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景观配景

景观配景

发布时间: 2020-11-23 21:21:04

『壹』 什么叫园林景观层次

园林景观之层次分明 园林景观的极致与否,主要与设计师创造密切相连,设计师通过与园林主人沟通,更好的融入园林主人的思绪然后经过缜密的设计,把园林设计出来,完美造景。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
主景与配景: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 果。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 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 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 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园中之园法 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有了这主次对比,有了这层次规划,园林景观就逐步走向了正轨。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贰』 学习景观设计和植物配景看什么书好

如果想要学习园林植物配景的书的话,可以上网查询,www.abbs.建筑论坛里的植物配置板块有很多精华帖可以参考!或者上图书馆找一些关于,美的植物景观设计一书来学习!

『叁』 描写园林景观或者绿化的文章、词句、段落

园林景观的概念及内涵
摘要: 对于园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有过一系列论述,如1958年3月他曾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初步统计,到1999年末钱老已发表各类论述园林、城市学的书稿及书信百余封,表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城市、建筑、园林的关注,并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园林”来做“市标”的国家,而且是第一个建造园林城市的国家。总的来说,园林景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园林与生态、景观、景观与人类生活
1.园林
许多人认为园林只是指以植物相关的景观营造,在现在,这个认识并不能完全概括园林包含的内容,现代园林所包括的范围是如此广泛,除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雕塑小品,还有各种新型材料,废品利用等等。园林在造景上必须是美的,要在视觉、听觉上有形象美。绿地就不一定必须有形象美。所以园林可以成为美的景观,而绿地就不一定能成为美的景观。园林还必须是一种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一种储存“爱”的信息的载体,“园林”是一种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储存爱的信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重要艺术品,她也可成为代表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市标”之一。
1.1.园林的分类
从布置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规则式 ,代表是西方园林 代表国家 意大利宫殿、法国台地和中国的皇家园林;自然式,代表是中国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岭南园林;混合式 ,现代的建筑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的搭配
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是苏州园林,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藕园、狮子林等。
1.2 .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
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来发展的方向,则不仅在人居室内环境,更侧重于人居室外环境
人居环境广义可至太空,中义为城市及农村,狭义可至居住小区乃至住宅,无不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居环境的理念是文化的总纲“天人合一”之一脉,强调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其中也包含“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等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创造艺术美,也是“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庐”之说。其中主要是体现用地之地宜,兼具顺从与局部改造的双重内容。生产是手段,经济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们的目的是持续发展的天人共荣、兴世利民。
园林却不是自有人类就有的。人类初始,居于自然之中而并未脱离自然。随社会进步,
人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需求自然的时候就逐渐产生了园林。古写的“艺”字是人跪地举苗植树的象形反映。人不满足于自然恩赐的树木,而要在需要的土地上人工植树,这是恩格斯所谓“第二自然”的雏形和划时代的标志。在园圃等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囿、苑和园,在西晋就出现了“园林”的专用名词。现代的中国园林概念是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要求,将生态、景观、休闲游览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为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谋福利。园林学从城市园林扩展到园林城市、风景名胜区和大地园林景观,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园林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创造自然的条件和气氛,于中也渗透以人文;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物质享受,也从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
1.3.园林的性质及功能
我们不要把园林的思维形式局限在某个方面,比如,相同树木在一个地方种植,非要三棵或五棵,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一定不能是锐角等,如果老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美,那么我们思维将局限在很小的范围,而做出的作品就将难有创意,园林亦将是一个非常苦闷的事。做园林就好象画画一样,有喜悦的,休闲的,古典的,同样需要紧张的,悲伤的,现代的,抽象的,甚至零乱也是一种美,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就是为了表达出某一种气氛,心情,感受,这就是美,我们用锐角表现一种比较刺激的气氛,用规则的几何造型表达一种严谨的思想,用黑色表现一种悲凉的心情,用红色表达一种热烈的心情,而至于用什么材料,那是次要的。
我们几乎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材料用到园林上(只要我们能想象出来的)除了钢,石,水,木,布料,植物常见的材料,还可以用玻璃,塑料,彩色水泥等新颖材料,我们也可以将元素材料相互调换,如:树用不锈钢,石头改为玻璃,我们更可以改变各种元素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质感等。如:柱子做成上大下小,或弯曲,或倾斜,石头做成方的,颜色是红色。这样一来,我们设计的思维就变的非常广阔。
园林也不是静止的,,为什么一些公园去了一两次就不想去,原因就是再去看也是那几样东西,而且还要给钱。它更应该表现在动态方面,因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才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怎样才能使园林变成动的, 1、就是我们做园林的时候,应考虑到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小树可以长大成参天大树,2、将园林同人融合在一起,比如:建造亲人雕塑,健康铺道,亲水广场,游乐设施,供人们游玩,也可以将园林做成一个农庄,人们可以种菜,种花,赏果,3、举行一些活动,如:定期举行花展,园林小品比赛,游园活动,植树活动,拔草比赛,从而使园林成为一种运动,变化的东西。即可以增加游客的返回次数,又增加经济效益。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2.景观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
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4]: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晶,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2.1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描写园林景观或者绿化的文章、词句、段落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作画或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的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德歌尔的栖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 1971)。栖居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2.2景观的发展
景观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景观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回顾历史,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使园林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了现代景观的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促进了景观事业的发展和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于无所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危机感日益加重,于是环境保护成为普遍的意识。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使得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工业之后的景观不断出现„„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今天景观设计的面貌,社会因素是景观发展的最深层的原因。
2.3景观的意义
景观的社会意义在于,景观应该、也必须要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今天的景观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景观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景观设计最终关系到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境界。这一点,北欧国家及德国的设计师已在全球树立了榜样,在那里,景观的社会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设计师总是把对舒适和适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设计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这种功能化的、朴素的景观设计风格应该赢得人们的尊敬。
望采纳~

