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描写了什么和什么等四种事物表达诗人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描写了枯荷、残菊、黄橙和绿橘四种事物,表达诗人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刘景文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原诗:
《赠刘景文》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释义: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莲塘景色扩展阅读: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Ⅱ 南昌澄碧湖景物作文
百色有许多著名景点比如: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桥——仙人桥、历史悠久的清风楼、巧夺天工的凌云纳灵洞……我最喜欢那清澈见底的澄碧湖了。
澄碧湖位于城东北七公里处,全长127公里,湖面面积为39平方公里,被称为“大海的女儿”,是桂西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远处遥望去,那山峦叠翠,连绵起伏,好象两条飘动的绿带子。突然,一行白鹭飞上了天际,我不禁想起了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往山上仔细一看,有许多梨树、芒果树、荔枝树、龙眼树。到了春天,山上就长满了桃花和各种野花,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一不小心就会被被香气引来的蜜蜂叮着走近水边一看,水面平如静倒映着澄碧湖一切美好的景物。一阵微风吹来,湖面就泛起一圈圈鱼鳞似的波纹,阳光一照,就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那湖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水里嬉戏的小鱼儿。水很清凉,在夏季时你只要摸一下水就能感到夏季中的一丝凉意。
鸟儿在天空中翱翔,鸣叫,它门的歌在天空中回旋着,飘荡着,好似一位歌手站在山头上唱歌。水上游着正在捕食的鸭子,水里有嬉戏的鱼儿,正应验了那句“借得洞庭半湖水,飞落人间澄碧湖。”
我爱家乡的澄碧湖!
Ⅲ 赠刘景文中擎是什么意思
擎:举抄,向上托。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3)莲塘景色扩展阅读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Ⅳ 描写芜湖九莲塘公园景物300字作文
公园,是个落叶天地。Look(看)!树叶纷纷落了下来,像只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又版有的像那大雁排权着整齐的队伍降落了。
公园,是个游乐天地。一群群永不歇停地顽皮孩子在游乐场里嬉戏玩耍,看!那边还有的孩子在摇篮上睡着了呢!
公园,是个喷水池塘鱼儿的天地。一群群人在池塘边撒鱼食,鱼儿真是享受啊!池塘中央喷泉四溅,都是高大雄伟的;这里的池塘真多,“静养池”、“假山池”,巍峨壮观。
我们的雅馨园美吗?快来吧!我们随时欢迎您!
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出自:宋 苏轼《赠刘景文》
原诗: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释义: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5)莲塘景色扩展阅读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
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相提并论。两诗虽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艺术工力悉敌,内容却以苏诗为胜。这是因为,韩诗虽也含有一定哲理,却仍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苏诗则不然,它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为好的早春;
苏诗却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浅语遥情,耐人寻味。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Ⅵ 增城莲塘春色景区介绍景物作文200字
请输入您的回来答... 我的家源乡在城市,春,夏,秋,冬都美。春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许多花儿都开了,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橘黄的,粉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小朋友都在和爸爸妈妈放风筝呢。小溪欢快地流淌,百灵鸟放开嗓子唱出了动听的歌儿,春天红啊美!
夏天,道路两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像一位位高大的解放军叔叔,又犹如一把把遮阳伞,小朋友在下面乘凉。还有的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游泳,像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夏天好美!
秋天,果园里大丰收了,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香梨挂起了金黄金黄的灯笼,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小朋友们都品尝到了香甜的水果,秋天好美!
冬天,雪花纷纷飘扬,小朋友在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屋顶上盖上了一层雪白雪白的棉被。冬天好美!
我的家乡好美!我爱我的家乡!
Ⅶ 家乡莲塘一外景色作文
在这秋色迷人的季节里,我们游了一次莲花塘。
翻过一座小山坡,美丽的莲花塘,立刻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山丘上茂密的树林,带着秋日金黄的色彩,整个莲花塘都仿佛笼罩在黄绿色的绒毯之中。从柳条缝隙中,隐现出那碧绿的池水和美丽的彩亭。
下了山坡,来到塘边,只见在池塘的四周,有道红色的栏杆,弯弯曲曲,把一潭碧绿的池水围在中间。塘中水平如镜,明洁宁静。那倒映在水里的蓝天、白云、绿树、青山,好像一幅宽大而又美丽的彩图。栏杆外面的杨柳,施着半黄半绿的千百条“长辫子”在飞舞。
我们沿着栏杆,走到一个小花园里。花园中大大小小的小道,把花园劈成一块块小小的花圃和各种形状的草地。草地上绿茵茵、软绵绵的,坐在上面感到异常的舒服。花圃中,秋令时节的花儿,正在开放,有芙蓉,有凤仙,有鸡冠,有菊花,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顺着花园主道,我来到了塘心亭。塘心亭呈六角形,红漆亭柱,黄瓦青砖。顶上六只亭角翘向天空,上面雕龙画凤的,还挂有六只风铃,风动铃响,不时发出轻微而又柔和的“叮当”声,听来像鸣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我想,如果我能变成一只小鸟,与风铃一起鸣唱,与杨柳一起飞舞,为这迷人的莲花塘增添一道活动的风景,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