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构架
⑴ 景观结构基本组成要素有哪些
我的理解是:构筑物、植物、土壤、水体、外围环境、人。
⑵ 景观结构和景观空间结构一样吗
景观结构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景观结构是景观的组分和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形式。景观生态学用斑块(patch )、廊道( corridor )、基质(matrix)这一基本模式来对其描述,较新的还提出了“缘(edge ) "(来自网络)
园林景观设计中所说的景观结构主要是指景观节点之间的关系,包括景观主次轴线,景观主次节点等等;主要表达的内容是设计师在项目中的景观布局状况。
景观空间
户外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私密空间和半私密空间三类;
有时还可以给空间赋予一定的功能或者人文特色,比如:古典人文景观空间、现代商业景观空间等等;根据设计的不同项目和层次会有不同的分类,而且具体如何分类取决于设计师,取决于设计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这个基础上自然也可以生成一张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图。
⑶ 景观结构调整
1. 森林景观斑块结构的调整
林分斑块类型最显著的标志是优势树种。森林景观斑块结构的调整也就是森林景观的树种构成的调整,由自然立地条件和自然干扰状况决定的森林景观类型结构,一般是适宜于景观自然地理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异质性动态镶嵌稳定格局,通常景观多样性、稳定性、持续健康能力和生态功能都比较好( 孙书春,2005) 。
对森林景观斑块面积进行合理化调整。根据分析,研究区森林景观斑块数增加,斑块密度为 6. 37 个/hm2,最大斑块指数 0. 0722,斑块面积较小,斑块形状简单,景观均匀度指数仅为 0. 66,斑块面积变差较大,景观的多样性指数 1. 58,景观格局比较单一。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面积太小的斑块,其承载能力相对较小,与同类斑块间的连接程度低,一方面减少了边缘物种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斑块间对比度大也不利于物种在斑块间的流动。从而导致其生态过程非常简单,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将其转化为与其相邻的其他景观类型,使森林景观斑块形状尽可能自然化,同时也能提高了各森林景观类型内部的连接程度。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源”与“汇”等理论,选择合理位置构建“过渡斑块”或“生物运动廊道”,增加类型与类型之间、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为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提供顺畅的途径。
2. 森林景观林龄结构调整
森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林分的林龄结构。在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林中,森林景观的年龄结构决定于自然干扰的种类和特点。而人工林的年龄结构主要决定于轮伐期的长短和整个轮伐期中森林采伐量的时间分配。无论从木材生产还是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出发,森林景观内林分年龄结构都应该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经典法正林模型要求森林景观类型必须齐备面积相等的各个龄级的林分; 而广义法正林模型要求整个区域内林分年龄结构呈递减分布,即幼龄林 > 中龄林 > 成熟林。通过恢复顶级群落,对天然林采取禁伐和抚育等措施,达到调整研究区不合理的林龄结构的目的,实现森林景观类型年龄阶梯化。合理配置不同年龄结构的不同森林景观类型间的空间格局,确保森林景观整体功能的持续高效。目前研究区内幼龄林面积少,中龄林其次,而近成过熟林比例较高,需要对当前的中幼林进行抚育,不断造林更新,实现各龄级森林景观类型的均衡。
3. 森林景观的粒级结构调整
景观的粒级结构指的是景观更新单元的构成状态。所谓更新单元是一次干扰事件中老林被破坏和新林发生的一个最小单位。森林景观粒级结构就是森林景观中森林斑块大小的结构,它是森林景观总体水平上重要的景观结构特征。在不同的干扰事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粒级结构。在原始天然林中,环境资源的异质性、自然干扰类型和景观的自然植被演替阶段共同决定着森林景观的粒级结构。人工干扰方式对森林景观粒级结构的改变的速度与强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的力量。因此,经营中的重点是要增加森林景观的多样性和连接度,按照天然干扰状况的粒级结构指标设计人工经营下的粒级指标,减少森林景观类型斑块的破碎度,实施“近自然林”的经营理念,尽可能将人工森林景观修复为具有自然景观边缘的形态模式。
⑷ 景观墙 景观构架 景观铺装 统称为什么
,首先不是反酸,是反碱,园林铺装石材泛盐现象 一、泛碱现象 湿贴天然石墙面在安装期间,石材板块会出现似"水印"一样的斑块,随着镶贴砂浆的硬化和干燥,"水印"会稍微缩小,甚至有些消失,其孤立、分散地出现在板块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⑸ 如何理解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
一、旅游文化景观的构成
旅游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诸如建筑的样式、地块的形状、色彩的缤纷、食物的风味与制作方法等都可以说是旅游文化景观的重要特征.一般认为,以下要素可以作为组成不同旅游文化景观的主要因子.
