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态银
㈠ 微波炉的内胆纳米和纳米银有什么区别
内胆纳米银,就是涂有含微量纳米银涂料,大体相当于具备杀菌功能的搪回瓷内胆。内胆纳米是纳米涂答层,其实也是搪瓷内胆然后加纳米涂层。不锈钢内胆是现阶段微波炉内胆中最好的内胆,无论是纳米银还是有氧生态仓都是涂层内胆。因为微波炉内腔工作后温度很高,湿度大,内胆很容易被氧化。即使在好的内胆也需要我们自己去保养。所以还是那种选用高端不锈钢的内胆为好。
㈡ 微波炉不锈钢内胆好还是纳米银的好懂行的用过的人麻烦讲讲~
我也不知道,其实这样吧,那微波炉就是显微镜,小薇jing就是微波炉,微波炉就是显微镜,显微镜就是微波炉,微波炉就是显微镜,显微镜也是微波炉啊!
㈢ 涵曦私护纳米生态银凝胶效果好吗
我刚刚用 但是本人感觉非常好 因为我是敏感性皮肤 很多药物对我都会过敏 但是用纳米银抗菌凝胶感觉很好 连一点不适的症状都没有 才用了3天 感觉效果很好 现在还正在继续用
㈣ 什么是纳米银水机
纳米银水机是昆山方氏企业从国外引进这一技术,抛弃了传统用超滤膜过滤水的技术,他采用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将40纳米的纳米银植入特规炭(10吨的优质椰壳炭提取100-200公斤的特规炭)的独特工艺流程,使表面积扩张,产生强大的能量场,同时释放远红外线,从而达到净化、活化的效果。安全、环保、健康。因此,纳米银生态水机领先世界,国内唯一。
由纳米银与精致的特规碳结合成的纳米银碳粒所组成,对病菌、重金属、余氯、大肠杆菌、农药的阻隔与去除效果极佳;对水质的过滤与净化将达到还原、完美的境界;并经权威检验机构SGS的专业认证,获得专业合格保证,做到完全监控家中所有用水,目的在于不单单要解决大众饮水的问题,更要满足用水的需求,为全家增添一层防护膜来呵护家人身体内外的健康(有效过水量为400吨,按每月饮用水量4吨计算,使用寿命超过8年),过滤效果亦达99%以上。
1、净化。颠覆了传统净水概念,不用膜处理完全达到直饮的水平。有国际上最权威的SGS检测报告。
2、活化。滤材拥有一切生命赖以成长的远红外线生育光波(3um‐15um)有益身体健康。自来水通过处理后的纳米银生态水分子团在70 Hz以下(经过我国权威部门认证)。以50 Hz为底线,这个半幅宽的数值越窄,水分子团的直径就越小,水的生物活性也就越强。世界著名长寿村——我国广西巴马的水在70Hz以上;普通矿泉水105-120 Hz;自来水110-120 Hz;纯净水120-130 Hz。
3、处理水量(有效通水量)大。过滤滤材寿命超长(约一般传统滤材的20倍),效果超高,成本超低。纳米银活性炭滤芯有效过水量/400吨自来水,水质仍然高于我国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准》(GB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如按我国普通家庭生活饮用水量每月/4吨计算,一根滤芯至少可以用8年。
4、流水量大。全屋体系的生活用水,不必改变平日用水的范围与习惯,提供最优质的出水质量。1T/小时,可以直接安装在自来水进户阀门上,完全满足家庭生活用水的需求,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生活用水都是好水目的。
5、安全。不用配置电源,无安全顾虑,安装维修容易。
㈤ 不锈钢内胆跟纳米银内胆那种好些
我自家天天都在用不锈钢内胆煮饭,觉得跟用涂层的内胆差不多,因为没涂层,感觉比涂层的内胆放心很多,有时还经常用来煲汤什么的。
纳米银内胆倒没见过,也没使用过,恕我落后,虽然我是做家电的。
㈥ 微波炉的内胆5T,不锈钢,纳米银,有氧生态仓,那种内胆好
5T内胆最差,其次是纳米银,有氧生态仓是纳米银的升级版,最好的是不锈钢,因为不锈钢内胆和其它的相比,没有任何的化学涂料!其它的几种则都是铁皮涂上一层化学涂料(当然推销员会跟你说是钢板烤漆或喷涂,而且对人体无害),工艺不好或时间长了会剥落。
㈦ 纳米银和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区别
纳米银抗菌剂抄: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然后利用特殊技术,将纳米银放入载体制成溶液。
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纳米材料由于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因此,表现出特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三大效应。
区别:①一般产品中会有描述,如果有其他成分,如:复合物银、络合态银、纳米银离子。而没有明确表述是纳米银粒子的,属于银离子抗菌剂。而银离子的生产门槛很低,工艺简单。 ②纳米银粒子的直径一般是5-10
nm;而银离子直径单位为埃(更小的原子计量单位)。
③目前,国际上纳米银在光谱试验中原色是淡黄或淡红,不可能是无色。所以如果溶液的颜色是无色,那就可以基本判断是银离子溶液
㈧ 纳米银用在什么领域,哪个公司生产的纯度高
纳米银(Nano Silver)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用纳米银和精梳棉纤维制成的棉袜,具备很好的抗菌防臭的效果。
应用领域:
高端银浆(胶)
片式元件外电极用浆,厚膜集成电路用浆,太阳能电池板电极用浆,LED芯片封装用导电银胶,用做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和低聚物导电银浆,应用于印刷电子器件的导电油墨等
导电涂层
滤波器用高档图层,磁管电容器用银图层,低温烧结电糊及介电糊
医疗领域
抗菌类医药及医疗器械,抗菌塑料及橡胶制品,抗菌纺织品及服装鞋袜,抗菌涂料、陶瓷和玻璃,绿色抗菌涂料
绿色家电及家具产品
家电用防静电、杀菌涂层,除臭、抗菌薄膜等
催化材料
乙烯氧化反应催化剂,燃料电池用负载型银催化剂
新能源
热交换材料,高档电子元件电极材料
