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植物景观
Ⅰ 植物是自然景观吗
主要是许多植物在一起所形成的景观,国内的园林设计大多是自然景观,而国外的大多是规则式的,被称为人工景观。
Ⅱ 自然景观和植被景观有什么区别
植被景观属于自然景观
Ⅲ 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的其他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或有生产、经济价值,或有其他一定功能的树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以下各种形式:
1.孤植
在一个开旷的空间,如一片草地,一个水面附近,远离其他景物,种植一株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称为孤植。孤植树(speci-menplants)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如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雅、线条宜人等;或具有美丽的花朵与果实。“speci-men”意为标本或样品,喻示群体中形象突出的个体,即优异的树才能成为孤植之用。
适合作孤植的树木如雪松、华山松、白皮松、金钱松、日本金松、油松、云杉、南洋杉、美国红杉、广玉兰、白玉兰、樟树、七叶树、垂枝樱花、垂枝桦、榕树、木棉等。成丛的花灌木也有孤植树的效果,如3~5株在一起,枝叶繁密,花朵丰茂,远望如同一座花山,亦可称之为孤植树。如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有一丛波斯丁香的杂种,在草地上单独种在一隅,5月初花朵满布,是一丛很理想的孤植树。适合孤植的花灌木还有笑靥花、菱叶绣球、金丝桃等。
2.丛植(树丛)
3株以上同种或几种树木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法称为丛植。多布置在庭园绿地中的路边、草坪上,或建筑物前庭某个中心。
一种植物成丛种植,要求姿态各异,相互趋承;几种植物组合丛植,则有许多种搭配,如常绿树与落叶树,观花树与观叶树,乔木与灌木,喜荫树与喜阳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等,有十分宽广的选择范围和灵活多样的艺术效果。丛植采用的树木,不像孤植树要求的那样出众,但是互相搭配起来比孤植更有吸引力。
3.双植
同一树种两株并列平行种植或者前后种植,适于布置在草坪、路旁。
双植树应在姿态、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或一仰一俯,或一斜一直,一高一低,以显得生动自然。其栽植距离最大不超过两棵植株成年期树冠半径之和;最小没有太多的限制。
4.群植(树群)
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称为群植或树群。群植在功能上,能防止强风的吹袭,如北方防西北风,南方沿海防海风等;供游人夏季纳凉歇荫;遮蔽园内不美观的部分。在园林艺术方面,群植后成片的树林可以形成阴暗的对比,同时它所形成的垂直景观为之丰富起来,与地平线产生方向上的对比,林冠起伏使天际轮廓线也发生较多的变化。树群四周若用灌木装饰林缘或装饰林间隙地,则可使园林中增加许多野趣树群常用作树丛的衬景,或在草坪和整个绿地的边缘种植。树种的选择和株行距可不拘格局,但立面的色调、层次要求丰富多彩,树冠线要求清晰而富于变化。
5.片植(纯林或混交林)
单一树种或两个以上树种大量成片种植,前者为纯林,后者为混交林。多用于自然风景区或大中型公园及绿地中。
片植可以扩大成为几百株的林地,也可以少到几十株模仿森林景观。在夏季炎热的南方,公共园林内需要有成群成片的林地,除去人工林之外,有不少公园利用了所在山地的树林,如长沙岳麓山,广州越秀山,南京紫金山……等。许多公共园林绿地都是以林木取胜。所以,片植可以是根据园林面积的大小,按适当的比例,因地制宜植造成片的树林,也可以是在园林范围内适当地利用原有的成片树木,加以改造为园林服务。
