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草景观
A. 彝族园林说明文
由于彝族有尚黑贱白的习俗,黑色被认为是高贵的,红色、黄色是次之于黑色的吉利颜色,因而彝族建筑装饰色彩或以材料的本色体现质感美,或应用黑、红、黄、灰等色彩体现纯朴淡雅的美感。装饰图案也极具浓郁的民族特色,以抽象图案和具象题材结合,以虎、龙、日月星辰、山水花草为主要表现内容。除绘画装饰外,还大量应用八卦图、牛头、葫芦、瓦猫、虎头面具、植物、动物四蹄等实物装饰。
小品常有画龙点睛、烘托气氛的作用。取材于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各种彝族园林小品,构思奇异,造型神秘,往往以其特有的蛮荒气息和质朴的形象使园林充满浓郁的民族情调。
火塘是彝族文化富有特色的部分,其向心性与内聚模式凝聚着氏族同心协力、天人合一、走向天人合一的愿望。现代彝族园林中常常在广场中设置火塘,每逢节日,人们围火而歌,纵情欢乐。火塘成了传递民族文化内涵,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崇拜物是彝族园林中同样富有特色的小品。
彝族的崇拜物主要有葫芦、虎、石、火、龙鹰、黑蛇、虎、水獭、鳄鱼、莽、穿山甲、麂子、岩羊、猿、豹、四脚蛇等。在彝族民俗中,葫芦被作为多子多孙的母体以及祖先灵魂庇护之所而备加崇拜。葫芦笙、葫芦鼓因能够“通祖灵”而被彝族人民喜爱。彝族对虎也极其崇拜,认为自己是黑虎的后代,虎是彝族先民的图腾。由于对虎的崇拜,产生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跳虎节以及各种虎头装饰,如虎头面具、虎头鞋、虎头帽等。石头也是崇拜物,常被作为山神供奉在山神庙内,不孕的彝族妇女到形似虎的石头前烧香祭石虎,祈求生儿育女。彝族还是火崇拜保留至今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住屋中火塘是彝族家庭的中心,火塘内的火终年不熄。对火的敬畏和崇拜产生了彝族极富特色的节日——火把节。龙鹰、黑蛇是彝族的英雄和保护神。彝族男青年身披擦尔瓦、头缠英雄结的装扮正如一只黑鹰的形象,反映出鹰在彝族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虎、水獭、鳄鱼、莽、穿山甲、麂子、岩羊、猿、豹、四脚蛇等动物在彝族观念中具有生肖的含义,它们在十月历中分别代表不同的月份。代表着彝族先进文化的十月太阳历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漆器、“五虎吞口”面具等,由于散发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也作为极富特色的装饰小品应用于园林中。
植物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彝族传统观念中,葫芦、竹、白茅草、马缨花、樱桃、柏、棠梨、松树以及其他生长健壮的植物对彝族有特殊的含义,常被作为有灵性的植物而被敬奉。在这些植物中,彝族对马缨花的感情尤其炽烈,认为其是彝族的祖先,马缨花具有保护氏族的作用,有了它,氏族昌盛繁荣,没有它,氏族衰败零落;广泛流传于彝族地区的葫芦生人及祖先来自竹中的传说,表明了植物与人类诞生的密切关系,也说明了不同植物的特殊民族文化内涵。根据街顺宝先生著的《绿色象征——文化的植物志》所总结,高山栲、黄泡、马桑、云南油杉、滇青冈、匙萼金丝桃、牡蒿、清香木、南烛、倒挂刺、响叶杨、青刺尖、山一笼鸡、箭叶大油芒、越南羊蹄甲、斑茅、野拔子、红木荷、珍珠荚蒾、火棘、华山松、银木荷、箭竹等植物也被各地彝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在各种节日、祭祀活动中常被应用。
除了一些具体的树种被赋予特殊意义以外,许多地方的彝族村寨还选择村寨附近生长健壮的树为寨神树、山神树、财神树、城隍树等,作为富有灵性的植物而加以敬奉。彝族人民对植物的这种敬奉,反映出树木与人的生老病死、祸福安康休戚相关的思想。
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彝族聚居地的大地景观五彩缤纷,彝族园林由于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它不仅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艺术,而且蕴含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彝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习俗。
彝族文化中的建筑文化、植物文化、图腾崇拜等无不表达了一种崇尚自然、敬奉自然,时时与自然相亲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大地景观中以自然、拙朴、简洁、凝重的风格特点体现出来。
彝族民间文学内容十分丰富,古歌《天神争王》、神话诗《月亮银
