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风景
㈠ 桂林象鼻山传说
相传,这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变化而成。它原是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给天帝当坐骑。有一年,神象随天帝外出征战,战况异常激烈,很多天兵天将都受了伤,神象也为了保护天帝而负伤累累。到最后,天帝还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伤痕累累的神象在战斗中与天帝失散了,由于过度疲劳,病倒在了桂林。正当大象生命垂危的时候,一对名叫向公、向婆的桂林老人搭救了它。向公、向婆及附近善良的村民从漓江里的鲤鱼精那求来了它的胡须,制成充满精气的米粉,伴以清澈的漓江水来喂养宝象。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宝象慢慢恢复了健康。
当时的桂林漓江,水中妖精经常兴风作浪,时有洪水暴发,弄得村民们的房子、农田被淹,苦不堪言。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神象多次下漓江,最终降服了一众水妖,平定了河面,又帮助农民们耕田劳作,疏通水道。在宝象的帮助下,桂林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幸福安定、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而神象也很喜欢跟桂林百姓在一起的日子,而决定不再返回天庭。
天帝感恩于神象的保护,一直在派遣各路仙人四处寻找神象的踪迹。一支天兵天将来到桂林发现了正在为农民们耕田劳作的神象,欣喜的同时也感到非常的惊讶。一个天将首领问:“神象,你常侍天帝左右,又保护天帝劳苦功高,为何还要在此帮当地百姓耕田治水,而不返回天庭接受封赏,过些轻松的日子呢?”
神象回道:“我虽然是天庭的神象,但是同样也受恩于桂林的老百姓,是他们救了我,为我求来了恢复精气的食物,为我疗伤,让我得以康复。他们需要我,有我的守护,水妖们才不敢作乱,他们才能生活得更好。我对天帝已鞠躬尽瘁,现在天庭的战斗已经胜利结束了,天帝也已不再需要我来守护他了。你们回去吧。就说我神象此生决定待在桂林守护桂林的山水,跟百姓们在一起。”
天兵天将见神象留意已决,也就都回去天庭向天帝报信去了。 天帝听说神象要留在桂林,感叹不舍之余,也感恩于神象对他的保护之功。于是天帝命普贤菩萨去往桂林,将天帝手中其中一个最厉害的法器九转镇妖塔赐予了神象,可镇一切邪魔妖道。而神象自此以后,也再也没有离开桂林,一直跟向公、向婆及桂林百姓生活在一起,为他们耕田治水,快活的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久而久之,神象化成了一座雄伟的象鼻山。远远望去,象鼻、象身处处分明。山上那座瓶形小塔,据说就是天帝赐予的九转镇妖塔。其实,这座古塔是明代建造的喇嘛型实心砖塔,因塔身正北面嵌有一幅青石线刻的南无普贤菩萨像,所以叫“普贤塔”,也叫“宝瓶塔”,有镇水,保平安的意思。
(1)象鼻山风景扩展阅读
象鼻山因在漓江之滨,原名“漓山”。唐会昌年间(841—846年),唐代诗人、桂管观察使元晦以“漓山”之名与陕西临潼的“骊山”音同,为避其误会,又取风景宜人之意,更名“宜山”。后又将“宜山”写作“仪山”,因古文“宜”与“仪”通,音也一样。唐代莫休符在《桂林风土记》中说,漓山“一名沉水山,以其在水中,遂名之。”沉水山之名在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之中很少见,估计是民间的俗称。
㈡ 简单介绍一下桂林的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广西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象鼻山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占地11.88万平方米,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区,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饮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 。
2017年与两江四湖景区共同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象鼻山风景扩展阅读
桂林象鼻山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皆宜。桂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象鼻山开放时间:淡季:7:00—21:30(12月- 3月为淡季),旺季6:30—21:30(4月-11月旺季);
最佳出行时间:清晨、夜晚
清晨——烟雨象鼻山
烟雨漓江可说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性景象,要充分体现漓江烟雨。此时的象鼻山在春季的烟雨中飘渺出现,同时宽阔的江面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夜晚——“象山水月”
象山水月的夜景非常棒,酷爱摄影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可以在坐船游漓江时取摄影角度,游览时间通常一个半小时。
㈢ 广西南宁象鼻山有多少个景点
