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风景画
㈠ 丰子恺的散文,急!
《给我的孩子们》全文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甚么事体(什么事情)都想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象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油。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发现了我腋下的长毛,当作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相,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罢!
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最不安心的,是有时我还要拉一个你们所最怕的陆露沙医生来,叫他用他的大手来摸你们的肚子,甚至用刀来在你们臂上割几下,还要叫妈妈和漫姑擒住了你们的手脚,捏住了你们的鼻子,把很苦的水灌到你们的嘴里去。这在你们一定认为是太无人道的野蛮举动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激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象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象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
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象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然这真不过象“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㈡ 求 丰子恺散文<惜春> 全文,谢谢!
没找到 惜春 最接近的只找到如下
丰子恺:春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再迟个把月罢,就象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象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上,正是气候最temper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朱磦,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象是Cèzanne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艺)等。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符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㈢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云霓这幅画,描述画的内容。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80个字
云霓
一阵爽风吹过,田中金黄的麦穗轻轻的弯下了腰,随风摆动版。
一旁的水车,权用几根竹竿扎成,日久天长,上面已被磨得光滑。
高卷起裤子,光着上身,脱了鞋,两脚蹬着,两手撑着。双脚拼命的踏,灵巧的蹬,不分昼夜的奔跑、冲刺,却永远也越不过胸前那道结实的横杆。
这,是一道阔别已久的乡下风景;这,是一张泛黄的农民老照片。
丰收的希望,为流出的汗水所浇灌。
水龙,在广袤的田野上攀越、跃动。落差多大,距离多远,水龙就有多长。
千年的水龙,古老的水车。神州大地永远铭刻着你闪光、奔腾的身影,回响着你粗犷、深沉的吼叫。
远处,白云悠闲的躺在如水一般的天空之中,轻轻的、慢慢的飘动。多么自由。
农民,多么渴望越过胸前那道结实的横杆,自由的奔跑在无垠的土地上,翱翔在无边的天空之中。
那朵云,是他们心中最美的语言,是他们心中最美的世界……
爽风吹来,带来一片自由的气息…
㈣ 如何评价丰子恺先生的漫画
不敢随意复评价。
风格问题是次要的,制饱含的情感才是主要的,不用多说,看过的人自然都有感受。
以小见大,弦外有余音,“看”是煞风景的应该“读”才是,咀嚼老觉得有味儿……无法形容。
论线条,也是最自然、流畅,并且厚重的,有北碑书法功底啊!
最后要武断讲句,如若老托翁在世时能看子恺漫画,一定会认为:这是真正的艺术。(注:用托尔斯泰的普世的标准,连米开朗基罗的都被归为不是真正的艺术)
