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景观大师河流

景观大师河流

发布时间: 2021-01-21 18:20:15

⑴ 河流上游下游景观特点和区别

河流上游抄
下层袭为较软岩层,上层为较硬岩层,这样有利于河流的流水对下层的侵蚀,这样就会形成瀑布;

瀑布是地球上很壮美的自然景观。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瀑布分别是: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和伊瓜苏瀑布。
下游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著名的冲积平原有亚马逊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等。

⑵ What is hysteresis河流景观问题 ,水流和泥沙关系

我不是景观学出身,也不是水保的,只能从个人角度简单回答一下。
图A:径流量与泥沙量的变化规律趋同,从副图来看就是径流量和泥沙通量保持一致(正相关)。示意上就是河道泥沙通量随着径流的增加而显著提升。
图B:相对与径流量,输沙过程有着明显的滞后性,如果不考虑河道的侵蚀过程,这种情景可以简单理解我地表径流输移过程时异质性的体现。举例来说,景观环境上:河道周边具有构建良好的河岸缓冲带(土壤侵蚀较低),而周边距离较远处存在着较多的裸地。在降水达到峰值时,河岸附近的缓冲带所产生径流因距离较近迅速汇入河道(兼有壤中流,侧向流),由于缓冲带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因此泥沙通量并未达到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处裸地产生的径流和泥沙逐渐达到河岸处,但由于缓冲带的截留作用,径河道峰值流量已过,而泥沙通量却刚达到峰值。这是比较简单的离子,如果考虑上游来水,情况则会复杂的多。
图C:图C和图B表达的正好相反,表达的是径流峰值滞后于泥沙峰值。举例来说,景观环境方面:河道周边裸土较多,坡度交大,但河岸保存完好,不易侵蚀,同时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完善,且汇水面积大于监测区段。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河岸周边侵蚀量迅速攀升,泥沙侵蚀严重,河道泥沙输送通量急剧增加,而当雨强减弱时,上游洪峰刚刚到达,这样就会导致水量达到峰值,而泥沙侵蚀量的峰值已过的图C过程。

上述现象只是个人理解,不一定正确。

⑶ 有关写河流景观的作文400字 题目《诺水之春》

美丽的泰宁
今年 十一黄金周,爸爸妈妈约了几家邻居和我们一起去泰宁玩.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我们坐在车上一边吃着香甜的零食,一边欣赏路边的美景. .车窗外的风景在不断变换 ,田野、湖泊、山峦尽收眼底,远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 ,像一幅凌空展开的美丽的画卷.
我们穿山越岭,三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泰宁古城.一进古城我们就被街边的一群奇特的雕塑吸引住了,有将军骑战马、红军拉牛、红孩子站岗 ······我们来到大金湖,坐上了快艇.快艇开动后,山风拂面,格外凉爽.只见快艇后面水花溅起,形成几条银白色的长龙,漂亮极了.我情不自禁的把手伸到水面,飞溅的浪花打在手上,像无数颗珍珠砸在手心 ,疼疼的.这里红色的山,红色的石头 ,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丹霞.望着两岸湖光山色,那二重天、观猫岭、猫儿山顶等自然景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令人心旷神怡.
游完大金湖,我们来到上清溪划竹排.上清溪全长50多公里,其中开发竹排的地段长15公里,全程漂游约两个小时.上清溪深藏在群山幽谷之间,顺伐而下,溪流蜿蜒在山峦叠嶂之间,千回百转,山重水复,别有洞天.两岸人迹罕至,森林茂密,不时有奇花异草的暗香扑鼻而来,我们如同进入了人间仙境······
泰宁县旅游风景区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几个景点没有去,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重游泰宁,再次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一,美在乡村 我的家乡在漳州的一个小县城,这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你看,街道上车龙水马,热闹非凡,那是一种流动的美;公园里亭台楼阁,盆花争艳,那是一种精雕细琢的美;商场里货物齐全,顾客如云,那是一种繁华的美……但我认为最美的还是在乡村,那里青山绿水,花香鸟语,梯田层层,果树满坡,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
田野里,美在那里跳舞!春天,田里禾苗绿油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绿精灵在跳舞.转眼秋天了,田野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层层梯田翻金浪,沉甸甸的稻穗摇摆着躯,仿佛一个个黄精灵在舞蹈.你看,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弯腰割稻子,有的踩着脱谷机,还有的载着满车金灿灿的谷子往家赶……欢乐的梦精灵在农民的心里跳起了丰收圆舞曲!
山林里,美在那里唱歌!茂密的树林里,一群群欢蹦乱跳的鸟儿正举行音乐会呢,它们叽叽喳喳,唱得多热闹啊!你听,被人们称为鸣禽冠军的画眉鸟小巧玲珑,它站在枝头欢快地昂首高鸣:“叮叮叮,叮叮叮,早晨时光多美好……”歌声婉转,让人心旷神怡!被人们称为绿色小天使的暗绿绣眉鸟妩媚多姿,毫不示弱,它一边在树梢上展翅飞翔,一边鸣唱着:“啦啦啦,啦啦啦,森林音乐会多美妙,大家快快来参加……”歌声优美悦耳,引人入胜.被人们称为超级歌星的百灵鸟,也毫不例外地加入这个音乐会,它是歌手如林的鸟儿王国的最佳独唱演员,也是这场音乐会的主角.它的歌声悠扬动听,扣人心弦,让其他所有的歌手自愧不如,把整个音乐引向高潮……林间的小河哗哗地流着,小朋友趟在清澈见底的河水打水仗,你泼我,我泼你,玩得多开心!淙淙的流水声、孩子们的嬉笑声、鸟儿的欢叫声交织在一起,奏成一支欢乐交响曲!
天空中,美在那里描绘,描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描出七彩的虹桥,真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池塘里,美在那里诉说,一朵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蜻蜓飞过来,告诉它清晨飞行的快乐,小鱼在它们脚下游过,告诉它昨夜做的好梦……草坪上,美在那里游戏,小朋友们来到绿茵茵的草地上捉迷藏、采野花、捕蝴蝶,你追我赶,玩得多带劲!
学校里,美在那里驻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和悠扬的歌声,同学们从小勤奋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立志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农民的家里,美在那里变魔术,低矮的土屋变成楼房幢幢,粗陋的桌椅变成豪华舒适的真皮沙发和一尘不染的玻璃茶桌,硬邦邦的木床变成了软绵绵的席梦思,还有那彩电冰箱洗衣机,那摩托电脑电话机……
啊!乡村,美丽而生机勃勃的乡村,我爱你,更爱我的家乡——蓬勃向上的漳州

⑷ 天地合作的典范:水体景观

在新疆境内共有大小河流 721 条,其中较大的 400 条左右,年径流量 800 亿~ 900 亿立方米。新疆河流除额尔齐河、伊犁河外之外,都是内陆河。新疆的水系除河流外,在地表还有100 多个大小湖泊,分布在天山南北,有的在高山,有的在盆地,对新疆生态环境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湖泊是河流终点,有进无出,蒸发很大,几乎全是咸水湖,如罗布泊、赛里木湖、布伦托海等。有的湖泊在河流中间,有吞有吐,对河流起调节作用,一般都是淡水湖,如博斯腾湖、喀纳斯湖和博格达山间的天池等。

