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中山桥景色

中山桥景色

发布时间: 2021-01-09 18:16:57

❶ 兰州中山桥白天和夜晚风景的作文

兰州,又称金城,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历史名城,是我美丽的家乡。我心中的兰州,是一个美食之都,旅游之城,避暑胜地。怎么,不信吗?那就跟我来吧。兰州的美食,真是数之不尽,小吃有牛肉拉面、凉皮、凉粉、灰豆、手抓羊肉、烤乳猪等等,都是香飘金城,可口诱人。当然最有名的当属牛肉拉面了,兰州拉面遍布全国,已走向世界。正宗的牛肉拉面,具备了五项条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也就是“汤汁清、萝卜白、辣椒红、葱花绿、面条黄”。这样的颜色一定让你垂涎欲滴,保证吃后回味无穷。兰州还是著名的瓜果荟萃之地,因这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瓜果含糖量高,所以清香溢口。最出名的有白兰瓜、黄河蜜、桃子、冬果梨……品种繁多,色、香、味俱全,如果放在你面前,保你会“口水直流三千尺”,“瓜果城”的美誉由此而来。另外,有名的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瞧,我心中的兰州不愧为一个美食之都吧!兰州又是一座旅游之城。兰州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内,有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平凉崆峒山、永靖炳灵寺等著名历史古迹。兰州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上第一名山”——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风景区。目前,兰州又努力打造了自己的城市名片:百里黄河风情线。风情线上集黄河、水车、公园、雕塑为一体,风景独特,美不胜收,是兰州的亮点。哇,兰州的旅游景点数不胜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你还是自己来看看吧。人们都知道,“春城”昆明是我国的避暑胜地,你一定想不到,兰州也会是舒适的避暑胜地吧?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良好。尤其在夏天,人们皆称“莫道兰州近阳关,避暑胜过昆明城”。的确,到了夏天,正当很多城市处于酷暑炎热之际,而身处兰州的我们却悠闲地漫步在黄河边,一边饱览黄河风情线上的怡人风光,一边品尝着香甜可口的瓜果美食,顿时,所有的热气似乎都被驱走了,令人神清气爽,这种日子简直比神仙还要美呀!你看,兰州是不是一个避暑胜地呢?知道了吗?这就是我心中的兰州,一个我永远热爱着的家乡!

❷ 兰州有什么风景名胜有什么好吃的

兰州景点全攻略

水车园: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水车园位于市滨河路西段,东邻中山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

历史悠久的兰州黄河铁桥
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铁桥...

实力雄厚的甘肃省博物馆
坐落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南侧,是一座省级地志性博物馆。它的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的甘肃科学教育馆。 甘肃省博物馆占地100多亩,主楼呈"山"字型,中间...

五泉山公园:旅游胜地
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旅游胜地。五泉山海拔1600多米,占地26万平方米,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史有鞭响泉涌传说。蒙、惠东、西二泉,在五...

雁滩公园:园中林木茂密
雁滩公园座落在兰州市以东,雁滩原是黄河中的十八个沙岛,据说过去大雁常在此栖落,故名雁滩。 建国以来,这里先后筑成了长达二十公里的环滩大坝和十公里的柏油马路,并穿过黄河支流,把雁滩和...

兰山公园:奇妙的人工山林
兰山公园位于兰州市正南的皋兰山上,是兰州市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皋兰山海拔2129.6米,是兰州城南的天然屏嶂和第一高峰,古代这里一直是荒山秃岭,后来经过兰州人民上山植树,终于将这里变成一片绿...

白塔山公园:兰州的象征
位于兰州市北,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十七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塔南是三大寺楼,北面是准提菩...

水车园: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水车园位于市滨河路西段,东邻中山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

兰州黄河铁桥: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铁桥的前...

全国省级博物馆之一:甘肃省博物馆
坐落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南侧,是一座省级地志性博物馆。它的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的甘肃科学教育馆。 甘肃省博物馆占地100多亩,主楼呈"山"字型,中间...

