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景观设计
❶ 西津水电站的大坝建筑
挡水建筑物:坝型为重力坝,坝顶高程71.00m,坝顶长833.47m,最大坝高为41.00m,坝基为粗粒黑云花岗岩。泄水建筑物:空腹溢流坝,溢流堰是实用堰,堰顶高程51.00m,溢流坝段长299.7m,共有17空,每净宽14m。下流消能防冲方式为面流消能。引水建筑物:电站设计引用流量为4×490 立方米/秒,进水口底板高程为39.0m,每台机有三个进水口,进水用平板刚闸门控制。电站修建的是坝式厂房。通航建筑为船闸,共有两级,即三个闸首和两个闸室,工作门为人字门。
主坝坝型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41米,坝顶长833.47米,坝基岩石为花岗岩,坝体工程量31.6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北与厂房连成一体,宛若巨龙盘江、气势十分雄伟。属于混凝土宽缝重力坝,作用是拦沙蓄水,使上下游形成落差,充分利用水能发电,郁江河水至此被拦腰截断,上游形成一个广袤百里的人工湖--西津湖,昔日乱石险滩尽没其中。登坝远眺,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波光粼粼,帆影点点,满眼风光,怡人情怀。及至洪水季节,滔滔江水经溢流孔飞泻而下,坝底惊涛翻滚,激荡有声,一时珠雾迷空,百鹭低飞,自成景观。大坝北侧有一山岭,因保护得法,树木茂盛,苍松滴翠,每天都有数百只白鹤,白鹭在此栖身、嬉戏,实属一奇观。
西津水电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的水电站,位于西江支流郁江,在南宁市下游约100公里。西津水电站是广西电网的主要电站之一,对广西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在电站运行管理上,利用电子计算机,采用洪水预报调度,减少弃水,提高了发电效益。
❷ 谈如何做好水景观设计
提及水环境设计,自古以来就有“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的说法。水体作为一个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意和情意,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水景能够在景观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可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营建适于人欣赏的水景成为每一个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观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1、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风这一时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3、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容器或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4、声、色特性: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的景观现状分析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
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水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水景设计要力求创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区的建筑造型、景观空间布置一样。也应有创新、特色,而目前相当部分楼盘的环境设计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岛”一一造“码头”几乎成了水景设计三步曲,几乎都是“克隆”照搬,给人感觉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事实上我们应该根据楼盘的开发理念来设计主题,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水景。可以是宽广的湖面,可以是弯弯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状,也可以大胆地采用人工几何物体;可以用鹅卵石铺底,也可以采用彩色马赛克;可以体现东方园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鉴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现,也可将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顶顺流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但无论何种类型和风格,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水环境。
(二)、水景设计要有层次和变化,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环境设计需要“点”、“线”、“面”,水景设计同样免同宽的水带,如可以采用“九曲十八弯”、“时宽时窄”的设计。强调线的丰富,可以在节点上通过新颖的喷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强化点的渊源,通过水帘、水幕和各种形体的湖面,丰富水面的表现,赋予更多的功能。同时水景设计要将整个水系分为不同的层次:有整个小区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会所、中心景观结合起来;也有不同组团的小的水带、水景主题,要融于组团的环境绿化,和住户亲密接触,可以穿过住宅大堂,可以流经居民的私家花园等;还有私家花园内或住它内的水景,尤其对于别墅类低密度住宅,可以从住宅中穿过,分隔各个不同功能的区域,也可以在花园和内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种植池,也可以成为儿童的戏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尽量设计流动的水景。在规划上包括世界景观设计公司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规划应该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动的与静止的水景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推崇流动的水景设计。流动的水景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水的流动创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景观更加突出,园林与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动”与“静”有很好的结合,在水景与园林及建筑小品的结合中形成一种“将动而未动”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状态,因此水景设计不是简单的“水”,更重要的是,让水能够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按照环境主题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动”的表现或表演,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水的“舞蹈”,她应有丰富的表情、美仑美奂的动作。
(四)、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区的基地本来就有河道和水系,并且没有什么污染的话,在进行环境规划时应尽量考虑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规划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环境没计是湿地概念设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滩涂等,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自然灾害等功能。湿地最宝贵的资源是水。利用湿地作为环境设计的主要考虑点,就是:要维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植被生物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塑造和规划。当然整个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坏,如果已经被污染,还是要进行清理根治,恢复水系的生态,给住户一个良好的生态水环境。
