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环保形势

生态环保形势

发布时间: 2020-12-23 13:25:05

『壹』 生态环境研究发展趋势

18世纪以来的现代工业文明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恶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区扩展、自然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壤沙化、洪涝灾害、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及发达国家不断出现的环境公害事件,使我们生存的地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与威胁,成为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生态环境已成为新世纪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开始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并逐步在不同尺度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研究。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研究问题更加复杂化和综合化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开发资源能力的增强,生态环境系统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生态环境平衡受到破坏,人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层出不穷,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相互交织,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复杂化和综合化。因此,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应当是综合研究。只有通过综合研究才能正确理解不同时空尺度、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从而指导人类作出明智的生态决策(田永中、岳天祥,2003)。

2.生态环境研究对象时空尺度的长期化和区域化

1992年联合国《21世纪议程》发布以来,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面对复杂和综合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短时间尺度和针对局部问题或某项计划进行的生态环境研究,已经不足以解释复杂的综合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现象,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的需要(HarropDO,NixonJA,1999.FortlageCA.,1990);要求进行长期的生态环境定位研究和网络研究、演替分析和预警研究,开展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包括全球、国家范围、省级或地区级等空间层面上可持续生态系统的研究(王根绪等,2001)。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是区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沙质荒漠化、水资源、水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区域生态环境研究逐渐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3.研究手段趋于定量化和现代化

过去的生态环境研究多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生态研究从系统结构、状态、功能的研究向生态过程的研究发展,研究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和综合化,研究对象时空尺度的不断扩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基于生态系统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研究也逐渐趋于定量化。传统的统计手段已无法完成这项工作,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支撑生态研究(JocelynKaiser,2001)。科研工作者希望借助数学模型来模拟与预测生态环境系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利用现代的遥感技术和GIS技术来监测和分析生态环境现象。

4.研究目的转向生态环境系统的管理与决策

过去的生态环境研究,主要是以解释生态环境现象和规律,分析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主要目的。目前,生态环境研究越来越关注生态过程的研究,生态环境系统的价值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因此,研究目的已经开始从对生态系统的适应,转向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科学管理与决策。

上述生态环境研究的发展趋势,使现代生态环境研究逐渐进入了一种以网络式长期定位观测为基础、以定量化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研究手段、以建立区域可持续生态环境系统为目标的阶段。现代“3S”理论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正在深入和广泛地应用于不同时空尺度的生态环境研究;特别是在大尺度流域(空间尺度大于10000km2甚至整个大陆)建立数字生态监测系统和构建数字流域,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刘英敏,2006)。

生态环境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生态问题与地理因素紧密相关,通常带有很强的地理或地理分布特征。因此仅靠常规的调查、监测和资料整理,无法掌握生态环境的全面信息,难以进行系统的动态监测和科学决策。“3S”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谢跟踪,2003):

(1)遥感技术能从宏观到微观,迅速、准确、客观地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历史与现实变化,获得准确的同步数据,GPS技术可以实现空-地配准和精确定位,克服传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的范围小、现势性差、信息不足、定位精度低等缺点,获取全面、丰富的信息,实现对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动态、实时监测。

(2)GIS技术能够对生态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综合分析、趋势预测和适时发布,可以克服传统技术分析方法的不足,实现生态环境信息空间与属性信息一体化分析与综合处理,提高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的精度,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演变的模拟和预测,从而能使我们及时调整管理规划和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扼制生态环境破坏的发展。

(3)“3S”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与分析的效率高、成本低、精度高、用途广,较传统方法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优越性。

『贰』 当今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保护环境其内容主要有:
(1)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否则人类会加速灭亡!
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

『叁』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什么

1、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中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27%,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

2、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据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1989年底中国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 平方公里,全国平均每年因人为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亿吨是耕地土壤。

3、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 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平方公里,水蚀荒漠化20.5万平方公里,冰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公里,土壤盐渍化23.3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4、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程度占世界第9位。中国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有1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陆地的野生动、植物有80%以上物种在森林中生存。

