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原生态调查

原生态调查

发布时间: 2020-12-27 22:47:01

㈠ 原生态这方面发展前景如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回据显示,生态环答境恶化还表现为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方面。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增加到23%,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的目标。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国土整治工作,其中生态修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矿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持续大规模投入,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15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000亿。

㈡ 如何进行心理调研研究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影响

很难调研
你发问卷
大家不会跟你说实话的
但是你调研了
就比不调研了好
不过这个很费钱
你需要有经费哦

㈢ 调查报告的格式

一、调查目的

二、 实践目的如下:

三、实践过程

四、实践感想

五、实践总结

1、多和艺人交流、多做记录

2、时时发问、积极和艺人探讨有关剪纸的技巧

3、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完成实践活动

具体是: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号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开展暑期“科技、教育、文化”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我决定在暑期走进农村、深入基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自我的实践能力并且报名参加了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于2007年暑期组织的“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赴南沟村濒危民间艺术调查采风团”,前往三门峡市陕县南沟村调查当地民间艺术——南沟剪纸的现状,力求全面了解南沟剪纸的历史、现状、生产工艺和未来发展的问题。

陕县南沟村剪纸源远流长,别具特色,构图饱满,图案多取自传统和乡土题材,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逐步萎缩,面临失传的危险。作为艺术设计院系的学生,在弘扬民族艺术,拯救、研究、发展民间工艺美术文化遗产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我们选定极具地方特色的陕县南沟村剪纸作为调查对象,来完成此次实践活动。

二、 实践目的如下:

1、本着弘扬和保护濒危民间艺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则和希望,利用自身从事艺术学习的便利条件,为濒危民间艺术的发掘、收集、整理和保护等出一份力。

2、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思考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怎样更好的保护、继承、发展民间工艺美术。

3、锻炼锻炼自身的吃苦毅力、 学习能力、团队意识,着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努力让自己的艺术修养文化内涵得到提升。

4、通过赴农村社会实践,逐渐自己作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提高。

5、通过材料搜集和实地调查,可以使更多的自己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也让更多的志同道合年轻朋友投入到保护、继承、发展、弘扬民间艺术的行列。激发的他们艺术创作兴趣和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实践过程

1、满怀期待的来到南沟村

当我换乘上开往南沟村的汽车时,心中的喜悦不时的显在言语中,大约过了20多分钟,汽车在高原的谷地里转了几个弯,突然停在一个村子路口,我知道南沟村到了,当我下车进村的时候,心里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感觉好像是到家了。我家也是农村的,但是在豫东北平原地区,相似的是那种乡村特有的东西,果园庄稼地。

南沟村位于豫西黄土高原,乡土文化浓厚,村里现有2000多口人,有300多人从事剪纸,其中200人称得上剪纸艺人,且大部分是男性,村里人称之为:“男巧巧”;南沟村的剪纸主要采用掏剪的方法,剪纸素材以花草动物为主,构图简洁、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厚重凝练,极生动地体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特征。在剪纸创作中,村民们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对生活的美好心愿倾注指间,形成了独特的南沟村剪纸艺术。

2、住在任大姐家里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村子里后,在南沟村剪纸协会会长的安排下我们被老乡们分别领走,我被安排在任苏静任大姐家,任大姐只比我们大几岁,但是她的剪纸技艺确是一流的,她家的房院是豫西特有地坑式院落,我们就被安排在地坑院的西屋里,其实是个洞房,任大姐把她的住房让给了我们,真是对我们太好了。

图2-1 任大姐家的地坑院

接下来的几天里任大姐给了我们莫大的关怀,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是非常的用心,让我非常的感动,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们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经经历我终生难忘。

图2-1 任大姐的剪纸作品

3、与南沟村剪纸协会会员座谈,访问会长任更厚

南沟村剪纸协会,于2006年3月成立,这也是河南省第一个村级剪纸协会,现有会员100多名。平时会员们都各忙各的,但一有空余时间都会到会长任更厚家集合,在一起剪纸,研讨剪纸技法。

“正月里来无有花儿采,唯有迎春开。奴有心采一枝头上戴,猛想起月季花月月开。二月里来龙抬头,王三姐梳妆上彩楼。手把楼门向下望,紫金花儿开路旁……”空闲时候会员们都会聚在一块,上至古稀老人,下至戏耍孩童,几十人团坐在一起,边剪边唱,真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沟剪纸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交谈中剪纸协会会长任更厚热情的向我们介绍到:“南沟村从事剪纸艺术的人家非常多,全村500多户人家中,有200多户从事剪纸,剪纸艺人大部分是男性。南沟村的剪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剪纸一般都是以红色剪纸或彩色剪纸为主,但南沟村的剪纸却是以黑色为正色。这种现象在一般尊崇红色,以红色代表喜庆,忌讳黑色的中国来说是不多见的。但这里是夏文化的衍生地,而夏朝时又把黑色作为国色,对黑色尊崇有嘉。南沟人也认为黑色最雄壮,庄重,而且黑色也不易掉色,保存比较持久。