(一)涓涓细流相映成趣:泉类景观

1. 昌吉硫磺沟热汽泉(群)

位于昌吉市南 60 千米的硫磺沟煤矿附近,距乌鲁木齐市 60 千米,距八钢约 25 千米。热汽泉(群)分布于由中侏罗纪地层组成的海拔 1230 米左右的中低山山岗上。热汽泉群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出露于东西长 95 米,南北宽 70 米的范围内。水体景观主类,泉类景观亚类,热汽泉。

地质特征及成因:热汽泉是指气体在地壳内通过热能的交换由地层空隙上升到地表的热汽流。热汽流除由于产生它本身的原因外,在地层中运移过程中,不断溶解携带地层中的有益成分,使它不仅是一种能源,而且其有益成分对人体疾病还具有明显的医疗作用。

该热汽泉群分布于由中侏罗纪地层组成的海拔 1230 米左右的中低山山岗上,山岗东部 600余米处海拔 1110 米沟谷里有头屯河由南向北流。热汽泉出露于夹有煤层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的紫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有灰色中—粗长石石英砂岩中。地层走向南西 235°,倾角 15°~ 13°,微褶曲,形成呈南西北东向的向斜构造。该热汽泉位于向斜东南翼,以走向235°的一组顺层裂隙为通道,上升到地表形成热汽泉。热汽泉群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出露于东西长 95 米,南北宽 70 米的范围内。按集中程度大体可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汽流温度高于北片,最高可达 95℃,一般温度在 5℃~ 70℃;北片汽流温度相对南片低些,一般在 45℃~ 60℃。

热汽泉除具有高温特点外,还含有多项对人体有益成分如氡(Rn)、氟(F)等,其中氡的含量比乌鲁木齐水磨沟温泉高 100 多倍,达 6000Ba/c 之多。根据国标《GB11625—89》有关规定,已达氡医疗热汽泉命名标准。经过多年医治实践证明,该热汽泉具有较高的热效益和电离辐射效益,对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坐骨神经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妇科病、皮肤症、肥胖症等都有明显的医疗作用。每年有数百人慕名前来就医,医疗效果,普遍反映很好。该热汽泉为对流型。其组分主要是氮(N2),约占 78%,其次为水蒸气,并含有甲烷、氟(F)和氡射气。这种组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的水溶煤层燃烧后的灰分组合组合特征。它表明该热汽流主要是受来自地壳浅部煤层有自燃形成的热量的影响,通过头屯河水入渗对流产生热交换并溶解灰分组分而形成的。

2. 乌什县九眼泉

九眼泉位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县城西部燕子山北侧,距燕子山脚约 40 米,占地面积 11000多平方米。共有自涌泉 9 个,故名九眼泉。水体景观主类,泉类景观亚类,冷水泉。

地质特征及成因:该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地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砂岩—砂岩夹灰岩—灰岩夹砂岩—生物灰岩。九眼泉属于基岩裂隙水,受断裂构造控制,出露地表,在平面上形成自线型分布,每个泉眼间距 10 ~ 15 米,泉水流量由西向东依次减小,西侧单泉最大流量 1 升 / 秒,东段单泉最大流量小于 0.1 升 / 秒。水质甘爽清冽,可供饮用,泉水动态四季较稳定,流量和水质、水温动态变化均不大。由于断裂形成了阻水断面,改变了基岩裂隙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水平运移方向,使其上升溢出地表。泉口可见明显的股状泉涌。泉东西两端流量大小的差异,主要受基岩裂隙开启程度的影响。泉水汇及形成数个大小不等的泉积湖,水域总面积 2500 平方米。

(二)天下明珠:湖泊景观

新疆是中国湖泊面积较大的省(区)之一。大于 1 平方千米的湖泊有 138 个,总面积为5236 平方千米(不含已经干涸的玛纳斯湖、罗布泊和台特马湖),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 7.2%,仅次于西藏、青海和江苏,列第四位。除额尔齐斯河流域属外流湖外,其余均属内陆湖,特别是盆地内内陆湖水位变化大,湖水矿化度高,多为咸水湖或盐湖。而山区和高原湖泊,多数保持天然状态。新疆具有沉降湖、陷落湖、冰川终碛湖和阻塞湖、河间湖、牛轭湖、风蚀湖、潜水溢出湖与人工湖等 9 种类型。内陆湖有自己的长流形成区(山区),自己的水系(天然河流和人工渠道)和自己的尾闾(内陆湖水体)以及自己的大气环流系统(山谷风),这些几乎都是河流流至广袤盆地中心汇积而成。湖水浅而水量小,其形态多样。内陆湖泊水生物系统把夹带进入湖的无机盐纳入自己的营养(食物)链,使湖水淡化,其生物量几乎都集中于近岸地带。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生物量、生物种群的季节性变化,使湖中生物经常更新,不至于生成过多的生物量,让有毒藻类大量繁殖,导致自身水体染毒。内陆湖泊不会长满藻类植物和发育成沼泽,这是它能数万年长存的基本原因,也是它与湿润区湖泊的演变史截然不同之处。内陆湖泊的变迁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湖泊史上最有生机、水量最丰的阶段;第二阶段为河流来水量减少,湖泊进入初始干涸阶段;第三阶段为水源被割断阶段;第四阶段为水体完全枯竭,湖区一片盐土。

1. 博斯腾湖

地理位置为天山东段南坡焉耆盆地南侧的最低洼处。其小湖群区距库尔勒市中心 20 千米,大湖区东北端距乌鲁木齐(经 314 国道)330 千米。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它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发源地。博斯腾湖总面积为 1715 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067 平方千米。水体景观主类,湖泊景观亚类,构造湖。

地质特征:焉耆盆地是处于天山主脉与其支脉之间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主要地貌类型有北部倾斜丘陵,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开都河三角洲和博斯腾湖贫等四大部分。其中平原、湖泊和沙丘面积共 11901 平方千米,盆地中汇入博斯腾湖的开都河、乌拉斯台河、黄水沟、清水河和乌什塔拉河都发源于北面积雪的天山主脉。各河系多年平均径流量 39.84 亿立方米,其中开都河 33.52 亿立方米,占 84.14%,是博斯腾湖湖水的主要来源。开都河河流补给来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和降雨,河道进入平原后,水流平缓,河面开阔,河漫滩发育,多汊流、沙州,属博斯腾湖风景名胜区一个景区。开都河下游在博湖县城距湖岸十千米处如扇面散分。主流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从西面注入博斯腾湖大湖区,西支从北面注入小湖群区。

