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塘禁养鱼
A. 禁止水库投肥养鱼 有法律依据吗
那要看你投肥养鱼的区域属于什么样的水功能区
《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第回十四条第三款“从事水答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控制水污染,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另外,如果是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就严禁从事任何与水源保护无关的行为,投肥养鱼就属于与水源保护无关的行为。
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虽没有明文规定禁止投肥养鱼,但是投肥养鱼属于排污行为,肯定是可以找到禁止依据的。
B. 内地淡水水库三十亩养鱼,一年产值是多少
兄弟三十亩养鱼产值多少要看管理与经营的好坏吧!
给你几个个水库养鱼的措施、方法,回去好好看看吧!
一、《提高水库养鱼效益五措施》
农村水库养鱼由于鱼种放养不足、品种不全,造成养鱼单产较低。要提高水库养鱼效益五措施,可从以下五项入手:
1、人工培育鱼种
水库养鱼,鱼种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大中型水库每年需投放几十万尾鲢、鳙鱼种。利用网箱在水库内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是获得鱼种高产的有效途径。
2、放养
水库水面广、风浪大、乌鳢、鳜鱼等凶猛鱼类多,投放的鱼种要体质健壮、体色光泽好,规格在12厘米以上;若投放10厘米以下、体质弱的小鱼种,往往不能适应水库的环境,也易被凶猛鱼类吞食掉。
3、充分利用水体,合理混养
养殖水面在几十亩至几百亩,水质特别肥或进行投饵、施肥的水库,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鱼种300~400尾,并以养鲢、鳙鱼为主,其中鳙鱼占55%~60%,鲢鱼占30%~35%,鲤、鲫、鳊、草鱼等鱼类占5%~15%;在水质较清瘦、水草丰富的情况下,应注意草鱼、其中草鱼占65%~70%,鲢鱼占10%,鲤、鲫、鳊鱼占5%左右。
4、做好水质管理
在洪水汛来临前,应预 腐臭、溶氧极少的底层死水,这样可以防止鱼类随水逃掉和天然饵料含量丰富的水库上层水大量流失,洪水带来的大量无机及有有机肥也将集于水库中,使水质变肥。在鱼类生长旺盛的6~9月份,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水位,以达到“宽水养大鱼”的目的。同时,为了促进鱼类生长,在有条件想水库,还应广辟肥源和饵源,人工种植莲藕、鹅草和苏丹草等,通过施肥培育水体中的饵料。
5、保护和增殖水库中天然经济鱼类资源
非人工放养而在水库中生长鱼类称天然经济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和虾类,其产量虽然低于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但抓好资源保护和增殖工作,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在春节鱼类生殖季节要禁渔,保护产卵亲鱼、鱼卵和幼鱼。秋末初冬要对水库中的天然经济鱼类捕大留小,并设法清除水库中是乌鳢、鳜鱼等凶猛鱼类,这对充分开发水库养鱼的潜力,夺取稳定高产、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
二、《淡水鱼养殖要点》
我们认为,渔业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要使我市渔业生产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淡水鱼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其要点介绍如下:
一、加强淡水养殖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研究、制定淡水养殖规划,合理调整淡水养殖布局,实行优质鱼、特种名贵鱼等养殖与普通家鱼养殖并举,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水产品品种养殖为方向,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水产品生产带。
二、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采取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加快水产品正规化基地建设,培植水产品养殖龙头企业,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养殖大户发展,提高淡水养殖的规模化水平。
三、发展生态养殖。大力推广生态互补立体养殖方式等先进生产模式,实行鱼鳖、鱼龟、鱼蚌、黄鳝、泥鳅、鱼虾、等混合养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综合饲养效益。建立和完善淡水养殖产品疫病防控体系,健全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对养殖户鱼病防治的指导,提高无公害养殖水平。
四、加强良种工程建设。加大良种开发、培育力度,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的资金投入,对市场需求量大的养殖品种实行良种补贴,加快养殖品种更新。抓好名特苗种场的建设和生产,为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
五、加强市场开拓。实行“市场+渔民”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各种销售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发挥其外联市场、内联养殖户作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鱼类产品加工,加快鲜鱼转换。
三、《淡水鱼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管理》
