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人生态度
㈠ 袁枚的苔讲述了什么处世态度
袁枚的苔讲述了什么处世态度?不抛弃不放弃的积极的态度
㈡ 《苔》清.袁枚
1.“白日”指阳光, “恰”字表达了苔的生机蓬勃,展示出旺盛生命力
2.这是一首人生励版志的小诗. 苔虽权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生活态度。
㈢ 白居易的人生态度诗句
白老爷子从刑部侍郎的位置上离休后,自号醉吟先生,离开京城在洛阳盖了一别墅。据他的《池上篇》说:“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在别墅里自然少不了美眉,其中有二个,一个善歌,名樊素;另一个善舞,名小蛮。唐人孟《本事诗》记载:“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蛮,樊素善歌,小嘴长得艳若樱桃;小蛮善舞,细腰则纤纤似柳。乐天公至爱此二美眉,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不过,白居易此时年事已高,而樊素,小蛮却正值青春年少,丰腴艳丽。不仅力不从心,而且心亦不甘。
白居易妾樊素歌,小蛮善舞。尝有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既年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枝词》以托意。 遍了白居易全集,未见此诗收录。估计是没有留存
五万多首全唐诗中白居易留存下来的诗作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朝诗人中当是首屈一指的,白居易生前也自编七十五卷《白氏长庆集》,是唐诗中一枝光耀千秋的奇芭。有很多心忧天下,反对暴政,同情弱小,为民请命而震今铄古的诗篇;也有兴咏山川,笔绘江河,描摹爱情,颂扬友谊的歌吟,其情宛转哀怨,真挚感人而传之今世。那一阙《长恨歌》唱彻云天,那一曲《琵琶行》情动天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数不尽的美篇佳句写就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
可是,谁能相信,这样为民请命,这样仗义执言,这样疾恶如仇,这样肝胆照人的白居易竟公然自炫:"我养的家妓,可是新鲜的货色。三年一到,她们老了丑了,就换一批年轻貌美的,这十年间已经换了三次了。"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追欢偶作】
这天差地别,黑白炯异的言行是出之一人之口之手。伪善还是无行?虽不能妄下判断,但无可讳言,这是白居易人格上的致命弱点,已经限制了他的天才发展,降低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一边锦衣玉食:
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
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
【寒食日寄杨东川】
一边却悲天悯人: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他一边为道德教化作怅,
作《井底引银瓶》,并自注说:"止淫奔也。"
一边又纵情声色: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长安道】
他把政治目的、社会功利放在第一位,鼓吹"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首先是"为君"而作;又一方面似乎深切地关心现实,同情贫弱。作秀作真,孰是孰非,很难说得清。 白居易做过大官,又处在唐朝极为开放的时期,享尽荣华富贵。集禅、道、酒、色、乐为一身,不是游山玩水赋诗,便是饮酒蓄姬狎妓,虽为时尚,不好苛求,但过于沉湎酒色似乎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白居易自称为快活人,有"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诗句为证。他是怎样快活的呢?他在《三月三日祓禊洛滨并序》中说:"......令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等一十五人,合宴于舟中。由斗亭,历魏堤,抵津桥,登临溯沿,自晨及暮,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尽风光之赏,极游泛之娱。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尽得于今日矣。若不记录,谓洛无人,晋公首赋一章,铿然玉振,顾谓四座继而和之,居易举酒抽毫,奉十二韵以献。"其诗云: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
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竟然当众饮酒狎妓,引来"观者如堵",万民"望之若仙"。于是我明白了,原来在忧国忧民得同时,也可以如此放荡的。
