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坡景观
A. 世界七大自然景观。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美国黄石公园
3、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
4、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5、美国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玛洞
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7、阿拉斯加冰河湾
B. 杭州景观有哪些
西湖十景
杭州乐园
灵隐寺(位于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虎跑泉
宋城
附:西 湖 旧 十 景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 湖 新 十 景
云栖竹径-满陇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又附:西湖景区的核心景点:“一湖两塔三岛三堤”
●一湖:西湖
●两塔:保俶塔和雷峰塔
●三岛:三潭印月(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三堤:白堤、苏堤、杨公堤
②著名景点介绍
●保俶塔、雷峰塔
前几年,人们往往把保俶山上的宝塔当作雷峰塔,而杭州人也把它当作了雷峰塔的寄托。保俶塔和雷峰塔在杭州城里可以说是相映成趣,一个像是英俊的小伙子,另一个像是纤细的美貌姑娘。
对于雷峰塔遗址,人们所能联想到的可能就是“许仙与白娘子”的经典爱情故事或者鲁迅笔下的《论雷峰塔的倒掉》。2002年11月,杭州市在雷峰塔遗址的基础上新建了雷峰塔景观,正式恢复了“西湖十景”的“雷峰夕照”景观。
●三潭印月
又“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是江南水庭院艺术的代表作。“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这里的最大特色。
小瀛洲呈“田”字状,外圈和内十字有岛桥相连,亭台轩榭,点缀其间,内部被岛桥自然分割成四个小湖,中心绿洲的“竹径通幽”艺术墙充满诗情画意。岛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前可观赏三潭印月胜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烛于小塔内,灯光外透苑如15个小月亮。此时,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十分迷人。
提示:游三潭印月可在西湖边任何一个码头(分布在湖滨、中山公园、花港、岳王庙等处)乘西湖游船前往
游船开行时间为:春夏季7:30-16:30,秋冬季8:00--16:00。票价45元/人,船票中已包括了游 小瀛洲、湖心亭两岛的门票,并免费送您返回湖岸。夜游至晚上21:00,另行售票。
门票20元
●孤山
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环水,一山独立,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其中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公共交通:乘游1、2、3路车到岳庙车站下车,步行前往或乘西湖游船到中山公园上岸
门票:免费开放
●白堤
白堤原称“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的白沙堤。”说的就是这条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改称为白堤。
白堤的特点是一株柳树一株桃,所以每天春天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提示:走白堤一定要从断桥这头往孤山那边走,这样可以看到远山如黛、绿岛浮水的美景;如果倒过来走的话,你就只能一直面对杭州市中心的水泥森林了
公共交通:27、81、K7、游1、游2、游3、游9路
●其他景点:黄龙吐翠、曲院风荷、阮墩环碧、宝石流霞、双峰插云、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岳王庙、灵峰探梅、玉泉、杭州植物园等。
C. 景观元素包括什么
景观元素分类
道路地坪:
承载道路
非承载道路
侧石
雨水边沟
缩缝、胀版缝
旱汀步
木栈道权、木平台
特殊用途场地
台阶、坡道(含残疾人坡道)
室外花岗石拼花图案
各种路面块材平面铺装图案
停车场
竖向设计:
花坛、树池
挡土景墙
树穴
水景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喷水池