图3-1南沟黑色剪纸

南沟村剪纸的构图简洁、粗犷豪放、质朴扩张、厚重凝练、内涵丰富,极生动地体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特征。特别是该村剪纸艺人发明的点染技术,即以白棉纸剪成图案后再着色,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这项技术突破了多年来只有在中国剪纸之乡河北蔚县才有点染技术的说法。因而薄松年等专家在考察了南沟村的剪纸艺术后,一致认为:南沟村的剪纸艺术具有原发性、丰富性、包容性的特点。“豫西剪纸是与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密切相关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艺术,确实是一个民间

图3-2 南沟三染色剪纸

文化遗产的宝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美术史专家中国民间剪纸权威薄松年在三门峡市考察后,对豫西民间的剪纸艺术做出了如此评价。我们采风的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的剪纸艺术,就是被薄教授所称道的民间文化遗产宝库最典型的组成部分。

同时,任会长也希望与我们河南科技大学合作,让南沟村成为我们学院学生的社会沟村的影响力。

4、我们也动手剪纸了

在和村子的剪纸艺人们亲切交谈过之后,我们有了强烈的动手剪纸的愿望,经过一个晚上的准备,第二天一早我们聚集在一起开始学剪纸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显得很笨拙,老是把纸给剪破了,连最简单的双喜都剪不好,但是艺人们没有嫌弃我们,我们也没有放弃,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寻找原因,并加以改进,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能剪出可以看的作品,艺人们还快我们学的快呢。

图4-1 我的第一张剪纸作品 图4-2 我的第一张三色染纸作品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剪纸工艺大概有了些了解,从它的折纸、构图、剪裁等步骤也稍有了解,现在基本上可自己动手剪些小东西了。之所以我们可以进步那么快,这得益于我们的艺术功底,我们都会自己作画,也对色彩的构成有所了解,所以才会进步的比较快,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剪纸艺人们的教导有方,还有任大姐的我们另开小灶,所以我感到欣慰,这次来南沟村采风没有白来,真的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剪纸只是一个方面。

5、和任大姐谈南沟剪纸的未来

这些天来一直住在任大姐家,晚上没事的时候我们就在谈南沟剪纸的未来,和她将来的打算,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任大姐是个很精明的女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在谈到南沟剪纸的未来时,任大姐似乎对南沟剪纸的未来并不看好,她说:现在市场经济时代,这些低俗的农村剪纸真的没有什么生命力,我告诉任大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些不太景气,但这是你们宣传还不够,还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路还有很长,得一步一个台阶的往前走,是急不来的,在交谈中我知道任大姐还是对南沟剪纸的明天充满希望的,我也衷心的希望南沟剪纸能够早日走出大山,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5、话别会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几天的相处让我们彼此都产生了感情,一时要分别时大家心里都很难过,可是我们都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有自己的路要走,因此分别是个永恒的话题,“桃花潭水深钱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每当话别时内心也是总与古人一个样,有话万千却说不出口,只好拧成一股汪汪泪泉,话别会上大家说了很多很多,那场景每个人都会终生难忘。

四、实践感想

通过对南沟剪纸近距离的实地调查和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我国悠久的民间艺术的深厚底蕴。在领略精美艺术品的同时,我们又明白的感触到了南沟剪纸目前所处的尴尬地位:发展空间的狭小、传统工艺与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与时代发展的不合拍……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使得这一度辉煌的民间艺术正逐步走向濒危的边缘。如何把这民族的、民间的艺术形式保留下来,并让其发展壮大起来,确实是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值得欣慰的是,南沟村和当地政府正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积极弘扬和发展这一民族的、民间的艺术。如何发掘、保护、发展这一民族艺术的瑰宝,已经被纳入地方建设范畴。作为艺术院系的学生,我们应该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保护它、宣传它和发扬它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五、实践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实践安排却是十分紧,每天早上8点30开始,大家都在会长家里集合,开始剪纸,中午稍微休息一会,下午接着剪纸和探讨剪纸技法,直到傍晚才结束工作,整理自己的作品拍照回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以谦虚、好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剪纸中去,使得我们都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为了能圆满完成这次实践活动,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多和艺人交流、多做记录

在来南沟村之前,我就有做记录的想法,并且给自己准备了实习记录本。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对剪纸的每个制作工艺都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并在交流中做了笔录,同时也用数码相机拍了照片,这将为我的实践成果展示提供丰富的资料。

2、时时发问、积极和艺人探讨有关剪纸的技巧

在这次活动中,我做了一次对南沟剪纸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全面了解和探索,因此,和老艺人交谈是必不可少,从中我听到了老艺人门的心声,也可以看出了南沟人对南沟剪纸未来的希望。在这个方面,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壮大个事例,给南沟剪纸提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3、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完成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住在老乡家里,有些来自城里同学一时间很难适应农村的生活,感到种种的不适应,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却没有谁说自己受不住了,要中途回去,每个人都坚持到了最后,而且在这些天里大家都互帮互助,一起来完成该做的工作。

实践结束以后,每个同学都表态要把自己所搜集的图片、音像资料整理出来,撰写出一份合格的调查报告,并设计制作出关于南沟剪纸的展版在校园里面展示,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南沟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我们将志愿担负起保护它、宣传它、发展它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也证明了,我们在这几天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他们对南沟剪纸的热爱,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最后,感谢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他们给了“赴陕县南沟村濒危民间艺术调查团”莫大的支持,同时也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指导的南沟村的艺人们表示忠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㈣ 原生流动构造的辨别和调查

(一)原生流动构造的辨别

目前的研究表明,许多侵入岩体还受到后期区域构造变形的叠加。由于侵入岩中的原生流动构造包含岩浆流动组构和固态流动组构(包括高温固态流动组构和低温流动组构),这样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侵入体中的塑性变形构造哪些属于固态流动组构?哪些为后期塑性变形组构?