中国地区含有较为丰富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水体总量达到2.7万亿m3,具有较为理想的淡水养殖条件。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淡水养殖资源比较匮乏,分布又很不平衡。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的淡水养殖生产资源,必须从各个方面研究增养殖的诸环境条件,淡水鱼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管理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密度水产养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化学需氧量升高、耗氧加剧、溶氧和底泥pH降低,一些有毒物质在水体中大量积累,水质恶化,持续下去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考虑,对淡水养殖的水质调控有更高的要求,在追求增养殖的同时,还要考虑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水质调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做好水质的调控和管理,一方面要了解养殖水体中所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充分了解水体中物质产生迁移、转化的规律以及水质指标的常规检测方法;另一方面,水质调控与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技术发展往往建立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水质控制是确保异育银鲫正常发育生长的关键。因此,池塘内就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谚语有“养好一池鱼,首先要管好一池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异育银鲫喜欢在水质较肥的环境中生长,因此,饲养水体一定要有一定肥度,但也不要过肥,以“肥、新、活、清”为标准。在炎热的夏天,高温季节应适时、适量使用微生物剂(绿宝2号)改善水质,清除水体有各种有毒、有害成分,扼制病虫害发生。调解肥水,增加水体营养,将水体调节最佳状态,促进水生动、植物生长,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增大个体,提高品质,真正培育成无公害优质大规格鱼种。
四、《大水面养鱼防病六法》
大水面养鱼由于水体较大,防治鱼病有一定的难度。大水面施药,既不经济,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为了控制大水面鱼病的发生,现将大水面养鱼防病六法,供给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鱼种消毒法 大水面养鱼必须在投放鱼种季节选择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经过药物消毒后方可投放。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鱼用敌百虫、食盐、亚甲基蓝等,这些药物对鱼类体表和鳃部的细菌、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二、饵料消毒法 病原体往往随饵料被带入鱼体,所以投喂的饵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能经过消毒处理。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要用清水洗净,选取鲜活的个体投喂;植物性饵料如水草、陆草,则应放在6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后再投喂;施用有机肥料,应在1000公斤粪肥中加漂白粉200克,搅拌均匀后再投入水中。
三、药物挂袋法 药物挂袋必须先设置好固定食台,使鱼养成定位吃食的习惯。如饲养的是草食性鱼类可用竹竿做成三角形或多边形框架,搭成漂浮性的水面食台。要定期用药物挂袋(一般每隔20~30天一个疗程),漂白粉挂袋每袋100克,每天换一次,连续3天;硫酸铜、硫酸亚铁挂袋,每袋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每天换一次,连续3天。药袋应挂在食台周围,每个食台可挂3~6个袋。
四、投喂药饵法 大水面生长的草鱼、青鱼容易患肠炎病,在发病季节(每年5~10月)用二氟杀星进行预防,第一天第一次按吃食鱼体重每10公斤用二氟杀星药粉1克计算,以后每天药量减半,用次粉等做黏合剂制成药饵投喂鱼类。另外,用大蒜拌草或食盐水浸草喂草鱼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效果较好。
五、中草药防治法 中草药可就地采集,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如马尾松叶可防治草鱼的肠炎病和烂鳃病;乌桕树叶、大黄根茎可防治鱼类的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地锦草、铁苋菜可防治草鱼、青鱼的肠炎病和烂鳃病;楝树根茎叶可防治鱼类寄生虫病;土荆芥、贯众可防治鱼类的毛细线虫病;中草药的根、茎、叶腐烂后又可肥水。
六、控制施肥法 大水面养鱼必须控制人工施肥的数量,为了保证水域生态平衡,一般不提倡过量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过量施用人畜粪,鱼类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过量施用化肥,浮游生物会突然大量繁殖,高温期间容易导致暴发性鱼病的发生。
C. 水库养鱼技术指南
有没有影响就要看农田里的水是不是往你水库里排了·这几年由于农药中回毒的事件也答不是少数,建议主要养殖花白鲢之类的上层鱼类·优点是易捕捞·河南好像鲤鱼是比较有市场的··建议再放点鲤鱼· 套养模式· 置于清塘可以采取,逐段分级捕捞,如果方便的话可以直接干塘
D. 饮用水库禁止施肥养鱼 村民不让,所谓的承包者就晚上偷偷地施肥是四川仁寿李家沟水库的,如何投诉
直接报案,这涉及公共安全,如果肥料有对人有害的成分呢?