电镀工业
用于金电铸的银涂敷材料
产品特点
短期内洗涤不影响其功能;具有天然色彩,可调配颜色,应用后不影响染色、可完全替代铅系、锡系焊接、长期使用纳米银抗菌会在生物体内形成银沉积会对生物,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沉积过多甚至会有明显中毒现象、纳米银挥发到环境中也会对生态有一定影响,会杀灭环境中的有益菌体,塑料制品中的纳米银析出完之后就不再具有杀菌功能,时间一般在三个月到半年不等,长期使用会对身体有害,引起中毒症状,影响身体发育。
使用方法
直接或间接使用。
产品应用
纳米银有抗菌特点被应用到生活中,其中婴儿产品中,餐具和奶瓶中就有应用,囗盛纳米银抗菌餐具是安全材料,必尔奶瓶(必尔纳米银PES益智奶瓶、必尔银离子PES益智奶瓶、必尔PES组合益智奶瓶)都含有纳米银材料。纳米银是安全材质,被人们广泛应用。
㈨ 纳米银可以内服吗
纳米银(Nano Silver)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动物试验表明,这种纳米银抗菌微粉即使用量达到标准剂量的几千倍,受试动物也无中毒表现。同时,它对受损上皮细胞还具有促进修复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遇水抗菌效果愈发增强,更利于疾病的治疗。 专家认为,这种纳米银抗菌微粉还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纺织服饰、水果保鲜、食品卫生等领域. 应用领域:纤维(织物、成品),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生态环境,日常生活用品细节应用:棉、麻、丝、涤纶、晴纶、氨纶、粘胶纤维、蛋白纤维、成品布料、服装、床上用品、日用纺织品、玩具等、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焊接,电子浆料、水产养殖、园艺设施、土壤改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玻璃器皿、包装类纸制品、特殊行业用纸、除臭剂、医药外用抗菌凝胶、塑料制品产品特点:永久性抗菌洗涤不影响其功能;具有天然色彩,可调配颜色,应用后不影响染色、可完全替代铅系、锡系焊接、无毒害,无污染、永久性除菌,不伤害人体使用方法:直接或间接使用神奇的纳米银-----七大抗菌特点 纳米(nm)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纳米银,是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纳米技术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广谱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无任何毒性反应,对皮肤也未发现任何刺激反应,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来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纳米银杀菌具有以下特点: 1.广谱抗菌 纳米银颗粒直接进入菌体与氧代谢酶(-SH)结合,使菌体窒息而死的独特作用机制,可杀死与其接触的大多数细菌、真菌、霉菌、孢子等微生物。经国内八大权威机构研究发现:其对耐药病原菌如耐药大肠杆菌、耐药金葡萄球菌、耐药绿脓杆菌、化脓链球菌、耐药肠球菌,厌氧菌等有全面的抗菌活性;对烧烫伤及创伤表面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及其它G+、G-性致病菌都有杀菌作用;对沙眼衣原体、引起性传播性疾病的淋球菌也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一种抗生素能杀灭大约6种病原体,而纳米银可杀灭数百种致病微生物。杀灭细菌、真菌、滴虫、支/衣原体、淋球菌,杀菌作用强,对抗菌素耐药菌有同样杀灭作用! 2.强效杀菌 据研究发现,A g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纳米银颗粒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后,能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独特的杀菌机理,使得纳米银颗粒在低浓度就可迅速杀死致病菌。 3.渗透性强: 纳米银颗粒具有超强的渗透性,可迅速渗入皮下2mm杀菌,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的较深处的组织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4.修复再生: 纳米银可促进伤口愈合,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去腐生肌,抗菌消炎改善创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有效地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生成。 5.抗菌持久: 纳米银颗粒利用专利技术生产,外有一层保护膜,在人体内能逐渐释放,所以抗菌效果 6.安全无毒: 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生银,无毒;美国公共卫生局1990年《关于银毒性的调查报告》中说明:银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纳米银是局部用药,银含量少,是最安全的用药方式。经试验考察发现小鼠在口服最大耐受量925mg/kg,即相当于临床使用剂量的4625倍时,无任何毒性反应,在兔的皮肤刺激实验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刺激反应。 7.无耐药性: 纳米银属于非抗菌素杀菌剂:纳米银能杀灭各种致病微生物,比抗菌素更强,10nm大小的纳米银颗粒独特抗菌机理可迅速直接杀死细菌,使其丧失繁殖能力,因此,无法生产耐药性的下一代,能有效避免因耐药性而导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㈩ 纳米银抗菌剂会对人的身体有影响吗
