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坪镇生态立镇
① 神农架林区路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神农架林区路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2017-07-19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版资或控股),注权册地址位于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花村红坪林场老林湾管理所。
神农架林区路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9021MA490MTW9T,企业法人杜德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神农架林区路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中药材、蔬菜、苗木花卉种植及销售;羊、鸡、猪、中蜂养殖及销售;农产品购销;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工艺美术品销售。(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神农架林区路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② 洋溪镇的自然资源
洋溪镇生态良好,林产品丰富,林地总面积为128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耕地面积19200亩,专其中田15225亩,土属3975亩,年产优质米3300吨,素有印江“米粮仓”之称;有被称为“水中人参”的娃娃鱼,这里民风纯正,人民热情好客,山清水秀,暑天不热、冬天不冷,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全镇年产优质烟1万担,优质有机茶1万余亩,洋溪腊肉远销铜仁,小有名气。人均纯收入2558元,财政收入170万元,洋溪镇有丰富的重晶石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全镇上下正以“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和谐靓镇、魅力洋溪”为目标而扎实地向前推进。
全镇共有茶叶加工企业十余家,其中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茶叶专业合作社、获得市级龙头企业、市级扶贫龙头企业、QS食品安全认证、2014“黔茶杯”名优茶评选特等奖等荣誉和资质。生产的“净合”牌梵净山翠峰茶远销省内外,获得一致好评。同时洋溪镇为贵州十大最美茶乡之一。
③ 湖北木鱼镇有哪些旅游景点
木鱼镇地处华中第一峰——神农顶南部山麓,平均海拔1200米,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镇内有神农顶、神农坛、天生桥、香溪源等著名旅游景点,是湖北“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和游客集散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是神农架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林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曾先后被授予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全国第一批国家卫生镇荣誉称号。
重要景点
神农坛、香溪源、老君山、神农顶、九冲河、小当阳
神农坛
神农架林区流传着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传说。远古之时,“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神农炎帝“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草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辄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通志》)。相传当时神农炎帝曾经率众登此山采尝百药,救民疾病。因这里山峦高峻,崖壁陡峭,神农也得搭架而上,神农架因此得名。又据《史记补》载:“炎帝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故清《兴山县志》称此山为“神龙山”。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使得神农架林区充满神奇奥秘。
1997年10月,在这里兴建了神农坛,以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神农坛分天、地二坛,依山而建。天坛正中耸立着炎帝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天坛之下为地坛,辟有可容数千人之众的广场。广场大圆图案,代表天;圆心处设正方形,代表地,方形图案中,五彩石分列表示木、火、土、金、水五行。
木鱼镇
地坛广场的前端,有两根高10米的如华表般的图腾柱分立两边,柱上雕塑也是牛首。图腾柱后是两幅大型浮雕,展现了神农氏一生的丰功伟绩。图腾柱和浮雕之间设有祭坛。祭坛完全按古天子祭坛的规格设置,青铜铸就的祭器九鼎八簋正中排放,香炉、香案、金钟、法鼓坛前排列,庄严肃穆。
从地坛到天坛要经过243个台阶,计分五级,自下而上,第一级为9步,称“明九”;其余四级依次为72、63、54、45步,皆是九的倍数,称“暗九”。这种“九五至尊”的设计,暗含着神农的至尊地位。
登高243级台阶,便来到了天坛神农雕像前的瞻仰台。仰望神农塑像,牛首人身,双目微闭,威武古朴,似在静静地思索宇宙。塑像不设底座,身躯拔地而起,头顶蓝天,身披彩云。神农雕像高21米,宽35米,相加为56米,象征中华56个民族欣欣向荣,子孙繁衍兴旺之意。
立于苍翠群山之间的神农祭坛,如今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瞻仰祭祖的圣地。
香溪源