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激发着人们的创作欲望,云南各地不断出现了具有彝族韵味的园林形式。彝族文化公园、云南民族村、楚雄十月太阳历公园、石林双龙公园中各种具有彝族特色的建筑、小品等被广泛采用。这些构思打破了园林中习见的形式,为人们展示了民族园林的魅力,为现代彝族园林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儿子与太阳金姑娘》、史诗《阿普多莫诺》、《阿细的先基》、《梅葛》以及各种传说等叙述了人类的诞生、房屋的建造、英雄的故事等,各种神话传说神秘而古老,源于这些文学内容的各种园林构思,赋予了彝族园林更加神奇瑰丽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园林文化内涵。
B. 山西省太原市二仑山和崛围山比较哪个景区更好点
二龙山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西北部,中北大学校内,与柏林园相得益彰,是太原市仅有的两所四星级公园之一。山高百余米,景色秀丽,山上鲜花遍开,有益足道、爱心林、怡人台、龙山飞瀑、爱心台、长廊、大型草画等景点,为中北大学勤工助学学生修建而成。各景点分布错落有致,山脚下有一石碑,上书“龙园”,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人众多。
其实二龙山最美的时候还是五一前后,山上桃花盛开,山下汾水哗哗,中北大学校内几千颗樱花树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此外,二龙山附近景点众多,有千佛洞、中华傅山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多福寺等等,是太原市为数不多的避暑胜地!
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色优美的“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景之首。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语。山坳中,灌木杂草丛生。春夏翠色如流,山花盛开。深秋来临,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如云似霞。漫山遍野的黄芦,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极像是燃烧得毕毕剥剥的火树,连它们脚下的白茅草也被辉映得泛着一抹轻烟似的红晕。往上看,像是有张轻舒漫卷的红色地毯,从身边一直铺到山顶,把蓝天白云衬托得愈发娇美;往下看,又像是千顷起伏翻卷的红色波浪,从山下一直向身边滚滚而来,仿佛要把人融化到这红色的海洋里……到达山顶,站在亭亭玉立的崛围山舍利塔下,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晋阳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开朗、蓬勃向上的朝气。
C. 中国哪些地方好玩又经济
当然是威海 威海海域广阔,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全市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个/平方米; 有生物资源779种, 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动物中,鱼类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 梭鱼、鲻鱼、鲈鱼、鲅鱼、青鳞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黄姑、比目鱼等100余种;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鲍鱼、泥蚶、菲律宾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贻贝、青蛤等; 棘皮类中有刺参、海蜇、马粪海胆、海星等。植物中,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大叶藻等。 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野兔、蝙蝠等。鸟类已查到250种,其中候鸟、旅鸟占70%以上,留鸟种类较少。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级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4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12种; 其余鸟类及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等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经济植物70科248种,如车前、地黄、天麻、黄芩、远志、半夏等;野生牧草12科92种,如马唐、黄背草、白茅草等;木本植物70科457种,其中乔木315种,如黑松、刺槐、麻栎、法桐、苹果、梨、桃、银杏、板栗等;灌木112种,如紫穗槐、胡枝子等;藤本30种,如葛藤、 紫藤、蔓荆、爬墙虎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 地区特产:胶东大花生、威海苹果、荣成黄桃、乳山阳梨 ]旅游资源 威海市旅游形象标识 威海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十多种类型。