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体风景图片
『壹』 怎样将人体照片置于风景图片中
这用PS制作不太难,主要方法是抠图,当然需要适当修整:光影及色调和透视
『贰』 如何素描夕阳西下风景图
素描的表现方法有二大类 1:根据物体的结构,着重要线条作画,叫线描 2:着重用光线明暗表现,叫明暗素描。 1:素描用具: 纸和画版:画版要略有斜的坚在你前方,距离要合适要眼睛能够正好看到整个画面,而且视线能够正好看到画的中心 纸:不光滑,略粗糙,质地坚实的纸张 铅笔:打轮廓要B或2B铅笔,铅笔数越多画起来越浓,所以暗部用浓铅(也叫软铅),明部也叫淡铅(也叫硬铅) 绘亮部可以用H,HB.灰部可以用:HB,B 暗部用:2B,3B,4B。 橡皮:要求:质地柔软不宜擦伤纸张的那种。 画得浓的地方可以用橡皮轻轻的吸淡一点。 高光部分用擦,粘的方法提亮画面,反光部分用橡皮轻按,使其淡化,达到所需效果。 线条画的不够准确,不要忙着立即用橡皮擦掉,而应仔细修改,修改好了再用,在把不用的线条擦去。 画架,画板: 画板要求:板面平滑,重量适中。 画架要求:以稳,结实为选购要求。 使用要求:在使用时画架倾斜度不易过大,作者应距画面一臂的距离。 执笔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笔握稳,其余三指在笔下边,笔尖与画指要保持一个斜面,只有刻画精细部位的时候, 才象平时写字那样执笔和运笔。 2:明暗 a:分为三个部分:亮面,灰面,暗面 b:怎样画好明暗。 a:如果是细画,可以先用硬度大的画,然后逐步换硬度大的笔画,这样就可以 体系出重叠,层次,深浅。 b:画线条的时候,线条间的距离大一点,如果每画一片的时候 ,线条间的距离就会缩小。 C:铅笔削得越尖越好,画出来越有明暗感。 3:怎样排线: a:排线时候,方向一致,一笔一笔的画,疏密适当 b:要轻起轻收,使线条二头轻中间重,这样做的话有利于排线之间的衔接 c:画物体的时候,一般是先用从物体的轮廓线向中间排线,然后再用斜线整和, 注意:斜线是有方向的,一般是向右边斜,因为这样符合人的视线从左到右的习惯 但是在画象球的时候,他的边缘线排线的时候是变换方向的 d:排线的方向要适当考虑物体的块面结构 e:画暗的部分,要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不要乱涂 f:画画的时候,一般是先画它的投影面在画它得暗面:因为投影面比暗面更暗 画画一般从最暗的部分画起,这样有利于它的造型, g:画一个物体的是在它的边缘也要向它的物体的外部空间排线,因为这样也是有利于突出它的立体感 h:一个物体即分大部的明暗,也在其下面分小部的明暗。这样一层一层划分下去。 i:明部和暗部的中间不一定就是灰面,像在正方体中,灰面就是第三个面,而明部过去就是灰面 j:在一个面中有这样和特点:越靠近边缘就越暗,越到中间就越亮。 4: a:在画物体时候要注意去找出这个物体中间的线条,发现线条之间的关系,再用透视的原理去体现出来 b:这样把一一个物体画到另一个物体的面上,如果我要把一个人画到带有成角透视的正方体的一个面上, 把这个人看做是由一个个方型组成的,因为方型在透视中是很容易通过线条的长短体现出来的 这样把方型还原成人的各个部分就可以成为一副人画在上面了。 5: 素描一般指的是一个灯光,如果是几个灯光,像舞台效果了,其实那样用描也可以写出来,但是那样有失 素描的表现手法,现在的书上讲的素描也一般是指那中只有一个灯光的情况,其实对于多个灯光的情况来说 一般是采用颜色的表现手发来表现。 6: 如果我画的是一副室内装饰图,怎么样去表现出来,其实我觉得也是一样的,把房子子里的灯光画出来 在对里面的物体一一分析,其实可素描练习画素描一样的,只是这里的物体多一些,而且形状不一, 只要牢牢抓住黑白灰这个概念,就可以把里面的东西给一一分析出其中的黑白灰,然后就可以画出物体出来 7:高光点 怎么理解这个概念,高光点一般是存在与那些玻璃制品的物体之中,因为这些物体反光比较强烈,高光点一般 为白色,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里面的白色也可以分深浅的, 8:画一副素描画是怎么样构思的: 首先的画,观察物体----》透视分析---》物体的黑白灰分析--》在纸上表现出来 9:能够画好一副素描画,就可以说也能够画好其他很多的素描画(像画物体的) 10:怎么样画好人体素描 掌握人体的结构---》根据图象画出轮廓--》画出阴暗--》依此类推可以画出其他的动物 11:学画画的步骤: 学透视-》画简单的几何物体--》--》学画头部的各个器官--》画人的头像-》人的头和上半身体-》画整个人--》画其他人和物 12:画人技巧 画人头部分的大的阴暗,里面又分了小的阴暗-《这样细分下去》 13:怎么样抓人形: 抓住人的各个器官去画,把各个器官画准确,所以说画人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不同点 ,祝你成功
『叁』 打坐的方法和图片
打坐方法:心地法门、念起不随、亲证无为、微细流注消灭。
1、心地法门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
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2、念起不随
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
