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风景画
A. 谁有雅加达的完整介绍
雅加达(Jakarta)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Jakarta)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于爪哇岛西部北岸,在芝里翁河口,濒临雅加达湾,东经106°49′,南纬6°10′,人口有850万。多数居民为爪哇人,少数为华人、华侨、荷兰人等。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部分信奉基督教。大雅加达特区面积为650.4平方公里,分为五个市,即东、南、西、北、中雅加达市,其中东雅加达市面积最大,为178.07平方公里。
雅加达历史悠久,早在14世纪就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港口城市,当时叫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华侨称其为“椰城”。约在16世纪改名为雅加达,意思是“胜利和光荣之堡”。该港埠于14世纪归属巴查查拉王朝。1522年,万丹王国征服该地并建城。1527年6月22日,改名为查雅加尔达,意为“凯旋城”,简称为雅加达。1596年,荷兰侵占了印度尼西亚,1621年把雅加达改为荷兰名字“巴达维亚”。1942年8月8日,日军侵占印尼后恢复了雅加达的名称。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正式成立,定首都为雅加达。1950年1月20日,印尼成立联邦政府后,把雅加达改为巴达维亚,1950年3月31日改名为大雅加达市,1961年改为大雅加达特区至今。雅加达建城日为6月22日,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大型纪念活动。
雅加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几百年以前,就已经是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称为巽达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1527年,穆斯林首领领导印尼人民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舰队,收复了龚达加拉巴,把这里改名为查雅加尔达,意思是“胜利之城”,“光荣的堡垒”,雅加达的名称就由此演变而来。华侨称它为“椰加达”或“椰城”。1596年后,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了印度尼西亚,换上了荷兰的别名“巴达维亚”。1800年,印尼成了荷兰的一部分,称为“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成了荷兰殖民者剥削、奴役印尼的大本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又侵占了印度尼西亚,直到1945年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以后,雅加达这个名字才得到恢复,并定为首都。
今天的雅加达,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陆交通的枢纽,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咽喉,也是亚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桥梁。国内外的许多船只都把雅加达作为一个停靠站,在这里加水维修。郊区的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站之一。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Jakarta)无疑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富有与贫穷对比强烈的城市。一眼看去,它犹如一个由钢筋水泥组成的杂乱丛林。从城区高处俯望下来,随处可见低矮的瓦屋掺杂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柏油大道与青石小巷交叉纵横,而金碧堂皇的高级酒店与高科技中心就座落在嘈杂拥挤的村庄不远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雅加达在致力发展其经济时也需要一个更好的城市远景规划。
雅加达城区分为两个部分,北面滨海地区是旧城,为海运和商业中心。南面是新区,为行政中心。今天已联成一片,难以区分。雅加达市中心的独立广场,绿草如茵,群芳争艳。广场东面是国家宫,原是荷兰总督的官邸,现为印度尼西亚的总统府。广场西面是国家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雅加达市的七大博物馆之一,为东南亚最大的博物馆。它是一座古老的欧洲式建筑物,博物馆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模型图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从模型图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亚全国的民族分布、语言及经济发展状况。还陈列着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钱币、印章、大天平、木制用具和古典乐器等。在陶瓷馆内,展出的瓷器形状各异,大多是中国唐、宋、明、清时代的产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这些瓷器是千百年来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也是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的缩影。
雅加达是印尼三大旅游城市之一,市内绿树成荫,街道两旁遍植常绿树种,世界著名的波格尔植物园及茶园坐落在此,还有独立广场公园、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安佐尔梦幻公园、千岛群岛、中央博物馆、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等名胜古迹。科塔(Kota)是17世纪荷兰古城镇八达维亚(Batavia)的中心,其四周是由鹅卵石铺成的塔门法塔西拉广场(Taman Fatahillah Square)。从科塔这座精致古老的荷兰建筑往北走,就会来到古老的帆船码头(Sunda Kelapa),在这里会令人回忆起当年世界各国各种帆船群聚的时代。
拥有全国最大的金融和工商业首脑机构,数百个国内外公司企业办事处,大型综合市场和专业商场多处。每年在此举办雅加达交易会。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主要工业有造船、纺织、汽车、装配、建材、轮船、化工、化肥、食品加工、制革、印刷等。工业向郊区发展。爪哇岛上有6条公路和铁路在此会合,是交通枢纽。外港丹戎不碌为全国最大港口。建有珍卡兰机场,是欧洲和大洋洲之间国际海空航线的重要中转站。设40家医院、100多所高校,其中印度尼西亚大学最著名。还设有许多科研机构、体育场、水族馆、动物园、兰圃、表演中心、海滨游览区。有全国最大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中央博物馆。出版25种报纸,5种周刊,有国家广播电台和国家电视台。名胜古迹有旧葡萄牙教堂、国家档案馆、总统府、伊斯蒂克拉尔清真寺、旧市政厅、伊里安国家纪念碑、碧娜丽雅海滩的大型娱乐场寻梦园、雅加达缩影公园、拉姑兰动物园、芝板那士避暑胜地、芝保达士植物园等。城市布局颇具英国风格。首届亚运会和东南亚运动会曾在此举行。