博斯腾湖总面积为 1715 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 1067 平方千米,分为大湖区、小湖区和湖沼地。其大湖区是湖体的主要部分,水域辽阔,东西长约 55 千米,南北宽约 25 千米,形似一把不规则的镰刀。自 1955 年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高水位是 1048.75 米,水域面积 1002.4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8.2 米,湖盆呈深碟状,中间低平,靠近湖岸水深急剧变浅。

在大湖区西、西南,分布有数十个由蜿蜒的孔雀河所贯穿的浅泊,其较大的湖泊有 16 个,水域总面积 107.6 平方千米,湖泊周围是苇沼,为小湖群区。其上连开都河西支,下连孔雀河,总面积约 460 平方千米。

湖沼地主要在大湖区西北部和黄水湾一带,由于农田排水散流到这一片低洼地,逐渐形成独立的芦苇、沼泽地。湖沼地和大湖相通,总面积达 161.94 平方千米,其水域总面积 27.03平方千米,苇沼 117.76 平方千米,相间碱地和荒地 7.15 平方千米。其余约 100 余平方米湖沼地分布于大湖区东、东南地带,不和大湖区相通,因仅仅只有南部库鲁克塔克山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的降水补给,而形成咸湖和盐沼地。

博斯腾湖南岸是艾勒逊乌拉沙漠,海拔高程 1047 ~ 1196 米,为复合沙垅和金字塔沙山为主的沙漠地貌。是长约 70 余平方千米,宽 4 ~ 20 千米的沙丘链。东岸和东北岸也是沙漠地带。沙漠侵入大湖区,在大潮东南地带也是大湖水最深的湖区,形成了独特的三道沙山和无数的港湾。

成因分析:在古生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到石炭纪,因地壳运动,地形发生褶皱,地壳断陷上升,形成南天山,而南部地壳下降,成为洼地,初步形成博斯腾湖原始湖盆。到早侏罗纪已形成内陆浅小湖盆,侏罗纪末,发生燕山运动使之褶皱上升,临近第三纪前,晚期燕山运动的断裂活动使博斯腾凹陷继续发展,在第三纪初,已形成内陆盆地(焉耆盆地)。到渐新—中新世,受喜马拉雅地壳上升与断裂活动的影响,内陆盆地有所扩大。到第三纪晚期,新构造运动开始发生。四周山地断块开始隆起,盆地逐渐变小。在距今 200 万年时(即第四纪初),边缘全部被堵死,形成独立的 湖,阻止了湖水与外界的循环,加上气候干燥,年蒸发量大大超过年降水量,湖盆四周继续缓缓上升,湖盆降低,博斯腾湖形成。由于受第三纪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气候的改变,冰川雪线上升后融化水和松散岩孔隙水、山区的地表水、地下径流汇集于沟谷地、卵砾处、沙砾处,聚积在地形低洼的湖盆中形成博斯腾湖。

在博斯腾山间凹陷内,是第四纪堆积区,由于冲积、洪积、湖积及风积等作用,造成了以下 7 种各种类型的湖盆地貌。

山前洪积戈壁倾斜平原:主要分布于焉耆盆地四周山前带,是洪积卵石堆积成许多山前洪积扇,联合组成的戈壁倾斜平原。博斯腾湖东侧及西南侧较窄,为 2 ~ 4 千米,都向湖区倾斜,近湖区为 1% ~ 3%。

冲积、洪冲倾斜平原:分布于焉耆盆地北部,近博斯腾湖区为清水河、曲惠沟及乌什塔拉河等河流,在出山后,散流而堆积成的扇形平原。南北宽 4 ~ 10 千米,地面坡度 1% ~ 2%,其上中部为卵砾石组成。近湖岸数千米的下部,地面坡度较小(1.0% 左右),堆积有一层沙土,形成上土下砾的岩性结构,目前已大部开垦为农田,尚还有部分胡杨林区和红柳林区。

洪积细土平原:围绕博斯腾湖,主要分布于南、北、东三面。位于山前戈壁倾斜平原的外缘,表层为近代洪水末端沉积物。博斯腾湖北部广阔,向西东变窄,东南形成一个三角形平面,顶部在东面向西敞开,止于湖东沙山边。由于地势低平(海拔高度在1050~1080米左右),又靠近湖区,地下径流与湖水相顶托,潜水位变浅,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土壤盐渍化,特别是东部、东南部靠近沙漠边缘,形成咸湖、盐池。

古冲积平原及阶地:在博斯腾湖的西北部为开都河古河道形成的古三角洲。面积不大,在近湖的古三角洲南端,有干涸的沼泽呈带状向东南延伸,上覆有一些沙堆和草丛沙丘,是古河道的遗迹。

新冲积平原及河谷漫滩:主要为开都河和黄水沟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冲积三角洲平原由西北而东南到博斯腾湖边,总长 56 千米,河渠水系繁多,呈放射状展布,清楚地展示了倾向湖区的开都河三角洲轮廓。但黄水沟下游地区,夹于开都河三角洲和北部洪积平原之间,地势最为低洼,且排水不畅,形成大片湖沼。

湖沼低地及盐沼洼地:湖沼低地主要分布于博斯腾湖西部,开都河西支尾端和孔雀河源地也称为博斯腾湖的西部小湖群区。盐沼洼地,主要分布于博斯腾湖东部和南部洪积细土平原的尾端,边靠沙漠,呈片状分布,较大者有阿不达希盐池。

覆盖平原的风积沙丘、沙山:在上述冲积平原和洪积细土平原上,覆盖有风积沙丘和沙山。其主要来源于洪积戈壁中的细粒碎层及河流冲积砂层,而在博斯腾湖风景区东部及东南部,除分布着草丛、沙丘外,尚有流动性沙堆及新月形沙丘,有的地方组成新月形沙丘链。东部湖滨形成百米以上沙山及风蚀洼地,在盐渍作用下,堆积较厚的盐壳,成为盐沼。在南部湖滨,沙丘、沙山沿博斯腾湖南岸呈东西方向延伸,形成南北宽 5 ~ 10 千米,东西长 60 ~ 70千米以上的沙漠带,其沙漠风沙地貌类型丰富、齐全、轮廓清晰,层次分明。

2. 罗布泊湖泊遗址

罗布泊遗址位于若羌县罗布泊镇,高程 768 米。水体景观主类,湖泊景观亚类,构造湖。

地质特征:罗布泊属浅碟形湖盆。卫星观测结果显示,罗布泊地区有一个“大耳朵”形状的区域,干涸后,只留下一个“大耳朵”形状的盐碱地痕。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 780 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 200 万年,面积约 2 万平方千米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注入罗布泊的河流,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 3600 年仅 1.5 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仅仅是一种推断。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 2000 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 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50 年代,湖的面积又达 2000 多平方千米。60 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 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 5350 平方千米,民国 20 年(1931 年),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 1900 平方千米。民国 31 年(1941 年),在苏制 1∶50 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千米。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千米。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 660 平方千米。1972 年,最后干涸部分为 450 平方千米。