这一问题仅靠露头或手标本的观察可能难于回答,真正的答案需要通过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并结合区域上组构特征的比较才能得出:

(1)一般情况下,如果固态流动组构在岩体边部十分发育,但向中心逐渐减弱,并过渡为岩浆组构,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固态流动组构是原生的,当然,在过渡部位,可以存在固态流动组构对岩浆流动组构的叠加,如在自形长石、角闪石定向的岩石中,显微镜下发现有少量的透镜状长石,以及内存在机械双晶、双晶弯曲等应变组构,与之伴生的是压扁拉长的石英颗粒和相应的晶内应变组构。

(2)这些固态流动组构与围岩中的塑性变形组构在特征和产状上可以是连续的、协调的,也可以切割围岩组构,如果深成岩中固态流动组构切割围岩中的塑性变形组构,也可证明是原生的。

(二)原生流动构造的调查

为了查明岩浆侵位过程和岩浆侵位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必须对侵入岩体中原生流动构造的进行系统的调查。需要查明如下内容:

(1)查明原生流动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原生流动构造的类型、发育特征、空间分布和产状)及原生叶理和线理的组合(S型组构、S>L型组构、S-L型组构、S<L型组构和L型组构)。这是分析岩浆流动方式、流动速度和判断侵入岩体形态的依据(图9-6,图9-7)。

要完成这项工作,详细的地质填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除露头尺度和显微镜下的观察外,磁化率的各向异向性的测量将对原生流动构造的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在矿物优选定向不明显的岩石中,磁组构可以反映岩浆流动组构的存在。这可以通过在野外采取定向样品,在实验室内进行磁化率的各向异向性的测量来完成。

(2)尽可能观察和记录岩浆侵位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相关现象,如包体、原生层状构造、内部成分层接触面、阻隔岩块(Stoped Blocks)、岩浆断层和褶皱,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手段查明原生流动构造与这些现象及与区域变形构造之间的相对时间顺序。

(3)使用显微构造观测技术和方法确定原生流动构造形成时的流变学状态,查明这些组构是悬浮流动形成的还是颗粒支撑流动形成的,属于岩浆流动组构还是固态流动组构(表9-1)。这一部分的工作还需要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把所保存的显微构造与不同流变状态下的变形机理联系起来。

(4)在岩体的不同位置确定组构的应变特征,包括应变椭球体的形态(长球形、三轴椭球、扁球形)、组构发育程度、组构要素的方位、与组构有关的运动学特征。尤其是对不同类型标志物(包体、长石、黑云母等)的应变特征进行测量,不同标志物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单一岩体中,可以有多种岩浆流动组构形成,根据岩浆组构的构造型式,结合应变椭球体的形态和运动学数据,可以提供岩浆在某一地点运移的方向和运动方式(图9-23)。

图9-23 根据椭球体特征并辅于运动学特征分析流动类型流程简图

(据Paterson et al.,1998)

对侵入岩中组构和包体的应变测量可以采用Rf/θ法、Fry法和平均轴率法等。

㈤ 调查常见的十种动植物各十种,观察它的形态结构和你感兴趣的话题

杜鹃 花冠阔漏斗形,5花瓣,花萼大,5深裂,叶子卵状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茎圆柱形

马褂木 花被片9 叶端常截形,两侧各具一凹裂
樱花
【形态特征】
树冠卵圆形至圆形,单叶互生,具腺状锯齿,花单生枝顶或3-6簇生呈伞形或伞房状花序,与叶同时生出或先叶后花,萼筒钟状或筒状,栽培品种多为重瓣;果红色或黑色,5-6月成熟。
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叶片三角状卵形至棱状卵形,长2~6cm,宽0.8~2.5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山桃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达10m,干皮紫褐色,有光泽,常具横向环纹,老时纸质剥落。叶狭卵状披针形,长6~10cm。锯齿细尖,稀有腺体,花淡粉红色或白色,果球形,径 3cm,肉薄而干燥。花期3~4月果期7月 。
旱柳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m胸径80cm。树冠倒卵形。大枝斜展,嫩枝有毛后脱落,淡黄色或绿色。叶披针形或条装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窄圆或楔形,无毛,下面略显白色,细锯齿,嫩叶有丝毛后脱落。雄蕊2,花丝分离,基部有长柔毛,腺体2。雌花腺体2。花期4月:果熟期4~5月 .
芦苇
形态特征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

海桐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枝叶密生,树冠聊。叶多数聚生枝顶,单叶互生,有时在枝顶呈轮生状,厚革质狭倒卵形,长5-12厘米,宽1-4厘米,全缘,顶端钝圆或内凹,基部楔形,边缘常略外反卷,有柄,表面亮绿色,新叶黄嫩。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黄绿色,芳香,花柄长0.8-1.5厘米;萼片、花瓣、雄蕊各5;子房上位,密生短柔毛。蒴果近球形,有棱角,长达1.5厘米,初为绿色,后变黄色,成熟时3瓣裂,果瓣木质;种子鲜红色,有粘液。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金银木
形态特征: 金银木为落叶性小乔木,常丛生成灌木状,株形圆满,高可达6米。小枝中空,单叶对生;叶呈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叶两面疏生柔毛。花成对腋生,二唇形花冠。花开之时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色,故得名“金银木”。浆果球形亮红色。花期5月至6月,果熟期8月至10月。
大叶黄杨
[形态特征]
大叶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略为四棱形,枝叶密生,树冠球形。单叶对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梗,花绿白色。蒴果球形,淡红色,假种皮桔红色.

