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枯山水景观
㈠ 日本枯山水庭院用什么代替水
铺上小石子,勾画出波纹代替水
㈡ 日本的枯山水园林中的的沙是什么沙、
日本的枯山水园林中的沙是细细的白沙。
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以沙代水,以石代山,往往是一组或者若干组石景,白沙或者绿苔铺地,配置少量的乔灌木,此外别无他物。枯山水元素:细细耙制的细沙,石组、石灯笼、常绿树、苔藓等静止不变的元素。
(2)日式枯山水景观扩展阅读
作为微缩式园林景观,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细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虽然实际上并无山水,景观上却效仿了自然界中的溪水河流。
枯山水的设计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旱溪平时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到了雨水充沛的季节,还可以起到涵养水份的功能。
在旱溪的两侧,还依据地形设置了10多处黄石景观和特色花境。根据花境不同的主题,精心挑选了粉花钓钟柳、大花秋葵、蛇鞭菊、毛地黄钓钟柳、绵毛水苏、鹰爪豆、彩叶杞柳、毛核木等150多种植物。
㈢ 关于介绍日本枯山水景观的好书都有哪些
《枡野俊明》枯山水大师
《宁静庭园》 川口洋子
《日本庭园 空间美的历史》小野健吉著
㈣ 什么是枯山水,简述其造景手法及造景特点
枯山水是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因其无水而喻水,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过日本天皇一盆景(无法考据),这副盆景对日本的园林艺术未必有着正真的历史意义,但凑巧成为了一个象征。日本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他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日本僧人荣西是最早入宋求取禅法的高僧,1192年回国后弘扬禅宗教义,寺院园林接受禅宗思想侵润而形成禅宗风格的园林—禅宗园林,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禅宗园林风格的成熟期则是在"书院造庭园”出现以后,庭园面积压缩,由早先的"园"转化为"庭"。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
中文名
枯山水
发源地
日本
发展高峰
13世纪
典型代表
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
象征
自律精神
寓意
驱邪避灾
㈤ 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有什么不同(除了枯山水)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从出发点上并不相同,且产生的背景也不同。
日本园林内的理念产生是基于日容本平安时代,由遣唐使带回日本国内的佛教文化和当地的神道教文化结合的产物,你也知道枯山水(也就是禅山水)是基于佛教的理念。而日本本身的宗教是神道教,是基于对自然的敬畏,所以,他们营造园林的时候尽量不改变植物和自然景观的原始面貌,而后又结合了禅宗的留白和曲径,所以会跟人产生自然的感觉。
但是说白了无论是中国园林还是日本园林都是人工穿凿的产物,从自然的角度讲没有任何可比性。
㈥ 日本枯山水式的庭园建筑有什么禅意
在室町时代,在禅宗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枯山水式的庭园。陈志华专说,枯山水的大师多数是禅属僧,他们不仅把淡泊弃世的情调带进了园林,而且据说他们用枯山水来表现摆脱了一切生老病死的永恒。没有树木花草,就没有了四季的荣谢和连年的生长,没有真实的流水就没有盈涸和运动。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水面和池,只点缀简素的灌木等。最著名的有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庭院。日本的枯山水具有一种日本特有的禅意。
㈦ 日本枯山水植物景观解析
枯山水庭园源于本本土缩微式园林景观见于巧、静谧、深邃禅宗寺院其特环境气氛细细耙制白砂石铺、叠放致几尊石组能境产神奇力量同音乐、绘画、文表达深沉哲理其许理念便自禅宗道义与古代陆文化传入息息相关所谓枯山水没真山水几块石点缀片白沙白沙表面梳耙圆形形条纹看耐寻味欣赏需坐庭前道慢慢观望细细琢磨才能逐渐领神简言石代表山、岛屿及船白沙代表水沙条纹则代表水波纹整体说山水船微型景观世界
枯山水庭园属于禅宗庭园禅种自身内部外部寻求真理信仰禅僧所着简朴每都要久久面壁冥想求达悟枯山水庭园初修行设计空落落庭院黑糊糊岩石孤零零立片耙白沙即使走马看花游客身由静坐让思绪任意展
㈧ 什么是枯山水庭院,以及它的特点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专邃的禅宗寺院。属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所谓枯山水,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欣赏时,需坐在庭前的过道上,慢慢观望,细细琢磨,才能逐渐心领神会。简而言之,那石头代表山、岛屿以及船只,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条纹则代表水的波纹。整体来说它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船的微型景观世界。
“枯山水”庭园属于禅宗庭园。禅是一种从人自身内部而不是外部寻求真理的信仰,禅僧一无所有,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久久地面壁冥想,以求达悟。“枯山水”庭园最初是为他们修行而设计的。空落落的庭院,只有黑糊糊的岩石孤零零地立在一片耙过的白沙地上,即使是走马看花的游客,到了这里也会身不由己地静坐下来,让思绪来一次任意的展开。
㈨ 日本枯山水是什么啊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可看作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依托,可以这样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枯山水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庭院、银阁寺庭院、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
㈩ 日本的枯山水的禅意有哪些特点
日本的枯山水没有树木花草,就没有了四季的荣谢和连年的生长,没有版真实的流水就没有盈涸和运动权。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水面和池,只点缀简素的灌木等。最著名的有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庭院。日本的枯山水具有一种日本特有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