㈤ 丰子恺写的散文《艺术的效果》的主要内容。
艺术常被人视为娱乐的、消遣的玩物,故艺术的效果也就只是娱乐与消遣而已
。有人反对此说,为艺术辩护,说艺术是可以美化人生,陶冶性灵的。但他们所谓
“美化人生”,往往只是指房屋、衣服的装饰;他们所谓“陶冶性灵”,又往往是
附庸风雅之类的浅见。结果把艺术看作一种虚空玄妙、不着边际的东西。这都是没
有确实地认识艺术的效果之故。
艺术及于人生的效果,其实是很简明的:不外乎吾人面对艺术品时直接兴起的
作用,及研究艺术之后间接受得的影响。前者可称为艺术的直接效果,后者可称为
艺术的间接效果。即前者是“艺术品”的效果,后者是“艺术精神”的效果。
直接效果,就是我们创作或鉴赏艺术品时所得的乐趣。这乐趣有两方面,第一
是自由,第二是天真。试分述之:
研究艺术(创作或欣赏),可得自由的乐趣。因为我们平日的生活,都受环境
的拘束。所以我们的心不得自由舒展,我们对付人事,要谨慎小心,辨别是非,打
算得失。我们的心境,大部分的时间是戒严的。惟有学习艺术的时候,心境可以解
严,把自己的意见、希望与理想自由地发表出来。这时候,我们享受一种快慰,可
以调剂平时生活的苦闷。例如世间的美景,是人们所喜爱的。但是美景不能常出现
。我们的生活的牵制又不许我们常去找求美景。我们心中要看美景,而实际上不得
不天天厕身在尘嚣的都市里,与平凡、污旧而看厌了的环境相对。于是我们要求绘
画了。我们可在绘画中自由描出所希望的美景。雪是不易保留的,但我们可使它终
年不消,又并不冷。虹是转瞬就消失的,但我们可使它永远常存,在室中,在晚上
,也都可以欣赏。鸟见人要飞去的,但我们可以使它永远停在枝头,人来了也不惊
。大瀑布是难得见的,但我们可以把它移到客堂间或寝室里来。上述的景物无论自
己描写,或欣赏别人的描写,同样可以给人心一种快慰,即解放、自由之乐。这是
就绘画讲的。更就文学中看:文学是时间艺术,比绘画更为生动。故我们在文学中
可以更自由地高歌人生的悲欢,以遣除实际生活的苦闷。例如我们这世间常有饥寒
的苦患,我们想除掉它,而事实上未能做到。于是在文学中描写丰足之乐,使人看
了共爱,共勉,共图这幸福的实现。古来无数描写田家乐的诗便是其例。又如我们
的世间常有战争的苦患。我们想劝世间的人不要互相侵犯,大家安居乐业,而事实
上不能做到。于是我们就在文学中描写理想的幸福的社会生活,使人看了共爱,共
勉,共图这种幸福的实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是一例。我们读到“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等文句,心中非常欢喜,仿佛自己做了渔人或桃花源中的一个
住民一样。
我们还可在这等文句外,想象出其他的自由幸福的生活来,以发挥我们的理想
。有人说这些文学是画饼充饥,聊以自慰而已。其实不然,这是理想的实现的初步
。空想与理想不同。空想原是游戏似的,理想则合乎理性。只要方向不错,理想不
妨高远。理想越高远,创作欣赏时的自由之乐越多。
其次,研究艺术,可得天真的乐趣。我们平日对于人生自然,因为习惯所迷,
往往不能见到其本身的真相。惟有在艺术中,我们可以看见万物的天然的真相。例
如我们看见朝阳,便想道,这是教人起身的记号。看见田野,便想道,这是人家的
不动产。看见牛羊,便想道,这是人家的牲口。看见苦人,便想道,他是穷的原故
。在习惯中看来,这样的思想,原是没有错误的;然而都不是这些事象的本身的真
相。因为除去了习惯,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岂可如此简单地武断?朝阳,分
明是何等光明灿烂,神秘伟大的自然现象!岂是为了教人起身而设的记号?田野,
分明是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与人家的产业何关?牛羊,分明自有其生命的意义,岂
是为给人家杀食而生的?穷人分明是同样的人,为什么偏要受苦呢?原来造物主创
造万物,各正性命,各自有存在的意义,当初并非以人类为主而造。后来“人类”
这种动物聪明进步起来,霸占了这地球,利用地球上的其他物类来供养自己。久而
久之,成为习惯,便假定万物是为人类而设的;果实是供人采食而生的,牛羊是供
人杀食而生的,日月星辰是为人报时而设的;甚而至于在人类自己的内部,也由习
惯假造出贫富贵贱的阶级来,大家视为当然。这样看来,人类这种动物,已被习惯
所迷,而变成单相思的状态,犯了自大狂的毛病了。这样说来,我们平日对于人生
自然,怎能看见其本身的真相呢?艺术好比是一种治单相思与自大狂的良药。惟有
在艺术中,人类解除了一切习惯的迷障,而表现天地万物本身的真相。画中的朝阳
,庄严伟大,永存不灭,才是朝阳自己的真相。画中的田野,有山容水态,绿笑红
颦,才是大地自己的姿态。美术中的牛羊,能忧能喜,有意有情,才是牛羊自己的
生命。诗文中的贫士、贫女,如冰如霜,如玉如花,超然于世故尘网之外,这才是
人类本来的真面目。所以说,我们惟有在艺术中可以看见万物的天然的真相。我们