膜底水池
跌水池
水景墙
汀步池
硬质驳岸
自然河道驳岸
户外游泳池
景观小品:
花架
亭
廊
景墙
围墙
亲水平台
雨棚
景桥
雕塑
膜结构
门卫建筑小品
假山造景
其他设施:
花钵
户外林冲
入口铭牌、标识牌
栏杆、扶手、栅栏
景观门
桌椅凳
特色灯具
体育运动健身设施
盲道
D. 地球化学景观
西天山地区海拔一般在3000~5000m之间,为中亚大陆性气候,夏季较短,冬季漫长,春秋季不甚明显,专年平均温属度2.9~6.2℃,昼夜及早晚温差大,年降雨量平均200~600mm。由于受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影响,使盆地或谷地区的气流闭塞,形成湿岛,具有特殊的温暖多雨气候,因此区内总体上植被发育,森林密布。
西天山地区许多侵入岩体未见残留顶盖,说明剥蚀深度较大。本区岩石同时受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氧化作用非常显著,在一些破碎带及铁帽上可见到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和铜蓝等。在沟脑多为冰蚀地貌,沟谷中、下游多为冰雪水沉积物和洪积物,斜坡主要为残坡积物,斜坡下部平缓区多为残坡积物和冰雪水运积物厚层混合覆盖。
E. 福建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景观
1.平潭概况
平潭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海中,全县由126个岛、648个有名岩礁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千礁岛县。县址所在的主岛———海坛岛,是我国第五大岛,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岛屿。这里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大陆靠台湾最近的地方;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三县相望,距福州128km、厦门300km,所处区位十分重要。
平潭县的千礁百岛,绝大部分由燕山晚期的花岗岩所构成,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受了的各种外营力的侵蚀,其中尤以球状风化作用为主要风化剥蚀方式,塑造出了的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造型地貌景观。归纳起来,其花岗岩的地表景观有:以龙王头为主的曲折港湾和迷人的沙滩;全岛自成一海蚀地貌的天然博物馆,它们的集中表现有“半洋石帆”的天下奇观,人祖崇拜的“石人覃”,南寨山的石林,由海岸潟湖演化而来的福建第一大淡水湖---36脚湖等等。
图4-37 蘑菇状花岗岩石柱
图4-38 方形石柱群
2.海蚀花岗岩地貌景观
海坛岛百屿环卫,千礁错列,海山辉映,景观是十分奇特的。由于受构造和海水侵蚀的影响,全岛发育了众多雄奇壮观的海蚀地貌,它们体积大、造型奇,气势磅礴,能激发人们强烈的探奇之兴,堪称不可替代的垄断性景观,其佼佼者分别为号称天下奇观的“半洋石帆”、人祖崇拜的“南海天神”---石人覃,以及争奇竞秀,百态千姿的南寨山石林等等(杨逸畴等,2007)。
图4-39 浑圆状石柱群
图4-40 不规则造型的石柱群
(1)半洋石帆造型地貌
半洋石帆又称石牌洋,它位于海坛岛西北海坛海峡北口海中,在这里可见两块花岗岩海蚀柱,参差依托在一船形礁盘内卓立海中,形若石帆,高者33m,低者15m,体积巨大,形象奇特,400多年以来,就一直被誉为“天下奇观”,这是一对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的海蚀柱(图4-41)。该对海蚀柱由均质粗粒白色花岗岩组成,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了强烈的球柱状风化,层层剥落,现在的两石帆皆是球柱状风化剥离出来的新鲜核心部分。柱基1.5m处可见到明显的海蚀凹槽和横向穿洞,表明海水浪蚀也是参与其侵蚀剥蚀的一种重要风化方式。
和“半洋石帆”相陪衬,在看澳村海边平缓倾斜的花岗岩海滩上,还保存着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球状风化造型石景,如层层包裹的同心圆形石蛋(图4-42),以及惟妙惟肖的青蛙仰天、双龟拱桥、鸡窝石蛋、海猪上滩(图4-43)、古脱甲、烟墩炮台、石舢舨、单帆石、双乳石、仙桃石等造型石景,群体荟萃。
图4-41 平潭海蚀柱———“半洋石帆”(据杨逸畴,2007)
图4-42 平潭同心圆形石蛋(据杨逸畴,2007)
更有趣的是这里的花岗岩峰,厚4~5m的红色风化壳中包裹着不少灰白色新鲜的球状风化石核,一些石核滚落下来,在岸壁留下圆形凹坑,可以两相对应(图4-44);有的石核尚未滚落,形成造型“石棺”,几可乱真。而球状风化的组合还形成一座光头凸肚的“弥勒佛”座像,围绕佛座有一条黄褐色的岩脉,就像献给佛像的金色“哈达”(图4-45)。