E. 饮用水源地水库是否可以承包养鱼
饮用水源地水库不可以承包养鱼。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二级以上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施肥养鱼等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F. 湖南省政府是否颁布了禁止在水库(灌溉用水)网箱养鱼的法律文件
可以参照1991年颁布的《水库大坝管理条例》
第十七条 禁止在坝体修建码头、渠回道、堆放杂物、晾晒答粮草。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码头、鱼塘的,须经大坝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坝脚和泄水、输水建筑物保待一定距离,不得影响大坝安全、工程管理和抢险工作。
这个是国务院颁布的法规 效力比省政府制定的要高
G. 为什么水库不能网箱养鱼
三峡水库网箱养殖利弊分析
简介: 投饵式网箱养鱼在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水域水质的影响较大,成为众多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养殖水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水库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条件以及水污染现状,初步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投饵式网箱养鱼的必要性,并对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网箱养鱼 富营养化 三峡水库
1 前 言
多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的养殖模式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造成对江河湖泊和水库的过度利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质量下降,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为提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目前我国淡水渔业的收入每年仅80多亿元,而天然湖泊和水库(即人工湖)的水体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却远高于此。
据水利部最新的全国淡水资源质量评价,我国131个有养鱼的大型湖泊中,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67个。城市近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合肥巢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到高度富营养化程度。
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发电,水库基本形成,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目前国家花费大量的国债资金治理库区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其它污染源如集镇污水、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更艰巨的工作也将进一步展开。
三峡水库建成后为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域条件,熊天寿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渔业经济管理机构,发展名特优渔业养殖的构想;陈昌齐等人提出了在消落带发展渔业,并对重庆库区的渔业利用进行了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一些地方和部门已在库区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
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投饵式网箱养鱼的污染问题,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网箱养鱼的必要性。长寿湖水库的网箱养鱼造成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三峡水库应该借鉴长寿湖水库网箱养鱼的教训。对于投饵式网箱养鱼,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为三峡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增加更大的难度。
2 网箱养殖对水质的污染
一些受污染的水库、湖泊水体,除了受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外,渔业对水体的过度利用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根据测算,养殖一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投饵式网箱养鱼,例如北京的密云水库发展网箱养殖鲤鱼,亩产在两万公斤以上。网箱养鱼对局部水域污染的贡献率达到31.3%,对水库潜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达到32.1%。
网箱养殖对水域的过度开发,使原有的水草资源遭到破坏,使“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例如,阳澄湖原来水草的覆盖率很高,水质清晰,而现在阳澄湖围栏养蟹(300元/亩湖面),全湖布满网围,水草稀少,水质混浊,闻名全国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的命运令人担忧。
3 长寿湖渔业养殖状况及对水质的影响
3.1 长寿湖渔业养殖状况
