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美景图片
㈠ 《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篇佳作。不仅如此,它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与艺术手法的匠心独运,使它成为炉火纯青、浑然天成的艺术瑰宝。
第一、思想情感自然流露
文章起笔便是“这几天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宁静呢?是作者与同事产生了龃龉,与学生发生了矛盾,还是与老婆吵架了?似在造成某种悬念。接着写自己去荷塘旁边漫步,月光下荷塘上的美景,令人陶醉,“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但忽然又觉得,“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这正是作者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情的真实反映。想要到大自然中排遣苦闷而又终于无法排遣的无奈的心态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就构成了作品的抒情美。那“另一个世界”正是作者理想的自由的世界。而作者在这里仅仅能获得片刻的逍遥。这正好反映了引起作者内心矛盾的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
第二、艺术手法匠心独运
1、运用反衬或对比表现矛盾心境
荷塘月色图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但后面的江南采莲图则与之相反衬,一冷一热,一静一动,一实一虚,暗示作者内心的矛盾,两幅图画互为补充,形成对比,相映成趣,形成绘画美。文中热闹的蝉鸣、蛙叫也都反衬心灵的“平淡”。
2、运用比喻和拟人表现优美形象
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像一粒粒的明珠,像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已把荷花的特质表现到了极致。作者正是运用一系列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刻画了荷花、荷叶等优美形象。这就丰富了作品的绘画美。
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本来形容女子姿态的美好,“羞涩”本来形容难为情的样子。这里把荷花当作美女来描写,既写出了荷花之美,又写出了人的感觉,更加点缀了作品的绘画美。
3、运用移觉或通感表现独特感受
作者运用移觉即通感,表现了荷香的迷人以及光和影的和谐之美。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又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这就充实了作品的抒情美。
4、运用叠字或叠词表现和谐节奏
本文的语言运用叠字(叠词),或以“AA”的形式重叠,如“星星”“田田”,或以“AABB”的形式重叠,如“曲曲折折”,或以“ABB”的形式重叠”,如“一粒粒”
“一缕缕”。这些叠字点缀在文句之中,使语言的音节和谐起伏,错落有致,铿锵有声,真是回肠荡气,余音绕梁。这样,展示了作品的音乐美。
当然,《荷塘月色》的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思想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
㈡ 一年下册看图写话小荷塘
夏天来了,荷塘里的荷叶又大又圆,碧绿碧绿的,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一版把把撑开的大伞。放权眼望去,满池的荷花有粉色,有黄色,还有白色。它们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动人。有的荷花盛开着,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有的才露出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已经凋谢,露出了碧绿的莲蓬,像一只只小话筒。一阵微风吹来,荷花翩翩起舞,清香扑鼻而来,引来了一只只蜻蜓。它们有的互相嬉戏,有的对着话筒唱歌……看,青蛙也来到了荷叶的大舞台上参加音乐会了,跳来跳去,正跟着节奏跳舞呢!
