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景观
Ⅰ 南寨石林的海蚀景观集中在哪些地方
南寨复石林的海蚀景观集中于制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与神龟谷,山势不高,易于攀登。
其中,鳄鱼峰又称“一线天”,岩壁陡立两石相倚,中间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地势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著名的古代军事遗址“藏军洞”即在此峰,毗邻有将军洞、丫环洞、五仙洞、三角洞等。
仙女峰有个奇异的岩景,远望如尼姑拜佛,侧观似少女盼郎,近看又如官吏模样,转身细瞧,却又成了西域苦头陀,真是移步换景,面面奇观。
青蛙峰以青蛙跳跃石景而著名,周围有南极仙翁、灵龟昕萧、神龟驮和尚等奇景。
神雕峰的神鹰高鸣”石景气势不凡,那神鹰雄赳赳地蓄势欲飞,十分雄健。还有黑熊、猴王、金鸡、黄牛等象形石头遍布四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神龟谷谷中有岩如龟,伸头向天,做爬行状,神态逼真。此外,天狗吠日、父子相逢等岩景也神形毕肖。
Ⅱ 桂林山水景观的主要成因
A.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一般冰川作用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地区.回桂林山水景观是答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桂林山水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
C.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桂林山水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桂林山水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Ⅲ 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海蚀地貌有哪些
无论是在海边还是一些风力比较强的地区,我们都能看见到被侵蚀的岩石或者是石头儿在海边被侵蚀的现象,成为海蚀,海蚀则是由于海水的冲刷使得岩石呈不断的脱落,或者是不断地侵蚀而形成的一种景观。而海蚀地貌又可分为海牙,海柱,海洞穴以及台地等。所以还是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海浪的冲击下一集外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些侵蚀型的地形,比如一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
Ⅳ 海蚀景观是怎么形成的
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抄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这些千奇白怪的景观是因为山地丘陵的石质海岸面临辽阔海域,深水逼岸,是波浪长期冲刷侵蚀海岸能量集中的岸段,再加上石质海岸本身的风化作用及各部位的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所以就形成各种形态的海蚀现象。
Ⅳ 宝岛海蚀奇观 阅读题
奇妙 迷醉 特殊 就是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线与大海上面的水蒸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自然奇观。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Ⅵ 福建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景观
1.平潭概况
平潭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海中,全县由126个岛、648个有名岩礁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千礁岛县。县址所在的主岛———海坛岛,是我国第五大岛,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岛屿。这里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大陆靠台湾最近的地方;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三县相望,距福州128km、厦门300km,所处区位十分重要。