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 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游览景区(点)80多处。境内千公里海岸线上,有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刘公岛、秦始皇东巡过的东方好望角"天尽头"成山头、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亚洲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大东胜境——铁槎山、天下第一滩——银滩等名胜景观。全市形成了“一线(千公里海岸线)、六区(中心城市、海滨生态、渔家风情、温泉疗养、传统文化、休闲度假)”的旅游格局。 威海旅游景点一览 威海主要旅游景点:威海定远舰 成山头 ·刘公岛 ·乳山市银滩 ·甲午海战纪念馆 ·石岛赤山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威海国际海水浴场 ·野生动物园 ·威海公园 .威海新外滩公园·荣成天鹅湖·环翠楼公园 ·赤山法华院 ·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文化城 ·荣城石岛湾 ·神雕山 ·海港公园 ·天后宫 ·环翠旅游度假区 ·圣水观 ·卧龙山 ·海驴岛 ·槎山 ·始皇庙 ·西霞口村 为进一步扩大威海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威海市将把推广使用新的旅游形象标识作为建立旅游宣传平台、宣传城市旅游形象、营造旅游环境 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公布了威海市旅游形象标识,标识中,威海的拼音字母变换成山、海、浪花,相互交融,形象鲜明,色彩丰富而独特。标识中的口号选用的是”走遍四海,还是威海”。 参考: http://0631.yuding88.cn/ http://weihai.yuding88.com/
D. 太原市区或周边有哪些适合露营的地方
万柏林区万亩生态园向市民免费开放。
这一生态园位于西山脚下,北起红沟村、南至西峪煤矿林区,东自黄坡村、西达桃杏村,总面积1.42万亩。多年来,由于私挖滥采等原因,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倾倒的垃圾和煤矸石使500多亩耕地也遭到破坏,80%以上的生态植被枯死,十多条山间小溪断流,附近多个村庄的近20眼水井完全枯竭,已不适宜人类居住。
2006年,万柏林区抓住我市建设六大林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机遇,结合西山生态综合整治规划,启动了西山万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清除煤场、填埋垃圾,再造可用地,建梯田筑鱼鳞坑,平整洼地,栽植景观树、经济林。
目前,已建成景观林十多处,栽种油松、白皮松、桃树、丁香等苗木29万株,铺设沥青主干道10公里、次干道8公里。据介绍,按照总体规划,生态园内香水沟处还将开发优质矿泉水,建立水疗院以及狩猎场、散养飞禽场,进行产业开发,实现以园养园。
今天太原的天气虽然是晴天,但天空并不很蓝,灰蒙蒙的,所以拍的照片效果就很一般了,
从迎泽西大街西端的西花苑路向南(迎西高速入口),过九院沙河桥,再西行1公里左右,即到万柏林生态
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色优美的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
崛围红叶
景之首。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语。山坳中,灌木杂草丛生。春夏翠色如流,山花盛开。深秋来临,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如云似霞。漫山遍野的黄芦,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极像是燃烧得毕毕剥剥的火树,连它们脚下的白茅草也被辉映得泛着一抹轻烟似的红晕。往上看,像是有张轻舒漫卷的红色地毯,从身边一直铺到山顶,把蓝天白云衬托得愈发娇美;往下看,又像是千顷起伏翻卷的红色波浪,从山下一直向身边滚滚而来,仿佛要把人融化到这红色的海洋里……到达山顶,站在亭亭玉立的崛围山舍利塔下,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晋阳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开