(2)花岗岩岛山
平潭南部的圹屿岛,有一花岗岩岛山,犹如巨型全裸男性石人,仰卧于海陆边际线上,它由灰白色粗粒花岗岩组成,头枕金色沙滩,脚抵东海碧波,造型奇特,状若天神,身体各部比例匀称(身长330m,体宽150m,胸高36m;头部长33m,宽25m)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他圆圆的光头,耳朵、喉舌俱全,挺胸凸肚,下身阴部赫然,生殖器坚挺斜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图4-46)。其实,石人乃由一巨型球柱状花岗岩风化体所构成,其光头、耳朵皆巨型球状风化丘陵表部残留的石球组合,凸肚光裸圆挺乃花岗岩丘陵作球状风化的凸起表部,下身阴部生殖器是经海浪侵蚀过的风化壳残余部分,近看似倒靴状斜立,相对高4m多,十分传神。石人附近造型石景颇多,著名的有风动石(此石位于人头部左侧,构成“天神”左耳)、锣鼓石、船帆石、八仙围棋石、木鱼石、香炉石、碧桃石、牛鼻石,以及渔翁独钓、双狮戏球等,形成以石人为主景的造型山石群。
图4-43 平潭海猪(花岗岩象形石)(据杨逸畴,2007)
图4-44 平潭风化壳中的球状风化石核(据杨逸畴,2007)
(3)其他海蚀造型景观
海坛岛东北林海突出部位的王爷山,由于东临开敞海域,基岩岸坡直接遭受海浪的强烈冲蚀,发育了宏伟壮观的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沟槽等不同类型的海蚀地貌,峻峭神奇,引人入胜。因景观带有强烈的神秘性而被誉为“仙境”。其主要海蚀造型景观为仙人井,井口直径33m,深43m,洞壁似刀砍斧劈,陡峭无比,壁上有酷似各种飞禽走兽的图纹,靠底部有两个洞口与外面大海相通,海流涌进回去,拍击岸壁,浪花飞溅,碧波泛银,井壁回响,惊心动魄,故有“仙井吼涛”之称。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低潮时,驾舟可进入仙人井,迎着朝阳的映射,可以看到洞内法相妙呈的“金观音”,其神秘诡奇,实在令人感到莫测高深。由于她必须在特定的天气(晴天)和特定的时刻(夏季从日出到上午8时)才清晰显现金光四射,因而带有极大的神秘性,刺激了古往今来不少人的游兴。
图4-45 平潭球状风化———“弥勒佛”(据杨逸畴,2007)
图4-46 平潭球状风化———“石人”(据杨逸畴,2007)
此外,仙人谷谷壁峭立,南壁有洞可通仙人井;蛏蛎礁是仙人井旁的凹型嶂谷,谷壁直立如门,谷外礁石嶙峋,浪击飞瀑,风光绝佳。
在平潭城南山利村东南一片低山丘陵,皆由花岗岩所构成。山上巨岩交错,怪石逞奇,盘根错节,层叠成林。且区内奇洞错列,佳境迭现,造型石景多而且奇,景物集中,可望可及,典型石景可概括为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和神龟峰。尤其是它们当中的各种动物造型,有苍鹰展翅、云豹张牙舞爪、活跃的山猴抓耳挠腮、娇媚的白鹇亭亭玉立……各种飞禽走兽千姿百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有“百兽观园”之称(图4-47)。造型石景的形成是由于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历尽海蚀,再经上升,又接受流水等的风化侵蚀乃至风的吹蚀,终成各种神奇形态。
图4-47 平潭球状风化———“百兽观园”(据杨逸畴,2007)
3.成因分析
平潭岛处于地质上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岩带的东侧,岛上广泛分布着燕山晚期的花岗岩(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晚期,由于强烈的岩浆和断裂活动,形成花岗岩中众多酸性岩脉的穿插和走向以北北东和北西西向的菱格状破裂构造。在以后的地质历史中,构造活动性的升降,受断裂分隔的地块起伏,形成地垒地堑式的构造格局,它们控制着平潭县千礁百岛的基本排列和结构格局,控制着海坛岛港湾岸线的曲折、山地平原的起伏布局形态。其中,特别是众多菱格状节理构造系统,它破坏了花岗岩本身的坚固性和不透水性。平潭岛礁花岗岩内的构造节理是典型的立方系统,这就造成了石蛋地形及其造型地貌发育的良好基础性控制条件。而地下水和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都可随垂直或水平节理透入地中,侵蚀作用能向下深切和向旁侧冲蚀剥蚀,产生冲沟、竖井和谷地以及横向的洞穴等。平潭岛沿海岸的峡谷、悬崖、天生桥、竖井、洞穴等几乎皆沿方格状节理发育所致。山地和丘陵及海岸的一些峻峭地形如悬崖、绝壁、险礁等也主要是沿垂直节理作用的结果(如霜裂寒冻作用、机械风化作用等)。
平潭花岗岩岛屿自形成以来,主要处于隆起状态。新生代晚期受到世界洋面升降(主要由冰期、间冰期所引起的)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也曾一度沉沦海中,遭受海水侵蚀,后又作间歇性上升,故至今在岛上保留着海蚀低山丘陵、沿岸海蚀平台、阶地、海积平原、海滩岩等地貌,并共同组合构成闽东南滨海丘陵岛链地貌。
