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党徽景观

党徽景观

发布时间: 2021-02-27 15:58:43

1. 关于中山陵的历史

中山陵
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余分别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于此。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 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 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常。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 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2. 党组织活动计划

征 集 建 议
根据群众参与度保留节目
保留节目除了表彰、奉献等活动外,可以试今年开展活动的群众参与程度和群众好评度进行确定。[详细]

开展“身边党员集中履诺周”活动
建议党员节日党员承诺工作相结合,开展“身边党员集中履诺周”活动。[详细]

有南湖特色的党员关爱形式
党员节作为有南湖特色的党员关爱形式,应该长期坚持,内容与形式与时俱进。[详细]

举办一次党史图片展
举办一次党史图片展。分诞生、成长、夺取政权、改革开放成果等章节,展示我党一路走来的光辉旅程![详细]

开展“再走红色之旅,重温峥嵘岁月”活动
组织党员以南湖红船为启航点,探访井岗山延安等革命胜地,缅怀先烈,鼓舞干劲。[详细]

放假半天
放假半天!集中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文娱演出,将建党日活动推向高潮。[详细]

捐赠书籍
由各支部向每一位党员赠送我党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战题材的书籍,为联系村、社区捐赠一批反映我党光辉历程的书籍。[详细]

赠送生日贺卡
赠送生日贺卡,火红的封面,闪闪发光的党徽,打开这样一个特殊的贺卡,里面洋溢着热情的政治生日贺词。[详细]

开展党员基层共建活动
党的生日结合“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到结对村、社区或党建联系点过党的生日活动。[详细]

建设文化主题公园
节日需要热烈喜庆氛围,需要群众的热情参与。以党的80多年来的成长经历,党的领导人各个时期相关的名人趣事为主题。[详细]

创建“中国共产党党建高峰论坛”
在党员的节日构建中设置“党建高峰论坛”,聘请国内外党校理论学者或者资深学者参与交流讨论。[详细]

进行专题谈话
进行专题谈话。在党员过“政治生日”时,由支部书记与党员谈话,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详细]

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册
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册,将党员名单按入党日期排出“政政治生日”序列。[详细]

党员文艺汇演
节日不仅要有形式,也要有内涵。我们可以通过举行党员文艺汇演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大家感受到党员的风貌。[详细]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作为我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应当突出红色和绿色的有机结合,即要把南湖红船作为一个红色亮点。[详细]

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的生日”联欢
如青年党员联谊活动,中老年党员联谊活动等,为全区党员之间的交流互通搭建平台。[详细]

开展活力庆7.1,运动度节日活动
组织开展如羽毛球、网球等对抗性的体育运动,1927年共产党员挥洒满腔热血建党,当代共产党员挥洒热汗度过党的生日。[详细]

开展7.1爱心一日捐活动
开展7.1爱心一日捐活动。以 7或7的倍数为额度进行爱心捐款活动。[详细]

举办“红色派对”
举办“红色派对”,发放“红包”——节日贺卡、纪念徽章、健身用品、休闲礼品等。[详细]

创意规划党的诞生地系列活动项目
成立专家团队,创意规划党的诞生地系列活动项目,与电视媒体合作,外景设置“红色革命之旅”大型冲关“七•一”主题节目。[详细]

到人民英雄园悼念革命先烈
“饮水不忘挖井人”,在党的生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党员到人民英雄园悼念革命先烈。[详细]

党员志愿者活动
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争取把我区党员志愿者队伍打造成一张响亮的名片。[详细]

网上留言或者短信征集作为党员的骄傲
使党员能够深切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详细]

党员奉献总结日
要“党员奉献、群众参与”为目标,要把党的生日打造成党员思想汇报日、党员奉献总结日、群众工作评价日。[详细]

开展“我入党的日子”征文活动
通过征文活动,使党员重温自己入党时的点点滴滴,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畅谈自己入党时的感受。[详细]

为生活困难党员送节日礼
建议党员干部到各村、社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粮、油等慰问品。[详细]

大力组织宣传
激励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深入挖掘典型,采取多种举措,及时对各类活动进行宣传,提升知名度。[详细]

认真搞好策划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严密组织,精心策划,将内在的活动实质转化为有生命力的宣传载体,让人在实地参观。[详细]

深刻挖掘内涵
深度挖掘活动的精神实质,要像提炼“红船精神”那样,统一制作较为权威的宣传画册或电视专题片,形成宣传合力。[详细]

科学发展我先行
可参照各类纪念日活动的做法,每年设计一个主题词,今年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详细]

“红色七月”主题实践活动
主题目标设计,可放在凝聚精气神,打造团队精神;传递党的温暖;追昔抚今谈信仰,重塑新时期党员形象等方面。[详细]

开展一次培训
党组织不能只限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也要组织已入党的同志的培训,力争在一届内使全体党员培训一次。[详细]

开展一次活动
即每个党的生日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活动,即要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相关的活动。[详细]

强化一个意识
即通过每年党的生日的庆祝活动,不断强化每个党员的意识,不忘自己是名中共党员,不忘党的宗旨。[详细]

建党积极分子座谈会
召开一次建党积极分子座谈会,通过座谈,增强建党积极分子坚信党的信念。座谈会围绕对党的信念、入党动机。[详细]

读一本好书
为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全区党员结合自己本职工作,选读一本书,进行精读。[详细]

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全区老党员老干部活动
主要党政领导逐户走访看望全区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生活困难党员同志,送去节日问候。[详细]

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创业、创新、创优”三创活动,开展“送温暖、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送科技下乡。[详细]

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全区“招商引资攻艰年、转型升级推进年和城乡统筹突破年”的主题活动。[详细]

组织一次党员座谈会、忆党恩活动
全区各镇、街道及区级部门党(总)支部组织一次党员座谈会,党员结合各自成长历史,忆党恩,借以增进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详细]

开展一次学习参观活动
利用我市革命遗址资源多,历史内容丰富的优势,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迎“七一” 学习参观活动。[详细]

开设“南湖党员活动角”
依托南湖革命胜地在七一广场等地开设“南湖党员活动角”,可开展革命游历史知识竟猜、趣味性游园、志愿服务等活动。[详细]

开展“了解历史、解剖自己”党史论坛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培训、讲座、演讲、征文、竞赛、参观、拓展、文艺等活动)在党员中开展我党成长历程知识的学习。[详细]

党员感恩日
7月1日全体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插上一面党旗,以此来感谢中国共产党成为我们个为党员学习工作生活的坚强后盾。[详细]

开展“七个一”活动
在“七一”期间开展“七个一”活动:开展一次党性教育,结合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详细]

党建工作“回头看”活动
开展党建工作“回头看”活动。每个党员对照年初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半年来党建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详细]

南湖区庆“七•一”系列活动
举办南湖区庆“七·一”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广大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精心编排节目,讴歌党的光辉历程。[详细]

组织上门服务队伍和设立集中服务点
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行业、岗位特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基准,组织上门服务队伍和设立集中服务点。[详细]

实地考察嘉兴水质
我认为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广大共产党员要实地考察嘉兴水质,深刻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和治理的紧迫性。[详细]

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
以基层党委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举重一次有一定规模声势的 “国旗在革命圣地升起,党旗在我心中飘扬”升旗仪式。[详细]

开展一次组织生活
以基层支部为单位,向全体党员赠送入党日纪念卡,寄语祝福送上党组织关爱。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一次支部组织生活。[详细]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可以为身边同事、为社区邻居、为亲朋好友甚至至亲家人,不管熟悉和不熟悉,力所能及向周边传达友爱和微笑。[详细]

瞻仰“红船”, 上“水上党课”
每年“七一”前后,区级机关各部门党组织分批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学积极分子参观党的一大会址纪念馆,瞻仰“红船”。[详细]

齐聚区府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合唱革命歌曲
“七一”和“十一”当天,建议区委组织部组织各部门全体党员和入学积极分子齐聚区政府南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详细]

公布招待费开支列排名榜
“七一”当天,建议在区府A楼大厅醒目位置,由区审计局和区纪委监察局联合公布半年来各部门招待费开支情况,列出排名榜。[详细]

老党员座谈会
在党的“7.1”生日前夕召开一次老党员座谈会。内容:回顾党史,自己当年入党和积极工作要求进步的历史。[详细]

表彰先进事迹
表彰党员中的先进事迹,学先进,促提高。[详细]

革命圣地生活
在建党88周年之际,组织党员到革命圣地去过一次特别的组织生活。[详细]

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故事
嘉兴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勇争先,取得了光辉成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儿女前来南湖创新创业。[详细]

红色景观开放日
除了南湖红船,嘉兴还有很多与红色历史相关的人文景观和纪念遗址,例如沈钧儒故居、朱生豪故居、金九避难处等等。[详细]

