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景观规划
Ⅰ 跪求小区水景景观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 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 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 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
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
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
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
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
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3.交通组织: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5m;
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
小区内道路(双车道)红线宽度12m;
小区内道路(单车道)红线宽度8m; 小区内道路(宅前道)红线宽度5m.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单车道是连接区内各栋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进入各单元的交通。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4.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Ⅱ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怎么写
一、 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 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 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 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
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
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
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
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
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3.交通组织: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5m;
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
小区内道路(双车道)红线宽度12m;
小区内道路(单车道)红线宽度8m; 小区内道路(宅前道)红线宽度5m.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单车道是连接区内各栋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进入各单元的交通。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4.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Ⅲ 为什么沿河建筑不能超高看中河边一套水景房,开发商说限高,只有四层,
本人建筑行业,首先沿河的地块受河流冲刷,涨水枯水影响,地基条件不好,建筑越高越要求地基牢固承载力越好,所以一般越靠近河边的楼房规划局会限高,河流治理比较差的会限制得比较厉害~
另一个就是城市沿河景观考虑,河流是城市天然景观资源,大家都希望住在家里能看到河景,所以一般越靠近河越低,后面的稍高,在后面的最高,都能看到河景,房价也贵~~
大概就这两点~
Ⅳ 河道景观工程助推水资源配置以城市为中心
孙景亮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加快以及城镇居民对亲水环境的热衷,城区的发展沿着河流扩张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显示出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在缺水的城市该如何保证有足够的生态景观用水,又不对周边地区的用水及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则是对工程建设倡导者的严峻考验。
一、河流与城市的关系
在原始的人类社会,我们的祖先就知“逐水草而居”,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与河流的关系大致经过了被动适应河流、干扰占用河流和与河流生态共存三个阶段。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演绎了一部人类驾驭河流的宏伟史诗。我们只要浏览一下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沿着江河而建。这并非是一种巧合,它说明人类文明与生存发展完全依赖于河流充足的供水和舟楫之利。
人类依赖河流,同时与河流又一直处于相互干扰和影响之中。河流的变迁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也会影响到人类,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未来。在很多时候,人类对河流的伤害都是由于人们的愚昧和贪婪造成的。水域的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说明了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问题。河流的没落,意味着人类和文明将面临灾难。