F. 圆明园中有什么西洋景观
圆明园中西洋景观有: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墙、方外观、黄花阵、养雀笼。
1、谐奇趣
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
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
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铜管下注至各喷泉机关。1753年(乾隆十八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在此观赏水法奇观。
2、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锡海】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这些铜像是西方人设计。
3、大水法
大水法遗址(Dashuifa Site)是北京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Xiyanglou,European Palaces)的一部分。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
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时将圆明园进行了浩劫,其中英军还放火焚烧,今仅存大水法、远瀛观的几个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里,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
4、观水法
观水法位于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南端,是清乾隆帝观看喷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等。
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宣统二年(1910年)后残存的石屏风雕花石心被载涛运往朗润园内,1977年运回原处。
5、线法山
线法山上观望威尼斯城西洋楼中的建筑游戏,线法山和线法墙之间,有一条方河,在线法墙下设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线法山上观望。
1977年建立圆明园管理处,1984年建立遗址公园,已完成大宫门、福海景区、万寿园景区和长春园迷宫修复工程。
线法山羊角石柱位于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院原后花园内,现存三根羊角石柱。这些羊角石柱与圆明园西洋楼线法山的羊角石柱雕刻花纹一致。
由此推断应为圆明园之旧物。该院原为清代一达官贵人之宅院,民国时归属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建国后一直为解放军某部宿舍。
6、线法墙
圆明园线法山之东为方河、线法墙。线法墙南北平行分列砖墙五道,悬挂油画布景,有谓西洋市街楼房,称为阿克苏十景。
7、方外观
“方外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三开间用刻有回纹图案的大理石贴面的欧式小宫殿,屋顶却是模仿中国式的重檐四坡蓝色琉璃瓦顶·上下各三间,两侧有半环形石阶通往二楼。
8、黄花阵
黄花阵是仿建的一处欧式迷宫外砌长方形迷阵,中心筑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雕花砖墙面,又称“万花阵”。
遍筑矮墙,周围植矮松,中央建亭台。皇帝为了取乐,常命太监在黄花阵中做捉迷藏游戏,自己坐在亭台上观赏。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
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黄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仿法国巴黎的凡尔赛迷宫)。建筑建造的花园,用四尺高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
黄花阵采用法国整形式园林手法,由一道道复杂多变的植物隔墙组成大规模宫迷配以引人入胜的传统吉祥卡通动物。
如蝙蝠(寓意:福)、梅花鹿(寓意:禄)、仙鹤(寓意:寿)、喜鹊(寓意:喜 ),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以及万花阵幸存,1911清朝灭亡,中国人迫不及待进入圆明园把万花阵拆毁了。
9、养雀笼