“迎七一、真情颂党恩”歌咏比赛
开展“迎七一、真情颂党恩”歌咏比赛,在党员的节日里,让我们的老党员、新党员重温中共共产党88年来的风雨历程。[详细]

观看革命老片
组织全体党员观看革命老片,特别是党88周年来的风雨历程纪录片。[详细]

红色短信编写评选大赛
通过红色短信编写大赛,可以使得党员们为编写短信而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党史等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及历史知识。[详细]

乘座南湖新区免费观光巴士
南湖区新开通二条南湖新区免费观光巴士,为了向全市(区)广大党员、群众宣传、推荐南湖区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的成就。[详细]

参加文体活动
作为党的节日,必须组织全体党员参与,以支部为单位,开展适合每位党员参加、既丰富多彩又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详细]

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
作为党组织,要在党的节日期间,通过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共产党员的心声,关爱困难党员。[详细]

组织和发现新嘉兴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通过组织和发现新嘉兴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嘉兴人在我市的数量逐年增加,在不同岗位上为推动嘉兴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详细]

党性教育
树立、表彰一批典型或利用发展一批党员,开展一次党性教育。[详细]

集中公益活动
开展一次集中公益活动。首先由一名党员在中学或小学开展一次党课教育, 然后开展一次集中捡拾白色垃圾活动。[详细]

老干部党员与年轻干部党员结对
开展一次老干部党员与年轻干部党员结对,在工作上给予帮助,老干部多教年轻干部学习处事经验,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详细]

创业党员与贫困党员结对
创业党员与贫困党员结对,双方多联系、多走动。学习与传授各类技术,帮助脱贫致富,再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老党员慰问活动
开展一次党龄50周年老党员慰问活动。[详细]

组织党员座谈会
由社区党总支组织组织党员座谈会,党员结合自己的成长历史,谈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详细]

出宣传板报
出一期宣传板报。 主题:庆祝建党86周年,展示党86周年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详细]

党员电教展播活动
深入挖掘和宣传报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加强正面引导,教育党员,扎扎实实开展好庆“七一”党员电教展播活动。[详细]

党员义工
党员义工到社区义务劳动。内容:打扫街道、清理花圃、草坪杂物等。[详细]

党支委民主生活会
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学习与自查,。以找一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表一表在今后工作中要如何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主题活动。[详细]

“红船时代先锋”系列报道
开展以“红船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宣传报道,对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整改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报道。[详细]

党员睦邻节活动
举办一系列的党员睦邻节活动。党员的面积分布比较广,大家在一起的活动时间比较少,可以进行一定的比赛等活动。[详细]

“再回红船”集体活动
举办一次集体的会活动,活动名称为:"再回红船",主要是以回到1921已党刚刚成立的地方,让党员同志知道党的艰辛路程。[详细]

重温入党誓词 永葆党员本色
为纪念七一党的生日的到来,开展一次纪念党的生日、重温入党誓词、永葆党员本色的活动。前往嘉兴市南湖革民纪念馆参观。[详细]

南湖区党员奉献日
将每年的七月一日订为“南湖区党员奉献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党员上街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详细]

大型文艺演出
可在每年七月一日,以乡镇、街道、社区为单位,组织由党员自编、自演的大型文艺演出。[详细]

“优秀党员在身边”电视评选
开展一次“优秀党员在身边”电视评选活动,邀请在南湖区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党员”,在电视上进行事迹宣传。[详细]

建领导小组
建领导小组,打造党的生日为党员节日的氛围和环境,提升建党建高地的意识。建立以区、街道、社区(村)三级领导小组网络。[详细]

重筹划运作
重筹划运作,制订党的生日为党员节日的方案和计划,整合建党建高地的资源。筹划中要注意3点:一是财政倾斜,资金配套。[详细]

强关爱激励
强关爱激励,突出党的生日为党员节日的品牌和特色,落实有效举措。全区统一在“七一”节全区党员放假半天。[详细]

南湖区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
组织举办一次“南湖区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或“南湖区党员先进事迹汇报图片、文选展览会”,向市民介绍成果汇报。[详细]

慰问老党员、上门送温暖
开展一次“慰问老党员、上门送温暖”活动,对“因公牺牲、因公受功、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孤寡、贫困”的老党员慰问。[详细]

“我为党旗增光彩”征文比赛
开展一次“七一”——我们的节日,征文内容以“我为党旗增光彩”为主题,突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革命性和先进性的征文活动。[详细]

“建党88周年”知识竞赛
开展一次“建党88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在“南湖日报,南湖晚报”,选登知识竞赛题,也可南湖新闻网上选登。[详细]

“黑板报”比赛
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黑板报”比赛,由区政府,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组成“迎七一、祝党生日”为主题的黑板报。[详细]

党员书画比赛
开展一次“党员书画比赛”活动,活动作品可在文艺演出气场所展览,或在市图书馆或其它场所展出。[详细]

党员义务劳动日
开展一次“党员义务劳动日”活动,“七一”当天,由区政府、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党员组成,为市民开展一次义务劳动日。[详细]

党员文艺宣传
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党员文艺宣传”活动,在本区几个主要宣传点,由各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区文艺宣传队、参加演出活动。[详细]

党员游行活动
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党员游行活动”,由区政府组织,并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安、武警、街道、社区党员组成。[详细]

