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的风景区
1.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描写的是哪里的景点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回五绝,是答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2. 关于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周记一篇.350字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三:花山公园的美景(468字)
花山公园是我游玩过无数次依然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的美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引着人们的脚步。
春天的花山公园,是繁花争艳的季节。粉红色的一树树桃花像一个个小姑娘站在春风里;满山偏野的李子花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仿佛刚刚下过一场雪;还有那整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婉如一条彩带围绕在花园的腰上。整个花园沉浸在花的海洋里。
烈日炎炎的季节,高大挺拔又枝叶繁茂的大树遮住了炽热的太阳光,人们三五成群在阴凉舒坦的树下自由自在休息、聊天、游玩,这也不失为一道自然和谐的美景。
当我们悠闲地走在公园的小路,时而一阵阵醉人的桂花香袭来,秋天就不知不觉地悄然来到了。到处都能看见黄了的树叶飘落下来,红了的枫叶点缀在花园各处,路边无处不在绽放的小雏菊。傍晚坐在山顶,不但能欣赏美丽的晚霞,还能看到落日的美景。
冬天的花山公园除了变得比较冷,几乎和秋天一样美。特别是在下雪的时候,整个花园一片银装素裹,孩子们高兴地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追逐嬉闹,给美丽的公园增添了无尽的生气。
花山公园犹如闹市边上的一个世外桃源,用它千姿百态的美迎接着欣赏它的每个人,令人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四:夏夜美景(519字)
垂柳轻柔的挥着手,送走了依依不舍的夕阳,而大地却还是像被包在蒸笼里一样,知了也叫个不停;天空早已做好了梦的襁褓,等待着第一颗星星的诞生;最后一抹彩霞也在天空中悄然离去;轻风来回地在每个人的耳边喃喃低语,宣布着夏夜的来临。夜幕降临了,我搬着小板凳和爸爸、妈妈一齐到楼顶乘凉,但一点凉意也没有,虫鸣声谱出了一曲夏夜的赞歌。我一边扇扇子,一边欣赏起夏夜的美景来。
夏夜的星空多么美丽呀!那些闪烁不定的星星既像一只只幼稚、可爱而又充满智慧、神秘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它们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凭着自己灵巧的身躯,东躲西藏,时隐时现,弄得人眼花缭乱。突然,一颗流星像离弦的箭一样从天空中划过,“我找到你了!我找到你了!”我叫起来。可是,一眨眼,它就又不见了。
一阵微风吹来,似乎在告诉我们月亮出来了。果然,我抬头一看,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探出半个脑袋,向外面观察着,直到她发现没有异常动静时,才一转身,出现在天空中。这时,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美丽的明灯,霎时间,旖旎纯洁,光彩四溢,照得大地清晰明亮。
我陶醉在这夏夜的美景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我梦见我飞到了天上,与星星玩捉迷藏,听月亮姐姐讲故事,天空中留下了我们欢快的笑声。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五:雨中的美景(475字)
春天到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下得天潮地湿,花草万物复苏。
雨渐渐地大了起来,雨点打在可爱的小花伞上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道路上因积水过多形成了条条小水沟,这都是地面高凹不平引起的缘故。小雨点轻轻地扑下来,打到脸上,好像调皮的小孩在抓痒痒,而且凉丝丝的。人们感受着被雨点儿亲吻的滋味。小树和花草在雨中显得格外清新,翠绿而令人欣喜。
不知不觉间雨好像小了一点儿,飕飕的风声,潇潇的雨声,沙沙的树叶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多么令人陶醉。特别是小草经过春雨的滋润,绿得发亮,好像用手一碰就会出现一串小水珠来,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显得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一阵阵微风吹来,把积水吹起一圈圈波纹,把雨雾吹得千姿百态,把树叶吹得手舞足蹈。再看田野里的小花,突然,一朵粉紫色的小花映入我的眼帘。哇!好美呀!我忍不住称赞道:我看见过公园里白色的玉兰花,也看见过山林中红色的海棠花。却从没看见过这么小巧玲珑的花朵。这朵小花真美啊,美得就像天上五颜六色的彩虹,这多小花真艳啊,艳得让我停下了匆忙的脚步,这多小花真香啊,香得沁人心脾。
烦人的雨天,醉人的美景,万物因你而绿。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六:四季美景(589字)
四季美景——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春姑娘养着一群花花草草,春季经常下雨的原因就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雨露要滋润美丽花草树木。春季时,可以到郊外去体验春给你带来的美丽,百花盛开,小草也探出了小脑袋呼吸新鲜的空气。春雨过后,竹笋脱掉了厚厚的冬装,在妈妈的怀抱下尽情的玩耍,快快的长大,在山岗上望着大地。
四季美景——夏
烈日当头、汗流直下。
夏姑娘给你带来大片炎热,太阳火辣辣的晒着路上的人们。夏季那么热的原因,就是给你机会吃冰棒和去游泳。夏季时,可以到海边去享受海风和海水,海浪轻轻打在脚上海风阵阵吹来,沙子掩埋脚。夏天雨水不多,入夏时可以去绿树成荫的树下休息,看看桃花。夏季去日本,樱花可美了!