位于圆明园黄花阵的东侧,实为一座西洋门,建成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明间为穿堂门,南北侧屋内笼养孔雀等鸟类,故名养雀笼。
养雀笼东面是一面西洋门,而西面则为一座中式牌坊,体现了西洋楼景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因东面为大理石构造所以保存完好。
而西面的中式牌坊则被完全烧毁。而残留的养雀笼残迹东面的大理石建筑同其他西洋楼景区建筑一样在圆明园石劫时期石料遭军阀和土匪盗运,随时间流逝变为今天的状况。
G. 太白山的主要景观
“太白积雪六月天”,“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水经注》有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之记载;唐代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诗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记》一开头就写到:“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尚已也。”宋代苏轼在《太白山祷雨记》中就有春季发生大旱,天气干热,麦苗枯萎,而山上却依然是“岩崖已奇绝,冰雪戛琱锼”的描述。元代朱铎《太白山》一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之句,极言降雪、积雪之早;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阴崖皑皑积古雪,绝壑长松几摧折”的诗句以描写太白山积雪时间之久。可见太白盛夏积雪之奇丽景色,确实来历已久,蔚为奇观非夸张与虚构。在过去那寒冷多雪的年代里巍巍高峰,终年积雪、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故“太白积雪六月天”之奇观胜景则由此而来。由于气候逐渐变暖,兼之冬季降雪减少,盛夏又多出现伏旱高温炎热天气。因而“太白积雪六月天”的胜景现已很难看到了。
斗母奇峰,从大殿向南,奇峰怪石林立,从大殿向东眺望,在一道道莽莽苍苍的松梁上巍然屹立着一座白色巨石,俗称“麦垛石”。麦垛石是一巨大花岗片麻岩断块,高约60米,周圆30米许,呈圆柱体。若在晴朗的傍晚,夕阳余辉将石体照耀通红。此时晚山含黛,唯麦垛石光彩夺目,分外妖娆。继而上行有“五台”(即送经台、梳妆台、别娘台、滴泪台、望乡台)和“一堵墙”,怪石成峰,千姿百态。至斗母宫,三座孤立花岗片麻岩柱峰拔地而起,突兀云霄,令人惊叹,山峰之奇,莫过于此。这些柱峰像三根巨大撑天的石柱,高耸入云,峥嵘秀丽,巍峨壮观。三座柱峰,分别称为“三皇台”、“玉皇台”、“药王台”,人称“斗母奇峰”。昔日,峰顶各有庙宇,已废。
云海奇观,太白山千峰竞秀,万壑藏云。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可看到极其壮观的云海,以平安寺为最。平安寺地处海拔2700米的山梁上,周围群峰耸立拱峙,
势若围屏,山峰间沟壑宽阔,深邃莫测。向南展眸,拔仙台、跑马梁、鳌山相连如驼峰显现。向西北远眺,桃川河带状蛇迥,隐隐可见。站在平安寺,但见云层如海涛汹涌,变幻多端。时而“涌涛掀浪”,不可遏止,时而“风平浪静”,雾散云匿,时而浓云密雾铺天盖地,时而白云轻如鲛绡。朝、夕晴朗之时,云海霞光映金,景色焕然一新。置身云海之中,使人有进入神话传说的仙境之感。
高山奇湖,拔仙台之南北分布着两个冰斗湖、四个冰蚀湖。玉皇池最大,位于拔仙台南坡海拔3380米处。湖面约30亩许,呈圆形似满月。若遇晴朗天气临此,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山峰俱映湖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最小的佛池、三清池居其附近。三太白海位玉皇池北上方之槽谷,形似玉如意。二太白海位三太白海北上方,形似朝笏。唯独大太白海位于拔仙台北之槽谷,呈圆形,湖面13.8亩。晴朗之时,湖水清澈如镜,冰凉沁人心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多雨季节湖水满溢,沿谷乘奔驭风而下,鸣声震耳,遐迩可闻。此处天气瞬息变化无常,湖面忽儿雾气弥漫,咫尺物不相见,忽儿雾散清明,青山湖光依旧,民间俗称此雾为“神帐子”。更令人惊异的是,每逢盛夏登临此地,常见湖边有一种小鸟,名白顶溪鸲,其大小类燕子,背乌黑、腹部红褐,头顶有一白色斑纹,鸣声“啾啾”,飞行敏捷,时而划过湖面,如蜻蜓点水;时而伫立岩上,形态自若,逗人喜爱。白顶溪鸲以水中浮游生物或小树叶为食,所以常激搏水面捕食觅饵。唐代文学家韩愈有“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唧弯环飞,投叶急哺彀”之诗句,极言“神鸟”衔湖面落叶之情状。宋人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中也描述:“此湫林间阴森,水面湛然,鱼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间落叶,鸟辄唧去,远弃之,终年无一叶能堕波上者。”于是乎,人们就把这种少见的现象——小鸟衔落叶,更加神秘化了。相传下来,便称此鸟为“净水童子”,并说“有片叶寸荑鸟必衔去”。唐贞观年间,天气大旱,京兆尹韩皋取湖水祈雨巧应;宋代,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曾撰《太白山祷雨记》文。由是之后,登山取水祈雨便成习俗,风靡于世。向“神灵”乞求普赐恩泽,是过去人们对自然科学不认识的一种迷信做法。