令人心旷神怡的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
石佛沟风景区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七里河区兰阿公路16公里处的岘口子山中,因有汉白玉石佛雕像而得名。石佛沟风景区于1949年后封山林,1986年夏辟为新兴旅游区,1992年9月批准为国家级森林...

兴隆山: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拨2400米。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

庄严寺:金城校尉薛举故宅
庄严寺在兰州市城关区旧城中心鼓楼西侧。始建于唐代,相传为隋末金城校尉薛举故宅。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举在兰州称帝后,即为其皇宫。唐平定薛举后改为佛寺,由山门、厢房及前殿、正殿、后殿等构成...

全国最壮观的西关清真寺
在兰州市城关区解放门广场东侧,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在所看到的是在1990年重修后的建筑,气势雄浑,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阿拉伯伊斯兰风格。该寺还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伊斯兰经学学者,每年有百余名国外...

兰州城隍庙:又名纪信庙
兰州城隍庙在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

道教风格浓郁的白云观
位于滨河中路南侧,东邻中山桥。又叫吕祖庙,系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由陕甘总督瑚松鹅捐俸修建,供祀吕洞宾,为古时兰州三观之一。山门额雕有 “升云得路”四字,门楣悬邓宝珊所题“白云观”木...

避暑旅游胜地:官滩沟
官滩沟位于兰州市东10公里处的榆中县境,属马衔山系,古代为甘肃施政官员的养马基地,有明肃王“牧马官滩”界碑一座。沟内现建有度假山庄,有蒙古族、藏族和裕固族式接待帐篷五座,周围自然风光优美,为...

吐鲁沟:神话般绿色山谷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甘肃永登县连城林区腹地,属祁连山脉的东麓,园内地貌起伏剧烈,山势嶙峋,可充分欣赏自然风光,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 ,这对地处大西北牟兰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绿色宝库”...

连城鲁土司衙门风景名胜区
位于永登县西部的连城镇,是明清时期连城一带土司的衙门,因御赐土司姓鲁,俗称鲁土司衙门。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是甘、青边境众多土司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群。 土...

兰州处于我国地理中心附近,其小吃自然是很丰富的,而且规模也是不
小的。市内据我所知小吃街就有五六条,在午夜时分你仍然可以享受美食。
很偏僻的巷子都会经常看到赚钱的小吃摊。牛肉面是兰州最闻名的小吃了,
除它之外,其实还有许多令人难忘,比如凉面、面片、炒面、酿皮、甜醅、
灰豆、羊杂、麻辣烫,下文将分别提及。

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的最大秘密在于汤,自本世纪初马保子做出第一碗牛肉面至
今,这汤的配方是代代相传,秘而不宣。
所谓清汤并非开水混盐,而是几十种佐料与牛肉原汤配制而成,也许您
不相信,这其中唯独没有大香!正如武功,它的至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这
“清”自然淳厚无比。可能水土也是一个方面,兰州位于黄河上游的一个河
漫滩上,由于来自高原的细砂的过滤作用,是省会以上级城市中地下水质最
好的,另外,兰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甘南和青海牦牛,所以不论怎样,外地
是作不出真正地道的牛肉面的。所以现今吃牛肉面还得去兰州,也许今后有
解决的办法。
牛肉面的一种特殊拉法叫做“荞麦棱棱子”,即三棱形,很别致,不是
吗?
据说牛肉面有多种药用,俺是深有体会,如果肚子不适,吃一碗就立刻
见效。
除了马子禄外,兰清阁也是名气很大的,牛肉面宴就是兰清阁推出的,
使小吃登上了大雅之堂,另外金鼎的连锁店也不错。但是作为曾经的兰州人,
还是建议你去找一家门口有个大胡子老回回收票的店里,花上一块七毛,保
证满意而归┈┈这才是兰州人眼里大众化的牛肉面。说来有趣,这些忠实的
穆斯林卖牛肉面攒够了钱,便去趟麦加朝圣,回来再卖牛肉面,开始新的循
环。:-)