(五)、水景要强化人的参与和停留,支持社区活动。在住区的环境建设中,应注重营造人际共享和交流的空间,水景的设计也强调人能够进行参与,能够支持社区的活动,比如,在主要水景周边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地,设置相应的设施和桌椅,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水景,同时水景还要随时可以亲近,可以接触,可以嬉戏,可以让水在大堂成为空间的中心,为大堂的室内空间增添生机,可以流经或穿过中心会所,形成会所水主题景观等等,总之,要为住区内的业主提供优美的、可以参与、接触、停留的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环境和空间,支持社区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邻里氛围,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实现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
例如劳伦斯设计的美国加州某宅园中的水景,水从喷泉涌出,汇于高台之中,然后从四周空透的台边像水帘般倾泻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与台阶的接口是溢水口,水从池中溢出跌入一级级的台阶之后进入水渠,渐渐趋于平静,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运动感,避免单调而设置了一些排列规整的阻水石,最后,水流渐趋平稳,汇人了更大的,宁静的水池之中,颇具奔流归大海势,虽然水景规模并不大,但却体现了水运动序列的一个完整过程。
四、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则。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则。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则。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四是宜“虚”不宜“实”原则。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五、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而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
1、 空间的拓展.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2、空间的延伸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3、 空间的层次.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❸ 景观扩初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景观扩初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景观扩初设计是对景观设计方案的深化细化,是景观施工图的前期准备;2.景观扩初设计要标明主要材质、尺寸、大致结构做法、高差、坐标等;3.景观扩初设计要求设计者具备熟练的标准制图技法,熟悉各类景观设计的相关规范,了解各种景观施工工艺,对尺度,比例,色彩等景观美学理论实践知识都有相当的要求。
❹ 和一般风景区规划相比,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天成国际景观策略规划有限公司 根据多年的 旅游规划设计 经验,指出和一般风景区相比,水利风景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1以水为主体,以水文化为主题 水是水利风景区的主体,所有的水利风景区都是以水为重要景观和环境背景的载体。缺少水,没有水景支撑,水利风景区不复存在;水不美,水量不大,水利风景区也难逃厄运。保护水,保护水生态,是水利风景区的立身之本。 山因水而灵,水得山而幽。如果只有水,除了水还是水,那不过是一片汪洋。因此,水利风景区不但要有水,还要有优美的环境,要有文化。要以水文化为主题,做强做大水文化产业,才能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好,经营好。 1.2与水工程相辅相成 水利风景区因水利工程而形成,因水利工程雄伟而壮阔;水利工程因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而增加收益,因旅游风景区开发效益的提高而扩大知名度,水利科学知识、水文化观念和认识,也因为二者的和谐双赢而得到普及。但是,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必须以水利工程安全为前提,在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中,工程安全是“高压线”,必须放在首位。在大坝、溢洪道上不能建房,在大坝内坡不得修建码头,凡危害工程安全的旅游设施都要一律无条件拆除。 1.3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关系复杂 和一般风景区不同,水利风景区不仅包括水体,还包括相当部分的陆地。一般说来,水体部分通过征地已变成国有土地,由水务部门管理;陆地部分是农村集体所有,经营和使用由农民个人说了算。这种产权关系,很不利于水利风景区的发展。但如果由农民分头来开发和建设,很难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需要探索新的开发、管理模式。 1.4空间关系复杂多变 水体的面积和体积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变化的幅度非常大,这势必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运营和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此外,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使水利风景区与周边山地联为一体,与上游集雨区域联为一体;由于水体的下渗性,使水体又与地下的一定空间联为一体。这些将使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变得更加复杂。 总之,水利风景区是一种非常特殊、非常复杂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为保证其开发顺利、成功,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的这些特性,在规划原则与要求、规划内容与深度、规划的审查和实施等方面,充分体现出这些特性。 详情搜索:天成国际景观
记得采纳啊
❺ 怎样增加水体景观,完善排水系统
