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 2020-12-27 19:25:55

A. 对哲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时候吗

大牌科来学家中至少有温伯格自和费曼明确反对哲学,二人都是美国物理学家。

自然科学全面取代自然哲学,就是科学在自然领域对哲学的“反思和批判”,这个过程漫长(相对于人类个体生命尺度)而平顺,大概大多数人都感觉不出来。

社会领域,有经济学和社会学历史上的三次大交锋可以看成是科学与哲学的初步对抗 (哲学是几乎所有社会人文学科的基础,而经济学是所有社会人文学科中公认最接近科学的),每次经济学都赢了,结果是经济学大幅度挤占了社会学的地盘,社会学被边缘化,故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

B. 为什么哲学是对科学的反思

因为,哲学是科学抄之母。
科学建立在袭,哲学所推论的大世界观图景之上,哲学一旦反生新的发现或者更迭,当前的一切科学将被证伪,或者发现其瑕疵和短见。
比如,日心说出来之后,之前的地心说一切知识彻底完蛋了。
牛顿研究出万有引力之后,开创整个工业时代。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牛顿的理论还很蹩脚,于是开发出来以后,为近现代打下基础。
现在还有一些没证的哲学猜想和逻辑模型,科学是跟不上哲学的步伐的。
比如,史蒂芬霍金的理论,比如我国学者王东岳老师的《递弱代偿衍存法则》。
所以,哲学不仅仅是对科学的反思,更是深层次的解构或者重塑科学。

C. 怎样用哲学原理反思人生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美好生活的向导,也是对于人内生的一种反思。哲学是思容维和存在的问题。哲学思维是一种以思想为对象的反思的思维,它反映的不是思想对象而是思想本身。另外,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即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做哲学活动。哲学的特征在于追求本质,不断反思。在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在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现实中,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不能照搬,即我们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有限的。哲学解决的是根本性问题,但是它没有现成答案。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构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D. 为什么说哲学具有反思的特点

哲学是研究一切存在之间抽象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点。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一切具体的应用学科都应该遵守抽象的哲学原理,但这必须以哲学原理的正确性为前提。抽象不能脱离具体而独自存在;具体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关系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把握抽象必须用具体;把握具体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关系只能用抽象。研究哲学不能脱离研究具体问题的应用学科;某一具体的应用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它与其它学科的外在关系,应该遵守抽象的哲学原理。把握抽象的哲学原理必须依赖具体的应用学科,具体的感性现象和具体的生活体验;把握具体的应用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它与其它所有学科的外在关系只能是哲学。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说话来体现出隐含深层意义的道理,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哲学本身就是用来完善自己的精神修养和帮助其它人完善思想的。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现实中,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即是说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人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把哲学低估于现代科学是不负责任的,哲学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如果将哲学简单的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则成为了一种狭隘的唯科学主义。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凡是承认物质为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称唯物主义者;凡称意识第一性,物质依赖与意识存在的,称唯心主义者。 哲学的特点: 1.哲学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哲学是通过一定的概念和范畴系统把握对象的,这是由哲学是一种反思所决定的。 3.哲学是远离物质基础的意识形态。哲学的功能: 1.哲学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功能还表现在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