凉 面

凉面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副琳琅满目的扁担挑,一边是五颜六色的各色调
料,用高脚大碗盛着至少有七八种,另一边是金灿灿的面条,当然是拉出来
的,跟牛肉面的一样,只不过捞出后用凉水过一下,稍拌了点清油。
兰州凉面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勾芡过的素汤,里面有各类应时的青菜,
加之芥末等凉性调料的使用,特别能打开夏天厌食的胃口,当然味道肯定会
令您满意的,由于使用盘子,调料和汤较多,进食时可先喝点,就可防止撒
出来。其实凉面在冬天也是可以吃的,那时的素汤将变成热的。
据说有的卖凉面者手法奇异,能将其实并不多的面条蓬松到极限,使人
以为好大的一盘,这都是口粮紧张年月的事了,呵呵。
如果有不习惯牛肉面的外来素食者,我会向他极力推荐凉面。

卤面、干拌、面片和炒面

由于好吃的太多,只好偷懒来个批处理。
所谓卤面,一般是和牛肉面一块儿卖的,面条自然也是拉出来的,特点
是用油炸冻豆腐、和多种素菜混以牛肉面原汤勾芡,文火慢煮,浇到新出锅
的面条上,配以几大块牛肉及蒜苗香菜辣椒油;
而我对干拌面的印象就是汤较少的牛肉面,在兰州曾一度流行,近来少
见了;
以上两种面条特适合于喜吃干饭和饥饿感较强的人们,当然为防噎食,
配有煮面的汤供享用,另外也因为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
面片是很具有平民性的小吃,在兰州普通家里和街头都可吃到。面片的
关键在于揉面,配以少许热水,揉得越匀越好(这是个力气活),加上如果
使用西北一年熟日照长的小麦,就会特别劲道,当然越劲道的面片,配以炖
得烂熟的土豆、豆芽等菜料和少许瘦肉,这样的面片就越是上品。
炒面在兰州很具有多样性,面片可用来炒,二细的牛肉面也可用来炒,
当然怎么炒都挺香。特别注意的是它的量是很足的,进食者要有很好的胃口
才行,小学时俺一次可吃两碗牛肉面,当时特想吃炒面,因为它太贵,现在
不嫌贵了,可再也没有那么大的饭量啦。:o(

酿 皮

酿皮是很值得多说两句的。
所谓酿皮,其实是用面粉浆汁蒸出来的面皮。有两种,一种是普通酿皮,
一种是高担酿皮。
第一种虽为“普通”(其实是普遍的意思),却更具有特色:用纱布包
了揉好的面团,在清水里搓洗,最后清水变成了蒸面皮的浆汁,而纱布里剩
下的就成了一小团韧性和延展性很强的东西,其实是面粉里蛋白质,蒸熟后
就变成了多孔劲道的面筋,而因加碱后变得金灿灿的面皮与面筋配以十多种
调味品,就变成一碗普通酿皮。其实这些调料也是经过精雕细琢的,醋里浸
着几个草果,而芝麻酱也不知用什么稀释开了便于食用时搅拌,还有许多连
名字都叫不上来。
第二种高担酿皮据说也是历史悠久,好象是一姓高的创始人挑着扁担创
下的基业,而且无论怎样,每日只售一担,迟到的好食者只有等待次日了,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盲目扩大产量只会以质量为代价,现在不这样了,
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然不会让每个顾客失望。:o) 高担酿皮没
有面筋,但也同样劲道,色泽较淡,配以绿豆芽等少量嫩菜,调料的讲究是
比普通酿皮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酿皮是女士们的所爱,如果有心数摊边的性别比例,你也会赞同我的观
点。夏日自不用说,兰州酿皮冬天的生意也是很红火的,多亏小姐们捧场,
冬天的做法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在凛冽寒风中吃酿皮的姑娘们可算兰州一
大奇景。估计象李修平、裴新华、江珊等人也曾经常在摊边出没,呵呵。
和凉面的热汤一样,酿皮在冬天也有一种救驾食品叫做炒粉,即将蒸熟
的淀粉冻切成小四方体在平底锅里炒热,配以同样的调料。