明显象鼻山是桂林的景点有:1、象山公园在桂林市象山区东北角桃花江注入漓江处辖以象鼻山为主体的山石洞穴、亭楼寺院、园林绿化园地,总面积2.29公顷。北有临水的游乐岛:东有滨江风景道和平构成“漓江双月”的著名的水月洞,可览訾洲、漓江景色;西及西南有宽阔的园圃和古老的云峰寺。象鼻山素以粤西奇山著称,山水岩洞而外题刻多且珍贵,还是历代兵家争夺之地。2、象鼻山在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西距文昌桥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3、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4、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 高约2米, 宽5~10米, 长52.8米, 呈扁长形, 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 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 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 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 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 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 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 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 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 半城山芭历历在目; 从右眼远眺, 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5、云崖轩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 “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 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 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 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 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㈣ 象鼻山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天帝外出巡猎,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从桂林经过。仪仗队中有一头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由于过度疲劳,病倒在路边。天帝看它奄奄一息,于是撇下它,带着其它兵马走了。正当神象生命垂危的时候,一对被称作向公向婆的老夫妇搭救了它。在向公向婆的照料下,神象很快恢复了健康。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神象发誓不归天,并且帮助向公夫妇和农民们耕地下种。
天帝因为仪仗中缺少了一头神象,队形很不雅观,就命令象奴回桂林去寻找生病的神象。象奴来到桂林,看到神象正在为农民耕田,就斥责它丢失了天神的身份和脸面。神象说:“难道你我和天帝吃了农民种的粮食,却不能为他们做点事吗?我是绝不再回去为天帝当奴隶了。”
天帝听说神象不肯归天,就带着天兵天将前来捉拿。神象举起长鼻英勇自卫,与天兵天将激战了三天三夜,遍体鳞伤,累得精疲力尽,但是它仍然不屈不挠,没有停止战斗。
天帝看到神象如此勇猛,恐怕硬捉会损失过多的天兵天将,就想了一条毒计。他对神象说:“你是一员猛将,我很喜欢你,就放你投生去吧。”说完,就带着天兵天将撤回天上去了。
神象听信了天帝的话,完全放松了戒备。于是它走到漓江边饮水解渴。正当它垂下长长的鼻子吸水时,天帝悄悄走到它的身后,把手中的长剑狠狠地刺进了神象的身体,由于用力过猛,象背上只留下了短短的剑柄。
神象虽然死了,但是它并没有倒下。久而久之就化成了雄伟的象鼻山,远远望去,象鼻、象身、象尾处处分明。山上那座瓶形小塔,据说就是天帝留下的剑柄。但其实这座古塔是明代才建造的,上面刻着普贤菩萨像,塔名唤作“普贤塔”,也叫“瓶塔”。
(4)象鼻山风景扩展阅读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广西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㈤ 象鼻山的传说
传说,七位仙女相伴下凡赏世间美景,最小的那位仙女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常遇到水患的困扰,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便私自与玉帝的坐骑天象一起到凡间帮助人们疏通河道。
不久后被玉帝知道,便命天将把仙女带回天庭,而把天象化为石山,并用宝剑将其镇住,令天象永不得返回天界。
一日,普贤菩萨云游此地,见一头天象被宝剑镇于此处,普贤菩萨被天象的行为所感动,心生慈悲,便用法力拔去了象身上的宝剑,但天象毕竟触犯天规私下凡间,菩萨只好用自己的宝瓶置于象背将其镇在原地。
后来,宝瓶变成了象鼻山上的普贤宝塔。不知过了过久,普贤菩萨骑白象重游故地,再次见到天象,便想度化天象,但见天象已经化身上为山,即使度化也已不能飞天。
正在菩萨欲返天界之时,却发现江边不见一人一畜,得知是因天象疏通了河道扰动了江水,使得江水污浊人畜无法饮用。
菩萨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江底无石,致使江水中的泥土不能沉淀下来,菩萨便将自己的坐骑白象化身为一枚金光闪闪的“石足”落入漓江之中,江底顿时幻化出无数的闪闪江石,漓江的水也瞬时变得清澈见底,从此人们便沿江安居繁衍下来。
(5)象鼻山风景扩展阅读: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象鼻山因山形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桂林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城徽,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桂林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