提及水环境设计,自古以来就有“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的说法。水体作为一个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意和情意,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水景能够在景观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可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营建适于人欣赏的水景成为每一个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观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1、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风这一时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3、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容器或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4、声、色特性: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的景观现状分析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 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水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水景设计要力求创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区的建筑造型、景观空间布置一样。也应有创新、特色,而目前相当部分楼盘的环境设计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岛”一一造“码头”几乎成了水景设计三步曲,几乎都是“克隆”照搬,给人感觉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事实上我们应该根据楼盘的开发理念来设计主题,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水景。可以是宽广的湖面,可以是弯弯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状,也可以大胆地采用人工几何物体;可以用鹅卵石铺底,也可以采用彩色马赛克;可以体现东方园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鉴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现,也可将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顶顺流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但无论何种类型和风格,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水环境。 (二)、水景设计要有层次和变化,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环境设计需要“点”、“线”、“面”,水景设计同样免同宽的水带,如可以采用“九曲十八弯”、“时宽时窄”的设计。强调线的丰富,可以在节点上通过新颖的喷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强化点的渊源,通过水帘、水幕和各种形体的湖面,丰富水面的表现,赋予更多的功能。同时水景设计要将整个水系分为不同的层次:有整个小区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会所、中心景观结合起来;也有不同组团的小的水带、水景主题,要融于组团的环境绿化,和住户亲密接触,可以穿过住宅大堂,可以流经居民的私家花园等;还有私家花园内或住它内的水景,尤其对于别墅类低密度住宅,可以从住宅中穿过,分隔各个不同功能的区域,也可以在花园和内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种植池,也可以成为儿童的戏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尽量设计流动的水景。在规划上包括世界景观设计公司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规划应该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动的与静止的水景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推崇流动的水景设计。流动的水景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水的流动创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景观更加突出,园林与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动”与“静”有很好的结合,在水景与园林及建筑小品的结合中形成一种“将动而未动”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状态,因此水景设计不是简单的“水”,更重要的是,让水能够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按照环境主题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动”的表现或表演,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水的“舞蹈”,她应有丰富的表情、美仑美奂的动作。 (四)、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区的基地本来就有河道和水系,并且没有什么污染的话,在进行环境规划时应尽量考虑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规划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环境没计是湿地概念设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滩涂等,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自然灾害等功能。湿地最宝贵的资源是水。利用湿地作为环境设计的主要考虑点,就是:要维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植被生物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塑造和规划。当然整个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坏,如果已经被污染,还是要进行清理根治,恢复水系的生态,给住户一个良好的生态水环境。 (五)、水景要强化人的参与和停留,支持社区活动。在住区的环境建设中,应注重营造人际共享和交流的空间,水景的设计也强调人能够进行参与,能够支持社区的活动,比如,在主要水景周边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地,设置相应的设施和桌椅,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水景,同时水景还要随时可以亲近,可以接触,可以嬉戏,可以让水在大堂成为空间的中心,为大堂的室内空间增添生机,可以流经或穿过中心会所,形成会所水主题景观等等,总之,要为住区内的业主提供优美的、可以参与、接触、停留的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环境和空间,支持社区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邻里氛围,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实现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 例如劳伦斯设计的美国加州某宅园中的水景,水从喷泉涌出,汇于高台之中,然后从四周空透的台边像水帘般倾泻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与台阶的接口是溢水口,水从池中溢出跌入一级级的台阶之后进入水渠,渐渐趋于平静,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运动感,避免单调而设置了一些排列规整的阻水石,最后,水流渐趋平稳,汇人了更大的,宁静的水池之中,颇具奔流归大海势,虽然水景规模并不大,但却体现了水运动序列的一个完整过程。 四、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则。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则。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则。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四是宜“虚”不宜“实”原则。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五、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而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 1、 空间的拓展.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2、空间的延伸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3、 空间的层次.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❻ 丰满大坝 详细介绍 图片 地图
