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色调
⑴ 画色彩应该怎样降低纯度
高纯度色彩加入黑色或者白色,可以提高或减弱其明度,但是都会降低纯度。而高纯度色彩之间相互混合,也会降低其纯度。例如:红色与蓝色混合得到紫色,所以在作画时就需要考虑颜色调和数量和次数,以免变脏。
色彩不仅仅有色相之间的区分,同时也具有纯度上的差异。同一色彩(如红色)与不同色相(蓝、黄)的颜色混合,不仅能产生色彩倾向的变化,得到的色彩纯度也不一样。红与黄得到橙色,红与蓝得到紫色,但是橙色的纯度较高。
通过上述分析,绘画一站觉得我们能够体会到纯度是对比出来的,并且不是绝对的。同一色彩参照的对象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纯度效果,这就是纯度的相对性,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点。
(1)色彩风景色调扩展阅读
影响色调的因素
1、光源色
色彩是不稳定的,它会因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受光面与背光面的色彩呈现出互补色的关系,这也是阳光下的风景色彩的一个基本特点。室内自然光线下景物的色调就普遍偏向冷色,但如果在有色灯光的照射下,光源颜色的冷暖决定静物的冷暖。
2、主体物颜色
主体色彩是决定画面色调走向的主要色彩,它可能是画面面积最大的一块色彩,也可能是画面纯度最高、最引人注目的一块色彩。主体色的主要性体现在画面其他色彩都要以它为中心而展开,依据主体色的纯度、明度调整自身的色彩,共同形成统一和谐的画面色调。
3、个人用色习惯
个人用色习惯与色彩感觉如何影响色彩,作画者都有自己的习惯,画面色调的确定与个人用色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梵高就喜欢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反差大,形成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视觉效果。而有些画家则喜欢用单纯而含蓄的色彩,比如维亚尔,他喜欢用土黄、赭石、熟褐一类色相较近的色彩,追求色彩间的微差正是他色彩语言的特点。
⑵ 风景油画主要颜色有哪些
一、色调的含义
色调不是指颜色的性质,是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整体色彩评价。一幅绘画作品虽然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倾向,是偏蓝或偏红,是偏暖或偏冷等等,这种颜色上的倾向就是一幅画的色调。通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一幅画有明确的色调,红调子这就是从色相的角度来说;暗调子是从明度来说;暖调子是从冷暖来说;灰调子是从纯度来说。另外还有一种较少使用的定义方法:如果一幅画的明暗对比很强烈,就叫长调子,如果明暗对比弱就叫短调子,其他介于中间的就叫中调。总之,色调是指画面整体的趋势,而不是纠缠于其中的细节,如果作品没有一个统一的色调,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二、油画风景中不同的色调表现方式
(一)、单一色相变化调和的色调表现
单一色相的变化调和的配色方法源远流长,如原始人类在洞穴石壁上用土红、黑等单色描绘各种动物及生活用具,后世有些画家还沿用于壁画、装饰性绘画及工艺美术,但多给予新的形式和更强烈的表现力。
东山魁夷的《蓝色的峡谷》,是用色相轮中蓝色相作为整幅画的色调,运用蓝色的明暗度、饱和度和冷暖的变化表现出充满画面的、并列着的杉树林的壮观。蓝色树冠像层云般重叠,杉树林的远近也被压缩了,笔直向上的树干巧妙地安排着,构成整幅画面单纯明确的蓝色调,似乎送来了音乐般的树林的歌声。在这蓝色的和声中,给予我们幽静、深邃的联想。留给观众整体的色彩印象,色彩的艺术感染力更集中,更明确。他的《白马森林》、《春雪》、《雪原谱》等许多作品都是采取了单一色相的变化调和的色彩创作方法。
(二)、邻近色调和的色调表现
即由色相轮中相接近颜色的配合而形成的色调,邻近色调和的色彩关系在生活中广为应用,如在室内色彩设计中大多数采用邻近色调和的配色效果。塞尚对色彩的观察、研究和表现,形成了自己新的色彩结构,运用色相轮中的色轮角里的邻近色推移的配色方法,即在色相轮中以某一个颜色与它相邻色或某一个颜色与它左右相邻的颜色形成的色轮角,一般不超过90度角(该色和另外一色中间相隔一个色相而形成的色轮)。塞尚在冷色域里选择了以蓝为中心往冷色过渡至绿,往暖色至紫一组邻近色;在暖色域里以橘色为中心往冷色趋向黄,往暖色趋向红。他的许多画基本上是采用这两个色轮角的颜色进行冷暖、明暗、强弱的色面推移,表现出色彩的多样和丰富,有时再以少量补色作为支持色(以求对比色效果)而构成生动、有力而达到和谐的色调,使色彩结构发展合乎逻辑。在各时代和各个画家的作品中体现出的面貌、风格、手法各异,然而都是用有限的颜色,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感和统一协调的色调。
(三)、对比色调和的色调表现