『肆』 什么是景观设计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园林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伍』 庭院景观创意中有哪些风水讲究

风水是汉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文化,也称为乌青、青囊,较为科学性的说法为堪舆。风即元气和场能,水即流动和变化。庭院设计中花木能净化周边空气,愉悦人。山能旺丁,水能聚财,山水搭配方能相得益彰。

『陆』 景观水景配筋图参照哪个图集

景观水景配景没有相关的图集一般配直径8-12厘的钢筋双层双向@200就够,看具体水生和地质情况。

『柒』 介绍景观的导游词

景观指某地区抄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
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对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型单位,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景观学中指特定的区域概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景观的含义[2] 同汉语的“风景”、“景致”、“景色”相一致,等同于英语的“scenery”,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地表景象,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
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做资源;建筑师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

『捌』 作为一名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作为一名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师
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园林艺术创造的关键在构思。构思是其设计创作的灵魂,而思维是设计创造的源泉与基础。所以作为设计人才,就需要学习和掌握设计的多种思维方法,以增加自己设计的悟性和启迪自己的设计思路。

作为设计人才,在设计构思确立下来后,就要寻求能充分体现设计意图的形式来进行设计表现。而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则需要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反复磨练和积存,在大学几年的学习中,就需要熟练掌握徒手画、工具画、渲染图、以及CAD制图,并能较好的掌握设计艺术的形式美学规律, 以便准确表达出设计师心中最完美的设计艺术形象。
作为设计人才,还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锻炼出审美鉴赏的能力。因为一个设计师,首先自己就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甚至高于大众审美观的艺术形象。如果自己的品位和审美观比一般人还低,就根本无法满足大众对艺术美感的要求。这是衡量设计人才艺术水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一个设计人才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
作为设计人才,还要加强园林方面法制、法规等文件的学习。要使图纸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目的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设计图纸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因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许图纸上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些也就要求设计人才在设计过程中,认真负责地审核图纸上的各项内容,避免问题的发生。
除此之外,一个合格的设计人才还要具备同甲方、审批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同各级领导交往的能力,以便使对方了解自己的设计意图,并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最终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玖』 景观建筑设计文章

景观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武星宽 陈婷
【摘要】:通过对鸡公山黑龙潭休闲山庄建筑及其景观设计的总结, 阐述了一个既能反映当地文化脉搏 ,又能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建筑的功能 、建筑空间、 景观规划与建筑文化脉络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期达到建筑设计与风景区的环境相协调 ,对文脉有所延续与创新的设计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计 文脉延续 景观设计