丰满大坝位于吉林省,第二松花江干流上的丰满峡谷的谷口,1937年伪满时期开工,六年后第一台机组发电。大坝高90多米,当时乃亚洲第一高坝。丰满水电站库容百亿立方米,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兼具发电、防洪等功能。2011年6月初,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力主张耗资百亿拆除并重建丰满大坝。
基本简介
丰满大坝全长1080米。左侧为溢流坝段,为孔口式溢流堰,堰顶高程252.5米,有11个孔,各宽12米、高6米。设计泄洪量9020米3/秒,校核最大泄量9240米3/秒,用差动式跃水槛消能。发电厂房位于右侧,长189米、宽22米、高38米 。 丰满大坝高90.5米,为重力坝,坝体混凝土量194万米3。日本撤退时大坝尚未完成,有些坝段还没有按设计断面浇完,而且坝基断层未经处理,已浇的混凝土质量很差,廊道里漏水严重,坝面冻融剥蚀成蜂窝状。大坝安全处于危险状态。[1]
编辑本段建设历程
该工程于1937年4月破土动工,1942年11月初具规模,大江截流,水库开始蓄水,1943年3月1号机开始发电。丰满大坝从1937年破土动工到1943年春发电,仅仅用了5年多时间,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建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劳工数量之多,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1946年国民党接收后,原资源委员会曾派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的美国顾问卡登和中国工程师去研究修复计划。当时曾提出炸低溢流堰,用降低水库水位来保大坝安全。但因当时条件很困难,东北也快解放,只凿掉了少量混凝土,没有继续进行。 1948年3月8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向即将撤退的吉林守军下达了蒋介石“撤退前必须彻底炸毁小丰满堤坝和发电厂全部设备”的手谕。当晚,当班运行值长张文彬面对破坏电厂的国民党军队,机智周旋,确保了发电机组、压力钢管完好无损。翌日,饱受磨难的电站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8年东北解放后,即委托苏联彼得格勒水电设计院做出丰满水电站修复和扩建工程的设计(366号设计)。首先为了确保大坝的安全,决定采取积极的加固大坝措施,争取于1950年汛前突击浇筑57360米3混凝土,以保度汛安全,结果胜利提前完成。接着在坝基和坝体内进行钻孔灌浆,共72685米;补修坝面27426米2。至1953年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并从1953年起陆续安装由苏联供应的机组,其中有1台发电机是哈尔滨电机厂制造的,至1959年共新装了6台大机组。后来拆掉了一台小机组移作别用。现有机组为1台6万千瓦,2台6.5万千瓦,5台7.25万千瓦以及1台1250千瓦小机组,共计装机容量55.375万千瓦。相当于总容量63.9万千伏安,超过了日本原设计的56.3万千伏安。通过1回154千伏和5回220千伏高压输电线分别向吉林、长春、哈尔滨等地送电,是东北电网中的一座骨干电站,不仅提供大量电量,还起到系统中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等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后来又在岸边开挖一条泄洪放空洞,洞径9.2米,长683米。隧洞进口位于库区正常高水位以下39米,采用水下岩塞爆破,岩塞实方3794米3,一次爆破成功。 [1]
编辑本段大坝定检
在1995年开始的水电站大坝首轮定检中,国家电监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下称大坝中心)将丰满大坝定为正常坝。第二次定检在2005年底结束时,专家组初步论证意见是仍然可以定为正常坝。东北电网2006年3月向国家电监会上报的文件中,也将自评安全等级报为正常坝。 不过,专家组认为,首次定检发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实质性改进,尤其是溢流坝段的渗漏和冻胀开裂问题较为严重。为了督促业主整改,国家电监会2007年底发文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这意味着它在此后三年内可以带病运行,但必须维修加固,消除“病症”。 在第二次定检中,大坝中心将丰满大坝定位病坝,或者说有条件的正常坝。主要条件即为处理溢流坝段的渗漏。为解决这一问题,东北电网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勘院),设计了投资约5200万元的溢流坝段降低渗水压力工程,目前施工已经完毕。 2011年5月下旬,丰满大坝迎来了第三次安全定期检查(下称定检)专家组。定检结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座大坝的命运。[1]
编辑本段相关争议
平静的松花湖水面下,围绕着这座大坝的安全等级评价和重建与否,争议之声未绝。国网公司方面正强力推进耗资近百亿元的拆除重建计划,以“彻底解决问题”;反对者认为,对大坝采取维修加固措施即可,拆除重建不仅是一种巨大浪费,还可能导致下游雾凇景观受威胁等一系列问题。[1]
编辑本段重建难题
雾凇景观和坝址选择的问题,或许都会给国网公司重建计划带来一定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于丰满大坝的病究竟有多重。 为了保护雾凇景观,技术人员提出的对策之一是“三期机组+新机组”联合发电,继续从老坝取水口取水发电来提高下泄水温。但有人认为,此举将影响丰满水电站冬季调峰。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重建工程已着手考虑调整老坝拆除方案,加深拆除高度以提高取水水温。这一方案涉及水下施工,难度增大,施工期间还会对下游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与新坝坝址的选择不理想有密切关联。新坝的坝轴线与老坝的坝轴线相差仅120米,与老坝的坝脚线距离更是只有40米。重建方案如果实施,丰满峡谷口上将出现“一址两坝”的奇观。 重建方案的一位设计总负责人说,这几乎是在下游建坝惟一的选择,因为过了三期厂房之后,江面就非常开阔,没法建坝。他承认,这样的坝址选择对爆破安全带来很大挑战。 水利水电规划总院一位退休高工还指出,新坝建设必然破坏老坝的消力池,将导致泄洪时水流携巨大能量直接冲击新坝并淘刷老坝坝脚。要避免这一情况,需将老坝的蓄水位在汛前降至较低水平,但这又将影响水库的整体调蓄功能和对下游的供水。 如此尴尬的坝址,还带来一个新问题。1991年实施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明文规定,禁止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采石、挖沙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而对于丰满这样的山丘区大型水库,工程管理范围为下游从坝脚线向下应不少于200米,工程保护范围则在工程管理范围边界线外延,主要建筑物不少于200米。[1]
编辑本段国网态度