打破了日常生活的传统习惯的思想而用全新至净的眼光来创作艺术、欣赏艺术的时
候,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自由自在,天真烂漫。好比做了六天工作逢到一个星期
日,这时候才感到自己的时间的自由。又好比长夜大梦一觉醒来,这时候才回复到
自己的真我。所以说,我们创作或鉴赏艺术,可得自由与天真的乐趣,这是艺术的
直接的效果,即艺术品及于人心的效果。
间接的效果,就是我们研究艺术有素之后,心灵所受得的影响,换言之,就是
体得了艺术的精神,而表现此精神于一切思想行为之中。这时候不需要艺术品,因
为整个人生已变成艺术品了。这效果的范围很广泛,简要地说,可指出两点:第一
是远功利,第二是归平等。
如前所述,我们对着艺术品的时候,心中撤去传统习惯的拘束,而解严开放,
自由自在,天真烂漫。这种经验积得多了,我们便会酌取这种心情来对付人世之事
,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把人世当作艺术品看。我们日常对付人世之事,如前所述
,常是谨慎小心,辨别是非,打算得失的。换言之,即常以功利为第一念的。人生
处世,功利原不可不计较,太不计较是不能生存的。但一味计较功利,直到老死,
人的生活实在太冷酷而无聊,人的生命实在太廉价而糟塌了。所以在不妨碍实生活
的范围内,能酌取艺术的非功利的心情来对付人世之事,可使人的生活温暖而丰富
起来,人的生命高贵而光明起来。所以说,远功利,是艺术修养的一大效果。例如
对于雪,用功利的眼光看,既冷且湿,又不久留,是毫无用处的。但倘能不计功利
,这一片银世界实在是难得的好景,使我们的心眼何等地快慰!即使人类社会不幸
,有人在雪中挨冻,也能另给我们一种艺术的感兴,像白居易的讽喻诗等。但与雪
的美无伤,因为雪的美是常,社会的不幸是变,我们只能以常克变,不能以变废常
的。又如瀑布,不妨利用它来舂米或发电,作功利的打算。但不要使人为的建设妨
碍天然的美,作杀风景的行为。又如田野,功利地看来,原只是作物的出产地,衣
食的供给处。但从另一方面看,这实在是一种美丽的风景区。懂得了这看法,我们
对于阡陌、田园,以至房屋、市街,都能在实用之外讲求其美观,可使世间到处都
变成风景区,给我们的心眼以无穷的快慰。而我们的耕种的劳作,也可因这非功利
的心情而增加兴趣。陶渊明《躬耕》诗有句云:“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便
是在功利的工作中酌用非功利的态度的一例。
最后要讲的艺术的效果,是归平等。我们平常生活的心,与艺术生活的心,其
最大的异点,在于物我的关系上。平常生活中,视外物与我是对峙的。艺术生活中
,视外物与我是一体的。对峙则物与我有隔阂,我视物有等级。一体则物与我无隔
阂,我视物皆平等。故研究艺术,可以养成平等观。艺术心理中有一种叫做“感情
移入”的( 德名Einfüluny,英名Empathy ),在中国画论中,
即所谓“迁想妙得”。就是把我的心移入于对象中,视对象为与我同样的人。于是
禽兽、草木、山川、自然现象,皆有情感,皆有生命。所以这看法称为“有情化”
,又称为“活物主义”。画家用这看法观看世间,则其所描写的山水花卉有生气,
有神韵。中国画的最高境“气韵生动”,便是由这看法而达得的。不过画家用形象
、色彩来把形象有情化,是暗示的;即但化其神,不化其形的。故一般人不易看出
。诗人用言语来把物象有情化,明显地直说,就容易看出。例如禽兽,用日常的眼
光看,只是愚蠢的动物。但用诗的眼光看,都是有理性的人。如古人诗曰:“年丰
牛亦乐,随意过前村。”又曰:“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推广一步,植物亦
皆有情。故曰:“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又曰:
“可怜汶上柳,相见也依依。”并推广一步,矿物亦皆有情。故曰:“相看两
不厌,只有敬亭山。”又曰:“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推广一步,自然现
象亦皆有情。故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曰:“春风知别苦,不遣柳
条青。”此种诗句中所咏的各物,如牛、燕、岸花、汶上柳、敬亭山、潮水、明月
、春风等,用物我对峙的眼光看,皆为异类。但用物我一体的眼光看,则均是同群
,均能体恤人情,可以相见、相看、相送,甚至于对饮。这是艺术上最可贵的一种
心境。习惯了这种心境,而酌量应用这态度于日常生活上,则物我对敌之势可去,
自私自利之欲可熄,而平等博爱之心可长,一视同仁之德可成。就事例而讲:前述
的乞丐,你倘用功利心、对峙心来看,这人与你不关痛痒,对你有害无利;急宜远
而避之,叱而去之。若有人说你不慈悲,你可振振有词:“我有钞票,应该享福;
他没有钱,应该受苦,与我何干?”世间这样存心的人很多。这都是功利迷心,我
欲太深之故。你倘能研究几年艺术,从艺术精神上学得了除去习惯的假定,撤去物
