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河水库
① 南洛河的水利开发
灌溉工程
洛惠渠灌区,分布于县城西北部40里梁塬。自保安区张坪乡磨沟口引洛河水至城关镇张曹村,全长63.2公里。灌区辖保安、永丰、兑山3区和城关镇、卫东镇计9乡(镇)52个村。设施灌溉面积3.8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2万亩。属全县规模最大、灌溉面积最多的水利工程。
“苦瓜梁塬黄柏川,人畜饮水都困难。”建国前,梁塬人民深受无水之苦,梦想洛河水上塬。1957年中共洛南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根据群众迫切要求,着眼洛南的经济建设,作出兴修洛惠渠水利工程的决定。经过勘测设计,上报省、地批准,于1958年9月5日动工。当时抽调干部40名、民兵3000名,以军事编制组成洛惠渠工程战斗团。由县长张东任团长,县委书记冯培智任政治委员,县武装部部长周良才任副政治委员,并具体负责全部工程。战斗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攀岩凿壁,先后打通鸡关山、老虎岩、龙山岩、神仙洞等26座悬岩、29处峻岭,于1959年9月开通12.5公里石渠工程。10月26日又动员万名劳力、百名干部开辟梁塬土渠工程,到11月5日,31.5公里土渠基本开通。12月16日在席洼工地举行通水典礼,中共商洛地委书记王杰到会祝贺,商洛专员公署专员郭茂生剪彩。《陕西日报》报导消息并发表社论,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闻纪录片。
主渠建成后,又进行了4次续建: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改建了水西峪至黑圪塔沟段,开凿隧道934.6米,裁弯取直,甩掉了张塬一段渗漏干渠,缩短渠道10公里;1962年,打通黑圪塔沟至鼓楼河隧道1826.8米,并修筑了排洪桥等配套工程,使鼓楼河水库死库变活库;1976年扩建中干渠,从辛岳水库至李湾8.3公里,南低干渠从焦村后峪至四皓中学11.6公里;1979年下半年,从龙山崖到水西峪的堡子沟又修筑了一条隧道,使总干渠缩短了2公里。
洛惠渠建成后,每年为鼓楼河、辛岳、李村3个总蓄水量590万立方米的水库和90个总蓄水量72万立方米的池塘供水。同时在下游打机井27眼,建抽水蘸20处、流动喷灌站63处。
该工程总投资8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81万元,社队自筹169万元,总投工131.5万个。在工程进行中张永银、姚生成、张吉才等16人光荣牺牲,阎孝敏等6人因伤致残。
1993年至1994年,又由国家立项,省、地、县共同投资,在灌区兴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新修支、斗分渠道167.8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
防洪工程
民国年间,百里洛河任水漫流,蟒岭黄沙伴水压田,洪涝灾害经常出现。1956年,白洛乡杨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动群众在洛河滩筑起河堤,植树万株,办起了林场,保护农田千余亩。保安乡黑潭村、灵口乡焦村等地仿效这一做法,沿河砌筑石堤,堤外栽杨柳,堤内栽桑树,兴利除害,一举两得。七十年代末,全县开展“向洛河要地”四大治理工程,组织力量对沿洛河及其主要支流进行了统一规划,采取干砌(少数险段浆砌)石坝,坝外植树、坝内造田的方法组织沿岸群众施工,建成防洪堤坝1845处,总长210公里,保护、新造农田10万余亩。保安、眉底、白洛、尖角、柏峪寺、黄坪、灵口、庙湾等段河堤防洪工程坚固,在抗大洪、渡大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河水利开发历史悠久。《水经注·谷水注》称,西周时洛阳附近,已修有汤渠。唐代曾引伊、洛水灌溉地势较高的农田。清代洛阳县有周阳渠、五龙渠、通济渠、洛渠、伊渠、大名渠、新兴渠、永通渠、古红渠、任解元渠等。民国时,卢氏、洛宁、洛阳、偃师、嵩县、伊川6县共有灌渠49条,灌区多为数百亩,万亩以上的有大清渠、大明渠、古洛渠、协济渠、洛宜渠5处。6县共有灌溉面积19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洛河水利得到进一步开发。1949~1955年整理旧渠,开凿新渠;1956~1960年修水库、打井、开渠全面展开;1961年以后调整、巩固已有工程,走向稳步发展。1987年,包括支流伊河在内,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9座,小型一类水库73座,小型二类水库179座,总库容16.5762亿立方米。(一)伊河陆浑灌区,陆浑灌区因自陆浑水库取水得名。灌区分布在嵩县陆浑水库两岸、临汝县汝河以北、伊川县焦枝铁路以东和伊河西岸先锋、顺阳二渠以西及偃师县南万安山北麓。库区以上有伊北、伊南两渠,渠首分设在嵩县南纸房乡西伊河两岸,径引伊河水东北入陆浑水库两侧。库区以下有总干渠1条,分干渠3条,全长298公里。干渠和总干渠均为1970年修建,1974年放水,设计灌溉面积134万亩。80年代灌溉面积40万亩,最多达60万亩。(二)伊东灌区,伊东渠原建于1924年,渠长9公里,灌地6000亩。1950年和1951年扩建后,渠长22公里,灌溉面积增至1.8万亩。1959年二次改建,渠长31.5公里,设计引水11.7立方米/秒,实引水8.5立方米/秒。灌区范围为干渠以北,伊河东、南,陶化店以西,偃师县伊河南岸河谷平原地。有耕地1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70年代实灌面积8万亩。(三)洛宁县引洛灌区,分布于洛宁县境之洛河两岸,北岸原有干渠2条,1967年连二渠为一,总长38公里,重建长水渠首闸,总称洛济渠。南岸干渠1条,长41公里,称洛济南大渠。二渠分灌长水镇以下洛宁境内洛河两岸河川地,灌溉面积7万余亩。(四)宜阳引洛灌区,灌区分布在县境洛河两岸,有干渠4条,总长72.1公里,总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灌宜阳县和洛阳市龙门5乡48村地5.08万亩。(五)洛阳南郊南渠灌区,位于龙门以北、洛阳市区以南伊、洛夹河地区,有耕地面积约14.5万亩。灌渠多以洛河为源,主要有大清渠、大明渠、古洛渠和伊渠,四渠总长34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大清渠为大新渠,把古洛渠并入大明渠,统称为洛南渠。灌溉面积1950年7万亩,1964年12万亩,1980年8.5万亩。(六)中州渠灌区,959年开凿,渠长50公里,灌溉洛阳市郊、孟津、偃师8.4万亩。
