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廊道
1. 廊道规划设计
复垦农业景观中,廊道主要是河流、防护林、树篱、农村道路、机耕路、沟渠等,其中道路、机耕路、沟渠的数量、构成、宽度、质量及连续性决定了斑块之间物质与能量流的运送效率、农田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迁徙效率和用地效率。在当前的农田景观中,永久性田块边缘带起着重要生态功能,如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昆虫越冬场所,减轻水土流失等[49]。廊道分为自然廊道、人工廊道。自然廊道在规划设计中,基本不予干扰,遵循自然选择规律。
(1)廊道的数目:复垦农田廊道数目由生产的便利性、规模、利用方向决定,一般为3~4条斑块的边缘通道,一般随着景观尺度缩小、斑块的分割,数目增加。
(2)廊道的构成:复垦农田廊道由河流、高级别公路、铁路等廊道以外,还有沟渠、低级别公路、生产路、防护林等。
(3)廊道的宽度:复垦农田廊道的宽度由廊道功能与性质决定,影响范围越广,廊道宽度越宽。一般道路宽度4.5~26.0 m,与道路等级呈正相关;主要田间道路面宽度4~6 m,辅助田间道路面宽度2 m左右;沟渠宽度0.5~20.0 m,与沟渠的功能、流量呈正相关;防护林带采用乔木行距为2~4 m,株距1~2 m,林带宽度取决于树木行数,一般为2~20 m。
(4)廊道的形状:农田景观廊道形状多以直线型为主,便于生产和产品输出。在地形坡度起伏大、景观基质差异大、斑块形状不规则、斑块分布凌乱的,且难以整理的区域,为了充分利用各斑块的资源,廊道的形状需要采用多种形式,满足物质与能量流通需要。
(5)廊道朝向:自然廊道的朝向由地形、地球重力和人为干扰决定,人工廊道朝向受物质与能量流动方向、廊道功能影响。道路以产品输出方向为主;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为宜。各廊道尽量少占耕地,综合配置。
(6)廊道的基质:影响农田廊道基质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条件、廊道功能和生态要求。道路基质为水泥、柏油、砂石、土石等,田间道基本为砂石、土石结构,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要求下,道路基质尽量以砂石、土石为主,利于野生动物穿行;沟渠基质有水泥、砌石、土石、PVC管、铸铁管等,输水采用节水基质,排水采用土石基质,地质边坡需加固处理的采用水泥等,在满足降低地下水位与泻洪功能基础上,沟底按凸凹方式建设,适当保存少量水分,利于水生动植物生存;防护林基质为灌木、乔木和草,具体根据林带宽度、功能确定,尽量选用与农作物共生或互惠树种、草种。
(7)田缘线:农田、道路两侧的边缘地带,简称“田缘线”。田缘线是游人最直接的观赏部分,对农田景观质量有显著影响。在观光价值较大的农田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加强其空间的多样性,使游人既可感受到闭锁的近景,又有透视的远景。全部用多层的垂直郁闭景观布满道路或田缘,会使游人在视线上感受到闭塞、单调,易引起心理上的疲劳。因此,在道路的两侧及农田的边缘,一般应保持一定的水平郁闭度,为游人提供良好的庇荫条件,形成浓郁的乡村气氛。但注意垂直郁闭度应小一些,其中二层或三层可透视的林分结构占2/3左右,多层郁闭的结构在1/3以下,使游人的视线可通过林冠线下的空隙透视深远的景观,避免封闭游人的视线。观赏价值较高的花灌木、自然式的草本花丛及地被植物层的高度一般应在视线以下,使林下的空间深度在风景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17]。
2. 景观生态学上道路廊道的宽度是一侧的宽度还是两侧加在一起的宽度
在走廊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内部的栖息地结构,长度和宽度,以及生物特性的目标物种及其他因素。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查看不同的部分隔开,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不同部位的景观连接另一方面反过来,是一个频道,最显着的作用交通工具,它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走廊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走廊一些物种提供了特殊生境或喘息
最常见的如对冲走廊,通常连接相邻小区牧场或农田线性走廊对冲可以吸引鸟类播下的种子树,对冲生物群落的发展,对冲动物是特别重要的农业景观动物最
对冲见得多高,由于开放美元对冲对冲在利基异质内物种的多样性。
走廊可以增加物种重新移动的机会
的走廊可以增加栖息地的连通性斑块中的物种来改善流动性,以促进交流的牌匾和物种之间的基因流动性,方便物种提供了个体之间的交配同一品种在不同的补丁,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增加物种重新移动的机会,而原本孤立斑块物种的生存和延续,空间扩散能力缺乏连续栖息地网络,让小种群近亲繁殖的遗传退化。韦氏测试结果表明,使用一些小型哺乳动物栖息地的走廊相连接,分配法里希和的Merrian研究已经显示出来,连接到一小片林地,白足鼠孤立的小树林中的人口增长率要低得多,并且更容易灭绝。库普夫学习的效果对植物物种的走廊,走廊连接斑块,有利于树种整个景观的运动范围,特别是那些品种的树木蔓延的严重性。