3、亲证无为
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
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4、微细流注消灭
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缍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候才真到家,不是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忘观照,才能与大道相应。
(3)山水人体风景图片扩展阅读
1、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2、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肆』 好看的图片有吗
你说的好看的照片是风景的还是漫画的?我风景的照片也蛮多的,漫画的也挺多的,漫画的一般我觉得都是他妈我看吧,因为比较喜欢漫画的,风景的我一般做来用来做贴。
『伍』 人体艺术和低俗的分界点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人体艺术和低俗的分界点就是在艺术是观赏的,但是低俗是不可描述的,对于艺术家来说,人类摄影艺术与色情摄影艺术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普通人很难看到,尽管两种类型的照片都具有这种抽象设计的兴趣,但实际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通常这种人体摄影艺术是摄影师选择模型拍摄人体照片的地方。
有些照片用于美学目的,但有些照片确实有一些商业用途许多人看到它们时可能会觉得引人注目,但很多人可以接受。通常,我们可以在网上或通过其他方式看到许多类似的照片,这种照片不仅可以带来美感,还可以让我们在业余时间享受它们,当然你也需要有健康的心态来观看这类照片,当人们在现场观看这些照片时,他们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感官,而且可以感受到摄影师的技能,如果照片给人特别低俗的感觉,则意味着摄影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角度,甚至没有表现出照片的真实美感。
『陆』 黄山资料和图片
黄山风景区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第三(1829.5米)。
黄山“四绝”:
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的松树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
怪石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还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也还有些怪厂,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能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
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
温泉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在黄山北坡叠嶂峰下,还有一个温泉,叫松谷庵,古称锡泉。它与山南的宾馆温泉水平距离7.5公里,标高也相近,南北对称,遥相呼应。历史上许多文人如李白、贾岛、徐霞客、石涛等人,都曾在黄山温泉沐浴,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的诗文。
另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黄山上还有许多名贵花木,花开时节,到处是鲜艳似火的杜鹃花,团团簇簇的绣球花、桃花、梨花、报春花、蝴蝶花、木兰花......真是花团锦簇,群芳争艳。
主要景点:
北海是黄山中部偏北的一个景区。北海景区峰峦集中、秀丽,知名者有始信峰、上升峰、石笋峰、观音峰、笔架峰、清凉台等奇峰怪石,形态逼真,维妙维肖,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作。每当云雾萦绕之时,峰峦时隐时现,酷似大海中的无数岛屿,令人神往。
莲花峰在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峻峭高耸,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如一朵初开新莲,仰天怒放,绝顶处方圆丈余,明曰石船,置身于此,大有顶天立地之感。
玉屏楼在黄山中心地区,莲花、天都两峰间,海拔1680米。背靠玉屏峰,前拱文殊台,左有狮石,右有象石,势若守门。因站在文殊台上可眺望周围的“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石景,故而有“黄山绝境处之誉”。明万历42年(1614年〕普门和尚在此建文殊院。此外,著名的迎客松、送客松分别植于狮石和象石前,不断的迎送来黄山的游客。