雅加达地势南高北低,有大小10条河流经市区,最著名的是芝里翁河。雅加达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7度。受赤道影响,11月至翌年4月为西季候风,5--1O月为东季候风。整个地区由更新世沉积层构成,南部地区为冲积层的一部分,土地肥沃,植物四季常青,鲜花盛开不衰。
雅加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的经济中心,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纺织、汽车装配、建筑材料、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雅加达的炼油厂 5世纪出现最早居民点。15世纪成为重要商港,同占婆、巨港、中国等均有贸易往来。16世纪被万丹王国占领,易名查雅加达,意为“胜利之堡”。16世纪末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 ,简称雅加达。1619年摧毁荷兰人商站再建城市,称巴达维亚,成为荷属东印度首府,逐步发展成世界海上贸易联络中心,贸易扩及亚、欧、非三大陆,并成为印尼主要城市和行政中枢。1949年独立后复称雅加达,1966年定为首都特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人口增长很快,移民主要来自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就业人口中以从事商业、贸易、银行居多,其次是服务业、工业及交通业。城市分新、旧两区。旧区近海是商业中心,新区是行政中心。逐年扩大,产品大部分通过外港出口。
5世纪出现最早居民点。15世纪成为重要商港,同占婆、巨港、中国等均有贸易往来。16世纪被万丹王国占领,易名查雅加达,意为“胜利之堡”。16世纪末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 ,简称雅加达。1619年摧毁荷兰人商站再建城市,称巴达维亚,成为荷属东印度首府,逐步发展成世界海上贸易联络中心,贸易扩及亚、欧、非三大陆,并成为印尼主要城市和行政中枢。1949年独立后复称雅加达,1966年定为首都特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人口增长很快,移民主要来自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就业人口中以从事商业、贸易、银行居多,其次是服务业、工业及交通业。城市分新、旧两区。旧区近海是商业中心,新区是行政中心。
市内的最高建筑———独立纪念塔,是雅加达的象征。这座由苏加诺总统所建的大理石碑,高137米,其顶端有一个用35公斤纯黄金打造的火炬雕塑,象征印尼的独立精神。
在雅加达,有一处别具一格的旅游胜地,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印尼人亲切地称它为“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缩影”(又称迷你公园)。这个缩影公园把印尼全国岛屿山川、都市港口、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按照印尼全国的地理位置,以缩影的形势艺术地展现在游人面前。公园坐落在雅加达以南10公里处,占地120公顷,于1972年破土动工,1975年4月20日落成。在“印尼缩影”公园的大门口,登高望远,鸟瞰全景,“千岛之国”尽收眼底。一个个岛屿、一块块陆地,自东而西,似颗颗翠珠,镶嵌在印度洋上、爪哇河畔。
在“缩影公园”内,印尼全国27个省的地势景观,风格各异的建筑都照原样兴建。在这里可以欣赏苏门答腊的热带风光,看到肃穆幽雅的白色寺庙和中爪哇岛上世界闻名的婆罗浮屠的小佛塔,也可以漫游伊里安查亚岛上的“热带原始森林”,看到古老陈旧的独木小舟,用树干搭成的高层茅草棚以及椰树丛中金碧辉煌的宫殿等等。缩影公园的大部分建筑和人物都是泥塑而成,可谓集印尼泥塑艺术之大成。每座房舍、院落,每处森林、草场之中,都有人物、鸟兽的塑像,大小比例与真的一样。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现实之中。在公园大门的一侧,建有一座环形银幕电影院。其外形象一只金色的海螺,占地600平方米,馆内设有800个座位,银幕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专供放映介绍印尼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的纪录片。当电影开映时,观众虽然坐在椅子上,但却感觉到一会儿是乘飞机穿越印尼的大峡谷,一会儿是俯瞰喷射熔岩和灰烬的火山,可以看到马都拉人赛牛,也可目睹伊里安人狂欢,可参加巴厘人的葬礼,也可出席爪哇人传统的结婚盛典,还可以嗅到竹筒米饭的香甜。
新区的丹姆林大道,宽阔整洁,现代化的豪华建筑参差林立。这里是银行、大公司云集之地,有印尼的“华尔街”之称。
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
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于雅加达独立广场东北边,建成于1979年。该清真寺占地面积93.5公顷,建筑面积93400平方米。屋顶上有一个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圆形顶盖,十分醒目。
印尼重大的伊斯兰教活动和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印尼总统及政府要人经常到这里作礼拜。
雅加达独立广场
独立广场位于雅加达中区,又称莫迪卡广场(Merdeka为独立之意),有着天安门广场的地位与规模。四周街道宽阔整齐,花草树木点缀其间,绿意盎然。
广场北为总统府,东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尔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国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馆;东边是火车站。广场东南角上有一组根据《摩珂婆罗多》史诗中故事情节塑造的群马拉车的雕塑,十分壮观。在纪念碑西侧的公园里有一座音乐喷泉。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位于雅加达市区以东约26公里处,1975年建成。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园、纪念塔、购物中心、露天剧场、缆车、火车、水上脚踏车等各种实物的模型,相当于印尼的缩影。