紫穗槐
形态特征
紫穗槐是豆科紫穗槐属,落叶灌木。高1-4m,丛生、枝叶繁密,直伸,皮暗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凸起锈色皮孔,幼时密被柔毛;侧芽很小,常两个叠生。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25,卵形,狭椭圆形,先端圆形,全缘,叶内有透明油腺点。总状花序密集顶生或要枝端腋生,花轴密生短柔毛,萼钟形,常具油腺点,旗瓣蓝紫色,翼瓣,龙骨瓣均退化。荚果弯曲短,长7-9mm、棕褐色,密被瘤状腺点,不开裂,内含1种子,种子具光泽,千粒重10g。花果期5—10月。
桂柳
形态特征: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披针形,鳞片状,小而密生,呈浅蓝绿色。小枝下垂,纤细如丝,婀娜可爱。总状花序集生于当年枝顶,组成圆锥状复花序;花粉红色,夏秋开花,有时一年开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结实。柽柳的老枝红紫色或淡棕色。由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叶子变得很小,像鳞片一样密生于枝上,每个叶子只有1—3毫米长。在绿色的嫩枝顶部生出圆锥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红色,淡雅俏丽。柽柳的花期很长,从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断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谢了,新花又开放了。几个月内,三起三落,绵延不绝,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它“三春柳”。
鳖、泥鳅、青虾、龙虾、牛蛙、塘角鱼、河蟹的生活习性

1、甲鱼的生活习性
鳖是变形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鳖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肺大而多泡,海绵状,对水中生活十分适应。鳖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满了用于水中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随着水流从口中的吞吐,也可进行水中气体交换。所以,鳖在冬眠期潜栖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状鼻孔伸到贴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维持生命。由于鳖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较长时间潜栖水底。
在温暖地区的水系,鳖的生长期很长;在北方地区,每逢北风呼啸霜铺地、草衰苇败绿水寒的季节,鳖潜伏水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也不动。鳖平时潜栖在水底泥沙上,头颈藏在体内,双目炯炯窥视水底世界,当鱼虾等游到它的身边时,则突然伸颈袭击,一口咬住不放。在晚春、炎夏和初秋季节,波平浪暖,绿菌铺地,它们常常爬到岸边晒太阳。在风平浪静的炎夏中午前后,常浮到水面,把管状的鼻子伸到水外呼吸空气。稍有风吹草动,立即潜入水中。在温暖季节,每到气压低的阴雨天,鳖也纷纷游到水面呼吸,有时全身露出水面。尤其在阴云密布、大雨滂沱、江河涨水、惊涛拍岸时,常有几十公斤的老鳖探颈张望。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地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鳖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植都是很不利的。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赃等。 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所以在饲养时一定要大小分类,切不可不同规格的鳖混养在同一池中,以免互相残杀,造成损失。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吃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长生。
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周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降至15℃以下时,鳖就开始停食,潜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养鳖,生长缓慢,一般一年只长100克左右。为了加快鳖的生长速度,在人工养殖中常采用加温措施,打破鳖的冬眠习性,加快生长速度。
2、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营底本生活喜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沼和江河等有软泥的地方。由于生活于光线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只有靠触须来寻找食物。泥鳅可生活在溶氧极小的水或淤泥中,除进行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和肠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当水温高、气压低或密度过大、水中溶氧不足时,可跃出水面吞吸空气,行肠管呼吸。泥鳅的适宜生活水温为20-30℃。当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及天旱水浅时,往往潜入泥层度过不良环境。通常除遇到缺氧、染病和气候恶劣等原因外,几乎不到水的中、上层活动、冬季池水干涸时,钻入软泥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肤湿润,并行肠呼吸维持生命。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是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体、水丝蚓、藻类以及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植质等。幼体阶段捕食动物料,然后转为杂食性,成鳅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水温在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上升到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生长迅速。一旦超过32℃,食欲则减退。平时多在夜间摄食,生殖期间则在白天,而且雌鱼摄食明显增加。
3、青虾的生活习性
青虾生活在淡水,且能适应低盐度的水域。水质要求中性或偏碱性。青虾在水温上升时,在沿塘边、河岸浅水处活动,秋冬季向深水处移动,由于深水的溶氧、饵料生物条件的影响,青虾很少进入池塘中心的深水水域。青虾适应的潜伏深度为1-1.5米。青虾的游动能力较弱,通常是在塘底和水草丛中攀缘爬行。白天喜隐蔽,晚上出来活动觅食。越冬期间则潜伏于水底的石砾、泥穴、树枝或草丛中,清明前后出来活动。
青虾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幼体孵出后,从第一次蜕皮到第八、九次蜕皮的阶段为幼体发育期,总的时间为20-30天(即每年5月-6月),平均每1-3天蜕皮1次,每蜕一次皮,虾体即长大一次,这一阶段的食物主要是有机碎屑和单细胞藻类,特别是藻中的丝状藻,鼓藻和矽藻中的固着性藻类,其他还包括水中的无节幼体和昆虫幼虫等,或人工投喂的蛋黄和豆浆。经4-5次蜕皮的幼体,即可投喂煮熟的鱼肉或其他切碎的动物性饲料。仔虾阶段后为幼虾阶段(变态结束到性成熟前),生活习性转入底栖。每隔7-11天蜕皮1次,这一阶段为35-45天。这一阶段的食物主要是小型的水生昆虫、蠕虫、动物尸体等,也喜食人工投喂的轧碎贝类、鱼虾、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及豆饼、米糠、水草、菜叶等植物性饲料,包括鱼粉、蝗蚓、蝇蛆、小蛤等,植物性饲料则包括豆饼、豆渣等。青虾成虾特别喜食糖糟。在饲料不足时,青虾会自相残杀。
青虾贪食,生长快,适口的饲料投入后,2-3分钟即能充满全胃,但总的摄食强度取决于水温。一般3月份,当水温达14℃时即开始摄食,4-10月摄食强度最大,12月进入越冬阶段,即很少摄食,只在气温回升时少量摄食。
鳖、泥鳅、青虾、龙虾、牛蛙、塘角鱼、河蟹的生活习性