所谓对比色调是两个相挨的颜色表现出构成它们对照的效果,还可以说成是根据双方的颜色产生对比作用的现象。一般来说,对比色调和在色相轮中利用黄色与紫色、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橘红色等的补色关系。像这样非常对立的配色以及相互的衬托,构成有韵律感的色彩方法,在马蒂斯和毕加索有些作品中表现得很成功,1939年马蒂斯的《音乐》以近乎原色的红与绿、黄与紫、黑与白对比色主宰整个画面,运用它们的大小色块的比例变化,线与面的节奏变化组织出有旋律感的、轻重照应的色彩结构,产生绚烂富丽的效果。
三、油画风景中色调的作用与意境的表达
色调的创造是十分复杂和微妙的,色彩艺术语言也不是用简单的公式所能代替的,它既要有对色彩规律性的认识,又要有对艺术法则的掌握和运用,有了对色彩敏锐的感觉又有对色彩的规律性的认识,还需要对色彩进行提炼取舍、综合概括等艺术加工而形成集中统一的色调。在油画作品中,一个强烈总体的色调表现,将增加人的感受强度,人们的感受帮助理解,而这种理解又增加感受深度。
色调对欣赏者来说, 是艺术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 对创作者来说, 它是艺术作品的统帅和总指挥。所以有经验的画家部是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找出色彩的微妙变化, 也用比较的方法修改画面,这就要求画家通过比较力求画面有一个统一的色调。色调与情绪的联系, 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因此不能凭主观臆造或任意捏合,任意捏合是引不起人们共鸣的。这种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 只有确实反映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时, 它才得到承认, 才能引起共鸣, 才有可能在艺术作品中产生感人的力量。当然技巧不是目的,不能为技巧而技巧, 而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写意, 集中地突出形象、意境!
我个人认为风景画强调的“意境”,是指欣赏者主观心理因素方面的“意”与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客观方面的“境”二者之间浑然融合。在审美活动中,由于主体心理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融合的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境界亦有差异,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来构造自己的形象和情境。正如中国传统艺术重视在创作中的“缘物寄情”,即强调艺术要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求得作者和表现对象的精神合一,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同样,在油画风景中通过色调来表现意境也是可以达到的。
⑶ 水粉日出日落风景步骤
水粉画作画时有先湿后干、先暗后明、先薄后厚等几个关键的先后顺序.方法和步骤上并没有一个十分确定的“公式”,这里就介绍一种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和步骤:从主体景物开始的方法
1,准确认知色彩的对比关系。
2,整体的观察和感受总体印象、氛围、意念的想象等。
3,分析构图、比例、透视、特征、前后空间、材料及语言的选择等。
4,提高准确描绘对象形态色调的能力。
5,准确严谨地对对象色调进行分析理解把握。
6,通过对色彩分析理解主动地利用色彩冷暖因素来立体的认识空间和再现视觉对象
步骤a:
当主体物在画面中占的面积较大,色彩统治了画面的主调,就应在确定了画面轮廓和构图后,先用不加白色的颜料调出画面所需色彩,从暗到明给主体景物铺一遍色调.这一遍色彩要立足于大的明暗关系,细小的部分先不要在意,以确保主体物的主调作用
步骤b:继续调准和丰富主体景物的色彩,逐渐把主体物的明暗及冷暖罩色到位,以保证主体物的色彩在画面中不断的向周围发展.
步骤c:以主体色调占主导地位后,进行天空和远景树的着色,这一遍要力争一次完成,以利于中远景树的下一步刻画深入,并随之布满整个画面,做到画面色彩统一中有对比,使整个画面色彩逐渐丰富起来
作画开始时比较注重色调及景物的整体性,这一步应对细节和精微东西进行刻画,如:千姿百态的树枝、树干、中景透露的建筑物等.以做到画面既有整体色调效果,又有精致具体的细节.
经过前几个步骤后,画面已接近完成,这就需要画者离开画面一段距离,冷静地审视画面,从整体着眼,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进行最后的整理加工,尽可能地使画面深入、和统一.这种作画步骤既容易把握大色调的统一,又使画面主体突出.风景画的方法步骤比较灵活,由于对象本身变化较大,所以特别要在落笔之前就有较为全面的观察分析,对完成后的画面有一个大致设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步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