近代河流既是城市供水的水源,同时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的功能,并且依靠天然自净能力消纳了城市排放的污水。但是,随着流域上游水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大大超出了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致使河流水质恶化;人们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废物,并以各种方式肆意侵占河滩水道,致使天然河流的原始功能不断退化。长而久之,河流会反制于城市,使之不可持续地发展。
世界进入21世纪,如何兼顾人类和河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最近时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以牺牲河流生态系统换来的人类安全和幸福只能是短暂的。开始考虑与河流生态共存,人类不仅有权享用河流水资源,而且也要爱护河流,保护水质并保证给河流生态系统分配所需的能不危及其河流生命的水流过程。
二、河道工程现状及城市河道景观整治工程情势
(一)河道工程现状分析
自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的许多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拦蓄洪水径流。海河流域位于京畿要地,洪水防御工程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进行系统的流域治理主要是近半个世纪。1958年开始在上游山区大规模的修建水库,“63·8”大洪水后,进入了以根治海河为中心的水利建设时期。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和各河系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防洪体系的建成和运用取得了巨大的防洪经济、社会效益。为了达到“上蓄”的目的,在海河流域上游山区陆续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900多座,总库容约294亿立方米,总库容与年径流量的比值达1.03,是全国平均值0.17的6.0倍,也远远超过美国和前苏联的比值0.34和0.27。水库拦河大坝拦截了天然河道径流和部分地下基流,使山前丘陵区、平原区的天然河道、中游地区的洼淀、湖泊失去了水源补给,湿地面积由下游平原部分地区转移到了山区,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异。加上连续枯水年的出现,使得河流径流量减少,以致河道干涸,从而导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减少,沿河地区地下水逐年下降,造成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临河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和工矿企业不断向河流沿岸集中,这种状况不仅加重了防洪负担,同时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行洪滩地上修建临时及永久建筑、无规划地截流引水、河道内的无序挖土采砂等,都对河道防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构成影响。一方面城市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水环境质量的下降,该问题广泛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引发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各大中城市率先逐渐展开,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二)城市河道景观整治工程情势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对亲水环境的进一步需求,城区沿河流扩张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热潮逐渐形成并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河道景观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显示出的功能和作用越发不可替代。以河北省为例,近几年来,几乎在所有的地级城市都开展了以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为主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石家庄市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起黄壁庄水库,东至藁城晋州交界,全长70千米。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石家庄市区段16千米在2010年7月1日以前形成滨水景观带。整体工程分3期实施,届时它将形成环石家庄北部的滨水景观长廊,进一步改善省会的生态环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积800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据称整体工程包括水面景观用水、湿地用水和绿地用水,共需水量将达到8000万立方米,其水的来源拟主要是利用岗南、黄壁庄水库水,将来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弃水以及冶河水和城市中水。
唐山市环城水系工程:全长57千米,建21道闸坝,据称是“挖一河连三河形成环城水系,增一湖通四湖造城市水景”,届时建成区总蓄水水面16.5平方千米,蓄水量2000万平方千米,年需水量3940万~5888万立方米,形成“城在水中,水绕城流”的喜人美景。
保定市大水系工程:按照“两库连通,西水东调,穿府补淀水城一体的总体布局”,共分:水源工程、雨污分流工程、景观工程、防洪堤综合整治四大工程。从西大洋水库引调3000万立方米水量经70千米进入市区,使7条内河实现还清。届时,城区水面面积将得到595公顷,市区河网密度将居全省第一,成为华北地区独特的水网景观城。