平潭县的千礁百岛,绝大部分由燕山晚期的花岗岩所构成,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受了的各种外营力的侵蚀,其中尤以球状风化作用为主要风化剥蚀方式,塑造出了的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造型地貌景观。归纳起来,其花岗岩的地表景观有:以龙王头为主的曲折港湾和迷人的沙滩;全岛自成一海蚀地貌的天然博物馆,它们的集中表现有“半洋石帆”的天下奇观,人祖崇拜的“石人覃”,南寨山的石林,由海岸潟湖演化而来的福建第一大淡水湖---36脚湖等等。
图4-37 蘑菇状花岗岩石柱
图4-38 方形石柱群
2.海蚀花岗岩地貌景观
海坛岛百屿环卫,千礁错列,海山辉映,景观是十分奇特的。由于受构造和海水侵蚀的影响,全岛发育了众多雄奇壮观的海蚀地貌,它们体积大、造型奇,气势磅礴,能激发人们强烈的探奇之兴,堪称不可替代的垄断性景观,其佼佼者分别为号称天下奇观的“半洋石帆”、人祖崇拜的“南海天神”---石人覃,以及争奇竞秀,百态千姿的南寨山石林等等(杨逸畴等,2007)。
图4-39 浑圆状石柱群
图4-40 不规则造型的石柱群
(1)半洋石帆造型地貌
半洋石帆又称石牌洋,它位于海坛岛西北海坛海峡北口海中,在这里可见两块花岗岩海蚀柱,参差依托在一船形礁盘内卓立海中,形若石帆,高者33m,低者15m,体积巨大,形象奇特,400多年以来,就一直被誉为“天下奇观”,这是一对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的海蚀柱(图4-41)。该对海蚀柱由均质粗粒白色花岗岩组成,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了强烈的球柱状风化,层层剥落,现在的两石帆皆是球柱状风化剥离出来的新鲜核心部分。柱基1.5m处可见到明显的海蚀凹槽和横向穿洞,表明海水浪蚀也是参与其侵蚀剥蚀的一种重要风化方式。
和“半洋石帆”相陪衬,在看澳村海边平缓倾斜的花岗岩海滩上,还保存着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球状风化造型石景,如层层包裹的同心圆形石蛋(图4-42),以及惟妙惟肖的青蛙仰天、双龟拱桥、鸡窝石蛋、海猪上滩(图4-43)、古脱甲、烟墩炮台、石舢舨、单帆石、双乳石、仙桃石等造型石景,群体荟萃。
图4-41 平潭海蚀柱———“半洋石帆”(据杨逸畴,2007)
图4-42 平潭同心圆形石蛋(据杨逸畴,2007)
更有趣的是这里的花岗岩峰,厚4~5m的红色风化壳中包裹着不少灰白色新鲜的球状风化石核,一些石核滚落下来,在岸壁留下圆形凹坑,可以两相对应(图4-44);有的石核尚未滚落,形成造型“石棺”,几可乱真。而球状风化的组合还形成一座光头凸肚的“弥勒佛”座像,围绕佛座有一条黄褐色的岩脉,就像献给佛像的金色“哈达”(图4-45)。
(2)花岗岩岛山
平潭南部的圹屿岛,有一花岗岩岛山,犹如巨型全裸男性石人,仰卧于海陆边际线上,它由灰白色粗粒花岗岩组成,头枕金色沙滩,脚抵东海碧波,造型奇特,状若天神,身体各部比例匀称(身长330m,体宽150m,胸高36m;头部长33m,宽25m)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他圆圆的光头,耳朵、喉舌俱全,挺胸凸肚,下身阴部赫然,生殖器坚挺斜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图4-46)。其实,石人乃由一巨型球柱状花岗岩风化体所构成,其光头、耳朵皆巨型球状风化丘陵表部残留的石球组合,凸肚光裸圆挺乃花岗岩丘陵作球状风化的凸起表部,下身阴部生殖器是经海浪侵蚀过的风化壳残余部分,近看似倒靴状斜立,相对高4m多,十分传神。石人附近造型石景颇多,著名的有风动石(此石位于人头部左侧,构成“天神”左耳)、锣鼓石、船帆石、八仙围棋石、木鱼石、香炉石、碧桃石、牛鼻石,以及渔翁独钓、双狮戏球等,形成以石人为主景的造型山石群。
图4-43 平潭海猪(花岗岩象形石)(据杨逸畴,2007)
图4-44 平潭风化壳中的球状风化石核(据杨逸畴,2007)
(3)其他海蚀造型景观
海坛岛东北林海突出部位的王爷山,由于东临开敞海域,基岩岸坡直接遭受海浪的强烈冲蚀,发育了宏伟壮观的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沟槽等不同类型的海蚀地貌,峻峭神奇,引人入胜。因景观带有强烈的神秘性而被誉为“仙境”。其主要海蚀造型景观为仙人井,井口直径33m,深43m,洞壁似刀砍斧劈,陡峭无比,壁上有酷似各种飞禽走兽的图纹,靠底部有两个洞口与外面大海相通,海流涌进回去,拍击岸壁,浪花飞溅,碧波泛银,井壁回响,惊心动魄,故有“仙井吼涛”之称。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低潮时,驾舟可进入仙人井,迎着朝阳的映射,可以看到洞内法相妙呈的“金观音”,其神秘诡奇,实在令人感到莫测高深。由于她必须在特定的天气(晴天)和特定的时刻(夏季从日出到上午8时)才清晰显现金光四射,因而带有极大的神秘性,刺激了古往今来不少人的游兴。
图4-45 平潭球状风化———“弥勒佛”(据杨逸畴,2007)
图4-46 平潭球状风化———“石人”(据杨逸畴,2007)