白居易这位诗贤一生贪恋美色,享尽温柔,他一辈子生平有过许多歌姬舞女,谁都数不清,仅有案可查和有记载的大约有二、三十人之多。他有一首诗《小庭亦有月》云: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菱角报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
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哦。
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白居易自己做注说:"菱、谷、红、紫,皆小臧获名。"臧获,即奴婢。诗中的菱角、谷儿、紫绡、红绡等女子均是有案可查的侍婢或家伎。这四个美眉陪他宴饮作乐,美人在抱,美酒在手,白居易安之若素,潇洒自如,艳福真的不浅。再看白居易诗中比比皆是的"雪胸"、"皓腕"等艳词香句,和"小奴捶我足,小婢捶我背";"锁开宾阁晓,梯上妓楼春。";"妓房匣镜满红埃,酒库封瓶生绿苔。";"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俯拾皆是,太多的色情风流名篇频繁出现即是明证。"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可以想象这位风流才子的江南生活那种风光旖旎的情景了。
白居易也不愧为红粉班头,当时的有名的交际花,他都想插上一杆子。成都名妓薛涛其实曾是做过丞相的元稹的外室,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也是白居易的铁哥们。白居易通过元稹认识薛涛,慕其才貌,便寄诗一首:
峨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与薛涛】
此诗颇堪玩味。仰慕之情,求爱之意亦隐隐透出。朋友"妻",岂可欺乎? 徐州名妓关盼盼"善歌舞,雅多风致",后被尚书张愔用重金买为家妓。白居易远游徐州时,张愔设盛宴款待。让盼盼为白居易歌舞,白居易赠诗赞曰:"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几年后,张去世,关念旧爱而不嫁,独居旧宅燕子楼,写《燕子楼三首》寄托自己的幽怨,这本不关白居易甚事。可白居易不仅和诗三首,还写了另一首: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感故张仆射诸伎】
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隐讳地责备她没有相随地下,有负张愔当年黄金聘美的恩惠。关盼盼得诗后说:"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从死之妾,玷清范耳。"便旬日不食而卒。 白居易从刑部侍郎的位置上离休后,自号醉吟先生,离开京城在洛阳盖了一别墅。他在《池上篇并序》中说:"罢刑部侍郎时,......洎臧获之习筦磬弦歌者指百以归。"白居易竟是这样的大手笔,获百美而归,他还说:"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在别墅里百余个美眉中有二个,一个善歌,名樊素;另一个善舞,名小蛮。唐人孟《本事诗》记载:"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蛮,樊素善歌,小嘴长得艳若樱桃;小蛮善舞,细腰则纤纤似柳。乐天公至爱此二美眉,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不过,白居易此时年事已高,而樊素,小蛮却正值青春年少,丰腴艳丽。不仅心力不济,而且意亦不甘。他写了一首《杨柳词》,用以抒发他的惆帐心情: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其实白老爷子,并不服老,还想重开第二春。
时泰岁丰无事日,功成名遂自由身。
前头更有忘忧日,向上应无快活人。
自去年来多事故,从今日去少交亲。
宜须数数谋欢会,好作开成第二春。
【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
当真宝刀未老,青春再来?
九十不衰真地仙,六旬犹健亦天怜。
今年相遇莺花月,此夜同欢歌酒筵。
四座齐声和丝竹,两家随分斗金钿。
留君到晓无他意,图向君前作少年。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川】
可惜,年华已逝,白发对红颜,力不从心,只好借酒浇愁。
白发逢秋王,丹砂见火空。
不能留姹女,争免作衰翁。
赖有杯中绿,能为面上红。
少年心不远,只在半酣中。
【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繁华成梦,红粉成灰,雄心虽在,已垂垂老矣,白老爷子徒唤奈何。
绿绮窗空分妓女,绛纱帐掩罢笙歌。
欢娱未足身先去,争奈书生薄命何。
【闻乐感邻】
据《云溪友议》记载:开成四年,白居易得风痹病,他已六十八岁,自感年老多病,因此决定卖马,放妓。可是当饲养员牵马出门时,马回首反顾而鸣,依依不忍离去。樊素闻马嘶声,惨然落泪:"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无情哉?"白居易不禁俯仰天长叹:
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
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
幸未及项籍之将死,
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
素兮素兮!