长江支流香溪河发源于神农架境内,有东源龙口河、长坊河;西源木鱼河、当阳河、九冲河。此处香溪源指的是西源。一些暗河泉流聚集为一清亮碧绿的深潭,潭水然后穿林越谷泻入木鱼河,流长68.5公里,汇入兴山县西河后注入香溪。这碧绿深潭便为著名的香溪河源头。传说深潭是炎帝神农采药后的洗药池,池水尽得神农百药之精华,受天地日月之灵气,水质纯净,饮用甘甜。香溪源头周围,奇峰竞秀,雾绕云游,泉流清澈,瀑布壮观,古木参天,山花烂漫,沟谷中并有古代冰川的遗迹,是林壑幽美钟灵毓秀之地,唐朝茶圣陆羽称香溪源为“天下第十四泉”。当代著名诗人徐迟深为其景所感动,奋笔挥毫写下“香溪源”三个大字。
香溪源位于木鱼镇域内,香溪源旅游区总面积约498.29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香溪源、神农坛、老君山、天生桥、魔天岭、石人穿缝等等。
老君山
太上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历史上实有老子其人,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后来随着道教的发展,北魏时,始出现太上老君的称呼(见《魏书٠释老志》),以后太上老君便成为道教对老子的正式尊称。
传说太上老君曾在神农架为玉帝冶炼仙丹,为神农炎帝打制农具,故称此地为老君山。老君山山势雄伟,层峦叠嶂,从木鱼镇乘汽车或步行可以达到。它东起青石沟,南抵马家山,北至大红岩,西达乌龟峡,面积达6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963米。这里山泉广布,是九冲河的源头;气候寒凉,8月降霜,10月飞雪,清人有诗赞曰:“九冲河尽老君山,翠壑凌嶒几叠湾,绝顶冰霜少人迹,至今仿佛说函关”。主峰以南有一峰名“老君寨”,海拔2893.7米,原来建有老君观,相传是太上老君休息的地方,现此观已毁,仅存残垣断壁。
老君山生物资源丰富,稀有树木、珍稀药材山间随处可见。奇异动物也不少,如金丝猴、猕猴、金钱豹、野猪、黑熊、白熊、白獐、白蛇等,还有发现“野人”足迹的记载
神农架木鱼镇
,如清《兴山县志》记载:“山上有老君观,观旁有大人足迹,长一尺,广六寸。”
老君山下,海拔1800米有天生桥。一座貌似龙头的石山下,一洞洞穿,高17米,深10米,洞上方宽4米,下方宽5米,黄岩河河水穿洞流过,石山似一桥跨越黄岩河东西两岸,气势雄伟壮观,因非人工开凿,故名“天生桥”。天生桥周围,群山环抱,树木葱茏,飞瀑自峭壁倾盆而下,玉珠飞溅,潭水清澈见底,潭中奇石千姿百态。
桥东北伊家坡山,山腰海拔约1500米处也有一洞。冬天,洞中暖气融融,夏天,则寒气袭人,并有冰冻奇观。洞壁结冰形成各种晶莹图案,美不胜收。由于洞内外气温完全相反,故名“冷热洞”。
神农顶
神农架林区,一般地势在海拔千米以上,超过三千米的高峰达六座。主峰神农顶3105.5米,
神农顶
不愧“华中第一峰”的称号。这里全年降霜半年下雪,高山风光,引人入胜。与神农顶遥遥相对的大神农架山峰,海拔3053米,奇峰怪石,裸露林立,蜿蜒匍伏的香柏插石横缝。神农顶与大神农架,两峰相峙,气势磅礴,周围云翻雾卷,群山逶迤,绿浪激天,碧波万倾,十分壮观。
神农顶周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使它保存着完美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这儿有葱郁秀丽的森林世界,有多种多样的动物昆虫,这儿看得到从第三纪就已基本形成的植被类型和大批比较古老的种属,看得到随海拔的增高,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垂直分布的带谱。如在红花营,漫山遍野葱绿的草甸上,丛丛碧绿的箭竹林中,棵棵冷杉耸天傲立,虬枝婆娑,墨绿苍翠,冷杉身旁,簇簇木本杜鹃盛开,红、黄、白、紫,五彩缤纷,艳丽夺目;红花营以下,那是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的林带, 万顷碧波之间,有万紫千红装点,妩媚娇艳,美不胜收;而红花营以上海拔超过3000米,则只见裸露的岩石不见林木,连昆虫也极少光顾了,完好地保存着洪荒时代的景象。这儿的一切造就了它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区,被有关专家称之为“不可替代的世界级垄断性旅游资源”,素有“绿色宝库”、“植物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百草药园”、“频危动植物避难所”的美誉。
神农顶周围还有许多因地质奇貌形成的著名旅游景点。如神农顶西侧的风景垭,又名巴东垭,海拔2700余米。峰奇谷秀,飞苍耸翠。南坡下有深达千米的峡谷,经过干万年的风刀霜剑,从垭底至垭顶,怪石林立,如柱如笋,树木葱茏,蕴秀含幽,雾气云瀑,变幻莫测,被誉为“石林云雨”景观。其余还有野人经常出没的板壁岩、金丝猴主要活动的金猴岭、巍峨雄壮风景优美的南天门,等等。
九冲河
九冲河,发源于神农架老君山,下游经兴山县境注入香溪。它全部流长虽只有20多公里,但因海拔高差悬殊,大小瀑布多达数十处。九冲河畔风光秀丽,兼有历史文化遗存,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神农架重要的旅游景区。据传,当年绿林好汉驻守九冲河畔一寨堡内,官兵发起9次冲锋才将寨堡攻破,九冲河于是得名。明末,闯王李自成之侄李来亨曾率部至九冲河一带凭险据守,与清军进行了血战,后被迫撤进神农架深山与敌周旋,现“渡饥沟”、“青天袍”均是纪念李来亨留下的地名。
九冲河东岸有五指山,如巨掌撑天,直插云霄,气势十分壮观。大拇指上,古木参天,古藤缠绕。过了“虎口垭”石凿小径,险峰绝壁上奇松怪怕,如龙似虬。食指和中指间有一天桥,桥下万丈深渊,桥上50米便是中指尖,明朝时这最高峰巅上有一庙,名曰“凌云寺”。站在中指尖上,无名指、小指近在咫尺,脚下云烟缭绕,山深涧碧,使人心旷神怡。清代诗人高廷榜曾有诗赞曰:“五峰突兀翠相连,巨手撑开界大千。每向掌中飞日月,却从腕底走云烟。仙人凌汉常联袂,玉女拈花笑拍肩。野鹤欲招招不得,崚嶒空有碧摩天。”
九冲河西岸,与五指山遥遥相对,有一陡峭的山岭,形似刀刃,悬崖之上,古时建有天观庙,故此山称为庙岭。山崖凹处,至今仍保存着一大二小3幅摩崖石刻佛像,身着带袖天衣,袒胸露腹,端坐于莲花宝座,是神农架发现的唯一的一处摩崖石佛。
小当阳
小当阳北距木鱼镇6公里,此处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茏,奇峰异岭,耸苍滴翠,木鱼河、黄岩河在这里汇合成当阳河悠然南去。小当阳处除了建有神农祭坛外,还建有古老植物园。园内保存着很多古老的孓遗植物活株,如珙桐、银杏、香果、鹅掌楸,以及100余种珍稀中草药,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七叶一支花等等。园内还存活着许多千年古树,有的枝丫纵横,有的老态龙钟,有的纠结盘错,有的遒健昂举,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后山坡的千年铁坚杉。古杉高46米,胸围7.5米,树身遍缀苔痕,坚似青铜,叩之铮铮作响,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宛若一绿色巨塔。铁坚杉遍历宋、元、明、清,凝聚了千载风霜。古杉旧有奇闻趣录,说古人为求福免灾,曾在其基部树穴中供奉炎帝神农像,后因古杉生长旺盛,树穴合缝,金像被裹在树干中了,很是神奇。