为了模仿自然,又较自然界更有艺术性,片植可参考以下几点布置要领:①树木不必成行成列,要有疏有密,适当的地点留出小块隙地,增加明暗对比以吸引林内的游人。②小片林地的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态条件种植一些灌木,以缓和垂直与水平线条的对比。③林间小路要崎岖自然,路边种植耐荫植物,如玉簪、观赏蕨类、杜鹃、秋海棠、铃兰、细辛等,形成林下耐荫植被景观。④选一种有花或有果可赏的树木,造成一片小型纯林,比丛植更有气魄。国内园林中很少见到白玉兰、合欢、栾树、流苏树的人工纯林,在有条件的地方不妨一试,种植在开旷地上十分壮丽而别出心裁。⑤林缘不取直线,整个林地不为几何形体,一刀切的边缘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而且布置起来也很为难。⑥中国传统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积不大的纯林,还可以专为秋季变色叶树木造一片“秋色林”,枫香、乌桕、银杏、金钱松、槭树类、黄栌等树种的纯林或混交林都可造成秋色宜人。
中国传统园林多钟情于自然式配置,且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种类不多,都是传统喜爱的植物;二是古朴淡雅,追求画意而色彩偏重宁静。这样的植物景观,在古代的诗、画、园中是屡见不鲜的。如:
居有竹:东晋王徽之爱竹成癖,住在别人一座空宅,种了许多竹树,对着竹唱歌咏诗,还指着竹说:“一天也少不了你啊!”爱到如此深的程度。北宋苏轼写过这样爱竹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画竹的历史起码要从唐代算起,这一千多年来,种竹、画竹、咏竹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大特色。人们将竹节比喻为人的“气节”,将竹茎的中空比喻为“虚心”,竹的常绿比喻“虽寒不凋”,这许多使人高洁的比喻,是爱竹的重要原因。所以《园冶》中一再提到“竹坞寻幽”,“结茅竹里”,“移竹当窗”,“梅绕屋、余种竹”,“竹里通幽”等以竹为材料的造园手法。
松有画意:松的寿命长,老来更是苍劲古雅,根如蟠龙,枝干如虬,亭亭如盖,颇有画意。北方的油松,南方的黄山松,都给人如画的印象。尤其生长在悬崖陡壁上的青松,孤傲不惧,历来受到人们的敬爱。
夜雨芭蕉:是园林中体现听觉美的传统手法。芭蕉硕大的片片绿叶,习惯种在屋角或檐前以接受雨水的滴落,奏出忽紧忽慢的弹拨乐,给人以闹中有静的逸趣,古诗中已有不少传颂。夏日炎炎芭蕉又是庇荫的好材料。明代王守仁有诗赞曰:“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浸,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见《明诗别裁集》,中华书局)。
芦汀柳岸:“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传统喜好将耐湿的柳树种在水边,正如《园冶》中所提到的“沿堤插柳”,“堤湾宜柳”,“深柳疏芦”等。芦苇喜生沼泽浅水中,夏季茂密生长,秋季种子成熟,颖壳上吐出白色丝状毛,俗称芦花。柳与芦生态要求相近,是富有诗意的组合。柳枝在风中摇曳,春季荡出柳絮;芦苇荡里常躲着大量的水禽,秋季散放芦花,每到春秋两季,水面上白茫茫一片如烟似雾。一个是“千丝万絮惹春风”,一个是“狂随红叶舞秋声”,历来都是引起诗兴的美景。
编篱种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使得菊与篱常常组合在一起,甚至菊花与陶潜也常联系在一起被人歌颂,如有“陶令篱边菊,秋来色更佳”的诗句。人们喜爱菊花的原因很多,如花期晚有“傲霜”的气节十分感人,并且其花期长而栽培易,所以广为栽培受人喜爱。尤其陶渊明弃官归里,在家中采菊,过着田园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适意,在后来一千多年封建时期的文人心中不知引起了多少涟漪。
以上简单地提了几种传统的植物爱好,其他还有很多,如兰花,常被比为君子之香;梧桐常预示秋天的到来,木材又可以制琴瑟;荷花的洁丽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牡丹比为国色天香……。许多植物受到古诗的赞咏,古画的描绘,其传统性和大众性至今在不经意之间深深地影响着园林植物的配置。
至于传统的配植手法不外乎二种,一种为整齐对称式。中国“丽”字的繁体丽是两个鹿并列,证明我国古代的审美观念相当重视整齐排比的形式,古园林中实例颇多,如寺院、殿堂、陵墓、官员的住宅门口,大都是成对成行地用桧柏、银杏、槐树、榉树等列植,以此来表示庄严肃穆。另一种配植方法是自然式的,这也是古典园林中最常见、流行最广的方式。前面提到的诗情画意就是这种自然式的效果。归纳起来,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是这样体现植物美的:①保留自然滋长的野生植物,形成颇有野趣而古朴的“古树参天”和“草木掩映”之容。②成片林植,具有郁郁苍苍的林相。常用之于竹、松或其他高大乔木选山坡、山谷单种成片,形成“崇山茂林”之幽。③果树又可以赏花的如桃、李、梅、杏、梨之类栽于堂前或成片绕屋,有蹊径可通最有逸趣。所谓“桃李成蹊”之貌。④园界四周种藤本植物,如紫藤、木香、蔷薇、薜荔之类,形成“围墙隐约于萝间”的效果。⑤水池边植柳,浅水处种苇、蒲、鸢尾之类,湿地种木芙蓉等,更有“柳暗花明”之趣。⑥庭院需庇荫,常点缀落叶大乔木,数量不需多,形成“槐荫当庭”,“梧荫匝地”。廊边、窗前还可种点芭蕉或矮竹,室内益觉清翠幽雅。⑦花台高于地面,设在堂前对面的影壁之下,或沿山脚种些管理省工、年年有花果可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芍药、玉簪、兰花、绣墩草、百合、萱草、晚香玉及南天竹、牡丹、月季等灌木,与园主人的生活接近,造成“对景赏花”之乐。
