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文化与景观

文化与景观

发布时间: 2020-11-24 13:41:07

㈠ 什么是景观文化

文化景观

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这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索尔,C.O.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由于民族的迁移,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不仅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因此,美国地理学者D.S.惠特尔西在 1929年提出了"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的概念,主张用一个地区在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特征来说明地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往往与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感。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法国地理学家戈特芒,J.也提出要通过一个区域的景象来辨识区域,而这种景象除去有形的文化景观外,还应包括无形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很多,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对区域研究十分重要。例如1963年英国地理学家J.E.斯潘塞和R.J.豪沃思比较了 3个近代农业区(美国玉米带、菲律宾的椰棕区和马来西亚的橡胶园)的农业和文化演变,得出了形成这些农业文化景观的 6个要素: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划分出农业文化区域。

㈡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

五台山独特的高山气象,山泉飞瀑,奇洞怪石,地貌景观与佛教文化结合,被赋予了丰富的宗教含义。

五台山真实保留了北魏、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佛教建筑(包括佛塔),反映了自北魏以来中国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特点。五台山寺庙建筑群可作为中国传统佛教建筑群中心式布局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宗教圣地景观设计方面的杰出范例。

以唐代佛光寺东大殿为代表的五台山佛教建筑群延续了上几个世纪,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活标本。

以唐代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文殊殿、明代罗汉壁画为代表的五台山佛教壁画,是人类天才的创造力在壁画艺术上的杰出展示。

五台山的佛教建筑、佛塔、经幢、佛教雕塑、碑刻和佛教壁画,全方位地见证了近两千年佛教中国化的成功演变及其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也为消逝的中国皇家道场文化和生命力依然旺盛的文殊信仰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五台山文化是由佛祖释迦牟尼开创的、文殊菩萨亲自演化圆融的佛教文化的一支,是开放的、平等的和谐文化。佛教文化、五台山文化是历史上的先进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堪称和谐文化的典范。

忻州地质风貌

龙泉寺普济木塔

南禅寺石塔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宝塔艺术的展览馆,现存150余座。古往今来,无数佛教信徒、文人墨客、古建筑大师、考古学者前来瞻仰、研究,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忻州地质风貌

九龙岗大理石雕精品——用的是石咀乡化桥村后的滹沱系透闪大理岩

殊像寺文殊菩萨像

南禅寺唐代彩塑

佛光寺唐代彩塑

忻州地质风貌

五台山雕塑壁画,是五台山文化景观的亮点,历史悠久,艺术精湛,种类繁多,泥塑、木雕、石雕、玉雕、铜铸、铁铸、金币、烧瓷、刺绣、唐卡等应有尽有,可谓集佛像雕塑之大成。

举世无双的龙泉寺石牌楼,佛光寺唐代像壁画,岩山寺金代壁画,都令人赞叹不已感慨万端。

佛激发了古今艺匠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古今艺匠们又为佛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神圣。五台山的神圣、美丽、壮观,来源于斯、发展于斯。

1.佛光寺唐代壁画。

2.灵岩寺宋代壁画。

忻州地质风貌

3.罗汉铜像(明代)。

4.南山寺东大殿内的白玉石雕送子观音。

5.南禅寺唐塑。

6.殊像寺悬塑五百罗汉渡江。

忻州地质风貌

忻州地质风貌

7.金阁寺五百罗汉悬塑。

忻州地质风貌

忻州地质风貌

忻州地质风貌

忻州地质风貌

忻州地质风貌

㈢ 景观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园林景观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科、景观设计专业的重点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员了解园林发展及造园历史。大写艺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解、掌握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城市景观园林方面、居住区园林、如画式园林、台地式园林、私家园林在经历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等广泛领域的系统知识。园林功能,园林的构成要素等,从基础理论到设计思想的养成,以及各种植物栽培及施工管理。

㈣ 什么是景观文化如何定义

是文化景观吧

文化景观

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这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索尔,C.O.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由于民族的迁移,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不仅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因此,美国地理学者D.S.惠特尔西在 1929年提出了"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的概念,主张用一个地区在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特征来说明地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往往与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感。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法国地理学家戈特芒,J.也提出要通过一个区域的景象来辨识区域,而这种景象除去有形的文化景观外,还应包括无形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很多,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对区域研究十分重要。例如1963年英国地理学家J.E.斯潘塞和R.J.豪沃思比较了 3个近代农业区(美国玉米带、菲律宾的椰棕区和马来西亚的橡胶园)的农业和文化演变,得出了形成这些农业文化景观的 6个要素: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划分出农业文化区域。