(3)生态环保形势扩展阅读:

一、保护措施:

1、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实施绿色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保护长江黄河源头,严禁在江河源头采金、挖草(甘草、虫草、发菜);加强长江黄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严格实施生态脆弱区的禁采禁伐、禁渔、禁猎,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还海,封山育林、风沙区造林植草。

2、建立适合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自然遗迹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然保护区制度尽可能地保护了典型的生态,保护了动植物种质遗传资源。

截至1997年底,中国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926个,总面积76.98万k㎡,占国土面积的7.64%。其中14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人与生物圈网络,6个被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因此,进一步加强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必将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贡献。

3、正确对待自然生态资源,实行绿色经济。

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追求超额回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付出的惨重代价。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比所得回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付出,同时还得忍受数十年甚致上百年的生态灾难。为此,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无偿占有、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绿色经济模式。

承认并正视生态环境资源的资本的属性,在经济成本核算中要提取“折旧”费,要提生态资源税,还要分得相应红利——即利润中的台理分额,以保证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以及改善有充分的经济基础。

4、提倡绿色消费,节约物质资源。

绿色消费是人类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应尽快取代一味追求享乐的高消费而毫无节约的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费观。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要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种看作维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伙伴。

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永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

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肆』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万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我外婆家附近有一条小河,以前清澈见底,我的姐姐、哥哥小时候常常在小河里游泳,和他们的小伙伴们在水中嬉戏,叔叔、阿姨们也常常在这小河中洗衣服、洗菜······,而如今,小河旁建造了一个化工厂,把生产的废水排放到河里,原本那清澈见底的小河渐渐变成了黑黑的散发着怪味的小河。大人们再也不去小河洗衣服洗菜了,小伙伴们也再也不去河里嬉戏······
我多么怀念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啊!我想: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力及千秋的大事啊!如果我们在这样污染水,那我们可以用的水资源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生存的条件。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环境,不要让淡水变成污水,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 使用布袋
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 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 是随处可见塑料袋,遇到刮凤的天 气,它们就会在空中飞舞,降落在树 枝上、河流中,影响卫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 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 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 这样做合适吗?以北京为例,若人均 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约0.4克重),每 天就要扔掉4吨塑料袋,仅原料就价 值4万元。小小塑料袋的害处真够大。 我们从前也是用可以重复使用的菜篮 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的,普遍使用塑 料袋只是近几年的事。我们应该恢复 既往的优良传统。德国年轻人正以挎 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 “绿色时尚”吧。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 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泪,这种薄雾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 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 雾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汽车排放的废气,在每年5-10月份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形成 光化学烟雾,引起眼病、喉头炎和头疼,还降低了大气能见度,使车祸和 飞机坠毁事件增加。如今,汽车废气的治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数量的 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近年国内某些 大城市也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不仅如此,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 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 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8 双面使用纸张

9 节约粮食

10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费肉类要适度

12 随手关闭水龙头

13 一水多用

14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 拒绝过分包装

17 使用节约型水具

18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尽量利用太阳能

21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节能型灯具

23 简化房屋装修

24 修旧利废

25 不随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 不乱占耕地

28 不焚烧秸杆

2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 不捡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动物

35 少使用发胶

36 减卡救树

37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 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 不用圣诞树

41 不在野外烧荒

42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 不乱扔烟头

44 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 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51 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52 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53 不虐待动物

54 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果断拆除

55 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56 在房前屋后栽树

57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58 垃圾分类回收

59 旧物捐给贫困者

60 回收废电池

61 回收废金属

62 回收废塑料

63 回收废玻璃

64 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无氟冰箱

66 少用纸尿布

67 少用农药

68 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69 少用室内杀虫剂

70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74 集约使用物品

75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76 私车定时查尾气

77 使用无铅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79 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80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81 支持环保募捐

82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3 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84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85 避免旅游污染