天生桥
天生桥景区位于老君山下,是一个集奇洞、奇桥、奇瀑为一体的休闲健身、探险揽胜的生态旅游区。天生桥景区海拔1800米,总面积20平方公里。天生桥飞瀑自峭壁倾盆而下,似银河泻地,玉珠飞溅,展出万种风情;天潭地潭,清澈见底,潭中奇石千姿百态,结伴成群的鱼儿自由穿梭,令您心旷神怡。 天生桥山岩叠嶂,长满野花绿树,因遍生兰草,幽香四溢,起名为兰花山,兰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属兰科植物。据统计,神农架兰科植物60多种,包含兰草、金钗、天麻、独蒜等。其兰草按气候类型分为:亚热带、湿热带和热带兰草。由于神农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兰草多以荟兰、春兰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扑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有花香必有鸟语,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在景区周围的一些树上,挂着一些竹筒,那里便是为鸟类准备的食物。神农架是鸟类的王国,现存鸟类20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鸟、杜鹃鸟、吉祥鸟(喜鹊)、相思鸟(我哥回)、爱情鸟(梁山泊、祝英台)、啄木鸟等。啄木鸟号称“森林医生”一只啄木鸟每天可啄食害虫百余只,保护森林30多亩,神农架多年没发生过森林病虫害,啄木鸟是功不可没的。从岩石上流下的飞瀑,急奔而下,如花飞溅,如鼓似笋,交融两岸的鸟语声,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
④ 请问神农架潮水河漂流后有去红坪镇的班车吗红坪镇有去武当山方向的班车吗几点发车
旅游城市化是以旅游为主要推动力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并进而引发区域内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地域空间以及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在对湖北省神农架红坪镇的资源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可在该区域推行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红坪镇实施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具体路径。神农架林区红坪镇发展现状 2007年,是全镇上下全面谋划和开创“旅农林生态产业链”建设系统工程,着力加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平安红坪、富裕红坪、文明红坪、和谐红坪”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年共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824万元,比2006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元,比2006年净增455元;财政收入完成95万元,占下达计划的144%;固定资产投资计划505万元,完成1220万元,占计划的237.6 %;年度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预期目标。 ——“旅农林”生态产业链建设取得全新突破。成立了旅农林产业链建设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红坪镇旅农林生态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推出旅农林产品5个,分别为“红坪画廊牌”土豆、核桃、板栗、熏腊肉、蜂蜜。先后成立“红坪蔬菜协会”、“红举养蜂协会”、“官封干果协会”、“板仓养猪协会”和“神农架林区而红蔬菜产销合作社”、“温水药材产业合作社”等6个协会及合作组织。吸纳各类会员982户,覆盖全镇70%以上的农户。 ——六大经济板块建设工程启动。全年共发展蔬菜基础7000余亩、板栗基地8000余亩、核桃基地4000余亩、养蜂基地4000余箱、商品猪3120头、土鸡30000余羽、山羊2320余只,板块经济初显生机,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以红坪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市场营销大户生产的大白菜、甘蓝、土豆、萝卜、包菜等7个蔬菜品种已经省农业厅产品认定,并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每年达到7000余亩,产量达到20000吨,全部销往本省大中城市及华东各大中城市。 ——重大项目库建设及项目工作进展顺利。红河流域治理、电力扶贫、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按项目建设方案加紧施工,在建的板仓电站、湘江河电站等工程项目进展有序,项目储备工作全面启动,全镇共储备各类大中型项目37个。 ——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板仓、官封通村公路建设33.5公里,维修了红河、温水、塔坪村级公路63公里,加宽改造红花村级公路9.8公里;新建红河、红举、塔坪三个村委会办公楼,有2个村委会已经通过检查验收,完善了村务公开等工作;解决温水、红河、红举、红花四个村的人畜引水困难问题,共埋设引水管道4700米,新建维修蓄水池18口,总容量达280立方米;投入44万元解决板仓小集镇和刘家屋场生态移民小区897人居民用水问题;安排资金13万元,新建集镇下水道0.5公里;对1.5公里城镇过境公路进行罩面;争取资金改造并成功申报三星级旅游公厕1个,新增垃圾桶40余个,安放景观花盆100个,新安装路灯6盏,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认真推进“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 ——农民增收亮点频增。