成因分析: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端。塔里木盆地大部分被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覆盖。塔里木盆地的水系均流向罗布泊,如塔里木河、孔雀河、和田河、且末河等,表明罗布泊是现今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这也是塔里木盆地现今有趣的现象之一,即塔里木盆地的最低沉降中心并不在盆地的中央部位,而是在盆地的最东北端,即罗布泊地区。

图 8-5-5 为罗布泊地区地质简图,从中可以看出,罗布泊为一南北向的洼地,南北长逾100 千米。南为世界闻名的阿尔金断裂带,北为塔里木盆地基底出露区的库鲁克塔格断隆。塔里木盆地的几何形态是一个不对称的菱形,东南和西北边界较长,东北和西南边界较短,而罗布泊正处于东北边界和东南边界的交汇处。尽管塔里木盆地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但其现今盆地与周边造山带的构造面貌却是在第三纪(始新世)开始的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以来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一个较为刚性的古老板块,受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的影响,塔里木板块也同样受到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其结果是除了表现为天山和昆仑山向塔里木盆地的冲断推覆外,塔里木四周的边界还具有走滑活动,在东南和西北边界(北东向)最为明显且表现为左行,东北和西南边界(北西西向)为右行。阿尔金断裂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形成的巨型左行走滑断裂带。罗布泊正处于上述塔里木盆地东南和东北两组边界的交汇处,其成因也与这两组边界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三)曲水流觞走大地——河流及地貌景观

据有关专家估算,通过大气环流平均每年预测带入新疆上空的水共约 12700 亿吨,但每年能降至地面的水量仅 2564 亿吨,占空中水的五分之一,且 84% 降落在山区。新疆高山区有冰川面积 26297 平方千米,冰川储水量 28318 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量 227 亿立方米,占新疆河流总径流量的 25.7%,使河川径流量年际变化较稳定。

新疆山区是径流形成区,平原则是径流散失区,河流山口处是年径流量最大值出现的河段,有利于年径流量的精确统计,但也出现有的大河流只统计了支流,却未统计干流的情况,如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和田河等。除少数大河流有出境水量外,其余河流则经平原灌区后消失于沙漠或尾闾湖中。新疆地表水资源量为 794 亿立方米,加上国外入境水量 88亿立方米,其河流总径流量为 882 亿立方米,但流出国境水量为 244 亿立方米。新疆河流分为以下几大水系:

额尔齐斯河外流水系: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东段齐格台大坂,流经富蕴、福海、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 5 县市。从河源到河口全长约 4284 千米,流域面积 164.3 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唯一经哈萨克斯坦流入北冰洋水系的一条国际河流。支流均由北向南呈梳状汇入干流,自东向西主要支流有库依尔特斯河、卡依尔特斯河、喀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别列孜河等,其年径流量依次为7.07亿立方米、7.85亿立方米、17.9亿立方米、6.05亿立方米、42.0 亿立方米、21.5 亿立方米、3.80 亿立方米。库依尔特斯河和卡依尔特斯河汇合后始称额尔齐斯河。从河源到国界河流长 633 千米,流域面积 5.729 万平方千米。由于山区植被覆盖度较大,地面受流水冲刷较轻,各支流河水含沙量小,河水矿化度每升仅 52.3 ~ 144 毫克,为较好的软水。

准噶尔内流区水系:包括乌伦古河、艾比湖水系(博尔塔拉河、精河、四棵树河、奎屯河)、克拉玛依白杨河、玛纳斯湖、乌鲁木齐河、天山东段小河、巴里坤—伊吾小河等 6 个小水系和准噶尔荒漠区。国内流域面积 31.65 万平方千米,流域最高点为天山博格达峰(海拔 5445米),最低点是艾比湖(海拔 189 米)。地表水总径流量 127 亿立方米(含从蒙古国布尔根河入境水量 2.30 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为 1.09 千克 / 立方米,河水矿化度平均为 223 毫克 / 升。

中亚内陆河区伊犁河水系:伊犁河是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两大国际河流之一。上游有三大支流,即特克斯河(是主流)、巩乃斯河与喀什河,三河汇合后始称伊犁河。伊犁河流经伊犁盆地,在支流界河霍尔果斯河注入后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后注入巴尔喀什湖。河流全长 1236.5 千米,流域面积 15.12 万平方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河长 442 千米,流域面积 5.67 万平方千米。全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约 228.4 亿立方米,其中中国境内为 158.7 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 70%,哈萨克斯坦境内水量 69.7 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 30%。伊犁河雅玛渡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 4.92 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 115 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补给占 39%,冰川融水占 22.2%,雨水及融雪水占 38.8%)。

塔里木盆地内陆河水系:塔里木河流域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水系。包括塔里木盆地周边向心聚流的开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克里雅河、车尔臣河 9 条水系共 144 条河流及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总面积 102 万平方千米(其中国外面积 2.36 万平方千米)。从叶尔羌河源(即塔里木河河源)拉斯开木河至台特马湖,塔里木河全长 2437 千米(其中干流长 1321 千米)。河流源区降水较充沛,一般年降水量可达 300 ~ 900 毫米。流域内年降水量有 1173 亿立方米(流域平均 115 毫米,但沙漠区的年降水量仅 25 ~ 50 毫米)。有高山冰川面积(包括国外部分)23320 平方千米,冰川储量 24040 亿立方米,每年冰川融水量可达 172 亿立方米,占塔河流域地表水总量 392 亿立方米(包括国外入境水量 60.7 亿立方米)的44%。流域各河流的悬移质、推移质、溶解质及三者之和的固体总径流量分别达 15660 万吨 /年、3132 万吨 / 年、1657 万吨 / 年、20450 万吨 / 年。平原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 44.55 亿立方米。径流年际变化较稳定,但年内洪枯水变化悬殊。由于流域内人类活动频繁,导致现今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联系的水系减少到 4 条,即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和孔雀河。

1. 开都河曲

开都河曲位于和静县巴音乌鲁乡,高程 2400 米。水体景观主类,河流及地貌景观亚类,曲流河。

地质特征:开都河是发源于天山中部的一条大河。其上游流过小尤尔都斯谷地和宽阔平坦的大尤尔都斯盆地,在流入萨尔明山峡谷前,河流受阻,曲折迂回,形成奇特的“河曲”景观,其中大尤尔都斯盆地东段是有名的“天鹅湖”地区。开都河形成的河曲,形态奇异,蔚为壮观,自观察台地举目西望,在绿草如茵,平坦宽阔的沼泽地上,开都河自西向东,曲折前行,在数千米之内,形成多个河曲,迂回曲折,缓慢前行。河面宽仅数十米,河曲则宽达数百米到千余米,河面转弯处较宽,流折处较窄,其形态酷似散落于草滩上的彩色飘带,又像一条匍匐前行的大蟒,加上游弋于河中的大群天鹅,觅食于河岸草滩上的羊群,点缀散落于草原上的牧民毡房,两侧还有高耸连绵的雪山,展示了高山、盆地、草原、沼泽、河流汇聚的地貌景观,是令人向往的旅游之地。