物种扩散促进斑块走廊促进外来入侵物种灭绝后的人口增长的人口和斑块$扮演积极的角色,以维持物种的数量,但也可以增强人口分散的生存;另外,由于走廊,促进物种迁移,牌匾或景观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威胁大大降低。
走廊,走廊的作用的双重性质,是一个危险的景观结构,分割的栖息地,阻断基因或物种的流动,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引导外来物种的天敌侵入,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走廊上的功能的矛盾和复杂性,需要认真考虑,如何使走廊,有利于保护本地物种。最重要的是必须与原有的自然景观背景和国家特性的走廊,走廊应该是自然或恢复原有的天然走廊,做作走廊景观和自然图案(如流模式)必须适应。走廊里也有一定的宽度,走廊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仅不会达到保护的对象,但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发带宽的走廊中含有丰富的内部物种组成的内部环境的中心,有一定的耐周围环境的干扰,其内部的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种类和边缘的走廊,绿廊的宽度随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3. 一般廊道绿化指的是什么道路
街道绿化(street planting)指的是在街道的两旁及分隔带内种植树木和绿篱、布置花坛、林荫步道、街心花园以及建筑物前的绿化等。
4. 如何利用廊道效应使城市空间扩展趋向合理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 ——以北京市区为例 宗跃光 (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 摘要城市廊道可以分为两类: 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 通过廊道效益分界点的位移及廊道模型, 分析自然廊 道顶点与锋面的形变过程。在单纯经济利益驱动下, 城市本质上存在摊大饼倾向。根据廊道效应原理, 提出: 北京在迈向国际大都市发展过程中, 应抓住目前修建高速公路、 轻轨铁路和地铁干线的有利时机, 将传统分 散集团式向星状分散集团式城市景观转化, 即城市建成区沿主要交通干线象海星的触角式向外扩展, 在这些 轴线上通过绿地的分割作用产生一系列间断的分散集团、 飞地、 子城或卫星城, 在各星状长轴之间形成插入 市中心的楔状绿地, 构成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间分布、 有机分散的景观格局。 关键词廊道效应, 城市景观结构, 生态规划。 THE CO RR I R EFFECTS IN URBAN ECOLO G ICAL DO LAND SCAPE PLANN ING ——A CASE STUDY O N BE IJ ING ZON G Yue 2Guang ( T he D ep a rtm en t of R esou rces and E nv ironm en ta l S cience, B eij ing N orm a l U n iversity , B eij ing , 100875, Ch ina ) AbstractTw o typ es of u rban co rrido r, a rt ifit ia l co rrido r and na tu ra l co rrido r, is stud ied. T he co rrido r effect concep t is exam ined in the u rban land scap e st ructu re. T he ana lysis is . cep t“co rrido r benefit ”T he dem a rca t ion line betw een a rt ificia l co rrido r and na tu ra l co rri2 do r is the syn thet ic benefit po in t from the theo ry ana 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 t there a re . a na tu ra l co rrido r betw een tw o a rt ifit ia l co rrido rs In p a rt icu la r, it is necessa ry to avo id a ra l co rrido rs. T he sp a t ia l g row th of 8 co rrico rs is exam ined in the cen t ra l a rea of B eijing. tw o sun thet ic benefit po in t s on the cu rves of D istance 2 ecay Funct ion s fo r the ex istence of D 收稿日期: 1996210205,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7212210。 