承德市以水为魂,打造 “双水绕城,山水相映,充满灵性和活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将新增水面436万平方米,水景观带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
衡水市“水市湖城工程”,将开挖整治18个湖泊和30条河道,使湖面湿地面积由75平方千米,增加到100平方千米。
张家口市倾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高标准治理清水河23千米,已启动38.5千米的洋河综合治理和总面积106公顷的明湖公园建设。
除此之外,邢台市提出打造“两河绕三山,六水润八园”的城市景观;秦皇岛市将按照市区六河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方案,将六河建成安全河、清水河、景观河,形成 “一园、二岛、四桥、五场、六带、十六景”的沿河景观带;邯郸市着力创建百姓幸福之城;沧州市的南运河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廊坊市龙河水系景观带工程等。
纵观11个地级城市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以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为主,均需要一定水资源量作支撑。为提供景观用水量,少则用水几十万立方米,多则需用水数千万立方米。
三、要防止河道景观整治工程扩大水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
(一)水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确已存在
在特大干旱发生的时候,受灾最严重的往往是农村和农民,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根据2010年3月31日《文汇报》特派记者王星报道,同样的旱情,城乡的用水差异很大。在昆明市,尽管旱情持续了5个多月,但就昆明市区的居民生活而言,除了部分粮食以及鲜花、茶叶价格有所上涨以外,几乎未受到影响,用水也基本没有限制。一些高耗水行业,类似洗浴中心等场所依旧门庭若市。作为昆明的水源工程,云龙水库每年向昆明主城区供水2.5亿立方米,占昆明主城供水总量的70%以上,供水采用隧洞方式,水库的放水从地下送水到城区,沿途的地表用不到水。居住在云龙水库周边的村民说:“我们靠着水库却喝不到水,只能自己去找水。”眼下,在旱区农村,一桶水总是要被农民珍贵地用上5~6遍,与城区用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什么紧挨着水库的农村和农民用不上水?这种用水差异体现出的无疑是巨大的城乡差别。云南大学一位教授说:“这个城乡差别,有的地方是在缩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是在扩大的。大家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以城市为中心,向发达地区优先配置资源,一旦受灾,往往是不发达的农村最先遭受损失,而城市的感觉却不明显。”该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其实身处水源地的农民本来是拥有水资源的,只是被人为地转移了。修水库、水电站保证了下游的生产生活,却牺牲了上游居民的利益,旱情一来,反倒是身处水源地的农民先遭殃。客观地讲,政府对农民的水资源利益问题考虑是不够的。”类似的城乡差别,不仅体现在对水资源的使用权上,同样体现在对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之中。对于“水利欠账”云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达瓦说“尽管至2009年底云南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514座,但这些工程,大多集中于地州市等城区附近,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设施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早已年久失修。”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对于农村的水利设施,基本都是些小型水库和小塘坝,还有一些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有雨水的时候,还能储一些水,一旦大旱来了,它们就都完全丧失功能了,农民要么自找水源,要么只能在家等送水车。”云南大学教授说:“与其捐款、捐水这样‘被动’抗旱,倒不如在城市里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用水,同时把节约下来的资金和水资源用于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必要时政府应该考虑给予农民,特别是水源地农民,适当经济补偿,这也是一种生态补偿。”除了云南和昆明,其他各地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向发达地区优先配置资源已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尤为突显。
(二)河道景观工程进一步助推了水资源配置以城市为中心
河流水系作为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建设的骨架网络,影响着城市的面貌、性质和用地布局。河流水系在影响城市特色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城市中的建筑更为重要。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河流水系的治理,利用城市河湖及其附属绿地,打造具有特色兼具人居、休闲、旅游、商业和文化等诸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景观。
