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风景读后感

风景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1-15 21:04:57

『壹』 风景谈读后感

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构思精巧,文笔跌宕,结构严谨,富于变化,一向为人们所称颂.文章共描写了六个画面,用五节概括性抒情议论的文字串联起来,表在写风景,意在歌颂人,在写景颂人艺术上实在独具匠心.
第一个画面:沙漠驼阵
作者用静景勾勒出猩猩峡外的沙漠,向我们展现的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颜色纯白,声音是寂静.“然而”一转,用动静手法描写了驼阵,形在变化,由远而近;色在变化,由黑到猩红,声在变化,由丁当到和谐的旋律.这些一般的人类活动出现在荒凉而死寂的山摸上,就成了一幅风景画面.
末句用抽象而简括的文字,提示读者,本文虽谈的是风景,然而赞美的却是人的活动,是文章不的枢纽一下子打开了.第二个画面:农歌夜唱地点是黄土高原,时间是夜晚,对象是辛勤劳作、生产归来的农民.先也用静景手法来描绘背景,有梯田、秃顶的山、高杆植物.当写到“三五月明”之夜,农民生产归来,人和牛从山背上走过来,由远而近,由少而多,并且节奏缓慢“姗姗而下”,在背景上形成了“一幅剪影”,但人走过后,由飘来了“缭绕不散”的“粗朴的短歌”,于是乎,蓝天明月加上农民歌唱,就可称为“绝妙的题材”了,把人类的活动,更推进了一层.
第三个画面:学员晚归
地点仍同前一样,时间是傍晚,对象是学员,各地来延安的知识分子,也是生产归来.如果说前一节在写人时高了一步,那么这一节更侧重于人物描写.作者用工笔描写的手法,刻画了学员们职业不同、口音不同,但多唱着同一个调子,这是晚归之景;还写了个晚餐之景,画面的色彩是金黄、翠绿、白沫、黄土等,并以河水哗哗流淌衬托了这些学员的愉快,更突出了他们为寻求革命来到延安的高尚精神.这一画面,是“静穆的自然和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第二三两景的联系都是生产归来,共一节评论文字.在写人方面,更是强调了人的活动、人的精神、人的生命力.这一节议论,比前一节议论更拔高了一步.
\5第四个画面:荒山雨景 作者换了一种表现手法,先写“西装革履”与“烫发女郎”在公园谈情说爱的情景,再花大笔墨去描写荒山、泥水、怪石、石洞这样有个恶劣的自然环境,有有对解放区的青年男女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仍在一起抓紧时间学习,追求革命真理.通过对比,突出了后者敦厚朴实、好学上进的进取精神,突出了他们“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是两个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突出了他们“不倦怠,也不会百无聊赖,更不至于在胡闹中求刺激”的高尚品质,而这些无疑是前者所望尘莫及的.这能不使大自然失色?这就是荒山奇迹.怎么不值得去怀念呢?这一节评论文字,说明“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而只有“内生活极其丰富的人”才能成为这里的主宰.这第三次评论,是我们更明白了风景与人的关系.
这一节文字表面上平淡无味,其实从文思的俯视角度看,写得文姿跌宕,谈笑风生.作者采用了抑扬法来写景颂人.开头句子写得摸棱两可,仅交代了“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石磨”、“几尺断碑”,石块为凳竟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桃林旁还有一些庄稼.这也会成为风景?与公园比,岂不“贻笑大方”?但在这桃林茶社里,由于有一群青年在热烈追求革命真理,从一般的人物描写角度(语言、行动、形态等)描写了这些人,又从与“消磨时间”的人作对比的角度,突出了追求革命的浓厚气氛.用这种抑景扬人的手法颂人,比前面又更高一筹了.
因此,这一节的议论文字说,“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这“辐射”、“填补”、“增添”,更说明了人的精神尤其重要.作者随感情的逐步加深,不禁发出了“人创造了第二自然!”的深刻感叹.
这一画面,作者又从形、声、色的描写了两个战士,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作者由听到“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而想起一张放哨士兵的侧影.这照片是静景,也是近景,作者着力刻画了战士严肃勇敢的神情.由这严肃勇敢,又联系到听到的号声,并着力突出了战士高尚的精神情操和鲜明的形象.粉红的霞光与象征着胜利的飘动的红绸子,刺刀闪着寒光,通过动静结合、刚柔结合、远近结合,突出了战士的高大形象.作者浮想联翩,“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作者直抒胸臆,公开地、纯粹地歌颂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行文至此,作者不得不如笋剥壳、如茧抽丝,用第五个比喻句结束全文:“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伟大者!”虽然用的是假设句,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显得文词委婉些,但这一惊人之语,尤如画龙点睛之笔,把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军民及超越一切的民族的高贵精神这一主题,在层层深化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文之妙,妙在写景;本文之贵,贵在写人.全文只有六个画面加上五个议论句,结构完整.画面内容各异,表现手法不雷同.形散而神不散,完全靠人类的活动、人的精神境界的逐渐升华来组织材料.真是非大手笔,决不会到次地步.

