浛洸风景区
㈠ 浛洸镇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浛洸,是个富饶繁华的地方,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更使这颗坐落在小北江河畔的璀璨明珠发出耀眼的异彩。浛洸古镇人杰地灵,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方便,开发潜力大,并有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浛洸镇力争近期内要建设成为英西南北的次中心城市。
浛洸位于英德市西部,小北江(古称洭水)下游。它曾是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经济繁荣的含洭县县城。
汉高祖刘邦年间(公元前206年——195年)正式设立含洭县治,隶属桂阳郡。三国时期,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无际65年)划出桂阳郡南部,设立始兴郡(治所曲江),含洭县转为隶属始兴郡。西晋、东晋沿袭不变。
南北朝宋、齐、梁、陈时期,宋时含洭县隶属宋安郡,广兴郡,齐时隶属始兴郡。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在含洭县设立衡州州治,下辖含洭、浈阳、阳山、广德、桂阳、乳源六县。陈时(公元557年)改衡州为西衡州(另设东衡州、州治在曲江),兼阳山郡,州治仍设在含洭县县城。
隋朝,含洭县隶属广州总管府,开皇初年含洭县改称为洭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废州为县,隶属南海郡。
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这近百年,含洭县是当时洭水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含洭县历史上鼎盛时期。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含洭县设置洭州州治,下辖浈阳、含洭、翁源三县、同时把含洭县的“含”字加水旁为“浛”。从此浛洭县县名改为浛洭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洭州,浛洭县隶属南海郡。
五代十国南汉时,浛洭县隶属广州兴王府,广州府。
宋太祖赵匡胤时,浛洭县隶属广南东路。因“洭”字犯宋太祖“匡”字讳,于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把浛洭改为浛洸。浛洸这名称自此沿用至今。开宝六年(公元973)浈阳、浛洸二县划归英州(今英德市)。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浛洸县隶属广东道英德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英德路降格为英德州。元仁宗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浈阳,浛洸二县并入英德州,从此,浛洸县级建制撤销、浛洸设置厢都。
明初设置浛洸巡检司,清初顺治年间改为浛洸市,乾隆年间为浛洸总埠,以后各朝曾改称为洸口司、浛洸巡检署、司前署。光绪十二年(公元1866年)浛属辖8都27图,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浛属辖连江流域20个乡。
民国时期,浛洸改称为英德第二区,辖16个乡。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立浛洸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浛洸改称为英西区,辖英西地域,土改时改称为第六区。1958年浛洸改称为红旗人民公社,(包括西牛、石牯塘、石灰铺)。1959年改称为浛洸人民公社。1983年浛洸改称为浛洸区公所,1987年改为浛洸镇。1994年3月28日改称为英德市浛洸镇。