建设城市河道水景观工程最重要的前提应该是拥有充足的水源保证。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满足山水城市所具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们可能是保留了人类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天性,近些年来,只要哪里有了水面,那里的商住区建设就要火爆、那里的楼盘价格就会飙升。但无源之水不会长久,人工水面没有后续水源的支撑,到后来不是自然干涸就是死水一潭。但是,经济利益的追逐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往往对城市水景观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地在继修宽马路、大广场之后,一时间在城市河道内修建拦河闸坝工程,扩大水体、水面等,水景观建设成为一种时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可谓出乎人们所料。
城市河道是流域水系的一个子系统,城市河道水景观系统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会引发流域水资源时空的再分配。城市河道景观工程的规划应该与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协调,必须从更大范围来考虑城市河道景观的规划建设问题,合理优化配置城市水景观工程措施,综合利用流域内水资源。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如果无限制地大规模发展城市河道景观工程,随意扩大城市水景观用水量,势必会加大水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如果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只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需要,与乡村河流各自为政、各取所需,势必会影响河流下游农业用水和已经恶化了的河流生态。河道景观整治工程进一步助推了水资源的配置以城市为中心的分配趋势。
(三)城市河道景观工程规划要合理地配置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已经取得了有效的进展,但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我国的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的困扰。那么,在缺水的城市该如何保证足够的生态景观用水,是对工程建设倡导者的严重考验。最理想的方法当然是加大污水处理能力,依靠再生水资源满足这一需水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条出路不太现实。因而,从上游水库调水或从其他地区引水依然是目前许多城市生态用水的主要来源。
实际上,在北方地区城市的水景观并不是必不可缺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算作奢侈品。就是搞也不一定就非搞的规模那样大,提的标准那样高。比如,在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各家大饭店纷纷修建大型喷水池、人工湖等景观,但由于拉斯维加斯是一座处于沙漠中的城市,自身没有水源,该市的景观用水都是用巨型卡车从远方运来的。更何况,城市水景观一旦建成,就要考虑将长期存在运行,储流在城市河湖里的水必须保持一定的水量、合适的水位和符合要求的水质。否则,将是干涸见底或是死水、臭水一潭。那么怎样能满足在一个缺水的城市里,靠长期的外调水来维持景观需水要求呢?一个发达的城市,其居民生活用水和经济增长要靠从周边地区调水,解决环境问题;建设水景观也要从周边地区调水,特别是水资源调出区域同为缺水甚至严重缺水地区的时候,就形同于“挖肉补疮”。当一个城市的建设者怀着美好的愿望规划城市水景观的时候,他们的目光往往只着眼于眼前的城市之中,其关注重点也往往只是这个城市自身的利益,却忽视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甚至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和谐关系;忽视了城市与周边地区应该具有的“共生、共存、共荣、共乐、共雅”的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
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农村地区的资源、人力、资金、物流始终是在向城市单向流动,那么,不但农村地区得越来越贫困,而城市也会变得越来越畸形。另外,有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营造1公顷森林,就要危害发展中国家10公顷土地。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城市里建设一片水景的同时,水资源的调出地就必然会有大面积的土地相应遭受缺水的影响。因此,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为了盲目开发城市水景观项目,建设城市形象工程,在本来就缺水严重的城市里大规模地开发水景观,大量从周边地区引水调水,这不仅会直接加剧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从而加重那里的生产、生活压力,并诱发水事纠纷。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背离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中央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
(四)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要有利于社会和谐
长久以来,地方利益和短期利益始终是一种难以消除的力量,它们以各种方式破坏着社会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缺水的时候就彼此争水,水多的时候就以邻为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对水资源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大,城市水景观建设不能片面地从地方局部利益出发,影响或破坏流域或地区整体、长期利益,甚至使因缺水而产生的不安定因素更加明显和突出。绝不能以邻为壑,为了城市河湖里的水的清洁,将污水进行简单地改道流向周边以及下游地区,使污染源搬家,造成对其他地区的水环境的污染,引发水污染纠纷。
四、结语
