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灞桥柳景色

灞桥柳景色

发布时间: 2021-03-05 11:43:26

㈠ 长安八大景有哪些

第一景为华岳仙掌。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区南,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会处,最醒目的奇观要算东峰一侧断崖上的“仙掌”了。它像一只手掌,五指分明,惟妙惟肖,若逢雨后,山腰云雾飘动,如临仙境。相传很久以前,华山与中条山相连,黄河水流到这里被山拦挡,河水经常泛滥。当时有一河神叫巨灵,他足踏中条山,手推华山,咆哮一声,劈开两山,滔滔黄河水才付之东流,从此在华山留下了手掌痕迹。
第二景为骊山晚照。骊山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是关中最古老的一座名山。据说,在商朝时,这里曾是骊戎国的所在地,所以叫骊山。也有人认为,“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就像一匹奔腾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所以人们叫它骊山。
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山色绚丽,落日的余辉给骊山远近的山峦涂上一片金色,景色十分艳丽。苍山秀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妖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因此,这一美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第三景为灞柳风雪。灞桥,又称霸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或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尤其是每到暮春垂柳扬花吐絮之际,只见纷纷扬扬的柳絮,宛如雪花,漫天飞舞,别有趣致,“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 “关中八景”之一。
第四景为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春来之时垂柳丝丝,游人如织,佳人采莲逐嬉,呈现一片“曲江水满花千树”的盎然生气。每年皇帝在曲江赐宴新科状元进士,他们在这里乘兴游玩,放杯于曲江池内,杯随水势,轻漂漫漫,流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现在的曲江已经是西安市的一个亮点,很多和唐代有关的公园、街道都在建设之中,想必大家都知道,电影《大唐芙蓉园》即将上映,大唐英蓉园也已经开园并迎接游人,陕西领导人在这里先后宴请了连战和宋楚瑜;大唐不夜城、唐长安遗址公园等也在积极建设中,再过五年,这里将是一片大唐胜景!到那时,大家一定要再次亲临西安,亲自感受一下大唐时的景色!
第五景为雁塔晨钟。大家知道,西安有两个非常有名的“雁塔”,就是大、小雁塔。该景特指城南荐福寺小雁塔内的一口大钟,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洪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因此“雁塔晨钟”被誉为 “关中八景”之一。
第六景为草堂烟雾。草堂寺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南户县终南山下圭峰山北麓,是佛教“三论宗”起源地。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生前在此译经讲佛,死后葬于此处。塔北竹林内有一井,井中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冈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缀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另一种说法是,寺内北侧有一口古井,当年井中有一块石头,每当看见一蛇卧石上,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缀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 “草堂烟雾”的美景。
第七景为咸阳古渡。指的是咸阳的渭河渡口。在古时东送友人多在灞桥折柳相送,而西去故人则多在咸阳桥挥泪惜别。咸阳古渡为秦第一大渡口,周围风景秀丽,天空北雁凤鸣,水上白鹭出没,别有一番景致。
第八景为太白积雪。太白山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太白积雪”指的就是这里的风光。关于“太白积雪”的景点,历来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太白山由于海拔较高,所以山顶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山上也依然是皑皑白雪的冰凌世界。人们远在百里之外,遥望太白山,只见山下苍翠,山顶雪白,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说。另一种说法是,太白积雪并非真雪,因为太白山顶部多由浅色的片麻岩组成,加之气候高寒,日照强烈,风吹雨淋,使整块岩石不断地风化破碎,不停地沿着山坡滑落。日久天长,就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地方,形成了一片白色的石海,而在海拔3200米以下处,仍是一片森林的海洋。这样,就形成了山腰下青绿、山顶上雪白的奇异景观

㈡ 灞桥折柳是什么意思

灞桥折柳,就是送别、惜别之意,古人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版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权情‍。
据史料记载,灞河上建桥始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古人从“柳”与“留”的谐音中,发掘了柳的留别、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与情绪之“绪”谐音,柳丝之“丝”与相思之“思”谐音,于是古人将依依惜别的情怀寄托于娇柔细柳,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此外,“折柳赠别”也蕴含着“春意常在”的美好祝愿。