灰豆、甜醅

这两种属于甜食。
灰豆是由豌豆和大枣文火慢煮出来的,当然其中的火候和配料并非那么
简单,要不现今兰州最著名的“灰豆王”杜维成当年也用不着偷师学艺了。
这种棕褐色食品口感极好,因为豌豆炖得很软,由于原料的关系,灰豆是营
养丰富的小吃,特别适合于冬天食用。
很多在都市生长的人不知道小麦是什么样,如果你吃过甜醅就会清楚了。
甜醅的制作原理和醪糟(南方叫酒酿)相似,但原料却是小麦。用酒曲将蒸
过的小麦发酵后,配以凉开水,就有了可口的甜醅,它保持了小麦的原样,
却是既酸又甜,难以言表的美味。不过别吃太多,因为它含有酒精,被甜醅
醉倒可就贻笑大方了。它很适合于夏天食用。
它们通常是在一个摊上出售的,摊主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小本经
营,自然便宜,俺小时候经常光顾,记得那时灰豆和甜醅都是一毛钱。

羊肉泡馍

兰州羊肉泡馍与西安羊肉泡馍是大不相同的。
先说馍,西安是死面(没有发酵的面)饼,而兰州的是当地一种发面饼,
它采用一种特殊的发酵工艺,保持了面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时都很
可口,放进姜黄(一种食用色素)和苦豆(一种有淡淡苦味的香草晾干磨碎
使用)就更不得了,而且做法也不一样,西安泡馍需自己掰碎(现在有了掰
馍机〕然后回锅做好,而兰州泡馍只管做好汤给你放好肉,然后塞给你一个
大饼,然后你就自便了,你可以盘起腿,或一鼓脑将饼放进汤里,或一口汤
一口饼。
西安泡馍和兰州泡馍无孰优孰劣,前者属于细腻型,后者则属于粗犷型。
俺现在就常去吃西安泡馍。
记得儿时家门口有家摊主,将一整只炖好的羊放在案板上,羊头放在案
柜顶,主人执牛耳尖刀在其上削肉,给我印象很深。
大学时每年寒假回家,母亲端上的第一碗饭总是羊肉泡馍。

麻辣烫

看到这标题可能许多四川朋友不高兴了,其实这麻辣烫的确是传自四川,
且名字版权应属于它的故乡,只不过十年前到兰州后入乡随俗,发展成另外
一个模样。
听说四川麻辣烫是需要许多家伙的,比如中间有洞供放汤锅的小桌等等,
而兰州麻辣烫只要有个大点的铝锅就能烫个热火朝天。
而烫的材料就更有区别了,兰州麻辣烫最有特点的比如宽粉、土豆之类,
宽粉就是由兰州当地淀粉做成的如皮带般宽的粉条,而土豆也是甘肃本地的
特产,在黄土高原上因为缺水其它作物很难生长,但是土豆却个大质好。宽
粉出锅后变成半透明状,泛着辣椒和牛油的光泽,特别耐嚼,对进餐着的咀
嚼肌是很好的锻炼,从经常有人贪吃烫伤舌头和上火来看,其受欢迎程度可
见一斑。土豆切成片状,多煮一会,就会很面,同样吃着如云。
有次在外地一个地道的川菜馆,点了麻辣烫的宽粉和土豆,结果事与愿
违,这才意识到自己留恋兰州麻辣烫了。

羊 杂

“羊夹乡,羊夹乡……”记得在十里店街头的一位清癯的回族大爷就是
这样叫卖羊杂的,不知道如何对应为汉字,这不象兰州话,也许是阿拉伯语,
呵呵,管它呢。当时我在上中学,长身体,五毛钱一碗的羊杂真是不小的诱
惑。
如果你在摊边坐下来,他蒙着黑色盖头的妻子会拿起一个小碗,从热气
腾腾的锅里舀起一些色泽不一奇形怪状的东西(羊杂碎或叫羊下水或叫羊内
脏),配上清清的原汤,撒点蒜苗,放点辣椒,下面就该你发挥了┈┈再买
个兰州大饼,一顿美味就此解决。

