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景色
① 岳阳哪些地方的景色最适合拍照
岳阳楼、南湖、君山公园、洞庭湖畔、团湖公园、张谷英村、大云山、铁山水库
②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完整诗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译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2)岳阳景色扩展阅读
1、《岳阳楼记》作品概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2、《岳阳楼记》写景特点
第一是写景色能够利用典型的鲜明形象,以造成逼真的境界。我们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一节文字,就会有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一节文字,就会有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作者写出的一些事物,都是有代表性的,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
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不可能把一切组成部分都写下来。所以要眼光敏锐,选择代表性的,点染一笔两笔,使景色活现在读者眼前。《岳阳楼记》描写景物,正是用的这种手法。
第二是能够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文章里描写景物,象画画一样,一草一木都要有作用。作者在这里想说明的是触景生情的情况,自然更不能脱离人物的心情而刻板地描写。
这就是说,要选择适当的景物,使景里隐含着情,读者读的时候,看的是景物,心情却随着动荡,或者分不出什么是景什么是情。在这方面,作者是费了相当的功夫的。
第三是用对比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在文章里用对比来加强表达力量,这在我国是个常用的修辞方法。写天气,一方面是晴,一方面是阴,写湖面,一方面是“浊浪排空”,一方面是“波澜不惊”;写人物活动,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渔歌互答”。
这样互相对照,悲的就更显得可悲,喜的就更显得可喜了。
③ 岳阳和张家界那个地方风景景色更好一些
这二个地方的景色各有千秋,很难比较,最主要看你自己的兴趣爱好。。。。。
岳阳市的话最主要是人文气息比较重,张家界全是自然风光,你可以感觉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个人建议你来张家界吧!我觉得自然景色会更让人放松,什么都不用想,用心感受自然之美就好了。。。
④ 岳阳楼和洞庭湖的景色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区西北部,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包括岳阳楼古城区、君山、南湖、芭蕉湖、汨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9个景区,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以吸引游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君山风景区简介[1]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着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浩气连远古,衷肠诉神州。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君山自然风光秀丽,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君山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闲的胜地。自对外开放以来,李鹏、朱镕基、吴邦国、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君山视察,对君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编辑本段岳阳楼古城区简介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地面海拔 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它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三湘四水,北枕万里长江。它倚长江、畔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5张)
从岳阳出发,上溯长江,经三峡,可通巴蜀;顺长江东下,可达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乃至远涉重洋;沿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上溯,可与湖南 76个县市相连。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 107国道、长江航道、仅两个小时车程可达长沙机场和武汉机场,还有正在兴建的武广高速铁路、随岳高速公路,规划即将开工的荆岳铁路、常岳高速公路都为岳阳楼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岳阳楼景区位岳阳市区,市内交通发达,出租车络绎不绝,有 6,7,10,15,19,22,24,25,31,50等十几路公交直达景区
岳阳楼人文历史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的发展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了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⑤ 描写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地方景色日记
一踏进公园,我的眼里便只有一种鲜嫩的绿色。向左边的小径走去,一路上绿树成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我还看到了两棵被修剪得像长颈鹿似的植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再向右边走,穿过一栋楼房,映入眼帘的便是另一番独特的景象,别有风味中间是一片空地,有许多老人在练太极,小朋友则在做早操。空地两边绿竹玉立,生机盎然。竹子形态各异,青翠欲滴。
再向左走,就会看见一个用竹子搭建而成的凉亭。人们悠闲地躺在竹凳上,感受大自然特有的香味,真是妙不可言。
穿过凉亭,就看到了一大片湖水,放眼望去,碧波荡漾。太阳照在湖面上,恰似满湖的碎金,闪闪发光。
⑥ 关于岳阳市金鹗公园春天景色作文片段
春天像一只闹钟,它唤醒沉睡的小草, 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春天像一幅画, 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 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春天像一个魔术师, 它变来了飞翔的小鸟, 给天空当做礼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辛勤的园丁,精心的呵护着花草,让它们茁壮生长.春天像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打扮着祖国各地. 春天像粉刷匠,使大地五颜六色,焕发生机.春天像一位作家,他的文章到处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被禁锢了一冬的小河又开始哗啦啦欢快地流淌,春天让刚刚从土地里探出头来的小草,在春风下给它伴舞.美丽鲜艳的桃花开了,枝头上的桃花一天比一天鲜艳.早开的桃花凋谢了,便轻轻地飘落在空中,在小河面上回旋.水声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急,她多么想流进田野、麦田,让自己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那无阻的浪花,在春风中欢快地跳着舞.这时,水波也来看热闹了,它在浪花两旁尽情地流动着,一会流到浪花前面,一不小心又落到浪花后头,像在赛跑似的. 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小河上的冰融化了,小河开始了流淌,河里的鱼儿也伸出了头,在水面上跳呀跳,不时地伸出了吐几个泡泡.
