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打造水景观

打造水景观

发布时间: 2021-01-18 11:00:27

『壹』 谈如何做好水景观设计

提及水环境设计,自古以来就有“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的说法。水体作为一个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意和情意,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水景能够在景观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可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营建适于人欣赏的水景成为每一个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观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1、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风这一时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3、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容器或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4、声、色特性: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的景观现状分析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
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水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水景设计要力求创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区的建筑造型、景观空间布置一样。也应有创新、特色,而目前相当部分楼盘的环境设计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岛”一一造“码头”几乎成了水景设计三步曲,几乎都是“克隆”照搬,给人感觉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事实上我们应该根据楼盘的开发理念来设计主题,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水景。可以是宽广的湖面,可以是弯弯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状,也可以大胆地采用人工几何物体;可以用鹅卵石铺底,也可以采用彩色马赛克;可以体现东方园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鉴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现,也可将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顶顺流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但无论何种类型和风格,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水环境。
(二)、水景设计要有层次和变化,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环境设计需要“点”、“线”、“面”,水景设计同样免同宽的水带,如可以采用“九曲十八弯”、“时宽时窄”的设计。强调线的丰富,可以在节点上通过新颖的喷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强化点的渊源,通过水帘、水幕和各种形体的湖面,丰富水面的表现,赋予更多的功能。同时水景设计要将整个水系分为不同的层次:有整个小区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会所、中心景观结合起来;也有不同组团的小的水带、水景主题,要融于组团的环境绿化,和住户亲密接触,可以穿过住宅大堂,可以流经居民的私家花园等;还有私家花园内或住它内的水景,尤其对于别墅类低密度住宅,可以从住宅中穿过,分隔各个不同功能的区域,也可以在花园和内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种植池,也可以成为儿童的戏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尽量设计流动的水景。在规划上包括世界景观设计公司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规划应该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动的与静止的水景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推崇流动的水景设计。流动的水景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水的流动创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景观更加突出,园林与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动”与“静”有很好的结合,在水景与园林及建筑小品的结合中形成一种“将动而未动”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状态,因此水景设计不是简单的“水”,更重要的是,让水能够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按照环境主题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动”的表现或表演,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水的“舞蹈”,她应有丰富的表情、美仑美奂的动作。
(四)、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区的基地本来就有河道和水系,并且没有什么污染的话,在进行环境规划时应尽量考虑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规划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环境没计是湿地概念设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滩涂等,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自然灾害等功能。湿地最宝贵的资源是水。利用湿地作为环境设计的主要考虑点,就是:要维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植被生物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塑造和规划。当然整个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坏,如果已经被污染,还是要进行清理根治,恢复水系的生态,给住户一个良好的生态水环境。
(五)、水景要强化人的参与和停留,支持社区活动。在住区的环境建设中,应注重营造人际共享和交流的空间,水景的设计也强调人能够进行参与,能够支持社区的活动,比如,在主要水景周边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地,设置相应的设施和桌椅,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水景,同时水景还要随时可以亲近,可以接触,可以嬉戏,可以让水在大堂成为空间的中心,为大堂的室内空间增添生机,可以流经或穿过中心会所,形成会所水主题景观等等,总之,要为住区内的业主提供优美的、可以参与、接触、停留的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环境和空间,支持社区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邻里氛围,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实现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
例如劳伦斯设计的美国加州某宅园中的水景,水从喷泉涌出,汇于高台之中,然后从四周空透的台边像水帘般倾泻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与台阶的接口是溢水口,水从池中溢出跌入一级级的台阶之后进入水渠,渐渐趋于平静,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运动感,避免单调而设置了一些排列规整的阻水石,最后,水流渐趋平稳,汇人了更大的,宁静的水池之中,颇具奔流归大海势,虽然水景规模并不大,但却体现了水运动序列的一个完整过程。
四、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则。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则。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则。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四是宜“虚”不宜“实”原则。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五、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而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
1、 空间的拓展.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2、空间的延伸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3、 空间的层次.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贰』 如何利用雨水做景观