m u lt ip le fo rm to a sta r shap ed m u lt ip le fo rm in o rder to avo id the m a ssive g row th of the bu ilt 2up a rea. of na tu ra l co rrido r effect s. Idea s of hum an and na tu ra l in p erfect ha rm ony is u sed in the u r2 ban eco log ica l land scap e p lann ing. T he land scap e st ructu re of B eijing shou ld change from a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undertaken by u sing a D istance 2 ecay Funct ion, w h ich is ba sed on idea concern ing the con 2 D h igh den sity of a rt ificia l co rrido rs and to im p rove socia l and econom ic benefit s in the na tu 2 T h is inner city study a t tem p t s to rep lica te severa l find ing s of g reen a rea and w a ter system a s a fram ew o rk a roud and th rough the cen ter of the city com b ined w ith the eigh t d irect ion s 本文得到美国富布莱特基金会和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基金的资助, 衷心感谢美国哈佛大学城市设计研究生院的支持。 http://www.cnki.net 146 生态学报 19 卷 Key wordsco rrido r effect, u rban land scap e st ructu re, eco log ica l p lann ing. 未来几十年, 中国城市化的冲击波将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城市化进入 加速期, 流动人口对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冲击将会更猛烈、 更持久,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可能比 人们预想的更超前、 更严峻。 以北京为例, 建国以来北京城市规划采取分散集团式布局, 1992 年的城市总体 规划进一步确定 “一个中心, 十个集团” 的总体布局原则。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中心市区迅速扩展, 中心 与边缘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区不断被蚕食。 据有关文献报道 [1 ] , 1958 年总体规划的绿化隔离区面积为 314km 2 , 1993 年只剩下 244km 2 , 若减去未来城乡各项城市建设规划用地 120km 2 , 则包括农田、 菜地、 水面 和林地的绿化区不到 130km 2 , 其中真正用于公园绿地的面积不过 20km 2。 据实地考察截止到 1997 年, 10 个分散集团的半数以上, 或多或少已与市区相连成片, 部分绿化隔离带宽不过数百米。 照此发展下去,“分 散集团式” 会名存实亡, 中心市区摊大饼不可避免 [2 ]。 面对上述严峻现实, 本文探讨运用城市廊道效应原 理, 认识和掌握大都市空间扩展规律, 从城市景观结构优化的角度实现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城市景观结构中的两种廊道 贝里于 70 年代研究大气污染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发现, 在同心圆、 带状、 方格状、 环射状和星状等 城市形态中, 星状城市景观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 [3 ]。 年代以来, 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 80 运输成本降 低及信息高速公路发展, 纽约、 伦敦、 东京、 巴黎、 旧金山等城市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许多学者针对大都市 发展提出大都市交错带概念、 扩散与反波效应、 廊道效应等, 其中杰夫等人以美国俄州为例对大都市区交 错带存在的人口扩散、 反波及其廊道效应进行分析, 发现大都市区交错带人口波动在中心城市和廊道效应 的作用下指向增长中心及增长轴, 廊道效应强度随廊道等级高低变化, 廊道决定城市景观结构和人口空间 分布模式, 这就为大都市区的景观结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4 ]。 