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风景
1. 丢勒自画像的风景自画像
【名称】自画像(西班牙语:Autorretrato)
【别名】有风景的自画像,马德里自画像
【年代】1498年
【技法】油画
【材质】油彩,木板
【尺寸】高52厘米,宽41厘米
【收藏】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题记】日后补记:“1498年我按我的容貌而画,时值26岁。”(1498. Das malt' ich nach meiner Gestalt. Ich war 26 Jahr' alt.)
【简介】
德国在13世纪以前,一般教堂装饰基本上受制于拜占庭文化的影响,除了彩色镶嵌画外,祭坛前往往用镶嵌珐琅的贵重金属作精工制品,后来渐被一种低成本画,即镀金色背景的、或在灰泥制的浮雕装饰上镀金的装饰画所代替。13世纪后,带有两扇折叠侧页的祭坛板画产生了,但在祭坛画前面仍采用工艺精致的圣障作屏。进入14世纪,绘画上的革新也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出现了反拜占庭传统的力量,有些画家从手抄本插图技术中取得经验,运用于祭坛板画上面。15世纪是德国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加上商业的繁荣,财富很快在其中三个城市集中起来,这就是科隆、汉堡和纽伦堡。这些城市自然也就成了德国艺术的中心。
过去为教会与贵族服务的绘画,随着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城市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自己一部分服务对象。然而,这些城市文化各具自己的特色,而为城市文化工作着的一些画家,便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不同风格与流派。如科隆画派中,就有著名的画家斯特凡·洛赫纳(约1405~1451年);三四十年代风靡于汉堡的大画家弗朗凯,以及属于纽伦堡画派的杰出大师汉斯·普莱登武尔夫(约于1472年在世)和米歇尔·沃尔格穆特(1434~1519年,此人就是大画家丢勒的老师)等人,是一批以城市为核心的德国名画家。
15世纪中期,德国率先有了印刷术(发明者据说是谷腾堡Gutenberg)。绘画得到印刷术的施惠是不可估量的,它也促使德国的铜版画与木刻画获得优先发展。15世纪活跃在南部德意志和莱茵河流域的城市画家马丁·盛高埃(1435~1491)就是一个著名的版画家。从那以后,德国开始了一代人的版画艺术生涯。 关于德国的文艺复兴,它与意大利、尼德兰在内容上均略为不同,这主要是在德国的政治生活中有两件大事:一是在城市下层群众参加下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二是在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鼓动下展开的宗教改革运动(恩格斯把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比喻为象火花落入火药桶一样,起了点火的作用),反对罗马教皇对德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否定神父作中介……等等,配合1524~1525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战争,给封建制度与天主教会以沉重的打击。教士托马斯·闵采尔,骑士起义领袖弗朗斯·封·西金根等政治人物,为德国这一幕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6世纪德国三位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丢勒、格吕内瓦尔德、荷尔拜因,就产生在这样一幅壮观的时代背景前。其中以铜版画家、建筑家兼油画家阿尔勃莱希特·丢勒的艺术业绩最富有意义。
作为纽伦堡艺术大师米·沃尔格穆特的学生,阿尔勃莱希特·丢勒(1471~1528)不愧是一个神童。他13岁就能独立创作一幅相当成熟的自画像(此画现藏于维也纳阿尔贝蒂纳美术馆),19岁时为其父所画的一幅肖像(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已充分显示了他的素描功力,可以与意大利的达·芬奇遥相呼应。这一幅《自画像》(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作为他早期的许多自画像之一,就其造型能力和用色技巧来看,可称是他最早崭露才华的一幅。它完成于1498年,绘于木板上,当时丢勒年仅28岁。据同时代人著文回忆丢勒的长相时写道:他有一张表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长长的脖子,宽阔的胸脯,束紧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发达,小腿也结实匀称,样子文质彬彬。有人见过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他那俏皮的言谈举止更令人陶醉,以致听众都觉得再也没有比他结束讲话时更令人惆怅的事了。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不仅懂得,还会口述出来。这种美誉即便有几分夸张,也足以说明丢勒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现在我们来观赏这一幅《自画像》,也许可以从中悟出上述形容词中某些可信的成分。
在这幅《自画像》上(52×41厘米),丢勒扮成一个举止潇洒、受人爱慕的青年骑士模样,内穿镶着有色花边的白色百褶紧身衣,外穿滚着黑边的紧袖外套,头戴一顶带竖条黑白格的软缎便帽,手握白手套,肩上披着一件微绿的褐色斗篷,斗篷只用缎带扣在左肩上。这是德国当时最时髦的青年装束。长发被烫成缕缕卷曲的辫式披落在两肩,稀疏的一撮淡褐色胡须,使他的脸显得老成持重,其实他还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背景有一扇窗子,窗外似乎可以看到夏日的风光,这是为了加强肖像的时间特定性。
德国艺术家很少表现人的肉体美,因为他们不象意大利人那样接受过古希腊罗马雕像的人体美的启迪,德国艺术一般重在表现精神气质,也许这正是日耳曼民族性格的一种绘画体现。丢勒的许多作品,尤其是那些版画作品,其哲理性往往更强些。
2. 丢勒是那个国家的还有他的图像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的专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属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和《骑士、死亡与恶魔》等。
3. 丢勒素描画的特点
素描画是极度写实、极度讲究客观、科学的艺术形式。丢勒的素描和其他名家的素专描没有什么区别,都以细腻的写属实为主。
丢勒的绘画作品: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骑士、死亡与恶魔》等。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素描画的特点:
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作素描。单色水彩和单色油画也可以算作素描;中国传统的白描和水墨画也可以称之为素描。通常讲的素描多元化指铅笔画和炭笔画。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绘画艺术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素描通常采用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等。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和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4. 西方最早的风景画是哪个人的哪副作品
这个没法说……目前没有结论 普遍是把那个时期看做它的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艺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
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 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 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的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
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风景画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荷兰的著名画家雷斯达尔、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特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
有人说: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水彩风景画的作者可能是丢勒
5. 著名画家丢勒有哪些代表作
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男人浴室》、回《海怪》、《浪荡子》答、《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和《骑士、死亡与恶魔》等。
简介: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6. 德国画家丢勒的代表作品是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代表作品是蚀版画《圣尤斯塔斯》(1501)、木刻组画《启示录》
北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出生在德国纽伦堡,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其历史上最为暗淡的一段时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瘟疫(黑死病)无情地夺去大批人的生命,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使德国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外于严重的低迷状态。与此同时,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各国却已经先后走出中世纪,进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与繁荣时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照亮欧洲大陆。于是,作为一个德国艺术家,丢勒只能在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落后国度里苦苦追求和传播着“现代”欧洲的先进思想。
这位天才少年已经准备好了要独自一人将现代文化引进德国。只是,他那充满好奇和疑惑的目光和基督式的指示性手指表明,不同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人与人的世界的欣喜观看,也不同于荷兰文艺复兴对于外部世界的执拗关注,德国的文艺复兴将略带苦涩地凝视人自身。而这将使他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独行者和先锋派。
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丢勒相信艺术家必须要深入观察自然和竭力发现宇宙的秘密,以揭示和表现美。但与此同时,他又坚持其半中世纪的信念,认为艺术家连同其艺术应是上帝的工具。当米开朗基罗以大卫雕像(1501-1504)展现人的完美和新生时,丢勒以同样高超的技法创作了蚀版画《圣尤斯塔斯》(1501),将这位殉教者与神迹相遇的景象表现的如人间乐园。不过,他在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则是稍早一点创作的《启示录》木刻组画,其在内容和表现风格上更明显带有哥特式教诲性小型画像的特征。
同达芬奇一样,丢勒也具有科学的头脑,因而曾深研数学和透视学并写下了大量笔记和论著,其画的动植物素描之精确完全可以同达芬奇所留下的相媲美,但同时他又对《启示录》中记载的各种怪兽的存在深信不疑。
他平生不停的旅行,足迹之广,眼界之阔在当时几乎无人可与比肩,可又始终保留着一些农民式的愚昧和狭隘。他相信理性和知识会使人成为高贵的存在,却又对于人的不完美有一种深刻的意识。
他出身于一个中世纪的工匠之家并生活在艺术家地位最为低下的国度,却成为当时欧洲最为独立和骄傲的艺术家。作为自画像之父,他是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从而成为伦勃朗的先声。他多少已经意识到艺术会使其不朽,却终其一生为死亡正在迫近的念头所追索而无法摆脱肉体将要消失所带来的恐惧。就艺术风格而言,尽管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但其置身于其中的德国传统却使其艺术多少保留了一点中世纪哥特式遗风,同时又令人惊讶地率先展现出某些巴洛克特征。
7. 丢勒的油画作品有什么艺术语言及风格
关于丢勒的艺术语言,丢勒开创了自画像的潮流,被誉为“自画像之专父”。丢勒画了一批油画和祭坛属画。丢勒的“手”,这是大家在素描习作能经常看到的。丢勒最富盛名的还是水彩风景画。在木刻版画和铜版画领域丢勒也有很深的造诣。
关于风格方面,丢勒是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者,同时保留了一丝中世纪哥特风格的遗风,如果你够细心,还能看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子。
如果你想了解丢勒的全部作品,可以到画园网,搜索Dürer,里面有几百幅丢勒的作品。
不知道能否回答你的问题。
8. 丢勒的画有什么特点
丢勒的画,坚实、缜密、严肃,他把中世纪为印刷《圣经》而延续下来的木刻内图画,提高为具有高容度艺术性的版画艺术。为此,丢勒在艺术史上获得了崇高的荣誉。丢勒一生创作的版画众多,最著名的是他的14幅版画《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