我喜欢这迷人的荷塘景色。
㈢ 荷塘月色中引用了《采莲赋》,《采莲赋》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作者的思绪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回归现实,高于现实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这还不是最美的,一缕“微风”让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 “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杨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叶上,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这美丽的景色可以让作者忘记自己的忧愁了吧?但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作者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绪,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给优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胧的轻纱,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
㈣ 新安江十大景点介绍及图片
大慈岩风景区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唯一的山岳景观。它于年四月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8年被评为杭州十佳景区。大慈岩主峰海拔为586米,作为宗教胜地开山于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因开山祖师的法号为“大慈”,故名大慈岩。历代以来,因供奉地藏王菩萨并显灵一方而闻名于浙西、浙中一带,被称为“浙西小九华”。香客们又将它衢州烂柯山、永康方岩并称为“浙西三座名山”。因山高坡陡,近年又驾设了缆车,乘缆车观景,既可代替步行,又是一种享受,不愧为理想的上下山旅游观光索道。目前开放的游览面积为0.8平方公里,沿途经过清音阁、香亭、过悬廊、走栈道、欣赏天然立佛,最后到江南悬空寺——地藏王大殿。整体以悬崖高位洞穴建筑、长谷溪流、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和浓郁的佛教文化为景观特色,是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区。整个游程大约为2个半小时。
灵栖洞是以溶洞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重要景点。它是由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群和灵栖石林组成的,以“水清、洞奇、风凉、气爽、石秀”为总体特征,被誉为神奇的“地下艺术宫殿”。目前已开放的有灵泉、清风、霭云三个溶洞和石林迷宫等四部分,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四大景点各有特色:灵泉洞,以水见长;清风洞,以风取胜;霭云洞以云雾稀奇,石林迷宫则以惟妙惟肖的造景石景为特色。
情人谷景区原名新安江铜官峡,地处新安江国家森林公园内,它以一条山高谷深、蜿蜒曲折的山谷为主,融碧湖岛屿、亚热带雨林、岩溶溪谷、秦铜文化和爱情文化于一体,是一处引人入胜的生态景区。整个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是浙西最奇异的岩溶溪流景观。景区拥有“华东第一翠瀑”珍珠瀑,情人岛、爱情诗廊、鸳鸯瀑、鸳鸯树、心心相印潭及野外拓展等景观。每年2月14日及农历七月初七,推出“浪漫情人节,相约情人谷”的特色活动。
千岛湖好运岛是进入千岛湖的第一岛屿,在千岛湖1078个岛屿中,千岛湖好运岛是距新安江水电站这一湖门最近的岛屿,故又称为“湖门第一岛”,可以说:好运岛是“千岛之首”。好运岛原名叫“风坪”,但当地人却喜欢叫它为“好运岛”,究其原因是:好运岛是“千岛之首”,占尽天时、地利,登临此岛有“千岛独尊”之感觉。好运岛景区由好运广场、好运阁、孔雀园、森林狩猎场、瑶台、水上游乐场、福禄寿喜财好运道、五福园、吉祥生辰觅踪等项目组成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里扬帆景区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山青、水清、史悠、境悠”为特色,是富春江风光的精华。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我国三条著名的江河峡谷型风景区。拥有双塔凌云、子胥野渡、葫芦飞瀑、峡谷漂流等景点。船行其间,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
富春江小三峡,当地人称“七里泷”。泷是急水的意思,它全长23公里,江面狭窄,两岸陡立,河多弯曲,水急滩多,风光异常秀丽。民国《建德县志》记载“两山夹峙,一江如带,中流鼓棹,帆飞若驶,兼以江水澄清,锦鳞游泳,时有渔歌唉乃,山谷回应”。所以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说。七里泷的得名由此而来。古“严陵八景”之一,今“新安十景”之一的“七里扬帆”景观,指的就是这里的江上行舟。
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钱塘江的干流。钱塘江全长605千米,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到浙江建德梅城三江口为上游,叫新安江;从建德梅城至萧山闻家堰,称为富春江;从萧山闻家堰至入海口,称为钱塘江。新安江全长293千米,它发源于安徽省休宁与祁门县交界的六股尖,流经皖南山区和浙西山区。流经皖南的新安江,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美妙结合著称于世,被誉为“山水画廊”;而浙江境内的新安江,沿江两岸峰峦挺秀,翠岗重叠,百川飞泻,江流曲折,素有“锦绣新安江”的称誉。建德市是新安江水域面积最大的县市,故被称为“锦峰绣岭,山水之乡”。