浛洸镇历史文化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始建于唐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浛洸故城遗址、古墓葬群、始建于唐代的五婆城、始建于明代的万岁桥、始建成于清代的广州会馆、重修于清代乾隆50年的城楼和观音堂,还有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抗日军民合作站,以及现存的百年以上的古街道、20多间老字号的古商铺等,都是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都有待于修饰利用,充分开发。
浛洸镇自古就是文化重镇。现在浛洸镇的文化教育、医疗、福利事业建设成绩喜人。全镇建有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两所,完全小学25所,幼儿园4所,在校学生10566人。自1990年以来,共投资2000多万元,改建了镇上的中小学校29间,建起教学楼40多幢,教职工和学生宿舍楼30多幢,并在世花园小区建起了80多套房的教师新村。浛洸镇的医疗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和购置。浛洸医院是英德市的中心医院,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创“一甲”上“等级”的活动中,被评为“一甲”医院,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的称号,是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之一。
该镇还大力发展电视广播事业,全镇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达2000多户,用户可收看十多套不同的电视节目。此外,该镇还经常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浛洸镇多次被市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市领导曾先后多次到浛洸视察指导。
浛洸镇是英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千年古镇,经济基础较好,各方面配套设施齐全。1996年7月,浛洸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为做好试点工作,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发展战略,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创造了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行政服务、优惠的扶持政策,同时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开设可投资项目,如兴建中的英龙公路、浛洸第二大桥、活性生物有机复合肥、土地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投资商感兴趣的其它投资项目。本镇为吸引更多的投资,制订出优惠的政策:一是允许多种形式的投资;二是简化投资申报手续,随报随办;三是优惠提供厂房用地,照顾用水用电;四是为经营者提供各方面的社会服务。
2002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中心镇;2003年,被省建设厅确定为“村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2月,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评定为“全国重点镇”;2006年,被评为“中国蚕桑之乡——浛洸基地”和被广东省评为无公害蔬菜基地。
鹤子村名谣过去鹤子的村民,为了易记鹤子54个自然村村名,把其编成村民谣如下:
先算三江上一路,丹竹坑过莲塘下。
锅耳楼边大蓝屋,塘尾两园数无差①。
黄狗坑村多杂姓,计计埋埋几十家。
又算三江下一路,陈卢谢姓住楼下②。
钟屋梁屋并赵屋,斋堂又有张王爷。
行下杂地深坑口,蕉园林姓数十家。
九牛陂上有一寨,林顼祖父看管它。
麻竹坑过蔡刘张,细迳脚下堑子下。
刘黄谢姓山边住,单角牛地围绕它。
增塘一落系横榔,亚婆园过烂坑塘。