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桂林象鼻山园内以象鼻山为主体,还有“象山水月”、仿古建筑云峰寺、爱情岛、明代建筑普贤塔等景观。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写道:粤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则又其奇之甚。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子与象腿之间,有一东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绘:“飞崖自山顶尺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城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莹波,象山水月”之称以此。
每当月朗清风,水平如镜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轮皎月浮江,江中二圆月并浮,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白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意境。
桂林象鼻山象眼岩:出水月洞,沿石级登山,山腰有个20多米长,左右对穿的岩洞,好似大象的眼睛,因名象眼岩,象山南北两洞景色各不相同,是眺望桂林风景的绝妙窗口。
桂林象鼻山剑柄塔:山顶有明代所建普贤塔, 为喇嘛式实心砖塔, 高13.6米。基座北面, 嵌有青石一方, 平雕“南无普贤菩萨”之像。远看塔似剑柄, 又像宝瓶, 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
漓江双月:与穿山、塔山分布漓江两岸, 山形、塔影、明洞构成美丽的“三山景色”。站在象鼻山公园爱情岛上远望,穿山公园的穿山月岩与象鼻山水月洞远近相映, 呈现“漓江双月”的奇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象鼻山
㈥ 象鼻山上有什么
水月洞
象鼻山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水月洞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中现存石刻50多件,其中一幅高257厘米,宽752厘米由清代广西巡抚倪文魏撰题的<;皇清中兴圣德颂碑>;是桂林2000多件石刻中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幅对太平天国进行强烈抨击的文章,这块碑刻在象山是因为1852年洪秀全带兵攻打桂林时象山的云峰寺曾是他的战地指挥部,他们在山顶的菩贤塔四周架设大炮轰击桂林城长大40多天,这场战役使太平军第一次学会挖城墙,第一次启用女兵打破了封建传统。
朝阳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象眼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云崖轩 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 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普贤塔
普贤塔
耸立于山顶的菩贤宝塔建于明朝,用以供奉菩贤菩萨。在中国供奉菩贤的佛塔只有两处,一个在四川蛾媚山,一个就是在桂林的象鼻山。菩贤塔沿袭了藏族文化的喇嘛式实心砖塔,塔高13.6米,为双层八角形虚弥座。之所以采用八角形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四面有八方,菩贤菩萨曾有一宿愿:希望他能普度众生,使得佛光普照四面八方。[3]
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 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 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 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 “山窗寂静观周易”句。
在佛经中说菩贤专管智慧、道德,他的坐骑是六牙白象,象征着一步一个脚印,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普贤塔建于象山之巅,极其形象的反映了佛教有关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在中国及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习俗中,是吉祥的象征,大象驮宝瓶象征和平、美好和幸福。
云峰寺和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
云峰寺不光是太平天国的指挥所,也曾是日本佛教的始祖鉴真和尚的僧舍,唐代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从福建绕广东到桂林,就在象鼻山下的云峰寺住了一年多,岭南14州的南选使节,都督以下所有的州治官员与选举试学者数百人集中桂林,当时都得到鉴真大师的授戒。一年后,鉴真和尚在象鼻山登船南下,第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鉴真和尚在桂林这一年,成为桂林佛教史上一大盛事。
太平军的象山阵地具史料记载,1852年太平天国从永安突围之后,向桂林进发,并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桂林,抢占象鼻山,以明代普贤塔为标志的象鼻山顶,成了太平军的前沿阵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攻坚战。他们在山上架起了大炮,猛烈轰击城内的清军,扶台衙门堂檐被打塌,旗杆被炸断,吓得巡抚周鸣鹤四处躲藏。后来,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太平军决定全面撤围,挥师北上。在象鼻山上,扎了好多草人,同时用长长的药线连接很多鞭炮燃放,掩护太平军转移。象鼻上山头阵地的光荣斗争历史史实,都陈列在山下云峰寺“太平天国在桂林”的陈列馆中,使创建于唐朝的云峰寺更添光采。
云峰寺成为了太平天国陈列馆,完好的保留了当时使用过的战旗、武器和炮弹。古老的普贤塔成了太平天国英雄们有勇有谋的见证。
舍利塔