以上这些习以为常的配置方式,在江南古典园林中俯拾皆是,传统喜好的植物与传统的配置手法互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典园林美。随着西方造园风格的渗入、国外观赏植物的引种栽培,园林植物配置也要适应不同的需求,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植物美。但必须注意:①给予植物足够的空间,让它充分地生长,尽量表现出可能表现的体形美、色彩美。急于求成、采取密植或以建筑物替代的办法,是违反园林艺术原则的。②只有提供足够的条件来满足植物的生长,如土壤、肥料、水分三个基本条件,才能显示植物生机勃勃的健康美。在建筑垃圾及废墟上植树是注定要失败的。③了解植物引种原产地的情况,其生态学特性,伴生植物等。园林设计者不能为了单纯追求艺术性而种植不适合的种类或不恰当的组合。乡土树种或已经引种成功的树种是最容易体现设计者匠心的材料。④不要随便动用刀、剪、斧、锯等,让植物自然地生长。人工整形修剪的植物,美学家认为是“活的建筑材料”,如同砖瓦一样,自然趣味完全丧失了。⑤以当地的气候与人的户外生活需要为准,决定庇荫乔木的选择。基本要求是人们需要阳光的时候落叶,需要庇荫的时候发叶。终年炎热的城市才大量种植常绿树。⑥树木之外更需要地被植物和开旷的草地。景观愈接近自然,愈使人愉快。自然界的植物景观是简朴的,所以有一条“简单也是美”的原则。⑦用乔灌木为主体发挥园林美,既隽永又实用。少用一二年生草花,因其寿命短、费工、费力。为增添色彩美可选用多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植物。⑧植物要经常保持清洁、干干净净无病虫害。只有草地树木一尘不染的景观,才能使人身心愉快,赏心悦目。所以还有一条“清洁也是美”的原则。⑨植物的个体美与集体美二者比较起来,可多发挥植物的集体美,尤其在大面积的园林中用一种植物成片种植,在功能上效果显著,在艺术上形成一种浩然浑厚的气魄。⑩大小园林都是以植物的自然美而取胜的,这里不应以建筑美占优势,尤其不能以大量的服务性建筑、休憩建筑或游乐设施占据植物的配置。
总之,园林美以发挥植物美为主的做法,是当前全世界的趋势,东方是崇尚自然美的发源地,我国的古典园林就是自然山水园林,在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袤国土上的自然风景之美的同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模拟再现自然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风景,是园林植物配置所要着意创造的景观。
图7杭州植物园群植一景
Ⅳ 谈谈如何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
1绿篱——是成行密植,并作造型修剪而形成的植物墙。按不同高度,绿篱可分为矮篱、中
篱和高篱;当高度足以阻挡人们的视线时,成为树墙(绿墙)。
2园林—— 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的改造地形,整治水系,
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形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3(园林小品—— 是指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装饰性强的构筑物,在造型
艺术和空间组合上具有与园林建筑基本相同的要求,但其布局造景更灵活。习惯
上,将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则称园林小品。
4主景—— 是指在园林空间中起控制作用的景,往往用于表达主要的使用功能或主题,是
景致的精华所在,具有压倒群芳的气势,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起控制视线焦点
的作用而成为园林艺术构图的核心。主景包括两种,一是全园的主景,二是局部