我的隔阂的方面而观看,便见一切众生皆平等,本无贫富与贵贱。乞丐并非为了没
有钞票而受苦,实在是为了人心隔阂太深,人间不平等而受苦。唐朝的诗人杜牧有
幽默诗句云: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看似滑稽,却很严肃。白发是天教生
的,可见天意本来平等,不平等是后人造作的。
学艺术是要恢复人的天真。
㈥ 将丰子恺的桂林的山全文赏析,并举几句话来赏析,3天,速求,帮忙!
丰子恺每朝纸面下笔,常带禅气。画图写文,总有闲散的意态在。我几乎要疑心他能否触着人间的烟火。
我读丰氏的画,先于他的文,并且兴趣好像也在后者上面。钟叔河笺释的周作人儿童杂事诗,即以缘缘堂主的插图为配。一诗一图,双璧并美。诗好,而图亦富古拙气息,似乎偏重绘神摹态,如诗之可吟味。我对于丰氏的印象便是这样得来,同时很佩服在艰疚的世上,竟有以如此超逸的趣味活着的先生。
桂林风物,素来为文人倾心,岂能少了丰氏的游迹?终于给他做出一篇《桂林的山》来,说是他的旅程的画录,大概也是合适的。用他的冷眼打量这片山水,便依自家态度剪取。阳朔山和漓江水,久不分家。自韩愈以碧玉簪、青罗带来比山喻水,千年未易,谁还变得了它?到了丰子恺这里,兴味或许多在山石云岚之际。“古画中的远峰”究竟比平流之水更惹眼。“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写罢这几句尽可以交代得过去的话,他的笔墨即移向桂林的青山。横看侧望,也只说一番大致的情形。从这山上,引出的却是任率的评点,同前人的专情写山,殊异。且莫惊诧于他用笔的反常,这样一篇文章,也实在能够叫人换一种心情看桂林。
文章贵含真性情,快要成为一句套话,在丰子恺这段文字里,却未落空。象鼻、叠彩诸山,独秀、碧莲众峰,在丰氏看,皆若巨大石笋,真是一个老实的形容!了无韵深味永的美感。他说:“我对于这些大石笋,渐渐地看厌了。庭院中布置石笋,数目不多,可以点缀风景;但我们的‘桂林’这个大庭院,布置的石笋太多,触目皆是,岂不令人生厌。”在我读到的赏景文章里,唱着如许腔调的,鲜矣。不夸赞也罢,丰氏还在怀疑着“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已传为名句的赞誉,认为在“美”与“奇”两字中,以桂林之山的特色,只可占得一个“奇”字,“美”则未必,故无资格在天下山水中称甲。“桂林的山,奇而不美”,这一句仿佛定评的话,也在表明,他是无心令其入画的。对于名山胜水,丰子恺不肯膜拜,只以平常心游而记之。“美其所美,非吾所谓美也。”他相信自己的感觉。人是风景的主人。佛说:“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丰子恺对桂林之山的态度,似由此出。
论及山水对于人的性格的影响,丰子恺说“桂林的奇特的山,给广西人一种奇特的性格,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而且短刀直入,率直痛快”;甚或广西“政治办得好”,“产武人,多军人”,也因那些拔地而起的奇山的影响,倒像是隐机锋于家常语中,不落迹象,又很近乎幽默。由此而逐渐明白,丰子恺是在借山水题目写着言外的意思。说桂林的山也给他一种奇特的脾性,方才做出这样一篇亦直亦曲的风景文章,殆庶几近实吧。
㈦ 丰子恺《学画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完丰子恺《学画回忆》的感受 。
绘画
求助编辑网络复名片
绘画是一制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的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参与者的数量同样地为数众多。绘画的性质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静物画(still life)或风景画)、影像绘画(photographic painting)、抽象画、有叙事性质的、象征主义、情感的或政治性质的。
㈧ 丰子恺《竹影》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专浙江崇德(属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㈨ 丰子恺的文章
儿童画(丰子恺)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不雅观的;于整洁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
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是有害于整洁、道德及美感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教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的方法了。