成因分析:河曲,称蛇曲,也称“流曲”,是指蜿蜒曲折的特殊河道。是经流水长期冲刷作用而形成的河道地貌景观。一般而言,河曲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如我国长江流出三峡山区后,便在江汉平原上,形成荆江“河曲”。开都河的“河曲”都发育在上游,这是特殊地质条件形成的。开都河上游流经大尤尔都斯盆地,自西向东流向萨尔明山峡谷,峡谷两侧便是关门山,阻挡河水外流,于是便形成宽数十千米的沼泽地。由于河流冲积,长期侵蚀和堆积作用,河道便产生弯曲的环流,主流线偏向凹岸,产生侧向侵蚀,凸岸则因河流流速变缓,泥砂沉积,曲流形成,长期的反复侵蚀和沉积,便形成今日壮观的河曲。这种地质演化遗迹,形态优美,很有观赏价值。

2. 巩乃斯河谷与那拉提山夷平面地貌

位于新源县境内。水体景观主类,河流及地貌景观亚类,河流阶地。

地质特征及成因:巩乃斯河是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其北侧为阿吾拉勒山,主峰终年积雪,基岩为中石炭统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岩层质地坚硬,多形成陡峭地形,植被发育,森林、草原密布,陡峻的地貌景观,犹如中国南方的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形。河谷南侧为那拉提山,基岩为中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和志留系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山北翼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系。由于多次构造变动和多期变质作用,主脊岩层变质强烈。随着地壳不断上升和剥蚀,加之雨水十分丰富,河水冲刷切割强烈,形成明显的高山夷平面。在山系北翼石炭系地层质地坚硬,地形陡峭,河流切割很深,其地貌景观与阿吾拉勒山南坡特征十分相似。

巩乃斯河介于两山系之间,水源来自山系主峰雪水和大量雨水。由于山区切割强烈,河水湍急,开阔地区可见 1 ~ 2 级阶地,河谷东段为开阔的冰川一冰水侵蚀河谷,只见 1 级阶地。两侧山区到处是森林、草原、牛羊、毡房,沿公路两侧蜂箱星罗密布。每当盛夏到处阳光明媚,繁花似锦,碧草连天,层林尽染,犹如仙境。该处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亚欧最大的河谷草场。1988 年被批准为自然区保护区,现已辟为旅游景点,著名的天马草原旅游中心就位于此地。电影《天山红花》、《天山行》等外景主场地就在这里。

⑸ 什么是瀑布,以某一河流瀑布为例简述其景观特征

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以黄河壶口瀑布为例:其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

⑹ 中国古代典型水城水域景观及文化内涵初探

陈兴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城是我国众多城市类型中的一种,因其拥有较多的水面而著称。水城在我国各种文化载体中,如电影、建筑、诗歌等中较常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同领域的人员对其关注的角度不同,如建筑师更多的是关注水城因水而形成的独特的建筑风格,诗人更多的是关注水城独特意境下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意境等,水城研究被水利工作者重视起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水资源紧缺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关于水城

(一)水城的定义、基本特征、价值

1.水城的定义

城市或傍依大江、大河、大湖,或水网密集,或有大江、大河穿城而过,城市河流发达,水域面积至少占城市面积的10%;城市人民的生活、生产均与水关系密切,水上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城市从建立之初就把水系规划视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4];个性化的水域景观和文化特征成为城市的形象代表;城市与水接触的历史悠久,水对于城市选址、建立、发展作用巨大;城市河流规划遵从“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人与自然相处和谐。

2.水城的基本特征

(1)或傍依大江、大河、大湖,或水网密集,或有大江、大河、大湖穿城而过或位于其中,市内水域面积占有一定比例。

(2)从建城之初,水系规划就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个性化的水生态和水景观、水文化成为城市的象征。

(3)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与水密切相关。

(4)形成了独特的与水相关的风俗习惯和水文化。

(5)城镇多分布于河流两侧,街市也多临河而起。

(6)拥有水陆两套交通系统。

(7)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8)城市规划设计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9)水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军事防御、防火、供水、美化环境、交通运输、水产养殖、调蓄洪水、水上娱乐等)。

3.水城的价值——以江南水城为例

(1)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江南水城因经济和文化走在全国前列而成为富庶、文明的地方,又因少战乱、罕灾荒而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因此,它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及哲学、道德伦理等文化内涵的直接对象,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优秀的规划与建筑艺术、文化价值。江南水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是人们在不断地与自然、与社会互相融合、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水城内保存完好的大量建筑是水城人水和谐关系的见证,在中国城镇规划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江南文化是特定历史与特定地域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城市规划思想,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城的基本内涵

(1)水系是城市存在、发展的基础。水城是城市中河渠水道高度发展的一种独特格局,水道交通为城内的主要交通形式[5]。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生存的命脉。为追求临水而居的生活优越感,人们以水系的走向来规划居住地、商业区等的分布,从而水系对城市的形状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水系的存在,则城市位置可能变化,城市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迅速。人类喜欢“临水而居”,原因在于丰富的水网为当时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如饮水、灌溉、交通、洗涤、军事防御等人类生存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2)城市布局讲究因地制宜。我国古代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产物,讲究“天、地、人”三者的统一。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就是要求各种建筑要与天象对应,“天地合一”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及布局上都有所体现。“依山傍水”是建筑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古代,山水被人们视作宝地,古人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根据考古发现的结果来看,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的历史情况相对应。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高潮中,这种建设思想更为成熟和完善,具体表现在:《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的论断表现了很强的科学性,至今仍为许多学者所瞩目和称道。

(3)水文化内容丰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记载,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和底蕴。水城的特点决定了其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与水长期接触并相互协调的历史,因此,水城具有丰富的水文化内容,与其他城市相比,其内涵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

(4)城市发展史是一部人水和谐的历史。临水建城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可能带来较大的洪涝灾害,关键是如何利用水,并协调好人水关系。同时也要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条件下积极改造自然。水城的成功运转是人水关系和谐的体现。

(5)水域景观丰富多彩。水域景观具有多角度、多季节、多层次变化的特点。水城由于人水关系密切,城市景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水城的建筑、布局都以水为出发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城景观千变万化。由于水多,所以桥多,形态各异的桥是水城的又一道美丽风景。水域景观及水与其他存在物的复合景观在水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6)城市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水城因水而与其他城市差异明显,水城之间又因水的不同存在形式而各具特色。如苏州由于生活气息浓厚而具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上海则由于濒临黄浦江而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场所,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济南则由于地下水丰富而具有“泉城”之誉等。

(三)研究水城的意义

水城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是我国古人有效利用自然、积极改造自然的结果,人水和谐在水城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水城堪称我国古代城市水利工作的“博物馆”,是现代水利工作者尤其是城市水利工作者借鉴和学习的样本。当今城市在面临水环境污染、水生态质量下降、景观改变、人水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重新倡导古人朴素的治水思路和思想,使其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改善、水景观重塑、城市河流合理规划和利用、协调人水关系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本文对我国代表性的水城——苏州古代城市河流规划治理的思路、模式进行分析,揭示城市河流规划对城市生存、发展、繁荣的巨大作用,并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经验。

