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库库咖啡
① 我是修水县石嘴水库库区移民,我女儿于农历1979年12月出生,为何没有享受补助权利
生于公元 1979年 11月 08日亥时,年干支为己未,本命元神为己土,出生于亥月,为正财格。也就是说,您是出生于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的帅哥
② 土烽蜜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渣津镇工业园多少钱丨千克
大概在100元左右一斤,
③ 修水县石嘴水库禁止钓鱼吗
嗯嗯 国家保护地方,敢叼敢罚撒,不怕的话也行,嘿
④ 请问重庆万州凉水修水有占白羊的土地吗
答:重庆万州凉水修水事实应该有占白羊的土地。
⑤ 修河的干流概况
关于修河源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水经注》:“修水出艾县西,东北经豫宁县,故西安也,晋太康之年更从今名……其水总纳十川,同臻一渎,俱注于彭蠡也,北入于江。” 历史上普遍认为修河源于幕阜山下、湘鄂赣交界处的黄龙山。《职方乘》(宋)载:“修水源出黄龙山, 纳众水东北流六百六十里,入鄱阳湖。”《江西通志》(清)亦谓黄龙山为修水之源。《义宁州志》(清)第三卷《山川·水源》:“州西北多为仁乡、西乡,有幕阜山。高数千丈。与黄龙山连峙,龙谳深竣。修求出焉。” 《江西省情汇要》曰:修水“源出于湘、邵、赣边境的幕阜山麓”。《江西水利志》(江西 省水利厅·1995)中记载修河潦河为渣津水,源出幕阜山湘鄂赣交界黄龙山北侧寨 下洞,从源头到吴城主河长389下米。《修水县志》记道;修河“源出幕阜南麓”。
另有一说,认为修河的源头在铜鼓县。《辞海》载:修河“源冉出江西省铜鼓县西南的大围山麓,东北流经修水、武 宁两县,折向东南在永络纳潦河后,在吴城镇附近入鄱阳湖。” 2007年1月出版的《江西水系》称修河“发源于铜鼓县高桥乡叶家山,位于东经1140 147、 北纬28。3l’’。
2002年下半年成立的“江两省五大河流科学考察组”,依据现代河流源头理论,于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多次深入源头及河口地区实地考察。2006年12月9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邀请了省内外9名专家学者对江西省五大河流科学考察项目进行评审,认定修河发源于铜鼓县境内的修源尖东南侧。源河为金沙河,流入修水县境内称东津水,流经修水县马坳镇寒水村附近与渣津水汇合后始称修河。源头“修源尖”(与铜鼓县花山林场交界的一座无名山峰)位于东经114°13 '、北纬28°31’,海拔高程为100614米。 修河自发源地黄龙山东流,先后纳东津、铜鼓、缭河,并陆续有小支流注入,最后于永修县吴城镇注入鄱阳湖。流域涉及九江市的修水、武宁、永修、瑞昌;宜春市的铜鼓、奉新、靖安、宜丰、高安;南昌市的安义、新建、湾里等12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4797平方千米,全长419千米。
其中干流具体流向情况是:
从发源地自西南向东北,经芦家桐,在太子塅纳白岭水折向东,于全丰镇西石拱桥纳全丰水,过青板桥折向东南,过划坪后纳路口水流经古市镇,再纳月塘水(又称杨田水),折向东过噪口铺直奔渣津镇。在渣津镇烈士陵园会合支流东港水、上杉水后(始称渣津水),转东北纳支流杨津水,然后流经马坳镇,于塘三里处与修河另一源河金沙河-东津水合流,进入修河主河道。河口位于东经114°2I’、北纬29°03‘。
干流主河道自西向东穿行于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之间,四周山地的支流从南北、北南两向,呈芭蕉叶状汇入干流,群峰夹岸,水流湍急;直至修水县抱子石水库后,水面逐渐拓宽,于太阳升镇港口与武宁县船滩镇河潭村交界处入武宁。然后流经清江,于澧溪镇境内汇入柘林水库库区,至杨洲乡界牌村入永修县。在涂埠镇东岸嘴处分主流与支流杨柳津河,主流分别于永修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处纳潦河、于涂埠镇王家街口纳王家河之后,东北向直奔鄱阳湖,于吴城镇望湖亭注入鄱阳湖。
⑥ 修水县有什么旅游景点啊
1、黄龙山
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幕阜山脉中部、修水县西部,为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距三省省会城市均不足300公里。在建的阿深高速公路从山之西侧穿过。属山岳型自然及人文风景区。2005年景区被重新规划开发建设。