天都峰在黄山景区东南部,海拔1810米,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美不胜收。
飞来石在黄山西部,为飞来峰上一块巨石,高约10米,孤耸峰头,根部和山峰截然分高,似天外飞来,故名,又因石上尖下圆如仙桃,又名仙桃峰。
始信峰在黄山东部,海拔1668米,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可爱,故名。这里巧石争妍,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峰顶为一平台,古代文人雅士常登峰揽景,吟诗作画,饮酒抚琴,故有琴台之称。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柒』 网上哪里能看到著名摄影艺术家袁廉民拍摄的黄山美景
地域上的限制造成中西方摄影的众多差异 中西方摄影艺术文化差异 摄影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于法国,数年后由西方传入中国。一个半世纪以来,摄影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土篮里生长,许多摄影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追求民族形式和东方神韵。中国传统美学的养分使中国摄影艺术根深叶茂。我们既应当看到摄影的本体特征是纪实,其瞬间的长驻性和纪实的逼其性的特征,表现在中国摄影家与西方摄影家的艺术创作时的方式上是相同的。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中国与西方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因而中国与西方摄影艺术的审美意识、艺术理论产生了差异性。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理论对中国摄影家的审美意识、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美学理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当今中国艺术摄影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说,西方艺术摄影的所有题材,几乎都有中国摄影家在拍摄。然而,在对中西方摄影艺术史上各占主要地位的题材进行审视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二者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西方摄影主要内容是拍摄人(肖像、人体、纪实)。特别是人体摄影有其艺术传统。西方摄影史上,在摄影术发明不久,达盖尔银版照片就有人体题材。被誉为‘吃术摄影之父”、《人生的两条道路》的作者奥斯卡·雷兰德堪称人体摄影领域的先驱。尽管人体摄影艺术的风格和流派的更迭、流变,但其势常盛不衰。[1] 而在中国,人体摄影长期以来一直不能成为摄影家创作的主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骆伯年拍摄的《汲瓮》、郎静山的《凝思》,此后人体摄影潮涨潮落。而社会上对人体摄影的理解程度,固然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民族传统有关,更与时代的风气有关。另一方面,在中国,风光摄影在艺术摄影活动中,成为数量最为庞大、地位最为显赫的摄影主流。与此产生反差的,西方摄影史上,风光摄影却从未占有过重要的地位。鲍昆认为:‘哪使是被公认为风景摄影大师的安塞尔·亚当斯,在其摄影实践中,恐怕对他最为重要的还是对于‘区域曝光法’的研究,和如何利用这种方法更好地表达自我与自然的沟通。对于摄影技术特性的痴迷和膜拜,使他的艺术明显地区别于我们现在所谈的风光摄影。”[2] 造成题材巨大反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社会、政治、历史等多方面去探求。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存在着重大差异。 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西方人认为,人既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大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尖端产物。作为自然尖端的人与一般自然相对立。他们强调人对客观自然的主宰地位。他们自古以来就养成了征服自然的民族性格。反映在审美意识上,往往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容体处于分裂与对立的关系中,进入“天人相胜”之境。因此,西方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西方艺术家竭力表现人的肉体和精神完美的统一。