公园中央设有巨型印尼群岛模型图,四周园地划分为27个区,代表印尼的27个省区,如中爪哇区、巴厘区、雅加达区等。每个区内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建筑物,并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游客还可乘小船游览“印尼各岛”。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内建有博物馆、图书馆、影像中心、少年宫和儿童乐园,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园学习传统音乐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筑物是金蜗牛全景式电影院,每天定时放映“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等全景电影。
民族纪念碑
民族纪念碑是雅加达市的象征,位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公园中央。1959年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加诺下令修建,1968年竣工。
这座石碑高137米,顶端有一个用35公斤黄金制成的火炬雕塑,象征着印尼的独立精神。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纪念碑旁还有喷泉、水池以及民族女英雄的雕像。
中央博物馆
中央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独立广场西边的独立西街,建成于1868年,是印尼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欧式的白色建筑。馆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铜大象,为1871年暹罗王拉玛五世来访时所赠,故博物馆又称“大象博物馆”或“象屋”。
博物馆中设有金银饰物室、青铜器室、货币室、古物展览室、史前展览室、木器展览室、民俗展览室、东印度公司陈列室等,其中包括30万年前爪哇猿人头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国青铜时代的鼎和鬲、中国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币、爪哇岛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苏门答腊岛独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戏、木偶戏道具等。
安佐尔梦幻公园
安佐尔梦幻公园是印尼最大的游乐场所,位于雅加达市区北端,紧靠雅加达海湾。园中建有新型设计的大旅馆、露天电影院、水族馆、海豚表演池、人造波浪大型游泳池、网球场、海宾茅舍、艺术品展售亭、回力球场、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场、跑车场、跑马场、海滩、夜总会、蒸汽浴室、赌场、按摩院、儿童娱乐场等。
梦幻公园内还建有别墅区,具有典型的印尼民族特色。艺术市场中陈列印尼民间工艺品,艺术家还在现场为游客制作绘画和雕刻作品。黄昏时分,露天舞台上将演出巴厘、加里曼丹等地的土风舞
印尼交通十分便利,航空网以雅加达为中心,与国内外主要城市交织而成,火车以雅加达为始发站,来往于爪哇岛和苏万答腊岛间,雅加达高速公路情况良好,旅游车、专线车行驶在环岛间,市内主要交通工具是出租汽车、三轮车。
航空: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国北京途经厦门飞往印尼雅加达的航班,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国广州飞往印尼雅加达的航班,印度尼西亚亚鹰航空公司每周有印尼雅加达飞往中国广州的航班。
机场:
SoekarnoHatta国际机场位于市中心以西约20公里处。机场中央是三座航空大厦,一座是国际航线专用,其余二座供国内航线使用。国际航线航空大厦一楼是入境厅,有钱币兑换处及旅游服务中心;二楼是出境厅,内有餐厅、免税店、礼品店等。搭乘的士或巴士前往市区,约需半小时。国际航班机场税15000印尼盾,内航班机场税5500印尼盾。
火车:
以雅加达为始发站,环岛的车次有:
Bima号:雅加达--日惹--泗水行驶16小时30分
Mutiara号:雅加达--泗水行驶:15小时30分
Parahyangan号:雅加达--万隆行驶3小时20分
火车站:
市内主要车站有库答车站(地址:J1.stasiunNO.1)及"Gam-bir"车站(地址:J1.MerdekaTimur)。
汽车:
旅游车、专线车有绿、蓝、黄和红白相间四种颜色,分别行驶在不同的线路上,行驶在雅加达--巴厘间空调车由SariExpress公司经营。
印尼的饮食文化已趋国际化。在首都雅加达,世界各国的风味菜肴,如中国菜、欧式菜、泰国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鲜菜、印度菜,应有尽有。尤其是中国菜,印尼较大一点的城镇都开设有中国餐馆,游客走到哪里,都不必担心吃不到中国菜肴。中国餐馆中,粤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东菜餐馆都有,但粤菜餐馆最多。中国餐馆供应的甲鱼汤,价格比中国便宜许多,很受华人喜爱。印尼菜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菜肴相似,口味较重,菜肴中常加入椰浆及胡椒、丁香、豆寇、咖喱等各种香料调味,餐桌上常备有辣椒酱。印尼各地菜肴中,最典型的是巴东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闻名,喜欢吃辣的游客不妨试一试。
印尼人大都信伊斯兰教,他们不吃猪肉,而是以牛羊肉为主。巴厘人正相反,他们信印度教,不食牛肉,而以吃鸡肉、猪肉为主。印尼最常见的菜肴有杂拌什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鱼(ikan 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 panggang)等。汤则常用牛肉汤(sotosapi)、羊肉汤(sotokambing)和鸡肉汤(soto ayam)。因天气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吃热饭、热菜,不喝很烫的汤。饭后有喝咖啡或茶的习惯,喝时一般都加糖。印尼人都习惯喝红茶,不少人也开始喜欢喝茉莉花茶和绿茶。印尼人喜欢吃甜食,餐后点心品种较多,常见的有炸香蕉及用米粉、糯米粉、面粉、木薯粉、豆粉加椰蓉、糖等制做的各种糕点。东部地区的糕点则常用沙莪粉制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炸香蕉片招待客人。
印尼市场上水果品种齐全。最受外国游人喜欢的是当地产的各种热带水果,如有“水果之王”之你的榴莲,有“水果之后”之称的山竹,以及芒果、红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莲、香蕉、菠萝、番荔枝、鳄梨、柚、橙等。苹果、梨、柑桔、葡萄等水果,以从美国、中国、澳大利亚进口的品质为佳,深受当地人喜爱,但价格较高。在餐馆或宴会桌上,也常用西瓜、白兰瓜等作餐后水果。
作为餐桌上的饮料,常用的有各种酒、矿泉水、啤酒以及各种果汁。印尼产量最大的矿泉水,牌子为“阿瓜”(Aqua),在订餐时若要矿泉水,说“阿瓜”即可。印尼国产的一种啤酒,牌子为“宾当”(Bintang),在国内享有盛名,大小饭店都有供应。中国的青岛啤酒已开始进入印尼市场,但只有在少数中餐馆才有供应。餐桌上常用的果汁有椰子汁、橘子汁、西瓜汁、白兰瓜汁等。新鲜的椰子在印尼各地、各旅游景点随处可见,且价格便宜,是很受欢迎的饮料。