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
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白老爷子有点语无伦次,好像愈老愈是个多情种子。别柳枝诗云: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
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白老爷子恋恋不舍,也令人感动。小蛮、樊素当时假惺惺地不肯走,但后来都悄悄地弃老爷子而去。......
白居易他先后在"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的苏州、杭州做过官,对西湖情有独钟:"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他风流倜傥,持才傲物,走马挟姬,豪饮狂歌,如他写诗云: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西湖留别】
还有诗云
歌声凝贯珠,舞袖飘乱麻。相公谓四座,今日非自夸。
有奴善吹笙,有婢弹琵琶。十指纤若笋,双鬟黳如鸦。
履舄起交杂,杯盘散纷拏。归去勿拥遏,倒载逃难遮。
明日宴东武,后日游若耶。岂独相公乐,讴歌千万家。
【和新楼北园偶集】
有人说唐代那些文人骚客一玩山水,二玩青楼。白居易绝对不比那一个差。如写与妓女宴饮的
场面:
侑食乐悬动,佐欢妓席陈。
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
歌节点随袂,舞香遗在茵。
清奏凝未阕,酡颜气已春。
【郡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
他还有首长诗《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将青楼的环境、妓女的服饰、妓女的曼妙歌舞和豪华地宴会、嫖客和妓女的亲昵做爱等绘声绘色描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忆昔嬉游伴,多陪欢宴场。寓居同永乐,幽会共平康。
师子寻前曲,声儿出内坊。花深态奴宅,竹错得怜堂。
庭晚开红药,门闲荫绿杨。经过悉同巷,居处尽连墙。
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
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
选胜移银烛,邀欢举玉觞。炉烟凝麝气,酒色注鹅黄。
急管停还奏,繁弦慢更张。雪飞回舞袖,尘起绕歌梁。
旧曲翻调笑,新声打义扬。名情推阿轨,巧语许秋娘。
风暖春将暮,星回夜未央。宴余添粉黛,坐久换衣裳。
结伴归深院,分头入洞房。彩帷开翡翠,罗荐拂鸳鸯。
留宿争牵袖,贪眠各占床。绿窗笼水影,红壁背灯光。
索镜收花钿,邀人解袷裆。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
怕听钟声坐,羞明映缦藏。眉残蛾翠浅,鬟解绿云长。
聚散知无定,忧欢事不常。离筵开夕宴,别骑促晨装。
去住青门外,留连浐水傍。车行遥寄语,马驻共相望。
云雨分何处,山川共异方。野行初寂寞,店宿乍恓惶。
别后嫌宵永,愁来厌岁芳。几看花结子,频见露为霜。
岁月何超忽,音容坐渺茫。往还书断绝,来去梦游扬。
自我辞秦地,逢君客楚乡。常嗟异岐路,忽喜共舟航。
话旧堪垂泪,思乡数断肠。愁云接巫峡,泪竹近潇湘。
月落江湖阔,天高节候凉。浦深烟渺渺,沙冷月苍苍。
红叶江枫老,青芜驿路荒。野风吹蟋蟀,湖水浸菰蒋。
帝路何由见,心期不可忘。旧游千里外,往事十年强。
春昼提壶饮,秋林摘橘尝。强歌还自感,纵饮不成狂。
永夜长相忆,逢君各共伤。殷勤万里意,并写赠萧郎。
更有甚者,《唐语林》记载了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不尽蓄养了很多妓女。竞让元稹把杭州歌妓商玲玲珑携往越州,狎玩了一个多月才归还。"杭州有官妓商玲珑、谢好好者,巧与应对,善歌舞。白居易日以诗酒与之寄兴。元稹在越州闻之,厚币来邀玲珑,白遂遣去,使尽歌所唱之曲。后元稹送玲珑归,作诗寄白居易云:‘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词都是寄君诗。却向江边整回棹,月落潮平是去时。'"白居易在《与元稹书》中自诩地说:"......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截?'由是增价。"元、白二人这样交换妓女,相互狎玩,成何体统?况且这个妓女商玲珑白居易是十分宠爱的,白居易曾有诗赠予。《醉歌·示妓人商玲珑》:
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
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白居易少年显才华,中年露锋芒,晚年做京官,在离休后买别墅在洛阳享安乐。走完了中国官僚文人圆满,同时俗套的一条生活道路。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有不少所谓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文字,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更有不少纸醉金迷,狎妓饮酒,蓄姬玩乐的篇章,表现的却是另一副面孔。 法国的卢梭有些类似
㈣ 苔其二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态度要积极快乐的面对困难
㈤ 高二语文议论文:根据下面的一首诗,写一篇关于人生态度的议论文。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教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让我想起来了清朝袁枚的一首名为《苔》的小诗:“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是的,苔花是微不足道的,它太细小了,细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不要说和那至贵至丽的牡丹相比,就是连牵牛花,苦菜花这样的普通花卉相比,它似乎也是没有资格的。但是,它们的名字同样是“花”,同样拥有脚下的一寸土地,同样拥有头上的一片蓝天。
