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老舍景色

老舍景色

发布时间: 2021-01-27 15:00:09

1. 老舍先生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五月的青岛的迷人景色

作者从花、海、人三个方面介绍了五月的青岛的迷人景色。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鲜花、绿回叶、大海,是答一幅自然的风景画,突出一个“美”字;第二部分主要写少女、学生、生意人,突出一个“趣”字;最后一句是点题,是抒情。其次是行文注意映衬和照应。

作者以鸟瞰式的大镜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每一景物写得神情毕现,境界尽出。写花草由“公园”到“路两旁”,写绿色,由山上、谷中、岛上、海上、想象至小岛上。作者尽情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非常注意炼词,例如:“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一个“填”字给人以遍地紧密之感。此外,作者善于运用似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

(1)老舍景色扩展阅读:

《五月的青岛》原载于1937年《宇宙风》杂志。青岛,位于胶州半岛,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避暑胜地,自古以来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1937年前后,青岛虽名为国民党统治管辖,但日本侵略军及德国传教士等外国势力在胶州半岛多有分布。因此,到了真正避暑的时节,青岛就聚汇了许多外国的战舰和各处来的阔人。作者也因此而选取“五月”这个属于青岛人的时间,对青岛进行纵情的描写和展示。

2. 老舍作品草原的主要内容

  1. 老舍作品《草原》主要内容为: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2. 《草原》是作家老舍创作于1961年一篇散文。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3.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3. 求一个巴金老舍鲁迅名著的摘抄,描写景色的,要一整段不要分开的!!!!

老舍: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巴金: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4. 景物描写,鲁迅,老舍,太宰治,马尔克斯谁更好为什么

我们常说知人论世,我们要清楚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笔下所写的人物与事件。那么各国的景物描写,鲁迅,老舍,太宰治,马尔克斯谁更好?为什么呢?这几个作家都有自己写作的特点,至于谁更好,因人而异,当时我更喜欢太宰治的景物描写。

文学一直是历史上被人所传颂和追捧的精品,任何时期与地区的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时政治和社会的特点,以上四位作者都是各国的文学大家,他们在写景上各有不同,读者们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并不能确切地说谁更好。

5. 老舍住梦的景物描写

读老舍《住的梦》

2013年《读者》第14期,选登了老舍散文《住的梦》,随意而风趣,雅致而风流,读来轻松愉快,让人浮想联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自古以来就是普通百姓的一个梦。然而对于老舍来说,他“住的梦”却是精神层面的,说到底是在寻找一个具有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的精神家园。

在老舍看来,理想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是不同的:春天是杭州,二十年前的二月,曾住过两天;夏天青城山最理想,虽然只住过十天;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北平之秋,就是天堂;冬天呢,还没打好主意,香港和广州不在考虑之列,不是成都便是昆明——以四海为家!
“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
夏天的青城山“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谈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
“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轮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还有一片清香。”
冬天“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么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腊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

游走于青山绿水之间,需要一身壮士的侠骨;钟情于四季花开,则少不了一份文人的柔情。然而,一个如此珍惜自己、热爱生活的人民艺术家,却因在“文革”中不堪忍受的屈辱和折磨,采取极端手段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既是个人的一种抗争,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这种惨烈方式寻找归宿的,首先就会让人想到魂归汨罗江的屈原,当然,诗词爱好者们也不能忘记投身于昆明湖水之中的那位《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

6. 老舍的文章,为什么都不写风景的例如:《想北平》

因为作者老舍是北平人,曾在北平生活过多年,将自我的情感都融入平常琐碎的小事中了专。如果是不太熟悉属的人才会去着重描写北平的景色,正是太熟悉北平了,对周围的环境太过熟知了,再写那种风景的话就未勉太做作了,作者才选择了从平常的小事描写,这样更突出了作者对北平的热爱。

7. 老舍的《草原风光》原文

原文: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外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钩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迥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出处:出自近代作家老舍的《草原风光》。

(7)老舍景色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草原风光》,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8. 老舍《景物的描写》的全文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01-lao-she/lao_se.htm

9. 根据老舍写的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一个片段.

我站在阳台上,只见一轮金黄的落日挂在天边,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还是金黄色的,不一会儿,便成了淡黄色,慢慢地,慢慢地,又变成了大红色的了,它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像一个脸涨得通红的小姑娘,害羞地照耀着大地.天似乎被它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天就像是一个饱饮了玫瑰酒的醉汉,脸上泛起了红晕.

10. 草原作者老舍为什么抓住景物写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草原》这篇散文的主旨就是为了描写草原专上如诗如画的美属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所以全文紧扣主题——草原的“美”体现在哪(风光美、人情美),深入描写景物:

  1.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

  2.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3.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些优美的橛子就是给读者品读感悟,从而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再进一步来写蒙古族人民的“人情美”:

  1.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2. 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草原》这篇散文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文中的核心。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