印尼市场上,除纺织品和服务外,一般商品的价格都不比中国便宜,大可不必花钱去买一般商品,而选购有印尼特色的工艺品和纪念品。
印尼的工艺品和纪念品花色品种繁多,各有独特之处。其中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剑、木雕、银制品、铜或铜合金神像、皮影戏傀儡、木偶戏傀儡、景物模型如婆罗浮屠佛塔、甫兰班南陵庙等、彩贝制品、丁香串艺术品、天然宝石、印尼风景画如巴厘岛等,装饰扇、牛角制工艺品、果核小工艺品、龙目岛瓷壶、都是外国游客喜爱的物品。
印尼的银制品分两大类,一类是我们熟悉的纯银或银合金制作的装饰品,另一类银制品则是用一条纤细的银缕按图案设计焊接而成的。其作品做工精湛,玲珑剔透,十分美观。银制工艺品的造型很多,有一些小巧玲珑的花形银胸针、银耳环、既美观又便于携带,常成为游客的首选之物。
巴迪布是一种腊染印花布,其特点是布上印有多姿多彩的彩色图案,有几何图形的,也有各种花鸟图案的,有对称图案,也有不对称图案。其色彩一般以黑、红、黄为主色,鲜艳明快,也有以蓝、褐、白为主的,看上去凝重深沉。这种布不仅深受印尼人民喜爱,而且早已世界闻名。用它制作的长袖男衬衣和女士沙笼已被定为印尼国服,适于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穿着。
游客在选购巴迪布,道德要注意其制造工艺,用传统手工绘制印染的巴迪布,做工精细,列具艺术价值,但因耗时费力,一般价格较贵。机制的巴迪布,由于产量高,价格相对便宜,更经济实惠,但艺术价值逊于手工制品。
印尼的木雕,尤其是巴厘木雕,享誉国内外,到印尼旅游的外国客人几乎无人不买一二件巴厘木雕留作纪念品。巴厘木雕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它最初与巴厘人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人们把自己崇拜的印度教诸神用石头或木头雕刻出来,供奉在庙宇、庭院、堂室内。后来代代相传,便产生了无数能雕善刻的巧匠。巴厘木雕大都用质地坚硬、花纹细密的乌木、柚木等木料雕刻而成,其造型千姿百态,有栩栩如生的神鹰、神牛、雄狮、雄牛等动物及各种禽鸟,有维妙维肖的巴厘渔夫、少女、有民间故事中脍炙人口的传奇人物,也有当代各种抽象艺术形象。
印尼的土产闻名全球,首先会令人想到的是印尼花布(巴迪布),精致华丽的图案,表现印尼的特色。这是12世纪时从印尼皇家传出来的技术,通过将布蜡染,把动物、人像排成几何形,色彩则是传统的蓝色和茶褐色。
其次就是印尼的工艺品,种类繁多,富有南国风味。其中格里斯短剑、木雕、皮影戏傀儡、木偶戏傀儡、榕木手杖、银制品等最具有收藏价值。
印尼出产各种香料,多种午香料的味道,再加上辛辣就成为印尼菜的特色。印尼各地菜肴中,最典型的是沙爹,正宗印尼沙爹是将牛、羊或鸡肉切成正方形的薄片,用红葱、辣椒、糖、酸果等调料腌两小时再烤,喝一杯冰凉的印尼啤酒,吃一串沙爹,其乐无穷。“增多冰”是一道别致的甜品,用绿豆粉做成像布丁的菜冻,里面有一颗颗的结晶,放了椰子浆和爪哇糖,就成为印尼的特殊口味了。
爪哇咖啡也值得品尝,最主要是因为印尼式的饮法有所不同,在印尼是不喝热咖啡的,稍微冷却之后才是顶好的咖啡。
雅加达早在巴达维亚时代就是一个沿海重镇,当时荷兰殖民者利用人工河渠作为城市排水系统,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那种能乘坐10来个人左右的小船是那个时代人们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人们每天都乘着这种小船走街串巷生活着。当时的雅加达被西方世界称之为:东方的威尼斯。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路也不断增加,如:高速公路,公车专用道(Busway)等,印尼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已经很少看到这种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当然是现代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了。过去被美誉为“东方威尼斯”的美名,如今已经成了过去,人们似乎完全忘记了以往的传统习俗。
不过在雅加达至今仍有一些地区:顺德区(Sunter),海湾区(Ancol),海口区(Tj.Priok)等,至今还能看到这种传统的交通小船,不过这样的公共交通小船已不再肩负主要的交通职能,而成为送人过河的渡船罢了。一些生活在旧时代的老人们还不时地回忆起往日的雅加达风情,不由得唏嘘叹息一番。
其实只要把贯穿全城的水渠治理干净,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仍然保留着这样地方传统习俗,将会成为吸引游客的雅加达特色的景点之一。就像泰国的“水上市场”为世界游客到泰国旅游时必到景点之一。
B. 阿那亚是什么设计风格的.想咨询一下父母比较注重风格
新亚洲主义风格建筑,
在秦皇岛区域内独树一帜。
强调建筑 对自然的礼让、室内外空间的交互,
大量落地玻璃的运用和大面积露台设计减少建筑对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
漂浮的屋顶、简洁的立面、大面积私家景观庭院完全契合海边度假产品所必需的简洁轻柔的特点。
C. 西方风景画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所以,本文理所当然将双方的美学基础和美学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尽管叙述深刻需要较好的美学素养及理论修养,尽管作者的理论水平不能让这段美学思想的异同的语言写的有见地,但是这个中西方艺术——甚至是不管那两种艺术——相互比较的首要前提还是应放在重要的地位。当然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比较的一个重点,这是直观明了了解两种艺术区别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所以,本文将具体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
D. 梁伟的概况
梁伟从小喜爱艺术,1975年高中毕业,他到凉山彝族地区普格县接受再教育。1977年,梁伟参军入伍当上了一名铁道兵战士。因为出众的艺术才华,他被调到北京部队总部,先后为部队杂志《志在四方》和《铁道兵报》创作插图,任美术编辑。之后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他的绘画技巧日益高超。其肖像画和风景画选入全军艺术展、北京市美展和铁道兵大路版画艺术展。其众多作品纷纷见诸报端、亮像杂志。1982年,梁伟在几千名报考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这所美术界的高等学府。在这里,他将部队和凉山的丰富经历喷薄而作“凉山之梦”,震动画坛。
1986年秋天,梁伟的艺术才华和创作造力得到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的极大赏识,特批其和另一在校生庄红艺在学院博物馆举办了自选作品展,是为四川美院第一届学生自选作品展。它开启了全国美术学院举办学生作品展的先河。这个展览获得圆满成功,梁伟的作品也引起了美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梁伟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分配到前华西医科大学(现隶属四川大学)视听教育中心任职,教授艺术选修课。授课之余,他孜孜寻求表达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创造性的语言,他苦苦思索如何用绘画诉说内心对自然界的感悟和膜拜。