我国目前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得并不均衡。在大中城市大规模地建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助推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以城市为中心,扩大了水资源配置已经存在的城乡差异。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努力打造生态城市,下大力气进行城市河流的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但要防止以行政手段将缺水地区大量的宝贵水源引调入市营造水景观,片面追求人居和商住环境的奢侈改善。政府和决策者应该把视线投放到城市之外更远方的广大农村。认真审视我们城市里所获得资源,以及营造出的良好环境是否影响了城市之外农村、农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是否损害了生活在城市之外的人们的切身利益。如果流淌在城市河道里的水原本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的保命用水,如果是为了保持城市里河道景观用水的清洁,而将城市河道的污水下排或改道而行,污染了下游地区的河流和环境,显然我们的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汪玉君,等.城市水景观建设规划缺失问题的思考.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1)
[2]郑连合,等.北方河流与毗邻城市相互关系及综合治理.海河水利,2008(5)
[3]孙景亮.海河流域水环境恢复重建与洪水资源利用.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32(2A)
[4]黄诚.城市水景观建设思考.海河水利,2005(4)
[5]冯月静.滹沱河将现16公里景观带.燕赵都市报,2010-05-01
[6]董立龙,等.唐山环城水系通航,宜居华北水城初现.河北日报,2010-04-30
[7]许顺兰,等.保定大手笔建设大水系.河北日报,2010-06-10
[8]马国臣,等.决战之年看承德:山水园林城市.河北日报,2010-05-06
[9]王翠莲,等.张家口倾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河北日报,2010-04-29
[10]齐祥太,等.邯郸着力创建百姓幸福之城.河北日报,2010-06-09
[11]邢世炎,等.“卧牛奋起”:解读邢台城市建设.河北日报,2008-09-18
[12]马朝丽.港城整治“六河”编织城市“绿飘带”.河北日报,2008-09-18
[13]马彦铭,等.“衡水湖市加速”:衡水湖生态城市谋建休闲度假区.河北日报,2010-03-02
[14]孙占稳,等.廊坊打造环渤海休闲商务名城:一座年轻城市的梦想.河北日报,2010-05-17
[15]宏旭,等.沧州构建冀中南经济增长极.渤海早报,2010-03-17
[16]王星.旱情面前受伤的为何总是农民.文汇报,2010-03-31
Ⅳ 小区景观设计说明怎么写啊
Mo回答的是别的问题扒过来的, 我很服了有些人, 扒别人的答案, 还要加一句什么我辛苦打字阿, 或者别的有的没的的。
我也在写设计说明, 所以来网络了,
一般就是此设计为某某设计, 秉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其他的话就网络。
然后设计的亮点着重说明一下, 并且有什么意义。
总之围绕着人来说, 包括绿化阿, 绿化面积什么的。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此设计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我抄的, 哈哈, 当开头, 准备放到我的设计说明里, 亲, 你不会是我班同学吧0 0 我们今天交作业, 大家都忙着网络呢。。。
Ⅵ 沿河景观亮化设计要注意哪些
沿河亮化工程的设计应当量体裁衣的应用两侧仿木护栏、堤岸设置栏杆灯、码头灯,在浅水区还能设置水底灯,构成一系列的串联灯光效果。在沿河两侧的道路上能够设置不同的景观灯,为游人提供照明作用,并且其共同的外型更能够表达出一些城市的文化特征,能使游人感遭到这座城市的人文特征,表现出城市的经济开展。在沿河的绿化区域可停止绿化带的亮化设计,以冷色彩、弱光源为主,作为堤岸、道路照明的补充。 水面、两侧道路和绿化区域的照明互相分离、补充,使得夜间一切的风光灵动起来。
Ⅶ 沿河涉水违建的管理权限在哪个部门
防汛河道属水务局管理(有些地方可能叫水利局)。原则上在河道上建设构筑物,只要经过河道管理部门的沿河跨河道工程建设审批通过的,满足河道管理的要求,就不算违建。
但是,在河道上建设的构筑物,因土地权属问题,建了之后,不享有产权。换句话说,你建了,办不出产证。
如果是在用地红线内开发建设的景观河道,就不同,经过规划审批就可以建设了。
Ⅷ 中外景观设计的发展史
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生物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规划师。他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区”思想。作为一名进化论者和宏观思想家,盖迪斯对于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感兴趣,他用“流域垂直分区图”来表达这些种关系。这个分区图根据海拔从山顶一直延伸到海滨,在海拔最高的地区,通常是矿工工作的地方;在次高的地区分布着森林,那里是伐木工人工作的地方;再往下则是猎人和牧羊人工作的环境;靠近低地的地方则是农人和园艺工作耕耘的地方;海拔最低的海岸附近则是渔民的生活场所。盖迪斯认为如果不遵从这种人地关系,其最后结果要么是失败,要么就是将花费大量的能量并且冒很大的危险。盖迪斯曾环游世界,在很多地方做过项目,尤其是在英联邦国家。他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曾影响了他所做的很多规划,他在他所作的题为《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究》的规划中阐述了这个思想。他认为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而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19世纪,英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雷蒙·温翁(Raymond Unwin,1863~1940)以及其他一些人开始对当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满。