在西方古典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艺术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传统必然体现艺术摄影上。 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中国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倾向于人是自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反映在审美意识上是审美主体投入审美客体,客体融于主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境界。因此,中国古代艺术主要表现对象是山水。中国的山水诗画成熟得早,出现在晋宋之际,即公元4世纪、5世纪之交。在西方,自然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17世纪出现于荷兰绘画,18世纪才在英国、德国的浪漫主义诗歌中确定下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中国文化传统,至今影响巨大,激励着中国摄影人踏破铁鞋去渴拜名山大川,为祖国山河写照传神。旅美风光摄影艺术家李元也深深感到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一直影响到他对大自然的感情。他说:,“三十年来,当我每次拿着相机走向山林湖海,我的生命似乎变得更充实。慢慢地,我开始领悟到我对于大自然的这份感情,和我自幼受到文化传统的熏陶有着必然的关联。正因为中国文化传统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使得司马迁会觉得,唯有‘究天人之际’才能‘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确,大自然给我的启发使我充分领悟到,大自然是师,是友,执着地探讨和追求,天人之际的距离似乎就愈来愈短了。”[3] 林语堂有一段话论述了中西方艺术表现对象的差别,很有趣,对于理解摄影题材的差异会有帮助,兹录十下:“中国艺术的冲动,发源于山水;西洋艺术的冲动,发源于女人。”“西人知人体曲线之美,而不知自然曲线之美;中国人知自然曲线之美,而不知人体曲线之美。 “西人想到‘胜利’、咱由’、‘和平’、‘公理’就想到一裸体女人的影子。为什么胜利、自由、和平、公理之神一定是女人,而不会是男人?中国人永远不懂;中国人喜欢画一块奇石,挂在壁上,终日欣赏其所代表之山川自然的曲线。西人亦永远不懂。西人问中国人,你们画山,为什么专画皱纹,如画老婆的脸一样?”“中国美术,技术系主观的(如文人画、醉笔),目标却在神化,以人得天为止境”[4]西洋美术,技术系各观的(如照相式之肖像),目标却系自我,以人制天为止境。”“林语堂谈到这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得天”还是“以人制天”,同时还提到中西方艺术创作的方式的不同,即中国艺术方式是主观的,西方艺术方式是客观的。 摄影术是科学的产物,中西方摄影家都是运用光影和色彩在二维的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的视觉形象,这些都是相同的。但是,中西方摄影家在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上确有差异。在黄山上,遇上晴天,西方摄影家扛上机器去记录松峦的纹理,捕捉光影的变幻,而中国摄影家在宾馆里休息。可是,当乌云密布、大雨滂论时,西方摄影家躲到宾馆里去,中国摄影家则冲出去拍摄这云雾升腾的仙境。 摄影语言与哲学观、科学现紧密结合。西方人欲以进取精神达到征服自然的目的,必然讲科学。西方造型艺术借助科学塑造出酷似生活真实的形象。而摄影术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光学、化学、材料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起很大的作用。而构图学、色彩学和美学成为摄影艺术理论重要部分。西方摄影家构图充满画幅,单点透视,周光影塑造立体的形象,讲求质感、形状、色彩。李元认为,亚当斯利用大相机来突出对工业精密性的崇拜。而且,那样的精密已经超越了我们由眼所能看到的,反而显得生硬。[5] 而中国造型艺术更多的讲哲学。儒、道、佛三家的入世与出世两种思想,影响着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和艺术历程,也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写实还是写意。尊儒者追求入世,重写实;而坎坷之士则信佛老,超脱尘世,艺术创造时不求形似求神似,追求抽象意蕴。“文人画”的特点就是写意。中国画家突破了焦点透视和固定光源的明暗造型法的束缚,创造了散点透视法和线描塑造形象的方法。作画时大胆取舍,保留最能表现物我精神气质的形象特征。画面上留有大块空白,形成了绝妙的空灵感,给了观赏者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文人画松、竹、梅、兰,表现了画家高尚的品格。