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属于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具有珍稀性及生物多样性等特征。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 大力开发旅游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加新景区 增强对游人的吸引力成为鸡公山开发的迫切需要。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的景区之一。黑龙潭生态旅游景区是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基础上, 满足人们观 认识自然生态系统需求的经营性、休闲性旅游服务项目。 而休闲山庄的整体规划设计是其生态旅游景区设计项目之一。休闲山庄建设在鸡公山黑龙潭景区, 是游客休息 、就餐和度假的良好生态休憩区 。小型别致的别墅落于林间空地, 而风味餐厅则依山水, 设置于潭边林间 。其风味餐厅一次性进餐可容纳 100余人。 小型别墅一次性接待游客 50人左右。
1.风味餐厅群体建筑设计
1.1整体规划
黑龙潭餐厅的设计理念主要遵循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建筑体量适宜 、造型风格独特 、地域文化浓厚, 与景观艺术效果融为一体。 风餐厅建筑群由别墅 、餐厅和观景宝塔 3部分组成。部分建筑群体之间又以观景回廊相连接 ,主体建筑与观景回廊虚实结合。 观景宝塔为最佳观景点及眺望点, 别墅建筑和餐厅回廊, 错落有致。 在黑龙潭餐厅前开辟一定的空地 ,其铺装材质与地形的肌理相吻合。 并将建筑、 配景及其种植统一在一定的秩序之中 ,形成统一整体的视觉形象。
1.2平面功能划分
餐厅内部分为小型团体游客就餐区、 外国游客西餐区、 厨房、 吧台、 接待区和包房 ,可容纳100 人左右。 包房主要接待大型团体游客,海外友人及高层次宾客, 可容纳1000 人左右。 外墙毛石贴面 ,外环境设置灵活性的休闲长廊与座椅 。当游人的人流量过大时, 还可随时增加户外雨蓬餐桌椅,这样既节约了内部空间 ,也充分利用外部空间 ,增加了功能的灵活性。
1.3立面外观造型
在餐厅的外观造型上 ,屋顶采用重檐的形式。 屋面为坡顶 ,上面铺以传统的青瓦或孔雀兰陶瓦; 在屋脊 、檐口及屋顶转角部分收口的方式打破了传统以瓦片收口的形式 ,面上漆以不同的色彩 ;上檐屋顶主要为通风采光作用, 下檐屋顶为遮阳挡雨的作用 。整体形态上将其拉伸 、夸张, 从而更能体现建筑的张力与气魄感 。屋身部分采用白墙灰砖, 大面积的玻璃窗及其玻璃推拉门上饰以木格花纹。 窗与窗之间用木柱分割 ,柱身漆以红黑两种。
1.4色彩搭配
墙群及基座 、踏步部分采用灰色毛石为主料 ,与广场铺地色彩相协调 ,起到过渡的效果。
1.5建筑文脉
鸡公山避暑胜地是由外国传教士发现和开辟的, 所以山上丛林中点缀着不同国度 、不同风格的洋房别墅。 为了使豫楚融合而形成的信阳文化和广水文化传统在山上恢复 发扬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建筑风格 ,探寻其文脉渊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谓的建筑文脉就像人的性格一样 是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元素 ,它取决于一个地方所特有的环境特 、文化基因及价值取向 。鸡公山地处江淮之间、豫鄂两省交界处, 南距武汉340KM,北距郑州180KM,距信阳34KM .可谓是连接河南 ,湖北的桥梁.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可知其文化渊源主要以楚文化为主体 .而楚文化在艺术上有比较鲜明的特征 ,如喜爱艳丽的色彩 ,红色、 棕色等;粗犷的构架 、崇拜图腾等等。
根据楚文化的一些传统特征, 在设计过程中将其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 。在色彩上 ,棕色 、红 。水池中轴线为中心依次向外展开, 其次为石凳与石色与黑色穿插搭配。 楚文化的特征一目了然, 如在餐灯组成的绿化休闲道。 再次是与观景回廊相连接的厅楼体的屋顶脊柱。 柱式上及其餐厅正门上都有所花架长廊。 花架长廊是广场区域与别墅区域的分界。体现在造型上, 从楚文化的青铜器的纹饰上得到启发。 将其平面图案进行简化、 演变 、重叠、 拉伸 ,再加入现代的时尚元素, 产生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特建筑元素 ,如在餐厅正门招牌的托架处, 屋顶的脊 ,背处及回廊的栏杆处。而在建筑的柱式上,路灯的柱
身上都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方式,利用了图腾、斗拱等传统元素,将其演变融入到现代的风俗时尚中,使得整体建筑既有传统特色,又反映时代心声,还突出了楚文化的丝丝古韵。
2.别墅设计
别墅围绕着风味餐厅这个主体"在其四周的林间空地上点缀以小型别墅。其整体风格及其用才上基本与餐厅建筑群保持一致。
其次,在外部空间设计上,尽量减少占地面积。设计以纵向发展为主,共有 3层。 在外立面设计上,底层正立面采用了日本式的大扇推拉门形式。当推开推拉门时,室内与室外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整体。没有明确的界限"让宾客可以充分接触鸡公山上的自然景观。并且,将整个建筑的地基抬高一级,以防止山上潮湿的气候。底层的背立面也将落地窗向外推了一部分,加大采光与通风的面积,让宾客就餐时能充分与大自然对话。门窗均用木格花纹装饰,与餐厅门窗的装饰风格保持一致。在 2,3楼部位,分别设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作为观景露台。露台木栏杆的装饰,窗户的木纹装饰同样延续了楚文化的文脉,注入新的现代设计技法加以新的诠释。
3.景观及广场设计
整个休闲山庄的景观绿化由黑龙潭餐厅前的主体广场和别墅休闲区两部分组成。景观规划上以中轴线的喷水池为中心。以餐厅向外延伸出的观景回廊以及花架长廊为贯穿体,使整个山庄景观规划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而又有机的连接。在景观的配景造型设计及其广场铺地上,采用传统的楚文化与现代简洁时尚风格相结合的手法,使之与整体风格相协调。
主体广场上主要以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以喷水池中轴线为中心依次向外展开(其次为石凳与石灯组成的绿化休闲道。再次是与观景回廊相连接的花架长廊!花架长廊是广场区域与别墅区域的分界线及其过渡段。从一个完全开放的迎宾就餐空间进入一个半开放型。带有私密性的居住休憩空间。
进入别墅区域后,其景观布局采用更多的自然灵活的曲线形体。立体的曲线形以阶梯型的流水池为代表。平面看上去形成‘凸’字形体,立面上看随着级数的增加,流水池的面积也在扩大。而平面的曲线形则以碎石布道及花池旁的羊肠小道反映出来。
由于鸡公山上气候宜人,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所以加入了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及其流水、山石等园林景观的自然元素。整体上达到了源于自然而又在自然中改造升华的效果。让游览的宾客能充分感受到一份推窗即景的野趣。
在广场的道路铺砖设计上,主要采用以灰调为主的青砖。并且点缀以纵横的深灰或浅灰线条,在处于中心点的主体餐厅前采用了具有古典韵味的回字形与土字形图案进行铺设。两种字形图案与色彩交叉融会,既构成了独特的平面构成图案,又与主体广场铺地相呼应。