四季美景——秋
丰收粮食、硕果累累。
秋姑娘带给农民许多粮食,农民们在秋季能丰收。秋季丰收的原因,就是因为过冬要吃粮食。秋季时,去野外秋游,凉爽的秋风吹来,仙境般的感受,滋味无法说出。秋天雨水不多不少,入秋时可以去田野看看金灿灿的稻谷、弯着腰的小麦等粮食,你会觉得:哇,秋季原来也这么美!
四季风景——冬
寒风刺骨、冰封千里。
冬姑娘带给大家一阵寒冷,不得不包裹紧紧的。冬季寒冷的原因,就是可以让你在这期间休息,享受秋天的粮食。冬季时,可以在庭院看雪花。雪花是白色小精灵,很可爱。梅花是坚力不屈,像一名战士。入冬时可以窝在家里开暖气、喝咖啡、看雪景,哪都不要去。冬天也很美!
只要你去感受,四季都很美!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七:夕阳美景(573字)
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与会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风徐徐地拂送来一阵阵花夹着草木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一种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更觉夕阳无限好。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fdas221ddd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黯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情”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
3. 独坐敬亭山是写什么风景的诗
独坐敬亭山,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众鸟,孤云,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 是咏志诗. 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 鸟 高 飞 尽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独 去 闲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两 不 厌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 有 敬 亭 山 .
注词释义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
闲:悠闲.
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满足,厌倦.
古诗今译
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赏析
这 首小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前两句写眼前景,借“高飞”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诗人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后两句将山人格化,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在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达.
4. 形容人景合一的境界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很喜欢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天上的鸟儿都飞得不见了踪影,一片白云也不停留,独自悠闲的飘走了。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这首五言绝句,语言简朴易懂,数笔即勾勒出一幅意境清静、悠远的画面。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这样的心境,竟然连鸟儿和白云都远之而去。淡淡的苦闷更向谁诉?原来只有这静默不语胸襟宽广的敬亭山,在守候着诗人这颗远离尘世不被理解的心。“相看两不厌”,将敬亭山写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生命体,诗人与山对坐的情态尽现无遗。
忽然,我就想起了另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想那陆游独居小楼之上,窗外是雾蒙蒙、昏沉沉一片黑暗,诗人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的,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他的无眠,辗转反侧之间陆游竟听了一夜的春雨,那“明朝”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一时间触动了诗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纵使江南是春色满眼,可是国仇未报壮士已老,这又是怎样的不堪?所以,诗人心中涌起的便是道不完的无奈,面对一夜春雨便是拨不开的无聊。不知陆游与春雨对坐和李白的与敬亭山对坐其心境是否有相通之处,也许,孤独、无聊是都有吧,一如我现在与荧屏对坐的心情。此网、那网,纵横交错、阡陌交通,看看、逛逛,似有看不完的好料、学不尽的知识,再打开QQ,好友栏里,想见的人却总以黑白面孔对人,于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着“你在吗”“你忙吗”,不觉间,大好光阴已在指尖消逝……于是后悔,于是决定下线。出去倒杯茶,房间里转了一圈,没发现有什么事情是迫切的等着我去做的(其实是发现了也不想去做,哈哈),于是,又坐在了屏前,于是,又敲打着有一搭没一搭的文字,听着窗外下的一夜的秋雨,渐渐的,感觉手冷、脚冷、心也冷……这雨,怎么就空阶滴到明呢?