崛围山朗、蓬勃向上的朝气。
E. 北京的奥运,上海世博的绿色建筑有哪些
上海世博:
中国馆:自遮阳体系,半室外玻璃廊、节能照明系统,制冰技术、通风性能,太阳能技术、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湿地技术
世博轴“阳光谷”:绿色地下空间、江水源、地源热泵、环状玻璃幕墙
主题馆:太阳能屋面、生态绿墙、绿色钢材
世博中心:雨水收集系统、自然采光、遮阳系统、低温送风系统、冰蓄、污染小的建筑材料、先进的幕墙系统
世博演艺中心:多功能、可变幻场馆、飞碟状外观、周边绿坡、江水源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表皮节能等
等等
北京的奥运:
旧厂房变场馆的项目当属北京朝阳公园沙滩排球运动场。场地处于原北京煤气用具厂旧址,设计施工单位在最大限度保留植物的前提下,在场地建筑周围种植白茅草和向日葵,与老厂房相呼应,营造了怀旧氛围,现在的现代气息的钢架场馆与颇具艺术风味的旧厂房共同为比赛服务,已大大节约了成本,凸显“绿色奥运”的主题。
青岛奥帆中心靠媒体中心制冷制热用“海水空调”、太阳能系统一年节电90万度、风能灯与太阳能灯“二合一”等技术演绎成绿色奥运节能项目典范
北京奥运场馆创出多项世界“绿色”之最:奥运村全部生活热水供应来自太阳能;太阳能提供90%场馆草坪灯、路灯系统;膜结构帮助“水立方”节省电能30%。具体讲,鸟巢、国家体育馆等7个工程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奥运村、北京射击馆、老山自行车馆等10个项目采用了太阳能光热技术等。“绿色奥运”体现在项目的细节中,据统计现已落实到奥运工程中的环保措施达191项,涵盖了噪声控制,团体废弃物处理等多方面,其中绿色建材利用项目有46项。北京奥运村全部生活热水供应都将来自太阳能,这已成为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次,此外太阳能还将提供90%的奥运场馆草坪灯、路灯的照明。奥运场馆的照明,则采用了绿色环保的新一代半导体,为奥运场馆标志性建筑和区域节约70%的景观照明,目前已竣工场馆项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已全部达标。国家会议中心将室内与室外绿化相结合,垂直与平面绿化相穿插,为会议中心设计了一个绿色的大平台,形成奥运场馆区内的“绿岛”。颇具中国风格的国家体育馆是原创设计,它也被称作“会发电的奥运场馆”,光伏电站结合该项目屋顶采光带与南侧玻璃幕墙安装,实际总安装容量为102.5千瓦,项目中光伏组件与国家体育馆建筑本体完美地实现了结合,并直接取代了部分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环保节能理念。此外,“鸟巢”的雨水斗和“水立方”的屋顶都能留住雨洪,奥运村也通过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
建研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
F. 太原决维山在哪里呢
崛围山。。。不是决维山
崛围山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
山上的红叶和多福寺都不错,没事可以去看看。
G. 金佛山的主要景观
碧潭幽来谷是金佛山溪口峡谷型源生态旅游的代表景区之一。说到生态,号称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有多达4000多种植物,而金佛山目前发现的植物已达5097种,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
碧潭幽谷下起养生阁,上至索道下站,整个景区分为:负氧离子呼吸区、山泉疗养区、山石康体区、森林疗养区四个体验段,全长3.5公里,游览时间大约需要2个小时。同时,这个景区也是西坡上山步游道的构成之一,整个西坡上山步游道自这里开始,一直到山顶,全长13公里,全程约需3——4小时。
碧潭幽谷景区,原始神秘,自然天成。一路上以潭池密布,飞泉流瀑众多为胜,以清幽静谧,野趣横生称绝。沿溪流进入谷内,可见一碧如洗的溪流如青丝罗带,轻盈地在峰峦幽谷间回环跌落;股股山泉,从林中隙间蹦出,纤曲婉转,水韵悠悠;两岸树木葱茏,青藤摇曳,沿路而行,满目青翠,如进入一幽邃的绿港。青岩、绿树与清溪、碧涧相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
H. 辉县白云寺的历史价值
辉县白云寺的历史价值:
白云寺位于辉县市区西32公里处的太行山脉南端白鹿山系冠山峰下。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创建于唐朝高宗年间,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寺院坐北朝南,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配殿、东西陪楼、东西厢房、钟鼓楼及地藏王殿等。现存大殿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建筑,但许多构件仍保 留有明显的唐宋风格,大殿内的清代壁画、彩绘及各部件的雕刻实为一流精品。