2020 年初新冠病毒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被恐惧支配的消费大众竭尽所能对抗病毒,从 口罩到消毒药水再到一些闻所未闻的神奇黑科技,然而有个叫纳米银的关键词更是频繁出现 在消杀灭菌的市场中。 其实在过去的十年里,银作为杀菌剂的使用就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而且不仅仅是在 医学领域。从 2005 年左右开始,许多公司开始在各种日常用品中添加这种特殊形式的银。 这些令人惊讶的微小颗粒被放入到袜子、牙刷、洗衣机、吸尘器等等日常生活用品中。 据最新统计,超过 400 种消费产品含有这种形式的银,打开橙色软件一搜,千千万万家标榜 着纳米银技术的产品正在火热售卖,在利益的驱动下,商家们大肆鼓吹纳米银技术的灭菌能 力,然而国内消费者对它的潜在危害却一无所知。 早在 2013 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就提出要求限制把抗菌纳米银使用在服装 和其他纺织品上,后来更是直接将纳米银抗菌剂禁用了,澳大利亚也紧随其后呼吁对使用纳 米银技术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这个让多个发达国家感到恐惧的小东西究竟有多强的破坏力呢?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纳米 银的潜在危害主要有以下 6 个方面: 一、体积极小随意游动 纳米银是粉末状银单质,粒径小于 100nm,一般在 25-50nm 之间,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 0.1%。因为纳米颗粒非常小,这使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并且非常容易移动。一旦进入身体, 它们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所有组织和器官,流入血流、淋巴系统,沉积在胃和肝脏,包括大脑。 二、可轻松穿过细胞,引起变化并破坏 银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脂筏介导的内吞和不依赖能量的渗透方式进入细胞。摄入细胞的银纳米 颗粒 很快被降解成银离子,在细胞内先是以 Ag-O-的中间物存在,然后转化成 Ag-S-的形式, 可能是结合在含有 SH 的氨基酸或多肽分子上。当人血管内皮细胞、肺上皮细胞、肝上皮细 胞低剂量暴露于纳米银时, 肺上皮细胞产生明显内质网应激、继而诱导细胞凋亡。 三、超高的比表面积,有害反应更容易产生 因为纳米银粒子非常小,所以它们有很高的比表面积。这意味着,接触越多化学反应越多, 其中一些反应是有害的。 四、过敏反应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纳米银具有致敏性。摄入银或银化合物,包括胶体银,都有可能导致银中 毒,让皮肤和器官变色。2006 年,有一个 17 岁男子的案例研究,他烧伤了身体的 30%, 在用含有银纳米颗粒的创面绷带 Acticoat 治疗几天后,出现了暂时的蓝灰色。(有历史学家怀疑银正是“blue blood”这个特殊名词的起源,它被用来形容出身高贵的人,皇室成员 经常穿戴许多银首饰,贵族在吃喝时也会使用真正的银餐具。) 五、可能会提高患上癌症、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风险 在美国化学会(ACS)的 Nano 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研究报道,纳米银进入到人体后,会导 致自由基在细胞内形成,而我们要知道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在内的许多疾病诱 因正是因为细胞内自由基的过度产生,2015 年还有另一组研究小组提出纳米银似乎对特定 组织有毒性,特别是骨髓中的未成熟血细胞,极有可能构成癌症的风险。但至今尚未能确切 说明一个人在进行这些改变之前必须接触多大剂量的纳米银,我们只能以非常谨慎的态度去 对待这类产品。 六、威胁生态环境 使用涂有纳米银的洗衣机,或者清洗纳米银纺织物,都会将一些粒子排入下水道系统,汇入 河流和湖泊。这些纳米颗粒可能会被鱼类摄入,也可能沉淀在河底并伤害生活在那里的微生 物,不管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因此,在瑞典纳米银洗衣机已经禁止生产)。最让科学家担 心的是,进入环境的纳米银越多,微生物就越有可能学会如何抵抗它,更利于繁衍出超级细 菌。单单一个 50nm 的粒子就能引起整个生态圈的巨变,可想而知它能给我们的身体系统带来多 大的威胁。目前国内市面上标榜纳米银产品的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纳 米银,以及使用不同的涂层,都有可能影响改变其毒性。知道这些真实内幕后你还敢随便乱 买所谓的抗菌产品吗?至少在目前的研究不能保证消费者使用这些新技术是安全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保持理智及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产品,而不是一味地掏空钱包给自己带来更多伤 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