长寿湖位于重庆市长寿县境内、龙溪河下游,水域面积约约10万亩,总库容为10.27亿立方米,最大水深50米,平均水深约为10米,是重庆市最大的水库,同时也是重庆市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多年来,随着养殖业的无序发展,长寿湖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已很严重,湖泊的饮水、旅游等综合功能正在衰退,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寿湖水质污染问题,已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按照长寿湖上游营养物质的输入情况,湖区养殖业产量应在30公斤/亩左右,但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推广实施肥水性网栏养殖后,养殖业产量迅速增加到300公斤/亩,使湖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并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在八十年代末以前,长寿湖以淡水敞养为主,污染主要来源于上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养殖污染较小,湖区水质总体上可达到III类水质。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长寿湖主要的污染来源由上游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逐步转变为养殖业污染。九十年代初,长寿湖实行大水面淡水养殖与网箱养殖并重的养殖方式。至1995年,网箱养殖达到高峰,规模为40亩左右,年投饵料9000吨,湖区水质由轻污染转化为中度污染。“九五”期间,长寿湖养殖方式和规模再次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改良网箱养殖品种,逐步将网箱养殖规模减少到4亩;二是放弃大湖面淡水养殖,引进并推广肥水养殖技术,在湖区6万亩水域实行大面积肥水性网栏养殖。1998年,肥水性网栏养殖投放鸡粪4000吨、化肥2000吨;1999年,投放鸡粪2000吨、化肥5000吨。目前,由于全湖区大面积肥水性网栏养殖投放大量的鸡粪、化肥,长寿湖水质已全面恶化,部分水域甚至变黑发臭。
3.2 长寿湖的富营养化现状
监测表明,长寿湖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非离子氨等污染指标严重超标;蓝藻大量繁殖,湖区水体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同时,湖区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急剧增加,污染严重,远远超出长寿湖的天然净化能力。长寿湖养殖业的无序发展不仅使长寿湖养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鱼类出现崎变,对长寿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饮用水源也构成严重威胁。
2002年6、7两个月长寿湖出现大面积浮萍疯长的情况,位置在板桥以下的岳家沟、赵家坡、高家屋脊、鹤尤粮站四处,总面积超过2000亩。对竹子滩、岳家沟、赵家坡口、赵家坡中等4处的采样分析结果见表1,监测时间为2002年7月9日。
用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7]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表1中的监测值的评价结果为:
竹子滩TLI(∑)=59.64(轻度富营养化)
岳家沟TLI(∑)=71.26(重度富营养化)
赵家坡口TLI(∑)=71.62(重度富营养化)
赵家坡中TLI(∑)=70.50(重度富营养化)
3.3 长寿湖的渔业养殖污染负荷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有20余种,其中氮、磷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长寿湖流域氮、磷污染物来源主要是上游来水、渔业养殖投料,直接入库的点源(生活和工业)、农业面源、大气降尘及降雨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进入长寿湖的氮、磷污染负荷见表2。上游来水主要是龙溪河,表1中的负荷是根据2001年对长寿湖上游龙溪河的监测值计算的。近年来长寿湖网箱养殖平均年投饵料4000吨,其氮含量为4.5%、磷含量为2.3%;投化肥3000吨,其中氮肥约占70%,主要是碳酸氢铵和尿素,平均含氮量31%;磷肥约占30%,主要是过磷酸钙,平均含磷量7.3%。
从表2中可以看出,网箱养鱼投料进入长寿的氮约占总量的17.1%、而磷负荷达到了54.6%。
表1 长寿湖水质监测数据
项目/地点 高锰酸盐 叶绿素* 透明度 水温 TP TN 深解氧
(mg/L) a(mg/m3) (米) (℃) (mg/L) (mg/L) (mg/L)
竹子滩 4.66 13.03 1.2 30 0.0369 3.58 9.94
岳家沟 4.93 52.34 0.65 30 0.148 3.20 9.94
赵家坡口 5.13 61.20 0.63 30 0.142 2.89 11.6
赵家坡中 5.05 52.30 0.62 30 0.135 2.6 11.1
表2 河流入湖污氮磷
项目总量 总氮含量 总氮负荷 总磷含量 总磷负荷
(t/a) (t/a)
上游来水 15.1亿m3 2.67mg/L 4035 0.087mg/L 131.4
饵 料 4000t 4.50% 180 2.3% 92.0
氮 肥 2100t 31% 651
磷 肥 900t 7.30% 65.7
合 计 4866 289.1
养鱼投料
投肥所占比例(%) 17.1 54.6
4 三峡库区发展网箱养殖的历史和现状
库区内有鱼类150多种,隶属7目19科,占长江水系鱼类总数的70%以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70余种,有的是长江上游的特有种,表现出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多样性、地理分布与区系结构复杂的特点,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场所和发展空间。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盆地的一些长江流域的主要支流相继筑坝蓄水,江河的流速减缓,河面加宽,河水变深,人们注意到开发水库的渔业潜力。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把江河水域作为养殖水面看待,采取天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的办法,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捕捞规格,取缔有害的渔具渔法,并向江河投放大量的鱼苗、鱼种,增加了江河鱼类资源的蕴藏量,这是利用河流型水域发展养鱼的初步尝试。近10多年来,又把水库网箱养鱼的技术移植到江河中来,开发江河水域的渔业潜力,如涪江百里网箱养鱼长廊,具有一定规模。针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支流水域,采取小型网箱养鲢、鳙,也有一定的效益。江河、池塘、稻田和水库渔业构成了四大渔业基地。在江河网箱养鱼实践中,还创造了多种形式,如框架网箱、金属网箱和船体网箱等。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到135米水位,以后逐步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的淹没范围从坝址至上游约660km的江津附近。水库穿行于川东低山丘陵和川鄂中低山峡谷区,干流库面宽一般为700~1700m,宽于1300m的库段分布在万州至丰都约150km库段;支流库面宽一般为300~600m;三峡水库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8]。