黄龙山,自然风景秀丽,系幕阜山脉的主峰,以山雄、景奇、木丰、水美的自然景观而著称,被誉为“江西的香格里拉”,同时其历史底蕴厚重,影响深远。黄龙山是几百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的产物,属褶皱断块山。黄龙山自古未遭人为破坏,至今一派原生态、纯自然的原始风光,自然景观大小难以胜数,黄庭坚、苏东坡等历代达人贤士题诗赋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章石刻,又为其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景区内曾被历朝三次封赐的祖庭黄龙寺至今犹存,香火兴旺。南宋慧南(详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大师开创黄龙一宗,使黄龙寺成为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中国禅宗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举世闻名。从隋朝开始一直成为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经常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龙山蕴藏丰富的常年不低于70ºC的温泉,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为方便游客,景区建有多处风格别样的休闲避暑山庄和温泉洗浴场所,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选。每年3月举办的黄龙山登山节和黄龙寺特定的佛事节庆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景区内主要景观有: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鸣水瀑布、黄龙寺摩崖石刻、刘磐墓、犀牛望月、石田三亩、泰清温泉、玉皇殿、石龟问松、八卦石等40多处。
龙王峰:位于黄龙山顶部,海拔1511米,驻足峰巅,环览群山,脚下云飞雾走,天高气爽之日,放眼西眺可观洞庭碧波,极目东望能见鄱阳湖光,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黄龙寺摩崖石刻:黄龙寺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咏颂,亦有珍稀手迹传世而存。江西诗派诗祖黄庭坚亲笔手书有“灵源”、“黄龙山”、“法窟”等。众多的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湫池:位于龙王峰西北约300米处,为一口2尺见方的水井。亦即石马龙王井。井水清甜,终年不涸,《义宁州志》载“山顶有龙湫,中有黄鱼二尾,能致风雨”。黄龙山因此而得名。
2、千年古镇——渣津
渣津镇,地处修水县西部腹地,是湘 、鄂 、赣三省边陲重镇 。距长沙 、武汉 、南昌均约220公里 。古镇群山环抱,依水而建,环境优美,古风犹存 。是一座集名胜古迹 、纪念圣地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千年古镇 。商周时期开始建城,古称艾侯国,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渣津镇,是古艾文化策源地 、佛教文化发祥地 、中共苏区根据地,同时也是全国生态小城镇建设的样板镇 。渣津镇龙岗坪的商周遗址,创造了上下二千年的古“艾”文化 。始建隋朝开皇末年的兜率寺,是宋时黄龙宗派重要弘法道场,香客络绎不绝 。2002年,由高僧法照禅师住持规划重建后的兜率寺,规模浩大,气势宏伟,是周边地区举行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革命时期,彭德怀 、腾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渣津镇亲自指挥战斗,现存革命旧址多处 。渣津烈士陵园,安葬烈士有1006名,墓碑上刻有徐先华等烈士芳名,墓前建有烈士亭,竖有烈士塑像,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境内的龙峰山巍峨雄姿,是其天然屏障;美丽的修河穿境而过;古樟 、古杉 、石松 、奇棕等珍贵树种随处可见 ,自然环境保护良好 ,使得其成为全国生态城镇建设的典范 。主要景观有:古艾遗址 、龙安寨自然风景 、千年古寺—兜率寺 、烈士陵园 、石人洞 、石人峰 、龙岗坪 、石门秀水 、万寿宫等 。
兜率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寺内有乾隆皇帝歇憩适的大雄宝殿,有一字厢房 、着衣亭 、三眼桥 、百箩丘 、试心梯 、试剑石 、万功池 、鼎复山庄等景观和建筑 。
烈士陵园:占地30多亩,园内树木参天,白鹭结巢,有墓碑 、烈士亭楼 、烈士塑像 、牌坊,89级石阶等 。
石人峰:二尊石人,一高一矮,一站一坐,一前一后,相互照应,传说是和尚和道士的化身 。志云:“洞口有石如人,岁旱铸雨者,以泥涂其首辄雨 。”