寺内现存重要文物主要有:宋碑一通,元代石塔两座,宋、明时期砖塔四座,明、清碑刻21块。另外还有宋代银杏树6株,金沙、银沙古泉两眼。白云寺,旧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大觉寺”、“白鹿寺”。创建于唐朝高宗年间。
五代时寺院规模拓展。后周显德四年(957)名僧师彻上人住持白云寺。金代改名“大觉寺”。
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重建,恢复“白茅寺”之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修,并改名“白云寺”。万历二年(1574),住持僧湛仁率徒会同施主汤岢、汤岚兄弟重修天王宝殿,粉饰一新;弘治、正德年间,白云寺进入鼎盛时期,僧徒多达百余人;崇祯八年(1635),定波和尚重修,并改名“白鹿寺”。
清康熙年间屡有修葺。民国年间,寺内尚有僧侣70余人,庙产300余亩,山林2000余亩。古寺钟声远传十里之遥,成为白鹿山地区八大寺院(玄极、白鹿、法住、显扬、龙浴、宝泉、驼峰)的中心寺院,“盖太行诸梵宇之最佳者”(清道光《辉县志》语),堪称一方佛教圣地。
1943年冬,八路军太行第五军分区皮定均司令员在白云寺组织了前线指挥所。1947年9月15日,太行七专署将辉县师范学校建在白云寺,亦称“白云寺师范”。1949年2月14日辉县县城解放,学校迁入城区,白云寺又成为革命遗址纪念地。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寺院内的宋代五百罗汉碑和普照大禅师石塔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21日,白云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寺院布局
白云寺整个院落依山势而建,原有建筑一进四院,错落有致,为中轴式群体建筑。现存建筑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其配殿、东西陪楼、东西厢房、地藏王殿等组成,共计60余间。
山门:建在一石砌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上覆灰色筒瓦。脊饰为精美之荷叶荷花。明间前后辟门,分别安板门各两扇。门前各砌有青石台阶,两侧有青石垂带。次间前墙各置方格木窗。山门两侧各有掖门一间,皆为硬山式灰瓦盖顶。山门前为一高台,台两侧设有坡道。高台正前下方东西横排有宋植银杏树五株。
钟、鼓楼:钟楼位于山门左侧5米偏北处,砖木结构,重檐硬山顶、灰瓦盖顶。面阔一间,进深一间。西外侧设有楼梯可通上下。鼓楼现已不存。
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上覆灰色筒瓦。正脊为高浮雕行龙,垂脊饰荷叶荷花图案。东西两山为青砖博风。有前廊,檐下柱头置异形斗,檐檩、斗、平板枋、栏额枋均有彩绘。明间前后辟门,前门上悬挂“慈航普渡”匾一块。前门外两侧檐下各立石碑两通,殿前有月台。后门外右侧有宋代银杏树一株。佛殿左右两侧分别设门一道,西门一间已不存,仅存柱础遗迹。东门一间,门楣上书“白云禅院”四个砖雕隶书大字。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悬山顶,上覆灰色筒瓦。正脊、垂脊均有琉璃高浮雕,正脊雕有八条行龙和数朵荷花,两端置鸱吻,原装饰还有各种小兽,可惜现已不存。垂脊饰荷花、荷叶。东西两山为琉璃悬鱼惹草及博风,十分别致。前檐下为五踩单昂头,琴面昂嘴。明、次间的补间铺作各为一攒斜,瓜棱栌斗。平板枋硕大,栏额和雀替均为花卉透雕。上述构件皆有彩绘,奇丽无比。前檐下有小八角石柱四根,原刻对联两副,但不知何时被磨掉。后来在四根柱之上端分别刻上“佛光普照”四字。柱下有仰覆莲柱础。明、次间安六抹头格扇门12扇。殿内为五架梁结构,梁上均有彩绘。两山墙上有壁画,画工十分精细。正门上悬挂“大雄宝殿”匾一块。殿前两侧为八字墙,墙内嵌清代碑碣四块。殿前为宽大月台,有青石踏跺可直达殿内。大殿左右两山下各建有硬山式灰瓦顶月亮掖门,东门额题“肃静园地”,西门额题“清静园地”,分别形成单元院落。入门各为面阔三间两层的配殿,硬山顶,灰瓦盖顶,有前廊,外设木质楼梯以达上下。大殿前月台东西两侧各有重檐硬山布瓦顶陪楼五间。配楼之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
另外,寺西北侧为一封闭式院落,为地藏王殿,俗称奶奶殿。内有一尊汉白玉雕地藏王菩萨像,雕刻技术精湛细腻。
纵观整座寺院,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既有中轴线之前后贯通,又有左右侧院之左右呼应。角门掩映,曲径通幽,特色别具。
(2)塔林景观