新村正坑有何李,何排水上新屋场。
彭江两姓张同卜,田寮石下过浮江。
界板山中来马洞,木排湾过石头塘。
蒲芦山上黄牛洞,黄泥塘下利市塘。
红朗鹅头石脚下,张陂鹤子山双社③。
矮肚何陂过冲下,稍田背后春龙塘。
独江门塘近朱江,金钗岭过灌草塘。
坑尾岭背榄树下,蒲芦迳脚牛角塘。
莲塘洋坑山麻迳,大路下村是姓张。
注:
①两园。含塘尾、松树园。
②指陈屋、谢屋、楼下三个村庄。
③“双社”指社江、社边两个村子。 古城位于浛洸镇西约500米处的台地上。台地明显高出四周数米,其东北角约800米是舍利塔;西南约1000米是架桥石大桥,南临约200米为连江(古洭水),西侧有一个叫“城仔”(原古时监狱)的村庄,东、西、北三面有宽约10米的护城河,南面是万岁桥街(原叫狱前街),由一座石拱桥过“东护城河”通往街市,是个水路交通方便,土地平宽秀丽的地方。
浛洭故城又叫白鹿城,说是 晋时咸康中郡人张鲂作令十年,实施惠政,感动一群白鹿到此游览,因取一鹿而献故名。
城址座北向南,呈长方形,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60米,其中东、西、北三面有一道6—8米宽的护城河(现已垦为农田和水塘),城墙及城内建筑均毁,现仅存清代光绪三十一年重修的南门,门呈拱形,高3米,宽2.2米,原墙厚1.75米(现存1.41米)。城门有三个时期的建筑:门内左侧下角有一段长1.8米,高1.4米夯土筑造的残墙,内夹砾石、砖块、瓦片,另在城门右侧4米处,有一截长1.3米、高0.6米、厚1米残墙,有不少36×19.5×5.5厘米的绳纹砖,可见古城年代久远;城门地面至2.1米高处用32×17×8厘米青砖,灰浆砌筑,从质料分析考证,此期属明代建筑;从2.1米起至拱顶用27×11.5×5.5厘米青砖砌筑,拱门上方镶嵌一横匾,长1.5米、宽0.5米,匾上阴刻楷体“古浛洭南门”五个大字,字迹清淅可见。
根据采访“城仔”老人的反映,城内是官老爷住的地方,故叫“城府”,城外老百姓是小字号,所住的地方就叫“城仔”,这一称谓沿袭至今。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城内旧址建有“华帝城隍古庙”一座,(庙匾现存广州会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该庙现已毁,仅存残墙断壁。六十年代初,英德县人民政府在古城遗址上兴建浛洸小学(现为中心小学)。清理地基时,距地面约1米深的地下挖出大量绳纹砖和布纹瓦等遗物。
据《广东通志》记载:“浛洸故城本汉含洭县也”。浛洸建县于西汉与古浈阳齐名,曾隶属于桂阳、南平、始兴、宋安、阳山、南海等郡,又属西衡州、洭州、广州、英州、连州统辖,明初废县制并入英德县,至今不变。
浛洸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地上和地下文物,古城址只是其众遗迹中的一个。随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古城也失去和改变其历史作用,但是作为历史的见证物,置身其中,怀古惜今,亦不失为一处很好的乡土教材。 古浛洸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境内有八寺、八庙和八景。
古八寺
蓬莱寺:在现浛洸镇人民路供电所位置。
开元寺:在现在的浛洸街大树脚居民委员会办公室。
东华寺:在距离浛洸街不远的黎头墩村庄附近。
净元寺:在距浛洸街不远的鱼咀附近的旗龙山中。
镇洭寺:在浛洸街对面的镇南管理区附近。
古佛寺:在浛洸街附近的西走马坪白米庄。
兴隆寺:在距离鱼咀管理区不远的鱼产坑。
西华寺:在今麻坜村附近。
古八庙
关帝庙:在今浛洸汽车小。
北帝城隍古庙:在今浛洸中心小学。
娘娘庙:在今半边街拖拉机站。
天后庙:在今浛洸姑婆湾。
赵公古庙:在今浛洸赵公街。
观音庙:在今浛洸街下围。
鲁班庙:在今浛洸半边街。
隆兴古庙:在今浛洸和平路电影院。
古八景
鹤子朝霞:在今张陂鹤子山。
桃水渔歌:在今河江渡。
古佛松林:在今走马坪古佛寺。
开元晓钟:在今浛洸居民委员会。
白石洞天:在今鱼咀墟虎岩。
峨嵋月夜:在今镇南峨嵋山。
平原古塔:在今浛洸街“舍利塔”。
南湖秋泛:待查,据英德旧志“康熙版”称:浛洸市形势,崇山峻岭,绵延三百里,界能“南湖”,接壤西粤…… 浛洭故县自西汉高祖刘邦年间始(公元前206年)设置县治至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废止,经历了1520年的县治历史,民户殷繁,地域绵延200余里,前临洭水,后枕岑山,山川形势,堪称壮丽,就其连江,上可达连阳,下可通清佛,商贾往来频繁,舟楫络绎不绝,风景宜人,美不胜收,无数诗人吟咏诗句,抒发浛洸八景之情。