浆 水

所谓浆水,就是用包菜或芹菜等蔬菜作原料,在沸水里烫过后,加酵母
发酵而成,其中芹菜浆水为上品。浆水成淡白色,微酸,直接舀出饮用时若
加以少许白糖,便酸甜可口,它营养丰富,很是消暑,是我们这代人儿时的
娃哈哈。
如果把浆水用辣椒和葱用油炝过,再加进拉面或手工面条,就成了一碗
地道的浆水面。

后 记

自从五六年前最后一封信之后,好久没有写作文的感觉了(科研论文和
述职报告完全不是一回事),在多位网友的鼓励和鞭策下,这几天似乎又有
了这种体验。
九七年至今我常出没于四通的电脑技术论坛,没想到在衣食住行一次写
了最多的字,更万万没想到这次作文是写吃。
俺不是什么美食家,也不会做什么美食,从我写的东东里找不到什么食
谱配方,其实我是在写感觉。
累了,不烦大家了,也许我今后还要写个兰州水果系列,谁知道呢,呵
呵!

下面贴上启发我写出兰州小吃系列的一篇文章,俺的牛肉面部分可作为
此文的补充。

附文:

《兰州牛肉面》

作者:珊瑚

兰州牛肉面即所谓大家平时叫的兰州拉面,准确叫法应为清汤牛肉面。
在西北没有人称之为兰州拉面,有的话也是叫兰州牛肉面。国内其他省份也
有兰州牛肉面或兰州拉面的招牌,可是却没有一家正宗的。牛肉面出了兰州
市,味道多多少少都有些改变,西北五省的面馆基本上还能保留牛肉面的风
味,只是没有那么地道,其他地方就不敢恭维了,尤其在广东更是吃不到
(至少我是没有吃到过)。
其实拉面并不是兰州所特有的,在北方拉面并不出奇,北京的龙须面也
是手工拉面,不也很出名吗?所以将牛肉面称为兰州拉面有点牵强。
兰州牛肉面有几大特点:一清,二黄,三白,四绿,五红。一清,是指
汤清(清汤牛肉面嘛),汤是用牛肉和牛骨熬制而成(可能和熬制上汤有些
象,没研究过,只是听说);二黄,是指面条是金黄色;三白,是萝卜;四
绿,是葱花和香菜末(有的地方叫芫荽);五红,是辣椒油。用北方的大海
碗,满满地装上一碗,看着就想吃。面条的粗细也分为几种:毛细(大概有
两条龙须面粗)、细、韭叶、二韭、宽、特宽(俗称裤带宽),任君选择。
兰州人可以一顿三餐都吃牛肉面,让主食只吃米饭的南方人有些接受不
了,其实一样,北方人也不习惯南方人一日三餐全是米饭。吃牛肉面快而且
方便,因此为上班族提供了便利。在早上你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由于人太多,
小面馆里坐不下时,就会有人将碗端出门外进食,或蹲或站,碰到熟人互相
打个招呼,边吃边寒喧,别有一番情趣。虽然不太雅观,却为兰州城增添了
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寒冷的冬季,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立刻为你驱
赶走全部的寒意。
由于牛肉面的名气越来越大,去兰州旅游的人都会专门去吃一次牛肉面,
为了适应这种潮流,现在有的面馆还推出了牛肉面套餐,由细到宽,一道一
道地上,直到你吃饱为止。和第一道面同时上的还有六、七个小碟小碗,装
的都是具有兰州风味的风味小吃。你的嘴在享受的同时也可以让眼睛享受一
下,有大师傅当场为你表演拉制各种粗细的面条。
不记得是哪年,加州牛肉面曾风风火火地来到了兰州,一夜之间满大街
都能看到加州牛肉面的招牌,可是没有多久就悄悄地离开了牛肉面的故乡。
在兰州,具有老字号的首推马子禄牛肉面,可惜上次去吃的时候人太多了,
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可惜……等有机会一定要去吃一次。