新增蔬菜面积2000亩,共计增收24万元,人平增收50元;新增干果收入83万元,人均增收178元;牲畜人均出栏新增0.2头,人均增收60元;新增打工人员200人,新增收入60万元,人均增收120元;新增奇石收入40万元,人均增收60元。全年人平增收共计455元。 ——经济社会安定祥和。实行资源整合,建立治安户互联互防网络,把创建“平安神农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平安镇”、“平安村”、“平安单位”和“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以加强农村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抚助政策;“四五”普法工作通过全面验收,“五五”普法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全员、全程”的大安全观,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扎实签订目标责任书;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五保供养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省级卫生文明城镇”创建工作卓有成效,“绿色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深入;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发展,“两免一补”全部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4%以上;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维稳工作得到落实。 ——机关管理严肃有序,干部培养稳步进行。逐步提高政府机关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关心和改善干群生活及工作条件,关怀退休职工生活;高度重视干部人才队伍培养,先后依照规定选派年轻干部赴武汉、仙桃、宜昌等地挂职锻炼、党校学习、业务培训;着力改善办公交通条件,更换陈旧机动车辆,提倡工作安全;尽力丰富干群文化体育生活,关心干群身体素质。%D%A
⑤ 木鱼镇的介绍
木鱼镇地处华中第一峰——神农顶南部山麓,平均海拔1200米,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镇内有神农顶、神农坛、天生桥、香溪源等著名旅游景点,是湖北“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和游客集散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是神农架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林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全镇辖8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0841人,国土总面积437平方公里。曾先后被授予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全国第一批国家卫生镇荣誉称号。1木鱼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镇域东南与兴山县接壤,西南与巴东县相邻,西与下谷乡相连,西北与红坪镇、东北与宋洛乡连接,209国道、当阳河流域纵贯全境,镇区距宜巴高速最近入口50公里,到宜昌市区2小时车程,距神农架距飞机场75公里,距自然保护区入口13公里,距林区政府所在地80公里,距兴山县60公里,距神农架国际滑雪场35公里。2001年2月,省政府批准建立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副处级),与木鱼镇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1木鱼镇特产有:有机茶、核桃、猕猴桃、板栗、香菇木耳、蜂蜜、药材。
⑥ 贵州省遵义县永乐镇是贫困地区吗
不是。
永乐镇(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永乐镇)
中国有机辣椒第一镇--永乐镇,位于遵义市东部,东邻湄潭县,南接三渡镇,西界新舟镇,北抵绥阳县。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中心城区70公里,离遵义新舟机场15公里、虾子辣椒市场35公里,全镇镇域面积222.2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276个村民组,总人口42411人。
基本概况
中国有机辣椒第一镇--永乐镇,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东部,东邻湄潭县,南接三渡镇,西界新舟镇,北抵绥阳县。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中心城区70公里,离遵义新舟机场15公里、虾子辣椒市场35公里,全镇镇域面积222.2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276个村民组,总人口42411人。
1949年为茅坡镇。1952年改置7乡。1958年合并建茅坡公社。1961年析建茅坡、永乐、官田、工农、骊龙、民群、飞云7公社。1984年改置1镇、6乡。1992年合并置永乐镇。有中小学3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茅坡,在黄泥坡下。海拔940米。因山得名。清代发展成乡场。设农贸集市。小辣椒有名。新舟-茅坡公路终点。
自然地理
永乐,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全镇海拔在739至1588米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降雨量1100毫米、日照1110小时、无霜期271天,镇内可耕地面积达10.6万亩,常用耕地面积4.9万亩,特别适合辣椒、烤烟等农作物生长,打造的“茅坡”牌有机辣椒已成为全国首家有机干辣椒。