太白山湖泊之所以奇特,是因为它们是我国内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又因清澈明净,一尘不染,光洁可鉴之故。
万年不融冰洞,位于大太白海之上,拔仙台北下岩崖上,为一天然岩洞。洞深10余米、高3米许。洞顶有岩隙滴水,湿冷阴森,供有太白山神主3尊,系生铁铸像。过去因气候特寒,滴水出岩隙即成钟乳石状冰柱,终年不融,人称“万年不融冰洞”。近代气候转暖,夏季暑热时已不多见有冰存在。
拔仙绝顶,拔仙台是太白山最高巅,从下向上望去,峰顶庙宇凌空,锷刺蓝天,李白有“举手可近月”之形象比喻。然而攀上去,却另是一番景象,台面开阔平坦,向西直通跑马梁,站上拔仙台极目远眺,果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群山小”。至若晴夏景明之时,北望秦川,渭河如带,蜿蜒曲迥,川原似棋盘,阡陌纵横。颜色灰暗处,是村落、城镇与工厂。四顾环视,或石河石海广布,似浪涛翻滚奔腾;深涧、悬崖如刀劈剑削,深不见底;山峦重叠,如犬牙交错;唯拔仙台如鹤立鸡群,群山揖围其下,如众星捧月,景象别致。入夜,晴空月朗之时,山峰含黛,群星灿灿,万籁俱寂,时有微风沙沙。每当夕阳西下或红日初升之时,霞光四射,薄雾彤彤,云涛赤红与金黄深浅相间,向阳岩壁、峰崖一片通红,奇丽壮观。 旧时,登山者由郿县远门口而入,关中各地祷雨取此道,其道险峻,人多视为畏途,然沿途奇景多。近山口1.5公里处为三官池,池水清澈见底。东南行0.5公里许至艾蒿坪,山腰路窄甚,不容换步,只能抚壁挪足。再3公里至小雪岩,溪流西路侧一巨石,石上一树蟠屈,人称婆娑树。行1公里至大雪岩,再行2.5公里至盘龙山,再行1.5公里至小郭集,有太白庙(已废)。行2.5公里至新桃砭,再行1.5公里至仙人桥,凌溪架独木桥(已废),下视三四丈许。过桥200余米,有岩壁阔数十丈,上镌清康熙时三秦观察使贾鉝书“隔断红尘”4字。行2.5公里至小西岔,再行1.5公里至大西岔,再行3.5公里至“接官亭”。东南行5公里至金锁关,路旁石峰如刀劈剑削,高数十仞,下有庙(板房)名万善宫(已废),供奉神主——药王,对面一峰独立云表,其旁稍平处名羊角台,一树生磐石上,俨若危亭。行2.5公里至小石垒(也名万笏山),山陡绝,树皆傍石丛生,行旅借以容足,飞泉横径,垒顶有庙(已废)供本山社神。下石垒,飞泉界道,如疋练。再行1公里许有石踞路侧,圆周丈余,名“儿石”。至此,回望远门,所过崇山峻岭俱成平阜,瞰渭河如一线。再行2公里至大石垒,一峰独立岩表,名独秀峰,顶平旷约半亩许,有庙(已废)。行2.5公里至竹云岭(也名黑风岭),行1公里至黑风门(也名神会天),路险绝,寒风凛冽,唯六月朔至七月望阴霾稍退,俗呼“开山”。行2.5公里至土地岭,傍山石洞供太白神像3尊。由岭西南下行5公里至松花坪,有庙(已废)。行5公里至大壑落,路益险峻,多奇石,如屋宇、如车轮、如饔缶,高下参差。南面高峰旁石坪上列双峰,望之似人遥相对立,名“二仙山”,近有水帘洞。由大壑落行5公里至下坂寺,凿石室供奉太白神像,洞口铁瓦汤房2间(已废)。二仙山南侧为冲天峰(岭),千岩竞秀。行1.5公里许,两山之中有土岭平坦,名骆驼岭(又名望仙石),过岭上行6公里至救苦岭。过岭至瘦鱼岭,石岭脊窄仅尺余,长至数丈,其峰棱峭利,若鱼脊故名。再行7.5公里至上坂寺,多怪石,行1.5公里至寒风关,大石数百,自成一山,上有铁像,铁牌匾书题“呼风唤雨”,一松挺然石上如车盖。行5公里至神洼,倚山行约1.5公里,旁一石台名将台,其下大小斜石支撑如几案,其上平放大石三四盘,大如数间屋。再行1.5公里至雷神峡,峡东西鼯峭壁高万仞。再行5公里至铁香炉山,其旁名孤魂洼,俗称“鬼凹”。再行2.5公里至九牙山,传称的“三山九牙”、“十二重楼”诸景皆散布于此,其石峰或立、或坐、或卧、或仆,如人物、如楼台、如鸟兽状。再行6公里至二里关,也名三天门,自此行1.5公里至大太白海,池水清鉴须发,池岸有庙。池南仰登1公里许至金星洞,也称“万年不化冰洞”。再上行3公里至走马岭(今称跑马梁),东西约20余公里长,其梁之石上有半环状印痕似马踩过称“马蹄印”,从梁向东上行半公里至拔仙台,有庙、亭。越梁南下陡路5公里许至二太白海,有铁碑、铁香炉,再下1公里许至三太白海,再下8公里许至玉皇池,有凌霄殿,附近有三清池、佛池。
今登太白山,北从眉县营头入山,经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局,上行至响水石,再上行至蛟龙寺(多有乌梢蛇,故名)。再上行至黑虎关,再上至蒿坪寺,再上至刘家崖,南行至钟山寺。再西南行至下白云,与从太白县鹦鸽乡柴胡山村登山路线合。