② 巩义有哪些钓鱼的地方
伊洛河钓点:巩义伊洛河大桥两边和橡胶坝附近,伊洛河特大桥两边,黑石关铁路桥两边、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是钓黄河鲤鱼、大鲫鱼的好钓点。水库野钓:天坡水库、坞罗水库、岳阳湖都是好钓点。
③ 河南有什么河
1、卫河
卫河是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的南支,北邻漳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流经河南省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市,于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与漳河汇流。新乡合河镇以上,史称大沙河,以下称卫河,历史上统称卫河。
卫河全长394公里,流域面积14970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境内河长287公里,流域面积1279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淇河、安阳河、汤河等。
2、漳河
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境内,上游分清漳河、浊漳河两大支流,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始称漳河,至观台进入岳城水库,经岳城水库出山进入平原,至徐万仓与卫河汇流入卫运河,河长440公里,流域面积19927平方公里。
漳河由林州市北入河南省境,基本上属河南及河北二省的界河,至安阳县南阳城出境入河北省,河南省境内的流域面积640平方公里。
3、马颊河
马颊河。马颊河发源于濮阳县南关,南起濮阳县城南金堤闸,流经清丰县,在南乐县出境入河北省,于山东省无棣入海,河长480公里,流域面积9450平方公里。河南境内干流河长62.3公里,流域面积1150平方公里。
4、徒骇河
徒骇河,发源于山东莘县西南隅同智营,干流起自大沙河文明寨,经清丰、南乐二县东部边界闫村、大清、毕屯以下入山东境,后入渤海,河长约400公里,流域面积15084平方公里。河南境内干流河长16公里,流域面积707平方公里。
5、黄河
黄河在灵宝市进入河南省境,流经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市。孟津县白鹤乡以上是一段峡谷,其下均为平原。省内干流河长711公里,主要支流有伊洛河、沁河水系。
直接入黄河且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宏农涧、漭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河南省境建有三门峡、小浪底、西霞院、故县、陆浑、窄口、河口村7座大型水库,干流建有北金堤蓄滞洪区。
④ 为什么说淮河是害河
淮河
(一)自然地理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2度~度,北纬31度~36度,流域面积27万km2。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准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干流全长1000km。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区,一般高程200— 500m,沙颖河上游石人山高达2153m,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别山区高程在300一1774m;东北部沂蒙山区高程在200一1155m。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为100—200m,南部高程为50—100m,东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苏北平原高程为2—10m;南四湖湖西为黄泛平原,高程为30—50m。 流域内除山区、丘陵和平原外,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00公里。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与黄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长江的支流汉水流域分界;北以从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堤和从兰考到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堤与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及通扬运河、东串场河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汉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东濒黄海。