86 参与环保宣传

87 做环保志愿者

88 认识草原危机

89 认识荒漠化

90 认识、保护森林

91 认识、保护海洋

92 爱护古树名木

93 保护文物古迹

94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5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96 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98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99 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100 认识环保标志

『伍』 生态环保形势、方针政策、常用名词概念等 基本知识

http://www.help-poverty.org.cn/helpweb2/zhengce/zhengce.htm 先要通过严格管理使企业个人不敢不遵守,然后才能实现他们的自觉意识
比如新加坡要是没有近乎苛刻的环保法律,新加坡的国民素质也不会如此之高
回答者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2.什么叫边际效率:
设一资本资产之寿命为n年,在此n年中,该资产可以生产产物,由此产物之价值中减去为取得此产物所付出之开支,则得一组年金,以Q1,Q2,……Qn。表示之。我们可称此组年金为投资之未来收益(prospective yields)。当一人购买一投资品或资本财产时,实即购买取得此组未来收益之权利。

与投资之未来收益相对立者,则为该资本资产之供给价格(suppllyprice)。所谓供给价格,并不是实际在市场上购买该资产所付之市场价格,而是适足引诱厂家增产该资产一新单位所需之价格,故资本资产之供给价格,有时被称为该资产之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从一种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与其供给价格之关系,可得该类资本之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ofcapi-tal)。说得更精确些,我之所谓资本之边际效率,乃等于一贴现率,用此贴现率将该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折为现值,则该现值恰等于该资本资产之供给价格。用同样方法,可得各类资本资产之边际效率,其中最大者,可视为一般资本(capital in general)之边际效率。

读者应注意,此处所谓资本之边际效率,乃就资本资产之预期收益及其当前供给价格来下定义的,故资本之边际效率,乃以钱投资于新产资产,所可预期取得之酬报率(rateof return),而与历史陈迹——即在该资产寿命告终以后,回顾既往,原投资成本所得之酬报率——无关。

在任何一时期中,设对某类资本之投资增加,则该类资本之边际效率,因投资之增加而减少。其故,一部分是因为当该类资本之供给增加时,其未来收益下降;一部分则因为当该类资本之产量增大时,其生产设备所受之压力加大,故其供给价格提高。短时期内之所以能达到均衡,主要是靠第二类因素,但时间愈长,则第一类因素之重要性愈大。故可为每类资本建立一表,表中列示:若欲使其边际效率降至某特定数,则在一时期中,对该类资本之投资须增加若干。以此类表格总加起来,则得一总表,总表指示二者之关系:其一为总投资量,其二为与该总投资量相应并由其建立的一般资本之边际效率。我人称此总表为投资需求表(investmentde-mand-schel ),或资本之边际效率表()。

『陆』 生态环保的缘由分析

地球生态已经被人类破坏的很严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恶劣起来,人们开始反思,并行动起来纷纷建立环境保护组织

『柒』 身边生态环境情况变化

发展循环经济,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回可持续发展。在河流源答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全市森林资源常年性管护;完成退耕还林和配套荒山造林3万亩。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8%。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89866.67公顷。
工业企业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加强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努力实现工业“增产不增污,增效不增耗”。对不能达标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对位于市区严重扰民的高污染、高载能工业企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迁移或关闭。
全面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能源建设、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农业有机物处置为主要内容的效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和垃圾处理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通过生态养殖、沼气池建设、生产有机肥料等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有效维护农村生态环境。

『捌』 面临当前的环境形势,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8)生态环保形势扩展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体现

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强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彻底扭转长期沿袭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而这种对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扬弃,意味着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文明形态的建立。


『玖』 简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式

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思想认识上的摇摆性、污染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工作进展的不平衡性、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自然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国际形势的复杂性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也面临难得的大好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党中央要求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不能放宽放松,更不能走回头路,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七场标志性战役,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这为我们推进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和根本政治保障。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党中央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抓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将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三是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党中央提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三大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稳住有效投资,加强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为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较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社会预期。四是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惠及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生态环境机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省以下环保机构垂改等改革陆续到位和生态文明建设多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将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