永乐,山川秀丽,生态良好。境内山峦叠翠起伏,丘岗连绵逶迤,森林覆盖率50.6%,空气质量上乘,是遵义县东部的“天然大氧吧”,原生态的永乐水库是洗肺避暑的好地方,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永乐,资源丰富,人文俱佳。境内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以煤矿、铁矿、大理石等为主的矿产资源储藏量大;以永乐水库为代表的小型水库5座,蓄水量600余万立方米;有以茅官河、永乐水库和水巴石电站为主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还有以清朝甘肃都司陶光秀故居和清朝咸同年间古军事囤堡-山虎城为主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蕴藏开发潜力。
社会经济
近年来,永乐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和谐”的总体目标和“优化结构促增收、抢抓项目强基础、改善民生构和谐、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镇域经济较快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明显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个开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永乐已曙光初露。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6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8.8万元,同比增长2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98万元,同比增长45.6%;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5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55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2%、44.7%,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449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09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7%、50.6%;农民人均纯收入4811元,同比增长15.7%.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永乐富民强镇升位目标的关键期、机遇期和黄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按照“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以“奋力提速赶超,推动翻番跨越”为主基调,以“强一攻二兴三,富民强镇升位”为主战略,以“生态立镇、旅游兴镇、辣椒强镇”为主旋律,以“思想解放、结构调整、环境改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围绕“优化结构促增长、抢抓项目强基础、改善民生构和谐、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奋力推进永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把永乐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镇。
永乐特产
永乐大理石
永乐镇是一个多山的镇,镇内到处是山,经有关专家鉴定,镇辖内大理石储藏丰富,早在80年代,该镇就开有一间设备齐全、成规模的大理石厂,正常经营五、六年后,由于经营不善、加工技术落后等多方原因,导致企业停产,致使永乐大理石资源未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开发。在永乐镇建大理石厂,可就地取材,大大减小材料的开采、运送成本,随着近年永乐交通的飞速发展,生产出的大理石外运也显得顺畅便利。
永乐镇薯类
永乐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老镇,镇内地貌以中山谷地为主,平均气温13.4-14.5℃,年积温5000-5500℃,无霜期240-271天,年降雨量1000-1100mm,很适合薯类植物的生长。全镇拥有耕地总面积49725亩,其中田30135亩、土19590亩,林业用地18.6万亩。
全镇农民主粮以生产稻谷、玉米为主,而马铃薯、红苕种植则是当地农民种植最为普遍的作物,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每年种植马铃薯1.5万亩,可产2.7万吨;种植红苕1.4万亩,可产2.8万吨。除去农户自食和留种部分,全年可出售马铃薯1.8万吨、红苕2万吨。
⑦ 湖北神农架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
2008年,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相继启动,项目数量之多、金额之大、工期之高山湿地--大九湖紧均是前所未有。武神公路的动工,吹响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号角;飞机场立项及配套公路的动工,使神农架开辟空中通道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松柏过境公路的建设拉开了清杨河南岸新区开发的序幕;杜阳公路、麻线坪公路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我区路网结构;通村公路的不断延伸,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木鱼客运站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极大的提高我区旅游配套设施水平。同时,各项环保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木鱼垃圾处理场准备进入试运行阶段,木鱼污水处理厂已于2008年4月20日开始试运行。
科技发展