美国著名景观学家福曼将廊道结构划分为 3 种类型: 线状廊道、 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廊道的功能主要包括运输、 物能交流、 环境保护和美学价值 [5 ]。在 前人工作基础上, 本文把城市景观廊道分为两大类: 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 ( a rtificia l co rrido r, A C and na tu 2 人工廊道以交通干线为主, 自然廊道以河流、 植被带为主 ( 包括人造自然景观) 。 廊道效应 ra l co rrido r, N C ) 。 有流通效应和场效应, 本文侧重研究廊道的场效应, 廊道效应场包括廊道本身及其辐射区域, 本文统称为 廊道区。 2城市廊道效应的基本特征 211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两种廊道效应212廊道效益递减率与效益分界点 研究表明, 中国与世界上许多进入成熟期的特大城市景观结构是一种环射型蛛网结构 [6 ] , 例如: 伦敦、 巴黎、 莫斯科、 柏林、 东京、 上海、 北京、 天津等。城市景观是相当时期内, 在自然力、 社会力、 经济力综合作用 下, 对城市空间进行开发、 建设与改造的结果。 理论上可证明, 从单纯经济角度出发, 在城市中心和交通干 线共同作用下, 城市景观结构是在中心与干线形成的多边形实际地价梯度场向同心圆理想地价梯度场趋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经验教训已经表明, 城市摊大饼的景观格局, 不仅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系统 同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 称为人工廊道效应 [7 ]。在单纯经济利益趋动下, 城市本质上存在摊大饼倾向。许多 中人与自然的平衡, 而且由于市区交通动脉瘫痪加速中心区衰亡, 使城市进一步向外蔓延造成土地资源的 极大浪费。 为避免这种状况, 必须考虑利用自然廊道 ( 河流、 植被带、 公园绿地、 农田等) 来限制这种无节制 的摊大饼发展, 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 排放、 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 减少中心市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 量,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 高效化, 称为自然廊道效应。 城市景观规划要综合考虑这两种廊道效应。 产生廊道效应的实质在于围绕廊道一定范围内存在效益梯度场, 廊道效益由中心向外逐步衰减, 遵循 距离衰减率, 理论上可以用对数衰减函数表示 [8 ]: D = f (e) = a ln a± a2 e e2 a2 - e2 ( 1) 其函数图形如图 1 所示, 式中 e 表示梯度场效益, D 表示距离, a 是常数表示最大廊道效益。 从图 1 可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期 宗跃光: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 14 7 以看出, 当距离由 d 1 扩展到 d 3 时, 廊道效益由 e1 降低到 e3, 引起城市景观结构单元由中心向外成带状排 列。类似的效益梯度场可以推广到城市中心产生的同心圆状梯度场, 如图 1 下部的虚线所示。为使问题简 化, 本文假定人工廊道主要产生经济效益 V , 自然廊道产生环境效益 E , 并且不考虑叠加效益, 两种廊道效 应产生的曲线交点 F , 即廊道效益分界点。在 F 点的左侧 V > E , 成为人工廊道区, 在 F 点的右侧 V < E , 成 为自然廊道区, 因此由 F 确定的 D 1 点就是两种廊道效应最佳分界点距离 ( 图 2) 。 图 1城市廊道距离衰减函数曲线 F ig. 1 T he cu rve of d istance2decay function of u rban co rrido r 图 2人工与自然廊道两种效益曲线 F ig. 2Tw o cu rves of co rrido r benefits F 的位移, 即从 F 1 移动到 F 3, 在城市景观中表现为建成区由 D 1 扩展到 D 3。 环射状人工廊道对自然廊道 变形为 DAD ′其景观学意义表现为自然廊道在人工廊道场效应的压缩下, 锋面角度不断缩小, 最后 , BAB ′ 形成条带状或线状, 例如: 北京市区的通惠河、 西坝河廊道; 其次假定锋面不变, b 为常数, 廊道顶点与系数 a 的关系, 当 a 由 a 1 变动到 a 3 时, 廊道顶点远离市中心, 其景观学意义表现为自然廊道在中心场效应的压 213廊道效益分界点的位移与自然廊道形变 城市空间扩展中, 在单纯经济利益趋动下, 存在人工廊道不断强化和对自然廊道的挤压过程, 图 3 表 示城市某一方向人工廊道不断强化, 如提高道路等级、 多种道路干线复合化、 立体化等, 使得人工廊道效应 提高, 形成 L 1、 2、 3 等 3 条等效益曲线, 与自然效益曲线分别相交于 F 1、 2、 3 点, 因而产生效益分界点 L L F F 的压缩, 必然使自然廊道在城乡交错带产生形变, 在理想状态下自然廊道的端点可以用半立方抛物线模型 式 2 ( 又称奈依尔曲线) 描述 [9 ]: E = a + b ×D 3 2 ( 2) 式中 E 代表廊道效应场的作用强度; D 表示距中心距离; a、 是两个系数。 