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风景画
A.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全诗
1、全联如下: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并非出自一首诗,而是出自《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对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2、全联释义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
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
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1)云南的风景画扩展阅读
《大观楼长联》被收入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1775-1849)所著《楹联丛话》一书中。在书中,梁章钜认为《大观楼长联》:“胜地壮观,必有长联始称,然不过二三十余字乃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一楹联多至一百七十余言,传颂海内。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
毛泽东读至此,首先指出长联共“一百八十字”,而非“一百七十余言”,接着针对梁章钜“究未免冗长之讥也”而批道:“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评不确。近人康有为于西湖作一联,仿此联而较短,颇可喜。记其下联云:‘霸业烟销,雄心止水,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顾何之’。康有为别墅在西湖山上,联悬于湖中某亭。”
康有为是晚清楹联学大师。他仿效孙髯长联的气韵和笔势,在杭州西湖小瀛洲御碑亭上题写一联:“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蔼,春煦秋荫,饮山水绿,坐忘人事,万方同慨更何之。”
60年代陈毅副总理读大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可见新中国的领导人对这副长联的评价极高。
B. 云南施甸冬樱花海是怎样的,你想去参观一下吗
云南施甸的樱花每年的十二月至来年一月,是樱花观赏的最佳时期。这里满山遍野开满了美丽的樱花,成片的樱花海遍布整片的峰峦之间,绵延至数百米,形成漂亮的花海,让人感到美不胜收。许多人想到樱花就会联想到日本的樱花,其实中国的樱花也是非常漂亮。樱花代表着浪漫,吸引着许多人前去欣赏。
云南施甸的樱花海美如一幅风景画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下尽情的绽放,它是这个季节独有的一道风景,这里仿佛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一样,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人们在这儿可以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给人类带给来的馈赠,喜欢樱花的朋友不需要跑到遥远的日本去欣赏,在这儿就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欣赏这片浪漫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