舍利塔在开元寺遗址内,开元寺建于隋代,唐时称善兴寺,宋改为宁寿寺,其殿宇恢弘幽深,是桂林最古老的一座佛寺。塔高13.2米,始建于唐朝,于明朝重建。位于象鼻山的西南面,桃花江畔。宝瓶式塔身,伞盖般塔顶,有相轮五圈,冠以葫芦形铜质宝顶。据记载,唐天宝七年,鉴真和尚5次东渡日本受阻,转辗来到桂林,曾与数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余。
㈦ 桂林象鼻山等十大名山水上游门票多少钱包含一些什么项目
【游船票价】成人票:¥ 50 元
【开放时间】8:30—17:30
【船游时间】1小时左右包含:桂林十大名山水上游(市区漓江水上游),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是桂林旅游之最大特色,乘船游览漓江(龙船坪码头—木龙洞),期间可欣赏到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净瓶山、南溪山、穿山、塔山、斗鸡山、七星山、老人山等等,行程轻松惬意,免去爬山劳顿,尽享市内山水精华,特别携适合老人小孩一同出游的游客。编辑摘要目录-[ 隐藏 ] 1所在位置及交通指引 2详细介绍 3景区票价及开放时间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所在位置及交通指引 【所在位置】桂林市区段漓江水域【交通指引】乘公交车11路、33路、99路到南溪山下车,龙船坪码头购票上船。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详细介绍 净瓶山——净瓶卧江
净瓶山在漓江西岸,距桂林市中心约6千米,山体面积1.86公顷。山的西南伸入江中,像观音大士的净瓶,半出水面。水上的半边净瓶,与水中倒影,构成口、颈、腹、座一应俱全、两相对称的完整大净瓶。明代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此并作记。山前有镜子洲,山后有洞,南北对穿,洞有悬石,色墨绿,如莲叶,名莲叶洞;西麓有甘蔗洞,山北有真妃庙(亦称灵懿庙),山旁有梳妆亭,鲜为人知。净瓶山不但山好水好,这一地带的物产也好,净瓶山的马蹄、莲藕、甘蔗,名扬中外。
南溪山南溪山——桂林古八景之"南溪新霁"
南溪山两峰对峙,高突险峻,犹如两扇白色屏风,南溪河从山北穿公园潺流过。南溪山的最早开发者是唐实历间的杜管观察使李渤,他酷爱此山的碧水幽林,今山洞中尚存其《留别南溪》诗的石刻。它有东西两峰,彼此并列,耸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洁白。雨后新晴,云雾初散,阳光照映在山石上,会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霁"就是桂林八景之一。 斗鸡山斗鸡山——斗鸡山上山鸡斗
斗鸡山是漓江十大奇观之一,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斗鸡山并不是一座山,它是桂林小东江东西两岸的两座山(穿山与雉山),因为两座山造型酷似在斗鸡,所以它成为两座山的合称。立于小东江东岸的睁大着眼睛的“鸡”是穿山,站在西岸的、耸起了高高的“鸡冠”的是雉山(龟山)。峰是头,月岩是鸡的眼睛,东峰是尾,南北是两翼,中峰是鸡背。龟山像一只昂冠振翅欲斗的雄鸡。船过净瓶山,到漓江铁桥附近200米处往回看其形状就象是正在打斗的场面。
明朝广西按察食孔镛曾写诗赞道“巧石如鸡欲斗时,昂冠相距水东西。红罗缠颈何曾见,老杀青山不敢啼”。 穿山、塔山 穿山、塔山——如月宫仙境,风光无限
穿山、塔山位于桂林城东,隔着漓江与象鼻山相望,以穿山为轴心,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 是桂林市山水旖旎的景观之一。穿山前有塔山, 山顶有明代寿佛塔。小东江在两山之间蜿蜒流过, 山倒影江中, ....
象鼻山 象鼻山——桂林城徽
象鼻山,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七星山——北斗七星落人间
七星山,位于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面积137.4公顷,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岩洞为中心的综合性公园。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为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为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腹,岩洞雄奇深邃...七星山 伏波山 伏波山——半立江中半倚岸
伏波山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回澜,故以为名。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还珠伏波而得名。唐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庙。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试剑石、千佛岩、珊瑚岩等名胜。
叠彩山叠彩山——喇嘛式石塔:木龙古塔
叠彩山东麓,山间萝悬绝壁,藤绕苍岩,古树繁茂,四季常青。建于唐代。圆形喇嘛式。高4.34米。塔基由三层鼓石叠成,鼓壁刻有仰覆莲花纹。塔身为宝瓶式,四面有龛。东西龛内刻佛像,南北龛内刻菩萨,均结瑜跏坐于莲瓣须弥座上。塔颈有十二层相轮,上覆六角伞形盖,冠以葫芦形宝顶。伞形盖六角均有孔,原悬挂铜铃铁马,现无存。此塔独具一格,塔为唐代所建,是广西最古老的石塔之一。
老人山 老人山——桂林奇景“老人高风”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个威严的老人坐在那里,老人头戴风帽,眉、目、口、鼻、须毕现,神态从容而慈祥,有长者之风。老人山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最美的风光不一定是要在公园,不一定要到身临其境,也许最美丽的风景也可以远观。 在老人山前,谁敢自称“万岁”。
㈧ 桂林象鼻山景区门票多少钱
象鼻山在线门票
Submitted online consultation
门票: 景区现付:¥55 门市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