流域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6.69万平方公里,占35.8%。由于里运河以东、废黄河以南、通扬运河及东串场河以北的苏北平原,共计有22440平方公里面积,水流向东直接入海,淮河干流实际汇水面积为164560平方公里。淮河安徽段,处于淮河中游,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苏交界的洪山头止,河道长度430公里。淮河以北是黄淮冲积平原,平坦辽阔,土层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5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1/5000~1/10000比降。北部萧、濉、宿、灵、泗诸县境,分布有低山残丘,高程一般在50~100米,萧县官山最高峰408米,淮北市相山峰顶342米,宿县乾山312米,泗县屏山119米。沿淮两岸,分布着湾地、洼地和湖泊,是淮河滞洪、行洪地带。淮南主要是山丘区,西部大别山以白马尖和天堂寨最高,高程分别为1774米和1729米;大别山以东,地势显著降低,岗丘连绵,向东北延伸直抵洪泽湖以南,成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高程一般在50~100米左右,也有300米以上的丘陵,如张八岭的北将军山为399米,沿淮寿县以下有浅山分布。淮河干流比降平缓,平均为0.02‰,沿途流经峡山、荆山、浮山三处峡口,形势险要。正阳关汇纳上游干支河全部山区来水,总控制面积91620平方公里,素有"七十二道归正阳"之称,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嵩山山区等,都是淮河的主要洪水源地。干流平槽泄量:洪河口至正阳关不足1000立方米每秒,正阳关至涡河口为2500立方米每秒,涡河口以下至洪山头为3000立方米每秒。
两岸支流众多。左岸有洪河、谷河、润河、颍河、西淝河、芡河、涡河、漴潼河、濉河等,还有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和茨淮新河,一般都源远流长,具平原河道特征;右岸有史灌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窑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等,均源于江淮分水岭北侧,流程较短,具山区河道特征。沿淮多湖泊,分布在支流汇入口附近,湖面大但水不深,左岸有八里湖、焦岗湖、四方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右岸有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邮湖、沂湖、洋湖等。 皖境淮域,历史上水利发展较早,如寿县的芍陂(今安丰塘),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灌田万顷;横贯宿、灵、泗三县的通济渠,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上溯汴梁,下接运河,沟通江淮,是当时的漕运孔道,12世纪起,经历了600余年的黄河夺淮,终至湮废。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区已是水系紊乱,河沟淤阻,陂塘沟洫,大都夷平;淮河干流被淤浅,下受洪泽湖顶托,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泄不畅。域内洪涝灾害频仍,甚或旱蝗并发,赤地千里,"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是其真实写照。1949年以后,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开挖了排水沟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统。虽然治理标准尚低,洪涝灾害尚很严重,但取得的治水成绩是很大的,除害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工、农业蓬勃发展,淮北地区已形成了煤、电能源基地和粮、棉基地,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气象水文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一16℃。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达-24.1℃。蒸发量甫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1500mm,无霜期200—240天。自古以来,淮河就是中国南北方的一自然分界线。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20mm,其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流域内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二是大别山区,超过1400mm;三是下游近海区,大于1000mm。流域北部降水量最少, 低于7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为最小年雨量的3— 4倍。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一80%。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 南北向切变和冷式切变线,以前两种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
暴雨走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大体一致,台风暴雨的中心移动与台风路径有关。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低涡暴雨通常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随着南北气流交绥,切变线或锋面作南北向、东南--西北向摆动,暴雨中心也作相应移动。例如1954年7月几次大暴雨都是由低涡切变线造成的,暴雨首先出现在淮南山区,然后向西北方向 推进至洪汝河、沙颖河流域,再折向东移至淮北地区,最后在苏北地区消失。一次降水过程就遍及淮河全流域。由于暴雨移动方向接近河流方向,使得淮河流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三)河流水系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km2和8万km2,有大运河及淮沭新河贯通其间。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km,总落差200m。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km,地面落差178m,流域面积3.06万km2;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km,地面落差16m,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km2;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km,地面落差约7m,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km2。