鹤子朝霞
缥缈朝霞向日升,群峰拥翠自开来。
何年老鹤乘云去,鹤子空遗伴草莱。
——释德清
放鹤何年鹤未归,红衣几欲点霞衣。
代徊不作朝阳梦,徒抱丹心向日飞。
——邹衍中
桃水渔歌
流水桃花不可知,居人应似武陵时。
横舟渡日无人问,唯听渔郎唱竹枝。
——释德清
三月桃花照水明,一枝云似碧山情。
渔人也惜春花去,长日溪边唱渭城。
——邹衍中
古佛松林
松荫幕幕净无尘,山色云光自法身。
日夜风涛广寒舌,不知听乇是何人。
——释德清
白云飞过树天生,无漏争内古佛前。
输与岭南四首座,松风谡谡老婆禅。
——邹衍中
开元晓钟
明河清浅澹疏星,古寺灵禅宿百灵。
一击晓钟惊大梦,不知谁最独称醒。
——释德清
疏钟原自佛分身,点点慈悲为醒尘。
试问开元至今日,不知曾度几何人。
——邹衍中
白石洞天
高土修仙石作皮,云中鹤犬亦幽栖。
下临尘界三千尺,遥指银河一字低。
——释德清
白石山人懒下山,丹成点化石头顽。
几回欲向云中去,只恐群仙不放还。
——邹衍中
鹤子望
千山万水脚下过,红鹅朗头石敢当。
马鞍遐照倾福泽,担水涟漪溢芳芳。
客谣一声驰回壁,古榕嵘嵘倒盦鑊。
黄牛拍水载黎曦,多少鹤子霞光去。
——卢粤仁
峨嵋月夜
远山黄黛露峨嵋,夜月催开宝镜时。
风送白云千万里,不知何处寄相思。
——释德清
亭亭午夜两蝉媚,一立峰头一雾边。
学取画眉谁得似,天姿青白各为妍。
——邹衍中
平原古塔
浮屠何代拥诸天,传是隋朝大业年。
苍鲜剥封残碣尽,平原荒草布金田。
——释德清
南湖秋泛
水入湖天也恋秋,布帆无恙足安流。
鱼归静浪闲依藻,山送遥青暗点头。
——释德清
爽籁清风水面浮,人同烟景上扁舟。
凭谁倩得王摩诘,写出南湖片片秋。
——邹衍中
附:诗人简介:
释德清,明代高僧,居浛洸净元寺,常与邹衍中居士吟诗作对。他俩为浛洸古八景唱和,流传至今。
邹衍中,明砺人,字布虞,别号云岩居士,拔贡生,能诗文,有声誉,为德清诗友,挫名用晦布衣,蔬食自如也。郡邑高其行恒云:“力田可以养亲,读书可以阅岁。不以豆区易萝薜也”。邹自幼“有出尘志”,神味道自如至终,岁子居无展异,衲僧,隐白石洞天,经年面壁,以此自终。 唐明皇初,全国各地建寺奉佛之风甚盛。因唐明皇这纪年号称“开元”,故当时各地寺名以“开元”之称者很多。古浛洭县城“开元”寺是其中之一间。但各地之“开元”寺因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绝大多数被毁,浛洸“开元”寺因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绝大多数被毁,浛洸“开元”寺同样不例外。但屡废屡修。浛洸“开元”寺在清代咸丰和光绪两朝重修过两次,建国后前幢门面拆毁改建为现在浛洸镇居民委员会办公室。现仅存楼一座,厢房几间。
浛洸“开元”寺与黄巢又有什么瓜葛呢?据现浛洸镇居民委员会办公室二楼保存“重修开元寺记”的石碑上,就刻有黄巢奔广州,途经浛洸时入寺杀僧之事。 盖闻寺之名何自昉也,世传黄巢奔广州时,入寺叱僧曰:“惜寺乎?惜命乎?”僧曰:“惜寺”。遂杀之,无血,但见光喷顶上如莲花,殿柱有剑散形,巢乃舍去。
郡志载:其寺则唐旧物,其名开元者,当建于明皇初,亦犹太白摩诘所题之,开元寺因以纪年耶。寺故丛林,浛洸又古洭邑,为中州入粤一大门户,想见风砜上下梵音达于水土,般棹而听者相环也。元明之交圯于兵,有张氏者、掘得古钟其铭为开元晓钟,遂复建焉。
国朝(清朝)以来,屡兴屡废,咸丰间仅存四楹,伽蓝多两立,郑军门心泉与司权施君为之醵修,今始廓而大之,橐桷黝噩崭然新,称精舍矣夫。
佛法入中国昌于齐梁,衍于唐。造像舍宅者如恒河沙数。自陵谷变迁,求南朝四百八寺之遗址,则昆明劫灰不可复拾矣。而斯寺历数千百年犹岿然而独存,谓非即惜寺之僧之精诚有以呵护于其间可乎?以此见志行高洁者之留贻,固如是其人且远也,是役也,费缗有厅倡之者。雷春霖协戎之众檀越也,因为之记,俾勒名捐户姓氏左(碑左)。
湖北翰林院邓卓堂颉撰
飞来寺知客敏持 敬书
大清光绪十七年立
浛洸赋雄矣!朱雀神骏,旗山耸立,玄武清朗,尧山巍峨,逶迤洭水,奔腾不息。水火相济,金木相乘,沃土乃成,福地生焉,吾邑浛洸是也。
吾邑浛洸,源远流长,俊才云集。汉代县,南朝郡,粤北第一州。西汉何丹,忤逆王莽,松滋不忘;晋代张鲂,惠政于民,群鹿朝贺;石痴米癫,皱瘦漏透,宝藏墨池;莫雄大哥,助我中央,邦我红军,何其伟哉!