3. 中山陵的陵园建筑

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山下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墓道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与四周的围墙形成了大钟的本体。最高处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平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现为大钟的钟钮。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为迎孙中山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榇大道,名“中山路”(又称中山大道)。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陵园路)
中山陵墓道,由博爱坊至陵门,全长440米,宽36米,分辟三道,中间的一条宽12米,为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两条道路,各宽4.6米,植桧柏各二行。在墓道两侧之间,由南相北,对称地排列了五对长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桧柏对称地种植在每一对花池里,紧紧地护卫在中道两侧,显得高洁峻拔,气势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谒陵者走在松柏侍立的墓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中山陵第六平台继续拾级攀至第七层平台,此大平台上布置了一对仿铜石狮子。此为福建著名雕刻铺蒋源成的第三代传人蒋文子所制,雕刻艺术极为奇妙,在两只石狮的口中,各有一只圆球,能在口中自由转动而不会掉出。后来,在汪伪时期,西侧一只雌狮的牙齿被损坏了,圆球也就此失落。雌狮脚下一只小狮也被盗走了。 孝经鼎 孝经鼎位于中山陵正南面,1929年,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中山陵后,戴季陶和国立中山大学全体同学为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决定捐资铸造一尊铜鼎,安放在中山陵前。
孝经鼎由金陵兵工厂铸造。戴季陶对此鼎的设计和铸造极为重视。1932年04月09日,他以书面形式,对有关设计和铸造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圆形铜鼎,鼎上五方(万一五方不易妥当,则六方亦可)、三级。鼎亭全部黄铜吹色(造法全由陵园作主)。向外正面刻八德字;向内正面刻智、仁、勇三字,全部集总理字。鼎内藏四方铜碑,上刻戴太夫人书孝经(如字太大时,可用照相缩小)。下面三级石台。四面栏杆石级全部雕花。”从现存铜鼎石台来看,基本上是与戴季陶的要求一致的。
1933年05月07日,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铜鼎奠基典礼。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临现场,戴季陶致词。致词毕,戴季陶和辛树帜俩人小心翼翼地将一只铜箱共同放入石匣中,铜箱面刻戴季陶所书的《总理遗嘱》,箱内贮存着中山大学在南京的师生所恭录的《总理遗教》。铜箱放入石匣后,由戴季陶将水泥注入石匣内封固,然后,将石匣徐徐放入距地面深约三米的地基中。随后,建造石台,铸造铜鼎。由此,中山陵园又添新景观。
孝经鼎为青铜铸造,造型别具一格。从构造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下为铜鼓状的底座,通体饰有花纹,平面光滑如镜,正中刻有一个五角星,五角星周围刻有“设计监造者”五个字,然后是一个圆圈,圆圈外围刻有夏行时、韩栋、杨光煦等11位监造者的姓名,铜鼎的三足就镶嵌在底座平面之上;中部为铜鼎的主体,双立耳,二足部位饰有三只张口的狮子头,腹部为圆形,朝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智、仁、勇”三字,朝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尽管已被磨去,今仍可见痕迹,腹部稍下方,铸有楷书书写的“国立中山大学敬献”八字;铜鼎口沿上部为一座六柱、三重檐的六角攒尖顶亭子,屋面覆小瓦,亭内竖有六方长方形的铜碑,上刻戴季陶之母黄太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整个鼎高4.25米,重约5吨,腹部最大直径1.21米(一说1.3米),造价1.3万元。
石台平面呈八角形,其内部为钢筋混凝土构筑,表面镶苏州花岗岩。石台高约三米,分为三层,低层直径约16米,中层直径12.7米,上层直径4米,每层石台边缘都围有雕花花岗岩石栏杆。石台中央有一个用汉白玉雕琢的圆形石墩(又称鼎座),铜鼎就放置在这个石墩上。石台造价2.27万元。
铜鼎和石台堪称珠联璧合,不可分离,不过在“文革”期间,孝经铜鼎从石台上被拆下,运送到中山陵园工程队的院子里保管,而将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安放到此石台上。直到1985年03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60周年前夕,有关部门方将孙中山铜像迁到藏经楼孙中山纪念馆广场,孝经鼎才又重新安放在原石台上。 博爱坊 中山陵牌坊亦称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处,谒陵凭吊者必经于此。整座牌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和风格。牌坊高11米,宽17.3米,三间四柱冲天式。
牌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是长方形的大石座。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的图案。在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镶有石额一方,镌刻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二字,因此,这座牌坊被称为博爱坊。
石牌坊横楣上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宽博大方,空间开阔,予人畅想无穷。孙中山先生平时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南京也因此而被誉为博爱之都。 陵门 陵门建筑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的正中,门前是一块宽阔的的水泥平台,能容纳一万多人。平台两侧是绒毯般的草坪。在左右草坪上,互相对称的十棵四季长青的黄杨球,还有六株名贵的千头松,其状如伞,异常优美。陵门的外面,两边有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把中山陵墓拱卫在里面。
在陵门的两旁,有一对汉白玉石狮,颈毛光滑柔软,张口正视前方,形态逼真。用这对石狮分列建筑物的两侧,从而使建筑物更加突出,显得陵门气势磅礴。
陵门建在水泥大平台之上,但要比大平台高得多。游人登上20级花岗石台阶,方才到达陵门。它的平面为长方形,宽24米,进深8.8米,高16.5米,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但全部用花岗石建成,其斗拱、梁、枋等处的图案花纹,均雕刻得十分精致。
陵门的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较大,两边稍小,由于两边门略为小点,觉得中门有了尺度感,显示出高大。而南面三扇门都有梅花空格仿紫铜双扉,北面三扇门,则仅有门洞而无门扉,南面正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天下为公”四个馏金大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端庄朴实,雄迈俊逸。
陵门面阔实五为间,东西各一小间,常年门扉关闭,里面存放六顶藤制轿子,二顶为躺式的,四顶为坐式的,为国内外年迈要人谒陵时乘坐。这些轿子“文革”期间搬到音乐台化妆室保管。
陵门前大平台东西各建有一座硬山卷棚式的相对称的休息室,屋面覆盖蓝色琉璃瓦。东房做卫士室,西房作休息室,室内装有洗手间设备,实际上是两座象征性点缀建筑物。 碑亭 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为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高17米,宽12.2米,平面近似方形。
墓碑为,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当年建造墓碑时,曾向国内各省广泛征求墓碑材料。福建省选制了一块庞大的花岗石碑料,当在装运时,由于体积太大,又极其沉重,装上船不久,就沉没到水里去了。于是,只好又从福建赶制了第二块花岗石运到南京来。从南京下关码头全靠人工滚木一步一步地移到紫金山下,再从山下运到山坡碑亭工地,耗时达四十余天,由此可见当时工程艰巨和宏大以及建筑工人坚韧不拔的毅力。现在,人们在碑亭里见到的大石碑,就是用当年第二块福建花岗石制成的。
关于碑亭中的墓碑碑文,在陵墓工程刚开始兴工的时候,1926年03月18日,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曾讨论过。当时准备在中山陵为孙中山先生刻墓碑、墓志铭、传记等,并且作了分工,由汪精卫写碑文,胡汉民作墓志铭,吴稚晖写传文,张静江撰记文。可是,过了将近两年多的时间,这些碑文内容都没有确定下来,到1928年01月07日,葬事筹备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故以不用为宜。并且决定由谭延闿书写碑文。
1930年03月07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又明确规定了碑文的内容和书写格式,在这块大石碑的正面自右至左竖刻三行鎏金碑文: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
字为颜体,笔画流畅,结构严谨,雄健有力。 石阶 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
而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象征当时国民党参众二院议员为339人,寓意每人作为一个台阶,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其中的9寓意九州大同。迎面的这一段共有290阶,分为8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全部用苏州金山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
石阶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庄严雄伟的“警钟形”整体。中山陵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巧妙地把392级石阶分成10段,这种布局,独具匠心,颇有特色。由下向上仰视,只见台阶,而不见平台;但从上向下俯视,只见平台,而不见台阶。从第七层平台继续攀登30级、42级,54级石阶,分别到达第八、第九、第十层平台。这里已接近陵墓,坡度较陡,更加突出了祭堂和陵墓的雄伟气势。这126级石阶的两侧建有石栏杆,又在石阶上纵向设两行栏杆,将石阶分隔为三道。中山陵的祭堂,就建在第十层平台上,但从第十层平台还要往上走过9级石阶,方能进入祭堂大门。到这里,中山陵一共是10层平台,392级石阶。 祭堂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祭堂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权”字样,由张静江书写六个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总理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当时,设计师吕彦直原先的设计中,碑亭、陵门的屋顶用琉璃瓦,而祭堂则采用铜瓦。铜瓦虽然坚固,但价格昂贵,葬事筹备委员会便决定改为琉璃瓦:檐下各筑石斗拱飞檐二层,堂之南面有三个拱门,上刻花纹,各门设梅花空格的紫铜门二扇,
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像,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那凝视着前方的深邃目光,那凝重的身躯,给肃立于此的人们以难忘的启迪。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殿堂四周有反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
祭堂前面东西两侧,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是用福建花岗石雕琢而成的。华表高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1米。华表的断面为六角形,六面均饰浮雕卷云纹。远远望去,华表仿佛直插青天,富有很强的立体感。大石阶边的两侧石座上,各置紫铜带盖的铜鼎一尊。华表与铜鼎,把祭堂衬托得更加宏伟壮丽,又增添了肃穆和寄托哀思的气氛。 墓室 进门为圆形的浩气长存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随着中山的免费开放,参观中山陵的客流大幅度剧增,中山陵的游客量每天都达到近三万人,双休日接近五至六万,由于灵堂墓室小门太过狭小,只有一米一,内部空间也只有六十平方左右,为了杜绝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更是出于游客的安全考虑,以及对文物的保护,一般不开放墓室,但在重大节庆日将适时开放。 陵园周边 中山陵附近,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简介 图片 音乐台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色栏杆;卷棚顶,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色;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色八角形小瓷砖。“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藏经楼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 美龄宫 美龄宫是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装饰以旋子彩绘,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独一无二。四周林木藏盛,终年百花飘香。汽车可直抵宫门,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

4. 党旗经过了几次修改

总共经历了9次修改。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明确统一的旗帜与徽标。直到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仍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同时沿用了北伐时所用国民党陆军军旗。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后,各地武装起义相继展开。这时,中共中央虽然确定了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方针,但仍提出组织工农暴动于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

出于对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以中共湖南省委名义给中共中央的信中郑重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

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再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明确:必须要“打出共产党的旗子”,革命才能成功。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卢德铭等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秋收起义,部队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提出秋收起义应该打出一面自己的旗帜,并责成工农革命军参谋何长工具体负责。

据何长工回忆:“旗子和袖章图案是当时师部副官杨立三同志和我在修水设计,并请人按图案制作的”,“由我设计制作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颗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十分威武……”

就这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旗”成为中国共产党真正亮出的第一面正式旗帜。从此,中国共产党人鲜明地举起了自己的旗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据亲历者回忆,军旗设计好之后,修水县数十名裁缝义务承担了军旗的缝制任务,布店老板无偿献出当地的平江红布,突击制作了100面红旗及1000枚袖章,标识不同的部队番号后,分发到各团、营、连级单位。遗憾的是,由于动荡的战争环境,这100面旗帜没能保存下来。

1958年9月5日,何长工在解放军总直机关马列主义业余大学作报告时曾说:“这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就成立起来了。在中国、在东方,第一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打出的第一面旗帜———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从旗帜的图案元素上看,这面军旗已经具备了日后党旗式样的主要元素,此后的党旗与这面军旗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

早期没有统一规格样式

秋收起义后,1927年9月1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通过决议,宣布“八月决议案中关于左派国民党运动与其旗帜下执行暴动的一条必须取消”,从此放弃“左派国民党”的旗帜,提出宣传和建立苏维埃的口号。