E. 社会、人生热点问题的哲学反思文章(1200左右)

全球化消费主义中的当代传媒问题

在"公共性"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的今天,在思想界文化界的当代转型中,全球化消费主义日益与当代文化中世俗化的东西互渗而成为特有的文化景观。如果说,在现代社会出现了生产拜物教和消费拜物教,那么,后现代社会却出现了"传媒拜物教"。当代传媒以跨国资本的方式形成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其文化霸权话语渐渐进入国家民族的神经之中。于是,在倡导多元价值、多元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大众在多元主体之间,将个体感性差异性推到极端,甚至以个人的绝对差异性为由,割裂个人与他人的同一性, 在广告传媒和文化经纪人的操纵下日益以产品的市场需求取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对这种世界性的世俗化消费时尚,本世纪的思想家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值得关注。1
一、现代公共传媒空间中的身体资本
20世纪思想史上的思想家,大都注重对现代人的"精神"和"身体"的内在关系加以研究,因为这有可能深入到对大众媒体所产生的心理文化根源的分析。如何综合性反思身/心关系、个人/社会关系、文化/自然的关系,如何通过对"身体"视域的分析展示身体资本与当代传媒的关系,如何从身体性入手审视"自我"问题,成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切入角度。但是仅仅研究"自我"还不行,因为"自我"和"他者"之间有着非此不可的关系,只有从二者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弄清"自我"和"他者"不仅有古典哲学的自我和他者,而且有心理科学的自我和他者(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等)、还有解构的自我和他者(德里达、福柯、巴特等),甚至还有社会理论的自我和他者(布迪厄、吉登斯等),才能看到真正的问题之所在。
1.身体感与现代城市处境
在对"价值理性"的关注日渐让位于对"感性肉身"的关注中,"生命"变成了一个感性本体论的范畴。从世纪之初的尼采、狄尔泰、西美尔、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到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福柯和拉康哲学,大都将生命作为理性化本质飘散以后的意义空白的填充物,于是,现代性标明这样一个事实:感性肉体取代了理性逻各斯,肉体的解放成为"现代性运动"中的重大母题。
在西美尔(Georg Simmel)看来,现代人深深陷入一个飞速发展而不可知的世界中,处在多种文化元素交错的语境中。文化元素挤压着人,因为人不可能完全清理和吸收文化,同时人又不可能完全对抗文化,因为文化是人类发展所无法摆脱的境遇,也是人自己处身的周遭环境。在文化的现代性中,人的本质不再是一些抽象的形式原则,而是充满肉体欲望和现代感觉的"生命"。人体中的面部是内部统一最表面的尺度,同时也是在精神上获得整体美的关键。从面部最丰富的精神性表现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灵变化。人的形象是心灵和生理冲动合力所造成,那种忽略面部的精神性而只是注重肉体的表现性,将是心灵和肉体的双重衰退。面部很容易表现出柔情、胆怯、微笑、憎恨诸感情谱系,它是"观察内心世界的几何图",是心性所能臻达的最高表现域。而身体相对于面部,尤其相对于眼睛而言,则居于较次要的地位,因而面部与躯体就犹如心灵和现象、隐秘和暴露那样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但是,今天的现代或后现代艺术已经从"面容之美"表现走向了"躯体之力"的表现,从精神意象的呈现走向了欲望肉体的展示。身体成为肉体性、享受性和存在性的? っ鳎

F. 试从哲学的角度反思当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作为一种特殊的危机,犹能体现现代化的特点。生态学,原指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人如何面对自然,这是一个古已有之的问题。然而,为什么特别强调此问题与现代性的相关性?有两点体现。首先,随着现代化以来科学、技术的变革以及人类的能力的拓展,人已经不再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受动者,反而成为了主导者和决策者——这意味着人必须决定如何面对自然,甚至如何“改造”自然。如果不主动地进行规划和决策,而是继续盲目地面对自然,自然会报复人类——这就体现为“生态危机”。[ 当然,强调知识的“自反性”学者,如贝克、吉登斯会认为,恰恰是人类的主动决策,导致了“生态危机”,因此,“生态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矛盾可以通过可能性计算加以领会,但却不能通过这种方法消除。”转引自吉登斯等,《自反性现代化》,13页,商务印书馆,2001。而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的决策是基于工具理性还是超越了工具理性的,这种差异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其次,生态危机,不仅仅是人如何面对外部环境的问题,正如吉登斯所指出,“‘自然’之物与‘生活’之物完全搅在一处……在人类必须进行实践决策和道德决策之处,‘自然’便转变为行动的领域。”[ 吉登斯等,《自反性现代化》,2页。]他在分析后传统社会的特性时,强调了自然的社会化,这体现为自然从占支配性地位到成为人的决策的产物。
如此,生态危机就需要引起我们的生态意识以及生态学意识。然而,对生态危机的思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生态学-社会学-哲学”问题。如果说,其中的生态学维度标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学维度则标示着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哲学维度标示着人通过自我反思而为前两者找到一种出路。