吾邑浛洸,秉承地理,民丰物阜。舍利塔,五婆城,八庙八寺盛。虾肉云吞,杜祥记正,好食又靓;锣鼓八音,新祥超英,悦耳温馨;八景吟颂,大师憨山,意蕴深长;广州会馆,云集商贾,散集百货,何其旺哉!
吾邑浛洸,而今迈步,从头标举。农业稳,工业兴,第三产业升。自强不息,奋斗拼搏,我之精神;脚踏实地,做事成事,我之作风;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富康人民。浛洸发展,我不待时,先不予人,何其壮哉!
今逢良辰,广场落成,娱之舞之,其乐无穷。同心同德,安居乐业,和谐共进,于斯为盛。
无以为识,谨此为记,幸矣幸矣。
——浛洸镇镇长 陈亦康
姓氏特色浛洸历来是开放包容的商埠,据户籍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在浛洸的常住人口中共有216种姓氏。在浛洸的216种姓氏中,除了陈、张、李、曾、卢、朱、梁等大姓氏外,还有决、涂、巢、禤、司徒、农、敬、尹、佐、但、盘、零、青、神、琉、宝葵、伦、麻等稀有姓氏。
落籍浛洸的稀有姓氏中,有经商而来的,有打工而来的,有避难而来的,有逃荒而来的,有卖艺而来的,有外嫁而来的,还有民国政府安置的归侨等等。如:落籍浛洸的佐姓,大约上世纪三十年代从南海九江到浛洸燕石帮人打工,之后在此地繁衍,五十年代又有一部分人搬迁至浛洸五星生活,直至现在。巢姓原籍广东省从化人,太上祖搬迁至大湾镇之后因工作落户浛洸。神性原籍阳山县青莲镇人,生活于水上,搞货船运输,上世纪四十年代落户浛洸。农姓主要从广西到浛洸打工和外嫁到浛洸而落户。
㈡ 游浛洸镇蓬莱寺塔作文 540字 急急急
你来过三门峡吗?你知道宝轮寺塔吗?不知道没关系,听听我的介绍吧!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龛、窗洞,翼角下有风铎(铁铃),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
宝轮寺塔是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另外三处回音建筑分别是: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该塔同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同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但它比回音壁早353年,比莺莺塔早387年,比石琴早250年,是四大回音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文 http://www.zuowenku.net
此塔塔门南面,平面作正方形,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高26.5米,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铭,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宝轮寺塔风格典雅,结构坚实,虽然历经16次地震,其中4次破坏性地震,塔身仍基本完好。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越逼真、越响亮,所以群众俗称"蛤蟆塔"。
据民间传说,塔内原有一对金蛤蟆,所以声音洪亮。后来,喇嘛僧将雄金蛤蟆盗走,只剩下了一个雌蛤蟆,响声不如从前洪亮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喜欢这个地方了?喜欢的话就快来玩吧!