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14号)———南方局、省委联席会议通过的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指出:“一律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与国际旗同。”

这是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作出的关于党的旗帜的正式决定。“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的中共党旗图案式样,基本框定了党旗的轮廓和构成要素。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的将士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等徽章抛弃在街上,换上红领带。一时间,“镰刀斧头交叉的红旗,飘展于全广州市”。

随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爆发,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迅速铺开。各地党组织在领导武装暴动的过程中,纷纷打出代表工农武装的五星、镰刀、斧头或锤头等图案组成的红旗。

此时使用的党旗,都是各级党组织就地选材制作,限于当时的艰苦环境,还未形成统一的规格样式。从今天看,这些形制各异的旗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党史资料。

中共中央军委于1930年4月和9月分别颁布《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和《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对红军军旗作出规定。

在此基础上,1931年3月18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红军旗帜镰刀、锤子和五角星的图案样式,规定把五角星提到旗顶一侧,突出党的领导地位,镰刀锤子放在旗中央,突出工农阶级地位,五星、镰锤一律用金黄色,以增强美感。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上通过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关于国徽、国旗及军旗的决定》,正式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徽、国旗和军旗。这对今后党旗党徽的规范和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举民族团结的大旗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旗帜在长征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精神鼓舞作用。

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和部族武装的阻挡。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纪律,绝不向彝族同胞开枪。彝族果基家族首领果基·小叶丹深受感动,与刘伯承司令员按照彝族习俗歃血为盟,举行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红军授予他“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随后,小叶丹用七天时间将中央红军全部护送出100余里的彝族区。

红军通过后,“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在小叶丹的带领下,联合其他家族,与国民党军队斗争了五年多。在艰苦的岁月里,小叶丹把队旗当作民族团结的见证和民族解放的希望,珍藏在贴身衣服的夹层里,以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查和迫害。

1941年,小叶丹被捕前,将队旗交到妻子和弟弟手中,说:只有共产党、红军讲民族平等,把我们彝人当人看。万一我死后,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刘司令!

1942年6月18日,在国民党挑起的彝族内部械斗中,出狱不久的小叶丹遭到被国民党军队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不幸身亡,年仅49岁。

1950年,冕宁县解放。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将珍藏的“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郑重交到了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的手中。后来,刘伯承又将这面队旗转交军事博物馆收藏。

高举团结抗战的大旗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以民族大义为重,为抗日救国,忍痛脱掉红军军装、摘下红军帽,换上国民革命军军服、戴上青天白日帽徽,又一次举起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

许多红军战士为换装而想不通,改编后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曾动情地说:“我们取下红星,不是要丢掉它,这里有烈士的鲜血和我们的理想;要往远处看,为了抗日救国,可以把红星保存起来,把它放在心坎里;红星在我们心里,就不会迷失方向……”

此后,中国共产党为亮明政治和民族立场,更好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既适应敌后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建设的需要,同时又不影响国共合作的大局,一度以中华民国国旗作为战旗。

在陕甘宁边区,在各抗日根据地,在开展党的工作和重大纪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党旗仍高高飘扬,起着巨大的引领和号召作用。

1939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山东分局妇女干部赵煜琴被派到沂水县马头崖村开展党的活动。赵煜琴与几位妇女干部缝制了一面党旗,交给当时马头崖村党支部书记刘洪秀。此后,这面党旗见证了马头崖几批新党员的加入以及当地共产党员对侵略者的不屈反抗。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刘洪秀与妻子为了不暴露党的组织,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眼皮底下将这面党旗救出险境,保护了当地党组织。这面党旗被他们珍藏了50年,直到1989年捐献给沂水县档案馆。这也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发现的第一面党旗。

七大首次在全会上悬挂党旗

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作为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应该有自己正式的统一的旗帜。

194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会议,正式确定了党旗的样式:“中共党旗样式,长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并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

按照政治局会议决议,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制作的党旗,横120厘米、竖80厘米,左上角中间(全旗1/4处)为黄色“斧头镰刀”交叉组成的党徽图案,其直径为30厘米,旗杆套为白色,宽6.5厘米,旗杆套不包括在整面旗的尺度之内。这样,中国共产党制作的第一批规范的党旗在延安诞生了。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经过紧张周密地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

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左右两侧斜插着六面鲜艳的党旗,红色的旗面、黄色的镰刀锤头分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悬挂党旗。

在大会召开前,七大筹委会收到各地代表的许多来信,要求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研究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建议党旗式样应统一规范,要体现地域化、民族化的特点。为此,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党旗党歌委员会,全面负责相关事宜。

七大召开期间,党旗党歌委员会发出征集党旗图样的通知,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收到来自延安党政军领导机关、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联防军政治部等单位和个人的230多幅党旗设计稿。

总体来看,应征图样基本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着革命,黄色代表革命的万丈光芒,意指无产阶级必将取得革命的胜利,开创无限光明的新世界。图案意象上,以镰刀、锤头、枪矛、五角星等元素出现的频率最高。

历时81载写入党章

新中国成立前夕,鉴于各地询问党旗制式者甚多,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49年6月15日下发关于党旗问题的通知:一、中共党旗过去无正式规定,现正在拟制中;在未颁布前各地不要自行公布党旗格式尺寸及解释。

二、群众自行悬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或锤镰旗或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者,均听便。但误挂苏联国旗者,应善意劝止,免滋误会与造谣。三、苏联国旗为红底,左上角有黄色交叉之锤镰,其上有黄五角星,长与高为二比一。苏联无党旗。

1950年6月,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党的生日到来之际,各地纷纷询问党旗事宜。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亲自安排参与国徽设计的钟灵绘制了三种党旗式样,并写信请示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经研究,由中央组织部拟定党旗制作方案。

随后,中央组织部就党旗制作作出规定:“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镰刀斧头。旗杆套为白色。”“党旗国旗同时悬挂时,国旗在右党旗在左。”

1951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对华东局关于党旗式样的请示予以批复:“在党中央未正式规定出党旗的统一式样以前,在党的三十周年纪念时,各地可按旧例,一律采用红旗加镰刀锤头,不必在旗上加中国共产党等字。”

195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公布党旗的统一图案事项,再度发文:“中央同志意见,此事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此过渡时期,只能沿旧例,仍用红旗左上角缀以锤头镰刀的样式。”“党旗上只有锤头镰刀,并无五星(苏联国旗上有五星),此点请注意。”

红色旗面、黄色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图案,构成了党旗的基本框架,这种基本样式沿用至今。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召开,会场主席台上方第一次悬挂了党徽。从此,会场悬挂党徽成为此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惯例。然而此时的党徽图案是方柄镰刀和方形锤头的组合,在细节上仍不同于今天的党徽。

1995年4月,中共中央责成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1996年9月21日,经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此《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规定》共12条,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附有标准图案和制法说明。至此,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终于有了统一而明确的规范。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1月14日,在党的十六大闭幕会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新修改的党章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作为第十一章,对党徽党旗图案的性质、制作和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81年,党徽党旗制度在党章中得以确立和规范。这对于维护党徽党旗尊严,增强党的感召力、凝聚力,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组织纪律性,意义重大。

5. 中山陵有哪些景点

1、孝经鼎

孝经鼎位于中山陵正南面,1929年,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中山陵后,戴季陶和国立中山大学全体同学为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决定捐资铸造一尊铜鼎,安放在中山陵前。

2、博爱坊

中山陵牌坊亦称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处,谒陵凭吊者必经于此。整座牌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和风格。牌坊高11米,宽17.3米,三间四柱冲天式。

牌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是长方形的大石座。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的图案。

3、陵门

陵门建筑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的正中,门前是一块宽阔的水泥平台,能容纳一万多人。平台两侧是绒毯般的草坪。

在左右草坪上,互相对称的十棵四季长青的黄杨球,还有六株名贵的千头松,其状如伞,异常优美。陵门的外面,两边有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把中山陵墓拱卫在里面。

4、碑亭

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为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高17米,宽12.2米,平面近似方形。

