼此割裂、对峙的,其所维系的情感,就或是深重的恐怖感或是强烈的征服欲。

中国山水画就这样表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山水草木一样,其自身已经融入自然的生息之中,自然也便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外延。因此,中国山水画构筑出人与自然浑然融合的和谐画面,人在山水中,情在自然间。

(6)山水风景国画扩展阅读:

中国的山水画似乎在画山、画水,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画山画水,它是建立在中国的文化哲思上,它强调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前者是载体,后者是核心。

中国人是通过山水画将山水作为天地化身,来表达画家对天地玄黄的感受。所以,自古以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中国画除了要求艺术家行万里路,更要读万卷书——万里路是强调造化,万卷书是强调精神,所以中国山水画家虽经常游山行水,但更重要的是“读万卷书”,借此升华其精神。

㈦ 如何画山水国画

山水画分为水墨山水和设色山水两种。

顾名思义,水墨山水主要以水墨作为表现形式;设色山水一般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施以淡彩或重彩,可分浅绛山水和青绿山水。亦有淋漓尽致的泼彩山水和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技术成熟很早,且有长久的发展,笔法、墨法、章法、意境、肌理效果及敷彩,无不融汇在山水画中,可谓集中画技法之大成。所以学习山水画应该从基本方法入手,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上不求索。摹、写生、创作的反复实践,就能画出有既有传统又富有个性山水画,使“情与景会,意与相通”。

1、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实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用笔、用墨和设色的问题。山水画的用笔多种多样。这是由毛笔的性能决定的。它可以勾线、点苔、涂面、可皴、可擦、可染;笔锋可聚可散,用墨可干可湿。

2、笔锋的运用,有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藏锋与露锋、聚锋与散锋。行笔有快与慢,轻与重,轻挥与顿挫。笔趣有巧与拙,刚与柔,光与毛等等。这些传统的用笔方法可以作出不同艺术效果和各种不同的质感。

3、中锋用笔最广,常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比如树木的枝干,人物、车船等和各种点,如圆点、斜点、直点、横点、渴点(干笔点),夹叶也多用中锋。

4、侧锋多用于山石的皴擦,树木的横染,以及画树叶等。

5、散锋多用于画山石、树木、皴擦点染,因势利导,效果颇佳。

6、用墨要有浓、淡、干、湿等层次变化。浓墨又有浓湿与浓干,淡墨又有淡湿与淡干的区别。一笔墨可出现浓淡干湿和墨色变化。古人啖“墨分五色,就是形容用墨有千变万化,仿佛有色彩的感觉。因此,要掌握墨性。

7、山水画的墨法,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

泼墨法,就是用阔笔蘸墨大写,使墨彩生发多种变化。它的主要待点是一道墨趁湿可以适当补加,并要注意细心收格,此法常与破墨法结合。雨景山水和马夏一派山水画的一层墨,特别是那些平涂式的大远山,也是泼墨法。

8、积墨法是与泼墨的一道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由淡则浓,由薄则厚的多层墨法,是前一道墨干后再画后一道墨,层层添加,能增加画面的苍郁厚重感。

9、破墨法是趁第一道墨未干前加第二道墨。可以重墨破淡墨,亦可淡墨破重墨。它的特点是浓淡,干湿相互破立。墨色融合,渗透变化,极有润致。

10、画山水用墨的一般的规律是:画线画点用浓墨居多,皴檫则浓淡可以兼用,渲染用淡墨居多。焦墨(燥墨)多作浓墨的辅助。滋润处用湿墨,醒提处用焦墨。蘸墨不要太勤,一笔墨把它用光方可出现干笔, 调子才能丰富。

11、设色:设色山水有浅绛、青绿和没骨之分。青绿山水中又分金碧、大青绿、和小青绿。浅绿山水:它是在完成勾、皴、点、染的墨笔山水的基础上敷以淡赭来表明山川树木的气氛和彩色的。但一定要浅,也有与长青、草绿结合着用的,一般不用石青、石绿。

12、没骨山水:此法不用墨打轮廓,直接用颜色画。但是用笔、用墨较难,现在很少见,有时在画远山时亦可试用。初学不易掌握。

13、青绿山水:青绿山水的特点就是要减少皴法,渲染石青、石绿以前需要打底色,目的是起衬托作用,使青绿色既厚重又鲜明。小青绿山水的画法是先用赭石打底子,然后另上花青和草绿,最后上石青、石绿。

14、大青绿山水只勾而不皴,一般是用赭石和石朱砂打底子,着石青、石绿要分几次渲染。如果在大青绿山水上勾金,便成了金碧山水了。

15、在传统绘画中,也有在浅绛山水墨面使用淡石绿或石青的,显得别致秀润;有的将石青石绿渗和使用,有的加进一些花青或草绿,越到后来用法越灵活,实际上是把浅绛和青绿结合起来了。

16、我们在总结传统绘画设色方法的同时,可以借鉴西洋绘画中的色彩关系和水彩画的表现技法,以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

17、山水画设色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完成勾、皴、点、染,墨 既足,然后敷色,上面所提到的“染”字,系指在勾、皴、擦、点的基础上,用不同深浅的墨染出石的结构和明暗关系。

18、除先墨后色者,亦可先用色点染后勾墨(或先以淡墨点染后勾重墨),也有先用墨勾皴趁湿染色的,此法即打破了传统的设色方法,使色墨交融,生动华滋。

19、设色要反复大关系,色调要统一。渲染颜色不要把色彩调得很浓或一次完成,要多次渲染才能丰润。如渲染后还不够厚重,可在纸的背面加染颜色进行衬托,这种方法叫“背染”。渲染时直接用原色染的不多,一般要用几种色调配或加点墨使用。此帧设色与渲染协调统一,白云以白粉背染自有韵味,天空以赭墨背染则显深邃。

20、设色的顺序一般是先上水色,后上石色。石绿一般表现阳面,石青表现阴面,两色可以掺合使用,也可以互相罩染。要注意颜色是补充墨的不足,墨是颜色的骨干,使墨和色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㈧ 介绍一下中国山水画的特色

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
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从隋朝就开始出现山水画
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四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从唐朝开始,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创始人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变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宋代的画家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他的风格,形成一种派别。

南派以被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雨点皴或叫米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瓒等画家发展形成了南派风格。
从明代后期到清朝时,山水画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格式套路,画家不在观察自然,从临摹古画技巧入手,随意摆布画中的构图,虽然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大师,但山水画的发展停滞不前,《芥子园画传》更将山水画变成一种八股。
直到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作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现代有出现许多表现欣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秦岭、太行、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㈨ 山水画有什么寓意

首先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看画则既悦目犹赏心,即古人所云:“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黄宾虹有道:“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是气氛、气质、气息、气势、气韵,包括笔墨精神,当然更指合乎规律,伦理道德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山水画是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简言之:“畅神”。

说此言的正是五世纪时的山水画家宗炳,他晚年行动不便,终日面对山水画,“卧以游之”,沉醉于山水自然中,谓之“畅神”。

当今时代人们为了调节喧闹的城市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工作,盛行旅游,寄情山水,钟情于山水画也是这个道理。

(9)山水风景国画扩展阅读:

起源: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

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

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