㈢ 浛洸镇的资源状况
浛洸镇水电资资源丰富。全镇有水力发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4250千瓦,常年发电正常,电力自给有余。设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确保全镇范围内,架设高压线路,做到村村通电,户户通电。
浛洸镇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铅、锌、石英石、钾长石、方介石、铝凡土等矿产遍布全镇境内,储量大,开发前景好。鱼产坑、罗迳、七里峡、黄茅山、荷木洞、白米庄等地的铁矿正在开采中。铅、锌、钾长石、石英石、铝凡土等矿产还有待于开发。
浛洸镇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7度,年降雨量1870毫米,对发展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全镇共有耕地面积586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27400亩,旱地31200亩;山地总面积72164亩,其中石山面积9214亩,宜林山地面积62950亩;鱼塘放养面积7773亩。浛洸盛产水稻、花生、果蔗、玉米、蔬菜、柑果等,是英德市的粮、油、菜、果大型农业产品基地。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浛洸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把它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着力发展农村经济。1996年间,镇党委、政府引进台商在坪塘村委会办起了4000多亩的笋竹基地,今年这位台商又准备在河江渡投资400万元办笋竹加工厂;引进台商在麻坜、丰收一带种植8000多亩丰产林。现在全镇已办起了龙眼场、荸荠基地、蔬菜基地,去年冬佛山地区科技人员在浛洸观朗茶亭办起了“秋光”绿色生态实验场,种植台湾的优良果种。1998年,浛洸农业总产值达2.16亿元,农村人均收入2578元。
辖区内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资源丰富,镇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
供水,浛洸用水一来自浛洸自来水厂,该水取自地下水日供水可达2万M;目前水厂只发挥60%的效能,已满足整个镇区需要。二来自连江,到旱季,最小流量达300米/秒,且水质清洁,污染少。三、拟建新自来水厂,水源取自广东省石门自然保护区内的锦潭水库,库容2.5亿立方米。
供电,浛洸北部1KM处有110KW变电站一座,3.5万伏和1万伏高压从浛洸横空而过;周边有充足的电力供应,装机2.2万KW的架桥石电站和广东省第一高坝(123.5M)装机5.4万KW的锦潭水电站。电力足够供应当地使用,并有余电力;可提供1600~2000KV用电量;在此之前10年内不论是夏天,还是其他季节都未要求工厂停电;电费价格,工业用电根据用电量为0.51~0.53元/度,变电器容量10.KVA.月。
通讯,已具备先进的光纤和数字传输通讯网络,信号覆盖全园区,可随时通过电话、网络与世界各地保持畅通无阻的联系。
人力,随着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45分钟车程内有45万户籍人口,富余劳力8万多人。
消防,该镇有专职消防中队(队员均为武警消防警察),队员受过职业的训练和实践,接警5~10分钟可达现场处理突发案件。
土地,全镇耕地面积3440公顷,林地面积1.1万公顷。土地没有受到污染,基本上保持原生态。土地的使用期限:工业类40年,商住类50年,住宅70年。浛洸工业园项目区是英德市六大工业园之一,且有符合清远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的浛洸镇总体规划,可开发面积达3000多亩,已纳入国土部门的建设用地规划。
污水处理厂,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但已有规划,当前对工厂的环保要求为:-、日常生活污水、经三级沉淀及发酵(即化粪池)后排到市政管网;二、工业废水要达到国家标准后,排到市政管网。
治安环境,我镇有警察60人(含交通警察、治安警察、森林警察和消防警察)及辅警30人,实行全天候执勤巡逻,治安稳定,秩序优良,真正使投资者经营上有获利感,生活上有舒适感,人身财产上有安全感。
生活配套,浛洸距英德市区仅32KM,市区拥有三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酒店1家。我镇配套有全清远市镇级最好的小学浛洸二小(城镇区内有小学二所,小学生3000多人),有粤北镇级最好的医院(浛洸医院,2003年评为二级综合医院),有最具特色的高中(学生1500人)——英西中学(以艺术类领跑清远市),有初中浛洸初级中学,有20000M的文化广场和12000 M的农贸综合市场,每天有300多车次公共汽车往返于广州、清远、英德和周边地区,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备,以满足各方之需。镇区有商业路段6处,商户944户,镇内程控电话、银信、移动通信、工商、国税、地税、餐饮、旅业遍及城乡,信息、物流方便快捷,商贸发展活力倍增。
旅游休闲,我镇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正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公元前110年已是城邑所在地,有1520年县级以上建制史。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曾任县尉,文化历史可谓俯拾皆是。在园区40分钟范围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宝晶宫,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台,刺激精彩“暗河漂”——黄花漂流,“天苍苍,野茫茫”的江南唯一大草原——波罗百鸟堂,雄伟壮观广东第一高坝(123.5M)——“高峡出平湖”的锦潭水库,休闲养生温泉——梅仙湖温泉度假区等旅游景区,可为客商繁忙之余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