『贰』 写风景的读后感该怎么写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专容和特点;二属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叁』 世界上最美的80道风景读后感

这本书以灵动的文字勾勒中国人的山水长卷,以焕彩的图片讲述东西方的地理象征,编织出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旅。
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祖国到处都有名山大川,更有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
黄山四季景致不同,韵味各异,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黄山是美的集合,是天地造化的宠儿。黄山之美,浑然天成,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黄山之美,无处不奇,无处不美;黄山之美,无法用语言尽述,也许只能用心灵去体会领悟。如果说有一个地方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更能让人忘怀尘世,如登天境,那就是长白山的空中湖泊——天池。天池深锁于云山雾海之中,池水清澈寒冷,明净如镜,在晴空的映衬下,恰如一颗镶嵌在长白山顶的碧玉。

在这些美丽的景点中,我最向往的是 “人在沟里走,如同画中行”的九寨沟!九寨沟有五绝: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水是九寨沟的精灵,走到岸边低头看,便能看见湖面上树的倒影、山的倒影,所有的东西都在湖面倒映,真幻难分。在阳光下湖面总是发出五彩的颜色,使人赏心悦目。九寨沟是水的世界,也是瀑布的王国。有的瀑布从高高的翠岩上飞泻而下,犹如银色的绸缎;有的从山岩上咆哮而下,一下子就流到了湖底,溅起无数的小水花,仿佛一颗颗珍珠。彩林也是五绝之一,彩林中生长着很多的奇花异草,地面上积满了厚厚的苔藓,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奇丽风貌。九寨沟中除了湖就是雪峰了,烈日之下,雪峰顶上发出一道道亮闪闪的光,千变万化,好看极了!九寨沟中生活的都是藏族人,藏族的语言,服饰和习俗都和我们不一样,构成了独特的九寨藏情。粼粼的波光、五彩的池水、苍茫的林海、神奇的生物、飞泻的瀑布、皑皑的雪峰,形成了一幅瑰丽如梦的奇景。神奇的九寨沟,真像是人间仙境,令人向往啊!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穿越那与天齐高的珠穆朗玛,在雅鲁藏布江把心洗净,在雪山之巅把魂唤醒;什么时候,我们能轻舟独泛于宁静的淡水河,在暗香与残阳交织的光影中沉醉。梦想没有极限,美也没有极限,让我们用有限的空间来容纳无限的美!

『肆』 永远的风景读后感

如果有人问“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书、相片、洋娃娃……,但在文章中,这位少年心目里,最珍贵的东西是电影。
这件少年也有和我们一样快乐的童年,但那已经被沧桑岁月淡忘。少年11岁那年,他的爸爸离开了这个家,原本温馨的家庭被各种债务拆得“支离破碎”,妈妈为了还债,常常在厂子里工作到深夜,厂子的效益也不好,工资很低,母子俩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从此,少年再也不能重温以前和妈妈一起去年电影的快乐了。直到他17岁生日那天,妈妈说要陪他去看一场电影,但票价的昂贵让兴冲冲的妈妈犹豫了,并最终让少年一个人去看,而自己却在电影院门口整整等了两个小时。少年永远记住了妈妈那天等他的身影,无论时光多么久远,那个身影就越发清晰。刚读的时候,只有一股酸意在鼻间冲撞,然而细细回味,更被其感动,“永远的风景”不仅仅是少年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一种呼吁,一种强烈对社会看待民工子弟的不满!作者从少年的角度出发,在少年不断变化的心里过程下,更衬托出他的思考、犹豫、屈服,还有那包含辛酸的泪水!
哦,“妈妈”一个多么神圣的称呼,在这个春天,在这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毫不自私地展现自己的“光辉”,完成着每一个女人的使命。
少年是懂事的,他看到家里悲惨的情景后,毅然地放弃看电影的机会,但他的妈妈又何不忍耐呢?她从前最爱看电影,可现在为了这个家,她又怎能不放弃呢?
噢,“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对每一个母亲大声说:“妈妈,我爱你!”

『伍』 描写美丽景色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来文章,会有源许多感触和体会;对相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相同的人从不相同的视点考虑疑问,更是会发生不相同的观念,遭到不相同的启迪。以我们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挖苦南郭先生的视点去考虑,能够领悟到没有真身手蒙混过日子的人迟早要"泄露",认识到把握真知灼见的重要性,如果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缘由,就能够想到领导者要有脚踏实地的领导作风,不能搞虚有其表,不然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视点去考虑,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短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供给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然后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弃大锅饭的必要性。

『陆』 《这边风景》读后感

这边风景》是著名作家王蒙创作于1974年至1978年的一部极其独特的长篇小说,以“文革”为大历史背景,以他在新疆伊犁少数民族地区16年生活的真实故事为原型,透过日常生活触摸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宗教文明与老百姓的精神血脉,对那个时期的中国农村生活做了最为详尽的描写、最为真实的表现,是中国当代少有的反映了多民族生活的作品。小说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语言朴实、生动、准确,王蒙特有的机智、诙谐、幽默在行文中随时涌溢。该书的意义非常独特和重要,是20世纪汉语文学的可贵文本。王蒙在该书中独树一帜,用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构思,因此作品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维吾尔文原汁原味的叙述方式。两种民族语言的混搭和渗透,制造出一种趋于陌生的阅读快感,显得别具一格。
据该书编辑李倩倩介绍:“这部作品被雪藏在柜橱里近40年,直到崔瑞芳女士去世的前两日,才被儿子王山无意中翻找了出来。妻子的离去与尘封之作重见天日,勾起了王蒙无限感怀,他‘重读旧稿、悲从中来’,这也使得《这边风景》的出版备受关注。”在编辑过程中,王蒙也非常“认真”。例如,为了保持维吾尔族人民对人无比尊重的性格,他坚持将书中的“您们”的用法予以保留。这也使得该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维吾尔风格。

『柒』 风景说不尽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有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写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写作要点:
要弄懂原作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要真实自然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