春姑娘来到了河岸,她为光秃秃地河岸披上了毛茸茸的绿毯,绿毯中间有几朵马上要开的花骨朵,像是婴儿伸出的小手,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河岸的两边一排排柳树长出嫩绿的枝芽.柳树姐姐舞动着长长的枝条往河里飘去,好似在跟小鱼亲切地握手!一些布谷鸟、喜鹊在枝头上蹦跳,唱出清脆婉转的歌.柳树姐姐的身旁有几棵松树,那松树上的果没了,可能是冬天被小松鼠采走的吧!
岸边,小朋友们把自己心爱的风筝放在了天空,天空中立刻呈现出
⑦ 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写了大量洞庭湖的景色有什么用意
用意: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注释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7)岳阳景色扩展阅读
《岳阳楼记》赏析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而或”一句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⑧ 描写岳阳风光的歌有什么、
【年代】:宋
【作者】: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
【内容】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翻译字词】:
宵:晚上
波神:水神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水晶宫:传说中的宫殿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翻译】: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是水神留我欣赏斜阳,微风弄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最好明天风向变了,就可以行船启程,今晚露宿也就没什么关系。等到登上岳阳楼,奏起霓裳乐曲,
就似水晶宫一般呢。
【鉴赏】: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张孝祥一生英才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过洞庭》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见《鹤山题跋》卷二)。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⑨ 岳阳楼是几大风景之一
十二大景点之一:岳阳楼上,洞庭湖中,汨罗江里,处处可见的屈子遗风,令岳阳古城牵动着无数文人骚客的心。
⑩ 岳阳有哪些风景区
岳阳十景,分别为:岳阳十景
名楼仰哲(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城西,下瞰洞庭,遥对君山,北通巫峡,南及潇湘,气势雄伟,景色壮美,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与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它的前身是东汉末期东吴大将鲁肃在公元210-217年间修筑的训练水军的阅军楼,后几经修建,先后被称为巴陵城楼、洞庭楼、南楼等。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起,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先后登楼赋诗,扩大了原有的规模,并请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雄文《岳阳楼记》,岳阳楼乃闻名遐尔,声震海内。千百年来,历代人民对岳阳楼多次进行了修茸,保持了原有的建筑艺术和风貌。
现在的岳阳楼具有“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的特点,没有用一颗铁钉和一道横梁,为我国古建筑所少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的附属风景建筑有仙梅亭、三醉亭和怀甫亭,相互衬托,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洞庭浮黛(君山岛)
君山位于洞庭湖中,与岳阳楼相望,它由大小72个山头组成,总面积0.96平方公里,唐代诗人刘禹锡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妙笔描绘出君山的秀丽景色。历史上的君山名胜古迹很多,有“36亭48庙5井4台”之称,现有二妃墓、柳毅井、龙涎井、飞来钟、朗吟亭、酒香亭、听涛阁、射蛟台、封山印等20多处景点。
君山盛产茶叶,其中君山银针茶1956年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1957年被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另外君山还有奇竹、异树、金龟、仙雀等动植物,令人神往。