㈢ 灞桥湿地公园的景色作文三百字

八月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和表姐骑着自行车去灞桥湿地公园玩。
灞桥湿地公园的柳树可多了,那许许多多细细的枝条又绿又嫩。灞桥湿地公园来自于陕西省西安市,那里还是个很著名的地方 。 我们 带 着小狗白白和黄黄一起到湿地公园骑自行车,白白和黄黄在篮子里玩耍,一刻也停不下来,真可爱!
我们来到了荷花池边,白白和黄黄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玩了。我和表姐也情不自禁地玩了起来。爸爸和妈妈在观赏荷花,荷花散发出了一种淡淡的清香,让人感到非常的舒服。
啊!这就是灞桥湿地公园。你喜欢么?要是有空的话,就可以去看一看那里的风光美景了!

㈣ “灞桥折柳”是什么意思,只求意思!!!

灞桥折柳释义:

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版灞桥后才分手,权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古代灞桥,一直居于关中交通要冲,它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雍录》上指出:“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而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

唐朝的王昌龄在其《灞桥赋》中也说:“惟于灞,惟灞于源,当秦地之冲口,束东衢之走辕,拖偃蹇以横曳,若长虹之未翻”。



(4)灞桥柳景色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载:“一名小杨,一名杨柳。”王象著《群芳谱》解释为:“易生之木也,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条长软,叶青而狭长。其长条数尺或丈余,袅袅下垂者名垂柳木,木理最细腻。”柳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离别意向最早大概始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这里诗人赋予了柳的离别意象,开后世意象之先河,此离别意象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唐宋的沉淀和凝固,成为这一时期文坛和现实生活中的一大奇葩。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离别。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别人促,不愿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柳,并在离别期。”

㈤ 陕西的八大景有哪些

陕西的八大复景分别是制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


(5)灞桥柳景色扩展阅读:

关中八景之说形成于明、清。其命名,有些是文人学士赋传记胜,有些则是民间传说。

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

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西岳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南。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奇峰突兀、巍峨壮丽,以“险、奇、峻、绝、幽”而名冠天下。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区城南地区,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

㈥ “灞桥折柳”何解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12公里处的灞河上面。古代长安人向东送行,往往以灞河为界,送人出长安城到灞河后就要在灞桥上分别了。
若是在古代长安,这个地方应该是一派柳色空朦,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似冬日雪花飞扬。到了隋唐,这里已是“柳色如烟絮如雪”的风景名胜之地了。于是“灞柳风雪”作为灞桥一道独特的景致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风雪”作为比喻,成为诗人们咏柳的一种常用手法。
按照《西安府志》的记录,当年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摩肩接踵,是长安十分壮观的景象。当时,在灞桥旁还设有灞亭,供人话别。起身告别时,人们折柳相赠。 折柳与送别相联系,最早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与“留”谐音,折柳赠别,表达出对亲人、朋友的恋恋不舍。美丽的景色令人留恋,而杨柳低垂也使灞桥成为最有诗意的送别的桥。
古人钟情于柳,当然与柳自身的特点以及从柳本身所挖掘出的意义有关。“多情自古伤别离”,重情重义的中国人从“柳”与“留”的谐音中,发掘了柳的留别、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与情绪之“绪”谐音,柳丝之“丝”与相思之“思”谐音。于是古人将依依惜别的情怀寄托于娇柔细柳。赠柳、咏柳也就常常带有希望离别之人能够留下来的美好心愿。“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回首望君柳丝下,挥手别君泪难休”。古人用柳枝的随风飘摇表示别情的依依,真的是恰如其分。
于是古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感怀的诗句:李白《忆秦娥》中就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的句子。后来人们又将灞桥叫作“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
“折柳赠别”逐渐为文人骚客所乐道。送客至桥头折柳惜别,也就不只是灞桥独有。唐代的雍陶送客来到四川沱江上的“情尽桥”边,联想起灞桥的折柳赠别,提笔将桥名改作了“折柳桥”。
如今,出西安城向东走的人还是要穿过灞河,灞河上也建起了多座现代的新灞桥,只是,过往的人们可曾想到这里当年的垂柳依依,想到灞桥的送别情。