那时,穷人和工人阶级的居住区往往是拥挤、危险且污染严重。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人不应该居住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们为此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概念。其主要想法是要减小主要城市规模,降低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而以郊区环带包围中心城市,并将人口安置在小型的近郊区新城镇里。所有的这些地区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起来。20世纪的早期,花园城市概念是影响英美及部分欧洲国家的城市开发的最重要思想。随着时代进步,这个思想促使了对建设近郊区的重视,今天,这个“新城市主义”再次得到体现。花园城市思想对那些生活在城市近郊区的人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的衰退。
沃伦·H·曼宁(Warren H.Manning 1860~1938)自己开业之前,一直为F·L·奥姆斯特德工作。大约在1910年,美国开始普及用电,人们发明了最初只是用来方便描图的透射板。1912年,曼宁首次使用它进行地图叠加,作为一种分析手段,这与我们今天的分析方法非常相似。他将一些地图叠加起来,以获得新的综合信息,最后为马萨诸塞州比勒里卡(Billerica)做了一个开发与保护规划。在当时,美国正在绘制可以供大众使用的国家资源地图。曼宁收集了数百张关于土壤、河流、森林和其他景观要素的地图,将其叠在透射板上,基于这样的方法,他做了一个全美国的景观规划,并发表在1923年6月的《景观设计》杂志上。他规划了未来的城镇体系、国家公园系统和休憩娱乐区系统,还规划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主要高速公路系统和长途旅行步道系统。这个规划包括了今天一个完整的景观规划所需要的所有内容,而曼宁则是在20世纪初就为全国做了这么一个规划。因此曼宁的这个规划可以说是我们这个专业历史上最重要、最大胆,也是最具独创性的规划。
在这次演讲的开始,我引用了杭州的例子,古人在那里创造了一个闻名于世的水景。而荷兰则正好相反,那里的人们从15世纪开始就将水排干以获得土地。荷兰拥有典型的低海拔地区景观,其英语名称“Netherlands”的意思就是“低地”。这个国家经常受到洪水困扰,为此他们做出了两个关于景观规划的重要决定,一是要沿河流修筑堤岸,二是要填海造田。使整个国家的景观成了这两个决定的产物。杭州西湖的景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而荷兰则丝毫不掩饰其机械制造的痕迹。如果你是荷兰的景观设计师,你就应该学会尊重这些方格状土地和笔直的线条。由于这些直方格形成了高度结构化的景观,如果加上不规整的线条或曲线型的设计就会与现状冲突。(在中国,许多景观是由不规则的弯曲的线条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直线则会突兀出来。)荷兰对大面积新开垦土地的需要是通过机械和景观规划得以满足,这样的景观规划不仅要考虑社会经济目的,同时还要考虑视觉效果的一致性。
Ⅸ 河南投资7.43亿打造湿地公园,为多功能湿地公园 ,面积多大呢
大家都知道河南如今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在河南境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很多历史古都,比如说河南的开封市在以往就曾经非常的繁华,如今开封的发展较以往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整体上都是在不断的进步之中,开封市它素有八朝古都之称,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前来开封游玩的游客有很多。
等到这座湿地公园建成之后,将有效地改善惠济河水体及周边环境质量,同时也为开封市增添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大家对于该公园的建设是不是很期待呢?
Ⅹ 请教沿河防护林带的生态功能
长沙湘江风光带位于长沙市湘江大道,沿湘江南起规划中的长沙湘江黑石铺大桥,北至月亮岛北端。湘江风光带建于1995年,它由十余个休闲健身广场、绿化带以及历史文化景观组成,集防洪、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
是长沙的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汊矶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25公里。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沙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了美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
湘江一桥即长沙橘子洲大桥,修建于1971年,潇湘大道从其西侧桥下通过,并在桥下与银盆岭路连成一线。潇湘大道南段主车道宽约60米、双向6车道,但到湘江一桥下却不得不紧急缩成10米宽,因为这座桥下目前只有唯一的一处宽不到10米的桥孔用于通车。按最新规划,湘江一桥将在桥下新增一个桥孔。新桥孔将和原桥孔一道,成为连接现潇湘大道和银盆岭路的纽带,湘江一桥也将因此向西延伸27米。
热烈祝贺长沙市湘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沙湘江风光带荣获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建人居环境 展“山、水、洲、城” 构和谐社会 长沙市湘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沙湘江风光带纪实 长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湘江,东方的莱茵河。千百年来,这是星城人民的母亲河,不知流淌了多少如歌岁月,演绎了多少动人故事,留下了多少美丽诗篇。伴随长沙激越铿锵的前进步伐,又一道如诗如画的旖旎风景飘然依恋于她的岸边,托起了古城崛起的希冀与梦想。 ——湘江风光带,你让星城人民腾起无尽的豪情与憧憬…… 你展示了建设者宏大气魄。二零零一年以来的大规模建设,五载春秋,投资近二十亿元,建成了北起浏阳河口,南至南郊公园,绵延十一公里的锦绣玉带。