1、甲鱼的生活习性
鳖是变形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鳖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肺大而多泡,海绵状,对水中生活十分适应。鳖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满了用于水中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随着水流从口中的吞吐,也可进行水中气体交换。所以,鳖在冬眠期潜栖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状鼻孔伸到贴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维持生命。由于鳖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较长时间潜栖水底。
在温暖地区的水系,鳖的生长期很长;在北方地区,每逢北风呼啸霜铺地、草衰苇败绿水寒的季节,鳖潜伏水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也不动。鳖平时潜栖在水底泥沙上,头颈藏在体内,双目炯炯窥视水底世界,当鱼虾等游到它的身边时,则突然伸颈袭击,一口咬住不放。在晚春、炎夏和初秋季节,波平浪暖,绿菌铺地,它们常常爬到岸边晒太阳。在风平浪静的炎夏中午前后,常浮到水面,把管状的鼻子伸到水外呼吸空气。稍有风吹草动,立即潜入水中。在温暖季节,每到气压低的阴雨天,鳖也纷纷游到水面呼吸,有时全身露出水面。尤其在阴云密布、大雨滂沱、江河涨水、惊涛拍岸时,常有几十公斤的老鳖探颈张望。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地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鳖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植都是很不利的。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赃等。 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所以在饲养时一定要大小分类,切不可不同规格的鳖混养在同一池中,以免互相残杀,造成损失。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吃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长生。
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周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降至15℃以下时,鳖就开始停食,潜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养鳖,生长缓慢,一般一年只长100克左右。为了加快鳖的生长速度,在人工养殖中常采用加温措施,打破鳖的冬眠习性,加快生长速度。

2、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营底本生活喜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沼和江河等有软泥的地方。由于生活于光线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只有靠触须来寻找食物。泥鳅可生活在溶氧极小的水或淤泥中,除进行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和肠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当水温高、气压低或密度过大、水中溶氧不足时,可跃出水面吞吸空气,行肠管呼吸。泥鳅的适宜生活水温为20-30℃。当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及天旱水浅时,往往潜入泥层度过不良环境。通常除遇到缺氧、染病和气候恶劣等原因外,几乎不到水的中、上层活动、冬季池水干涸时,钻入软泥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肤湿润,并行肠呼吸维持生命。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是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体、水丝蚓、藻类以及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植质等。幼体阶段捕食动物料,然后转为杂食性,成鳅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水温在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上升到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生长迅速。一旦超过32℃,食欲则减退。平时多在夜间摄食,生殖期间则在白天,而且雌鱼摄食明显增加。

3、青虾的生活习性
青虾生活在淡水,且能适应低盐度的水域。水质要求中性或偏碱性。青虾在水温上升时,在沿塘边、河岸浅水处活动,秋冬季向深水处移动,由于深水的溶氧、饵料生物条件的影响,青虾很少进入池塘中心的深水水域。青虾适应的潜伏深度为1-1.5米。青虾的游动能力较弱,通常是在塘底和水草丛中攀缘爬行。白天喜隐蔽,晚上出来活动觅食。越冬期间则潜伏于水底的石砾、泥穴、树枝或草丛中,清明前后出来活动。
青虾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幼体孵出后,从第一次蜕皮到第八、九次蜕皮的阶段为幼体发育期,总的时间为20-30天(即每年5月-6月),平均每1-3天蜕皮1次,每蜕一次皮,虾体即长大一次,这一阶段的食物主要是有机碎屑和单细胞藻类,特别是藻中的丝状藻,鼓藻和矽藻中的固着性藻类,其他还包括水中的无节幼体和昆虫幼虫等,或人工投喂的蛋黄和豆浆。经4-5次蜕皮的幼体,即可投喂煮熟的鱼肉或其他切碎的动物性饲料。仔虾阶段后为幼虾阶段(变态结束到性成熟前),生活习性转入底栖。每隔7-11天蜕皮1次,这一阶段为35-45天。这一阶段的食物主要是小型的水生昆虫、蠕虫、动物尸体等,也喜食人工投喂的轧碎贝类、鱼虾、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及豆饼、米糠、水草、菜叶等植物性饲料,包括鱼粉、蝗蚓、蝇蛆、小蛤等,植物性饲料则包括豆饼、豆渣等。青虾成虾特别喜食糖糟。在饲料不足时,青虾会自相残杀。
青虾贪食,生长快,适口的饲料投入后,2-3分钟即能充满全胃,但总的摄食强度取决于水温。一般3月份,当水温达14℃时即开始摄食,4-10月摄食强度最大,12月进入越冬阶段,即很少摄食,只在气温回升时少量摄食。