空间的主景。
5园林建筑——是园林中供游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 6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它是以
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
1。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7(园林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普遍原理运用到园林的研究
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
8(花坛——在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观花或观叶植物,以体现鲜艳夺目的色彩美和
优美的造型图案美。
9(园林艺术构图——在一定的空间内,结合各种功能要求而对各种构景要素进行取舍、剪
裁、配置以及组合称为园林艺术构图。
10(花境——指以多种花卉交错混合栽培,沿道路形成的花带。功能在于隔离道路等设施与
其他建筑。
11(虚点——人们对环境进行观察的视觉焦点,具有控制视线,吸引人们认识空间的作用。
园林环境中虚点可以分为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以及通过视觉感知的几何中
心点。
12(透视灭点——人们通过视觉感知的空间物体的透视汇聚点。观察空间物体的空间形态的
角度改变,空间视觉形态也会改变。
13(园林设计—— 在现代多指单个园林创作,以创作游憩场地和园林艺术形象为宗旨,乃
造园艺术创作理论的具体化。
14(风景:也称景致。以自然物美特征为主体或人为加工创造的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
的审美对象,是供人们欣赏的空间环境。
15(视觉中心点——空间中制约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注目点,包括空间注目点和标志点,通常
由观察者的位置和空间中各个环境要素的整体布置所决定。
Ⅳ 如何将自然植物群落成功的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
成功的 大师做的 都是对大自然的模仿 每种风格都来源于自然 比如:正常情况下自然界没有一条直线的排列的植物
找到你要的风格 看自然是怎么做的,模仿他
Ⅵ 适合用来布置景观,在院子里就能养的植物有哪些
如果想在院子里布置一些花境,让整个门前或屋后有一些比较自然协调的植物景观,那一定要搭配一些清新靓丽的植物,不要选择那些太大众的花卉,比如常见的月季花、菊花和大丽花等,这些花卉颜色都太鲜艳了。
三角梅也是一种爬藤花卉,适合养在围栏墙边,最好是朝南的地方每天有尽量充足的阳光,土壤要有良好的排水性,保持土壤呈微酸性,常年温度在0度以上,就可以四季生长,在春末一直到霜冻来临之前都能持续不断地孕育花朵。
Ⅶ 常见的园林景观植物有哪些
古代以竹、兰、梅、荷为植物中的“四君子”,所以,在沧浪亭的植物中专,前面的三样植物景观非属常突出,而在园外的河水里,则栽有荷花。
月季,池畔宅旁皆可种植、紫竹,其中紫藤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菊花、虎耳草等,观特色叶的有八角金盘等等
Ⅷ 设置植物景观时需注意些什么
植物景观是山地别墅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应当保护和强化山地景观特色。要较好的融入山地环境之中,不显突兀和乏味,就要协调好山地别墅、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1、地形地貌因素 山地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创造了多元的景观选择,也为山地别墅区营造植物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载体和骨架。山地地形地貌在景观中有着实际功能,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空间;可以增高或降低地形来控制人的视线;可以影响空间气氛,从而创造特定的空间氛围。天然的高差变化也为多层次、立体化的植物景观创造了可能性。
