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
㈠ 九寨沟到四姑娘山有多远
九寨沟到四姑娘山,准确说有近600多公里路程。
㈡ 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史
1995年和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1996年,景区及外围版带夹金山等地共权1375.85平方公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确定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县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
㈢ 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
四姑娘山地处在中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第二阶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属于中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地貌分区属于川西高山高原区,高山峡谷亚区,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主要地貌类型有:干暖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极高山地貌。
区内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m以上的雪峰52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m,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横断山脉第三高峰。 四姑娘山由四座绵延不断的山峰组成,它们从北到南,在3.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从幺姑娘山、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其高度分别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其中幺姑娘山为四川省第二高峰。这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四姑娘山中以幺妹身材最为苗条,素有“蜀山之后”、“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人们常说的“四姑娘”多数时候也指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四姑娘山的地表主要为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与结晶灰岩组成。四姑娘山周围还有20多座被冰雪覆盖的四五千米的雪峰。山上盛产天麻、贝母、虫草来自地球第四纪的远古鱼类等名贵药材。这里的兽类约有五六十种,鸟类约300种,其中包括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雪豹、苏门子、花海子、夫妻海等国家珍稀动物。
大姑娘山,是蜀山之后四姑娘山的姐妹山,海拔5355米,4000米以下多为高山草甸,低处有灌木森林,野花遍地,随处可见牧民放养的牦牛与马,山上有大如碗盆的野生菌但不易找到,大姑娘山4000米以上则寸草不生,乱石如削,坚硬无比。夏季山顶有少量积雪,10月至次年4月下雪,山上积雪可过膝。
三姑娘山,坐落于四川省成都西北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金县与汶川交界处,属于横断山区邛崃山脉,海拔5664米,西距成都约200公里。三姑娘山风景区风景秀丽,地貌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以大熊猫最为著名,另外还有藏、羌民族文化。三姑娘山山峰尖削险峭,峰顶窄狭如城堡,且终年积雪。世界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自然保护区就在三姑娘山风景区中。
幺妹峰
幺妹峰海拔6250米,仅次于被誉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山,人称“蜀山皇后”、“东方圣山”。1982年,四姑娘山被列为我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载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6年被列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 在四川植被分区中,四姑娘山区域属川西高山峡谷针叶林地带,植被依次有沙棘及稀疏灌丛等半干旱河谷植被、山地常绿针叶(暗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根据统计,高等植物120余科、约500余属,1200余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四川红杉、麦吊云杉、独叶草、桃儿七等4种。
㈣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哪些
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五个,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自治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947年5月1日,中共政权在蒙古族地区第一次成立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最初名称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12日改为现名)。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
截至2003年,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即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设立有1173个民族乡、1个民族苏木和数量庞大的民族村等基层的民族自治组织。
根据2000年中国大陆第五次人口普查,其划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64%。
(4)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扩展阅读:
提出者
民族区域自治是列宁在1913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想出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由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已经结成了政治利益共同体。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利益共同体关系得到强化。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在这类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的一部分。
㈤ 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获得荣誉
1982年四姑娘山抄风景名胜区中的袭幺妹峰被评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大登山名山之一。
2001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
2005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2006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
2014年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
㈥ 泰山,黄山,桓山,武夷山那个不属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是
桓山不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有:
1、泰山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绵延起伏长约200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
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古迹名胜30多处,中路有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西路有黑龙潭、扇子崖、长寿桥等。中西两路会合后为中天门,登天险十八盘,有南天门、碧霞祠、瞻鲁台、日观峰。登日观峰看日出,更为胜景。
2、黄山
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古称黟山,唐改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
有三大主峰;莲花峰(1873米)、光明顶(1841米)、天都峰(1810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名,并称“黄山四绝”。
3、峨眉山-乐山大佛
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传为普贤菩萨说法道场。
唐宋时期,佛教日趋兴盛,梵宇琳宫,遍及山峦,有佛龛百余,洞窟40个,又有万年寺、报国寺、洪椿坪(千佛禅院)、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名胜。
4、武夷山
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为喀斯特地貌景观集中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涧、卧龙潭、龙啸岩等名胜和冲佑万年宫(武夷宫)、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及历代摩崖题刻。
(6)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扩展阅读: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又名复合遗产或混合遗产,是同时具备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者。早期复合遗产的登录名单当中,有先被登录为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之后也被评价为另一种遗产,因而成为复合遗产。
例如东格里罗国家公园及里奥阿比塞奥国家公园最开始是被登录为自然遗产,之后也被登录为文化遗产,结果就成了复合遗产。
依据世界遗产公约之主旨,复合遗产是指兼具自然与文化之美的代表,截至2020年1月共39项。泰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分别为: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㈦ 成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人民公园
位于青羊区小南街8号,靠近宽窄巷子。人民公园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景点。人民公园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始建于1911年,原名“少城公园”。在这里你能很直观的感受到成都人生活的慢节奏。喝茶、采耳在这里都能体验到。百年的鹤鸣茶室也在这里。
2、大熊猫繁育基地
作为国内最出名的团子基地,成都必打卡。有月亮产房、太阳产房以及各个大小熊猫活动场所。幸运的话还可以看见刚出生的大熊猫。而前往熊猫繁育基地最方便的是在市内直接乘坐旅游直通车,也可以搭乘地铁再转接驳线。或者跟团也很方便。
3、锦里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整个街区古香古色,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4、都江堰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成都市内有景区直通,但一般跟团居多,可选择都江堰+青城山或者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
5、宽窄巷子
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是由并列的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