这些传统对于中国摄影家影响很大。刘半农将艺术摄影称为“写意照相”。朗静山以写意的手法,创造了集锦摄影法,制作了《春树奇峰》、《晓汲清江》、们利游》等作品,获得了国外摄影名家的普遍赞赏。胡伯翔的《石城晚归》、老众苦的《一肩风雪》、吴中行的《归牧》等,直至当代的敖恩洪、陈复礼、简庆福、袁廉民的作品都颇有中国画意。摄影家于云天在作品中喜欢用大面积的黑,衬托一点点光亮。他说:“在中国画的画理中是留白,摄影正好和这个相反,以留黑来反衬这个白。在绘画中讲究省笔,也就是留白;在摄影中,省光则是留黑。”[6]袁廉民的黄山摄影作品常常表现出空灵的神韵。他以黄山云雾来“留白”。美国友人海伦·斯诺称赞他的《云涌玉屏峰》“令人惊叹”。她写道:“看到这种云雾中隐约闪现的景致,仿佛置身于古老道学的玄秘奥妙之中。”袁廉民正是用最具写实功能的相机、胶片,创造出了抒发心灵的写意作品。 三、由于中西方的艺术传统和美学追求的不同,造成艺术摄影体现其审美理想的形式的不同;典型与意境。 西方再现,艺术较发达,以人为表现主题,强调再现、求真,吸收科学成就来塑造酷似真实的艺术形象,其古典艺术理论中最经典是“摹仿说”。摹仿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拟、仿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摹仿说”:“这些事物是按照它们应当有的样子描写的”。摹仿说后来发展成典型理论。巴尔扎克认为:“典型是类的样本”。别林斯基在论述典型化时,提出了“熟悉的陌生人”的命题。恩格斯关于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关系的重要论述,对典型理论作出贡献。西方摄影家运用西方古典艺术理论的传统,拍摄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如卡什的《愤怒的丘吉尔》、哈尔斯曼的《原子的达利》等等。 中国古代的表现艺术较发达,诗言志,词缘情,绘画推崇‘橡外之意”。诗人、画家在大自然的审美观照中触景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艺术创造中,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唐代王昌龄提出意境的概念,而近代的王国维大力标举意境,成为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意境是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统一。意境已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校。心范畴。它是艺术家高尚人格襟抱的体现,也是抒情类艺术作品审美的最高境界。意境同样存在于中国优秀摄影作品之中。刘半农认为,照相可以分为写真和写意两大类,‘写意,乃是要把作者的意境,借着照相表露出来,必须有所寄藉。被寄藉的东西;原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藉上去之后,就变做了活的。”[7]他还认为,作品中的意境不是摄影技术、技巧所能限定的,它远比摄影技术、技巧重要得多。 意境理论对于当今摄影家有着重要意义。李元说:“唁境是指心意里面的环境,它建立在联想上,也可以被认为是。心灵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解脱。”[8]正因为意境是一种解脱,而脱离现实的束缚多半只能求之于野外,这就使得意境的追求在风光摄影里更为重要,也使得中国文化传统下的风光摄影更有了深度。”“于云天谈自己创作的一组风光作品《九歌》时说:“至于作品的内涵,也符合我一贯的创作思想,我在画面中追求的是意境,境由山造,意在高远。”[9]更多的摄影家在作品中将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互渗,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袁毅平的《东方红》、黄翔的《黄山雨后》、陈复礼的《搏斗》、简庆福的《,心有千千结》、袁廉民的《蒸蒸日上》、陈长芬的《日月》等等。这些作品给读者和观赏者以美的通思和心灵体验。 摄影是世界语言。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不同民族的读者一般可以通过作品的光、影、形、色来读懂作品内容。中国摄影家们已认识到摄影的本体意义,运用摄影本体语言来捕捉瞬间,记录生活,叙述事件,抒发心灵,而民族传统深深地积淀于中国摄影文化之中。21世纪的中国摄影人将吸取世界其他民族摄影文化的优良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铸造中国摄影文化的辉煌。 >>>>>>>>>>>>>>>>>>>>>>关于中西方摄影流派的简介
『捌』 发一张最最漂亮的维吾尔族女孩照片(20岁左右,有真实新疆的风景)
『玖』 抖音里面的照片怎么弄才能让照片里的风景动起来
抖音里面的照片怎么才能动起来
『拾』 素描风景画桥的图片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