在水资源日益珍贵的现在,雨水在城市景观中的价值与现实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

利用雨水的循环途径打造流动水体景观

在利用雨水打造城市水体景观时,要充分利用水体循环的自然规律,利用雨水循环的自然排水系统,规划场地时首先要考虑不破坏雨水渗流的自然条件,建设项目应与原有的生态环境相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雨水循环的关键因素在于确保雨水渗透畅通,为了充分利用雨水循环在流动水体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采用各种渗透设施和渗透技术,通过在城市植绿地、铺设嵌草砖等做成渗透地面,还可以修建渗透管沟、渗水井。排水体系中的景观规划,还要注意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靠近水源,首先选择低洼潮湿的地点为开挖水面,使水流尽量小角度斜穿等高线,缓缓地向低处流动。
在面积较大的雨水汇集范围内,合理利用临近水域的地块,将其开发成滨水公园、水上游乐园等,还可在社区、公建配套区内,凭借雨水循环的自然优势,增加土地的生态价值和滨水环境的文化氛围。在雨水水体景观规划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在一些散落局部低洼处,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导入外来水源包括再生水更新水系,让源头活水潺潺而来。
水体主要有喷水、跌水、流水、池水这四种形态,城市景观的设计者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利用循环中的雨水打造有新意、有价值的城市景观。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如果能将光、声音与流动水有机结合起来,便能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水体自身的循环系统营造城市水体景观,将人工建造的环境和自然的水体融为一体,既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性,又把握了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可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建设屋顶雨水收集系统营造三维水体景观

在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建筑屋面雨水的蓄积和利用是解决城市绿化用水、打造水体景观的重要手段。屋面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屋面雨水汇集系统和屋顶绿化系统。屋面雨水汇集系统是将屋顶作为集雨面,通过汇集—输水—净水—储存等多种渠道利用雨水,根据城市降雨量等特点,可分为单体建筑物分散式系统和建筑群集中式系统。如果雨季较为固定,建议以建筑群为单元,采用独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这样既解决了雨水会加大中水系统水量平衡的难题,又缓解了为增加调蓄设备造成的经济上的浪费。
屋顶绿化可以改变建筑环境景观,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小气候环境,也可降低屋面径流系数,有效地削减雨水流失量。
城市景观如能充分利用流体的动感效应,就可以为静态的建设物增添许多活力与情趣。三维水体景观是指利用水体的流动性建造出的可在多个视角产生冲击力的装饰性水景观。通常,一些宾馆、大型购物场所等公建设施的屋面面积往往比较大,雨水的汇集量比较多,因此,在这些建筑物的大堂里可设置像瀑布、水帘等三维水体景观,充分利用屋面雨水及屋面到大堂的落差高度,经过化学净化处理,配合假山、雕塑等,合理设置一些多种流动路径、多种表现形式的水体景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大型娱乐场所的屋面修建大型的水上乐园,高价引进雨水净化设备,通过人工和自然两种方式净化积蓄的雨水,同时采用吸热透明玻璃木屋面,利用太阳能技术对水体和室温进行温度控制,这样做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解决了长期困扰经营者的热能源问题,其产生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引进净水设备的成本。

结合城市雨水特点营造亲水住宅的水体景观

从历史上看,亲水住宅并不是欧美的“泊来品”,而是地道的国粹。中国人择居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依山傍水,无论从生态学还是从心理学来看,水与绿色植物、雕塑作品有机融合,住宅小区便有了回归自然的感觉。
但事实是,多数“亲水住宅”都存在隐患问题,人工河湖如果不管理、不调水,时间一长,清水就会变成死水,不仅失去了水体的灵性,更可怕的是水体浑浊、异味扰人,反而破坏了小区的环境。解决水体的补给问题,是亲水住宅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另外,随着住宅小区人造水景面积的不断扩大,建造成本随之增加,再者,符合现代发展的新型住宅是否符合节水、节能要求,尤其在水资源和能源紧张的地区,更要通盘考虑。因此,规划设计时要防止一味求大而不经济实用,而最经济的方式当然要数利用天然的雨水或者再生水系。
在小区雨水汇集和利用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认真规划,才能营造出更为和谐、优雅的水体景观。首先,是要审地度势,根据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经济实用的原则,结合城市降水的特点和小区的开发状况,因地制宜。还可利用小区的雨水汇集系统,将雨水汇集到小区的高处,在小区内建设蜿蜒曲折的水流河道,使水形水势变化万千。其次,水边的花树植被、山石、亭台等等都可因地而异、因水体而异,利用景观小品,构成文化传承的各个要素,最终使小区具有丰富的水体文化内涵。在营造景观的同时,亲水小区的规划者还可以考虑将雨水沉淀、过滤、消毒等,用于小区绿化和设立免费洗车场,既节约经济,还能让小区居民真正感受到亲水的益处。