详细资料和图片到这个网站上去看看吧,同全面地而且还有清晰的图片参考哦

乐游在线 http://jq.leryo.com/gansu.asp

❸ 求一篇《风景这边独好》的说明文,急!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金陵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 钟山风景区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灵谷塔景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北极阁气象台、鸡鸣寺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城堡,这里集中了28处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根据胡汉民的说法,孙中山还曾说过“他日我辞世后,愿向国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遵照孙先生遗愿,灵枢暂厝于北平香山碧云寺内,在南京钟山修建陵墓。 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春主体工程完工。建成后吕彦直去世。 概况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吕彦直的方案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吕彦直就因为患肝肠癌而去世了,年仅36岁。为了表彰他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了一块纪念碑。碑的上部是吕彦直半身像,下部刻于右任所书的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意大利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陵墓入口处的花岗石牌坊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 )。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字为颜体。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是仿宫殿式的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的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堂后有墓门两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日本雕刻家高崎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流徽榭,又名水榭,流徽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资修建。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流徽榭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造价1.1万元,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的所有屋架、地面、梁、柱、栏杆等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色栏杆;卷棚顶,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色;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色八角形小瓷砖。 “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美龄宫系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1984年起,这座富丽堂皇,典雅秀美的别墅正式对外开放,并称为“美龄宫”,成为中山陵附近的一处著名景点。 1949年之后,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晋谒中山陵。那时,为了支援农业,有关部门向陵园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总理指示“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第二天,采伐工人就全部撤出。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2005年0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奉安1929年4月23日,国民政府以何应钦为“总理奉安迎柩总指挥”。5月26日,灵柩由北平南移;5月28日抵达南京。停灵公祭至5月31日。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 为迎孙先生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名“中山路”(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陵园路)墓区形制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一、葬事筹备处(1925年4月4日——1929年6月30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25年4月4日,在北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推举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负责先生的葬事工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 二、奉安委员会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员会成立,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迁葬于南京中山陵。 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 1929年7月1日,国民政府组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葬事筹委会是日撤消,一切经手事项移交总理陵管会办理。 四、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1938年,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实业局园林管理所在其下设伪中山陵园办事处,暂时维持陵园现状。1942年4月6日,汪精卫指定褚民谊等组织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名义上的日常工作。 五、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1945年8月17日,重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派出首批人员回南京接收伪国父陵园,恢复陵园的正常工作。1946年7月2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原《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即废止,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遂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在动荡的局势中,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缮工作。 六、中山陵园管理处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园属于军管时期。1949年8月,改称“中山陵园管理处”,隶属于南京市政府园林管理处。七、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成立整风委员会分会,由高艺林任主任委员。1958年4月,园林管理处并入南京市城市建设局。管理委员会也隶属于城建局。 八、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1970年1月22日,江苏省革委会决定以中山陵园为范围,增设钟山区,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陵园隶属于钟山区革委会。 九、中山陵园管理处 1975年4月,市革会决定撤销钟山区,陵园管理处划归南京市城建局领导。1982年8月,市委、市政府将中山陵从市城建局划出,为市属局一级单位,全民事业性质不变。 十、中山陵园管理局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宁委发(1996)19号文“中山陵园管理处”更名为“中山陵园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此时的中山陵园在保护、恢复现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景点、景区,把山水风景、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及人造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 2007年5月8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 ,陵门 ,流徽榭 ,美龄宫 ,行健亭 ,仰止亭 ,议政亭 ,音乐台 ,永丰社 ,永慕庐。 祭堂 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 碑亭 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闓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 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 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 中山书院 94年11月建成,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书院是二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重檐飞角,红柱白墙绿瓦。一楼正中安置中山先生半身像。西厅分类陈列各种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山陵文史书刊等,壁上悬有孙中山各个时代的大型照片;东厅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书画精品。二楼为会议接待厅,并播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演讲录音。 书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四周辅以草坪,植有桂花、茶花、梅花、龙柏、广玉兰和雪松等各类植物,环境清静、幽雅。 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资修建。它三面临水,一面傍陆,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