㈦ 写灞桥区风景的作文

八月的一天,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和表姐骑着自行车去灞桥湿地公园玩。

灞桥湿地公园的柳树可多了,那许许多多细细的枝条又绿又嫩。灞桥湿地公园来自于陕西省西安市,那里还是个很著名的地方 。 我们 带 着小狗白白和黄黄一起到湿地公园骑自行车,白白和黄黄在篮子里玩耍,一刻也停不下来,真可爱!

我们来到了荷花池边,白白和黄黄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玩了。我和表姐也情不自禁地玩了起来。爸爸和妈妈在观赏荷花,荷花散发出了一种淡淡的清香,让人感到非常的舒服。

啊!这就是灞桥湿地公园。你喜欢么?要是有空的话,就可以去看一看那里的风光美景了!

㈧ 灞柳风雪的简介

有水有桥,柳树自然也不能少。《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烟雾蒙蒙,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唐时在灞桥设有驿站,当时叫做“滋水驿”,也被称作“灞亭”。古时人们多在此处迎宾送客,依依话别。灞河、灞桥、灞柳、灞亭,古往今来,竟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生离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到了这个地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每到暮春时节,灞桥之畔总是绿柳低垂,柳絮飞舞,宛如漫天雪飘,这就是“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
史籍载,“灞柳风雪”之说,始于明清之际,当时流传于民间的关中《八景》佚名诗中,就有“灞柳风雪扑满面”的诗句。灞桥之柳,与古长安植柳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长安周围多水、多川,很适宜柳的成活与生长,加之周、秦、汉、唐宫中,御道多植柳树,民间植柳也自然蔚成风气。汉代时“灞柳”已闻名遐迩,《三辅黄图》云“都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可见一斑。
“灞柳”,也有它的盛衰史。隋、唐时“灞柳”仍处于繁荣时期。从李白词《忆秦娥》“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词句中,可以看出当时迎客送友的人们,“折柳”相赠已成风习。宋时,由于京城东迁,“灞柳”也随之萧条,宋代词人柳永在《少年行》中写道:“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元代时,忽必烈的三子忙哥被刺封为安西王到了西安,使“灞柳”又恢复了生机。《西安府志》所载,当时“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明清时,古灞桥虽已残破,但灞柳风姿不减当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河东监使朱集义在其《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灞柳风雪”是灞桥风光的一部分,由于其景色宜人,年年吸引着四方的游客。加之在此远可眺山,近可戏水,历来是古城长安春游远足的好去处。唐诗人韦应物《东郊》诗云:“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建国后,80年代,灞柳风雪的景象,由于气候的影响和人为的破坏,不如当年。市、区政府1999年已着手规划、实施、恢复“灞柳风雪扑满面”这一人文胜迹。

㈨ 灞桥风景的段落

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九秋<书>(九秋风露);劲秋<书>(悲落叶于劲秋);雁天<书>;旻天<书>; 旻序<书>(请尊对旻序,高宴有余欢);阴中<书>(秋为阴中,万物以成);白藏<书>

初秋; 新秋; 早秋; 头秋; 小秋<书>;孟秋; 上秋<书>;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残秋;季秋;寒秋<书>;凛秋<书>

解释:

残秋:秋之末尾。

寒秋:深秋。

季秋:秋之末。

孟秋:秋季开始的第一个月。

秋令:秋天。也指秋天的气候。

秋收:秋季的收成。秋收季节。

秋景:秋天的景色。同义的有:秋色(秋色宜人);秋光(大好秋光)。“秋景”也作“秋收”解:今年秋景很好。

秋风:入秋后吹的风。秋风萧瑟天气凉。

金风:秋风。还有:商风<书>(商风肃而寒生兮);商飘<书>(岁暮商飘飞);寒商<书>(寒商动秋闺);鲤鱼风(九月鲤鱼风)阊阖风<书>

秋风萧萧;秋风萧瑟;秋风瑟瑟;金风送爽 春花秋月;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红衰翠减;霜天红叶;枫林尽染;一叶知秋;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叶;天高气清;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高马肥;金桂飘香;桂子飘香;稻谷飘香;无边落木萧萧下;春华秋实