3、修河旅游风景区
省级风景旅游区。位于修水县境内双井村到杨梅渡村总长约36公里的修河及沿岸地区。“大广”高速可直达景区。距南昌、九江、长沙、武汉均在230公里以内。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区。景区1995年7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5年又再做规划,进行深入开发建设。
风景区整体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主要以36公里修河观光长廊为线,以沿途山谷故里景区、湿地野趣景区、修水人家景区、野外拓展景区、抱子望归景区、石林溶洞景区、杨梅渡古樟群景区为点而组成,被称为“一线串七珠”。
景区内有清可见底、沿岸植被保持自然原生态风貌的修河。有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故居、墓葬、摩崖石刻群。有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团部旧址)。有钟灵毓秀、神秘奇特的石林溶洞和千亩桃林、梨林掩映辉映等景观。区内景点有100多处,著名的有双井访茶、石矶钓月、草径闲鹭、十里秀水、旌阳野渡、云岩晓钟、鱼舟唱晚、抱子望归等,被称为“修江八景”。
1、山谷故里景区:该区为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故里,仅宋代一朝出48位进士。有黄庭坚故居、墓葬、黄氏宗祠、高峰书院、明月湾、黄庭坚手书摩崖石刻等景观。
2、修水人家景区:该区依山傍水,修竹林立,桃梨纷飞,农舍散居,一派农家田园风光。有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创办的濂溪书院,国学大师陈寅恪纪念馆等景观可供游览。
3、东岭石林溶洞景区:该区石林高低错落,有如石之森林,再有千亩桃、梨辉映其间,春来桃花梨花竞相开放,一幅世外桃源景象。岭侧有天然溶洞数个,洞内景观千姿百态,有如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4、黄庭坚纪念馆
5、秋收起义纪念馆
2005年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地系列景点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3个部门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6、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座落于修水县城凤凰山路60号,东临县城凤凰山路,北靠县政府招待所,西接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南抵林氏祠堂。旧址座北朝南,一进二重,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四水归内,麻石门框,整个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上堂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的地方,上堂前左右各一间房,为师长、副师长办公居住,下堂前左、右各二间房为师部八大处办公室,天井为青石铺砌,两侧厢房为警卫战士陈士榘、韩伟(解放后分别被授予上将、中将军衔)值班室,旧址正门前为练兵场。
7、桃里陈氏故居与五杰广场
陈氏故居:修水桃里是清末两代名人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诞生地,陈宝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抚,在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陈宝箴之子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爱国诗人;陈三立长子陈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陈三立三子陈寅恪(1890—1969)现代著名史学大师、教育家,他学识渊博,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陈氏一家三代祖孙四人均载入《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陈衡恪次子陈封怀(1900—1993)著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分类学家。陈氏一家四代出了这五位杰代人物,成为国内目前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迹,修水后人并称之为“陈门五杰”。