4、龙虾的生活习性
红螯螯虾的生理适应性较强,包括耐低氧和耐高温,卵和幼体除外。栖息的水体为河流、湖泊、水库和池塘。白天潜伏在水体可陷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来觅食,喜夜晚活动,营底栖爬行生活,喜群居。交配季节所有的虾白天都显得十分活跃。试验证明,红螯螯虾能够在水温11℃的条件下生存,在水温5℃的条件下存活3周,但如长期生活在水温为9℃的条件下,会产生大量死亡。该虾在不利的生活条件下会打洞,据观察,在较软的池底泥中越冬过程中,这种虾会打洞。
红螯螯虾耐低溶氧能力较强,如水中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仍能生存,在潮湿微水状态下,亦能存活较长时间,在养殖或越冬过程中,常发现红螯螯虾出现在堤埂上。幼体和怀卵虾则不宜在低溶氧中,否则会导致幼体和卵胚的死亡。故在养殖过程中溶氧一般不应低于4毫克/升,在孵化过程中溶氧量还应高一些。
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有机碎屑、水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绿萍和苦草等。动物性食物喜食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虫卵、蛹、螺、蚌和鱼肉等。人工饲养中,适量投喂市售的配合饲料均可摄食。
红螯螯虾从稚虾生长到成虾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将发生多次蜕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刚孵出的稚虾,每次蜕壳的时间间隔较短,在1-2天蜕壳1次,随着身体的长大,蜕壳间隔的时间也就延长。在蜕壳期间,该虾最容易受敌害生物或同类侵食,是该虾引起死亡的危险期,若在此期间人为捕捉、搬动、水质差或缺氧则易于死亡。
5、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属变温动物,一生经过产卵,卵孵为蝌蚪,生活于水中,后经完全变态成为幼蛙,开始两栖生活。牛哇喜栖于沟塘边,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上,将头露出水面,遇惊扰便潜入水中。牛蛙常常是几只或几十只群居共栖,在适应环境后,一般不再迁移。每年4月-9月,牛蛙开始抱对产卵,受精卵3-4天孵化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为为幼蛙后,过着水陆两栖生活。冬季水温降到10℃以下时,牛蛙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进入冬眠。待气温回升到10℃以上,又出来觅食。
牛蛙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在自然条件下,蝌蚪的生存的 水温为2-35℃;最适于生长发育的水温为23-25℃;水温超过35℃蝌蚪便陆续死亡,温度低于15℃时、蝌蚪不摄食;水温低于9℃时便进入冬眠状态。成蛙摄食、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 0-30℃,最适温度为25-30℃。秋季水温降至18℃以下时,食欲与活动减弱;15℃以下停止摄食;9-10℃开始冬眠。当水温超过32℃时,活动和摄食明显减弱,水温超过35℃时,牛蛙陆续死亡。
牛蛙皮肤没有防止水份蒸发的保护组织,因此不能长时间离开水,在干燥的空气中或日晒过 久均能造成牛蛙死亡。皮肤的温度直接影响牛蛙的生殖、排卵,蝌蚪的生长、发育需在水中进行,因此水是牛蛙不能缺少的生态需要。牛蛙一般具畏光性,昼伏夜出,喜欢栖息在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向阳环境。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喜欢弱光,更喜欢蓝光。
牛蛙蝌蚪以有机屑及浮游动物等为食,幼蛙和成蛙以某些水生和陆生动物为食。捕食时,选择安全、僻静和饵料丰富的浅水处,或陆地上,耐心等待,当发现被捕食对象活物时,则以猛扑的方式跳跃捕捉。在离蛙较远时,则轻轻爬向目标,伺机捕捉。在饵料缺乏时,牛蛙有大吃小的现象。
6、塘角鱼的生活习性
塘角鱼也叫革胡子鲶:头部扁平,头后侧扁,鱼体光滑无鳞。体色深灰色或黑色,体两侧具有灰黑色蚀状斑块,胸腹部白色。口宽、横裂、齿利,口稍下,有触须4对,上下吻各2对。上下颌和犁骨上密生绒毛状细齿。
原产非洲尼罗河流域,喜温怕寒,适宜生长和水温为18-32℃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32℃,15℃以下摄食量很少,生长慢。当水汩降至临界7℃时则会冻死。
生活在水的下层,夜间活动敏捷,摄食旺盛。由于革胡子鲶鱼具有树枝状(又称珊瑚状)的鳃上呼吸辅助器官和皮肤呼吸功能,能够生存于一般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或浅水和污染的水域中,只要其体表保持湿润,离开水几天仍能生存。由于革胡子鲶的胸鳍外缘有一根坚硬粗壮的硬刺,能在陆地上爬行,它能越过障碍物,从一个鱼池迁移到另一个鱼池。它的四对口须颇长,且能灵活转动。
革胡子鲶是以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贪食,且一次吃饱,具有群聚争食的习性。
7、螃蟹的生活习性
自然生长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隐居。在食物丰盛、饱食时,它们为躲避敌害,常常营穴居生活。没有穴居条件时,它们便躲在石砾或草丛中隐居。河蟹通常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昼伏夜出,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时安于定居,一旦成熟,便弃穴离去。
河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蟹苗进入淡水后,一般在饵料丰足的河湾、湖泊中生活18个月左右,性腺逐渐成熟。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开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区产卵,这就是生殖洄游。交配后的雌蟹不久便可产卵,卵一串串贴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积在腹部,直到孵出幼体。这类蟹称“抱卵蟹”。河蟹一次可产数万至百万粒卵,并且能产2-3次。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经过4个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达90%左右。刚孵出的幼体很小,形状像水蚤,称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经过五次蜕皮,大约35天就长成蟹苗(大眼幼体),蟹苗再蜕一次皮,成幼蟹。刚脱壳的蟹称软壳蟹,它无力摄食和防敌,1-2天后壳才渐硬,这时才渐渐活动,脱壳后蟹体显著增大。河蟹繁殖后,身体很快便衰老、死亡。
河蟹的食性很杂,它荤素均吃,并且喜欢吃鱼、虾、螺、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早等动物性食物,也残食受伤或刚蜕壳的同类,抱卵蟹在饥饿时还取卵当食。在自然环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为主。
河蟹十分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在食物丰富时可以吃得很多,而没有食物时,几天甚至一个月不吃,也不至饿死,这是因为在饱食后,会把多余的营养贮存在肝脏中,刚脱壳的“软壳蟹”就是预先贮存的营养来维持生命的。在穴洞里越冬期间,才停止或减少摄食。
河蟹不仅贪食,而且有抢食好斗的习性。为了争抢一顿美餐,经常会互相残杀。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累死我了

