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青天的美景

青天的美景

发布时间: 2021-01-07 05:56:18

①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什么景色

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青天的美景扩展阅读

此诗描写早春景象。

四句诗描绘四幅图景,分开来如四扇条屏,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末句再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万里船”三字意味深长,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不能畅行,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能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

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② 三山半洛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句诗中是指什么地方的景物

登金陵凤凰台来
唐 李白
凤凰台上源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描写的优美景色是什么

赏析: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回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答,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④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中描写的动态景物是什么 静态的景物是什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⑤ 绝句描写了那些景色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5)青天的美景扩展阅读

在杜甫六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青少年时代,大概就只有在成都草堂期间,才获得过一段短暂安宁的生活。

安史之乱后期,杜甫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蜀中,在当地的地方官、他的朋友严武的帮助下营建了草堂,结果没过多久又碰上蜀中叛乱,杜甫避乱去了梓州、阆州(今四川三台、阆中)等地,直到代宗广德元年(763),叛乱平定,安史之乱也终于结束,杜甫才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的杜甫心情应该是愉悦的。当生机盎然的春天来到的时候,草堂周围的一切也都变得美不胜收。杜甫以他出色的彩笔,绘而成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苏轼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这和他称赞王维“诗中有画”是差不多的意思,都是指诗歌有生动的画面感,从这两句来看,确实如此。

首先在于颜色词的使用。画面感是一种视觉效果,人的眼睛最先感受到的往往是颜色。这两句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黄、翠、白、青,形成了非常明媚的视觉效果。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是描写颜色的高手。

例如同样擅长营造画面感的著名诗人王维,有同样是描写白鹭和黄鹂的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这联诗的特点在于,不仅有“白”与“黄”的亮色,还有“阴阴夏木”的浓郁到发暗的绿,从而形成明暗色调的对比。

韦应物《滁州西涧》亦如此:“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黄色成为幽草深树当中的一点亮色,分外醒目。杜甫这两句则全是亮色,用“翠柳”、“青天”来映衬黄鹂、白鹭。“翠柳”说明不是刚长出鹅黄嫩柳的初春,而是春意已浓。

但柳树不同于可以“翠叶藏莺”的梧桐槐柏之类,它的袅袅下垂的枝条不会遮掩黄鹂的身影,所以诗人看得很清楚:“翠柳”上有“两个”黄鹂。黄绿相衬,颜色明艳。“白鹭”的背景则是“青天”。“青天”是碧蓝的天。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也是以“白鹭”衬“青天”。这“白鹭”其实只是一个洲名,诗人眼前所见不一定真有白鹭,不过文字的妙处就在于它引导我们想象,我们在想象中会有一种下意识的颜色感,这又是绘画这样的视觉艺术所不及的了。

不过在杜甫诗里,却是描绘了真实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形成一派明媚的画面感。

⑥ 如果让你介绍长白山的一处美景,你会怎么说

长白山既神奇又壮美,有许多美妙动人的诸如“神女浴躬池”的传说故事,回其垂直自然答景观更为绚丽多姿,真乃“一日可历四季景”。冬游长白山已不再是神话,一年四季都吸引海内外无数游人前来揽胜。
长白山有九大名景:天池、乘槎河、长白瀑布、聚龙泉、长白湖、地下森林、岳桦林景观带、高山苔原景观带、黑风口。
长白山是一座神奇的山,也是一座秀丽的山。每当春风乍暖,山下万树含烟,众绿齐发,山顶却依然白雪皑皑,宛如一位玉骨冰肌的仙女,亭亭玉立在茫茫林海;犹如一朵春蕾绽开的雪莲,嫣然怒放于万绿丛中。长白山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在密林深处,有数不尽的物华天宝。

长白山经过大自然漫长岁月的雕塑,群峰竞秀,万态千姿,有的像直插青天的宝塔,有的似虎豹雄狮,有的如仙人驾鹤翱翔,有的似雄鹰衔石,其景致极为壮观。长白山陂陀千里,势如蛟龙,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奇迹。它隐居于茫茫林海之中,却又突兀于丛山峻岭之上,它有时显得壮阔、粗犷,有时又极为绚丽动人。长白山有其自然的美姿和丰富的资源,为亚洲东方别具一格的名山和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

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

原文: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 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⑧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景物是什么

绝句
杜甫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源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山)。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草堂附近有个合江亭,由蜀到吴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他对费伟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

⑨ 杜甫的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

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

1、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9)青天的美景扩展阅读

此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诗描绘四幅图景,分开来如四扇条屏,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末句再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万里船”三字意味深长,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不能畅行,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能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

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名家点评:

1.宋代曾慥《高斋诗话》:子美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坡《题真州范氏溪堂诗》云:“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盖用杜老诗意也。

2.宋代曾季狸《艇斋诗话》:韩子苍云,老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

3.宋代范季随《陵阳先生室中语》:杜少陵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维诗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极尽写物之工。

⑩ 绝句中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上下呼应,鸣对什么青天对什么泊对什么

鸣 对 上,翠柳对青天 ,含 对 泊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