墓碑为,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当年建造墓碑时,曾向国内各省广泛征求墓碑材料。

5、祭堂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

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6. 中国共产党党旗的演进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红色党旗上的唯一图案标识,是金黄色的党徽。
    一、以俄为师,把“镰刀斧头”作为中国共产党旗帜上的主要标识。
    1920年6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8月,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于8月13日、9月16日写给毛泽东的两封信中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并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对于时局之我见》,称“吾党”为“社会党”,后又改称为“共产党”。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有了名称后,组织也相继建立,但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还顾不上党徽党旗的设计制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前期这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尚未制作统一的党徽和党旗。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旗徽标识不是在成立时就有的,是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和需要,逐步形成和确定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由于有俄国共产党人帮助建党并参会,党的会议上多用俄共(布)的苏维埃旗帜或马克思、列宁画像。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们,还来不及将一个崭新的革命党应具有的一切考虑周全,一切只能是顺从简便易行的原则。党组织开会,有时需要悬挂党旗,可自己的党旗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在当时顺理成章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旗自然要与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一致起来,当时的“老大哥”也就是唯一建立政权的俄国(苏联)共产党,他们的旗帜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共党旗的范本,这也就是在红旗左上角加黄色镰刀锤子图案的苏维埃旗帜。因此,从中国共产党早期所打出的旗帜式样看,其雏形显然来源于列宁所创建的苏联的旗帜。这种旗帜的含义,普遍的解释是:锤子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志,也是共产党的标志。五角星既象征工、农每一只手的五指(劳动力),亦代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红色是革命的颜色,黄色则是革命光芒的颜色。
    中国共产党的各地党组织成立之后,党旗由各级党组织模仿俄共(布)旗帜的式样自己制作,所以,具体规格式样也就不尽相同。即使如此克隆过来的红色旗帜,在当时的公开场合并没有正式举出。由于强调国共合作,出于形势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直打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是在“主义不变、旗帜不变、纲领不变、组织不变”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由于起义的准备比较仓促,没有打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一面旗帜来。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关于要不要继续举国民党的旗帜,共产党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抛弃国民党旗帜的论题,但支持者甚少。会议最后虽然确定了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但大多数人依然主张用国民党的旗帜。出于对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毛泽东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张,并在多次会议上反复提出有关旗帜的问题,他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道:“国民党的旗帜已成军阀的旗帜,只有共产党的旗帜才是人民的旗帜。”强调指出:“在工农兵苏维埃时候,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帜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立刻坚决地树立红旗。”
    中国共产党真正亮出自己的第一面旗帜,出现在1927年9月毛泽东本人组织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当时,参加秋收起义的武装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坚持应该打出一面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来,他向工农革命军中的参谋何长工部署了此项工作。何长工后来回忆说:“第一师成立后,我和杨立三同志负责筹办部队的印章、旗帜。这样,我们第一次打起了工农革命军的红旗。”(何长工:《难忘的岁月》第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这面新设计的旗帜用一大块鲜红的布制作,旗帜两面的中央各缝着一个黄色的五角星,在五角星的中心位置,画着象征工农的镰刀和斧头。在白色旗杆套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此我们看到,在中国革命史上,是先有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后有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1927年秋的中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这时,国民党右派反革命的真面目已经彻底暴露,迫使中国共产党必须竖起自己的大旗。9月,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会议,明确宣布放弃国民党的旗帜,正式提出了建立苏维埃的口号。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四号通告: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指出:“废除国民革命军的名义,改称工农革命军;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二七)》,第三册,第431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这是中共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作出的关于党旗上有“斧头镰刀”标志的正式决定。
    中共党旗图案“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的范式,基本框定了党旗党徽的轮廓和构成要素。由此亦见“斧头镰刀”的式样,并非由中国共产党人独自发明,而是移植于俄共(布)或者说以俄共(布)为核心的共产国际。
    二、党旗党徽上代表工人阶级的是锤头还是斧头?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党旗党徽图案设计上曾特意以“斧头”图案代表中国手工业者,以“镰刀”图案代表农民。从1921年7月到1942年4月长达21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及各级组织有过多次明确党徽图案为“镰刀斧头”的规定和决议。但在此期间,又由于受苏联国旗的影响,中共党旗党徽上的图案既出现过“镰刀斧头”,也出现过“镰刀锤头”。在战争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旗党徽图案一直处在变动的、不规范的状态中。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这是毛泽东1927年在《西江月·秋收起义》词作中描述的情景。这首词,毛泽东在后来作过修改,将其中的“修铜”、“便”、“平浏”、“沉”分别改为“匡庐”、“要”、“潇湘”、“愁”,但对“镰刀斧头”的提法并未作修改,这说明毛泽东对“镰刀斧头”的记忆犹深,也说明当时旗帜上普遍以“镰刀斧头”为主要图案标识的历史事实。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令》:“各级军旗一律用五角星红旗,星内排列镰刀斧头之国际徽,旗用大红色旗,中央为五角星,五角星为白色,中为镰刀斧头交叉排列,镰刀斧头用黑色,旗之右边镶白布长条书写番号。”这一规定,使当时分散作战的红军部队所用的旗帜式样进一步正规化、规范化。这种“三○式”军旗,是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使用范围最广的式样。由于战争在当时是全党的主要任务,军旗的广泛使用,也深刻影响了党旗党徽式样的演进。
    有众多历史文献表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镰刀斧头”可说是党徽的代名词,“镰刀斧头”的说法被普遍认可。著名的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最早出现在1933年9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三十军解放四川达县后,军政治部设在一家地主宅院内。红军便在宅院门楼两旁的石柱上錾刻了这副气势恢宏、形象生动的名联,把党徽中的主要元素“镰刀斧头”巧妙地镶嵌了进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描绘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后来,红军宣传工作者在长征沿途曾多次书写这副楹联及其他类似楹联。在四川兴文县,也有红军写的“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楹联,横批是“变!变!变!”这幅楹联,对广为宣传“镰刀斧头”的形象记忆,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从红四方面军留存的历史文献看,党徽图案也多为斧头镰刀。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随着革命形势的大发展,中央苏区相继取得了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2年夏,中央苏区在根据地范围内开始了多次突击发展党员运动。由于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从入党宣誓仪式上的党旗,到党员大会的会场布置,党的组织工作者开始关注党旗党徽的式样。这一时期,中央苏区主要传媒《红色中华》报的插图中,刊登有不同式样的“镰刀斧头”、“镰刀锤头”图案。这些在当时被誉为“国际徽”、“国际旗”的图案,成为各革命根据地军民的图腾随处可见,也随时即兴发挥的有些任意。在如此无法规范的情况下,有人提出党旗党徽中的“斧头”不能足以代表工人阶级,应当改换为“锤头”,与苏联的旗帜相一致。1933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把党旗党徽中的“斧头”图案调整成为“锤子”图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群众团体及红军旗帜印信式样》,其中对军旗的式样做了详细的更改说明,并下发了军旗图式,规定旗的右上方为一五角星,旗中间为交叉的“镰刀锤子”,旗的三边有旗须,旗杆处有二寸三分的白布书写部队番号。同时规定五角星和“镰刀锤子”一律用金黄色。这种军旗一般称为“三三式”军旗。此后,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旗帜,都相应地做了改变。
    由于当时战争频繁,不久,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遭到惨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党旗党徽中“斧头”变“锤子”的决定并未在全党全军得到贯彻执行。以至于在长征路上、在陕北等各根据地,“斧头”与“锤子”仍然混用;以至于在后来的中共中央文件中仍然出现“镰刀斧头”的提法。从历史图片看,在这一时期使用的军旗式样也多为“三○式”而少“三三式”,原因可能是“三三式”旗须的繁赘,不如“三○式”简捷明快。斯诺名著《西行漫记》中,收录有“三○式”军旗的照片。红四方面军、陕北红军等曾较长期使用“三○式”军旗。在1935年长征前后时期,从所举的旗帜式样可区别出红军部队建制的归属。
    综合分析各种文献及图片,从总体上看这一历史时期的党旗党徽,是“镰刀斧头”,或是“镰刀锤头”?有着三个明鲜的特点:(1)从形成文字的文献字面上看,在党的有关决议中,说明党旗党徽图案是“镰刀斧头”的占绝大多数,而在实际制作中又多以“镰刀锤头”图案为多;(2)从地域上看,中央根据地在许多会议等正式场合多使用“镰刀锤头”图案,闽西、湘鄂西、鄂豫皖、川陕、陕北等革命根据地的党旗党徽图案则多设计为“镰刀斧头”;(3)从美工角度看,抽象时多用“镰刀锤头”,具象时多用“镰刀斧头”。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中共中央曾多次提出关于确定党旗党徽式样的议题,希望能有明确的、统一的规范。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至此,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随即诞生。当时制作的标准党旗规定为红色,横120厘米,竖80厘米,左上角中间(全旗四分之一处)为黄色“斧头镰刀”交叉组成的党徽图案,其直径为30厘米。旗杆套为白色,宽6.5厘米。旗杆套不包括在整面旗的尺度之内。黄色的“斧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决定中特别指出,保留象征工农联盟的“斧头镰刀”,去掉原来旗帜上的五角星,是为了与苏联的旗帜相区别。由此也说明,当时中共中央对党旗式样的考虑十分慎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确定党旗的式样。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主席台幕布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在画像下方的图案中,中间缀有中国共产党党徽:铁锤镰刀,稻穗和麦穗围绕着它。画像两边,分别斜插着六面红色的缀有铁锤镰刀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当755名代表走进会场时,庄严肃穆的场面令与会代表们为之振奋。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台上第一次竖立正式的党旗,从而结束了党从“一大”至“六大”无正式党旗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年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国共产党党旗式样所作出的“斧头镰刀”的决定,但在党的“七大”会场上及在此前后各抗日根据地所出现的中共党旗党徽图案,基本上都统一于“锤头镰刀”,已经鲜见“斧头镰刀”图案。红色旗面、黄色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图案,构成了党旗的基本框架,这种基本式样一直沿用至今。
    实际上,究竟是用“斧头”还是用“铁锤”,这不只是图案形式上不同,而是涉及到对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性质的理解,更涉及到对“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个命题的理解。斧子和锤子,在相当程度上与不同的生产形态相联系,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斧子,主要用于手工业者,如木工、伐木工、消防员等,与大工业的联系不多;锤子,主要用于大工业中的工人,如钳工、锻工、扳金工等产业工人,他们所使用的工具都离不开锤子。所以,斧子是手工业的象征物,而锤子是大工业的象征物,锤子更多地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是与大工业相联系的。铁锤代表工人,镰刀代表农民。用铁锤和镰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共产党的党徽应当采用“锤头镰刀”做标志才最为妥当。“锤头镰刀”的寓意,更符合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党旗党徽上的“斧头镰刀”改定为“铁锤镰刀”,更加准确地代表了工农联盟的本义。
    三、党旗党徽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是党的象征和形象标志,党旗党徽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党的制度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党的“七大”之后,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曾几次讨论研究党旗的规范化问题,考虑重新设计党旗式样,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落实。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的图片文献看,尽管从“七大”之后就有了党旗的正规式样,但各地党组织使用的党旗党徽图案还存在着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1949年9月,在全国解放战争接近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军委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入党仪式所用党旗尺寸的规定》,其中对党旗的制作确定了暂时规范:“暂规定宽80厘米,横120厘米之红旗,左上角的中间为黄色镰刀、锤头,其直径为30厘米。党旗旗杆左套为白色,宽为6.5厘米,亦即旗面横长1/18强。旗杆式样与矛头与军旗制法相同。”10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函复军委总政治部:“同意在党旗未统一规定前按暂行规定之式样试用。”
    1951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对华东局关于党旗式样的请示予以批复:“在党中央未正式规定出党旗的统一式样以前,在党的30周年纪念时,各地可按旧例,一律采用红旗加镰刀锤头,不必在旗上加中国共产党等字。”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连续的“阶级斗争”等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特别是“文革”十年的“踢开党委闹革命”,红旗的海洋成为“革命运动”的独特景观,以至于“全国山河一片红”,但那是红卫兵、造反派的大旗,而少见党徽闪耀的党旗。尽管这一时期党的领导人在逝世后的遗体上覆盖的是“镰刀锤头”的党旗,典型的如至今保存在天安门广场上纪念堂内毛泽东遗体上的党旗,但这些党旗却都不是经中共中央正式规定的党旗式样。人们不会想到,建党30周年时所说“党中央未正式规定出党旗的统一式样”的时间会拖得这么长,直到改革开放后又是十多年之后,这个问题才被提上中央的议事日程。
    为切实维护党旗党徽的尊严,使党旗党徽的制作、销售和使用规范化,加强管理,1995年4月,中共中央责成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党旗党徽的制作和使用的规范化问题提出意见,并起草《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1996年9月21日,经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这个《规定》(中办发[1996]25号),进一步规范了党旗党徽的式样和使用。《规定》共12条,它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至此,党旗党徽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式样。
    《规定》指出,“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根据实际需要,中国共产党党旗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通常分5种规格,其尺寸分别为:长288厘米,宽192厘米;长240厘米,宽160厘米;长192厘米,宽128厘米;长144厘米,宽96厘米;长96厘米,宽64厘米。党旗的制作法:(1)旗面长宽之比为3∶2,旗面左上方1/4部分缀党徽图案。(2)画旗面长与宽中线将旗分成4等分的长方形,左上方长方形内划出横18竖12等分的小方格。党徽图案切于8×8小方格的正方形内,正方形的上部与旗上边空3格,左侧与旗左边空4格。(3)旗杆套为白色。党旗上党徽两面相对。党徽则可按实际需要按比例放大缩小,并无一定大小规定。
    《规定》中关于党徽“镰刀”的式样,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矩形“刀把”变成了圆形,这是党徽“镰刀把”的重大改变。至此,党徽上的“镰刀把”经历了四种式样:
    (1)“刀把”上部有凸出圆棱的长圆柱体写实长“镰刀把”。苏联国旗中的“镰刀把”具象写实,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刀把”靠上部有一圈凸出圆棱。中国共产党初建时,地方党组织在自行制作党旗党徽或一些报刊插图中的党旗党徽,曾模仿苏联国旗“镰刀把”图案,有这一圈凸出圆棱,在图画中常以一短横线示意。
    (2)光杆的长圆柱体写实长“镰刀把”。仍是模仿苏联国旗“镰刀把”图案,但“刀把”靠上部有的那一圈凸出圆棱被省略,“刀把”较长是这种样式“镰刀”图案的显著特点。
    (3)由写实的长圆柱形到抽象的矩形“镰刀把”。约始于上世纪30年代之后,由长“刀把”演变而来,形成标志是“刀把”尾端由圆变方。
    (4)由抽象矩形到更加抽象、艺术化的“镰刀把”。始于199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特别注明,“将一正方形分为32等分”画党徽,以左下角的五个方格画一小圆,在小圆右上部与“镰刀刀背”两个点相切,“构成镰刀把”。
    1996年11月19日、12月1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分别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定点生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供应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1997年7月9日,中央组织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定点生产、内部销售和使用管理的通知》,规定“非定点企业一律不得生产党旗党徽及相关产品,违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超越经营范围依法处理。”“禁止在市场上销售党旗党徽”。
    200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作为第十一章。具体分为三条: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第五十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第五十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增写“党徽党旗”一章,是自建党80多年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第一次。对于维护党徽党旗的严肃性,发挥党徽党旗的感召力,增强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10月21日党的“十七大”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图41),“党徽党旗”仍是第十一章,内容同于“十六大”。
    综上所述,党徽党旗的重大历史演变主要有:
    (1)党徽中代表工人阶级图案的变化,经历了从“斧头”到“锤头”的重大改变。
    (2)“镰刀把”有四种不同形状:一是具象写实的两端稍细、中间粗的纺锤形长圆柱体,并在“刀把”靠上部有一圈凸出圆棱;二是光杆的纺锤形长圆柱体,去掉了“刀把”靠上部有一圈凸出圆棱;三是演变为抽象示意的矩形;四是再艺术化为更加抽象的球形。
    (3)党徽党旗的象征含义:前期,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红色代表革命,黄色象征光明;而斧头(锤头)、镰刀为工农的劳动工具,象征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自1996年起,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的含义有了相关的解释:红色象征革命,金黄色的锤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版《中国共产党章程》)。