8、程坊风景区
程坊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东津水电站库区,距县城34公里,该区域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到处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古木参天,鸟鸣山幽,碧波荡漾,有“小桂林山水”之称。特别是水库的形成,库区有了3万亩水面,蓄水8亿立方米,且水澄碧晶莹,水质甚佳,透明度达7米以上,无污染物质,净化能力强,属国家一级水体。水域开阔处达5000米,观赏仰角4-5度,视野宽广,狭处只有几米,曲折幽邃。不论从哪个角度,都难以辨别出水的流向和尽端。四面临水的孤岛12个,最大的近千亩;三面临水、一面临山的岛屿100多个。从县城至库区码头全线为三等级油路和水泥路,交通非常便利。
9、山背文化遗址
山背文化遗址位于修水县上奉乡山背村,距修水县城约36公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修水的山背文化、广东曲江的石峡文化、福建闽江的昙石山文化为东南地区三种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961年1月-9月,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鉴定工作组在修水县山背地域发现43处古文化遗址,并选择跑马岭、杨家坪及养鸭场三处遗址进行试掘,揭露面积200平方米。调查和试掘共获480件石器。
10、汤桥温泉
黄沙镇汤桥温泉位于县城南东30公里, 于十里秀水下游,汤桥集镇之中。这里山青水秀、四周翠柏苍松,又有全县闻名的石咀水库和最大的水产养殖场。汤桥乃嘉庆皇帝的太师万承风故里和安葬地,现故地尚有万承风的陵墓和牌坊,万承风属修水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和名人。嘉庆皇帝主政期间,万承风力荐嘉庆来自己的故乡休闲、沐浴,一睹和享受汤桥这一自然景观。
汤桥地热分布面广(约1000平方米)且孔泉多处。水温为62度,为高热温泉。其矿化度为38毫克/升,价值为8.5弱碱性。属重碳酸钠型温泉,每天涌量为759.2吨,据专家考证,温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矿物元素,尤其对人体的皮肤有其独特的理疗作用。
11、 布甲溶洞
布甲乡位于修水县最北部,于赣鄂两省修水、武宁、通山三县交界处,全乡版图为114平方公里。境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全乡平均海拔在750米。峰巅海拔1550米的太阳山野生中草药上百种,是天然药场。座落在布甲村的布甲溶洞,洞深400余米,分四关三厅,洞内两侧溶岩画廊,钟石满目、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特别是后厅三柱笋石如三尊菩萨端坐其中,一尊酷似观音坐莲,满面慈容,迎接游客朝拜。相传宋代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本乡洞上、画湾两村传道授业,故有“蛤蟆不叫念书台”“黄雀不跳画湾地”的传说。
⑦ 修河的水利概况
修河历史上通航条件较好,木帆船曾上溯到上游段的渣津。航运是物资运输和贸易的主要方式。
1972年,柘林水库大坝建成蓄水后,原来的天然通航道从此被截断。
1983年4月,坝头右侧建成设计通航能力50吨、年运货量25万吨的翻坝船滑道,水库内外的船泊可过坝继续航行。
2002年,修河中上游交汇处再次拦河建起抱子石水库大坝,使干流通航到此终止。而下游永修河段航道基本保持不变,货物运输可经鄱阳湖上溯南昌等地,下入长江诸河。永修县城至吴城河口35千米的航道经1991年初整治后,已由VI级提升至V级,当年水上货运量达67.3万吨。2000年修河水上货运量26.7万吨。水上客运是永修县重要交通方式,2000年县城建成一处新客运码头,当年全县水上客运量为96万人次。
随着公路交通发展,航运逐步减少。 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可上溯到唐代。唐会昌六年(846年),永修代知县何易于在县治南筑何公堤,咸通三年(862年),永修县令孙永筑孙公堤。1948年底,全流域仅有小型水利工程100多座,灌溉面积10万余亩;少量的圩堤工程也标准很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河流域加固修复了原有水利设施,新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至2015年,流域内有大型水库3座(柘林水库、东津水库、大塅水库);有中型水库16座(红旗水库、源口水库、云山水库、石嘴水库、盘溪水库、抱子石水库、郭家滩水库、淹家滩水库、龙潭峡水库、小山口水库、罗湾水库、小湾水库、石马水库、小栏关水库、香坪水库、樟树岭水库);有小(一)、(二)型水库599座。