1989年秋天,梁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不久西雅图的双鹤画廊邀请他举办个人作品展,这是这个画廊第一次举办国外画家个人作品展。从此,他开始了在美国的艺术探寻生涯。他驱车千万里,足迹遍布整个北美。他探索华盛顿、爱达荷州和加拿大三地交界间Selkirk loop,他徒步于恐龙自然公园,他拜访部落文化Mesa Verde国家公园,他徜徉在神秘的Chico Culture新墨西哥藜科灌木中,他驰骋于美国历史上第一条横穿全国的历史通道Rout 66。
作为一个旅居西方的亚洲艺术家,他的风景画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他利用物质和空间、光线和影象以及他们相互的连结和争夺的方式来反映主题的情感。他专注壮丽的景色,山和水诗一般的交融。他善于不失时机的抓住美的碎片和瞬间,再现流失于匆忙中的宁静的片刻,从而唤醒美国风景的新视觉。他的作品色调清新爽明,纯朴、坚实中透着静谧的遐思和丰富多彩的抒写。因此,西雅图的一些著名艺术画廊,如戴维森画廊、岗纳乐兹船画廊和环球艺术画廊、都纷纷展示他的作品。他的肖像画同样以清淳明丽的色调表现出人物的灵动与鲜活,于是,他被选为伟大的肖像画家在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沙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展示会上做示范;又在百威尔市丹力尔森主持了肖像画演示。
“绘画已是我生命的全部,我为艺术而生,亦将为艺术奋斗终生!”梁伟如是说。他认为艺术是无国界的,他是旅美的中国艺术家,他的根在中国。因此,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在自己的祖国展示出版,能感染和震撼与之血脉相连的中国朋友。
E. 意大利18世纪的美术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进入18世纪,意大利各派艺术出现了衰落的倾向,这时只有威尼斯画派还继续保持了一定的繁荣,但仍然是流派繁杂,主要有晚期的巴洛克、古典主义、罗可可和卡拉瓦乔主义等风格流派的艺术。
左·马·克列斯比(G.M.Crespi,1665—1747)是波伦亚画派的画家,由于他在绘画中善于表现光线的变化,人们常叫他是意大利的伦勃朗。他早期受学院派的影响,后又受卡拉瓦乔主义和威尼斯画派的熏陶,在艺术创作上很重视刻画人物的内心,画上的人物常常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画的几幅《抓跳蚤的女人》就是这样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描绘了一个正在抓跳蚤的女人,表现得十分诙谐、有趣。他的代表作还有《自画像》(约1700)。《圣约瑟之死》、《屠杀婴儿》、《洗衣妇》、《基督受洗》(1712)等。
18世纪有一位活跃在伦巴底地区的名叫贾·弗·齐培尔(F·Cipper,生卒年代不详)的画家。从姓氏来看,他的祖籍可能是德国。他主要创作活动在1705—1736年间。他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画家,他专门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他笔下的人物和生活环境完全是写实的,具有质朴的乡土风味,代表作有《皮鞋匠》、《纺织女》、《磨刀匠》、《母与子》等。
阿·芒雅斯柯(A.Magnasco,1667—1749)是热那亚画派的画家。他的艺术具有一种浪漫主义和戏剧性的色彩,受晚期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他大多画一些骚动不安的局面或一些急风暴雨式的风景。在这些场合下,人物有点变形又大多表现出一种急躁的情绪。他的《海岸风景》、《基督受洗》(1730)。《山地风景》、《调教喜鹊》等就是这样的作品。
18世纪威尼斯画派仍然是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蜚声欧洲的艺术家。
乔·巴·皮亚采达(G.B.Piazzetta,1682—1754)是威尼斯画派中明显带有巴洛克倾向的画家。他早年在威尼斯学画,后曾从波伦亚的克列斯比学艺,1750年成为威尼斯美术学院的院长。他善于作色彩绚丽、构图宏大的天顶画。除天顶画外,他的架上绘画也十分精美,这些画,色彩瑰丽晶莹,显然是继承了威尼斯画派的传统。在一些画面上从物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架上画的代表作有《女卜者》(1740)、《井旁的利伯加》(1738—1740)、《年轻的旗手》(约1743)等。他还是一位很不错的插图家,曾为塔索的《解放了的耶路撒冷》一书作过插图。
18世纪威尼斯画派更为杰出、更具有知名度的画家是乔·巴·提埃波罗(G.B.Tiepolo,1696—1770),他是威尼斯画派中对欧洲绘画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擅作天顶画、架上绘画和版画。他出生在一个船长的家庭,早年从格拉扎里尼学画,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曾给他以有力的影响,他非常崇拜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人。1717年,他对岁时便崭露头角在意大利各地作画,1731、1737。1740年3次去米兰,此外还到过贝加莫、维琴察等地,他在这些地方都创作过大量的天顶画和祭坛画。他第三次去米兰为当地的克列里奇宫作的天顶画《太阳神在奥林匹斯山》(1740),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作品,画面金碧辉煌、空间开阔,很富有想象力。画面上描绘了太阳神正驾着马车从奥林匹斯山出发,只见霞光四射,冲破黑暗的天空,太阳神的马车像是要破壁而出,其动作有一种不可阻挡之势。在40—50年代,除完成了众多壁画外,还创作了一些精美的架上画,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祭坛画《背负十字架》、《梅采纳特把自由的艺术献给奥古斯都大帝》(约1743—1750)、《阿姆菲特丽达的凯旋》(约1740)、《时间揭示真理》、《坚忍和智慧的寓意》(1743—1745)、《西风神和花神的凯旋》等。1750年前后,他为威尼斯的拉比官所作的壁画十分驰名,在这里他描绘了古代罗马的历史场面,其中有一幅是《克娄巴特拉女王的饮宴》,画面上的情节是女王正在宴会上向罗马名将安东尼表达爱情。有趣的是画面上的人物穿戴着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衣物,背景的建筑物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样式,这表明画家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16世纪威尼斯的光荣历史抱有怀念的情绪。1750年12月提埃波罗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应邀到德国维尔兹堡作画,他为这里的主教官创作了著名的壁画、天顶画。为主教宫的帝王大厅所画的天顶画、壁画取材于中世纪的一段历史,在这里描绘了日尔曼皇帝巴巴罗萨的婚礼和封赠仪式。随后他又为主教宫的前厅作了天顶画,别出心裁地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世界上的四大洲:骑在大象上的妇女代表亚洲,象征非洲的妇女骑的是骆驼,象征美洲的妇女骑的是鳄鱼,而象征欧洲的妇女则威严地端坐在大理石的宝座上,此外,还画了中国人、印度人、摩尔人。维尔兹堡的作品使他得到很大的荣誉。1753年底他回到威尼斯,1756年又被推选为威尼斯美术学院的院长,1762年4月名望很高的提埃波罗被邀去西班牙。在西班牙首先为王宫的王位大厅作天顶画,名为《西班牙王朝的凯旋》,在这件作品中歌颂了王朝的统治和威严,将天主教的神和异教的神祗画在了一起,这种做法是很大胆的。此外,他还为王宫作了一系列天顶画和壁画,也为教堂作了一些祭坛画。1770年3月27日他逝世于马德里。提埃波罗的作品题材极其丰富,除了宗教、神话、历史题材外,还创作了一些风俗画,这类风俗画往往带有幽默感,如《走江湖的人》。他同时还是一位极有特色的铜版画家。