4.结 语
总体而言,整个鸡公山黑龙潭的休闲山庄的设计手法是古今结合,昔今交融。充分体现了对楚文化这种民族地域传统特色的建筑语言和形式的继承与升华,让游客们通过景点建筑的风貌去寻索历史的痕迹,追溯鸡公山特有的文化传统渊源,从而成为山上万国博物馆建筑群的主流之一。

参考文献
[1]彭慧锋,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华中建筑.000/
[2]柳风,信阳鸡公山生态旅游侧记.河南科技.2003
[3]林箐 王向荣,鸡公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区设计,中国园林.2003
[1]孙建国,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探讨.河北林业科技.2003

(陈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本科环艺0402班学生)

『拾』 如何欣赏人文景观

要欣赏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只有抓住其特点,才能体会建造者的匠心和景观的意境。以园林景观为例:
我国的园林主要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北方园林以红黄为主色调,配以苍松翠柏,形成富贵尊荣、庄严雄浑的特色。
江南园林以黑白为主调,借助光影艺术,呈现素静、淡雅、温和之美。
岭南园林既不似北方厚重,又不似江南秀巧,而是简洁、轻盈,形成畅朗、玲珑、典雅的独特风格。
因此,西方艺术家认为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如何才能抓住园林的特点呢?
要抓住园林的特点,就要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这是园林欣赏的基础,否则入园林中则如坠云烟,理不清头绪,岂谈欣赏?
园林的构景手法主要有:
1、主配:主景与配景的搭配关系。
主景是全园景观之精华所在,一定要鲜明突出;配景则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园林设计就是通过主景与配景的有机组合,用游览线路的合理串连,表现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所以主景鲜明突出是园林景观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主景是组织园林游览路线层式里的高潮。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是景与景之间的空间关系。此手法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园林构景贵在层次,常用障景和隔景两法来丰富景观的层次。
(1)、障景法:多出现在园林或独立园境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屏风、竹林等阻障在另一些景物之前,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2)、隔景法则是利用明墙、廓、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旅游者的想象,造成隐约显现但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
3、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框,将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图4-15)框景中框的造型更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有如精致小品,是对审美对象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使景观美更纯正、更精炼。
4、借景: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让想象的翅膀远飞。
如:杭州西湖,就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湖光山色和谐统一。
“红杏出墙”不正说明园内景色秀美诱人吗?
借景的关键是使所借之景与园中之景和谐统一,才能使园境大开。
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对园林空间的挤压和对园林意境的扰乱,使园中景趣大减。
如:北京天坛,南面成片的高楼使人对祭天的圜丘失去“九天之上”的感觉。
西安小雁塔旁的13层现代化旅馆则使古塔仿佛成为被锁在抽屉中的文物。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