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与旅游文化景观常被视为对立的两种景观类型,但是,由于旅游文化景观是指叠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所以,自然景观与旅游文化景观的表现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旅游文化景观的依托与载体.
2、聚落景观.由于人口聚居而形成的聚落,有城市和乡村之别,它们的出现、发展和差异,是人类空间、建筑、技术等诸多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也往往是区域旅游文化景观的主要标志之一.
3、宗教景观.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体现.宗教景观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各种宗教在典型建筑、教民聚落结构、地名特征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4、种族与人口.人类作为旅游文化景观的创造者,一方面,独立于旅游文化景观之外;另一方面,又作为旅游文化景观的一个要素而存在,体现区域人口的多寡、种族的差异等特点.所以种族与人口本身又是各种旅游文化景观的典型标志之一.
5、农业与工业景观.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方式,可以以各种景观形式展现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进而产生旅游文化景观价值.
6、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景观.主要指存在于各地的民间戏剧、娱乐、服饰、节庆,以及新外来文化的流传.
二、旅游文化景观的特点
1、地域性.在以地带性明显的自然因素参与构成的旅游文化景观中,其外貌表现出相应的地域性特征.
2、多样性.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世界各地从人种、人口、语言、民族、风情到技术、产业、政治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色,也使旅游文化景观的类型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3、复杂性.因为旅游文化景观不仅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也包含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并给人类文化形成以重要影响的自然要素.因此,旅游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具有显著的复杂性.
4、变化性.文化作为一种十分活跃的景观因子,既体现了一定景观的特色,同时又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从而使旅游文化景观形态也处在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⑹ 在设计中如何突出城市的景观结构
城市结构由城市点、线、面组成。点,即景点,线,即街道;面,即景区。
1、景点是城市夜景观的活跃因子,它可以是城市的一个标志物,也可以是城市的广场、商业中心或者城市中的历史建筑(群),甚至市民夜间的特色活动也可以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景点。景点带有强烈的形象性与特色性,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面貌。
2、景点由道路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形成了“面”即景区。景区的划定要结合城市的功能区域划分和交通系统。城市景观区分布应有所侧重,但景区内景点的分布由于受时间和市民夜晚心理因素的限定。以车行道网络来标定的地域,景区范围大些为好;反之,则要考虑到居民出行时间。
3、“线”,即街道,城市之中各种类别与方向的道路纵横交织,它们连通了城市不同的点。一个城市在夜间要想继续发挥它的功能,那么它的道路网络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于城市夜晚道路的功能性质增强,我们可以把道路网络形成的体系划分为两类:一个是以步行空间网络为主的道路体系,包括步行街、人行道、广场、小巷及院落;另一个是行车道网络为主的交通体系,包括车行道、高速公路等车行道网络遍布于城市中的每个地段,是城市生命的动脉。
⑺ 什么是景观结构图
配合景观工程做的结构图 , 砌搭.加上业主要求,搭配风格.
⑻ 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系统由多个层次水平的等级体系所组成,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下,其结构与功能间具有不同的相互依存关系,透过网络的概念有助于整合景观的等级性与复杂性.为探讨景观功能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本文将其区分为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城市中心为主体,交通干线为主要联系廊道的城市功能网络;及以生态保护为目标,保护区或未开发区为主体,河流或绿带为主要联系廊道的生态功能网络,同时进一步阐明不同尺度中景观功能网络的结构、功能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期望为未来景观结构调整与功能协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⑼ 景观结构是否就是景观格局
景观结构是景观的组分和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形式。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其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比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