国网公司的工作目标从维修加固转向了拆除重建。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函,同意将重建方案作为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方案开展前期工作。2011年6月,国家电网力主张耗资百亿重建丰满大坝。 国网公司大概也很清楚,第三次定检报告是重建计划能否实施的关键之一。为此,国网公司采取了各种对策,希望增加其话语权。 定检专家组原本有16位成员,绝大多数来自国网公司以外的机构,且相当大一部分人对丰满大坝拆除重建持质疑态度。而国网公司在此次定检现场会议之前要求:邀请支持重建的林皋作为顾问,同时增加4位成员,其中3人来自国网公司。 不仅如此,国网公司自从对重建方案青睐有加,就在想方设法控制局面。 2009年7月30日,由国网公司主导的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方案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一年前,重建和加固均被确定为重点研究方案,方案设计单位分别是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旗下的东勘院和华东院。 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宝田率先发言称,吉林省将在土地使用、环保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省政府的意见非常明确,就是采用彻底的解决方案,也就是重建方案。”他同时批评加固方案工期长,对下游供水、发电会造成影响。而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固方案工期为34个月,仅为重修方案的一半。 与会专家收到资料的时间仅有一天,尚未去过丰满大坝,但很多人表态倾向于重建方案。一位专家说:“已经是病坝了,既然咱国家现在有钱,就干吧……” 也有不同声音。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的林可冀就表示,丰满大坝有效、出色地运行了70年,能保留还是应该保留,这才是负责的态度。而环保部一位官员在发言中说,“如果会前已经明确用哪个方案,那就不用比选了,先入为主不太好。” 大坝中心向与会专家提供了一份加盖公章的《丰满大坝安全监管情况说明》,大意是灌浆加固工程可以保证其长治久安。国网公司副总经理栾军则回应称,丰满大坝诸多先天缺陷均是致命问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强加给中国人民头上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 最终,会议的结论是:灌浆加固方案技术上可行,具有投资少、工期短、对周边和下游供水基本无影响等优势,但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发改委“彻底解决、不留后患”的要求,“选择重建方案是合适的”。 在这次方案比选论证会上,栾军还从投资角度强调重建决心,国网公司每年有2600亿元的工程建设金额,不管是加固方案的20多亿元,还是重修方案的50多亿元,“都在国网公司投资承受能力之内” 。[1]
图片在网络图片中有
❼ 水库大坝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大坝与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社会上对这个问题很关注,争论也比较多。对此,我谈四个方面的认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
研究大坝与生态的关系问题,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前提。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后,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类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招致了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当人类认识到这种掠夺式开发的严重危害后,便开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境界。
从原始社会的“天人合一”到掠夺阶段提出“人定胜天”,再到目前我们所追求的“人天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时期,在哲学意义上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天和谐”不同于“天人合一”,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对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看待大坝与生态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水电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大坝与生态的关系问题上,水电比较有代表性。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水电的发展历程。我国水电建设从解放初期装机16.3万千瓦,发展到2002年底装机8607.5万千瓦,尽管在发展进程中曾数度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仍然顽强地发展,从弱到强,由小到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水电事业曾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先后经历了技术制约、投资制约、市场制约和生态制约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技术制约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水电事业受建筑材料和技术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缓慢。当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筑坝技术和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修建大坝主要靠人扛肩挑,机械化水平极低,制约了水电事业的发展。
第二,投资制约阶段。筑坝技术水平逐步得到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资金的制约。在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国家急需发展火电和水电。为加快电力建设,国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水电发展。由于水电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水电发展主要受着资金的制约。
第三,市场制约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中央水电投资的增加,极大地缓解了水电建设的资金困难。随着水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力出现相对富余的局面,水电面临新的发展格局,同时也遇到了新的困难——市场成为影响水电发展和电力布局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四,生态制约阶段。近年来,国内外各界对生态和环境的问题日益重视起来。水电事业在走出技术、资金、市场等因素的困扰后,又面临新的问题,即如何看待水电开发对生态带来的影响。当前,社会各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怒江该不该开发水电,都江堰的杨柳湖电站该不该建,等等。有关三门峡大坝的争论本质也是这个问题。这些争论都是大坝与生态问题在实践层面上引发的,焦点都是生态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紧缺矛盾正在日益加剧,发展水电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但是修建大坝带来的生态问题应如何认识并妥善解决,这已成为当前水电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可以说,修建大坝带来的生态问题又将成为水电发展新的制约因素。只有把生态问题解决好了,我国的水电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水电事业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技术、投资、市场、生态等方面的制约,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当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电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正确认识水电开发与生态的关系,科学评价大坝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确保我国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大坝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尽管当前关于大坝与生态问题的争论很多,但不少人对大坝导致的生态问题的认识并不全面或者说并不准确。要正确处理大坝与生态的关系,首先必须冷静下来,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坝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制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并结合实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区分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一般性问题。