柘林水库于1975年末建成,坝长590.7米,最大坝高62米,集雨面积9340平方公里,占整个修河流域面积的63.5%;总库容79.2亿立方米,为全国土坝水库之冠,其中防洪库容3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4.4亿立方米,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和发展水产事业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东津水库于1993年兴建,大(二)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80 km,水库总库容7.05 亿立方米,坝址至河源长117 km。
大塅水库大塅水库位于江西省铜鼓县城东北的大塅镇太坪村,距铜鼓县城约32km,是大(二)型水库,总库容1.15亿立方米。 修河上的桥梁建设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建有石桥、木桥和浮桥。修水的北宋香花桥、西摆南宋桥等至今仍在使用。自宋以来,流域内建造的各种桥梁数以千计。清道光年间,修建的渣津福星桥,跨噪口、东港南北两河水,全长240米,石墩石梁至今保持完整,为跨度最长的“修河古道第一桥”。
修河干流上建桥则始于民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修河干流上相继建成了坑口大桥、郭家滩桥、茅坪大桥、抚州坊大桥、宁红大桥、武宁大桥、山下渡公路大桥、涂家埠铁路桥(新桥)、易家河大桥、虬津公路大桥、立新公路大桥、福银高速修河大桥等。
宁红大桥位于修河修水大桥之上游的一座特大公路桥。2001年竣工通车。主桥全长540米。
武宁大桥位于武宁县城东北角,横跨修河。2001年主桥工程竣工。主桥长847米。
清江修河大桥是武吉高速公路跨越修河的一座钢筋混凝土30米连续T形梁桥。2007年12月竣工。桥长578米。
易家河大桥位于柘林湖风景区易家河附近,横跨修河。2010年建成。大桥总长915米。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域水力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先后建有柘林水电站 、东津电站 、抱子石电站等大型水电站,装机5000千瓦以下小水电站有349座,总装机容量17.29万千瓦,年发电量5.95亿千瓦时。铜鼓、修水、武宁3县已实现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目标。
柘林水电站位于干流中游末段。工程于1958年秋季开工兴建,1970年8月复工续建,1972年8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75年6月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首期装机18万千瓦,2002年扩容至42万千瓦。
东津电站位于上游修水,装机6万千瓦。
抱子石电站位于干流上游末段,装机4万千瓦。
大圾水电站位于支流定江河一山口水中段,装机1.28万千瓦。
茶子岗水电站位于下游,装机2.3万千瓦。
盘溪水电站位于武宁罗溪水下游,装机1.2万千瓦。 修河流域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内有云居山一柘林湖国家级风景区、天柱峰、九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崖一清水岩省级风景区。位于河口处有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居山位于永修县西北隅,方圆2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 143米。山间有一处约7公顷的平原,禅宗千年古刹真如寺就坐落其中,现为国家重点开放寺庙,也是全国3个样板丛林之一。
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武宁县,森林覆盖率达91%,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4.5万立方米。园内珍稀树种众多,自然景观奇特,有吴王峰、桃花尖、云腾洞、象鼻洞等自然景观。园内留有陶渊明、苏轼、黄庭坚、周敦颐、韩琦等历代文人笔墨古迹。
柘林湖位于永修县西北部,地跨永修、武宁两县,是江西最大的一座人工湖,为省级地质公园。湖区为典型的向斜构造洼地,总面积308平方千米,蓄水量多达70亿立方米,湖内含有大小不等的997个岛屿。
⑧ 修水到温州能过界吗
不行的,现在情况严峻,出行需要开证明,且实行交通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