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设计
⑴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点是那些
1、 构成公园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公园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2、 公园要铺透水性的地砖
3、 康体设施:应以中小型项目为主,不应设置占地面积大的体育项目;儿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机动游乐项目、参与性游戏项目和科普项目。
4、 游憩功能区(包括游览观赏区、安静休憩区、文化娱乐区等)应占公园陆地的70%以上;康体活动区
5、 控制在公园陆地的15%以下;儿童活动区宜控制在公园陆地的10%以下。
6、 监控系统:公园内宜设置广播系统。设有管理处(室)的公园应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
7、 防雷设施:公园主要出入口的集散广场和游人集中活动的场地以及经常举办展览活动的区域应设置独立性的防雷设施覆盖。
8、 有毒植物:集散、赏景、休憩、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儿童游戏活动区范围内,不得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呈硬剑、刺状的植物,不应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⑵ 公共空间设计结合自然景观有哪些案例
⑶ 自然景观是指什么
景观分为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人为景观就是指进过人为活动改动过的;自然景观就是没有进过任何人为的改动。
⑷ 自然景观设计是什么
谓景来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源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 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3]。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4]。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⑸ 生态景观设计和景观生态设计的区别
区别: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是生存的艺术!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而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观设计学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的设计(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 特洛尔提出的。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Risser等(1984)认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具体包括: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空间异质性的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突出体现其对异质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研究还包括探讨生态过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观动态及干扰的临界值;不同景观指数与不同时空尺度对生态过程的影间扩散响;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可预测性;以及等级结构和跨尺度外推。尽管这些都仅是理论雏形,但它们确实给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的科学哲学思想,科学的发展总是不断地以新的范式替代旧的范式。新范式提出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新的构架、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景观理论是生态系统理论的新发展。它的新颖之处主要在于景观理论强调系统的等级结构、空间异质性、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干扰作用、人类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景观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景观生态学是生物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桥梁。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观生态学是环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环。
⑹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
1、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山脉间的自然景观资源,并体现自然景观良好的发展规律。
2、延续地方文脉原则:秉承历史文脉,结合人文资源,充分发扬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风格,塑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和本土文化底蕴的空间环境。
3、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创造环境优美,适用舒适,道路便捷,具有宜人尺度的户外活动空间,满足游客休闲观光活动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开发,做到远近结合,并对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策划指导意见。
(6)自然景观设计扩展阅读: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象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⑺ 园林景观设计属自然科学吗
园林景观设计不属于自然科学。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科学性质不同
1、园林景观设计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学科。它是在其他自然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和地理学。
二、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科学成分不同。
1、园林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
2、自然科学基本成分,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包括天文、物理、化学、地球科、生物等和地理。
三、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科学属性不同
1、园林景观设计的自然属性,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
2、园林景观设计的社会属性,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3、自然科学属性,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作为认识的对象。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四、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
1、园林景观设计是综合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研究成果,根据园林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 ,来创造各种园林的艺术形象。
2、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营建中,改造地形,筑山叠石,引泉挖湖,造亭垒台和莳花植树,要运用地貌学、生态学、园林植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运用美学理论,尤其是绘画和文学创作理论。在规划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时,需要考虑它们在地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涉及城市规划、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园林景观设计涉及农学、林学、生物学、植物学、地理地质学、土木建筑学等,生物栖息地、植物造景应用、自然与人文地理、地形地貌、环境灾害、水土保持以及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建筑构筑物造型、设计、施工、结构等。
4、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要把园艺、林业,传统的庭院和造园设计、自然景观规划与运营等作为设计的重点。其次、要把美学、史论学,在空间构成、色彩设计、设计创意义上,体现现代景观学科关注解决城市更替、城市文化承继问题。第三、要把括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从人与环境的选择与限定的相互关系着手,解决设计细节的问题。第四、要把土地、资源、信息规划与管理,在崇尚构建低碳、生态和高效社会的理念,体现在园林景观上。
⑻ 景观设计怎样才能与自然更好的融合呢
个人认为人和自然是景观设计永恒的主题。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不仅是解决人的问题,同时一定要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所谓心中的自然,应该是一种意境,是景观设计师的一种追求。心中的自然是美好的,设计出来的产品自然也是美好的。从远景设计研究院的以往设计来看,其实我们不需要硬贴符号,而是要追求人群骨子里心中的自然状态。利用空余时间多去感受一下自然,感悟自然的神奇魅力与鬼斧神工。
⑼ 在设计中如何对待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
按照景观的成因和属性将其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从人类的功利目的出发,将一切能为人类利用并可造成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当景观成为一种能够为当前人类和未来人类造福的客观存在物时,就可称之为景观资源。
有些是自然作用演化发育而成的,有些则是人类利用资源的结果所造成的。前者称为自然景观,后者称为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却又常常相互交融,和谐统一。
主要是后者掺入了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透过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改变了自然景观的面貌,这种新显现的景观就是人文景观。
综上,我认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文景观可以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底蕴,只有当二者自然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中国的园林与国外的园林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⑽ 环境景观设计属于自然学科还是人文社科
交叉学科,需要有一定的理科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