我认为,从普遍意义上讲,修建大坝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一)移民问题。水库移民涉及众多领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的调整,是当今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移民问题是大坝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一,移民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移民人数达1500多万,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没有的。我国水库移民工作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移民至今仍未摆脱贫困,生产发展和生活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二,关于修库建坝中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处置方式。大体讲,我国移民安置主要有三种方式或者说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较为简单的移民安置型阶段。二是改革开放后的开发性移民安置阶段,即让移民拥有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改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生活救济为扶助发展生产。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应该走向第三阶段,走投资型移民的道路。投资型移民是库区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权和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资本入股,在电站经营中享有一定的股权。也就是说,国家享有资源资产,移民拥有相应的权益资产。目前一些电站从经营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移民补偿,也是资产管理的一种转换方式。从长远看,还是以让移民拥有一定股权的方式更为合理。第三,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我们能够妥善解决移民问题。我国的水库移民有其特殊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水库是山区水库,库区群众原本生活十分贫困,移民给他们带来了脱贫的机会,成为摆脱贫困的一个途径,因此移民工作得到了库区百姓的支持。这一点与国外不同,是中国水库移民的一大特点。
(二)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这是目前讨论大坝与生态问题的文章中很少提及的。事实上,泥沙对于河势、河床、河口和整个河道的影响,从生态角度讲,是修建大坝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才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三)对大气的影响。国外舆论在谈到大坝与生态问题时,首先谈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坝建设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的提出是有原因的。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在北美洲,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大型水电站的水库淹没了大片森林,水库蓄水前,又没有能力大规模砍伐清库,林木便长期浸泡在水中。树木生长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益于生态环境;但经水浸泡腐烂后便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从世界范围看,这个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国际上把对大气的影响看作建坝对生态的影响的首要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并不严重。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电站虽然很大,但多属高山狭谷型水库,与国外的水库相比,库容并不大;二是库区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森林。
(四)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当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对航运的影响,譬如过船闸需要时间,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等。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五)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这里的鱼类是特指的,生物物种则泛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世界各国在建坝中解决鱼类洄游问题通常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在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时选择了人工繁殖的办法,事实证明是比较成功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要对具体的河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六)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极多。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七)地质灾害。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崩岸、滑坡、消落带等不良地质灾害。
(八)溃坝。可能造成溃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坝运行不当,工程质量问题,或遇到超标准的负荷,也有可能是战争带来的人为破坏等。
以上归纳的大坝对生态的八个方面的影响,是普遍意义上的。对中国而言,我认为在这八个方面的影响当中,要高度重视移民问题和建坝对泥沙与河道的影响问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坝址上建坝,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并不相同,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关于大坝与生态问题的几点认识
第一,社会舆论对大坝与生态问题的关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生态与环境是当前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关注生态,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们思想认识的升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作为水利水电工作者,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应该比以往、也应该比任何人都更加重视生态和环境问题。对社会各界关于大坝和水利水电工程的不同看法,我们应持欢迎态度。但同时,对偏激的、全盘否定大坝的错误观点也决不能苟同。