洪泽湖以下淮河下游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以外,还有苏北灌溉总渠和向新沂河相机分洪的淮沭新河。
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南岸支流都发源于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区,源短流急,流域面积在2000—7000km2的有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北岸支流主要有洪汝河、沙颖河、西淝河、涡河、从浚河、新汴河、奎濉河,其中除洪汝河、沙颍河上游有部分山丘区以外,其余都是平原排水河道,流域面积以沙颍河最大,近4万km2,其他支流都在3000—16000km2之间。
淮河下游里运河以东,有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滨海河道,承泄里下河及滨海地区的雨水,总流域面积为2.5万km2。
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大都属苏、鲁两省,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泗河流经南四湖,汇集蒙山西部 及湖西平原各支流后,经韩庄运河、中运河、骆马湖、新沂河于灌河口 燕尾港入海。沂河、沭河自沂蒙山区平行南下,沂河流至山东省临沂 市进入中下游平原,在江苏省邳县入骆马湖,由新沂河入海。沂河在刘家道口和江风口还有“分沂入沭”和邳分洪道,分别分沂河洪水入沭河和中运河。沭河在大官庄分新、老沭河,老沭河南流至新沂县入新沂河,新沭河东流经石梁河水库,至临洪口入海。
沂沭泗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平原排水支流有东鱼河、洙赵新河、梁济运河等。该水系直接入海的河流15条,流域面积 16100km2。
(四)社会经济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5省35个地(市), 189个县(市),1997年总人口为1604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 594人/km2,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m2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流域耕地面积18326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 大豆、棉花和油菜,1997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 的17.3%。农业产值为2844亿元,人均农业产值为1812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1345元。淮河流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 工业为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l/8,是中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流域内现有火电装机容量近2000万kW。近十多年来,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郑州、 徐州、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已经崛起。
淮河流域1995年工业总产值763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542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3398元,远低于全国平均值4810元,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淮河流域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 流域东、中、西部通过;著名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蚌(埠)合(肥)铁路,以及新(沂)长(兴)铁路,宁(南京)西(安)铁路等。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 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近几年高等级公 路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日照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五)物产资源
淮河流域有1.8亿亩耕地,沿海还有近1000万亩滩涂可资开垦。流域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5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21亿 m3,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74亿m3,干旱之年还可北引黄河,南引长江 补源。境内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和,发展农业条件优 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