    7. 中山陵的介绍(500左右)

    中山陵前临平川,后依青山,呈警钟型。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它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茵、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小建筑联成整体,苍松翠柏,漫山碧绿,既有时代气息,又蕴民族风格,是我国近代大型群体建筑的杰作。
    中山陵园历尽沧桑,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许多景点建筑毁于炮火之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山陵的保护。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曾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陵墓四周。1961年,中山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政府拨款100万元,将中山陵陵门、碑亭、祭堂顶上的琉璃瓦进行了更换,祭堂和墓室的铜门也全部修整如新。1986年,国家又拨专款再次对中山陵的灵堂、碑亭和牌坊加以修葺,并修复了陵墓附近的藏经楼主楼,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港澳台游客到此无不感叹:“中山陵漂亮,保护得真好!”在中山陵园建园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孙中山的侄孙女孙穗英在拜谒时,激动地对中山陵园的管理人员说:“感谢你们为先生陵墓付出的劳动。先生在天之灵可以告慰了!我一定把所见所闻带到台湾、带到美国。”
    中山陵内的多处附属建筑近年来也得到了妥善修复和保护,正气亭、永丰社、永慕庐、议政亭、仰止亭、音乐台、流徽榭、行健亭、航空烈士公墓等均修葺一新。中山陵园管理局还将筹集资金,对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别墅--桂林石屋进行修复。
    中山陵园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襄助。由台湾张平诏先生捐资建造的“博爱阁”已屹立在梅花山之颠,由香港意利辉投资有限公司张健、蒋明两位先生捐资建造的“中山书院”也已在当年中山文化教育馆的旧址上落成。
    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园林总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改革开放以来,中山陵园管理部门对紫金山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仅补植雪松就达10万株。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加强对林木的保护管理和治虫、防火工作。如今,这里林海苍茫,花团锦簇,四季景致美轮美奂。
    春季,梅花山上万株梅花争奇斗艳,250多亩的梅花山暗香浮动,赏梅的人流如潮涌动;夏季,中山陵音乐台紫藤悬垂,抚慰英灵。流徽榭、紫霞湖清洌袭人,更有陵园大道已成绿荫长廊,构成一片凉爽世界;秋季,松风阁、宝公塔等名胜古迹掩映在绿叶黄花丛中,灵谷公园内万株桂花四处飘香;冬季,紫金山更见壮伟,中山陵墓区雪松尤显青翠挺拔。
    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钟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四五百万人次,并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证书。今后,中山陵园风景区将以民国文化和明文化为主线发展旅游事业。
    今日中山陵,使前来拜谒瞻仰的海内外同胞无不感到心动情凝。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学智说:“中山陵是中华儿女永远景仰的圣地,保护好中山陵,这是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共识。我们将不遗余力地保护好它,建设好它,管理好它。”(完)
    以孙中山先生陵墓为中心,有牌坊、陵门、祭堂等建筑物。在其周围还散布着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区内有音乐台、藏经楼(孙中山纪念馆〕、美龄宫、流徽榭、光华亭、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整个景区面积约31.1万平方米。

