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规范
㈠ 园林景观尺寸规范
园林景观尺寸规范
一、 图纸排列顺序
为了使设计师能够较好回地向甲方表达其设计意图,又使施工答者有较完整的施工依据,减少施工中的变更、拆改项目,提高有效工作时间,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图纸齐全,排列有序(按以下顺序排列)。
1.封面 (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2.目录 (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3.工程概况
4.设计说明
5.装饰工程项目表 (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6.施工图纸(总平面图、总天花平面图、平面、天花、立面、大样详图等)
二、 图纸内容要求
利用正投影原理所绘制的平面、立面、剖面图是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与其现场施工交流的语言。
设计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充分的表达给客户及施工人员,设计师就必须掌握设计的图纸规范;正投影制图要求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工具,在图纸上作的线条必须粗细均匀、光滑整洁、交接清楚。
因为这类图纸是以明确的线条,描绘建筑内部或者外部装饰空间的形体轮廓线来表达设计意图的,所以严格的线条绘制和严格的制图规范是它的主要特征
㈡ 园林景观地形地貌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
(一)园林地形地貌的概念
园林绿地设计中习惯称为“地形”是指测量学中地形的一部分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也包括河流、湖泊。
(二)园林地形地貌的作用
地形地貌的处理是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工作之一。它们在园林中有如下作用:
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利用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出不同功能的场所、景观。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用和改造地形,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建筑的条件。
3、解决排水问题。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一)园林地形和改造应全面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的城市建设的总原则。园林地形的特殊性,还应贯彻:
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3、节约;4、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步骤
1、准备工作:1)园林用地及附近的地形图;
2)收集市政建设部门的道路、排水、地上地下管线及与附近主要建筑的关系资料;
3)收集园林用地及附近的水文、地质、土壤、气象等现况和历史有关资料;
4)了解当地施工力量;
5)现场踏勘。
2、设计阶段:1)施工地区等高线设计图(或用标高点进行设计),图纸平面比例采用1:200或1:500,设计等高差为0.25米至1米,图纸上要求表明各项工程平面位置的详细标高。并要表示出该地区的排水方向;
2)土方工程施工图;
3)园路、广场、堆山、挖湖等土方施工项目的施工断面图;
4)土方量估算表;
5)工程预算表;
6)说明书。
㈢ 有关于景观园林设计规范的国家标准吗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CJJ 48 公园设计规范
㈣ 园林设计规范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 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 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 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 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b></p>
㈤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技术标准是什么
与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规范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4月1日发布实施);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建设规范(1995)333号文发布);
4、《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5、《苗木采购规范》;
6、《种植规范》;
7、《养护规范》;
8、《城镇规划绿化计划及环境卫生规范》;
9、《城市规划法》;
10、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相关法规、规范、标准。
㈥ 景观道路设计规范有哪些
景观道路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钢结构设计规范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1、木结构设计规范
1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㈦ 住宅景观设计规范有哪些
一、总则
(一)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专项资质设甲、乙两个级别。
(二)本标准所称园林景观设计是指:风景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风景区的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园林绿地、景园景点、城市景观环境、景观照明的设计;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种植的设计。
二、标准
(一)景观设计资质甲级
1、资历和信誉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3)近二年内完成Ⅰ级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不少于5项,或Ⅱ级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不少于3项。
2、技术条件
(1)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不少于8年从事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经历,并主持过Ⅰ级及以上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不少于3项,其中Ⅱ级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不少于2项,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主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和数量,应符合“配备表”中的规定。其中,非注册人员应当作为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过Ⅰ级及以上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不少于2项,其中Ⅱ级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不少于1项,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2)企业管理组织,标准体系,质量体系健全,宜通过ISO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二)景观设计资质乙级
1、资历和信誉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注册资本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
2、技术条件
(1)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不少于6年从事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经历,并主持过Ⅰ级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不少于2项,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应符合“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的规定。其中,非注册人员应当作为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过Ⅰ级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不少于2项,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有较完善的质量体系和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三、承担业务范围
(一)景观设计资质甲级
可承担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项目,其设计范围和规模不受限制。
(二)景观设计资质乙级
可承担Ⅰ级或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Ⅱ级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设计。
㈧ 与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规范有哪些
本人是景观设计师,做这行也有7年了,我觉得这些规范做景观的人看懂了这两个就可以了
1.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这个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的
㈨ 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构园有法,法无定式;
(2)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3)因地制宜,景以境出(①颐和园主景突出式②圆明园集景式③避暑山庄风景式);
(4)掇山理水,理及精微(山有三远,深远、平远、幽远。水之三远,旷远、幽远、迷远);(
(5)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6)道路系统,顺势通畅;
(7)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二、设计要点
1、园林景观设计要的是什么效果?
实用、经济、美观。
三、八项要求
园林点景中有八项注意,或叫八项要求:
一、衬托、烘托要相称。如(红楼梦)中“大观园稻香村”一景,除有杏花村诗意的主景,菜畦、油菜花、土井、辘轳等配景外,贾珍又提出“只养些鸭、鹅、 鸡之类才相称”。这“相称”二字便是点景妙谛。
二、是平衡画面要相宜。即点景要使原景在色调风格上、主宾关系上、景观质量上更显轻重得宜,浓淡有致。
三、是对比照应要有目的。有时发觉主宾、浓淡、轻重等关系不够明显时,可通过对比照应的手法,在原景物的旁边再增加一组在比例上、体量上和色度上有较大反差变化的景物,达到以此显彼的目的。
四、是联络要有节奏变化,若断若续。园林景区景点之间或景观景物之间距离过大,有分散感时,可于其间点缀一些景物作“过渡”,达到联络有致。
五、是镇定画面要有力园林景观设计遵循原则园林设计。有的景境里布置的景物比较繁杂,显得热闹躁动时,应使用另一种比较有分量的景物点景,达到统摄镇定的目的
六、是强调加深要适度。如发现原有景观的色彩、态势、质惑等的分量气氛不够时,可应用加重、加密、加深、加高、加长等点景手法予以强调。
七、是逗引引导要藏露结合。当景点被山林遮蔽时,可点以高塔、危亭等露于林梢,或在景境外点以路亭、牌坊等,借以引导游人寻幽访胜。
八、是暗示隐喻要高雅。若景观意境过于含蓄,景意用典形式来点景,达到为游人解惑的目的。
㈩ 园林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的标准和规范又哪些
园林设计: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5、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城市规划设计:
(1)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2)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文化完整,又要科学的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3)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