淮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资源最多,初步探明的煤炭储量 有700多亿t,主要集中在安徽的淮南、淮北和豫西、鲁西南、苏西北等矿区,且煤种全、煤质好、埋藏浅、分布集中,易于大规模开采。目前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l/8,一批新的大型矿井正在兴建。流域内火力 发电比较发达,大型坑口电站正在兴建。这些煤电产区,不仅为本流 域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能源,而且是长江三角 洲和华中等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苏北沿海素为我国重要盐产区, 流域内苏北、淮南、豫西等又先后发现多处大型盐矿,可供大量开采。
流域内河渠纵横,库塘众多,湖泊洼地星罗棋布,水域广阔,鱼类 资源丰富,有2000多万亩水面,100多种鱼类,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区。
淮河流域有9万km2的山丘区,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宜农宜牧,宜林宜果,还蕴藏有一定的水力资源,是发展多种经营的好地方。砂石竹木等建筑材料储量大、品种多,也是重要经济优势之一。
淮河流域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是个举足轻重、大有发展前途的地区。把这一大片国土进一步综合开发治理好,将其资源优势与经济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编辑词条
⑤ 陕西省洛河的介绍!
洛河(LuoHe) 黄河支流之一。古称雒水。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流经洛南、卢氏、洛阳,于巩县境入黄河。全长467 公里。流域面积1.8881 万平方公里。其中土石山区占45.2%。黄土丘陵区占51.3%,冲积平原占3.5%。主要支流有伊河、涧水、..河等。其中以伊河为最大,发源于栾川县境伏牛山北麓,河道长265 公里,流域面积6029 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32%。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干流自河源至卢氏鸭九河为上游,河长187.4 公里,除洛南盆地外,余多峡谷;鸭九河至偃师杨村为中游,河长214.3 公里,河谷川峡相间。有卢氏、故县、洛阳等盆地;接纳伊河后,杨村以下为下游,长35.3 公里,两岸修有堤防。流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14.5℃,无霜期182~245 天, 年降水量500~900 毫米,黑石关站多年平均径流量34.3 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830 万吨。7、8 月多暴雨,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流域内最大的洛阳盆地东西长约100 公里,南北宽达20 公里,土地肥沃, 水源充沛,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远在七八千年前即有谷物种植和畜牧业。传说周代已有水利灌溉,东汉开阳渠引洛为漕,隋建通津渠, 明修大明渠,清代继有发展。唯时建时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灌溉面积仅有2 万公顷。此后对原有渠系进行改善,并新建大中型水库14 座,小型水库200 多座,万亩以上灌区46 处。1982 年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9.2 万公顷。已建成的陆浑水库总库容11.8 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约9 万公顷;故县水库总库容12 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6.52 万公顷;两大水库都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流域内的重要城市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陇海、焦枝铁路交叉点,已成为以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流域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渑池仰韶文化(见仰韶村文化遗址)等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据记载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1 世纪)活动的中心地区。偃师二里头商代文化遗存,近年发掘的偃师尸乡沟商代古城遗址,据考证可能是商汤都城——西亳。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巩县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里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洛河 洛河
1.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源出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在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全长453千米。大致以洛宁的长水为界,上段洛河穿行在峡谷和盆地之间,多险滩急流;范里至长水一段,两岸悬崖陡壁,谷深在200米左右;出长水后,洛河脱离山区,水面渐宽,水中多沙洲。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24条。其中最著名的是涧河。
2.黄河下游北岸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渭河的下游支流。上源称头道川,发源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定边县南梁山,向东南流经吴旗县于川口附近有支流周河汇入,在甘泉县拆向南流,于黄陵附近又有支流葫芦河汇入后流向东 南到大荔县南的三河口附近注入渭河,长达660 公里。洛河又称北洛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大。下游平原地区,有灌溉工程,农业比较发达。