此外,仙人谷谷壁峭立,南壁有洞可通仙人井;蛏蛎礁是仙人井旁的凹型嶂谷,谷壁直立如门,谷外礁石嶙峋,浪击飞瀑,风光绝佳。
在平潭城南山利村东南一片低山丘陵,皆由花岗岩所构成。山上巨岩交错,怪石逞奇,盘根错节,层叠成林。且区内奇洞错列,佳境迭现,造型石景多而且奇,景物集中,可望可及,典型石景可概括为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和神龟峰。尤其是它们当中的各种动物造型,有苍鹰展翅、云豹张牙舞爪、活跃的山猴抓耳挠腮、娇媚的白鹇亭亭玉立……各种飞禽走兽千姿百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有“百兽观园”之称(图4-47)。造型石景的形成是由于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历尽海蚀,再经上升,又接受流水等的风化侵蚀乃至风的吹蚀,终成各种神奇形态。
图4-47 平潭球状风化———“百兽观园”(据杨逸畴,2007)
3.成因分析
平潭岛处于地质上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岩带的东侧,岛上广泛分布着燕山晚期的花岗岩(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晚期,由于强烈的岩浆和断裂活动,形成花岗岩中众多酸性岩脉的穿插和走向以北北东和北西西向的菱格状破裂构造。在以后的地质历史中,构造活动性的升降,受断裂分隔的地块起伏,形成地垒地堑式的构造格局,它们控制着平潭县千礁百岛的基本排列和结构格局,控制着海坛岛港湾岸线的曲折、山地平原的起伏布局形态。其中,特别是众多菱格状节理构造系统,它破坏了花岗岩本身的坚固性和不透水性。平潭岛礁花岗岩内的构造节理是典型的立方系统,这就造成了石蛋地形及其造型地貌发育的良好基础性控制条件。而地下水和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都可随垂直或水平节理透入地中,侵蚀作用能向下深切和向旁侧冲蚀剥蚀,产生冲沟、竖井和谷地以及横向的洞穴等。平潭岛沿海岸的峡谷、悬崖、天生桥、竖井、洞穴等几乎皆沿方格状节理发育所致。山地和丘陵及海岸的一些峻峭地形如悬崖、绝壁、险礁等也主要是沿垂直节理作用的结果(如霜裂寒冻作用、机械风化作用等)。
平潭花岗岩岛屿自形成以来,主要处于隆起状态。新生代晚期受到世界洋面升降(主要由冰期、间冰期所引起的)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也曾一度沉沦海中,遭受海水侵蚀,后又作间歇性上升,故至今在岛上保留着海蚀低山丘陵、沿岸海蚀平台、阶地、海积平原、海滩岩等地貌,并共同组合构成闽东南滨海丘陵岛链地貌。
Ⅶ 海蚀地貌的基岩地貌成因
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平面上看,岸线曲折且曲率大,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海湾奇形怪状,数量多,但通常狭小。一般岬角处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处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来堆积。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垂向上看,由于陆地的山地丘陵的被海侵入,使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嵘,海水直逼崖壁。
沧海桑田,上下千万年。千万年的风吹浪打,千万年的潮至汐退,使得基岩海岸形成极其独特的海蚀地貌。海蚀地貌的发育取决于海岸岩性和外营力两个因素。所谓外营力是指自然侵蚀力,在海岸以波浪潮汐为最主要。正是在岁岁不止的外营力的作用下,软硬不一的岩石组成的基岩海岸便会造出许多让人惊心动魄的地貌景观:有的海岸向海一侧是陡峭的断崖,称海蚀崖;有的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沙滩,称为海蚀滩;有的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石滩,称为海蚀平台;有的在岸边、海上竖立着孤独的石柱子或高耸岩体,称为海蚀柱,如青岛海滨的石老人、芝岛的石公公、屺姆岛的将军石、山海关的姜女坟和海南岛三亚附近的“南天一柱”等。此外,还可以在海蚀地貌中见到不少洞穴,称为海蚀洞、海蚀穴等等,形态种种。
这些千奇白怪的景观是因为山地丘陵的石质海岸面临辽阔海域,深水逼岸,是波浪长期冲刷侵蚀海岸能量集中的岸段,再加上石质海岸本身的风化作用及各部位的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所以就形成各种形态的海蚀现象。
Ⅷ 在远离海岸线的陆地上见到海蚀崖意味着什么
说明原来这片陆地可能被海水淹没,受到海水侵蚀
以此可以作为考察这片区域海陆变化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