    8. 南京中山陵风景区

    中山陵
    说起中山陵,就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了“驱除鞑掳、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邀请抱病北上讨论南北议和,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中山陵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同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葬孙先生的遗体于中山陵。
    现在来到的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石台,石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赐鼎又称“孝经”鼎。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的是一座四楹三阙门冲天式石牌坊。大家抬头可以看见坊额正中的“博爱”两字,这两字为孙中山先生的手迹,语出唐代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这也是正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穿过480米的墓道,现在来到的是陵门平台,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寝的入口,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大家都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出碑亭,迎面就是石阶,来到第四层平台可以看见一对铜鼎上刻“奉安大典”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拾级而上来到祭堂平台,祭堂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392级台阶,从陵门到祭堂共290阶。共有8个大小平台设计师寓意是让人在艰难攀登时,牢记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平台正面两侧有一对仿古青石鼎,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面对我们大家的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进入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黑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两壁上所刻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高4.6米,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全部造价为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6幅浮雕石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分别为“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受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
    敬祭堂来到墓室,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窿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
    沿祭堂外通向墓堡公园。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案全过程。
    除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

    9. 中山陵景区有哪些景点

    中山陵景区的经典包括:音乐台、流徽榭、藏经楼、美龄宫、碑亭等。

    1、音乐台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2、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

    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色栏杆;卷棚顶,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色;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色八角形小瓷砖。“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3、藏经楼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


    4、美龄宫

    美龄宫是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

    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装饰以旋子彩绘,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独一无二。

    5、碑亭

    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为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高17米,宽12.2米,平面近似方形。

    10. 社区党委可以组织党员开展哪些活动策划书

    征 集 建 议
    根据群众参与度保留节目
    保留节目除了表彰、奉献等活动外,可以试今年开展活动的群众参与程度和群众好评度进行确定。[详细]

    开展“身边党员集中履诺周”活动
    建议党员节日党员承诺工作相结合,开展“身边党员集中履诺周”活动。[详细]

    有南湖特色的党员关爱形式
    党员节作为有南湖特色的党员关爱形式,应该长期坚持,内容与形式与时俱进。[详细]

    举办一次党史图片展
    举办一次党史图片展。分诞生、成长、夺取政权、改革开放成果等章节,展示我党一路走来的光辉旅程![详细]

    开展“再走红色之旅,重温峥嵘岁月”活动
    组织党员以南湖红船为启航点,探访井岗山延安等革命胜地,缅怀先烈,鼓舞干劲。[详细]

    放假半天
    放假半天!集中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文娱演出,将建党日活动推向高潮。[详细]

    捐赠书籍
    由各支部向每一位党员赠送我党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战题材的书籍,为联系村、社区捐赠一批反映我党光辉历程的书籍。[详细]

    赠送生日贺卡
    赠送生日贺卡,火红的封面,闪闪发光的党徽,打开这样一个特殊的贺卡,里面洋溢着热情的政治生日贺词。[详细]

    开展党员基层共建活动
    党的生日结合“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到结对村、社区或党建联系点过党的生日活动。[详细]

    建设文化主题公园
    节日需要热烈喜庆氛围,需要群众的热情参与。以党的80多年来的成长经历,党的领导人各个时期相关的名人趣事为主题。[详细]

    创建“中国共产党党建高峰论坛”
    在党员的节日构建中设置“党建高峰论坛”,聘请国内外党校理论学者或者资深学者参与交流讨论。[详细]

    进行专题谈话
    进行专题谈话。在党员过“政治生日”时,由支部书记与党员谈话,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详细]

    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册
    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册,将党员名单按入党日期排出“政政治生日”序列。[详细]

    党员文艺汇演
    节日不仅要有形式,也要有内涵。我们可以通过举行党员文艺汇演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大家感受到党员的风貌。[详细]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作为我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应当突出红色和绿色的有机结合,即要把南湖红船作为一个红色亮点。[详细]

    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的生日”联欢
    如青年党员联谊活动,中老年党员联谊活动等,为全区党员之间的交流互通搭建平台。[详细]

    开展活力庆7.1,运动度节日活动
    组织开展如羽毛球、网球等对抗性的体育运动,1927年共产党员挥洒满腔热血建党,当代共产党员挥洒热汗度过党的生日。[详细]

    开展7.1爱心一日捐活动
    开展7.1爱心一日捐活动。以 7或7的倍数为额度进行爱心捐款活动。[详细]

    举办“红色派对”
    举办“红色派对”,发放“红包”——节日贺卡、纪念徽章、健身用品、休闲礼品等。[详细]

    创意规划党的诞生地系列活动项目
    成立专家团队,创意规划党的诞生地系列活动项目,与电视媒体合作,外景设置“红色革命之旅”大型冲关“七•一”主题节目。[详细]

    到人民英雄园悼念革命先烈
    “饮水不忘挖井人”,在党的生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党员到人民英雄园悼念革命先烈。[详细]

    党员志愿者活动
    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争取把我区党员志愿者队伍打造成一张响亮的名片。[详细]

    网上留言或者短信征集作为党员的骄傲
    使党员能够深切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详细]

    党员奉献总结日
    要“党员奉献、群众参与”为目标,要把党的生日打造成党员思想汇报日、党员奉献总结日、群众工作评价日。[详细]

    开展“我入党的日子”征文活动
    通过征文活动,使党员重温自己入党时的点点滴滴,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畅谈自己入党时的感受。[详细]

    为生活困难党员送节日礼
    建议党员干部到各村、社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粮、油等慰问品。[详细]

    大力组织宣传
    激励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深入挖掘典型,采取多种举措,及时对各类活动进行宣传,提升知名度。[详细]

    认真搞好策划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严密组织,精心策划,将内在的活动实质转化为有生命力的宣传载体,让人在实地参观。[详细]

    深刻挖掘内涵
    深度挖掘活动的精神实质,要像提炼“红船精神”那样,统一制作较为权威的宣传画册或电视专题片,形成宣传合力。[详细]

    科学发展我先行
    可参照各类纪念日活动的做法,每年设计一个主题词,今年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详细]

    “红色七月”主题实践活动
    主题目标设计,可放在凝聚精气神,打造团队精神;传递党的温暖;追昔抚今谈信仰,重塑新时期党员形象等方面。[详细]

    开展一次培训
    党组织不能只限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也要组织已入党的同志的培训,力争在一届内使全体党员培训一次。[详细]

    开展一次活动
    即每个党的生日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活动,即要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相关的活动。[详细]

    强化一个意识
    即通过每年党的生日的庆祝活动,不断强化每个党员的意识,不忘自己是名中共党员,不忘党的宗旨。[详细]

    建党积极分子座谈会
    召开一次建党积极分子座谈会,通过座谈,增强建党积极分子坚信党的信念。座谈会围绕对党的信念、入党动机。[详细]

    读一本好书
    为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全区党员结合自己本职工作,选读一本书,进行精读。[详细]

    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全区老党员老干部活动
    主要党政领导逐户走访看望全区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生活困难党员同志,送去节日问候。[详细]

    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创业、创新、创优”三创活动,开展“送温暖、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送科技下乡。[详细]

    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全区“招商引资攻艰年、转型升级推进年和城乡统筹突破年”的主题活动。[详细]