二、古代苏州的城市河流建设

(一)苏州概况

1.苏州现代自然地理条件

苏州地处太湖、长江下游,江苏省东南部,全市水域总面积为3609.4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千米的42.5%,全市辖6区(平江、沧浪、金阊、郊区、新区、园区)、6市(吴县、吴江、张家港、太仓、昆山和常熟),全市共有162个乡镇,22个街道办事处,3323个行政村。该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之南岸,是长江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北枕长江,东邻上海,南连浙江,西滨太湖,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越东西。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2.城市风貌

苏州城建于前514年,虽历经2500余年沧桑,但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保持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等水乡城市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区河道总长35千米,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

3.城内水系状况

苏州地处长江、太湖下游,境内湖泊众多,河湖串通。市区位于市域中部,西部濒临太湖,东有金鸡湖、阳澄湖,南有石湖、澹台湖,京杭大运河从西北向东南绕城而过。古城区有环城河环绕,全长15.7千米。流入环城河的河道有胥江、上塘河、山塘河、十字洋河和元和塘;由环城河流出的河道有大龙港、葑门塘、娄江、外塘河和老运河。环城河上承大运河、太湖补给来水,下泄出水入长江,古城内有“三横三纵”形状的内城河与环城河贯通。市区河道不深,正常水位下,航道主干河道为2~3.5米,非航道的河道一般在1~2米之间,河道宽窄悬殊不一,内城河河宽3~10米,环城河最宽断面达135米,最窄处只有9米。

(二)苏州的营建模式——解读《平江图》

春秋后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5]城内河渠纵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划周密的典型水城[6]

苏州城市建构以“水”为主题。这可以从1229年平江郡守李寿鹏用石碑雕琢成的《平江图》得到体现(图1)。它生动地记载了城市重建100年后的面貌,反映了平江城市规划的思想,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早的一幅城市规划图。《管子·乘马》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平江正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范例。平江城的方位并非正南北向,而是偏了7°54″,该方位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因为这样,夏季盛行的东南风就可以顺畅地吹入城内,降低气温;而冬季又可以略提高一点气温。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差异是由于在唐宋时期发现了磁偏角后人为造成的。平江城并没有按传统生硬地建成正方形,而是适应自然地形建成长方形,还充分利用自然河道作为护城河,并考虑到河水方向和水流缓急而将城市建造得曲折有致,只有东南角建成直角。平江城门是水、陆并存的双重城门,按照惯例,城门应设置在南北、东西主轴线上,而平江城为了适应地形和水利上的要求,城门、大道采取了不对称布局。城北,通往水陆交通系统的捷径要穿过丘陵间的一个隘口,这将决定西北方向城门大道的位置。南门被巧妙地安排在可以控制河道与道路的位置上,坐落在大运河通往城市的最近处。另外3个不对称的城门也是为了配合河道与道路系统。苏州古城的城墙平面上大体规整,但其4个转角却因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城北的护城河水流湍急,因此东北和西北的城墙拐角做成直线形,加大河道曲率,使水流顺畅,不致冲塌城墙角或河岸。为避免太湖洪水的正面冲击,则把西南城墙拐角做成外凸的形状,把盘门由西南的方向转到面向东南,让胥江、运河的来水绕过城墙的弧形转角,主要顺运河流向东南,部分来水经盘门、水门进入城内河道。这样,墙角处水流通畅,城墙下部不致受洪水的强烈冲刷,也减轻了洪水对盘门、水门的压力。东南角因水流平缓,仍做成直角[7]

图1 平江图[6]

苏州整个城市以河道为骨架,道路布局与河道配合,有效地贯融着水陆两套交通系统。河道总长度82千米,是城市街道总长度的78%,河宽一般不少于10米,其深度在3~5米之间[4]。城市南北向河道6条,东西向河道14条,还有许多支流共同构成了河道网。河道系统使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得到保证,并可作为天然的排水、蓄水系统,减少或避免了城市内涝发生。河道布局以城北的居民聚居区为最密集,纵横交错,形如棋盘;其次为城市商业区;城南由于官署大型建筑较多,河道较为稀疏。河道水网规划与城内民居、寺庙、园林、城门、驿馆、仓库等各类型的建筑布局紧密结合,形成优美的水城环境。城内桥梁有名可考的有285座,加上城外桥梁共314座。另外,河道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亦有重要作用。河道的大面积水域具有吸热、吸尘、通风等作用,对改善环境十分有利。河面水汽的大量蒸发,增加了空气湿度,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生态建设。平江在宋代以前就有较大的私家花园,如沧浪亭。到南宋时,园林已有相当规模,以后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苏州园林艺术。平江城内河流多,桥梁也多。据记载,平江南宋时有359座桥。可见桥梁之多,蔚为壮观,充分展现了水城的独特魅力。

水是苏州城的骨架,城市建筑物虽然毁于兵火,但河道基础犹存,稍加整修又可使用,不至于随意迁址。苏州始建城者伍子胥创造性地规划建设了以水系为脉络、河道为骨架、道路相依附的水陆两套“双棋盘”式交通系统。水城的规划布局不仅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而且使供水、排水、防火、军事防御和城市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吴阖闾大城由伍子胥“相土尝水”,选择城址,城址略高于周围地面,减少了洪水威胁。其城市防洪设施相当完备,有城墙、壕池、城河、水门、堤堰等,外可以排洪水,内可以排积水,蓄泄便利,不忧水旱,使地处水乡泽国的苏州免受洪涝之灾。它的出现,标志着春秋时我国的城市防洪科学技术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5]。水是苏州城的生命线,这是因为河道水系贯穿全城大街小巷,有利于绿化,有利于蓄排水、有利于消防,还能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城市的小气候,从而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城市河流在苏州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稳定城市的位置

由于城市处处为经纬纵横的河网水系所沟通、贯穿和渗透,城市各类建筑的分布与河网水系有机结合,使苏州城的位置和格局历久不变。苏州因此被称为城市当中的“活化石”,对于研究古代城市河流对于抵抗战火、自然灾害等外界作用力的承受能力、稳定城址、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进水、排水和宣泄

根据水系的走势来确定城市的形状,首先要保证水系的通畅。有了系统而完备的水道,城市的降雨、生产和生活排水都可以顺畅地排出城外,在古代无严重污染的条件下,确实比较实用、合理而经济,也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宋代著名学者朱长文在所著《吴郡图经续记》内也有称誉:“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震泽(太湖别称),小浜别派,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泄积潦安居民也。故虽有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非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安能致此哉?”苏州虽然坐落于水网上,却罕有水涝之灾,并收水利之利。