长期以来,水利工作着眼于江河流域的治理开发。现在我们要转换立场。作为流域机构,要站在河流的立场上,做河流的代言人;要着眼于人类发展的未来,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作为工作的制高点,而不能把开发资源作为流域机构工作的制高点。水利工作要立足于生态建设,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立场要转变过来。
第二,国际上对大坝建设看法不同,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反映。一般而言,国际上对大坝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观点:发达国家不同意修大坝,认为大坝建设将对生态造成影响;发展中国家主张修大坝,认为不修大坝经济无法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赞成建坝,并在赞成修大坝的同时提出要十分注意生态问题。
国际上的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是有其原因的。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率极高,有的国家甚至高达90%以上,水电资源开发已接近饱和,而发展中国家的水电资源开发水平极低,一般在10%左右,按最近水能资源普查结果看,中国水能资源开发也只达到百分之十几。另外,发达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以美国为例,其人均用电量是中国的十几倍,水库拦蓄水资源量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因此,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电力能源问题,不修大坝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国提出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据测算,届时国家需电力装机9.3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要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7亿千瓦,达到2.5亿千瓦。这意味着今后平均每年要新增水电装机1000多万千瓦,才能满足翻两番的能源需求。更何况大坝还承担着防洪和水资源配置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生态问题的同时积极进行大坝建设。
第三,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坝址上建坝,带来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一定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否定建坝。在今后的20~25年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水电开发将迎来一个高峰。我们对水电发展的宏观形势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在对每一条河、每一个大坝进行规划设计时,都要十分慎重地对待生态问题,认真做好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只有充分重视每一座大坝的生态问题,才能实现水电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第四,修大坝要慎重,拆大坝同样要十分慎重。如果认为修建大坝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主张是沿用了“人定胜天”的思想,那么认为拆掉大坝就能恢复原来生态的观点同样也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因为拆掉大坝也有可能破坏既成的、现实的生态系统,带来新的生态问题。因此,建大坝要慎重,拆大坝同样要慎重;建大坝有一整套严格的批准程序,拆大坝也同样需要有一整套严格的批准程序。
第五,水利水电工作者要勇于挑起大坝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水利水电工作者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建大坝,对相关的生态问题考虑得不够。应该认识到,任何水利水电工程,从本质上说都是生态工程。如果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对生态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科学地处理,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勇于挑起水利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广大水利水电工作者要切实负起责任,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❽ 景观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因该怎么写
题目可以是浅析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 ,这个题目比较小··容易答辩·资料也很多·
给你点资料吧·我也是做这个的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如图一)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如图二)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
图一:泰安市政广场喷泉
图二:泰安市乐园小区中心铺装
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 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1]。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解决对策
一般地,我们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水景时大都在采用借鉴的原则。国外及国内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喷泉、大水体(如图三)来形成壮观美丽的水景,于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顾自身的条件,争着去模仿这种很体面的景观,最后就出现了上述的结局。
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营建水景做一些探讨。
2.1 宜“小”不宜“大”原则
图三:泰安市高新区旁大水体
图四:圣•荷塞广场公园旱喷泉水景
此处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如图三)。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如图四)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2.2 宜“曲”不宜“直”原则
图五: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一
图六: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二
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图五)!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如图六),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2.3 宜“下”不宜“上”原则
图七:东京湾喜来登大饭店宾馆入口水景
图八:芝加哥标准石油大厦旁水景
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如图七),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如图八),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2.4 宜“虚”不宜“实”原则