㈥ 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原生环境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天然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与人类健回康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答生命所必需的组分和有毒有害组分的来源、迁移、聚集规律;研究地方病和异常生理状态分布规律与水土环境的关系;进行天然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等。

原生环境水文地质的研究是表生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医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苏联提出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的概念以来,国际上开始普遍重视这一问题,我国在近20年来也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水源水质与大骨节病的研究方面,我国自1968年以来,对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四川、甘肃等病区进行了深入的病因调查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提出了改水防病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此外,我国还开展了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氟病与龋齿等地方性疾病病区的原生环境水文地质研究工作。

㈦ 原生家庭调查中的预计困难有哪些 要做好怎么样的提前准备

人生的调查中遇到困难有哪些?要做好提前准备,我就跟他说是做一个正确的事情啊。

㈧ 地下水原生环境问题评价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水对化学元素(或组分)的迁移和富集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化学元素均以水为媒介进行迁移,在适宜的地质-地理环境中富集。元素的迁移是在各种物理化学作用下,使元素在水-岩(土)-气系统中分布达到平衡。元素的迁移具有可逆转性,包括元素从围岩、气体和生物体等转移到地下水的过程和再从地下水中转移到围岩、气体和生物体中的过程。这种转移过程是由于围岩中的地下水在赋存和运动中伴随着一系列作用,如分子扩散、渗透、吸附、离子交换、溶解和沉淀等,使地下水的成分和浓度发生变化。因为地下水元素迁移的方式、强度与存在形式受到元素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地质环境的影响,所以使得地下水水质的形成环境更加复杂化和地下水化学类型多样性。由于地下水某种元素含量高或低,导致一些地方病如克山病、克汀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大、氟骨症等发生。因此,需要对原生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包括高氟水、低碘水、富铁水、高砷水、高氡水、咸水和碱水等,查明分布范围及形成的机制(李家熙等,2000)。

高氟水:氟是生命必需的一种重要微量元素,在天然水中分布较广,其含量大于1.0mg/L者称之为高氟地下水。

低碘水:目前有关饮用水中的碘含量的标准尚无具体规定,一般认为不得小于10μg/L,最低不得小于5μg/L。通常认为水中碘含量在10~125μg/L之间为适宜饮用水源。

富铁水:地下水中铁含量超过饮用水质标准(0.3mg/L)时,水便产生浑浊,并具有铁锈味,称富铁地下水。

高砷水:饮用水质评价中以总砷(

)作为评价标准,总砷含量小于0.05mg/L,符合饮用水标准。天然水中砷以砷酸盐(

)和亚砷酸盐(

)的形式存在,而在氧化环境中

更多地转变为

。这一转变可以大大地降低砷的毒性,所以,对地下水砷含量的研究,将对饮水水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高氡水:划分氡异常水与非异常水的指标因地而异,结合我国广大地区水化学找矿资料和有关文献,提出的地下水中氡异常标准为:①潮湿地区,>110~180Bq/L;②干旱及半干旱地区,>110Bq/L;③氡在水中的含量与水点所在地区的自然底数之比为水氡异常系数,通常以水氡浓度等于或大于底数2~5倍者,为最低水氡异常系数。

