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植物配置表
㈠ 园林景观:园林植物的配置有几种形式
园林植物配置形式有以下几种:
(1)孤植、
(2)对植、
(3)丛植、
(4)群植、
(5)列植。
其中丛植包括有:
(1)两株配合;
(2)三株树丛的配植;
(3)四株树丛的配植;
(4)五株树丛的配植;
(5)六株树丛的配合。
㈡ 景观植物配置表格有哪几项
序号,图号,(图例) ,名称 ,规格:(胸径,冠幅,高度) , 数量,备注。
有的要分开乔木,灌木,水生。。。。
㈢ 推荐几个关于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书或教材。
1、《园林植物造型艺术》
作者:曹敬先
主编
出版社:河南科学专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2-1
2、《园属林植物与应用》作者:李文敏
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3、《园林植物造景》作者:刘少宗
主编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06月
4、《常见园林植物认知手册》作者:龙雅宜
主编,许梅娟
绘图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
5、《中国园林植物彩色应用图谱》作者:赵世伟,张佐双
主编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4-1
6、《图解园林植物造景》
作者:尹吉光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1
㈣ 关于植物配置哪些景观植物不能种一起
1。喜阳的植物不能配置在一起,比如不能在树荫下种植月季,紫叶小檗,红花檵木等
2。红叶类树种不宜和其他树种配置,应孤植
3。有它感作用的植物不宜种植在一起,如松树和苋科植物不能一起配置
4。阳光,养分有竞争的植物不能种植在一起,如相同高度灌木,乔木
5。有些植物在一起种植会更易感病,不能种植,如桧柏不能和蔷薇科海棠种植在一起
㈤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在用植物营造园林景观时,自然文化是永恒的主题。顺应自然规律进行适度调整,依靠植物本身所固有的形态美、色彩美、风韵美和季相变化美,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的绿色文化氛围,应当是植物配置的最高原则。
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植物常被赋予深刻寓意,从而为拓展植物配置中的文化属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松、竹、梅象征着高尚,红豆代表相思,银杏历来寓意久远、长寿等等。这些植物配置在园林中,使园林更具含蓄的意境美,耐人寻味。加之更多的古典文学诗词、散文中的描写,更为园林意境美和生态美的创造提供了依据,让人们置身园林去体会古典诗词中的韵律和意境,更有一番风味。
许多竹类都已寓有文化意蕴,如将天竹加南瓜、长春花合成图案,谐音取意可构成“天地长春”、“天长地久”的意蕴。唐朝韩愈《山石》诗:“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若把芭蕉与栀子配置,生态组成合理,新绿满园生辉。北宋苏轼《惠崇春江小景》诗:“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以竹林为常绿背景,利用桃花构成一幅树绿、花江、池满的江南小景,岂不是恰到好处?
在我国浩瀚的古典诗词中,彰显绿色文化的诗词很多,如杨万里的“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描写了如火如荼、红叶似血的山村秋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了秋霜尽染、枫叶如丹、夕阳晚照、枫叶红火等等。
不难看出,为创造绿地景观的文化氛围,应把植物配置所产生的园林意境,巧妙地融汇到合理的生态环境之中,发挥其相对持久的效益。
在利用植物的多样性方面,为防止植物配置出现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从而形成近自然景观,不少城市已将体现季相变化的水杉、柿树引进城市绿化中,均收到了彰显绿色文化的效果,使人们在林木葱茏、花草繁茂的绿地感受季相的变化,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美极园林对园林生态环境很有研究,希望能帮助到你!
㈥ 植物配置图包括植物种植的面积和规格吗
1. 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2. 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3.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4. 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二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1、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
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
3、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
4、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5、应用 透视 变形 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第二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与类型
一、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
1.规则式:
概念:是指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
规则对称式:植物景观布置具有明显的对称轴线或对称中心,树木形态一致或人工整形,花卉布置采用规则图案。多用于纪念性园林,大型建筑物环境、广场等规则式园林绿地中。
规则不对称式:没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和对称中心,景观布置有规律,也有变化,多用于街头绿地、庭园等。
2.自然式:
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环境中,如自然式庭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
3.混合式:
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它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整洁清新、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
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类型
(一)根据园林植物应用类型分类
1.树木种植设计:对各种园林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进行设计。可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设计。
2.花草种植设计: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如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丛、花群、模纹花带、花柱、花钵、花球、花伞、吊盆等。
3.蕨类与苔藓植物设计: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下,创造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如贯众、凤尾蕨、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
(二)按植物生境分类
1.陆地种植设计
山地,宜用乔木造林
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草坡地等
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
2. 水体种植设计:利用水生植物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园林水体景观内容。
(三)按植物应用空间环境分类
1.户外绿地种植设计 :是园林种植设计的主要类型,一般面积较大,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以创造稳定持久的植物自然生态群落为主。
2.室内庭园种植设计: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等室内环境布置。须考虑空间、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因子对植物景观的限制。
3.屋顶种植设计:非游憩性绿化种植和屋顶花园
第三节 各类植物景观种植设计
一、树列与行道树的设计
(一)树列设计
1.概念:树列也称列植树,是指按一定间距,沿直线(或曲线)纵向排列种植的园林树木景观。
2.树列设计形式
单纯树列:用同一种树木进行排列种植设计,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感,种群特征鲜明,景观形态简洁流畅,但不乏单调感。
混合树列:用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相间排列种植设计,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混合树列因树种不同,产生色彩、形态、季相等景观变化。
3.树列设计的间距:一般乔木3~8m,灌木1~5m,主要取决于树种特性、环境功能和造景要求等因素。
4.树种选择与应用
1) 选择树冠较整齐、个体生长发育差异小或者耐修剪的树种。
2) 树列景观适用于乔木、灌木、常绿、落叶类树种。
3) 树列常用于道路边、分车绿带、建筑物旁、水际、绿地边界、花坛等种植布置。
4)混合树列树种宜少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三种。树列延伸线短时,多用一树种,或乔木与灌木间植,一高一低,简洁生动。
(二)行道树设计
1.概念:行道树是按一定间距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
2.考虑的主要内容
1)道路环境: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直接影响着景观形态和景观效果,包括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
2)树种选择:要求具有适应性强、姿态优美、生长健壮、树冠宽大、萌芽性强、无污染性等特点,尽量选无花粉过敏或过敏性较少的树种,如香樟、女贞、刺槐、乌桕、水杉、黄杨、榔榆、冬青、银杏、梧桐等。
3)设计形式:
绿带式: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在道路两侧,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人行道或混合道路外侧设置带状绿地。
树池式:在人行道上设计排列几何形的种植池以种植行道树的形式。正方形1.5m×1.5m,最小不小于1m×1m;长方形树池以1.2m×2m为宜;圆形树池半径不小于1.5m。
4)设计距离:一般以5m作为定植株距,高大乔木可采用6~8m,以成年后树冠能形成较好的郁闭效果为准,如为初种树木,可缩短间距形成遮阳效果,一般为2.5~3m。小乔木或窄冠乔木可用4m定植。
㈦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和选种的原则
1、主题原则(符合突出主题)
2、美学原则(色彩间对比/渐变色彩的搭配)
3、艺术原则(衬托与对比/节奏与韵律)
4、生态学原理(适地适树原则、多样性原则)
5、选取的植物需具备观赏性,适合植物景观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