巧夺天工的雕塑,异彩纷呈的广场,匠心独运的园林,无不彰显出我们星城建设者的胆识。 你展开了长沙悠久文明的历史画卷。湘江两岸,集山水之灵,得人文之胜,三千年的湖湘文明像奔流不息的湘江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学子,吸引着无数天下志士。从屈原到贾谊,从朱熹、张栻到王船山,从黄兴到毛泽东,传承恒远的历史文脉光耀千秋。 今天,登上新修建的杜甫江阁,面对橘子洲头,高歌湘江北去;远眺千年学府,喜闻琅琅书声;遥望贾谊故居,回荡无限情怀。而这座流彩溢霞的江阁,更让人惜诗圣之不遇,感今天之美好。 你构筑了绿漫星城的生态长廊。伫立风光带上,岳麓山葱茏俊秀,湘江水清澈澄明,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逶迤曲绕,尽来眼底。两岸画廊,芳草如茵,绿树婆娑,犹如一条锦绣飘带,把星城装点得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你营造了留连忘返的休闲乐园。漫步湘江两岸,奇石、曲径、亭台、楼榭、雕塑、喷泉,一步一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尤其是华灯齐放之时,泛舟湘江,桨声灯影,如梦似幻,清风徐来,波光闪闪,其乐无极。 湘江风光带是如此美丽迷人。让我们好好珍惜她、爱护她,让她陪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每一天。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梅克保(手写体) (登谭仲池欣然作的诗) ——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仲池欣然为湘江风光带作诗 风吹岸绿天无尘,杜阁雄峙壮涛声; 诗吟桔岛闻新韵,日照江城四时春。 ——题湘江风光带 (手写体) 长沙,位于洞庭之南,衡山之北,三湘之中。麓山作画屏,湘江缠玉带,长长桔洲浮碧江心,是一座集“山、水、洲、城”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城市。由于这里地势低平,湘江穿城而过,水情是长沙最大的市情,为彻底根治水患,1995年至2005年间,长沙市委、市政府历时10年,耗资20亿元,对湘江东岸老城区7公里长的防洪大堤进行了彻底的新建和整治,其新建的混凝土防洪墙按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和7级地震的标准组织实施。同时,分期同步在沿江100米左右宽范围内修建了38万平方米的高品位、开放式展示沿江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长沙湘江风光带。该项目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内洪外渍的问题,而且美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及千秋的德政工程。 以人为本建美景 万丈长堤缚苍龙 湘江风光带建设项目实施前,沿江主要由破旧落后的货运码头、沙场、棚户区以及用土垒筑的防洪堤和10米多宽破旧的沿江道路组成,老城区八大公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湘江中。建国后,虽经多次整修,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状况。每当洪水来临,房屋破旧密集,到处杂乱无章的堤内近五万户居民,六十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饱受水患危害,居民无法安居。同时,更影响到城内数十万居民生活和生产,严重地制约了长沙经济的大发展。因此,到了非彻底根治不可的时候。 早在1995年8月,长沙市政府批准将沿江堤防整治和沿江景观建设作为城建重点工程。特别是1998年,湘江特大洪水后,大规模的对湘江河东主城区沿江7公里范围内的防洪堤及沿江景观工程进行了整治和实施。
作者: xjdd2006 2006-4-13 11:33 回复此发言
2 热烈祝贺长沙市湘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沙湘江风光带荣获建
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回长沙家乡视察,面对湘江沿江景观发出了“江山依旧”的感慨,更坚定了长沙市委、市政府对湘江沿江景观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决心。湖南省计委于2001年3月批准了《长沙市湘江大道交通建设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0年至2005年,长沙市政府将湘江风光带及防洪工程和配套的道路建设工程列入到当年的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之初明确要求:要将风光带建设工程与城市防洪排渍,沿江景观、道路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组织实施。特别要求要在风光带建设工程中,充分注入“古城长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创造有历史文化、有现代品位、有优美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的沿江城市景观,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强化领导统筹规划 落实资金完善功能 在工程前后实施的1 0年时间里,长沙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湘江风光带的建设高度重视,进行统筹规划,重点组织实施。并以每月一次调度会的形式,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重大决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共投入19.9亿元,其中自筹资金3.98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战略性长期合作,组织建设资金十多亿元,申请外国政府贷款折人民币5.08亿元,确保了拆迁补偿资金、工程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 建设者们始终坚持高标准的规划,于1995年、2000年、2003年,先后3次组织了湘江滨水地区规划环境景观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工作,使规划方案涵盖了湘江东岸老城区沿岸10公里长的范围。