3.洛河流域拥有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劳的河洛儿女,在这里创造了悠久灿烂古代的文化,享誉全国的洛书出处就在洛河流域,而今,洛河流域的父老乡亲正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⑥ 离温县最近的免费钓鱼水库
距离温县最近的水库就是温县南十多公里的巩义南河渡,那边有个山庄,山庄里面钓鱼是免费的,还有就是温县距离黄河很近的,尤其是巩义的伊洛河,延绵几百公里,都是免费的,你可以去那边钓。
⑦ 洛河和哪几条河流会合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在河南偃师境内与伊河并流,亦称为伊洛河。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洛河源出陕西蓝田县东北与渭南、华县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县注入黄河。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境内河长129.8公里,河南境长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
陕西省境内直接入洛支流24条,其中百平方公里以上支流10条,主要有文峪河、石门河、石坡河、县河、东沙河等,河系呈不对称叶脉状,左侧支流长大,多常流水,右侧支流短小,多季节河。
蒿坪河,源于华县,自武家院进入洛南境内后,流经乱石坪、蒿坪至保安街西汇入洛河。境内长29公里,流域面积127.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为29.9‰,河流落差753米,常流量0.6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689万立方米,枯水流量0.41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579千瓦。上游山高、谷狭水急,下切力强,下游谷川相间。
文峪河,源于华县水仙台,流经金堆城,自石嘴入县境后,穿瓦子坪至眉底注入洛河。境内长32公里,流域面积118.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4.9‰,河流落差567米,水势湍急。多年平均径流量3430万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024千瓦。山高川平,落差较大。
麻坪河,源于华阴县肉架子沟,自栗峪乡斜岭村北部燕石沟进入洛境后流经栗峪、麻坪、孤山至石门峪口注入石门河。长38.2公里,流域面积184.1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0.9‰,多年平均径流量5081万立方米,常流量0.9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45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529千瓦。上游山高谷狭水急,下游宽谷与狭川交替。
石门河,源于黄龙山道沟,流经陈墹、石门,于石门峪口汇入麻坪河至尖角注入洛河。长43.9公里,流域面积353.1平方公里,比降16.1‰,多年平均径流量10608万立方米,常流量1.88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89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187千瓦。上游山高河狭,中游川宽地阔,下游谷窄,水势急湍。
石坡河,源于驾鹿火龙关,自西北向南流经巡检、石坡、李河,于梁头塬王村注入洛河。上游名高山河,中游称禹坪河,下游为石坡河。流程56.2公里,流域面积662平方公里,比降20.4‰,多年平均径流量18403万立方米,常流量3.27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34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9961千瓦,可开发5889千瓦,占全县可开发量15.8%。中游的纸房、罗窑、石坡、李河均建有水轮泵站和小水电站。
周湾河,(西抚河)源于驾鹿五道沟,流经驾鹿、窄口河至石坡,汇入石坡河,全长38.6公里,流域面积117.1平立公里,比降20.7‰,多年径流量3161.7万立方米,常流量0.56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4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396千瓦。
桑坪河,上游名寺耳河,下游名桑坪河,源于秦岭八套山麓,流经寺耳、桑坪至李河口汇入石坡河。流程35.1公里,流域面积18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0.7‰,多年平均径流量5033万立方米,常流量0.89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7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183千瓦。
西峪河,源于陈耳大王西峪,上游称陈耳河,中游称田门河,下游称西峪河,于河口注入洛河。长40.8公里,流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6.7‰,多年平均径流量4427万立方米,常流量0.79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24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389千瓦。
龙河,源于庙台寺沟,上游在庙台境内称补珠河,南流至浮庄口纳浮庄河,至大庄口又汇合大庄河,南流至后碥汇入洛河。下游统称为龙河。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9.9‰,每年平均径流量3264万立方米,常流量0.58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40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573千瓦,河道弯曲,地势宽坦。[3]
