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宫风景名胜区图片
Ⅰ 三年级作文娲皇宫的风景300字
岩石风景区名胜区风景绮丽,是省级一级风景区。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岩石风景内区游览风光。
一进岩容石风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飞流的瀑布,这瀑布叫做“水帘洞天”。走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垂虹洞“的洞口,走进这个洞里,就能看见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飞来石“。我走出这个“垂虹洞”的时候,我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哦站在一块石头上,在上面喝着水,休息。过了一会儿,我们继续爬山,我奋力向山上爬去。可是我爬得太快了,爸和妈都爬不动了,我们就在那儿观赏风景,发现那儿的树木的树叶非常的漂亮。后来,我们坐缆车上山了,到了半空中,看见那的桃花树是那么的美丽,我们到了山顶。来了最高处的“飘然亭“了。“飘然亭“分上下两层,亭中央有一张石桌,从亭中向外眺望,是美丽的风景。美丽的海湾风景和市区的风景都在眼皮底下,市区高楼林立,华夏连连,小鸟在空中飞翔,有时有各种船从眼前经过。风景区的旁边还有一座岩石海上的岩石大桥,上面行驶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远远望去,那车辆只有蚂蚁似的这么大,好像一抓就有一大把似的。这里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
我爱汕头,但更爱我的家乡的岩石风景区,因为它给了我快乐,还使我流连忘返。
Ⅱ 游娲皇宫感想
游娲皇宫
今天是周日,艳阳高照,春光明媚,是游山的好时光,几个朋友约好去了趟娲皇宫,回来后我详细查看了资料。据了解,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古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为四层楼式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依山就势,结构奇巧。二至四层,左右前三面均带有走廊,可以登临观望。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凿崖而系,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据说,每逢游客云集之际,索即伸展,故有“活楼”、“吊庙”之美称,堪称中国建筑之一绝。
Ⅲ 娲皇宫,莫不是就是传说中女娲娘娘的宫殿
Ⅳ 。涉县娲皇宫多少钱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涉县中皇山上,[3]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始建于北齐,也就是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
娲皇宫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娲皇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涉县娲皇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6年,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5张
娲皇宫
涉县还将是联络国内各女娲遗迹地和专家学者,成立"中国女娲文化联谊会",加强沟通交流,联手互动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深入发掘和研究女娲文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娲皇宫风景名胜区获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2013年娲皇宫游客接待量171.4万,海外游客5.6万次。
2015年10月15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
Ⅳ 女娲山的娲皇宫简介
娲皇宫是中国来最大的女娲庙,位源于中皇山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起源于三皇治世。三皇是天皇伏羲,人皇女娲,地皇神农。在三皇中,女娲排在第二,在三皇中居中,固此称为三皇。中皇山原名女娲山。
娲皇宫始建于此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文宣帝所建。《涉县志》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内有铜雀台)为都,以晋阳为陪都,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娲皇宫占地面积150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32平方米,计房屋135间,碑刻75通。亭台楼阁依山而建,红墙绿瓦隐在苍松翠柏之中,风景优美,环境幽静、典雅,是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
娲皇宫共有四组建筑群组成。
娲皇宫山门,坐东朝西,有三孔砖砌拱门组成。两边儿对联写着:凤山名隆仙岛;神仙势压十洲。横批是:蓬壶仙境。进了门是木牌坊,上额书写“娲皇古迹”。牌坊西是皮疡庙,塑着皮疡王和鲁班的神像。牌坊东树一通古牌,上写《古中皇山》。走过牌坊,东面峭壁上有北齐时的磨崖刻经。刻经共六部:有《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盘略说教诚经》、《佛说孟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
Ⅵ 娲皇宫的景点概况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涉县中皇山上, 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始建于北齐,也就是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娲皇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涉县娲皇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6年,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涉县还将是联络国内各女娲遗迹地和专家学者,成立中国女娲文化联谊会,加强沟通交流,联手互动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深入发掘和研究女娲文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娲皇宫风景名胜区获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3年娲皇宫游客接待量171.4万,海外游客5.6万次。
Ⅶ 游览娲皇宫作文200字
游览娲皇宫
今天是周日,艳阳高照,春光明媚,是游山的好时光,几个朋友约好去了趟娲皇宫,回来后我详细查看了资料。据了解,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古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为四层楼式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依山就势,结构奇巧。二至四层,左右前三面均带有走廊,可以登临观望。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凿崖而系,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据说,每逢游客云集之际,索即伸展,故有“活楼”、“吊庙”之美称,堪称中国建筑之一绝。
Ⅷ 中皇山的中皇山娲皇宫简介
娲皇宫是中国最大的女娲庙,位于中皇山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起源于三皇治世。三皇是天皇伏羲,人皇女娲,地皇神农。在三皇中,女娲排在第二,在三皇中居中,固此称为三皇。中皇山原名女娲山 。
娲皇宫始建于此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文宣帝所建。《涉县志》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内有铜雀台)为都,以晋阳为陪都,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娲皇宫占地面积150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32平方米,计房屋135间,碑刻75通。亭台楼阁依山而建,红墙绿瓦隐在苍松翠柏之中,风景优美,环境幽静、典雅,是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
刻经共六部:有《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盘略说教诚经》、《佛说孟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
Ⅸ 娲皇宫的历史沿革
涉县娲皇宫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修建于公元6世纪。迄今已有1400多年地 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
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只有三间石室和一些神像),后经过历朝代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内有铜雀台)为都城,以晋阳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城(即临漳)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有争议,一说不是离宫)
由于群山叠翠,风景秀丽的中皇山(女娲山),是高洋皇帝往返北齐都城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内有铜雀台)与晋阳的必经之地,加之高洋皇帝生性奢侈,又爱大兴土木,尤其喜欢刻经雕像,所以就选择凤凰山兴建了娲皇宫。 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
Ⅹ 女娲庙的娲皇宫概况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涉县中皇山上, 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始建于北齐,也就是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娲皇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涉县娲皇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6年,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涉县还将是联络国内各女娲遗迹地和专家学者,成立中国女娲文化联谊会,加强沟通交流,联手互动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深入发掘和研究女娲文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娲皇宫风景名胜区获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娲皇宫游客接待量171.4万,海外游客5.6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