2、水文因素 对于适合建造别墅的山地来说,水是形成景观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水的主要来源以自然降水以及冰雪融水为主。降水到达山地地表后,除渗入地下和蒸发的部分外,均在自然的沟壑表面形成地表径流,以溪流、山涧等动态形式存在,再汇聚成河流及湖泊等,这些水体不仅是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同时对植物生长也极为有利,滋润着丰美秀丽的植物风光。
3、土壤因素 山地中不同位置的土壤状况明显不同。山顶土层浅,土壤贫瘠;山坡衔接山顶和山谷,容易受流水侵蚀而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山谷则一般土层深厚且肥力强,对植物生长最有利。所以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整个山地区域的土壤情况。另外,土壤的酸碱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也要对其做详细的调查分析,以便合理选择景观植物,确保达到设计效果。
4、气候因素 山地独特的地形条件使其各个局部的光照、温度、湿度、降水及气流等自然因素各不相同,从而在某些局部形成舒适的小气候,这些小气候环境会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适宜营造丰富而多样的植物景观,来给居住者提供亲切怡人的休闲游憩空间。
5、植被因素 山地良好的自然植被不仅是山地美丽的外衣,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山地地形决定植物的分布及丰富度,而植物也同时改变地形景观、稳定地形和软化地形。从自然情况来看,北坡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南坡;乔木丰富度坡顶最低,侧坡下部最高;灌木在坡地中生长较好;草本植物生长则主要受海拔及坡位影响。所以在为山地别墅营造植物景观时,要合理参照现有基地环境中的自然植被特点,选择适宜山地坡位及朝向的植物。 学习和了解山地别墅区的环境景观影响因素对山地别墅区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会起到很大作用。
Ⅸ 怎样欣赏动植物景观
1.观其形。不论植物资源,还是动物资源都有其外形的观赏价值。如植物中竹、桦、杨的挺拔,松、柏、梅的苍劲,柳、莲、椰的亭亭玉立。动物中狮、虎的威武,长颈鹿、大象的高傲、从容,熊猫、企鹅的稚雅顽皮,都是审美的重要内容。
2.看其色。色彩是大自然中重要的审美要素和构景条件。当花木成丛成片时,无论是单色还是彩色,都能给人以最强烈的视觉刺激,令人赏心悦耳、赞不绝口。如昆明的世博园就是以花草树木的斑谰色彩构成园中主景的,北京的香山的最佳游期是秋末,是因为那时遍山的黄栌经霜变红,成为该旅游景点的特色。同时,不同的色彩还能代表人的不同心理,如鲜艳的暖色代表喜悦,淡雅的冷色代表清高、肃穆。不同的场所,可选用不同的颜色,对烘托景点(环境)气氛有独特作用。
3.嗅其味。花草的清香是大自然气息的主要来源。人们游到某地,感受自然,嗅觉的作用不可轻视。自然的清香会使人怡神健体,陶醉其中。如兰花、梅花、水仙的暗透幽香,米兰的清香四溢,玫瑰、茉莉的香中带甜等。不少花卉可制取香料。园林中置放几株有香气飘溢的花木,一定是吸引游人聚往的重要景点。
4.闻其声。绝大多数动物是能够发声的。动物的声音是大自然中生命的象征。不论是乌语还是兽言均能够传递信息,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使人通过听觉感受自然。尤其是人文景观不断侵占、蔓延的今天,动物越来越多地失去了自己栖身的家园。不论是在野生动物园还是人工园林,聆听动物的鸣叫吼声已不再成为司空见惯,而是令人惊奇、兴奋,并能唤发对动物珍爱的情感。可以说,动物的鸣叫是游人渴望捕捉到的审美信息。
5.察其动。动物的行止动静和花草树木的生长是对人颇有吸引力的美感。动植物生长具有节律性,不同生长时期有不同的特征,为大自然凭添几分生机活力。动植物的动态美是自身生命的表现,也是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猛虎下山的威武,雄鹰搏击长空的矫健,猿猴攀援的敏捷。鱼虾游水的优美,鸟类飞翔的舒展。还有风吹草动树摇,雨中翠绿欲滴,阳光沐浴植物蒸腾,淡雾飘散等都是值得细细欣赏的美景。
总之,对动植物的欣赏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使人学到科学知识,激发环保意识和爱惜植物、保护动物的绿色理念。
Ⅹ 简述自然式植物景观序列布局的基本原则
在城市,应该常绿、落叶搭配;乔、灌、草搭配;绿化、美化、香化搭配;陆生、湿生、水生搭配。在农村,还应生态林、用才林、经济林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