㈤ 景观文化的介绍

景观文化,是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景观环境中。

㈥ 文化与自然的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两者的区别

我就在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地 -- 武夷山

文化景观的概念是在1992年在美国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年会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世界遗产纠纷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混合体(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与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本身的突出,普遍价值,其明确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以及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的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
1, 文化遗产:
一类是历史纪念物,第二类是考古遗址,第三类是建筑群。
那么当然这个概念在确定下来以后,写入公约以后,本身它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那么怎么样能够让这样的一个我们尽可能的属于我们人类共同的更多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也是人类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不是这几个概念就能够完全涵盖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需求。
2,自然遗产包括以下内容:
构成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存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㈦ 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

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自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镇等地区。人为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它虽然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但发展规律却服从于自然规律,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自然景观涵义中的人为景观不包括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征。

㈧ 文化景观有几个特点

功能性
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例
文化景观
如:城市雕塑具有美学享受功能;烽火台可以传递信息;寺庙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许多文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市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文化水平等.
空间性
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一)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如城市与烽火台 2,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如同是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山的雕塑高约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二)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如"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 。
时代性
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 文化景观的功能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例一: 唐诗《枫桥夜泊》中提到的苏州城外寒山寺,该寺是宗教文化景观.佛教文化在当地一直在延续. 如今寒山寺的功能更为丰富(佛教圣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例二: 北京的居庸关历史上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即为军事功能的文化景观;是作为旅 游观赏的对象.即军事功能消失,而具有新的功能(旅游景观)。
物质性
物质文化景观(物质性)是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凝聚物,与人类的生
文化景观
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农田、道路、城市、乡村、建筑、园林等,其主要的特征是可视性。它是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造的实物景观,跟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一个地区人群的特征可从其居民的衣着特点上判断出来。中国西藏地区的居民穿的藏袍就与当地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已经成为西藏的一个标志。在受法国影响的达喀尔的建筑中,从沃拉弗人修长、优雅、飘逸的长袍中可以确定这里是西非,而不是地中海地区。印度男子喜好穿短衣,而妇女喜欢长披肩(莎丽),穆斯林男女都穿一种能遮住裤子的白色长衫;西方人所穿的半正式服装、裤子、裙子和上衣基本相同,领带已变成西方文化的一种标志。服装是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它不是文化景观的“固定”特征,它却是文化景观的形成要素。建筑方面的成就可以与文化中其它方面最辉煌的成就相媲美。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典型的竹楼,竹楼的材料和结构既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也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古代埃及人建造巨大的金字塔来纪念死去的法老,时至今日,这些建筑学上的奇迹仍是埃及文化的标志。以钢材和玻璃为建筑材料的摩天大楼,大型圆顶式的体育馆都显示了现代文化的技术力量。因此,建筑是文化的特性与价值的反映,体现着文化的重点和追求,也是技术与经济的反映。在美术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中,雕塑是最强烈的。埃及的纪念性建筑和雕塑一直是尼罗河两岸的主要景致。
非物质性
精神文化景观(非物质性)是在客观物质环境的作用下,人的文化行为所创造的那些虽看不见、却可以感知
汉莫拉比法典—精神文化景观
的文化创造物,如语言、法律、道德、宗教、价值观、某些艺术如音乐等,它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同文化区的个性一样,是一种通过联想实现的抽象而真切的感觉。其为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语言、科学思想、哲学、教育等,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法律、信仰等内容,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反映社会组织形式的制度、机构、风俗习惯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连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如法律制度属精神文化,它的物质形式表现为法律文本、律师事务所和法院等。不能错误地认为精神文化是抽象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实际上,精神文化不一定没有物质形态,如街头雕塑。

㈨ 什么是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

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这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索尔,C.O.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由于民族的迁移,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不仅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因此,美国地理学者D.S.惠特尔西在 1929年提出了"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的概念,主张用一个地区在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特征来说明地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往往与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感。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法国地理学家戈特芒,J.也提出要通过一个区域的景象来辨识区域,而这种景象除去有形的文化景观外,还应包括无形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很多,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对区域研究十分重要。例如1963年英国地理学家J.E.斯潘塞和R.J.豪沃思比较了 3个近代农业区(美国玉米带、菲律宾的椰棕区和马来西亚的橡胶园)的农业和文化演变,得出了形成这些农业文化景观的 6个要素: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划分出农业文化区域。

㈩ 关于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知识主要是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表现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其影响程度则依文化景观与地表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定;与地表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物质文化景观作用就明显,反之精神文化景观作用就较小。在物质文化景观中,尤其以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文化景观受到的影响最突出。锡林郭勒草原和浙江沿海平原农田景观的差异,主要反映了土地利用的功能不同,一是生产畜产品,一是生产农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愈来愈小。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