2008年,林区科技工作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合作空间不断扩展、科技兴农作用日益显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
2008年末,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6%,小学学生实现了“零辍学”率;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75%,小学毕业升初中的直升率达90.6%。农村学生继续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普通高中入学率达64.18%。
幼儿教育:全区共有4所幼儿园(其中民办2所),占地面积3125平方米,校舍面积3223平方米。在园人数592人,教职工35人。
小学:全区共有小学30所,占地面积217966平方米,校舍面积114467平方米,在校学生3364人,教职工495人。
初中:全区共有普通中学7所。学校占地64787平方米,校舍面积32365平方米。初中在校学生2560人,专职教师225人。
高中:全区共有高级中学1所。学校占地面积2512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354平方米。在校学生1480人,专职教师126人。
会仙台职业教育:全区有职业中专1所。开设有机电班、旅游班。学校采取与武汉机电工程学校联合办学,与林区电力公司等企业联合办班,此外还开展“阳光工程”等培训。
成人教育:教师进修学校(与林区党校、行政学校合署)1所,教职工8人,专职教师3人,学校占地面积3730平方米;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专职教师4人,学校占地面积3810平方米;区级示范成校1所,专职教师4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其它乡镇成校4所,主要职能是服务当地经济,开展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科技,为“三农”服务。
卫生发展
林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进步。截止2012年底为止,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第一人民医院、卫生监督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林区中医医院),中心卫生院2个(阳日、下谷),一般卫生院4个(红坪、宋洛、新华、九湖),卫生所3个,企事业单位卫生室、门诊部4个,村级卫生组织57个,医疗机构现有床位数197张。医疗卫生机构覆盖了全区87%的行政村。
全区卫生系统现有在职职工36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8人,占在职人员总数的89.13%。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8人,占2.44%,中级职称104人,占37.71%,初级职称181人,占63.28%。
文化宣传
2008年,全区共有艺术歌舞团1个,文化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2个,图书馆1个,电子图书累计23000册,公共藏书量达4.95万册。完成了“知识资源共享工程”区级分中心设备安装工程;争取到省级“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项目8个,完成了松柏镇八角庙村、盘水村两个省级“农家书屋”试点单位的规划、建设以及图书配送工作。完成了红坪镇综合文化站、10个行政村的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区8个乡镇成立了分会。
体育发展
2008年是举国上下筹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扬眉吐气的一年,也是我区体育工作借筹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之机谋求快速发展的一年。成功组织了一系列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舞龙舞狮培训、“庆五一、迎五四”万人长跑活动、“中国·神农架高山杜鹃花节系列活动—攀登神农顶”比赛、全区“信合杯”职工男子篮球比赛、“移动杯”全区老干部运动会、两省周边八县市地税系统乒乓球比赛以及交通、卫生、审计局、公安、水电等单位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体育行业协会管理、与周边县市的体育单项交流得到加强,群众体育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互相得到提高。林区文化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体育健身场地建设逐步完善。投入100余万元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10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2个行政村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环境得到改善。竞技体育和体育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组队参加了“华普杯”2008年湖北省青少年田径竞赛以及湖北省青少年武术年度比赛。一名运动员被评为全省武术新苗奖,举办体育裁判员培训班1期,集中的培训体育裁判150余。老年体育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晨晚练点11处,农村健身气功习练点2处,城镇及农村老年朋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进程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进展顺利。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体育场地维修,提高体育场地利用效率,不断加强体育市场管理培育力度,支持滑雪、漂流、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增强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体育彩票发行和宣传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体育彩票销售稳中有升。