3.运输

古人喜欢临水而居,水边也常常成为城市的发源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苏州作为吴地的重要城市,水道既是城内交通所必须,也是联系城乡、沟通吴地乃至全国的通道。因为在多水的吴地,水道是无往而不至的,其交通方便、经济便捷是显而易见的。明末主持绘制《苏城水道图》的江南抚张国维,在该图“图说”论及苏州城内水道作用时曾经指出:“吴壤以水据胜,水行则气运亨利,更随巷陌,舟楫通驶,凡载运薪粟,无担负之烦,殷殷富庶有以哉。”

4.消防隔离和防卫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道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直到今日水道的消防、隔离作用依然存在。水道又具有防卫功能,古代所建护城河即是一例。当时城内大多数衙署、府学、粮仓、寺院和豪富巨室周围设有环河,这些环河水道同时也是界河,用以分隔,并起防卫的作用。至今有许多重要仓库、工程要道临河而建,也是源于此故。

5.调节气候、空气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

水具有较大热容性,水系可以调节局部气温,使城市冬暖夏凉,同时还具有增加空气湿度、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从古至今人类或积极利用自然水面,或人工增加水面面积,促进城市河流的流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苏州水文化特点及其成因

1.水文化内容丰富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又是文人墨客发源和聚居的地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因此,苏州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苏州水多、桥多、人多,三者协同作用促进了苏州水文化的发展。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为其母建造的瑞光塔、以“拙政园”与“沧浪亭”等为代表的著名园林、苏州旧街貌的代表山塘街、《平江图碑》、古代诗人对于苏州景色的描写“家家门外泊舟航”、“水颈波动碎楼台”、“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8]诗词名句等都是苏州水文化的代表。

2.苏州水文化特点的形成

(1)在苏州水文化昌盛的背后,苏州优越的地理条件起着重要作用。苏州由于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因而农业、运输业、渔业等发展迅速,很快发展成为经济富庶、文化先进之地。我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江南现象”的起源中心之一就是苏州。文化的先进离不开经济的发达,经济的发达离不开有利的地理位置。归根结底,城市地理位置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州作为我国最典型乡城之一,其城市选址、布局历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并对后来城市规划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作用。苏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对于城址稳定、城市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兴盛都起着重要作用。苏州的城市特征与其自然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水城特质。古云“钟灵毓秀”,从物质的角度看,地理环境,尤其是水网环境更能左右一个地区或城市文化的发展。苏州河湖众多,草木繁茂,得水独多。这种自然态势本身潜伏着一部文化奇观,为城市水文化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2)苏州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互相促进的结果。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水运是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苏州经济比较发达。随着经济的繁荣,苏州的赋税是当时政府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逐渐被朝廷所重视,其政治地位逐渐上升。政治地位的上升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文化也随着文人墨客的聚居、经济的繁荣、政治地位的提升而日臻浓厚。

(五)古代苏州治水的经验

(1)城市选址注重防洪。中国古代城市选址方面存在多种学说,而《管子》的关于城市防洪选址的学说可以作为众多学说中的代表。《管子·乘马》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它指出了城市选址的原则,即城市选址不是山边就是水边,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安全需要(抵御外敌入侵),又有水运之便;城市位置不要过高,便于取水;同时城市选址也不宜过低,以免受水灾之害。苏州,地处水乡泽国的太湖平原的中部,其北部和东部的平原地区标高多在4米以下(吴淞标高),城区一般为4.2~4.5米,比周围地势略高。绕城而过的大运河历史最高水位为4.37米,城内罕有洪涝之灾[2]

(2)因地制宜的城市河流规划理念。古人讲究“因天材,就地利”。苏州的城市选址是选择在水网上,水多为其发展奠定了充足的水源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其洪涝灾害的危险系数。苏州城市建设者根据苏州的城市现状,积极建设护城河,沟通内外水系以利于城市排涝,根据水系走向安排城墙方向,根据水流条件规划城市形状,根据市内水系形态制定城市居民的民居、道路、生产方式等,都是古人变害为利、积极改变人类行为适应周围自然条件的体现。

(3)重视治水。唐宋以来,苏州水利有成,至明代已经很发达。这是和苏州地方官范仲淹、海瑞、张国维等分不开的。宋代时,苏州的主要问题是境内塘浦湮塞、太湖满溢、积水不能畅流入海,而且,潮水倒灌,夹带泥沙为害。范仲淹组织人力疏浚常熟、昆山一带的塘浦,于是积水可以北注长江,东入吴淞江和大海,水患得到了治理。明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于江南巡抚任上又治理过苏州水道。对苏州城内水道、桥梁绘制标注最为详尽的《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是明末江南巡抚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中的一张图。据张英霖统计,图中以三横四直河为骨干、经纬交织的长短水道百余条,桥梁340座;标注名称的有桥梁338座、衙署20处、粮仓10个、城门6座,以及山、洲、江、河、湖、潭、池等共389处。张国维“遍历湖海,讨寻水道源委”,“绘以图画”,与纸上空谈不同。他重视城市水道建设和管理,“吴壤以水据胜,水行则气运亨利,更随巷陌,舟楫通驶,凡载运薪粟无担负之烦,殷殷富庶有以哉。”当时,吴县知县牛若麟所撰《阊门重建虹桥记》中记载,张国维抚吴期间,曾“疏导四纵三横之内渠,凡通输贯而利民者,不遗余力。”至今,张国维的石像和古代在苏州做过巡抚的几位好官的石碑一起刻在城隍庙的墙上。实际上,张国维没有其他人的政治影响或文学水平,后来兵败被杀。但是这些人并列,还和城隍——保护苏州古城的神一起供在庙里,说明当时很重视水系治理工作。

(4)重视河道管理。在明清两代共疏浚市内河道11次。苏州自宋嘉定十六年至清末(1223~1911年)近700年无水潦之灾,与河道管理得力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宋代朱长文就已指出了城内河道的排水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震泽,小浜别派,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泄积潦安居民也。故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

三、小结

古代水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为基本原则,它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具体实践中成功应用的典范,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的宝贵文化遗产。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只有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水系,才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而促进人水关系的亲近与和谐。古代水城建设为现代城建部门和水利部门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等工作理念背景下,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提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树坤.中国水城的水问题.中国水城市长论坛.绍兴,2004

[2]吴庆洲.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1987

[3]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编.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49~52

[4]俞绳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杰作:宋平江(苏州)图.建筑学报,1980(1):15~20

[5]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郑连第.古代城市水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7]陈泳.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0

[8]吴奈夫.明代苏州的城市建设及管理.扬州大学学报,2003,7(4):74~80

⑺ 河流与海洋交汇处的奇异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中间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需要我们去探寻。当河流进入水库时,它是两种水的混合物。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密度差异,则将出现三种混合形式:(1)流入体及其载体的混合密度高于蓄积体的混合密度;并将载体放置在容器底部。这种流体可以称为密度流,例如山地泥石流,海底浊流,碎屑流等。可以形成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重力流沉积物。

您一定听说过“泾渭分明”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来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荆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当泾河和渭河在西安高岭区相遇时,它们呈现出独特的清澈景观,浑浊的水彼此不相容,形成了非常清晰的边界。