生态危机引起了人们对生态学的关注。自19世纪下半叶至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学流派。如各种形式的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平等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这些理论形式就思想形态而言是逐渐展开的,从人类到动物、生物乃至生态。然而,大体而言,一个可靠的划分是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原因在于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区分要大于动物与生物,以及整个生态之间的区分。
这里需要有两点澄清。首先,这样的一个二分的模式并非表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完全隔岸相望;也并非意味着,在各自自身理论内部是铁板一块,齐心协力(每一个阵营内部都有极端的形式和温和的形式)。尽管我们为了研究的必要将其作为“理想形态”对待,但不可否认,不同的生态学理论,即使属于同一阵营,也有着不可小视的差异。其次,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共享着同一个理论预设,即人类应该通过自身的自我意识,以理性(慎思)的方式,积极面对大自然——不管是保护自然还是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应有所规划——尽管规划的方式和其所依据的理论不同,但人不能盲目地坐以待毙。非人类中心主义绝不是取消人的主体意识,恰恰相反,它呼吁人应该对自然负有比我们目前所承担的更重的责任。所以,以非人类中心主义分有了这一理论预设为由,认定非人类中心主义是虚假的理论形态(其本质不过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翻版),这其实是混淆了理论预设与理论内容,在同一个层次上谈论不同层次的问题。
下面简要回顾一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历史。事实上,人类中心主义是先登上历史舞台的。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发现环境遭受了破坏,而这将影响人的长远利益。于是,有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需要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生态学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早期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不能只考虑人的当前利益,而不顾及未来的利益。尽管倡导以人类的利益为本,但正因此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随后,非人类中心主义也开始觉醒。人们发现不能把焦点只集中在人身上,其他的生物同样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它们的存在也能体现为一种价值,它们也需要像人一样拥有权利。其代表人物是史怀哲和莱奥博尔德。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打破了自启蒙以来的以“人”为绝对核心的范式,开启了以“生态”为中心的理论模式,这无疑是很大的进步。
20世纪下半期,生态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不同的流派层出不穷,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也开始展开,它们各自的理论摆脱了刚建立时期的贫瘠与不充分,开始系统化和完善化。那么,它们各自的理论要点是什么呢?它们的争论又聚焦于何处呢?
大体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是:道德、权利只属于人类和人的世界;价值,即使不是只属于人,人的价值也高于其它生物的价值。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则恰好相反:道德、权利可以属于动物、生物世界;生态整体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在这个定位中,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道德、权利的归属,二是关于价值的所与。
在第一个问题上,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应该把“权利”、“平等”推广到其他生物,至少是动物身上。他们的依据是“天赋权利”。这继承和发展了西方人“天赋人权”的想法,但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驳在于,动物没有理性,而传统的权利观是和理性相关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动物有权利却不能承担义务,因此动物权利是非对称的。[ 详细的论证可以参考P.Taylor,Respect for Nature: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pp245-251。转引自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译者前言,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这个反驳至少使非人类中心主义遭到了困难。于是某些非人类中心主义者转向了第二个问题,他们尝试“从价值中推导出义务”,[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2页。]如罗尔斯顿。
在第二个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往往承认,生物也有其内在价值(不只是工具价值),但人的价值却高于生物。而非人类中心主义则强调整体的价值高于局部,即使这局部具有某种优先性。罗尔斯顿甚至提出了“系统价值”的说法,它综合了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强调价值的整体性,力图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单一叙事(storyline)。然而,问题在于,自然价值与人对自然的义务之间,是否有着必然的关联,这是值得商榷的。
总而言之,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的优先性和典范性,这体现为人拥有理性,所以,人与生物之间是巨大的断裂;而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生物的连续性,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员。两者各执一词,不分伯仲。

G. 社会人生问题的哲学反思(论文1200字左右)

人生哲学论文 (版权所有)

--从寓言”亡羊补牢”说起

What is the use of running when we are not on the right road.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我们都知道,那么上升到哲学的理论上有怎么去分析呢?

首先,强调几个条件:一.有羊圈在牢中;二.这个牢是不完美的,是破的;三.圈外有狼的存在。

我们从羊主人的角度出发来看“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羊主人明明知道羊圈破了,却不去补,而导致羊被叼走,羊主人明知故犯,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在我们当中不是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人活一世,难得糊涂,却最怕装糊涂!而装糊涂却并未见得罪大恶极,但,如果羊主人看见别人家的养圈破了却故作不知,装糊涂,这就该是罪大恶极了!这也就要上升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上。

一个人伤害自己叫作自残,伤害别人叫作犯罪。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这会中,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得留住自己的品德,不可把自我的良心丢掉,为自己也为他人,只有如此,才会快乐的生活并且把这种快乐赠予别人,与他人同享!