读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体会他博大、逍遥的情感的同时,我会不自主地为“朝菌、蟪蛄”们不平。其实,“不知晦朔,不知春秋”又怎么样呢?它不也是生命吗?他们不同样拥有自己的辉煌吗?正如苏轼说的:“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用变化的眼光去看世界,则天地也不过在一瞬之间;而用不变的眼光去看世界,则万物与我都是无穷尽的。你鲲鹏又怎么样呢?同样向大自然释放着自己生命的热情,同样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光彩。或许,柔弱的朝菌、蟪蛄和苔花,它们的执著和顽强,更叫人感叹,更叫人钦佩!
俄过作家契诃夫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大狗小狗都要叫,就按上帝给他的嗓门叫好了。”既然嗓门是上帝给的,又为什么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呢?同样是“花”,贵贱只是别人的看法,而对“花”本身来说,它们的生命同样是高贵的,它们开花的意义同样是伟大的。
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普通,不要总是想着出类拔萃。有一分光,就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就发一分热!妄自菲薄没有用,沉湎空想没有用;盲目乐观没有用,自暴自弃更没有用。
古语有“天道酬勤”。的确,老天是公道的。在自然世界中,“天不私覆,地不私载。”“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大千世界,只要努力,总有一块任我耕种的田地,总有一片任我飞翔的天空,总有一汪任我畅游的海水。
毕淑敏说:“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但是,“‘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传承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承诺;‘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机遇的产物;‘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却的一个;‘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我’的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谁又能说我不重要呢?
就某一个个体来说,谁都是很重要的。苔花虽如米小,但也应学牡丹开放。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因为自己某个方面比不过别人,甚至,什么都不如别人,也没有必要自惭形秽。要知道,我们的青春一样翠绿,我们的热血一样沸腾。
而且,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啊。
㈥ 从《苔》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么回事!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无名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去走进飘萍的流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象牡丹那样,开的阳光灿烂,开的芳香怡人!花朵虽香,凝聚的是众人的汗水,我不敢独享,更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
㈦ 苔表达作者什么志向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
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么回事!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无名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去走进飘萍的流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象牡丹那样,开的阳光灿烂,开的芳香怡人!花朵虽香,凝聚的是众人的汗水,我不敢独享,更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
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 花开微小似米, 但却一定要象牡丹一样尽情绽开. 因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也同样头顶广阔的天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佳境。
㈧ 苔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苔藓是高等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版群,多生于阴暗权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
《苔》
作者:袁枚(清)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8)苔人生态度扩展阅读
诗歌鉴赏: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
「苔花如米小」苔花开起来像米粒一样大。「亦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㈨ 袁牧《苔》的赏析
袁牧《苔》的赏析如下: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苔原文: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
阳光没有照到的地方,苔却生长得欣欣向荣。
苔花即使小得像米粒一般,但也自信得像牡丹花一样盛开。
(9)苔人生态度扩展阅读:
题解/《苔·袁枚》
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 花开微小似米, 但却一定要象牡丹一样尽情绽开 。
因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也同样头顶广阔的天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