罗·卡尔耶拉(R.Carriera,1675—1757)是一位很出色的威尼斯女画家。她是蜚声欧洲宫廷的色粉肖像画家,艺术风格抒情细腻,轻柔婉约,具有罗可可艺术的特色。1705年她成为罗马圣路加学院的院士,此后又相继被选为波伦亚学院和巴黎雕刻、绘画学院的院士。1719—1721年曾在巴黎活动过,她的才华在当时受到华托的称赞。代表作品有色粉画《狄安娜》、《舞蹈家巴尔巴里娜·卡巴妮肖像》、《自画像》(约1730)等。
乔·巴·皮道尼(G.B.Pittoni,1687—1767)也是威尼斯画派的一位罗可可画家,他的作品常常被误认为是提埃波罗的作品。他于1727年被选为波伦亚学院院士,是欧洲各国宫廷很受欢迎的画家之一,1758年曾任威尼斯美术学院院长。他曾创作过许多色彩鲜明的天顶画和架上绘画,代表作有《狄安娜的沐浴》和《狄安娜和恩底米翁》等。
接近罗可可风格的画家还可以举出雅·阿米高尼(J.Amin.goni,1675—1752)和皮·朗吉(P.Lonshi,1702—1785)等人。朗吉善于描绘上层阶级的悠闲生活,作品风格朴实。优雅、风趣,代表作有《音乐会》(1740)、《舞蹈教师》、《犀牛》(1751)、《占卜者》等。
18世纪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特别驰名,涌现出一系列著名的风景画家。当时,威尼斯兴起了一种描绘城市风光的风景画,这种风景画专门描绘城市的建筑物和乡土人情,它被叫作维都塔(Veta)。维都塔式的风景画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但是到了1 8世纪呈现出更大的发展趋势,而且更加成熟。
在风景画的画家行列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安·卡纳列(A·Canale,1697—1768),但人们常叫他的绰号卡纳列达(Canaletto)。他20多岁时到过罗马,以后两次去英国。他的绘画对英国的风景画有一定的影响,并曾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称号。卡纳列达的风景画风格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具有威尼斯地方的特征。代表作有《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约1724)、《在威尼斯圣·乔凡尼·埃·巴勒教堂前的广场》、《石匠的料场》(约1730)、《远眺圣米歇尔岛的风景》等。他还常常把他的作品制成铜版画。
卡纳列的外甥或是侄于贝·别劳陶(B.Bellotto,1720—1780)也是一位著名的风景画家,他主要活动在德国、奥地利和波兰。他的作品以清新、明快见长,代表作有《德累斯顿风光》(1748)、《德累斯顿新市场》(1747—1755)。《维也纳俯瞰图》(1760)、《华沙风光》(1779—1780)等。
另一位著名的风景画家法·瓜尔第(F.Guardi,1712—1793),他的风格有点独特,作品更多带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他十分善于描绘外光,其外光丰富的变化造成了画面上晶莹的色调。人们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威尼斯潮湿的天空,其中有大气流动,阳光偶尔从云层中透出,温和地照耀着这水上之城。他的代表作有《威尼斯广场与宫殿风光》、《威尼斯风光》(1780)、组画《放气球》(1784)、《咸水湖上的贡都拉》(约1787)、《音乐会》、《浅水海湾》等。
18世纪末最著名的古典主义雕刻家安·卡诺瓦(A.Canova,1757—1822)是个向19世纪艺术过渡的人物。17681774年他在威尼斯学习艺术,老师是托尔列蒂。进入80年代,他的艺术蜚声国内外。1810年他被选为罗马圣路加美术学院院长。他曾为拿破仑作过数件肖像雕刻,受到拿破仑极大的赞赏。他早期的风格受晚期巴洛克影响,后来在1779年前后转上了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道路。他的作品除肖像外,多以神话题材为主,这些作品形式典雅、庄重、优美,所雕刻的人物具有线条圆润,流畅,静中寓动,姿态自然等特点,他的名作之一《丘比特与普绪喀》(又名《丘比特之吻》)(1796)就是这样的作品。他的代表作还有《教皇克里门特十四的陵墓雕刻》(1787)、《教皇克里门特十三的陵墓”雕刻》(1792)、《柏修斯》(1801)、《装扮成维纳斯的宝琳·波拿巴·波尔盖兹》(1808)等。以上这些作品全部是用大理石制作的。
F. 自然风景画的表达与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所以,本文理所当然将双方的美学基础和美学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尽管叙述深刻需要较好的美学素养及理论修养,尽管作者的理论水平不能让这段美学思想的异同的语言写的有见地,但是这个中西方艺术——甚至是不管那两种艺术——相互比较的首要前提还是应放在重要的地位。当然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比较的一个重点,这是直观明了了解两种艺术区别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所以,本文将具体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所以,本文理所当然将双方的美学基础和美学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尽管叙述深刻需要较好的美学素养及理论修养,尽管作者的理论水平不能让这段美学思想的异同的语言写的有见地,但是这个中西方艺术——甚至是不管那两种艺术——相互比较的首要前提还是应放在重要的地位。当然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比较的一个重点,这是直观明了了解两种艺术区别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所以,本文将具体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
G.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求答案
因为风景画指的是以风景为题材的绘画,仅使用于西方传入的油画、水彩画等。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属于风景画,但不用此概念。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7)亚洲风景画扩展阅读:
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
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
H. 关于亚洲美食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
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加上佐料拌成的。还有生拌鱼肉、鱼虾酱等菜肴。生拌鱼肉,是把生肉、生鱼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丝的萝卜、梨等,再浇上加醋的酱或辣酱拌成。
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类、大酱、咸盐、味素等各种原料烹调而成。
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使用饭碗也很有讲究,分男用、女用和儿童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
日本饮食文化介绍
说到饮食,不仅是以大米为主食、蔬菜、鱼与肉为副食的日本式餐点,而且西欧中国餐点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尝到丰富多样的餐食。日本是一个优质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卫生设施也很完善,所以自来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饮用。现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女孩子们在学习自古以来的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时,也跳迪斯科。观览市区、古老寺院和高层建筑相邻而建的情景并不稀奇。故而现代的日本文化是结合了古老的、新兴的、西洋的和东洋的文化而形成。
日本人普遍爱食用生鱼,因而盖着生鱼片的寿司是日本国内最流行的食物。
日本料理非常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过多调料,以清淡为主。对菜肴的色面尤其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样非常精致的盛器来装食物,对食物的形状、排列、颜色搭配也都有很细腻的考虑。看着那一道道精细得有如风景画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游客往往不忍破坏那份美丽。
饮食习惯
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夜生活
日本人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内的娱乐中心区,到处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总会。
日本的酒类
啤 酒:日本人最喜欢喝啤酒,无论是生啤酒或是瓶装的都受欢迎在夏天,部分百货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馆,吸引大量游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热喝或冷喝,无论那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过量而醉。
威 士 忌:日本人喜爱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称(Mizuwari)
烧 酒:这种酒是用蕃薯、大麦、蔗糖等材料制成,经过滤后的酒精,与伏特加有些类似。
泰国美食国际知名。无论是口味辛辣的还是较为清淡的,和谐是每道菜所遵循的指导原则。泰式烹调实质上是由有几百年历史的东方和西方影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泰国饮食。泰国美食的特点要根据厨师、就餐人、场合和烹饪地点情况而定,以满足所有人的胃口。泰国烹饪最初反映了水上生活方式的特点。水生动物、植物和草药是主要的配料。避免用大块的肉。后来的影响使得泰国饮食中也使用相当大块的肉。
泰国饮食文化介绍
因为有佛教背景,所以泰国人避免使用大块动物的肉。大块的肉被切碎,再拌上草药和香料。泰国传统的烹饪方法是蒸煮、烘焙或烧烤。由于受到中国影响,引入了煎、炒和炸的方法。自17世纪以来,烹饪方法一直受到葡萄牙、荷兰、法国和日本的影响。在17世纪后期,葡萄牙传教士在南美洲习惯了红辣椒的味道,于是在泰国菜中引入了红辣椒。
泰国人非常擅长“暹罗-伊势”的外国烹饪方法,并替换一些成分。印度饮食中使用的酥油被椰子油取代,椰子汁代替了其他乳制品。减少使用过于强烈的纯香料,增加了新鲜的草药,比如柠檬草和高良姜。最后,在泰国咖喱中使用较少的香料,而增加新鲜草药的使用量。通常人们都知道泰国咖喱的辣味很强烈,但持续时间短,而其他咖喱,由于香料味道强烈,辣味会持续很长时间。泰国菜上菜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是一次上齐,这样用餐的人就可以尽情享受各种味道相互补充,相互结合。
完整的泰餐应该包括一份汤,一份有调味品的咖喱菜,鱼和蔬菜。加香料的色拉可以代替咖喱菜。汤也可以是辛辣的,但是咖喱应该被不辣的菜取代。每道菜和整顿餐都必须在口味和材质上协调。
泰餐也SPA
泰国的SPA业正在形成一个独特、清新和具有活力的泰式风格,一个真正时尚的健康大餐。
古老的健康食品通常是指盘子里的生菜和胡萝卜,现在他们已经走进了SPA健康菜系的行列。但是,今天泰国SPA菜系的大厨们又在花园里找到了许多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香草并将他们加工使之出现在餐桌上。
泰餐是世界上最好的菜系之一,在质量和制作方式上也是亚洲最具有创新风格的菜系。现在,那些健康的食品正在取代泰国传统的烹饪方式,宾客们可以期待一些很特别的食品。
对那些难得一试的SPA菜系,健康食品的领军人物安德鲁揭开了一个神话:不像素食那样利用一些原料烹饪成“鱼”和“肉”类食品。不论怎样,健康食品往往是与很多蔬菜结合用来平衡人体蛋白质的需求。厨师们的创新是将蔬菜、水果和香草烹饪成带有鱼、肉等美味的健康食品。
SPA菜系是健康的、营养的,它让烹饪的降低脂肪、降低盐份和降低糖份三个基础因素融入简单和健康。
SPA菜系就是要选择有机的原材料,比如:用水果和蔬菜做原料烹饪菜肴来取代那些用味精、苏达和食色来改变原料本身的味道和颜色的不健康食品。取而代之的健康、营养用料,比如:纯橄榄油、苹果汁、香草和海盐都可以给菜式提味并还有医药功效。
食品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油炸和使用微波炉是绝对禁止的。应主要用烘烤、煎扒、蒸煮的烹调方式来烹饪食品。
有了以上主要方针,对泰国SPA业的迅速发展就不觉惊讶了,厨师们对SPA菜系的理解有着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
泰餐的构成
可能是餐前开胃菜、伴菜、配菜,和/或点心,包括春卷、烤肉条、有草药的爆米花糕,体现了泰国人有趣和富有创造力的性格。
沙拉
重要的是各种味道的协调和草药口味。主要的味道是酸、甜和咸。根据肉的质地和场合不同,辛辣的程度也不同。
普通菜
一道又甜又酸的菜,一份松软的煎蛋和一道炒菜就是完整的一餐。
蘸酱
蘸酱有些复杂。伴上蔬菜和肉,可以作为一顿饭的主菜。当蘸酱做的很稀时,可以作为沙拉设计。特殊的简单的蘸酱是由红辣椒、大蒜、干虾、酸橙汁、鱼露、糖和虾酱做成的。