羊主人的行为不但伤害了自己的利益,同时对羊圈里的羊来说是不公平的。

羊本来就受“牢狱之苦”,却因为羊主人的懒惰和侥幸心理而遭断命之灾,这对任何一个生命来说公平吗?

其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何尝不是像圈中的羊一样呢?只是羊主人是我们自己而已。我们自己封闭了自己,把心灵的窗户封锁起来,心里看不到阳光,反而责怪这个世界太黑暗。一个缺少阳光滋润的人,一旦受到外界的丝毫的影响,他必然是方寸大乱,迷失方向,陷入无边的迷茫……乃至人生黯然失色。

就像羊圈中的小小的缺口一样,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缺口,却因为羊的柔弱全线崩溃,第一只羊没了,第二只羊没了……如果我们的心门依然紧锁,那么结局必然像圈中的羊一样,人的自信和忍耐力一点一点的被磨灭吞噬掉,最终走向绝望的深渊!

再从羊的角度来分析“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羊是受害者,究其原因很简单,羊处于事物链中狼的下一个营养级,会被狼吞食掉是符合生物循环的。羊始终会死,这是必然的!被养主人杀掉或者被狼杀掉,但,羊是无知的,他们不会去选择为谁牺牲,他们只是为自己基本的生命活着!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之是为自己活着,像圈中的羊一样,任人宰割。身陷困境却浑然不知,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男子汉大丈夫死要死的其所,活要活的轰轰烈烈。”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哲学观,必须要有不懈追求的理想,必须要有处人乐施爱己爱人的情操。

羊正是没有那种自我保护的意识,才一次又一次的被狼偷袭,如果羊们可以团结起来,又怎么回命丢狼口呢?

人生得上自己掌握主动权,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让别人把自己圈住,更不上别人从自己的缺陷中借机消灭自己,认得饿一生,我们要不断的丰富自我的灵魂,培养自我的情操,决不做一只没有思想的小绵羊!

那么羊是怎么看待情感的呢?

毫无疑问,羊的敌人是狼。羊们只知道伤害他们的是狼,由此在它们眼中,狼是最大的天敌,天生产生畏惧感,而对圈羊它们的养主人来说,则是救世主!我想“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中,尚未被狼叼走的羊肯定还会认定那个明知圈破而不去补的羊主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救世主!

我们也说:人生最大的失败是把朋友看成敌人或把敌人看成朋友。

我们身边有许多爱我们的人和需要我们去爱的人,只不过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发现,这样才不会让爱留下遗憾,用心去爱!

最后从狼的角度,又如何来看这则寓言呢?

无庸置疑,狼是最大的赢家。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当今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永恒的真理。

狼正是抓住狼主人的一个致命的错误,从而获得捕食的机会。同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生存,生存就会有竞争!如果狼不去走一走,害怕羊主人的猎枪或者羊主人的陷阱,那又怎么能够猎食呢?

在我们的人生征途中,同样如此,切不可循规蹈矩,要大胆的尝试新的想法,要不断创新,走自己的路,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创造去探索,这样才能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再看狼的行为,你会发现狼不止一次的来到养圈里,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叼走了养。这不是狼的错,更不是不是羊的错!这一切都要归结为两个字:贪婪。知足而常乐,如果为了追求那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失去快乐和自由,你愿意吗?所以做人做事,要学会满足!

“亡羊补牢,尤未晚矣”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当我们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同时也失去了一样东西,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弥补失去的遗憾,用心去珍惜得到的一切,那么真的是亡羊补牢,尤未晚矣。

一个通俗的寓言故事,却告诉我们许多的真理。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不断的从羊、羊主人、狼三个角色中变换,无论如何,做个你爱的自己吧!当有一天狼爱上羊的时候,我想你的人生会变得非常的和谐美好快乐!

H. 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主要有哪几种态度

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仰望星空”的产物,所以离不开“反思”。
单单强调反思、认识、苦思冥想,并不是唯物主义思想。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