『叁』 怎样增加水体景观,完善排水系统

提及水环境设计,自古以来就有“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的说法。水体作为一个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意和情意,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水景能够在景观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可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营建适于人欣赏的水景成为每一个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观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1、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风这一时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3、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容器或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4、声、色特性: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的景观现状分析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 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水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水景设计要力求创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区的建筑造型、景观空间布置一样。也应有创新、特色,而目前相当部分楼盘的环境设计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岛”一一造“码头”几乎成了水景设计三步曲,几乎都是“克隆”照搬,给人感觉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事实上我们应该根据楼盘的开发理念来设计主题,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水景。可以是宽广的湖面,可以是弯弯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状,也可以大胆地采用人工几何物体;可以用鹅卵石铺底,也可以采用彩色马赛克;可以体现东方园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鉴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现,也可将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顶顺流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但无论何种类型和风格,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水环境。 (二)、水景设计要有层次和变化,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环境设计需要“点”、“线”、“面”,水景设计同样免同宽的水带,如可以采用“九曲十八弯”、“时宽时窄”的设计。强调线的丰富,可以在节点上通过新颖的喷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强化点的渊源,通过水帘、水幕和各种形体的湖面,丰富水面的表现,赋予更多的功能。同时水景设计要将整个水系分为不同的层次:有整个小区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会所、中心景观结合起来;也有不同组团的小的水带、水景主题,要融于组团的环境绿化,和住户亲密接触,可以穿过住宅大堂,可以流经居民的私家花园等;还有私家花园内或住它内的水景,尤其对于别墅类低密度住宅,可以从住宅中穿过,分隔各个不同功能的区域,也可以在花园和内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种植池,也可以成为儿童的戏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尽量设计流动的水景。在规划上包括世界景观设计公司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规划应该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动的与静止的水景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推崇流动的水景设计。流动的水景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水的流动创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景观更加突出,园林与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动”与“静”有很好的结合,在水景与园林及建筑小品的结合中形成一种“将动而未动”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状态,因此水景设计不是简单的“水”,更重要的是,让水能够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按照环境主题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动”的表现或表演,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水的“舞蹈”,她应有丰富的表情、美仑美奂的动作。 (四)、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区的基地本来就有河道和水系,并且没有什么污染的话,在进行环境规划时应尽量考虑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规划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环境没计是湿地概念设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滩涂等,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自然灾害等功能。湿地最宝贵的资源是水。利用湿地作为环境设计的主要考虑点,就是:要维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植被生物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塑造和规划。当然整个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坏,如果已经被污染,还是要进行清理根治,恢复水系的生态,给住户一个良好的生态水环境。 (五)、水景要强化人的参与和停留,支持社区活动。在住区的环境建设中,应注重营造人际共享和交流的空间,水景的设计也强调人能够进行参与,能够支持社区的活动,比如,在主要水景周边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地,设置相应的设施和桌椅,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水景,同时水景还要随时可以亲近,可以接触,可以嬉戏,可以让水在大堂成为空间的中心,为大堂的室内空间增添生机,可以流经或穿过中心会所,形成会所水主题景观等等,总之,要为住区内的业主提供优美的、可以参与、接触、停留的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环境和空间,支持社区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邻里氛围,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实现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 例如劳伦斯设计的美国加州某宅园中的水景,水从喷泉涌出,汇于高台之中,然后从四周空透的台边像水帘般倾泻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与台阶的接口是溢水口,水从池中溢出跌入一级级的台阶之后进入水渠,渐渐趋于平静,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运动感,避免单调而设置了一些排列规整的阻水石,最后,水流渐趋平稳,汇人了更大的,宁静的水池之中,颇具奔流归大海势,虽然水景规模并不大,但却体现了水运动序列的一个完整过程。 四、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则。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则。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则。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四是宜“虚”不宜“实”原则。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五、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而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 1、 空间的拓展.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2、空间的延伸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3、 空间的层次.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肆』 孔雀城大湖如何匠心打造水系景观

为给业及抄其家人打造优美的景观生态环境,孔雀城大湖依据自然机理匠心打造水系景观,采用大面积水面和各式水景等软景元素,满足居住者对绿色生活的向往,成就固安宜居住区新标杆。因为懂得,房子不只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延续一代又一代生命的港湾,孔雀城追求点点滴滴的精致,苛求分毫间的,从施工标准到质量检测,从工艺流程到管理法则,严格的要求或许意味着更多的艰辛与汗水,为了业主的美好生活,孔雀城大湖愿为业主把好每一关。