民政优抚
截止2009年3月,林区享受城镇低保1840户、4136人,支出低保金550万元;农村低保2007户,4362人(含孤儿41人),支出低保金186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340人次,支出救助金66万元;高等教育救助154人,支出救助金 37万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50人次,支出救助金5万元;元旦、春节期间,慰问城乡低保贫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3070户、9210人,支出慰问金240万元。启动临时救助政策,救助155人,发放救助资金19万元。
截止2009年3月,民政救灾救济工作下拨救灾款423万元,救助灾民1.2万余人次,发放救灾棉被、毛毯665床、棉衣1045件、救灾帐篷21顶,灾后重建房屋194户,364人。危房改造完成100户,下拨危房改造资金40万元。
2008年“八一”期间,民政部门组织各乡镇对全区186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并召开座谈会;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发放抚恤金40.3425万元;为38名困难优抚对象解决了“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问题,支出救助资金15万元。妥善安置城镇退伍军人8人,发放自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费15.6万元。
我区现有农村福利院8个、社会福利院1个。供养五保对象913人,其中:集中供养260人,分散供养653人。全年需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5万元。2008年,又向省民政厅申报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项目各1个。
社会保障
神农架林区劳动局是1989年劳动人事局分家后成立的正科级局,是林区政府的职能部门,2001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神政办〔2001〕127号),主管全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工资、劳动保障执法、劳动争议仲裁等工作。下属3个二级单位:林区劳动就业局、林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林区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2002年成立)。2007年,农村养老保险由民政划归劳动部门。2008年6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划归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社会保险事业局明确为正科级单位,更名社会保险管理局。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神农架地图神农架也是湖北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天然绿色屏障,作为全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奇迹而备受关注。1980年,神农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成为“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2012年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由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神农架主要旅游景点:神农架神农顶·天燕原始生态旅游区·神农架红坪·神农架·燕子垭·小龙潭野考站·板壁岩·燕子洞·风景垭·神农架旅游滑雪场·神农架动植物标本馆·武山湖·天门垭·香溪源·神农祭坛·六道峡·金猴岭·小当阳·湖北老君山·杉树坪·古犀牛洞·大九湖·宋洛风光·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了望塔·松香坪·古梭罗树·神农架自然博物馆 ·天生桥·官门山·神龙洞。
金猴岭
金猴岭海拔3019米,南连红岩洞,北临小龙潭,这里山势缓平,气候寒冷,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瀑布飞泻。生长有巴山冷杉、华山松、山樱桃、锐齿栎、山柳、扇叶槭、箭竹、猕猴桃、高山杜鹃等。
编辑本段旅游攻略美食
泡菜 。香茹炖土鸡。懒豆腐。苞谷酒
特产
神农架特产有:神农茶叶、香菇、中草药、木菜板、绞股蓝、野生蜂蜜、红桦树汁、根雕、野生动物标本、水晶石、野生核桃、板栗等。
住宿
柏镇、木鱼镇,两镇是神农架林区较为繁华的城镇, 木鱼镇和神农祭坛晚上一般都会举办篝火晚会(120元/人),游客可观看当地老百姓的歌舞表演。晚会结束时,游客还可跑到篝火旁,与众人争抢现场烤的全羊肉。
小贴士
神农架最佳旅游季节为5至10月。5月20日左右,杜鹃花开,观赏到云海的概率也相当的大。神农架原始森林很大,交通不发达,很多地方不对游人开放,为防止在森林中迷路,最好请一名导游,每天的费用在150元上下,
⑧ 径山镇的经济建设
径山镇现有工业企业34家,行业以食品、塑料为主等九大类。具体分为“管子”、“肠子”、“瓶子”、“帽子”、“叶子”、“垫子”、“带子”、“粒子”等8“子”。2002年1-3月份完成产值55243万元,增长24%;销售43942万元,增长17%;利润1152万元,增长15%;出口交货值7141万元,增长2%,工业经济总量排列全区第六位。全镇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推动科技进步,产品和行业结构得到优化,工业总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企业不断增多,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18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