围绕长沙市“青山、绿水、碧洲、古城”的自然风光特征,以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为宗旨,以充分展现沿江景观,形成集堤、路、房为一体的城市沿江风光带为目标,稳步推进规划建设,着力为全市人民提供环境优美的理想生活空间。 湘江风光带建设具备如下五个特点:一是与城市防洪排渍工程相结合,二是与治理江河污染相结合,三是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四是与相邻的交通道路进行整治相结合,五是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科学施工,采取“堤内多层上升造景,堤外梯级下降连江”的建设模式,解决了全国许多沿江城市建设防洪堤后,因堤顶较高而影响城市景观的问题,开拓性地探索出一条集人文、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沿江开放式城市景观建设的发展新思路。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准确地找到了由“美化沿江一条带,塑造长沙新形象”的改善城市环境战略性发展切入点。 弘扬湘楚文化 构建和谐人居 2000年12月,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建委具体组织实施了长沙湘江风光带建设工程。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同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按标准进行监理、监督、指导和验收。其中:位于风光带北段1160米长的亲水平台改造工程,获国家水利部授予的“水利风景区奖”;展览馆路至轮渡码头段680米长的风光带建设工程,被省建设厅授予了“园林绿化省优工程奖”。 风光带的规划设计建设,无一不体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54米宽的沿江道路与城区14条道路相通,3座地下人行横道,一座观景平台与风光带相连。旅游、观光车道、停车场、停车道、电脑导游系统、无障碍通道均为人性化设置。亮化、小品、直饮水、背景音响、厕所、电视监控等设施配套齐全。景区主体广场相联,特色景点相串,园林风格统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水平台延伸至江边,风帆广场内的活动风雨无阻;沙滩广场,欢声阵阵;夜游湘江,心旷神怡;现代冷雾,人间仙境;空中玫瑰,挥洒夜空;多层叠水,如诗如画,人们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风光带建设工程对沿江60多万平方米建(构)筑予以拆除,对污染湘江的城市污水进行截流处理。新建主题广场、景点、历史文化工程128处,栽植了百余种苗木,绿化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如今的风光带,空气清新,风光秀丽,人居环境优美,生机盎然。 气势雄伟的杜甫江阁,凸显了深厚的长沙历史文化。邀请沈鹏等100多名全国书法名家创作的杜甫在湖南留下的诗篇84首,以及从全国征集的颂杜楹联38对书法作品。其中,59块杜甫诗碑景石,以纪念杜甫度过的59个春秋,特别是在湖南最后三年颠沛流离的人生。 潇湘八景——时隔百年,如今以浅浮雕的手法予以再现。 四羊方樽——长沙最具特色的出土文物,在龙门架的陪衬下,栩栩如生。 朱张渡广场——重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栻相见论道的渡口。 长沙电厂遗址——记录了长沙近代发展变化的轨迹。 锦绣长沙披玉带 盛世欢歌颂太平 如今,长沙湘江东岸老城区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湘江大堤得到了彻底的整治,增强了城区防洪排渍能力,确保了城区的安全度汛,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1998年以来虽然经受了多次洪魔袭扰,水位最高达到了38.38米,超危险水位2米,城区都安然无恙。 二是沿江景观逐步完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展现历史文化古城,特别是挖掘展示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强烈的文化意识,建设和展现长沙优美自然风光的最重要景点,成为了长沙“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以及“再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标志性建设, 成为了长沙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及城市的重要地标,受到市民高度赞扬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三是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游乐环境。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每天吸引十万游人前来观光、游览、休闲,或吟咏诗词,或翩翩起舞,或品评字画,各种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风光带的建设将两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起点高、品位高,不仅充分满足了市民休闲、休憩的需要,而且最充分的体现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展示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形成了既抗洪又供人观赏的风光带,大大提高了长沙的知名度,成功地展现长沙优美、自然的沿江风光,在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中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极大的推进了长沙城市建设及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本版组稿单位:长沙市建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