新叶古民居,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内,与大慈岩风景区相邻,约在宋末元初形成村落,是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建筑群之一,现存的500多幢民居中有明清古建筑230多幢。她曾被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专家教授誉为中国最大明清古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如今古巷、古祠、古塔保存完好,是浙江省文物局、省建设厅批准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浙西旅游线上的一个名村。
祠堂是新叶村古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特征。虽然历尽沧桑,这里依然保存着崇仁堂、有序堂、荣寿堂等十三座宗祠。这些祠堂,除了祭祀之外,又是家族分支堂派别的象征,举行礼仪、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讲究一些的堂内还建有戏台。据《玉华叶氏宗谱》记载,为鼓励读书进阶,宗族对读书或有成者,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赶考发给盘缠,考中功名分级奖赏,并且载入宗谱,除此之外,还要为取得功名者在所属支堂前设立抱鼓石。因此,祠堂前表彰功名的装饰,便成为各个房派地位和荣誉的象征。
抟云塔是新叶村的标志之一。从明成化到万历年间,叶氏家族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叶氏先祖兴建及整顿了水渠、道路、桥梁,为了振兴文运,专门修建了抟云塔。至今它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塔的不远处就是叶氏家族培养学子的重东书院。
新叶古民居是一处充分展现我市乡土建筑文化和人文特色的山乡古村落,现新叶古民居虽对外开放,但缺乏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若能进一步完善接待功能,新叶古民居将是向人们展现建德古民居乡土建筑风格的最佳博物馆。
西山祠堂为玉华叶氏的总祠堂原名万翠堂.也是玉华叶氏的祖庙。按当地习惯,只有合族总祠才能称为祠堂,分支祠堂称为大厅.该祠堂为新叶时间最早.地位最高的两座祠堂之一。始建于元代,由三世祖叶克诚即东谷公主持兴建。先后两次迁址,清康熙九(1670)将祠堂移建西山之阳现址,以后历代多次重建、扩建,终成现状。它的设计相当简朴,坐东面西,三进两院,第二进大厅有拜亭,即中亭.第三进为楼阁,门台为三间牌楼式。门前原有一口半月形水塘,院落两侧有个几间厢房作辅助用房,最后一进为七开间的重楼,两侧有套院。祠堂地势高敞,正对数里外被喻为“母亲”的三峰山主峰里大尖,另外有两座较低矮的山向主峰围合,被比拟为侍奉母亲的“孝子”显然叶氏是想借此风水来加强宗族的血缘关系。祠堂现有大门、享堂、后寝及厢房等建筑。享堂供奉着叶氏始迁祖叶坤的塑像和牌位,两厢按照左昭右穆的序位供奉叶氏各支派的历代祖先。
有序堂是村中另一重要的祠堂,祠堂为叶克诚于元代主持建造。后来作为玉华叶氏的总祠,位于村子的北端,新叶村最早的住宅都建在它的两侧,到玉华叶氏第八代时,开始分房派建造分祠。这些宗祠就分布在有序堂的左右和后方,有序堂建筑为三进大厅,在门屋明间面向祀厅建戏台,戏台设可拆卸的台板,后台宽敞并有夹层,以利于演出。
崇仁堂是新叶村最高大、最宽敞、最华丽的祠堂。明宣德间,仁分派八世祖永盈公(崇八公)是当地方圆数十里以内之首富。欲自建堂室,以黄金48两为兴建之资物色能工巧匠,采购巨木良材,费尽心机,终在道峰山下建成一座气势宏伟的家庙,名曰“崇仁堂”,它的规模不但超过了祖庙,也超过了总祠。一般的祠堂只有两进或三进,而崇仁堂则有四进,总进深26米,纵深空间的神秘感非常强烈,这在中国的建筑中很少见,足可见崇仁堂在玉华叶氏家族中地位之重要。新叶的其他一些祠堂,如双美堂等,建筑也很华丽。
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建造的大型水电站。1957年动工,整个工程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基本建成,创造了世界水电站建造史上的奇迹,是我国水电站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荣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之旅”景区。到新安江水电站寻千岛湖生成之谜。
杭州绿荷塘古楠木森林公园位于建德市寿昌镇境内,属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特别保护区,公园占地6842亩,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其中拥有700余亩天然楠木林,这是迄今为止亚洲面积最大的楠木林。公园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清新的空气开展以养生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也正由于这里环境优美,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楠木珍贵,使得绿荷塘古楠木森林公园成了教育界、文化界、体育界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㈤ “荷塘月色图”包括哪几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一是荷塘,一是月色
1.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更赋予叶子一种动感美.