枯水期在175m蓄水位下,与天然状况相比,坝前水位抬高了100多米,河道平均水面宽986m,比天然河道水面拓宽1.5倍;平均过水面积比天然河道增加9倍;断面平均流速为0.17m/s左右,比天然河道平均流速减小了4倍,坝前深水区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04m/s左右,比天然河道流速减小了将近5倍。
丰水期,水库在145m蓄水位下平均水面较天然河道拓宽0.2倍(20%),平均过水面积比天然状况增大1倍,流速减小0.6倍。而在水库淹没区内,随着水位抬高,流速减小显著。坝前10km范围内的深水区,145m蓄水位下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54m/s,而天然河道的流速为2.66m/s,蓄水后坝前流速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了约4倍左右。
支流小江的回水末端开县城区段,当三峡水库坝前蓄水位达170~175 m时,开县主城区河段呈水库特性。由于小江开县城区段地形平坦,水库高水位运行时主城区基本形成大湖湾,开县段河宽由原来的50~100m变成500~1200m,水域面积加大,水深增加,流速减缓,枯水期流速相对于天然情况要小得多。研究表明,南河在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位情况下的流量和流速值,最小月平均流量仅为2.45 m3/s、平均流速0.006 m/s;而天然情况下同期平均流量为2.45 m3/s时,其流速值为0.16 m/s,断面平均流速比天然情况下的平均流速减小约26倍,接近天然湖泊的情况。
由此可见,三峡水库建成后的水文条件变化,为发展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文条件,特别是在支流、库弯等相对静止的水域,适合发展网箱养鱼。
5 发展三峡水库渔业养殖的建议
长寿湖多年来的渔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造成的水质污染却是灾难性的,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
三峡水库即将蓄水发电,为发展网箱养鱼提供了有利的水文条件,特别是库弯、支流河口等水流相对静止的水域,适合网箱或围栏养鱼。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的库湾和支流属于比较敏感的水域。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部分支流已陆续出现短期的“水华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在长江上的网箱养鱼现象不多,仅在个别地方有少量的网箱养鱼。三峡成库后,如果一些个人或地区,为追求局部利益,利用库区大面积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或肥水性拦网养殖,将可能给三峡水库水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在有效保护三峡水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三峡水库形成的大水面,发展库区渔业养殖,是当前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建议:
(1)加强对三峡水库渔业养殖容量的研究,科学确定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容量。
养殖容量是针对水产养殖业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的,如病害严重、产量下降、水质污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养殖容量的概念[11]。针对三峡水库的水质保护的重要性,我们提出的养殖容量是指特定养殖种群,在特定水域环境条件下,水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所能支撑的养殖量。这里强调,既要满足生态系统的条件,还要满足水库水域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在确定三峡水库养殖容量的基础上,对养殖容量在库区各区县进行合理分配。
只有搞清三峡水库渔业养殖容量,才能利用三峡水库的水面养殖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保护水库的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
(2)发展库区名特优渔业品种,禁止可能危害水库生态安全的外来物种。
长江是我国淡水鱼类最丰富的河流,具有苗种资源、名特优鱼类资源、种质资源及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独特优势。长江流域有鱼类350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24种,特有鱼类占142种。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三峡水库的水产养殖必须以保护长江的种质资源库为前提。因此,可以根据三峡水库成库后因自然条件变化带来的库区鱼类组成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长江的名特优品种。
鼓励大水面人工或自然增殖长江名特优鱼类和不投饵网箱养殖,限制投饵式网箱养殖,禁止肥水性拦网养殖和长江以外的外来物种养殖。
建议在库区适当地方,对于投饵式网箱养殖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制定严格的养殖技术规范,取得成熟经验后逐步推广。同时,在已经发生“水华现象”的支流开展养殖虑食性鱼类等生物措施治理“水华”的实验研究。