『伍』 现今滨水景观打造主要有哪些类型呢求解答

滨水景观的分类
滨水景观的类别主要是依据地域环境的不同来划分的,目前在理论上一般将滨水景观分为如下两个大类:
滨江型:是较为常见的滨水景观类型, 以江、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滨水景观。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大江大河, 很多国际化大都市亦是沿着大江大河而逐渐发展繁荣起来的。此类城市滨水景观通常依据自然的江河地貌而规划布局, 属于自然流域型景观格局。在未来城市发展建设中, 如何顺应这种自然流域的格局、保证水系的生态循环、防治水系污染、净化水体, 是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滨海型:很多著名的现代滨海城市, 如美国的迈阿密, 阿联酋的迪拜,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澳大利亚的悉尼, 我国的上海等均属此类。其城市滨水景观一方面具有优越的阳光、海水、沙滩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潜在的人类聚居环境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也面临台风、土壤的盐碱化等不利的自然条件, 尤其是土壤的盐碱化, 极大地阻碍了这些滨海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发展绿化是现代滨海型景观规划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这些大类下,可根据空间类型的不同分为环湖、夹江、环海湾等小类;若根据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的关系来看,又可分为旧工业区改建的滨水景观、与居民区相连的滨水景观、与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景观、旅游休憩滨水景观等等。

『陆』 水景观设计要怎么做好

水景要强化人的参与和停留,支持社区活动。在住区的环境建设中,应注重营造人际共享和交流的空间,水景的设计也强调人能够进行参与,能够支持社区的活动,比如,在主要水景周边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地,设置相应的设施和桌椅,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水景,同时水景还要随时可以亲近,可以接触,可以嬉戏,可以让水在大堂成为空间的中心,为大堂的室内空间增添生机,可以流经或穿过中心会所,形成会所水主题景观等等,总之,要为住区内的业主提供优美的、可以参与、接触、停留的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环境和空间,支持社区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邻里氛围,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实现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

『柒』 滨水景观设计,来个主题以及设计思路,在线等谢谢了,不需要很复杂的。

一般都是从项目概况、现状情况出发,给项目定位,提出设计策略和功能分区或景观结构。这几个是必备的。至于主题就要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设计一个能够给市民带来休闲享受的公共空间,一个能够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滨水空间,是浩丰集团一直努力研究和建设实践的重点。
在多年的实践中,浩丰主导了重庆嘉陵江、长滨路等两江四岸滨水空间、万州长江滨江带、南滨路等规划与设计。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捌』 景观规划师:如何打造水景观

通常水景的设计要讲究手法和如何表现,景观水景大多缺少自净能力,常常需要单独设计出净化水的渠道来保证水质。水净化有很多方法,如物理净化、水位的调节、高压放电等,这些效果比较显著,实施比较麻烦且规模较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水景是乡村规划的发展的主体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因为有了水整个景观系统才会活起来,通常与植物,山石、建筑搭配成体,打造活泼明朗的氛围,突出主题,水景的打造必须考虑好它的来源与流向,因地制宜,尊重现状,烘托出乡村规划的主题。

『玖』 生活小区设计水景观的作用是什么

现代小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是一种人性化的行为 
每一个小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能产生一种居住行为,这种居住行为是由设计的环境所产生的,而小区设计是否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则要看这种设计所产生的对居住行为的诊释是不是与人们本能的居住行为相符合。

『拾』 以水景观为主导的休闲旅游地产开发都有哪些形式

房地产开发中对水景观的利用,不只是强调“水”对于地产中的环境的营造作用,更是要体现一种水文化意境,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表面来看是有水的景致,但是其深层次的含义则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水景观房一直是升值销售型的房产,以水景观为主导的休闲旅游地产的开发,不仅充分利用了水景观房产的热销的特点,也迎合了当前休闲旅游走热的势头。水景观休闲旅游地产开发,是将水游乐和滨水住宅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休闲度假中心结合多年的研发经验,为您提供以下参考:

1.酒店型。充分利用滨海、滨湖、滨江、岛屿、溪流、瀑布、温泉等天然景观建设度假村和度假酒店。除了天然景观,人工引入的河道等,打造的再造水景观,例如人工引入的河道等也能弥补天然水域条件的不足,因此放宽了水景观地产开发的限制。国内桂林市漓江大瀑布饭店就是人工造景和滨水利用相结合的典范。

2.公寓型。将度假型公寓以及度假别墅与水景观相结合,充分迎合当前市场的需要。海滨城市和滨海度假胜地是此类模式开发比较集中的地方。

3.商业型。依托滨海人流集中的港湾区域,开发吸引人流量的休闲步行街,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商业区,提升商业房产的自身价值。

4.游乐型。通过水游乐设备与度假地产的结合进行全方位打造,依托游乐项目,提升度假地产的价值和品牌度。水游乐设备不仅可以在户外水域打造,也可以打造室内水游乐场所,这种室内模式当前在全世界很受欢迎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