从太白县鹦鸽镇登太白山,可分别以柴胡山、六家村、南塬村三地为起点。由柴胡山启程,东南向上行6.5公里至下白云,与从眉县营头登山路线合,有庙,正殿3间、偏侧小庙1间、道房3间,均年久失修。庙内供菩萨画像3尊,有钟、罄,均为明万历年间铸造。从下白云上行2.5公里至上白云,有庙及新塑像。从上白云上行2.5公里至骆驼树,海拔1805米,庙3间、道房2间、铁像1尊。从骆驼树上行5公里至菩萨山大殿,海拔2095米,庙3间、道房5间,原三教殿3间已倒塌,正殿1980年毁于火,现存瓦千余、铁像4尊(高70厘米)、罄1口(清光绪时铸造)。从大殿上行2.5公里经五台(送经台、梳妆台、别娘台、滴泪台、望乡台)、“一堵墙”、麦垛石,再上行10公里至斗母宫,海拔2750米,有庙,正殿3间,偏殿2间,道房2间。庙内供铁像1尊、有罄1口。此处三座石峰孤立拔地而起,突兀云霄,各名为三皇台、玉皇台、药王台,即太白山斗母奇峰。再行10公里至平安寺,海拔2810米,破庙3间、铁像9尊、铁匾牌1副,此处“云海”壮观,称之“平安云海”为太白山奇景之一。再行10公里至明星寺,海拔2833米,石窟庙1洞、铁像3尊、破钟1口、罄1口,从明星寺上行10公里至放羊寺,海拔3120米,破庙3间,罄1口。庙门旁蹲有石羊。从放羊寺上行10公里至文公庙,海拔3567米,石砌洞庙2座、铁像2尊、木雕像18尊、铁碑3通。从文公庙上行10公里至大太白海(冰蚀湖),海拔3680米。湖面圆形,约13.8余亩大,水清澈可鉴毫发,湖岸有鸟名白顶溪鸲,俗称“净水童子”。湖东岸有庙8间、道房5间、铁像36尊、铁香炉5座、钟1口、云板(云朵状之扁钟)2通。从大太白海南直上至金星洞(称万年不融冰洞),有铁像9尊、钟1口、罄2口。再上行1公里至跑马梁雷神殿(已废),铁像5尊、钟1口、罄1口。向东上行200余米至拔仙台(其上有太白洞),海拔3767.2米,称其胜景为拔仙绝顶。有庙、道房共10间,庙两侧有耳房,后有寿星亭(破残),铁像4尊、木雕像24尊、钟3口、罄6口、云板3通。庙后巨石平台约150平方米,台下万丈深涧。从鹦鸽乡六家村和南塬村登山,沿小径入羊皮沟,再经“鸡上架”至平安寺与前路合。 从太白县黄柏塬镇经偏桥子至曹家河坝北向入龙洞沟上行10公里许至太白庙,海拔1960米。庙成残垣,铁像3尊、钟1口、罄1口。上行10公里至大坪,仅存罄1口(清光绪时铸造)。再上行10公里至将军石,海拔2625米。将军石约7立方米大小,石后有庙3间,板墙破残。从将军石上行约5公里至老庙子,海拔2700米。庙3间,板墙破残。从老庙子上行10余公里至灵光台,海拔2850米。庙5间(破残)、木雕像5尊、钟1口。从灵光台上行10公里至莲花池(一说莲花台),海拔3300米,仅存破罄1口。上行经东原口,再上至万仙阵,海拔3400米,立石如林,高矮参差。东北行乱石中(石海)15公里至佛池,海拔3460米。庙8间、铁像10尊、泥塑像7尊、钟1口、罄2口、铁匾牌1副(清雍正六年三月造),且有散存铁瓦。向东下行2.5公里至玉皇池,海拔3380米。池圆形,约30余亩大,池岸有凌霄殿(较完好),铁像3尊、木雕像15尊、钟2口、罄1口,鼎2口,玉皇池南为三清池(甚小)。从玉皇池北直上5公里至三太白海,形如玉如意勾,海拔3485米,再北直上5公里至二太白海,形如朝笏,8.5亩大小,海拔3580米。有铁碑2通、铁香炉1座、铁像16尊。从二太白海仰登陡坡5公里许至拔仙台。从周至县厚畛子登山,经都督门,西北上行经南天门,再上行至将军石与前路合。再经玉皇池、三太白海、二太白海至拔仙台。
H. 美国约塞米蒂( Yosemite) 国家公园花岗岩景观
1.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概况
约塞米蒂(Yosemite)国家公园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面积为3086km2,公园海拔跨度在2000~13000英尺之间,以多山谷、瀑布、内湖、冰山、冰碛闻名于世,给人们展示了世上罕见的由冰川作用而成的大量的花岗岩浮雕。另外,在公园海拔600~4000m的地带中,还发现存活有许多世上稀有的植物和动物种类。著名的约塞米蒂(Yosemite)谷就位于国家公园内。约塞米蒂谷长约12km,宽800~1800m,谷深300~1500m,是一条典型的冰蚀U型谷。谷地坦,谷壁陡峭。峡谷两侧的众多高耸的花岗岩圆丘、巨石和岩壁是最引人注目的景观。约塞米蒂谷茂密的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源。由出自谷地高处的特纳亚、伊利亚特和约塞米蒂3条溪流汇成的默塞德河从峡谷内穿过,形成了一系列瀑布。其中包括著名的约塞米蒂瀑布,高739m,是北美落差最大的瀑布,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三。
2.花岗岩地貌景观特色