咸水:“旱、涝、碱、咸”是农业区低产、多灾的根源。咸水分布区内存在的大量地下咸水,不仅加速了土壤积盐和盐渍化,而且削弱了土壤抗旱防涝的能力,是产生“旱、涝、碱、咸”灾害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咸水以矿化度(M)为划分标准,即淡水,M<1g/L;微咸水,1<M<3g/L;半咸水,3<M<5g/L;咸水,M>5g/L。

碱水:碱性水是指地下水pH值大于8.3、钠离子的摩尔浓度百分数(SSp)大于90%的重碳酸钠型水(小苏打型水)和碳酸钠型水(苏打型水)。pH值为7.8~8.3、SSp在70%~90%之间的小苏打型水称为微碱性水。

㈨ 环保调查报告怎么写

问题:你使用一次性筷子吗 ?

A经常使用

B从来不用

C很少使用

问题5:你会让你的电脑处于待机状态吗 ?

A从来不待机,不用了就关机

B没有电脑

C经常待机,觉得关机再重开很麻烦

D偶尔会待机

问题6: 电脑电视台灯等电器一旦不用你会立即拔掉插头吗 ?

A通常我会拔掉

B有时会拔掉

C几乎不,觉得没必要

问题7: 你现在用手帕吗 ?

A从来不用,觉得纸巾更方便

B想用或试过用手帕,但觉得麻烦就不用了

C一直就用手帕,虽然有点麻烦

D一直就用手帕,感觉很好

问题8: 您会自觉将垃圾分类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问题9:你经常双面使用纸张吗?

A经常

B很少

C几乎没有

问题10:你常常对水二次利用吗?

A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问题11:您认为“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关吗?

A.有关

B.无关

C不知道

问题12:按生产季节分类,您认为选购什么食品是低碳行为?

A.应季节食品

B.反季节食品

问题13:当你在生活中发现有人破坏环境时,你的态度是?

A积极制止

B观望

C无所谓

问题14:如果让你为环保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你愿意吗?

A愿意

B看情况

C不愿意

问题15:您对低碳时代的到来持有什么态度?

A支持

B反对

C不知道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村民的走访调查,我了解到时下很多村民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水平还是很低,尤其是年轻人.然而大多数老年人的低碳意识比较强,调查中的老年人都比较支持我们的调查,比如有位姓徐的老大爷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调查在听我的解释后,徐大爷似懂非懂的低了点头,说:“自己小的时候在农村住的石头房子是最低碳的了.”并唠叨起农村生活的艰苦,虽说很艰苦,可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难怪那时的环境好呢!!当我们结束调查,请徐大爷在宣传板上签字时,徐大爷表示非常支持我们的活动,他会发动家人一起节约能源,从电、水和回收三个环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当谈及到节能减排的问题时,很多村民认为随手关灯,及时调节空调温度的行为只是出于用的是自己家的电,不节约用电就会花钱,如果是办公室、学校等公共场所可能就不会考虑到这些.但是,还有一些村民没有意识到的现象,如因看完了电视和DVD,摁下遥控器并不是彻底关机,其实它还在耗电,只有将电源拔下,它才彻底不耗电(或开关);垃圾不分类丢弃,造成回收困难甚至资源浪费;年轻人赶潮流,经常添置新衣服,将过时的旧衣服丢弃,大大提高了co2的排放量……

家用卫生纸随处可见

用完电脑处于待机状态

水直接流入下水道

通过计算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93%不了解低碳生活,觉得低碳生与自己无关;高达97.6%的人出去买菜购物从来不自带购物袋;95%的村民在电脑电视台灯等电器不用是几乎不把插头,觉得没有必要;只有8%人(几乎都是老年人)一直用手帕,从来不用纸巾;91.3%的人从不将垃圾分类;27%的人会对谁二次利用89%的人认为吃与温室气体排放无关;99%的人在遇到别人破坏环境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而大多数村民对于低碳时代的到来确都表示支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村民的低碳生活意识.

用塑料袋装物品

六、解决方案

(一)针对本村居民未意识到低碳生活重要性的现象,可以做好村委会的工作,联系村委会有关人士,召集各村居民,组织进行一场主题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签名仪式.

流程如下:

1、仪式开始前给每位到场居民发低碳环保标志胸章(纸制)

低碳环保标志

2、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

3、播放低碳环保歌曲《低碳生活 绿色未来》

4、请主持人为大家宣读一篇与环保歌曲同题的演讲稿,以此来呼吁大家进行低碳生活.

演讲稿如下:

低碳生活 绿色未来

----关于呼吁低碳环保的演讲稿

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好!!

众所周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已正式开始,它倡导的理念是“低碳、绿色、环保”.那么,什么是低碳?为什么低碳生活方式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时尚生活方式呢?我们又怎样开始我们的低碳生活呢?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可能地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