5. 宣称的朋友,从宣城火车站到敬亭山风景区坐什么公交
公交线路:1路,全程约5.7公里
1、从火车站步行约180米,到达火车站
2、乘坐1路,经过16站, 到达敬亭山站
6. 作文《敬亭山的美景》
美丽的敬亭山
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山,叫敬亭山。
来到敬亭山大门口,眺望远处,敬亭山山脉起伏宛蜒,重峦叠嶂,与连绵不断的林海交相辉映,苍翠的群山将敬亭山环抱,使人心旷神怡。
跨入敬亭山,进入眼帘的是碧水茫茫的敬亭湖,高耸入云的双塔倒映水面。水面上,一只只活泼调皮的小青蛙在水草上蹦蹦跳跳,洒下一串串“珍珠”,它们时而跳入水中,时而露出水面,像一个个小小跳水运动员。一条条金色的小鱼把头露出水面,吹起了小泡泡,它们那美丽的纱裙在水中摇呀,摆呀,美极了!
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李白的雕像,他一手捋着长长的胡须,一手拿着书本,仿佛在吟唱他的千古绝句。
走到半山腰,一座小亭子矗立在我们的眼前。亭子下面是一片翠绿的草地,草地上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而不远处的竹海随着微风沙沙作响。面对着如此美景,我想:李白当年大概就是在这亭子里触景生情,泼墨写下了流芳千古的著名诗篇——《独坐敬亭山》的吧!
登上山顶,敬亭山景色尽收眼底,江河湖泊像一面面镜子;田野里,绿色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满山遍野的映山红,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花儿,竞相争艳,把敬亭山打扮的十分妖娆。远处,古老的水阳江似一条长卧的巨龙,贯穿敬亭山脉的南北;一座座跨江大桥,像一条条彩霞飞架东西;江面上碧波荡漾,船只如梭,大江两岸河网交织,千亩良田,充满生机,构成了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
7. 宣城敬亭山到桃花潭风景区要多长时间啊
宣城到泾县要1个小时。到了泾县在去桃花潭还要1个多小时呢。如果去江南第一飘也是的。
8. 敬亭山附近有什么景点啊,求大神们指点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的水阳江畔,属黄山支脉,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大小山峰60座,拥有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西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因此被誉为“江南诗山”。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留有《游敬亭山》的诗篇;唐代李白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留下描写敬亭山的诗篇45首;继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欧阳修、黄庭坚、苏轼、文天祥等历代文人相继到访于此。
敬亭山风景区规划总面积2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拥有四大景区:双塔景区、独坐楼景区、一峰景区和宛陵湖景区。诗、佛、茶、酒为四大文化特色。名胜古迹多汇于双塔景区和独坐楼景区,并建有山门牌坊、太白独坐楼、怀英亭、皇姑泉等水榭歌台。佛教净土宗弘愿寺、禅宗广教寺亦坐落在核心景区内。
一峰庵
因建于主峰一峰而得名。明人梅守德作有“冬日喜初晴,篱边尚菊英。岩云沉梵影,林霭落钟声”诗句。
拥翠亭
系李白独坐题诗处。此处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风光,拥落身前,故名拥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诗:“探奇曾不厌,一榻拥昭亭,坐爱双溪碧”
云齐阁
取谢朓诗“含沓与云齐”而命名。游人把酒凭栏,江城在目,尽览敬亭风光。
翠云庵
位于敬亭山腰,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重建。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小阁虚岩畔,回蹊古桧端。朝晕开锦眺,秋色在雕阑……”
其他
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
9. 宣城敬亭山好玩吗,宣城敬亭山景点怎么样
敬亭山风景区不要门票免费的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一峰庵
因建于主峰一峰而得名。明人梅守德作有“冬日喜初晴,篱边尚菊英。岩云沉梵影,林霭落钟声”诗句。
拥翠亭
系李白独坐题诗处。此处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风光,拥落身前,故名拥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诗:“探奇曾不厌,一榻拥昭亭,坐爱双溪碧”
云齐阁
取谢朓诗“含沓与云齐”而命名。游人把酒凭栏,江城在目,尽览敬亭风光。
翠云庵
位于敬亭山腰,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重建。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小阁虚岩畔,回蹊古桧端。朝晕开锦眺,秋色在雕阑……”
