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湿地生态监测

湿地生态监测

发布时间: 2020-12-25 20:09:14

1. 国家规定湿地公园可以开发吗

不可以,具体可跟据以下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湿地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湿地公园保护工作。

第三条 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并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四至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具有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生物物种独特。

(二)自然景观优美和(或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

(三)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第七条 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其同属上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二)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

(三)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者承诺建立机构的文件。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以及相关权利人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材料。

(六)反映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七)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文件、申报书,以及对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意见。

第八条 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交考察报告。

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实地考察报告组织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对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国家林业局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国家林业局在拟建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进行公示。

第九条 对完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对验收不合格的,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试点资格。

第十条 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湿地名 国家湿地公园。

第十一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第十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

第十三条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参照有关规定编制。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范围的变更,须经国家林业局审批。

第十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可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实行分区管理。

湿地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仅能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宣教展示区可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合理利用区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管理服务区可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

第十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鼓励国家湿地公园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第十六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档案,并根据监测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七条 禁止擅自占用、征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占用、征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国家林业局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围)垦湿地、开矿、采石、取土、修坟以及生产性放牧等。

(二)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三)商品性采伐林木。

(四)猎捕鸟类和捡拾鸟卵等行为。

第十九条 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评估工作。对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2. 湿地自然保护区水文水质 鸟类环志 气象监测设备

近年来,随着“3S”技术(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对省级广域进行实时、高精度地快速提取地面变化信息和并进行有效的空间分析,得到准确的环境动态变化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精确的科学依据。 本文是在“四川省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项目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本次研究是在2000年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生态环境本底解译成果数据基础上,利用2004年中巴资源遥感卫星CBERS-02图像作为数据更新的资料,通过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和信息提取,建成了四川省2004年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数据库。利用GPS精确定位功能,对解译的数据进行野外验证并更新数据库。最后利用ArcGis的强大分析功能,提取出四川省2000~2004年动态数据库,对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作出初步分析。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立了2000~2004年以县、地区、省为单位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加现状数据库,2004年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数据库,2000~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数据库,并修正了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数据库; (2) 对2004年的中巴资源02卫星CCD遥感影像解译成果进行野外验证,并对与野外实际不符的少量数据进行了修改与更新; (3) 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土地的转入、转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分析表明虽然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建筑用地的急剧扩张,造成了耕地的剧烈转出,因此应注意保护耕地,注意经济和环境的协水电工程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工程项目引起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逐渐表现出来,库区原有的生态地质环境必然受到影响。库区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到库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与流域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状况、水土流失情况以及整个库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变化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二滩水电工程,将库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对反映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本论文以二滩库区雅砻江南岸为研究区,用遥感与GIS技术获取基础分析数据,为了便于对水库蓄水前后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选择1988年、1999年、2003年美国陆地资源卫星ETM+数据作为遥感解译的基本信息源。采用ERDAS、MAPGIS、PHOTOSHOP等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处理,通过解译二滩库区1988年、1999年和2003年图像上植被盖度、土地利用情况、地质灾害等变化情况,结合所收集资料,对比探讨了水电工程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二滩水电工程的建成,改善了库区水文、气象条件;植被生物量和盖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农业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水库水体也逐渐变好;地质灾害影响不大。库区生态地质环境在总体呈变好趋势。

3. 如何用matlab构建生态模型框架

构建一体化生态系统模型框架  可将其分成若干部分,如环境模型(空气中有害物物质的含量啦,湿度啦),动物,植物,还有一些非生物因素啦等等 题目要求具体数据,我理解为在第一问时并不需要代入数据,可以设其为x等未知量。具体数据如果有需要下面几问再代入。 需要数据干什么用的??? 当然是计算!!! 计算什么???  高中生物,我们都学过什么第几能量级啦能量传递效率啦,氮循环,碳循环等等。。。这都可以计算的。  模型咱不能完全自己造,要根据别人的模型来。 2.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 监测什么???  包括湿地的位置与面积、湿地的气象与大气环境、湿地生物、湿地土壤、湿地水体、湿地自然灾害及湿地分布区域的社会经济要素等 湿地的位置与面积可以通过处理卫星遥感影像获得,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测量获得,属于空间数据。  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气温、降水量、空气湿度、蒸发量、风、辐射量、CO2和CH4排放速率与通量、氮氧化物的干湿沉降等。  湿地生物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植被类型、分布与面积,群落种类组成和生活型、多度、盖度、高度、叶面积指数、建群种和优势种、湿地  景观类型面积变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湿地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湿地水禽、鱼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  种类和种群数量,湿地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与生物量,昆虫的种类与数量等。这些指标既包括空间数据,也包括属性数据。  湿地土壤监测的主要指标有土壤类型与分布、质地、容重、pH、含盐量、含水量、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等。湿地土壤分布属于空间数 据,其它土壤数据属于属性数据。  湿地水体监测的主要指标有湿地地表水位、地下水位、径流量、流速、pH、透明度、矿化度、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化学需氧量等。 这些指标都属于属性数据。  湿地自然灾害监测的主要指标有湿地地表水面积变化、洪涝频率、火灾、虫害、台风灾害等。  湿地的区域社会经济要素监测内容有放牧面积和载畜量、区域化肥施用量、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旅游人数、旅游时间、湿地科研文化等。 如何管理???  空间数据库:就是做个地图标出植被类型啦土壤类型了。 属性数据库:就是检测所得的实时数据。 3.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及预警  第一问可以得到模型,可以理解为一个函数。第二问就能测到数据了,还能管理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有什么用呢???  可以参照一个标准对其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估。。。如果说不健康或亚健康这时候就可以预警,根据不健康内容,具体说哪个种群(或其他)危险 
4.将福田保护区代入模型,然后选取一个当下福田红树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系统问题,基于构建的模型框架从健康预警的角度出  发对其生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保护、管理建议。

4. 谁知道《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的具体内容

生态监测技术方法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指标进行具体测量和判断,从而获得生态系统中某一指标的特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以反映该指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在选择生态监测具体技术方法前,要根据现有条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技术路线,确定最佳监测方案。技术路线和方案的制定大体包含以下几点:生态问题的提出,生态监测台站的选址,监测的内容、方法及设备,生态系统要素及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场地、监测频度及周期描述,数据的整理(观测数据、实验分析数据、统计数据、文字数据、图形及图象数据),建立数据库,信息或数据输出,信息的利用(编制生态监测项目报表,针对提出的生态问题建立模型、预测预报、评价和规划、政策规定)。

在确定具体的生态监测技术方法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若干国家标准或相关的操作规范,尽量采用该学科较权威或大家公认的方法。一些特殊指标可按目前生态站常用的监测方法。

生态监测具有着眼于宏观的特点,是一项宏观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工作。对于结构与功能复杂的宏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生态监测平台是宏观监测的基础,它必须以三S技术作支持,并要具备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和宇航信息处理装置。三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三项技术形成了对地球进行空间观测、空间定位及空间分析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它能反映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提供全球或大区域精确定位的高频度宏观资源与环境影像,揭示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在RS和GIS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能促进以定性描述为主到定量分析为主的过渡,实行时空的转移,在空间上由野外转入室内,在时间上从过去、现在的研究发展到在三维空间上定量预测未来。

3S技术是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方向,是其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遥感手段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3S”技术的核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传统监测手段,只能解决局部监测问题,而综合整体且准确完全的监测结果必须依赖3S技术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