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无水库
① 新西河水库在揭阳什么地方
新西河水库位于揭东县北部,新亨镇下坝北侧,主流龙车溪,原榕江北河二级支流,距揭阳市区约15公里.
② 安徽省新汤水库最新消息
你讲的可能是汤村水库,不叫新汤水库。汤村水库工程目前处于《项目建议书》待批状态。
③ 新立城水库的简介
是以向长春市供水、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也是吉林省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新立城水库拥有控制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总库容5.92亿立方米,设计供水量8880万立方米。从1958年至1999年,采用明渠供水方式、每日向下游伊通河河道供水28万m³、供应长春市南岭水厂的水源。2000年起引松入长工程向石头口门水库供水后,新立城水库通过地下管道向长春市三水厂供水20万m³/d,明渠输水洞关闸、伊通河长春段从此断流。2005年起每年春季从三水厂向伊通河支流、长春南湖的源头西河沟干流补水150万m³。2013年起向伊通河下游河道注入生态流量300万m³/a供长春市一坝三闸完成景观蓄水。
每年捕捞各种经济鱼类20万公斤,3000公顷的水源涵养人工森林为长春市构筑了一道浓密的绿色保护屏障,辽阔的水域葱郁的林海,整洁清新的自然环境及宏伟的水利工程设施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锦绣长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素享“春城明珠”之美誉,蕴藏了极大的开发潜力。
④ 重庆荣昌仁义新店村新修水库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新店村6组的 刹马路下去一点
让我助你一臂之力,你升我也升!不用谢、请叫我红领巾
⑤ 长春新立城水库的介绍~
新立城是一个镇子,位于长春南部16公里,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远近闻名的平原村镇。
新立城之所以闻名,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这里有一座很大的水库,是长春市的主要水源供应地之一;第二,这里曾经是城市的发源地,长春的城市身份是在这里设厅时才获得的。
新立城水库位于伊通河的中游,它是在两座山包之间修建了一个大坝蓄水而成,总库容近6亿立方米。水库上游有伊通河的河水滋润,两岸是青山的陪伴,其水源涵养森林为城市南部构筑了一道浓密的绿色屏障。库区幅员辽阔,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远看天水相接,有的地方还有貌似小岛的朦胧陆地。近处,平静的水面经越来越强的西风推动,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涌动,在阳光的照射尽显波光淋漓。我忽然觉得这里除了水面较小,水不够蓝外,那壮观开阔的场面甚至可以比拟是印象中的大海了。随着风浪的加大,水面上喧嚣不已,捕鱼的船只开始陆续收网靠岸。极目望去,葱郁的林海,重峦叠翠;清澈的湖水,水鸟舞翅。碧水蓝天青松绿草,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锦绣长卷。
途中一个偶然的路标,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了解长春的起源和历史,使这次出行变得十分有意义。
长春地区曾先后是古代扶余国和渤海国的属地,辽金时代是长春地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曾在农安境内设“黄龙府”,辽代古塔至今犹存。清初,长春一带是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王爷扎萨克的领地。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因东北是龙兴之地,是满族的故乡,所以在清朝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政治特区和文化特区,给予特殊保护。雍正时期,为全面禁止关内老百姓垦荒,限制蒙古、内蒙古和东北汉人之间和满族人的互相往来、互相越界,以维持东北生产和生活秩序,就在东北修一条柳条边,插柳为边,以界蒙古。清廷在东北先后修筑了柳条边的老边和新边,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长春之地划在柳条边外的封禁区内。然而,清朝的封禁政策并未能奏效。乾隆、嘉庆时期,虽屡颁禁令.历行封禁,并规定凡出入山海关须持“印票”(通行证)验证放行,但关内大批破产农民,甘冒生命危险,历尽艰辛,冲破封禁。仍然不断偷越柳条边下关东,进入东北各地垦荒,在东北地区形成大量无户籍的“流民”。伊通河两岸的长春之地首当其冲,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尽管招募汉人开垦土地,在当时是违反清朝政府禁令的,但蒙古王爷为了让这大片的游牧地能生金吐银,他和违禁的“流民”一道,冲破了历史的藩篱,掘开了这道柳条边。不断聚集到这里的“流民”,开始在柳条边外定居。至今长春还保留有不少这种烙有历史痕迹的地名,例如靠边吴、靠边王等等。 1800年7月8日,应吉林将军秀林的请求,清王朝第一次打破先例,采取了“借地设治”的办法,设立理事通判衙署。这是长春历史上第一个厅级行政机构,民间将其称为新立城。因为它当初建在了一个叫长春堡的村子边上,人们习惯地叫它“长春厅”,长春由此得名。
如今,地面上的历史遗迹所剩无几,只有一处修复的署衙门面和隐约存在的土城范围供人们凭吊。附近建起的普门寺依旧香火旺盛,每逢如来佛生日前后,善男信女早早来到庙里朝拜。路程较远的,甚至住进庙里的客房,吃起斋饭。寺庙内大型的佛像造型,夸张地向人们讲述着佛家的信仰,强调着佛家的主张
⑥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水库的名字
白龟山水库
⑦ 新修水库需要什么手续
水利局问问吧,
⑧ 乐至县大佛镇今年有没有新建新水库的计划
面积69.95公里,辖1个社区、35个行政村、365个社;总人口45000人,其中城镇人口4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