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因为这是出于自动的,不勉强,不做作,始终伴着热烈的兴趣而描出。故其画往往情景新奇,大胆活泼,为大人们所见不到,描不出。不过这种画,不幸而触犯家庭的禁条,难得保存。稍上等的人家,琼楼玉宇一般的房栊内,壁上不许着一点污秽,这种画便绝不可见。贫家的屋子内稍稍可以见到。废寺,古庙,路亭的四壁,才是村童的美术的用武之地了。曾忆旅行中,入寺庙或路亭中坐憩片时,乘闲观赏壁上龙蛇,探寻其意趣,辨识其笔画,实有无穷的兴味。我常常想,若能专心探访研究这种绘画,一定可以真切地知道一地的儿童生活的实况,真切地理解儿童的心情。据我所见,最近乡村废寺的败壁上,已有飞机的出现了。其形好似一种巨大的怪鸟,互相争斗着。最初我尚不知其为飞机。数见之后,稍稍认识。后来听了一个村婆的话:“洋鬼子在那里煎出小孩子的油来造飞机,所以他有眼睛,会飞。”方始恍然,儿童把飞机画成这般的姿态,不是无因的。听了这话,看了这种画,而回忆近来常在天际飞鸣盘旋的那种东西的印象,正如那壁上的大鸟一般的怪物。矫正那村婆的愚见,而用艺术的方法把飞机“活物化”为怪鸟,而设想其在天空中争斗的光景,这是何等有兴趣的儿童画题材!这样的画,在上海许多儿童画报上尚未见过,而在穷乡僻处的废寺败壁上先已发表着了。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更有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一九三四年三月七日,为江苏省教育厅《小学教师》作
(选自《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四、中国画与西洋画(丰子恺)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cūn>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本书:指作者《艺术修养基础》一书,1941年桂林版>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选自《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㈩ 云霓 丰子恺 原文
云霓
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网络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狗子伸着舌头伏在桌子底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的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水。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
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雨,大荒年来了!”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拚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它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 黑起来, 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怖。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
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后来天终于下雨,但已无补于事,大荒年终于出现。现在,农人啖着糠粞,工人闲着工具,商人守着空柜,都在那里等候蚕熟和麦熟,不再回忆过去的旧事了。
我现在为甚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这也不仅是模仿《关睢》,《葛覃》,取首句作篇名而已,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态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记述即毕,自己起了疑问:我这《云霓》能不空空地给人玩赏么?能满足大旱时代的渴望么?自己知道都不能。因为这里所描的云霓太小了,太少了。似乎这几朵怎能沛然下雨呢?恐怕也只能空空地给人玩赏一下,然后任其消沉到地平线底下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