县河,系洛河二级支流。旧志载有3名,即“武里水”、“清池川”、“里清川”。自隋大业十一年(615),因县治由武谷川(古城)移此而得名。源于马河乡境内的埝浪,上游名叫 洗马河(即大渠川),又汇秦王川(即黄柏川)再汇小渠水,沿西南转向东北流向,经马河、谢湾、城关,于城关陶川村碾子沟口注入洛河。干流长31.4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河流落差307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00万立方米,常流量0.71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58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73.4千瓦。
西沙河,(景村沙河)亦称庙坪河。源自油泉分水岭,经景村至下墹双桥汇鹿池川河,流经茶臼山西纳鏊峪河,于薛楼入洛河。干流长35.5公里,流域面积123.5平方公里,河流落差323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087万立方米,常流量0.55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25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860千瓦。因上游花岗岩和红色沙砾层风化剥蚀严重,故下游河道细沙淤积。
中沙河,(古城沙河)源于蟒岭北侧老君峪流岭槽,北流经沙坪纳小秦峪河、高河、蒋河至页山再纳韩西沟河,于沙河口入洛河。干流长35.5公里,流域面积157.9平方公里,河流落差349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947万立方米,常流量0.68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24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604千瓦。其特点是季节性河多,久旱即涸。洪水暴发时,黄沙淤积,冲压沿岸村庄良田。建国后,创办国社合作及集体林场,植树造林,封沟打坝,治理小流域,兴修基本农田,支流建有朱沟、贾沟水库,在古城境开凿红惠渠,引水灌溉,使沿岸成为主要产粮区。
东沙河,(三要沙河)位于县境东南。其上游为姬家河,自寺坡何村以东称东沙河,沿东流经寺坡、三要折向东北,于土家嘴注入洛河。长41.2公里,流域面积355平方公里,河流落差359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47万立方米,常流量0.59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9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908千瓦。其特点是流沙淤积,泥沙混流,泄流滑坡现象严重。
姬家河,发源于古城马连滩卧牛石沟,沿东北流至寺坡何村,下游称沙河。长26.5公里,流域面积133.9平方公里,河流落差38米。多年平均径流量852万立方米,常流量0.15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10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636千瓦。
兰草河,位于县境东南,源自河南省兰草薛沟,为过境客水。向北流经王岭至兰草河口入洛河。在县境内长17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河流落差9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52万立方米,常流量0.20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10立方米/秒,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51千瓦。其特点是:上游为石灰岩地貌,山高谷深,流水湍急;下游弯道中有成片农田。
河南省境内,伊河是洛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张家村,经嵩县、伊川、洛阳市,于偃师县杨村汇入洛河,河道长265公里,流域面积6029平方公里。
【摘自网络】
⑧ 登封白沙水库上游是哪条河
登封白沙水库是颍河上的蓄水水库。
颍河,颍河属淮河的支流。
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经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在寿县正阳关(颍上县沫河口)注入淮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 全长620公里。流域范围北抵黄河南堤,西北邻黄河支流伊、洛河,西南与汉水水系的唐白河流域分界,南与洪汝河、谷河、润河地区接壤,东北与涡河、西淝河水系相邻。
⑨ 黄河河南省境内流经几个省辖市
流经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市。
省内干流专河长属711公里,主要支流有伊洛河、沁河水系,直接入黄河且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宏农涧、漭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河南省境建有三门峡、小浪底、西霞院、故县、陆浑、窄口、河口村7座大型水库,干流建有北金堤蓄滞洪区。
⑩ 巩义市坞罗河属于涧水吗
应该是属伊洛河水系。
坞罗河是坐落在巩义市坞罗水库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坞罗村砖桥附近。
处于东南的坞罗河与石关河汇合处,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以及水产养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