白云寺为千年古刹,佛事活动曾数度兴盛至极,从而留下佛塔座座,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塔林景观。寺后山坡丛林深处共有宋、明砖塔4座,元代石塔2座。分别是“寂照通悟禅师徽公塔”、“茕绝老人天奇塔”、“隐庵长老之塔”、“圆寂亲教秀公孤峰长老之塔”、“普照大禅师石塔”、“佛心妙觉大禅师石塔”。另外还有“归山和尚塔”和“中公和尚塔”两座,塔体已不存,仅存塔铭。另据当地老人们讲,白云寺的佛塔远不止这些,皆因兵燹战祸和自然灾害的侵袭而不复存在。
寂照通悟禅师徽公塔:位于寺后的山坡丛林之中。建于南宋淳 六年(1246)。坐北面南,平面为方形。密檐式纯砖结构,五层,通高7.08米。塔基为须弥座,大部分没于地表之下。一层塔檐为布瓦滴水,琴面昂嘴。檐上为反叠涩砌造。塔刹砌仰莲。塔身南面正中嵌镶碑铭一块,为其通悟禅师生前好友、文学家元好问撰文。碑文叙述了徽公禅师生平、经历和声望:“澄徽师殁七日,远近会葬,倾动州邑……茶毗之际,灵异甚多”。
普照大禅师石塔:石雕喇嘛塔。是开山主持佛光普照大禅师的迁化灵塔。为嗣法门人佛心妙觉大禅师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29)二月十五日所建。纯石结构。五层,通高4.9米。塔座和塔檐为八角形,塔身为鼓形。塔基由双层须弥座构成。下层须弥座大半没入地表之下,仅露八角形的上枋,上刻伎乐飞天。上层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刻四个壶门,每门内各刻一只卧狮,壶门之间刻饰牡丹花。下枭刻覆莲一周,上枭和上枋雕刻单瓣仰覆莲两层,每层八朵。上层莲瓣中各雕一尊佛像,均为结跏趺坐,呈禅定像。塔身高0.80米,共置佛龛上下两层。
上层龛为尖拱形,四面八方共设七个龛。北方无龛,为楷书塔铭:“敕赐开山住持佛光普照大禅师,寿至九十三岁迁化灵塔,大元至元二十九年二月望日,嗣法门人佛心妙觉大禅师创建”。南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佛为结跏趺坐在须弥座上,二弟子双手合十立于莲座上;东南龛内雕一力士;西南龛内雕一天王;东龛内为骑象的文殊菩萨;西龛内为骑狮的普贤菩萨,手持如意状莲花;东北与西北龛内均为一手持莲花的菩萨立在莲座上。下层龛为半圆拱,共十六个。每龛内各雕有一尊坐佛,佛龛下部为线刻缠枝牡丹和莲花。塔身之上为塔脖子。高0.28米。上刻8个狮首,口衔花绳,颈系彩带。塔脖子之上为三层八角形盖状塔檐,翼角翘起。第一层檐高0.30米,檐边看面刻卷云纹,檐下雕有8个不露双足的飞天,其中有两个为双首。第二层檐边看面刻有花卉,檐下塔壁上刻四个尖拱形佛龛,北龛内一佛,呈说法像;南龛一佛,呈降魔像;东西龛各一佛,均呈禅定像。第三层塔檐刻山花蕉叶,檐下八角形塔壁上四个正面各刻一龛,龛内均有一佛。塔檐之上为塔刹。刹座为圆形,上刻莲瓣,其上置宝瓶状塔刹。
该塔的造型优美,叠罗大方。雕刻技法细腻精湛,雕刻内容丰富多彩。为目前中原地区乃至全国较为罕见的元代石雕佛塔。
佛心妙觉大禅师石塔:位于普照大禅师石塔东50米处。纯石结构,喇嘛塔。五层,塔顶部分构件已缺损,现存高度为3.71米。下部为双层须弥座构成的塔基。塔基下层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枋每面各雕一个不露双足的供养飞天,形状或为拍钹,或为吹笙。束腰部分每面刻一壶门,内雕伎乐人,各操笙、笛、排箫、筝、竖琴、箜篌、腰鼓等。上层须弥座的束腰每面刻四个壶门,内刻一蹲狮,显露前半身。下枭刻覆莲一周,上枋、上枭刻单瓣仰莲二层,每层八瓣,上层每朵莲瓣中各刻一尊佛像,均有头光,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呈禅定像。塔身鼓形,高0.90米。分上下三层雕刻。下层刻八组不同姿态的牡丹花。中层置八个佛龛。北龛内为一佛二菩萨,本尊和右胁侍菩萨已残毁。南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东南龛雕一跣足武士;西南龛雕一持剑力士;东龛内雕骑象的文殊菩萨;西龛内雕骑狮的普贤菩萨;东北龛内雕一力士;西北龛内雕菩萨一尊。上层置佛龛十六个,龛高0.18米。每龛一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或方形台座上,手持之物或禅杖,或经卷,或净瓶,或拂子,或摩尼珠等。还有的手执独角兽,有的佛身上卧雄狮。塔身之上为塔脖子,高0.33米,八角形,每角雕一狮首,口衔花绳,颈系彩带。塔脖子上仅存一层八角形塔檐,翼角翘起,刻有动物和花卉图案。檐下塔壁高0.25米。四正面均刻尖拱形佛龛,龛内各刻一佛。刹已不存。
茕绝老人天奇塔:位于寺院外东北200米处。纯砖结构。坐西面东。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构成。平面为方形,七级,通高13.06米,俗称“风水塔”,实为明弘治年间白云寺高僧天奇和尚之塔。塔身前后分别嵌有碑刻,前面碑刻书“茕绝老人天奇塔铭”,后面碑刻详细记述了明代弘治年间汉、藏民族共建此塔的情况。
(3)碑碣石刻
