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以
❶ 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观念和模式,建立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资源的低抄投入袭和高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和资源化 (2)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福建(任填其中两省即可) (3)使该生态工业园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4)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利用率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问题严重;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❷ 生态工业的基本特征
生态工业的基本特征:
1、从宏观上使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工业的生态、经济和技术关系,促进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和系统的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建立宏观的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在微观上做到工业生态资源的多层次物质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建立微观的工业生态经济平衡。从而实现工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道路。
(2)生态工业以扩展阅读
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
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
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❸ 生态工业的与传统工业区别
(1)追求的目标不同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目标为己任,忽略了对生态效益的重视,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发生;而生态工业将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从战略上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有助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传统工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目标,只要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方式都可采用。因此,工矿企业林立,资源的过度开采、单一利用等状况比比皆是,引发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工业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目标出发,在生态经济系统的共生原理、长链利用原理、价值增值原理和生态经济系统的耐受性原理指导下,对资源进行合理开采,使各种工矿企业相互依存,形成共生的网状生态工业链,达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使用。(3)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不同传统工业由于只注重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是区际封闭式发展,导致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集中,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不相适应。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环境恶化严重,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其中的人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在整个工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合理流动和转换增值,这要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相适应,以符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耐受性原理。(4)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同传统工业实行单一产品的生产加工模式,对废弃物一弃了之。因为这样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出率,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而生态工业不仅从环保的角度遵循生态系统的耐受性原理而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还充分利用共生原理和长链利用原理,改过去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为“原料—产品—废料—原料”的模式,通过生态工艺关系,尽量延伸资源的加工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既获得了价值增值,又保护了环境,实现了工业产品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和利用。(5)工业成果在技术经济上的要求不同各种生态产品,无论作为生产资料,或作为消费资料,都强调其技术经济指标有利于经济的协调,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而传统的工业产品对此没有要求。(6)工业产品的流通控制不同只要是市场所需的工业产品,传统工业一律放行,而生态工业却加入了环保限制。只有那些对生态环境不具有较大危害性,而且符合市场原则的工业产品才能流通。这无疑更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口、经济、环境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❹ 生态工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工业简称ECO,是ecological instry的缩写,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我们倡导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工业的提升,一手抓生态工业的发展。所谓提升传统工业,就是要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旧的工艺和设备彻底进行改造,使之尽快地生长成为新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以经过彻底改造过的传统工业和全新的生态工业为主导,才能把生态特色经济发展起来。对发展生态特色经济提出的构想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旅游业走回归式园林化之路。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生态资源,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对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工业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互利共生的工业生态网,利用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以及对外废物的零排放。
❺ 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是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工业生态学是专门审视工业体系与生态圈关系的、充分体现综合性和一体化的一种新思维。它强调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工业生产,把工业生产视为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其中一个单元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是另一个单元的“营养物”和投入原料。这样,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主的物质流动经济模式。它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即“资源→产品→废物”,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做到了有机的结合。
生态工业园综合地运用了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❻ 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是由以下哪些内容构成的
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是由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种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大,而第二产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体系,是各产业之间合理组织、比例协调、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变的动态体系。
❼ 生态产业 译文
对“问题补充”的补充说明:
英语中“产业”和“工业”都是用“instry”表示,
所以"生态产业版"和“生态工权业”都译成 : Ecological Instry
另外,你把 instry 错写成了 insty
你若不相信,可自己参考:http://www..com/s?wd=Ecological+Instry&cl=3
❽ 绿色工业和生态工业的异同
生态工业
简称ECO,是ecological instry的缩写,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绿色工业
是指的是实现清洁生产、生产绿色产品的工业,即在生产满足人的需要的产品时,能够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自觉保护环境和实现生态平衡。其实质是减少物料消耗,同时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为一切工业污染都是因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利用不当或利用不足所导致。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先后实行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也明确指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现代化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推动清洁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使工业产业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❾ 什么是生态工业
一、什么是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我们倡导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工业的提升,一手抓生态工业的发展。所谓提升传统工业,就是要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旧的工艺和设备彻底进行改造,使之尽快地生长成为新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以经过彻底改造过的传统工业和全新的生态工业为主导,才能把生态特色经济发展起来。对发展生态特色经济提出的构想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旅游业走回归式园林化之路。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生态资源,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对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什么是工业生态系统?
所谓工业生态系统,就是一批相关的工厂、企业组合在一起,它们共生共存,相互依赖,其联系纽带是废物,即这家工厂、企业的废物是另一家或几家工厂、企业的原料。这个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而将工厂、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这些,都是各国企业家竭力追求的。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工业生态系统是人造的,是人类仿照大自然而着意设计出来的。
工业生态系统的首创者是丹麦的凯隆堡。在那里,斯达托炼油厂将其废物硫输送给一家硫酸厂以生产硫酸;将其废气输送给奇普洛建筑板材厂以生产石膏板材;将其余热输送给周围的温室以生产蔬菜、花卉;将其废水输送给阿斯奈斯的一家发电厂以冷却发电机,而这家发电厂又将其余热输送给附近的一家鲆鱼养殖场和凯隆堡的居民住宅;将其水蒸气输送给斯达托炼油厂和一家生产人工合成酶和胰岛素的生物制剂厂。此外,上述阿斯奈斯的那家烧煤的发电厂还用石灰回收废气中的硫而生产了石膏,而奇普洛建筑板材厂则用发电厂的石膏作原料来生产板材,从而不再从西班牙进口石膏了。凯隆堡工业生态系统的成效是极其明显的:它每年能够节约石油1.9万吨、煤3万吨、水60万立方米,回收并再利用了13万吨二氧化碳、3700吨二氧化硫、2800吨硫、8万吨石膏等。
三、什么是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与传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四、唯一正确的选择。
发展是硬道理,是主题。环境问题是由于发展不当而造成的,必须而且也只能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所说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绝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我们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重要方针,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初步探索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间,我们要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的难题,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工业生产中要实行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农业生产中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企业要实行ISO14000管理,产品推行环境标志产品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区域要建设生态县市和生态乡村,城市和城镇要创建生态城市,从而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建立生态链,把上游产品产生的废物,作为下游产品的原料,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量,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达到相互协调的最高境界。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和要求,我们才能说在自治州建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