2.描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朦胧之感恰当好处.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未开的荷花
3.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
4.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动感.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像“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㈥ 一年级下册看图写画,荷塘风景
夏天到了,荷塘里美丽极了。绿绿的荷叶,又大又圆。有的荷叶上版还有小水珠,像一权颗颗亮晶晶的珍珠。美丽的荷花也开了,有红色的,有粉红色的。池塘里的青蛙在呱呱叫,好像在夸小荷塘很美丽呢。
【可能个别字孩子不会写,你可以教会他,或者让他自己用拼音代替。】
㈦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曾一度被剪除。但现在课本中已恢复其原来内容。首先,说明作者的思绪变化:不静到求静到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高于现实。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这还不是最美的,一缕“微风”让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 “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杨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叶上,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这美丽的景色可以让作者忘记自己的忧愁了吧?但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作者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绪,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给优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胧的轻纱,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
读着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
一 以真言写真景
《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更赋予叶子一种动感美。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朦胧之感恰当好处。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动感。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像“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 以真言抒真情
文坛许多作家为了写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文章写出来,又往往给人矫揉造作之嫌。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精深的语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稳,真情尽失的遗恨。《荷塘月色》一文则能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社会带来的又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是美妙温馨的,这样的景色当然能给人以喜悦。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过写景的词语便不难体察作者当时喜悦的心情。叶子象裙,裙又是“亭亭的舞女的”;花是“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花香似“歌声”,光与影如“名曲”。这些词语哪个不饱含喜悦色彩?但这种喜悦毕竟是“淡淡的”,没有激动和狂喜。上节提到的删去的“刚出浴的美人”一喻,除了它有悖于特定的环境外,也与“淡淡的喜悦”这一特定的情感不谐。试想,面前立一群“刚出水的美人”,表现出的喜悦还能是“淡淡的”吗?
在整个写景过程中一直充溢着这种“淡淡的喜悦”,但原文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后还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仅此一句,就足以搅扰了温馨的美景,破坏了喜悦的心情。峭楞楞的鬼影带给人的只有恐怖,没有喜悦,就连那“淡淡的哀愁”也不会由此产生,更不会生出“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联想。
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语中置一“觉”字,文章便增添了无穷意味;少这一字,则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
在对美景的描写过程中应该尽是喜悦了吧?也不尽然。看这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的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描写路灯,尽选消极的词语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缓,语调低沉,读者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同是写灯,《我的空中楼阁》是这样的语言:“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在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着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悦。以上两段描写,词语当然不能互换,就连句式也绝不能互调。
特色
1.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相衬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㈧ 图片求诗
凭画栏。
雨洗秋浓人淡。
隔水残霞明冉冉。
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
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清 历鹗《谒金门 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㈨ 荷塘一年级看图写话
荷塘里的池水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又大又圆,内绿油油容的,一片连着一片,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亲密得像一家人。放眼望去,满池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楚楚动人。有的荷花正在盛开,她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了我们。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只要轻轻一触摸,就会立刻绽放笑脸。还有的荷花已经谢了,露出了披着翠绿外衣的莲蓬,像一只只面朝天的小话筒。一阵微风吹来,荷花翩翩起舞,清香扑鼻而来,引来了一只只蜻蜓,它们有的互相嬉戏,有的对着话筒唱歌呢!
听!荷塘的一角正在上演一场独特的音乐会。青蛙把荷叶当成了舞台,蹲在那的青蛙正在指挥,张开嘴巴的青蛙正在引吭高歌,跳来跳去的青蛙正跟着节奏跳舞呢!它们为荷塘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被美丽的荷塘景色吸引了,完全陶醉在这美丽的画卷里!
㈩ 写荷塘美景的古诗句
1、诗句: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出自:唐代·卢照邻《曲池荷》
释义: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荷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2、诗句: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
出自:五代·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释义:雨停以后,荷花和菱花飘散出浓浓的香气,岸边的垂柳上有蝉在鸣叫。
3、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宋代·杨万里《小池》
释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4、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5、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出自:两汉·佚名《江南》
释义: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