白云寺现存碑刻21通。其中,五百罗汉碑是众多碑刻中的珍品,1963年6月20日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百罗汉碑:全名“白茅寺五百罗汉碑”。位于白云寺山门左下侧。立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九月十九日。碑首、碑身、碑座保存完整。碑通高3.62米,宽1.04米,厚0.30米。螭首龟座。碑首阴阳两面上部均为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为圭形,篆额为“五百罗汉之碑”六个大字。阴面正中为一圭形佛龛,内雕佛像一尊,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呈禅定像。碑之阴阳两面均有文字,阳面首题“大宋卫州共城县白鹿山白茅寺五百罗汉碑”,碑文为行书,凡31行,满行49字,计1519字。如京使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曹翊篆额(曹翊是宋检校太师兼侍中曹彬的次子),东京右街讲经论文章大德僧庆珍撰文,讲经论僧清智书丹。碑文详述了白云寺的沿革、五百罗汉堂的创建与五百罗汉像的铸造经过以及罗汉堂内塑像安置情况。碑阴刻有题记和布施名单。
汉白玉雕地藏菩萨像:俗称“玉石奶奶”,位于寺院西北隅地藏王殿(俗称奶奶殿)内。康熙二十八年(1689)浙江仁和县王正春敬施。像高4.8米。通体为一块精美的汉白玉精琢而成,栩栩如生,慈眉善目,人称“玉石奶奶”,向被作为白云寺的镇寺之宝。
(4)高僧名流
白云寺有据可查的住持僧或高僧主要有彻上人、允执上人、宗圆大德(洪公)大师、聂廷玉大师、寂照通悟大禅师(徽公)、佛光普照大禅师、佛心妙觉大禅师、宝峰禅师、茕绝老人天奇、孤峰老人、隐庵老人、中公和尚、归山和尚、湛仁和尚、定波和尚、鹤峰氏珍、文方上人等等。其中天奇和尚尤显盛名。
天奇和尚是江西省南昌市人,父姓江,母徐氏。年二十礼荆门无悦能和尚剃度出家,后遇宝峰禅师,付之以袈裟拂子,任金陵名刹灵谷寺主持。晚年栖息于白云寺。天奇和尚僧道很深,并有语录行世,在当时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与开封相国寺、金陵清凉寺、灵谷寺及西藏等地的高僧有着深情厚谊。弘治十一年(1498)天奇和尚死后,各地高僧云集白云寺,参加他的葬礼。西藏三加班丹广慧净觉国师还亲自率众参与建塔。汉、藏两族僧人共同造塔,不仅反映了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也说明了清初汉、藏佛教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可见出白云寺在佛教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之显赫。
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1190~1257),在金政权灭亡后避乱河南,曾在辉县西北大山中隐居十余年。期间在白云寺时,与寂照通悟大禅师徽公、吏部尚书张公履等人结为挚友。徽公大师圆寂后,他与众僧一道为大师建造灵塔,并亲手撰写塔铭。号称“百泉居士”的明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李贽(1527~1602),公元1556年至1560年曾在辉县做教谕,期间曾游览白云寺,和他的好友赵亨、陈荩、张士允、张世乐、付坤、邓林材等人在此畅游赋诗,留下的著名诗句,至今尚存。明代另一位著名学者李濂(1488~1566),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嘉靖年间被免官后,归里著述,曾畅游太行胜景,特意来到白鹿山区,陶醉在这方佛教圣地,先后游历了驼峰寺(也称落伽寺)、元极寺(也称玄极寺)、白鹿寺、龙浴寺、宝泉寺、法住寺、显扬寺、白云寺等八大寺院,写下了《游白茅寺记》散文一篇和《落伽寺》诗一首,成为研究白云寺历史的珍贵文献。清初,白云寺名播京城,引起了乾隆皇帝的神往。乾隆十五年(1750)九月,特意游览白云寺,留下了不朽诗篇。圣驾光临使白云寺赢得了千年奇遇,传为千古佳话。民国初年,袁世凯隐居辉县,在白鹿山一带霸山占林,修建山庄。期间和徐世昌等人曾频频光临白云寺、龙浴寺等名刹。
(5)诗赋匾额
白云寺作为名扬中原的千年古刹,先后接纳了数以百计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名流和官宦的光临,留下了大量的诗赋与匾额。据载,先后有元代的王恽(元初文学家),明代的刘玉(进士,辉县知县)、王教(正德进士,兵部右侍郎)、李贽(思想家)、邓林材(卫辉府推官)、王明斋、李巽川、纪云鹤(知县)、李濂(学者),清代的张晋彦、滑彬(知县)、贺振能(学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鹿圣基(知县)、鹤峰氏珍(僧人)、徐世昌(安福国会大总统)等留下了咏歌白云寺的诗文共34首(篇)。其中,李濂的游记散文《游白茅诗记》分别被《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中国历代游记精华全编》收录。所有这些都已成为厚重白云寺的重要文化内涵。另外,乾隆皇帝驻跸白云寺时所题写的“白云自在”匾额,成为寺院的荣耀。