(3)科学制定《三峡库区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在养殖容量的基础下,科学制定《三峡库区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三峡水库的特点,综合考虑库区航运、供水、灌溉、旅游等因素,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和最大养殖数量等。
(4)制定详细、可操作的《三峡水库渔业养殖捕捞管理办法》。
有了科学的规划,还需要在此基础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三峡水库渔业养殖捕捞管理办法》,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到位,才能保证三峡水库渔业发展的有序进行。
随着国内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梯级开发各个流域使得枢纽工程可能坐落于人烟稀少的偏僻地区甚至是人迹罕至的生态保护区。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适度开发,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1 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机电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2 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2 保护空气质量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
②钻孔和爆破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如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
③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及
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7)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2.3 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g/L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2.4 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5)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2.6 水土保持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7 生态环境保护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2)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3)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2.8 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业主的大力支持。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中,业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H. 水库养鱼技术
下面是水库高效养鱼的技术要点,供您参考: 一、综合养殖水库综合养殖主要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实行库边建舍养猪、鸭、鸡或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综合利用。猪、鸭、鹅粪入库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使物质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环。一般每亩养鱼500尾-600尾,养猪7头至10头,养鸭20只或养鹅10只。二、投放鱼种投放大规格、多品种、足量的优质鱼苗(种)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1、投放大规格鱼种。其规格为:鲢、鳙鱼50-75克/尾,草鱼70-100克/尾,鲤鳊鱼50克/尾,鲫鱼30克/尾。2、多品种混养。根据鱼类彼此间食性和生活水层的不同进行选择和搭配。其搭配比例为:鲢、鳙鱼50%,草、鳊鱼26%,鲤、鲫鱼24%。3、鱼种放养量。要根据水库条件而定,但不要超过水体的承受能力。实行合理密养。一般每亩500尾左右。三、投饵和施肥小型水库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单靠水库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须增投人工饵料。施肥时,猪、鸭粪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经发酵杀菌。四、拦鱼设施设施要建好,否则会造成水库鱼类大量逃逸,影响成鱼回捕率。水库拦鱼设施可用尼龙网、竹梢、铁丝网、钢筋栅等建造。其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五、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鱼种下库之前用5%食盐溶液清洗鱼体。约5分钟,草鱼种需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三是定期泼洒药物。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六、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
I. 饮用水水库养鱼
我不大清楚你们那里的规定,一般来说,饮用水的水库是绝对不能投喂饲料的,版也不能游泳、水库周权边放牧等。总之,只要有可能污染水源的,一切禁止!
不过。日久天长了,水里自然会有它自己的生态系统,这类水库可以混养,中上层的鲢鱼、鳙鱼,底层的鲫鱼、鲤鱼。另外,武昌鱼属于中层鱼,也可以养。
鲫鱼、鲤鱼吃水底的青苔、水藻等,产生的排泄物,可以滋生微生物及浮游生物,会被鲢鱼、鳙鱼滤食。另外,水库周边的树木、农田里的昆虫也会掉进水里成为食物。
我们这里有个大水库,是专供城市饮水的,虽然从来不喂,但里面的鱼个头很大,鲫鱼大的都在1斤以上,鲢鱼、鳙鱼大的有20-30斤。
J. 水库养鱼产量
水库养鱼是粗放管理,密度比池塘小的多。以白鲢,花鲢,翘嘴红鲌为主,亩产50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