组成约塞米蒂(Yosemite)国家公园的岩石主要是中生代白垩世侵入到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AnnHarris,1999),经过第四纪冰川作用和河流地质作用的塑造、改造,在该公园形成了许多优美壮观的景色,尤其是这里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与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改造密切相关。
公园内花岗岩地貌景观总体上都是由于受到冰川侵蚀后、经球形风化形成的花岗岩岛山、花岗岩圆丘、巨石以及冰川侵蚀而成的U型谷。
1)北圆丘(NorthDome):构成该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闪长岩,由于覆盖其上的冰川消融,顶部因压力的减少而产生微小的膨胀,平行于外表面发育的席状节理相对发育,随着岩石的暴露,机械风化作用会使花岗岩块呈同心层状剥落,由于垂直节理不够发育,因此这样的大型花岗岩块在这种球状风华夏常发育有叶状剥离穹窿(页状剥蚀穹丘),形成了顶部浑圆的穹丘(图4-58)。北圆丘底部的曲线记录了叶状剥落的边缘。在北圆丘下,是1500英尺高的悬崖。
图4-58 北圆丘(NorthDome)(照片来源:http://www.thechidesters.com/photos.htm)
2)半圆丘(HalfDome):半圆丘北边的平面是一个岩石易于滑动的近乎垂直的节理面。节理表面陡峭的特征在图4-58中可以由悬崖底部左边或中间靠下部分笔直或断续的白线所表现出来,垂直的深色线是流水痕迹。半圆丘的尖顶高8852英尺,陡峭的上部平面约2000英尺高。半圆丘是花岗岩块体在垂直节理、水平节理以及冰川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发育。这个著名的地貌景观由于巨大冰川的切割而分成两半,事实上“另一半”是从不存在的。半圆丘陡峭的表面是从平行于垂直节理之间的板状岩石变松散开始的,由于风化作用和块体坡移作用它们一层一层的落下,直到现在仍在继续。半圆丘的陡峭面(图4-59)方向和梅塞德(Merced)河南侧悬崖的方向平行,因此它也许代表了山脉这个地区的“主节理”方向。半圆丘在更新世经受了改造,特纳亚(Tenaya)冰川沿峡谷下移的时候接近半圆丘顶部接近500英尺。冰川作用清理了叶状剥落的岩屑和山麓堆积;由于它沿着平行于垂直节理面的方向运动,于是通过拔蚀作用带走了更多的岩石,留下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陡峭的岩壁。半圆丘的圆形后部是逐渐演化的结果,是叶状剥落岩石表壳形成的。
图4-59 顺着山脊看到的半圆丘(左,照片来源:http://soon2be40.wordpress.com/2009/02/)和从背面看到的半圆丘(右,照片来源:http://www.dsams.net/)
3)Lembert圆丘(Lembert Dome):该圆丘(图4-60)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也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其本为大教堂尖峰花岗闪长岩体的残余块体,由于冰川向西前进过程中对该残块剥蚀、抛光形成了该圆丘,确切地说,它应该是一个大型的羊背石,后期球形风化对其有一定的改造形成了如今的样子。该圆丘西侧的陡壁是由于冰川沿陡峭的倾斜节理面的拔蚀作用而形成。
4)约塞米蒂(Yosemite)峡谷:深邃的约塞米蒂山谷全长超过9英里,最宽处1英里,最窄处只有半英里,蜿蜒的梅塞德河(MercedRiver)贯穿其中(图4-61)。该峡谷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中心,为冰川作用形成的一个典型U型谷,两旁峭壁上到处可见由冰川切削过的痕迹,拔地而起的“落箭岩”,平行的“三兄弟峰”,最有名的莫过于半圆丘(HalfDome)了。由于该峡谷是冰川的运动的主要通道,下切深度大,峡谷两侧曾有许多支流冰川,这些支流冰川冰量少,切割深度浅,因此在峡谷两侧,形成了许多悬谷。由特纳亚、伊利洛特和约塞米蒂3条河汇成的梅塞德河横贯谷底,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瀑布最集结的地区,最有名的是约塞米蒂瀑布。
图4-6 0Lembert圆丘(LembertDome)(照片来源:http://www.yosemitehikes.com/toys/wallpaper/lembert-dome.htm)
中国典型地质景观成因及全球对比
图4-61 约塞米蒂峡谷(摄影:安塞尔·亚当斯;照片来源:http://www.gdphoto.cn/Html/sheyingjichu/2007-9/42787636810.html)I. 残疾人坡道属于建筑还是景观设计范围
残疾人坡道是属于建筑设计考虑的范围
J. 世界著名溶洞景观的美称
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有著名溶洞:京东大溶洞、柞水溶洞、开元溶洞、柞水溶洞、金华溶洞、还有很多很多。。。在网络知道里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