介绍:辉县白云寺位于辉县市西35公里的白麓山下,景区内的主体景点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5间。其它中殿、山门、东西陪殿及出厦阁楼等50余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深邃莫测。寺前古树参天,盛夏不见日色,为避暑胜地。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 威海的资源有哪些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56.98万公顷。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9%,园地占10.63%,林地占19.63%,其他农用地占16.14%;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0.64%, 交通运输用地占0.94%, 水利设施用地占1.48%; 未利用土地占2.96%,其他土地占3.89%。
水力资源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 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30.2毫米,年径流量262.4毫米,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4.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75亿立方米,扣除两者重复量2.73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威海海域广阔,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全市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个/平方米; 有生物资源779种, 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动物中,鱼类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 梭鱼、鲻鱼、鲈鱼、鲅鱼、青鳞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黄姑、比目鱼等100余种;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鲍鱼、泥蚶、菲律宾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贻贝、青蛤等; 棘皮类中有刺参、海蜇、马粪海胆、海星等。植物中,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大叶藻等。 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野兔、蝙蝠等。鸟类已查到250种,其中候鸟、旅鸟占70%以上,留鸟种类较少。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级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4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12种; 其余鸟类及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等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经济植物70科248种,如车前、地黄、天麻、黄芩、远志、半夏等;野生牧草12科92种,如马唐、黄背草、白茅草等;木本植物70科457种,其中乔木315种,如黑松、刺槐、麻栎、法桐、苹果、梨、桃、银杏、板栗等;灌木112种,如紫穗槐、胡枝子等;藤本30种,如葛藤、 紫藤、蔓荆、爬墙虎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 地区特产:胶东大花生、威海苹果、荣成黄桃、乳山阳梨
旅游资源
威海市旅游形象标识
威海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十多种类型。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 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游览景区(点)80多处。境内千公里海岸线上,有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刘公岛、秦始皇东巡过的东方好望角"天尽头"成山头、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亚洲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大东胜境——铁槎山、天下第一滩——银滩等名胜景观。全市形成了“一线(千公里海岸线)、六区(中心城市、海滨生态、渔家风情、温泉疗养、传统文化、休闲度假)”的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