工业园区化是实现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径山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措施。2003年将在批准250亩园区用地的基础上,再完成征用900亩。入园项目控制投资强度不低于50万元/亩。已有10家企业落户园区。径山农庄、陆羽泉山庄、旧城改造等都已全面启动。招商引资会上有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成宏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8家投资商参加签约仪式,总签约资金达1.72个亿,这对“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靓镇”注入新的活力。
园区的扩大,将有助于工业各大指标任务的超额完成,确保产值27.2亿元,销售5.2亿元,利润一个亿元,出口缴货值5亿元,投入1.2亿元五大指标的完成。 径山镇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为龙头,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不放,做深做透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效益农业这篇大文章,从而走出了“一优二高”的农业新路子,农民在山、田、水中捧到了“聚宝盆”。2002年全镇农民的人均收入达5455元。
在耕地上,从原来的单一种植粮食作物,转变为多种经营。群除种植4208 6亩粮食作物外,12871亩菜园香气四溢,还种植了2670亩的豆类作物、7490亩的油菜仔、710多亩的甘蔗、2255多亩的西瓜,还有近9700亩的其它经济作物,即使耕地的复种指数达到了150%,又使全镇的40422亩耕地五艳六色、五谷丰登。全镇的种植收入达13743万元。
径山镇有118044亩山地,根据这一优势,全镇上下扬长避短地念好“山字经”,种茶栽竹植树常抓不懈,使座座小山成了青山绿山,金山银山;茶叶是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13280亩,总产量达3015吨;62709亩竹笋郁郁葱葱,1236亩果木累累……同时还开发了5700多亩的毛竹笋材两用林等,2002年有5000多亩的早竹进行了冬季保温覆盖孵育,效益成倍增加。
在牧业上,从千家万户饲养逐步转为集约型、规模型,2002年生猪的出栏数为18147头,比上年增加32.3%,年终存栏数为14700头,比上年增加54.90%,羊、牛及家禽的发展势头更猛。其中国家级特色农业项目已投资550万元,面积1500亩种草养羊的华英羊业有限公司的万头波尔山羊基地于蓝天生态农业园区已基本建成,并被列为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和余杭区科技示范项目。2002年全镇的畜牧业总产值近8477万元。
径山镇在原有2699亩鱼塘的同时,还对近千亩的低洼田改走了水路,并改变了清一色养普通鱼的状况,甲鱼、黑鱼、异育银鲫等高档水产品纷纷在径山“安家落户”、繁育“子孙后代”。2002年全镇的渔业产值1977万元,比2001年1128万元增长15%。径山农业风光无限。 余杭区径山镇地处杭州市西北部的半山区,区域面积157.08平方公里,山清水秀,土壤肥袄,生态环境优越。云雾抚摩着葱郁的茶园,茶园吮吸清莼的露水,熏陶着花的芳香,独特的生长环境铸就了品质极致的径山佳茗。径山茶历以“崇尚自然,追求绿色,讲究真色、真香、真味”著称,宋时径山茶被列为贡品。
自1979年以来,在中共余杭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与重视下,径山茶得以恢复开发,现已名声远播,1997年被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1999年又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的首批优质农产品金奖,2001年又再度被中国国际农博会认定为名牌产品。
径山镇是径山茶的主产区,茶叶是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全镇拥有茶园面积13280亩,2002年茶叶产量达3015吨,年生产名优茶80吨,茶叶总产值9648万元,占农业增加值33.8%。以径山茶场和四岭名茶厂为龙头的名茶生产企业20余家,已形成径山毛峰、径山龙井、径山玉露三大系列产品。以申乐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蒸青茶生产企业18家,从日本进口和部分国产的蒸青茶生产流水线23条,年生产蒸青茶3240余吨,2002年11月还专门成立了“余杭区径山镇蒸青茶业协会”,径山镇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蒸青茶出口加工基地之一。
⑨ 神农架泥石流受灾怎么解决
宜昌市兴山县消防大队称,2011年8月22日,受强降雨影响,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原名高阳镇)、峡口镇、古夫镇等6个乡镇受灾,多处发生泥石流灾害。其中,209国道昭君镇一处路段有房屋和车辆被泥石流掩盖,由于道路被阻断,上百人被困,无法确认是否有人员伤亡。 湖北省兴山县神宜生态旅游公路的车辆受阻
神农架林区称,22日凌晨起,当地开始强降雨,上午9时半左右,209国道神农架林区当阳河路当阳河桥、青岩洞隧道口等多处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泥土伴随雨水从山坡上冲流而下,致使道路损毁,交通中断。
灾害发生后,兴山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抗灾抢险预案,公安、消防、交通、通信等部门抢险队伍迅速赶到事发现场施救转移遇险人员,全力进行道路清障、交通疏导等工作。但因国道沿线多处路段被泥石流和滑坡阻断,清障工作面临困难,个别路段甚至一度难以进入。
记者另从神农架林区获悉,昨日凌晨起,当地开始强降雨,上午9时半左右,209国道神农架林区当阳河路当阳河桥、青岩洞隧道口等多处发生泥石流和塌方,致使道路损毁,交通中断。神农架南部的木鱼镇、下谷乡、九湖乡、红坪镇等4个乡镇受灾最为严重,最大降雨量达到159毫米。
截至昨晚,据不完全统计,暴雨导致1.1万人受灾,50户民房倒塌或损坏,红花中小学后山山体松动,200多名师生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目前,抢险工作还在继续。