其他
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等。
其他信息
各类景点
宣城解放前夕,敬亭山的建筑毁坏殆尽,解放后新建和复建了山门坊、古昭亭坊、昭亭、太白独坐楼、先贤祠、翠云庵、绿雪茶社、昭亭湖等大小景点24处。1987年10月,敬亭山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敬亭山仿古建筑门坊矗立山口,门坊上刻有楚图南题写的“敬亭山”三字和书法名家书写的李白、陈毅的诗作。门坊内筑有李白雕像,迎门而立,飘然欲仙,昭亭湖内筑有昭心亭,湖面荡漾着各种花式的小游艇。湖边小道可直达双塔寺风景区。由双塔而上,三月,梨白桃红,油菜花一片金黄,置身于此,如入画境。俄而,山势渐高,林木茂密,由古昭亭坊拾级而上,步完竹海小径,是绿雪茶社,再盘山而上,便可登太白独坐楼。此地是敬亭山景观荟萃之处,翠云庵、绿雪茶社近在咫 尺,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满山遍崖。若乘兴登临山顶,极目远眺,东北的南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山下的水阳江蜿蜒曲折,万壑争流;南边江城如画,高楼林立;北边田畴沃野,一览无际。“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风景
兴建中的弘愿寺,依偎于敬亭山南麓;地势高朗,林密风疏,群峰环抱,一江绕萦,天然之佳地也!弘愿寺前身广教寺,为唐大中年间黄檗禅师创建,历代高僧辈出,化导普广,近代毁于战火,唯存宋代“双塔”,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敬亭山风光。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恢复重建,移迁新址,更名为“弘愿寺”。敬亭山位于宣州区北郊,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名士所偏爱,留下大量吟诵。“江山也要才人捧”,敬亭山从此名闻中外。自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以来的1000多年间,敬亭山便成为“吟无虚日”的江南诗地。谢眺在这里写出了“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兹山亘百里,合背与云齐”等佳句名篇,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
唐诗人李白写敬亭山的诗有45首,其中《独坐敬亭山》成为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现已被选入安徽省人教版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历代文人追寻谢(谢朓)、李(李白)的足迹,纷纷上敬亭山挥毫泼墨,自唐至清,有300多位书画名家在此留下近千篇作品。游山时在“太白独坐楼”小憩片刻,品一盅“敬亭绿雪”名茶,管教你灵感顿生、文思泉涌。陈毅同志曾经写过一首吟咏敬亭山的诗篇:“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群众登山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 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继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相继以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做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被称之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敬亭山旧有许多古迹,今天存广教寺双塔和古照亭石坊。谢眺北楼旧址已辟为烈士陵园,谢公亭、太白楼、李白独坐处等古迹正在加紧修复。
宣城广教寺双塔,亦称敬亭双塔,位于宣城市城北2.5千米(5华里)的敬亭山南麓,建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
“双塔如两翁,颓然比肩立”,它们东西对峙,俨如华表,巍峨挺秀,令人瞩目。
敬亭双塔具有宋代宝塔的韵味,又较多地体现唐代宝塔的传统风貌。两塔均为四方形,高均约20米,各有7层。东塔比西塔略大,每面2.65米,西塔每面2.35米。两塔底层三面设门,东塔东面和西塔西面不设济,以上各层的四面开门。塔外壁间或用佛像砖砌成,仍可以见到东塔第5层佛像4对。 塔的飞檐为砖木结构,内楼为木板。塔檐有华拱出跳,墙面嵌有宝相花,呈现出佛教特有的庄严气氛。塔底座有白色浮雕,中心无塔心柱和其他建筑装饰。古塔在全国尚属稀有,历为古建筑家的重视。 两塔的第2层内壁均横嵌着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书正楷碑刻——《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其文末有“元丰四年二月二十七日,贡拔黄州团练副使眉阳苏轼书以赠宣城广教院横上人”的署款。苏轼的墨迹,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敬亭双塔于1956年后经国家拨款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