南湖泛舟(南湖)
南湖在城区南隅,为一内湖,面积18000亩,碧波荡漾,风光如画,湖汊幽深,峰峦起伏,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泛舟游湖,另有一番情趣。南岸一脉赶山,恰似青龙跃水。湖中有9个小岛,形成“一龙赶九龟”的造型地貌,可供观赏。南湖现已成为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龙舟竞渡、水上运动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域,1990年被定为中国国际龙舟节赛场。
金鹗叠翠(金鹗山)
金鹗山在岳阳市城区中心,西望洞庭,南濒南湖。相传古时有一种颜色如金的“异鸟”名为金鹗,飞集至此,故名金鹗山。金鹗山峰峦叠障,绿地成荫,溪流环绕,风景秀丽,主峰海拔97.2米,为岳阳最高峰,登山远眺,巴陵胜状尽收眼底。金鹗山现已开辟为公园,内有文昌阁、金鹗书院、望岳亭等景点,是游人游览休闲的良好场所。
团湖采莲(团湖)
团湖在君山区广兴洲镇境内,水面5000亩,盛产湘莲,俗称“莲湖”,有“千亩荷花荡”的美誉。仲夏时,宽阔的湖面撑起无数把绿色的小伞,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真是“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子成熟后,采莲姑娘唱着采莲歌,驾起小船,挥蒿入荡,情趣盎然。近年开辟的泛舟采莲游览项目,深受海内外游客的欢迎。
玉笥吟骚(屈子祠)
屈子祠,亦称屈原庙。据历史文物记载,战国时,楚国的大臣屈原坚持改革政治,因受佞臣的诽谤,遭到楚王的冷遇和流放,曾在玉笥山住了一段时间,后对楚国的前途感到失望,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怀着满腔悲愤沉于汨罗江中。在这里他曾写下了《离骚》等不朽诗篇。屈子祠是为纪念屈原而建的,汉代修在汨罗江边,清乾隆间迁建于玉笥山顶。祠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稍偏东,占地1354平方米。玉笥山有“玉笥八景”,都是与屈原有关的风景名胜,反映了历代人民对屈原的怀念。2001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尖竞秀(五尖山)
五尖山位于临湘市内,由轿顶山、鹰嘴山、周家山、望城山和麻姑山组成,最高的轿顶山海拔588.1米。五峰连绵起伏,争奇竞秀,分为望城山、花岗楼、柴家冲、百步梯等四大景区,山间林木茂密,鸟兽嬉戏,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开辟为湖南省森林公园。登临五尖山,鸟瞰洞庭,浓郁的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
古村遗韵(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位于岳阳县渭洞乡。村内有聚族而居的一组古建筑群,建于明清时期,占地1万多平方米,大上房屋1300多间,有“江南第一屋场”、“天下第一村”之称 。整个建筑群由潘家冲、上新屋、石大门等3组建筑物构成。天井连天井,厅堂接厅堂,浑在一体,屋宇绵延,檐廊衔接,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好一派“山绕一环穿四坳,水流百步过三桥”的田园风光,再现我国传统民族建筑特点和古朴的民俗风情。2001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圣留踪(杜甫墓)
杜甫墓在平江县大桥乡小田村,坐北朝南,封土堆呈圆形,麻石结顶,红麻石墓围。墓前10米有杜文贞祠,正门上访镌有“诗圣遗阡”四字的青石匾。据历史记载,唐大历五年夏,杜甫由潭州(今长沙)经衡州去郴州,中途到耒阳,遇大水,无奈回棹北上,由湘江转溯汨江,至昌江(今平江),贫病交加,死于船上,遂葬于小田村天井湖。现在的墓是按照清光绪九年重修时的原貌进行修复的,1993年被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山探幽(大云山)
大云山属幕阜山西北支,自古为江南名胜,道家洞天,志称盘旋七十二峰,海拔999.1米。大云山集森林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于一体,是人们回归自然,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1996年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现辖地1180.6公顷,其中核心游览面积340公顷。规划为祖师殿和真君殿两大景区,48处景观景点。山上有各种植物16科35属1230种,有蕨菜、烟竹笋、莓豆渣等绿色食品20多种,古珍树种12种。曾建有28座寺庙,现已批准恢复开放6处。有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山文化底蕴深厚,神话传说迷人,古今名流留下诸多诗联题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