汤
平均每人一顿饭要有一份汤和米饭。传统的泰式汤很独特,因为它比其他食物有更多的口味和材料。
咖喱
多数非泰国咖喱由粉状或干香料构成,然而泰国咖喱的主要成分是新鲜的草药。简单的咖喱酱包括干辣椒、葱和虾酱。较为复杂的咖喱包括大蒜、高良姜、胡荽根、柠檬草、kaffir酸橙皮和胡椒子。
单个菜肴
本身就是完整的一顿饭,包括米饭和面条,如Khaoh Pat和泰式炒饭。
甜点
如果没有泰式甜点,这顿饭是不完整的。饭后甜点都很甜,在吃完具有强烈的香料和草药味道的饭后,这些甜点特别受欢迎。
泰餐的吃法和点菜方法
泰餐使用叉和匙。即使只有一道菜,比如肉炒饭或烤鸭饭,都切成很小的片或块,这就避免使用餐刀。匙用来把食物送到嘴里。
吃泰国菜最好是两个人或多人集体用餐,这主要是由于用餐的人数越多,点的菜越多。一般说来,两个人用餐,除自己的米饭外,点三个菜,三个人用餐点四个菜,等等。用餐者从共享的菜肴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一般加到自己的米饭上。汤和米饭一起享用。不单独点汤,要和其他菜肴一起享用。也不单独点辛辣的菜肴。辛辣的菜肴要用口味清淡的菜肴“中和”一下,以免太辣产生不适。
理想的泰餐是辣、甜、酸的和谐混合,同时色、香、味俱佳。典型的泰餐应该包括一份汤(或许是苦瓜塞满切碎的猪肉),一份蒸的菜(咖喱酱贻贝),一份炒菜(鱼和姜)、一份热色拉(牛肉片配生菜、洋葱、红辣椒、薄荷和柠檬汁)以及用来蘸食物的各种各样的调味料。餐后是甜点和/或新鲜水果,比如芒果、榴莲、木菠萝、番木瓜、葡萄或甜瓜。
新加坡饮食文化
海鲜
新加坡附近热水域的海产丰富,品质鲜美,龙虾,螃蟹,虾,贻贝、墨鱼及各种海产品都是上桌的好菜,海鲜的受到欢迎也使一些餐厅只专卖各种海鲜。一般而言,东海岸一带的海鲜餐厅收费较市区的许多餐馆便宜。菜色中最受欢迎的可说是辣椒蟹,这是将肥美的螃蟹连肉带壳加上茄汁及辣椒一起拌炒,口味令人回味无穷。
马来西亚饮食文化
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在食物等方面同样表露无遗。这里汇集了中国、印度、西方、马来西亚本土民族的食物,使得各种风味的美食琳琅满目,任君选择。
饮食
马来西亚人民的主要食物是米饭,但面类也相当普遍。华人食物从街边小摊子到酒店中菜馆,从小食到昂贵的酒席,不一而足,任君选择。小食方面有酿豆腐、虾面、炒猓条、加厘面、清汤粉、薄饼、海南鸡饭、瓦煲鸡饭、馄饨面、香港点心、肉骨茶、槟城辣沙等,种类繁多。
马来人的食物以辣为主,其中较出名的食物有椰浆饭、香喷喷的沙爹(鸡肉、牛肉及羊肉串)、马来糕点、竹筒饭、黄姜饭等。
印度人的食物也以辣为主味,最普遍的莫过于其拉茶及各类煎饼。其他印度食物还有查巴迪(capati)、打拜(tapai)、多屑(tosei)等。印度人的香蕉饭也是有名的。
除此之外,在马来西亚也有不少西餐厅及快餐店。年青人最喜欢上的快餐店有肯德基家乡鸡、麦当劳快餐店、皮萨屋等等。
文化
马来西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及习俗。马来人有马来武术、他们称之为"希拉"(silat),是马来社会的一门传统艺术。
他们的舞蹈也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其中较出名的有从阿拉伯传入的扎宾舞(tarianZapin),它所用的乐器包括阿拉伯六弦琵琶、小鼓和小提琴。纳吉舞则是从马六甲王朝流传下来的。最出名的纳吉舞叫作约吉南巴(jogetlambak)。其他马来舞蹈还有苏马绍舞(Sumazau)、蝶舞、烛烛舞、宫廷舞及扇舞等。
在音乐方面,马来音乐是从马六甲王朝时代流传下来的。它可分为两种,即民间音乐及宫廷音乐。其中著名的传统音乐有:
加萨(Ghazal)
它深受柔佛州人民的喜爱,所使用的乐器包括受手风琴、单面鼓(kompang)、小提琴、六玄琵琶(gambus)和鼓。
马来民谣东当沙央(DondangSayang)
这音乐在马六甲非常出名,使用的乐器有小提琴与单面鼓(rebana)。
哈得拉(Hadrah)
这是以敲击单面鼓伴奏的歌唱,歌词通常歌颂上天的伟大、劝告及称赞等。
达普士(Dabus)
这音乐在吡雳相当著名,是一种以歌唱与音乐伴奏的舞蹈,所使用的乐器有铜锣、小鼓和大鼓等。
另外,马来人的雕刻与手工艺术也有相当悠久的传统。他们喜用森林里的硬木如龙脑木(cengal)、菩提木(meranti)和软木(nyatah)来雕刻花纹及各种植物图案,用它们来装设墙壁、走廊、门柱、窗口和家具。
在马来人当中,又以吉兰丹的马来人的手工最好,他们所制的风筝及巴迪布,优美亮丽,是许多游客的纪念品首选。马来人的诗歌称为班顿(Pantun)。
华人
马来西亚的华人,基本上继承了中国华人的传统文化,在音乐上传承了华乐、在舞蹈上延继了中华许多传统舞蹈,包括舞狮、舞龙等。武术上传入了太极拳、气功、咏春拳术、洪拳等。在这样的基础上,马来西亚华人又开创了新的传统艺术,其中最著名的是廿四节令鼓。
华人也保留了许多节日的习俗,如中秋节时作灯笼、提灯笼,端午节时裹粽子赛龙舟、祭神时演大戏酬神、冬至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过年守岁放鞭炮迎财神等习俗。
在生活的文化上,华人的待人处事方面仍深受儒释道的巨大影响
缅甸饮食文化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④副食: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⑤制法: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⑨果品: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
因境内种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饮也呈现包罗万象的特色,尤其以掸族、缅族、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调的鱼、肉和蔬菜以及葫芦汤等。缅甸料理的特色为比较油和咸但较不辛辣。
·爽口香脆炸素菜:把胡芦瓜切段及豆芽蘸炸浆入油镬炸,前者炸起来十分爽口;豆芽则以脆口取胜,蘸自家调制的辣酱,酸甜又香口。
·茶叶沙律:缅甸的沙律没有沙律酱,而用清香茶叶去提香,拌菜丝、虾 米、缅甸珍珠豆(花生),蚕豆,用来佐酒或茶俱佳。
·鱼粉汤:把鱼拆肉,以香茅和姜去调味,除去俗称的“泥臭味”,再用炒香的马豆熬汤,米粉尽收鱼汤的鲜味之余,伴菜有入口香而爽的香·蕉树芯、炸制, 鱼汤底浓到化不开。
·咖喱蟹:主要以咖喱粉调味,拌洋
I. 亚洲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亚洲美食当首推中国啊中国美食为世界四在美食之首,满汉全席就最为经典了
J. 风景画的观点差异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所以,本文理所当然将双方的美学基础和美学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尽管叙述深刻需要较好的美学素养及理论修养,尽管作者的理论水平不能让这段美学思想的异同的语言写的有见地,但是这个中西方艺术——甚至是不管那两种艺术——相互比较的首要前提还是应放在重要的地位。当然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比较的一个重点,这是直观明了了解两种艺术区别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所以,本文将具体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