为研究自然廊道的形变过 b 程, 本文定义: 半立方抛物线的端点 A 为廊道的顶点; BAB ′ C ′ 、 分别为廊道锋面 ( 图 4) 。为研究方 CA 、 DAD ′ 便, 本文首先假定顶点不动, 即 a 为常数, 廊道锋面与系数 b 的关系, 当 b 由 b1 降到 b3 时, 廊道锋面由 力下, 被迫远离市中心 ( 图 5 ) 。 例如北京旧城郊外的自然廊道区只剩下 4 个效坛及部分公园变为嵌块体 (p a tch ) 得以保存。 城市摊大饼过程中, 自然廊道的顶点和锋面同时受到排挤而发生变形、 破损、 断裂甚至完 全消失, 例如 50、 年代位于北京西北部八大学院和中关村周围地区的大片农田, 绝大部分已退出四环路 60 以外。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48 214廊道效益分界点的调整 312北京市区廊道扩展预测 生态学报 19 卷 当两条人工廊道过于接近 ( 图 6) , 两条经济 效益曲线相交于 F 点, 如果自然效益曲线 A 低 于 F 点, 在单纯经济利益驱动下, 自然廊道完全 被挤占, 城市必然向摊大饼方向发展。这种情况 下, 如果能人为提高自然廊道的综合效益, 例如 将普通农田改造为集约化菜蔬基地, 水面、 河道 改造为大型森林公园、 游乐场或旅游渡假村, 或 依城市规划法确定城市森林廊道区, 即增加自 然廊道的社会、 经济、 环境效益到图 6 的 V ′则 , 形成的环境效益曲线 B 与两条经济效益曲线分 别相交于 F 1 和 F 2, 可以在两条人工廊道之间 形成由 D 1 到 D 2 的自然廊道区。 3面向 21 世纪的北京中心市区景观结构设想 311北京市区廊道扩展基本特征 图 3人工廊道效益提高后的廊道效益分界点位移 F ig. 3 T he m oving of benefit po in t fo r the increasing A C benefits 根据文献 [ 10 ] 的 1 ∶ 10 万城市发展图, 北 京市空间扩展数据截止到 1990 年, 在野外调查 的基础上, 根据 1995 年、 1996 年北京交通图、 北 京旅游交通图等图件对北京建成区的空间扩展 修正到 1995 年。 为使问题明确化, 本文将北京 中 心 市 区 廊 道 扩 展 分 为 1949 年、 1965 年 和 1995 的 3 个时间界线, 并以天安门广场和东西 长安街的交点为中心分为东 ( E ) 、 东南 ( SE ) 、 南 ( S)、 西南 (SW ) 、 (W ) 、 西 西北 (NW ) 、 (N ) 、 北 东 北 (N E ) 8 个方位, 并尽量与放射状的交通干线 吻合。 从中分析以下规律: 1949 年北京中心市 区的空间形态基本是种封闭型向心结构, 仅在 东北和西北方向略有扩展; 1965 年已具有明显 的方向指向性, 特别是西部扩展明显; 1995 年 东部和西部廊道扩展尤为明显。
5. 美丽乡村项目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街道庭院生态廊道设计+五谷杂粮创意化设计)
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深挖掘地域的农业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回传统技艺特色答和人民生活习俗特色,在村庄道路景观的美化设计上以地域的特色果树、蔬菜和花卉作为景观绿化植被,并形成生态景观廊道供居民日常话家常;在居民庭院绿化美化的同时要结合庭院经济进行打造,形成葡萄小院、丝瓜小院、盆景小院、农耕小院等特色化的主题院落;在村庄景观打造上要将五谷杂粮的果实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来源,各种棒子、大蒜、辣椒、柿子、大枣等农作物串成的辫子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在文化生活设计上要挖掘整理地域的传统戏曲、舞蹈、民俗技艺等进行传统发展。
主要赢利点:特色餐饮、民俗体验、民宿接待等。
6. 廊道有哪几种类型
几种重要来的廊道类型
1)绿道源(green way)。
在城市地区,绿道的生态效应已引起广泛重视,但绿道的宽度与其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广受注意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绿道宽度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在绿道宽度为12m时存在一个明显阈值,当绿道宽度界于3-12m之间时,绿道宽度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接近为零;当绿道宽度大于12m时,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平均为狭窄绿道的两倍以上。因此,就草本植物而言,宽度小于12m的绿道为线状廊道,大于12m的绿道为带状廊道。