北雁南飞:雁是侯鸟,北方进人深秋时,雁便往温暖的南方飞去。

寒蝉凄切:天冷蝉不再叫或低声叫,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象征着深秋季节。例:“寒蝉凄切,冷雨初歇。”

金风送爽:金风,秋风。秋风送来凉爽,是仲秋以前的气候。金,秋风吹拂过的树叶都逐渐呈现出金黄色,继而脱落、飘零。所以用“金”来形容秋风。也有的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秋风瑟瑟:瑟瑟,风吹物的声音。秋凤吹物发出瑟瑟的响声,借此表示秋天的景象。

秋高气爽:秋天空气清新,天也显得很高很蓝。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也常说成“天高气爽”。例:“秋高气爽,牛羊肥壮。”

天高云淡:云淡,指天空晴朗、少云。天空晴朗,云彩很少。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梧桐叶落:古代传说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叶,叫一叶知秋。所以用“梧桐叶落”表示秋天来临。

玉露生寒:晶莹的露珠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相关词语(Artsdome 汇编)

凋谢;凋;零;落;谢;凋零;凋落;凋谢;零落;飘零;枯;蔫;萎;干巴;干枯;枯黄;枯槁;枯干;枯萎;枯朽;萎蔫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秋霜过后,草木凋零。”

飘零:花叶凋谢坠落。“黄叶驿零,已是深秋时节了。”也比喻遭到不丰,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枯黄:干枯焦黄。“过了中秋,树叶逐渐枯黄。”

一叶知秋,秋高气爽 秋日肃杀 春露秋霜
秋扇见捐 春华秋实 多事之秋
秋高气爽、秋水伊人、秋风过耳、秋竹有节、千秋万代、平分秋色、一叶知秋、叶 落知秋、春花秋实
秋风萧瑟天气凉(三国魏·曹丕)、秋来处处割断肠(唐·柳宗元)、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秋声无不搅离心(唐·杜牧)、秋风有意染黄花(宋·渭老)、秋风秋雨愁煞人(清·陶澹人)、秋菊有佳色(晋·陶渊明)、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宵月色胜春宵(唐·戎昱)、秋收万颗子(唐·李坤)、秋水明净而如妆(宋·戴熙)、秋气堪悲未必然(宋·杨万里)等秋收冬藏 春蛙秋蝉 金风玉露 明察秋毫 秋毫无犯 秋毫之末 秋风扫落叶 秋荼密网 望秋先零 叶落知秋 一叶知秋

㈩ 描写灞河的美句美文

《灞桥风雪图》

年代: 宋 作者: 释居简

桥滑驴僵噤不嘶,诗穷弗死反穷诗。

华山出是吟疆土,更欲烦君写倒骑。

《雪景四画·灞桥骑驴》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飘飘风中雪,沥沥桥下水。

雪寒换清骨,水浅漱尘耳。

诗情散天壤,妙处乃在此。

得句欲似谁,岸梅是知己。

《灞桥待李将军》

年代: 唐 作者: 长孙无忌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

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

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

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

诗词《沁园春灞桥》
沁园春

陆游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

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

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駸駸。

当时岂料如今。

漫一事无成霜鬓侵。

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关于灞桥飞雪的诗句
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 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网络),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李白 灞桥送别诗
灞陵行送别

作者:李白

原文: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灞桥折柳相送的诗
唐代,折柳送客之风最盛,当时长安东有灞水,两岸多柳,灞水之上灞桥, 是长安东去洛阳等地的必经之路。唐人送客至此,都折柳而别。

裴说《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曲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由这些诗中可见,当年长安灞桥折柳送别盛况可窥一斑。

杜甫 灞河诗句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 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桥柳是谁的诗
是“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吧,出自韦应物《相和歌辞·相逢行》

《相和歌辞·相逢行》

唐 韦应物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