⑻ 流域不同景观在河流自净中的作用

废水进入河流时,河水和废水相混合,经过一段流程两者混为一体。混合体中虽然掺杂废水带来的各种污染物,但其浓度一般大大低于原废水。这种作用称为稀释,河水流量和废水流量之比称稀释比。
沉淀作用
废水带来的悬浮物在水流平缓的河段沉降河底。
微生物衰减
微生物是一类特殊的悬浮物。废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粪便,也有来自土壤的。进入河水后,病原体由于失去适宜的环境难于繁殖,相反在不利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死亡。土壤细菌以及大肠菌群能够繁殖,而且开始时由于营养充分数目急剧上升;随着营养物(有机物)的逐渐减少和原生动物的繁殖和吞食,数目就逐渐减少到天然水平。
废水带来的有机物大多是天然有机物和它们的降解产物,是腐生微生物的良好养料。进入河水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可经历完全的降解,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CO2、H2O、NH3、NH嬃、PO婯、SO厈 等。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根。
耗氧复氧作用
在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中微生物同时耗用水中的溶解氧,使它低于饱和量。于是河流在水面上溶解大河流自净气中的氧气(称复氧),补充溶解氧。耗氧速率决定于有机物浓度(以生化需氧量为参数)和水温等因素,复氧速率决定于氧饱和不足量(氧饱和浓度和实际氧浓度之差)和水文条件。溶解氧是容易测定的,因此常用溶解氧浓度变化规律反映河段对有机污染的自净过程。在未污染前,河水中的氧一般是饱和的。污染之后,先是河水的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溶解氧不断下降。随着有机物的减少,耗氧速率逐渐下降;而随着氧饱和不足量的增大,复氧速率逐渐上升。当两个速率相等时,溶解氧到达最低值。随后,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不断回升,最后又出现饱和状态,污染河段完成自净过程。
如果以河流流程作为横坐标,溶解氧饱和率作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标绘曲线,将得一下垂形曲线,常称氧垂曲线,最低点称临界点(见图)。常用的氧垂曲线的方程式如下 河流自净
河流自净
式中Dt为河水受污流行 t日后河水与废水混合体中的氧饱和不足量(毫克/升);D为受污点河水与废水混合水体的氧饱和不足量,对洁净河流D值为零;L为受污点河水废水混合体中的碳素总生化需氧量(毫克/升);K1为耗氧速率常数(日-1);K2 为复氧速率常数(日-1),K2值愈大反映河流自净能力愈强。临界点附近的河段的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左右时,鱼类生存将受影响。如果出现无氧状况,河段将呈现黑臭状态,鱼虾绝迹。

⑼ 河流裂点、岩坎与瀑布、跌水景观

一个长期发展的山地河流往往会经历过多期侵蚀旋回过程,而在每次新的侵蚀旋回都会引起河流发生溯源侵蚀过程。河流溯源侵蚀作用所能够达到的那一段河床纵剖面上的纵向陡坎即为河流裂点。河流裂点的形成不受岩性控制,而是区域上河流侵蚀旋回的代表,它可表现为某段坡降比显著增大的河床,也可表现为河床上陡峻高大的陡崖。河流侵蚀旋回过程的出现可以是周期性区域气候波动所引发,也可是阶段性山地抬升过程的反映,或者由区域性断裂垂直活动所造成。不同成因控制下的河流裂点表现形态会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区域断裂垂直活动作用导致下的河流裂点有时会表现为特别高大陡峻的陡崖形态,如河南云台山的云台天瀑(图5-12)便是在区域正断层长期持续的垂直活动背景下,引发河流溯源侵蚀后的产物。

图5-11 河南云台山青天河景区中河流切入近水平石灰岩地层中形成的深切曲流地貌——鲸鱼湾

岩坎不同于裂点,它的形成主要受岩石硬度控制,是河流下切过程中遇到坚硬基岩阻碍而形成的河床上的陡坎地貌。它常见于软、硬相间岩层分布区,规模大小不等,矮者仅数十厘米或几米高,规模大者可达十几米乃至几十米高。岩坎高度较大时便形成跌水或瀑布(图5-13),并在瀑布之下形成冲蚀坑即为潭。当岩坎沿河谷成群出现时,便可沿河谷观察到独特的层层叠瀑、潭瀑相连的秀美景观,如云台山青龙峡和小寨沟。

⑽ 河流景观的种类知乎

江苏小众的景点有蛮多的,下面给介绍一些小众却又风景独特的景点,希望你能喜欢:李中水上森林李中水上森林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李中镇,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森林。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的生态氧吧,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景区森林主要以池杉为主,白鹭、黑杜鹃、野鸭等鸟类常年栖息其中。园内水系丰富,河道纵横,形成了“河流回环,水杉林立”的景观。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的生态氧仓,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驾的路线:兴化市区外环线北郊严家口→兴沙公路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乘车的路线:农公站坐车A.兴化----舜生发车时间,兴化6:00--17:30舜生6:00--17:00B.兴化--沙沟发车时间,兴化6:00--17:30沙沟6:00--17:002.苏州穹窿山苏州穹窿山景区,地处姑苏西部,为苏州第一名山,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素有“吴中之巅”之称。此山气势雄伟,地域宽阔,苍松翠竹,山色秀美,如入仙境,历史悠长,人文景观丰富,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于一山,拥有着“天下第一智慧山”的称号。乘车路线:乘坐43路(吴中汽车站-镇湖汽车站)、64路(苏安首末站-光福)都在“穹窿山国家森林公园”站下车。或者可乘43路、64路公交。自驾车:230省道、苏州绕城高速均可直达景区。3.常州淹城野生动物园江苏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常州市武进中心城区,紧邻具有“中国第一水城”美誉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淹城遗址”以野生动物生态散养为特色,集动物野趣观赏、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古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是江苏省唯一一家超大规模的野生动物园。主题园区由车行区和步行区组成,既可以自己开车游动物园,体验不一样的感觉,悠闲的梅花鹿、可爱的草食动物从您的身前走过,狮子、老虎、熊、狼等着您的近距离接触。也可以悠闲的漫步在身具特色的步行游览区里,感受大自然的亲近。还有真人高度模仿CS战场,让您感受惊险和刺激。4.太仓金仓湖金仓湖湿地公园位于太仓市城区北部,园内有疏朗草坪、赤足公园、游船码头、芳香园、百花园、竹林、梅花园等景点,还配备了包括空中自行车、水上自行车、龙舟竞渡、皮划艇、“激战鲨鱼岛”、水上幽波球等一批娱乐设施。5.泰州溱潼古镇溱潼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溱潼旧有八景之说,说法有二:一说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府教授溱潼孙家庄进士孙乔年,分别以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题了七绝八首,景以诗传。其八景是: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返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月,绿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后,溱潼八景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即:东观观渔、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潭,荒窑灵树。愿你旅游愉快!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