2)河流廊道
河流廊道为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可包括河道边缘、河漫滩、堤坝和部分高地,主要功能在于控制水流和矿质营分的流动。同时河岸植被对河流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护岸固堤,防止水流冲刷河岸;郁闭水面,保持河水清凉;凋落物沉积在河水中,成为许多河流食物链的基础;遮蔽垃圾,美化河流廊道景观等
7. 景观设计 公园道路
1.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3.组织交通,保证安全
4.形成景观,美化环境
5.形成生态廊道,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6.防灾屏障及救灾通道,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8. 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生态廊道网络的要义在于强调山系、水系、绿道、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其基本思想为增加破碎化景观的连接度、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栖息地、建立接近传统与自然的连续网络,并以自然形态最为有效。根据辖区的山、水、路、林格局,与区域生态基础条件,依据生物的迁徙规律和生活习性,建立以山脊生态廊道、水域生态廊道和交通绿色廊道、绿色生态通道四类廊道的建设为联系通道的连续的生态网络体系。通过网状生态廊道的建设,将区域内各个生态要素联系起来,保障生物生境的连续性,为生物的迁徙提供移动的廊道,维护本区域物种的多样性。
武安市的西北部山区是整个区域物种的源,为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证其他区域内的物种能够与西北部山区相互连通,重视辖域内生态廊道体系的建设,依据生物的迁徙规律和生活习性,留出生物通道,以形成敞开连续的空间网络结构。
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在于强调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以及它的曲折和起伏。无论是山脉、水流或是道路,屈曲回环起伏方有生气止蓄。以水流来说,曲折蜿蜒的形态除了有其美的韵律外,还可以增加物质的沉积,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减少水灾等。
对于武安市,生态廊道网络包括山脊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绿色廊道、绿色生态通道4种类型组成的体系(图4.1)。
(1)山脊生态廊道:太行山余脉五大分支山系构成武安市绿色生态屏障,具体是指小摩天岭山脉、老爷山山脉、十八盘山脉、西南横行山脉及鼓山、紫金山山脉5条山脊生态廊道。
(2)河流生态廊道:主要是洺河生态廊道,具体包括南洺河、北洺河、马项河、淤泥河4条水系廊道;及车谷水库、口上水库(今名京娘湖)、沙洺水库、四里岩水库水源地保护,洺河生态廊道在市域内主要呈双环状分布。
(3)交通绿色廊道:武安市境内有邯长、褡午等3条过境铁路,邯长公路、邢都公路、邯武公路、邯峰公路等主要公路,邯长铁路横穿东西,邢都公路纵贯南北,武安市交通绿色廊道结合铁路、公路廊道两旁植树形成交通绿色廊道,形成两纵四横总体格局。
图4.1 武安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构成
(4)绿色生态通道:林地是周围地区地表和地下水系的发源地,成为景观中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核心”,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以大于20hm2核心林地作为景观生态保护的“源地”,依据前人研究表明,增强源地之间的连通度是维护景观整体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为此,根据两“源地”间的最小耗费通道即生态源地最小阻力面连线构建绿色生态通道,既能维护整个区域景观的生态连续性,成为区内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又能以最小的人类利益损失为代价,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武安市绿色生态通道呈现四纵两横格局。
与山脊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绿色廊道不同,绿色生态通道是无形的,实地看不到,因而容易被忽略,应避免建设占用,保持绿色生态通道连通性。
将生态廊道、生态战略点等要素进行叠加组合,就可形成研究区内近中等安全水平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图。武安市生态网络体系呈现“太行独峙,洺水双环”自然景观及六纵六横总体网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