    组织一次党员座谈会、忆党恩活动
    全区各镇、街道及区级部门党(总)支部组织一次党员座谈会,党员结合各自成长历史,忆党恩,借以增进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详细]

    开展一次学习参观活动
    利用我市革命遗址资源多,历史内容丰富的优势,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迎“七一” 学习参观活动。[详细]

    开设“南湖党员活动角”
    依托南湖革命胜地在七一广场等地开设“南湖党员活动角”,可开展革命游历史知识竟猜、趣味性游园、志愿服务等活动。[详细]

    开展“了解历史、解剖自己”党史论坛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培训、讲座、演讲、征文、竞赛、参观、拓展、文艺等活动)在党员中开展我党成长历程知识的学习。[详细]

    党员感恩日
    7月1日全体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插上一面党旗,以此来感谢中国共产党成为我们个为党员学习工作生活的坚强后盾。[详细]

    开展“七个一”活动
    在“七一”期间开展“七个一”活动:开展一次党性教育,结合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详细]

    党建工作“回头看”活动
    开展党建工作“回头看”活动。每个党员对照年初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半年来党建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详细]

    南湖区庆“七•一”系列活动
    举办南湖区庆“七·一”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广大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精心编排节目,讴歌党的光辉历程。[详细]

    组织上门服务队伍和设立集中服务点
    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行业、岗位特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基准,组织上门服务队伍和设立集中服务点。[详细]

    实地考察嘉兴水质
    我认为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广大共产党员要实地考察嘉兴水质,深刻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和治理的紧迫性。[详细]

    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
    以基层党委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举重一次有一定规模声势的 “国旗在革命圣地升起,党旗在我心中飘扬”升旗仪式。[详细]

    开展一次组织生活
    以基层支部为单位,向全体党员赠送入党日纪念卡,寄语祝福送上党组织关爱。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一次支部组织生活。[详细]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可以为身边同事、为社区邻居、为亲朋好友甚至至亲家人,不管熟悉和不熟悉,力所能及向周边传达友爱和微笑。[详细]

    瞻仰“红船”, 上“水上党课”
    每年“七一”前后,区级机关各部门党组织分批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学积极分子参观党的一大会址纪念馆,瞻仰“红船”。[详细]

    齐聚区府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合唱革命歌曲
    “七一”和“十一”当天,建议区委组织部组织各部门全体党员和入学积极分子齐聚区政府南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详细]

    公布招待费开支列排名榜
    “七一”当天,建议在区府A楼大厅醒目位置,由区审计局和区纪委监察局联合公布半年来各部门招待费开支情况,列出排名榜。[详细]

    老党员座谈会
    在党的“7.1”生日前夕召开一次老党员座谈会。内容:回顾党史,自己当年入党和积极工作要求进步的历史。[详细]

    表彰先进事迹
    表彰党员中的先进事迹,学先进,促提高。[详细]

    革命圣地生活
    在建党88周年之际,组织党员到革命圣地去过一次特别的组织生活。[详细]

    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故事
    嘉兴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勇争先,取得了光辉成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儿女前来南湖创新创业。[详细]

    红色景观开放日
    除了南湖红船,嘉兴还有很多与红色历史相关的人文景观和纪念遗址,例如沈钧儒故居、朱生豪故居、金九避难处等等。[详细]

    “迎七一、真情颂党恩”歌咏比赛
    开展“迎七一、真情颂党恩”歌咏比赛,在党员的节日里,让我们的老党员、新党员重温中共共产党88年来的风雨历程。[详细]

    观看革命老片
    组织全体党员观看革命老片,特别是党88周年来的风雨历程纪录片。[详细]

    红色短信编写评选大赛
    通过红色短信编写大赛,可以使得党员们为编写短信而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党史等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及历史知识。[详细]

    乘座南湖新区免费观光巴士
    南湖区新开通二条南湖新区免费观光巴士,为了向全市(区)广大党员、群众宣传、推荐南湖区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的成就。[详细]

    参加文体活动
    作为党的节日,必须组织全体党员参与,以支部为单位,开展适合每位党员参加、既丰富多彩又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详细]

    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
    作为党组织,要在党的节日期间,通过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共产党员的心声,关爱困难党员。[详细]

    组织和发现新嘉兴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通过组织和发现新嘉兴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嘉兴人在我市的数量逐年增加,在不同岗位上为推动嘉兴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详细]

    党性教育
    树立、表彰一批典型或利用发展一批党员,开展一次党性教育。[详细]

    集中公益活动
    开展一次集中公益活动。首先由一名党员在中学或小学开展一次党课教育, 然后开展一次集中捡拾白色垃圾活动。[详细]

    老干部党员与年轻干部党员结对
    开展一次老干部党员与年轻干部党员结对,在工作上给予帮助,老干部多教年轻干部学习处事经验,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详细]

    创业党员与贫困党员结对
    创业党员与贫困党员结对,双方多联系、多走动。学习与传授各类技术,帮助脱贫致富,再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老党员慰问活动
    开展一次党龄50周年老党员慰问活动。[详细]

    组织党员座谈会
    由社区党总支组织组织党员座谈会,党员结合自己的成长历史,谈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详细]

    出宣传板报
    出一期宣传板报。 主题:庆祝建党86周年,展示党86周年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详细]

    党员电教展播活动
    深入挖掘和宣传报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加强正面引导,教育党员,扎扎实实开展好庆“七一”党员电教展播活动。[详细]

    党员义工
    党员义工到社区义务劳动。内容:打扫街道、清理花圃、草坪杂物等。[详细]

    党支委民主生活会
    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学习与自查,。以找一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表一表在今后工作中要如何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主题活动。[详细]

    “红船时代先锋”系列报道
    开展以“红船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宣传报道,对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整改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报道。[详细]

    党员睦邻节活动
    举办一系列的党员睦邻节活动。党员的面积分布比较广,大家在一起的活动时间比较少,可以进行一定的比赛等活动。[详细]

    “再回红船”集体活动
    举办一次集体的会活动,活动名称为:"再回红船",主要是以回到1921已党刚刚成立的地方,让党员同志知道党的艰辛路程。[详细]

    重温入党誓词 永葆党员本色
    为纪念七一党的生日的到来,开展一次纪念党的生日、重温入党誓词、永葆党员本色的活动。前往嘉兴市南湖革民纪念馆参观。[详细]

    南湖区党员奉献日
    将每年的七月一日订为“南湖区党员奉献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党员上街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详细]

    大型文艺演出
    可在每年七月一日,以乡镇、街道、社区为单位,组织由党员自编、自演的大型文艺演出。[详细]

    “优秀党员在身边”电视评选
    开展一次“优秀党员在身边”电视评选活动,邀请在南湖区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党员”,在电视上进行事迹宣传。[详细]

    建领导小组
    建领导小组,打造党的生日为党员节日的氛围和环境,提升建党建高地的意识。建立以区、街道、社区(村)三级领导小组网络。[详细]

    重筹划运作
    重筹划运作,制订党的生日为党员节日的方案和计划,整合建党建高地的资源。筹划中要注意3点:一是财政倾斜,资金配套。[详细]

    强关爱激励
    强关爱激励,突出党的生日为党员节日的品牌和特色,落实有效举措。全区统一在“七一”节全区党员放假半天。[详细]

    南湖区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
    组织举办一次“南湖区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或“南湖区党员先进事迹汇报图片、文选展览会”,向市民介绍成果汇报。[详细]

    慰问老党员、上门送温暖
    开展一次“慰问老党员、上门送温暖”活动,对“因公牺牲、因公受功、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孤寡、贫困”的老党员慰问。[详细]

    “我为党旗增光彩”征文比赛
    开展一次“七一”——我们的节日,征文内容以“我为党旗增光彩”为主题,突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革命性和先进性的征文活动。[详细]

    “建党88周年”知识竞赛
    开展一次“建党88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在“南湖日报,南湖晚报”,选登知识竞赛题,也可南湖新闻网上选登。[详细]

    “黑板报”比赛
    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黑板报”比赛,由区政府,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组成“迎七一、祝党生日”为主题的黑板报。[详细]

    党员书画比赛
    开展一次“党员书画比赛”活动,活动作品可在文艺演出气场所展览,或在市图书馆或其它场所展出。[详细]

    党员义务劳动日
    开展一次“党员义务劳动日”活动,“七一”当天,由区政府、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党员组成,为市民开展一次义务劳动日。[详细]

    党员文艺宣传
    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党员文艺宣传”活动,在本区几个主要宣传点,由各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区文艺宣传队、参加演出活动。[详细]

    党员游行活动
    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党员游行活动”,由区政府组织,并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安、武警、街道、社区党员组成。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