图九:加州情景雕塑园中水景
图十:在缺水地区用石块营造的水景
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如图九)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如图十)。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2.5 关注野草之美,反对草坪热
图十一: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中野草之美
图十二:中山岐江公园中野草之美
前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兴建大草坪的热潮,不管是身处海南,还是位于大连,你都能感受到这股热潮的猛烈侵袭。到处是让游人止步的大草坪,到处是被践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处是需要园林工人经常浇灌、修剪的大草坪,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对于人们所真正需求的环境却并没有多大的改观。正因为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征、生命力强的野草的消亡;正因为这股浪潮,加速了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正因为这股浪潮,最后终于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野草的美丽(如图十一、十二)。因此,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更应该重视乡土草的应用。
三、结语
水资源日益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营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们每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正如约翰•O•西蒙兹先生所言:“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❾ 如何用景观设计来看待三峡大坝
1、从景观的角度,三峡大坝是最大的人造水景,喷射的激流,慑人魂魄。
2、三峡大坝的坝体,是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单体,其雄伟壮观不逊鬼斧神工。
3、大坝蓄水后,高山出平湖,新形成的千岛湖、小山峡等景观为三峡景区带来新的旅游热点。
❿ 宜昌有什么景观设计院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国古战场, 是 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 之称。宜昌市辖5个城区、3个县级市和5个县,市域面积21083.58平方公里, 人口415万,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1.5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33万。 宜昌历史悠久,在夏、商、周时代为古荆州地。战国为楚邑,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烧夷陵于此。东汉建安十三年(209年)的吴魏夷陵之战;蜀汉章武二年(222年)的吴蜀夷陵之战均发生在这里。明、清时期,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1949年以宜昌县城区及近郊设市。宜昌在1949年前经济非常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座古城开始焕发青春。宜昌人杰地灵。著名的“长阳人“在一二十万年前就在此活动,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此,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西陵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国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著名诗仙李白、武圣关羽、茶圣陆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国难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等等等等太多的历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他们的足迹。 宜昌水清水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长江三峡就在境内,现已形成了以自然风光、现代工程、人文景观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现已初步形成“一体四线“的旅游格局。即:以宜昌城区、葛洲坝工程、峡口风景区、三峡大坝为主,集上述周边景观的一体。以长江三峡的三峡线,清江土家民风、民情、民俗的三民线,三国古战场遗迹的三国线,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国古代美人王昭君、神农架野人探险的三人线的四 线。此外近几年还相继推出了大老岭、玉泉寺、龙门河、柴埠溪等景区。这些景区,相得益彰,相互辉映,为宜昌的旅游增添了特殊的魅力。宜昌的旅游正形成一种以三峡旅游为龙头的独特的旅游文化。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宜昌城区。早在1876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中宜昌就被辟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国先后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建国以后,国家在宜昌兴建了30多家军工企业和一批重点企业,是鄂西湘北渝东的区域经济中心。1994年宜昌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并被列入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也是湖北“大三角”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电站就在宜昌城区,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仅离城区38公里。 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市城232公里,宜昌港口为长江八大港口之一,枝城港为全国四大煤炭中转港之一。318国道横贯全境,宜黄高速公路延伸至三峡坝区,焦柳铁路在枝城与长江交汇,三峡机场是全省重要的航空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宜昌将新增沿江铁路、沿江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以及川气东输工程等四大通道,构筑了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宜昌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资源富集,最有代表性的有水能、矿产、生物、旅游四大优势资源。 夷陵广场 夷陵广场是宜昌的中心厂场,于1997年三峡工程截流前夕(11月3日)建成开放,占地面积5.52万平方米,其中草坪面积3.2万平方米,是我市目前最大的集休闲、观赏、娱乐、锻炼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绿化广场,第一届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夷陵广场原址为铁路坝,据史载,满清王朝覆灭后,革命党人为了打通连接江汉平原和川、贵等西部山地,决定修筑川汉铁路,此地当时被确定为铁路中转之中枢。后因战事频繁,革命党人无暇顾及,半途而废,留下遗址,始称“铁路坝”。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征集的20多个方案中优选5套方案,经市民投票,专家论证,选中上海市园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